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患会话中冲突性话语的顺应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夏玉琼 《开封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57-61,共5页
以医患会话中的冲突性话语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冲突性话语的语言表现形式,并基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从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三个维度分析了冲突性话语的动态顺应性特征,指出积极的顺应可以缓和冲突,促使交际顺利进行。从顺... 以医患会话中的冲突性话语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冲突性话语的语言表现形式,并基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从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三个维度分析了冲突性话语的动态顺应性特征,指出积极的顺应可以缓和冲突,促使交际顺利进行。从顺应论视角分析此类语言现象,旨在揭示医患冲突的语言运行机理,从而为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性话语 语言选择 动态顺应
下载PDF
大学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现象的顺应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伟红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11-117,共7页
本文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二语物理语境因素和二语社会认知语境因素两方面分别展开大学英语写作的语言结构母语负迁移和语篇思维模式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定性分析。研究发现,二语写作母语负迁移问题是由于语言使用者忽视了二语写作语境相... 本文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二语物理语境因素和二语社会认知语境因素两方面分别展开大学英语写作的语言结构母语负迁移和语篇思维模式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定性分析。研究发现,二语写作母语负迁移问题是由于语言使用者忽视了二语写作语境相关因素(如物理因素、文化思维因素等)的动态顺应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写作 母语负迁移 顺应论 动态顺应
下载PDF
“任性”的翻译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幼玲 张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17-120,共4页
"任性"是汉语的固定词组,原指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日前,由于种种原因,"任性"一词在网络上流行起来,文章从语用学中"语境观"和"顺应论"及其理论框架入手,探讨英汉"任性"的翻译... "任性"是汉语的固定词组,原指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日前,由于种种原因,"任性"一词在网络上流行起来,文章从语用学中"语境观"和"顺应论"及其理论框架入手,探讨英汉"任性"的翻译,并提出译者需在翻译过程中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动态顺应原语或译语的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性” 语境 顺应论 动态顺应
下载PDF
从语言顺应论看《生死疲劳》的翻译 被引量:1
4
作者 申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11期63-66,共4页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长篇代表作之一,由葛文浩先生翻译的英译本扩大了原作者和原著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也扩大了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影响力。这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和转换是顺应目标语读者的需求和目标语文化的,这也是顺...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长篇代表作之一,由葛文浩先生翻译的英译本扩大了原作者和原著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也扩大了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影响力。这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和转换是顺应目标语读者的需求和目标语文化的,这也是顺应论的核心观点。本文将通过实例,从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四个方面来分析译者进行语言选择和实现动态顺应的具体翻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顺应论 语言选择 动态顺应
下载PDF
顺应论视角下的语用模糊探讨
5
作者 张慧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26-28,共3页
语用模糊是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是交际双方在交际活动表达和理解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确定性的总称。本文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了解读,语用模糊是根据语言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的特点,对话语形式、... 语用模糊是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是交际双方在交际活动表达和理解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确定性的总称。本文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了解读,语用模糊是根据语言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的特点,对话语形式、话语内容或语用策略进行选择及推理结果进行判断的动态顺应结果。语用模糊是语言动态顺应性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模糊 顺应论 动态顺应
下载PDF
壮族嘹歌英译的认知语用框架探析——以《平果壮族嘹歌》为例
6
作者 张羽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86-390,共5页
从认知诗学和语用学视角,运用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和维索尔伦(Jef Versehueren)的顺应理论(Adaptation Theory)探讨了《平果壮族嘹歌》英译的基本框架与机制。
关键词 多元系统 认知模型 翻译框架 语言选择 动态顺应
下载PDF
从语言动态顺应看加里·斯奈德寒山诗英译
7
作者 蒋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117-120,共4页
斯奈德翻译的寒山诗在西方世界掀起了“寒山热”,也引发了中国学界的激烈讨论。但目前国内的研究多从译介学角度出发,研究翻译传播途径的居多,鲜有从顺应论视角的分析。本文从语言动态顺应视角分析了斯奈德英译的寒山诗。研究发现,斯奈... 斯奈德翻译的寒山诗在西方世界掀起了“寒山热”,也引发了中国学界的激烈讨论。但目前国内的研究多从译介学角度出发,研究翻译传播途径的居多,鲜有从顺应论视角的分析。本文从语言动态顺应视角分析了斯奈德英译的寒山诗。研究发现,斯奈德译文的成功与他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构建成分、语境和意识程度的顺应密切相关。语言动态顺应为译者如何呈现正统的中华文化给出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动态顺应 寒山诗 加里·斯奈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