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当代社团的家族组织——公民社会的视角 被引量:22
1
作者 高丙中 夏循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1-157,共7页
家族组织在结社形式上是传统的,但是家族作为组织实体却是当代的。大量关于家族组织的研究忽视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未能把城乡各地在近三十年涌现的家族组织作为当代的公民自愿结社看待。本文以号称"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组... 家族组织在结社形式上是传统的,但是家族作为组织实体却是当代的。大量关于家族组织的研究忽视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未能把城乡各地在近三十年涌现的家族组织作为当代的公民自愿结社看待。本文以号称"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组织为例,论述家族组织可以被看做当代普通的社团组织的观点,并说明家族组织归根结底是利用传统组织资源的一种当代社会的公民组织而已。此种研究对于在认识上摆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传统与现实的关系、农民与公民的关系都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组织 公民社会 自愿结社 合法化
原文传递
“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中的宗族研究范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0
2
作者 杜靖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1,共13页
人类学与社会史的汉人宗族研究之主流,实际上一直放在"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的框架内来展开的,以致形成了一种思维范式。这个范式的主要特点是把宗族当成国家与地方社会交流的平台。传统帝国时期,国家支持宗族的存在,以维持地... 人类学与社会史的汉人宗族研究之主流,实际上一直放在"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的框架内来展开的,以致形成了一种思维范式。这个范式的主要特点是把宗族当成国家与地方社会交流的平台。传统帝国时期,国家支持宗族的存在,以维持地方社会秩序,支撑帝国的整体运转;但现代化运动却要试图革除之,因为它阻碍了现代社会的建立。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视角也的确合乎中国的历史实情,因而今后需要继续加以开拓和深化。但必须意识到,它也遮蔽了作为亲属制度意义上的宗族之文化内涵。也就说,宗族不仅是政治的、经济的,更主要是文化的、风俗的。回归文化的角度理解宗族,是今后超越"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中的宗族范式的一条可尝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汉人社会 国家与地方社会 文化分析
下载PDF
图局与图会:清代徽州图甲职能的乡族化
3
作者 刘永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5,共14页
自明末以降,特别是清中叶以来,徽州、赣西等地先后出现了图会、图局等组织,这些组织的兴起,似与周期性的赋役加征滥派乱象颇有关系。由于各地生态环境、地域权力结构等因素有别,这些组织的形态也各有差异,不过它们具有共同之处,即采取... 自明末以降,特别是清中叶以来,徽州、赣西等地先后出现了图会、图局等组织,这些组织的兴起,似与周期性的赋役加征滥派乱象颇有关系。由于各地生态环境、地域权力结构等因素有别,这些组织的形态也各有差异,不过它们具有共同之处,即采取组织化的形式,专门处理本群体的钱粮、差役等事务。这种居于图甲组织之外,又主要处理图甲事务的组织的兴起,体现了清代图甲职能的乡族化走向,即图甲制度依托图局、图会等乡族组织形态,来维持自身正常运转的发展趋向。在不少图会建立的过程中,本无密切社会联系的人群,为了共同应对王朝国家对资源的汲取聚集在一起,它们属于制度“打造”的社会,体现了王朝制度对明清社会的型塑,也是明清社会演进颇值注意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甲组织 乡族 义图 图局 图会
原文传递
沥滘水乡传统聚落群形态特征与演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莹 苏蕴蕾 施瑛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2期143-150,共8页
岭南低地水网密布的环境中,沥滘水乡是一个以宗族主导的沙田开发为背景,以地缘、血缘关系为连接,以集体力量改造周边环境构建出的有多样化形态类型的水乡聚落群。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访谈调研、地图分析等方式,探讨水网环境影响下沥滘水... 岭南低地水网密布的环境中,沥滘水乡是一个以宗族主导的沙田开发为背景,以地缘、血缘关系为连接,以集体力量改造周边环境构建出的有多样化形态类型的水乡聚落群。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访谈调研、地图分析等方式,探讨水网环境影响下沥滘水乡聚落群的形态类型构成,归纳网型水乡聚落、块型水乡聚落、线性水乡聚落的基本形态特征,分析聚落空间的结构层次和营建逻辑;并在共时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历时性演化的机制和路径。对这一案例的研究是对聚落群空间层面的岭南水乡聚落研究的补充和拓展,对于该历史地区的保护更新建构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水乡聚落群 水网环境 空间形态 空间演化 宗族社会
下载PDF
清代徽人墓地、祭祀与认同的时空延续——以歙县桂溪项氏一族为中心的案例研究
5
作者 陆屹洲 裴奕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4-36,共13页
清代前后的徽州地区因其特殊的时空条件成为一个持续高输出的移民祖籍地。这在催生“徽商”现象的同时也推动了徽人认同的复杂变迁,而后者则尚未得到历史学界与社会科学界深入研究。本文以宗族祭祀为切口,系统地比较和分析了清代桂溪项... 清代前后的徽州地区因其特殊的时空条件成为一个持续高输出的移民祖籍地。这在催生“徽商”现象的同时也推动了徽人认同的复杂变迁,而后者则尚未得到历史学界与社会科学界深入研究。本文以宗族祭祀为切口,系统地比较和分析了清代桂溪项氏徽人认同离散聚合的案例。研究发现,徽人认同的时空延续既离不开个体对群体的归属,也离不开群体对个体的承认。事实上并非所有满足成文条件的族人都被记入“祔享中龕神主”神主名单,而祭祀的“选择性失格”则很可能意味着认同的“选择性失能”。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外族人亡故后墓地的地理位置则很可能是决定宗族对其承认的关键隐藏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延伸探讨了文化因素与经济因素在影响群体认同时的复杂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徽州 墓地 认同 宗族社会
下载PDF
“中国文化直根系”的考古学新解——兼谈牛河梁遗址的考古新发现 被引量:1
6
作者 贾笑冰 王轩龙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46,共5页
虽然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地处史书记载的中心之外,活跃在这一区域的红山文化的重要特征却显示其不仅是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和精神内涵的贡献者,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源头。从古代礼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建筑特征与规范... 虽然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地处史书记载的中心之外,活跃在这一区域的红山文化的重要特征却显示其不仅是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和精神内涵的贡献者,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源头。从古代礼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建筑特征与规范两个方面入手,结合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的最新收获,以新的考古资料论证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直根系”,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牛河梁遗址新的考古发现显示,红山社会对祭祀礼仪和社会关系的规范是完善的礼制雏形;第一地点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是传统大型礼仪建筑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直根系 牛河梁遗址 红山社会 礼制 礼仪建筑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图甲制与地方社会——以南海县登云堡为中心
7
作者 郭广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3年第2期43-64,154,共23页
明清时期,里(图)甲制是理解珠江三角洲地方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片山刚和刘志伟两位学者有关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里(图)甲制的研究出发,以南海县登云堡为个案,具体分析该堡图甲编制及其演变的过程、结构,以及图甲制与土地开发、宗... 明清时期,里(图)甲制是理解珠江三角洲地方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片山刚和刘志伟两位学者有关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里(图)甲制的研究出发,以南海县登云堡为个案,具体分析该堡图甲编制及其演变的过程、结构,以及图甲制与土地开发、宗族建构、社会网络之间的关系。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图甲制及其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特征。通过探讨珠江三角洲内部更小尺度区域的社会结构过程,对进一步理解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地方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图甲 宗族 地方社会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徽州传统宗族社会的慈善救助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庆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4-56,共3页
徽州传统宗族社会的慈善救助是徽州宗族的繁荣和徽州成为中国封建宗族制度的一个典型地区的重要原因,它具有明确的慈善规定、完备的慈善机制,受救济对象明确、要求严格、申请过程流程化为了落实救灾恤患、抚孤恤寡的条规对子弟的义举普... 徽州传统宗族社会的慈善救助是徽州宗族的繁荣和徽州成为中国封建宗族制度的一个典型地区的重要原因,它具有明确的慈善规定、完备的慈善机制,受救济对象明确、要求严格、申请过程流程化为了落实救灾恤患、抚孤恤寡的条规对子弟的义举普遍实行奖励。面对当今社会人口流动、人际关系的匿名性和功利性以及社会公民慈善救助自觉性不高等问题,我们可以从社区核心文化、社区慈善救助机制、社区慈善救助信息化体系、社区慈善救助奖励制度等方面构建社区慈善救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宗族社会 慈善救助 现代启示
下载PDF
明末清初闽西的社会秩序重建——以泉上镇李氏家族为中心
9
作者 张凤英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8-22,共5页
明末清初,福建省宁化县泉上镇屡次遭受兵灾。泉上镇李氏家族通过修建土堡、山寨,倡建乡兵、保民会,以及家族精英的政治优势保障了家族和泉上地区在明清盗乱中的相对安定,同时李氏家族在明清动乱之际完成了宗族的收族活动。文章以此说明... 明末清初,福建省宁化县泉上镇屡次遭受兵灾。泉上镇李氏家族通过修建土堡、山寨,倡建乡兵、保民会,以及家族精英的政治优势保障了家族和泉上地区在明清盗乱中的相对安定,同时李氏家族在明清动乱之际完成了宗族的收族活动。文章以此说明在明清交替过程中乡村社会的应对和社会秩序的重建,及在其中乡绅所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寇乱 宗族 乡村社会
下载PDF
近三十年来宋元时期的家族与地域社会研究综述——以浙东地区为中心
10
作者 楼一格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0年第1期-,共11页
不论从社会史还是政治史出发,家族研究都十分重要。家族的发展随时代推移而时有变化,其类型也有所差异,而唐宋之际又被认为是中国家族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故,宋代家族史的研究长期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台湾学者有关宋代家族史的研究... 不论从社会史还是政治史出发,家族研究都十分重要。家族的发展随时代推移而时有变化,其类型也有所差异,而唐宋之际又被认为是中国家族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故,宋代家族史的研究长期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台湾学者有关宋代家族史的研究尤为突出,他们深入探讨了家族与科举、士人间的关系,阐述了家族在地方社会的作用及其保持强盛的机制。近年来元代的家族史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三十年的宋元家族史研究固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公式化也日趋严重。针对这一困境,文章拟对过去三十年相关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对家族史研究发展做一简要回顾,厘清近三十年来研究者努力的成果,并发掘其中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期 家族 地域社会 浙东地区
原文传递
横楼厅:闽东大厝平面形制演变中的仪式空间扩张 被引量:9
11
作者 蔡宣皓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27,共6页
横楼厅是闽东大厝形制演变中厅空间在横楼的嫁接产物,灵活的山面木构架地域做法为其双层屋面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建构基础。利用历史人类学方法将田野调查与民间文献相结合,可发现横楼厅实为仪式空间紧缺的应对手段,而产权分配制度则制衡... 横楼厅是闽东大厝形制演变中厅空间在横楼的嫁接产物,灵活的山面木构架地域做法为其双层屋面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建构基础。利用历史人类学方法将田野调查与民间文献相结合,可发现横楼厅实为仪式空间紧缺的应对手段,而产权分配制度则制衡着仪式空间的扩张,使闽东大厝维持其不可分割的整体状态。横楼厅的出现也重整了大厝的行为流线,加强了等级秩序,与明清时期闽东地区宗族社会的发展进程存在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土建筑 大厝 横楼厅 仪式空间 闽东 宗族社会 等级秩序 历史人类学
原文传递
甘肃凉州达氏宗族的文化实践:“边汉社会”的又一类型及概念再思——兼与石峰教授讨论 被引量:6
12
作者 杜靖 李耕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8,共14页
甘肃凉州达氏宗族的祖先是畏兀儿人,明初来自哈密。他们于明代中后期到清代初年在军事领域里取得了成功,并将这种成功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兼象征资本投入到宗族建设中,使得宗族制度及其实践延伸到河西走廊,在那里创造了中心地区汉人移民边... 甘肃凉州达氏宗族的祖先是畏兀儿人,明初来自哈密。他们于明代中后期到清代初年在军事领域里取得了成功,并将这种成功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兼象征资本投入到宗族建设中,使得宗族制度及其实践延伸到河西走廊,在那里创造了中心地区汉人移民边疆之外又一类型的"边汉社会"。宗族制度是汉人社会的一套符号表征系统,它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意味着被汉化的可能。达氏世系群通过军功与宗族建设,参与了帝国的边疆变成华夏或中华的历史叙事和过程。客观而言,宗族制度及其实践是军事之外的一个配套工程。宗族制度是汉人社会的核心特征,是判断边汉社会存在与否的关键。但作为一种文化,它又可以超越种族而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宗族 宗族制度 军功立族 边汉社会 汉化中国
下载PDF
从家支社会到半家支化社会:凉山彝族社会结构的嬗变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兴佐 刘天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39,共8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当前,凉山彝族正从原来的“家支”社会转变为“半家支化”社会。“家支”社会的内生性秩序...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当前,凉山彝族正从原来的“家支”社会转变为“半家支化”社会。“家支”社会的内生性秩序能力正在丧失,个体摆脱传统的家支依附,逐渐从“家支”中脱离出来,血缘、地缘联系及相应的行动能力趋于弱化,社会关系由单一走向复杂,人际关系日趋理性化。“半家支化”概念能为理解凉山彝族社会结构变迁提供有益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社会结构 家支社会 半家支化社会 秩序生产 社会变迁
下载PDF
破解天地会起源之谜
14
作者 秦宝琦 《清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共11页
天地会是清代重要的秘密会党,多次进行反清斗争。以往学者大多通过对天地会内流传的一个悲情故事的解读,把天地会说成康熙十三年突然出现的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族革命团体”或“农民革命组织”。笔者通过对档案史料的挖掘、梳理... 天地会是清代重要的秘密会党,多次进行反清斗争。以往学者大多通过对天地会内流传的一个悲情故事的解读,把天地会说成康熙十三年突然出现的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族革命团体”或“农民革命组织”。笔者通过对档案史料的挖掘、梳理和对秘密会党产生社会根源及其演化轨迹的探索,发现康熙年间仅存在异姓结拜弟兄组织,雍正年间才开始“立有会名”,成为“结会树党”的秘密会党。天地会是雍正至乾隆前半期秘密会党大量涌现的社会环境下出现的一个秘密会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姓结拜 结会树党 天地会
原文传递
明中期福建的新县设置及宗族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元廷植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9年第1期1-30,共30页
本文旨在以设新县为主研究明朝如何实际利用宗族试行"小政府"政策以及宗族的响应。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明中期福建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变革和问题集中在平和与宁阳等人口稀少的落后地区。中央政府试图以宗族为首确保地区太平... 本文旨在以设新县为主研究明朝如何实际利用宗族试行"小政府"政策以及宗族的响应。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明中期福建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变革和问题集中在平和与宁阳等人口稀少的落后地区。中央政府试图以宗族为首确保地区太平。而宗族也想借国家之力巩固自家地盘。于是,新县得以设置。其次,宗族为设新县提供了大量人力财力。中央政府也为该地区设新县提供了各种资源。新县初设时地方宗族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密切配合一直保留下来。双方合力修建和维护城墙和县府。由于设新县就是为了地方太平,所以宗族在地方政府中地位显赫。第三,参与新县设置和管理也加强了宗族内部团结。例如,曾敦立在1519年平和设县4年后的1523年首编族谱。30年后曾氏宗族再次修谱时许多周边地区同宗人士入谱。宗族建宗祠、修祖坟、设机构、救济本族贫民。1566年宁洋设县22年后的1588年曹文烨初修曹氏族谱,也表明设新县与宗族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县 宗族社会 曾氏宗族 曹氏宗族
原文传递
从宗族到乡族:闽西芷溪古村跨宗族整合的事件空间与会社组织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刚毅 赵苒婷 黄燊 《建筑创作》 2020年第2期88-97,共10页
以闽西古村芷溪为研究对象,基于各宗族居住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利用历史学和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发现士绅阶层通过跨宗族的会社组织对地方公共事务实行有效的控制,使得多个独立的血缘型宗族聚落建构出一个跨宗族、超血缘的乡族共同体,并通... 以闽西古村芷溪为研究对象,基于各宗族居住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利用历史学和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发现士绅阶层通过跨宗族的会社组织对地方公共事务实行有效的控制,使得多个独立的血缘型宗族聚落建构出一个跨宗族、超血缘的乡族共同体,并通过四年轮值制度举行的游灯仪式串起祖屋、神祠、庵庙等各种"事件空间",完成对社区空间组织、以及村民对"芷溪人"身份认同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宗族社会 乡族自治 游灯仪式 事件空间 社区整合
下载PDF
金翼之家的法律纠纷:看corporation在不同文化模式与场域中的运作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靖 雷月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4-107,共14页
过往,以Maurice Freedman为核心的中外学者使用corporation概念来观察中国东南的宗族,将其视作一个合作共财团体或法人共财团体。这对于讨论中国父系继嗣群体自有其学术价值,但是仅仅指出所研究对象是这样一种性质的社会群体是远远不够... 过往,以Maurice Freedman为核心的中外学者使用corporation概念来观察中国东南的宗族,将其视作一个合作共财团体或法人共财团体。这对于讨论中国父系继嗣群体自有其学术价值,但是仅仅指出所研究对象是这样一种性质的社会群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认识上有所深化,即应进一步去探究这类合作共财团体随着不同亲属关系和国家—社会场域的变动而发生的实质性变动,从而获得一种动态的认识思路,而非过往静态的认定和研究态度。20世纪金翼黄家的两场财产纠纷案,为理解不同情境下的corporation的聚与裂提供了可能。同时,本研究试图通过跨文化的比较,解读出中国地方社会富有特色的宗族运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合作共财团体 聚合与裂变 国家-社会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