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语堂与明清小品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兆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林语堂酷爱和痴迷明清小品,将它视为精神和灵魂的源头,这是其他中国现代作家所无法比拟的。究其原因, 主要与周作人的倡行、小品文的特质、作家的性情及对当时文坛的不满有关。明清小品帮助林语堂确立了生活的艺术观,赋予了他幽默、性... 林语堂酷爱和痴迷明清小品,将它视为精神和灵魂的源头,这是其他中国现代作家所无法比拟的。究其原因, 主要与周作人的倡行、小品文的特质、作家的性情及对当时文坛的不满有关。明清小品帮助林语堂确立了生活的艺术观,赋予了他幽默、性灵和闲适的审美趣味,强化了他对常识的尊重等。林语堂对明清小品的超越意向在于:具有更多的现代思想意识,更富于放逸、自由和优雅的气度。当然,过于崇信明清小品使得林语堂因袭大于创造,还由于躁动大于静穆,林语堂就不能像明清小品作家一样对物性和天地道心有更深刻的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明清小品 酷爱与痴迷 人生哲学 审美味趣
下载PDF
林语堂文学转型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琳琳 周基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7-131,共5页
对林语堂三十年代在文学观及创作上发生巨大变化这一现象的探讨 ,是林语堂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 ,更深一步地从林语堂身处各种文化的边缘 ,以海派文人特有的性情。
关键词 林语堂 海派文人 文学转型 文学观 文学创作 现代文学
下载PDF
林语堂与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3
3
作者 沈玲 鲍前程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6-10,共5页
作为一位风格独特的文化学者 ,林语堂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尤其是他既向西方人讲中国文化 ,又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文化的活动 ,无论是对西方人还是对中国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尤其是在语言研究的转型、宗教文化的底蕴、... 作为一位风格独特的文化学者 ,林语堂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尤其是他既向西方人讲中国文化 ,又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文化的活动 ,无论是对西方人还是对中国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尤其是在语言研究的转型、宗教文化的底蕴、文学笔调的改革等三个方面 ,林语堂更是功不可没。这也决定了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表现出整合的特点 ,充分体现了他“两脚踏东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文化交流 中国 外国 音韵学 宗教
下载PDF
林语堂与徐讦关系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兆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8-125,共8页
在林语堂与徐讦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他们既是同事又是朋友,还有长辈与晚辈之别,而且数十年如一日彼此友谊不衰。重要的是,二人互相都有赞美和批评,这为后人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系。另外,在人生道路、性格特点、文学观念... 在林语堂与徐讦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他们既是同事又是朋友,还有长辈与晚辈之别,而且数十年如一日彼此友谊不衰。重要的是,二人互相都有赞美和批评,这为后人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系。另外,在人生道路、性格特点、文学观念、文化思想、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林语堂与徐讦关系密切而又区别明显。对此进行的细致梳理和比较研究,就具有个人和文学史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徐訏 现代文学史实 交往 关系 友情
下载PDF
林语堂散文修辞艺术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少丹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8-64,共7页
林语堂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语言学家,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他的散文谈人生、谈哲学、谈艺术、交流中西文化,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与他高超娴熟的语言技巧是分不开的。在他的散文中,有时引经据典,严谨认真;有时又比喻夸张,想... 林语堂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语言学家,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他的散文谈人生、谈哲学、谈艺术、交流中西文化,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与他高超娴熟的语言技巧是分不开的。在他的散文中,有时引经据典,严谨认真;有时又比喻夸张,想象丰富。有时细细道来,数字精确;有时又降用、借用词语,别致风趣,形成了亦庄亦谐、自然生动的语言风格,值得我们探讨与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散文 语言 自然 生动
下载PDF
论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道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2-68,共7页
林语堂幽默小品文的幽默、性灵、闲适和娓语笔调及其小品文理论 ,都带有鲜明的个性文化特征 ;他在《语丝》、《论语》、美国、台港时期的小品文良多于莠 ;他的小品文古今中外、任意而谈 ,娓语笔调、亲切自然 ,亦庄亦谐、幽默有趣 ,语言... 林语堂幽默小品文的幽默、性灵、闲适和娓语笔调及其小品文理论 ,都带有鲜明的个性文化特征 ;他在《语丝》、《论语》、美国、台港时期的小品文良多于莠 ;他的小品文古今中外、任意而谈 ,娓语笔调、亲切自然 ,亦庄亦谐、幽默有趣 ,语言平实、平中有奇 ,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的幽默理论在上世纪 3 0年代不合时宜 ,受到批判 ;但其作品和创办的小品文刊物 ,对当时的散文创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 80年代以来的散文创作和发展也是有益的。他对中西文学、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受到海外评论界的高度赞扬 ,誉为“文化人之龙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幽默 小品文 个性化 艺术风格 语言 题材
下载PDF
林语堂与“论语派”的幽默小品文 被引量:1
7
作者 蒋益 《长沙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6-8,共3页
林语堂标举幽默闲适小品文 ,在 30年代的中国文坛独树一帜并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论语派”。幽默、性灵和闲适是林语堂文艺思想的三个支点 ,他企图通过幽默来改变中国现实 ,继而改变中国人的苦闷人生 ;他提倡性灵就是主张在文学上发挥个... 林语堂标举幽默闲适小品文 ,在 30年代的中国文坛独树一帜并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论语派”。幽默、性灵和闲适是林语堂文艺思想的三个支点 ,他企图通过幽默来改变中国现实 ,继而改变中国人的苦闷人生 ;他提倡性灵就是主张在文学上发挥个性 ,表现真思想 ,真情感。“论语派”的小品文思想和艺术上的特征非常明显。较之于五四以来的散文所具的感伤、浪漫、矫情、教化色彩 ,“论语派”的小品文便显得从容睿智 ,轻松自然 ,它对于现代散文审美领域的开拓是人所共见的。其最大的局限性是有意超离现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论语派 幽默 小品文
下载PDF
林语堂:直面生命必然缺陷的智者
8
作者 谢友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34,共4页
林语堂看出人类渺小、生命终极虚无和命运必然不完满 ,但又强调人的相对尊严和人生的相对价值 ,并且认为“存在”的那些必然缺陷也有积极意义 ,可以产生诗意、傲骨和真正的自由心态 ,可以使人活出另外一种高境界。
关键词 林语堂 生命缺陷 相对尊严 大觉者
下载PDF
姚木兰与林语堂的人文品格
9
作者 孟弘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55-56,共2页
姚木兰是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京华烟云》中的人物,林语堂通过对姚木兰的刻画阐释了他对中国人文品格的思考。
关键词 小说 人物 林语堂 人文
下载PDF
现代性视域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杨柳 张柏然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1-45,50,共6页
现代性是现代化过程中全世界各国人民对社会巨变的一种生存体验。它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呈现出启蒙和审美的矛盾张力结构。随着全球化过程的加快,现代性迅即发展成为世界现象,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科领域衍生出不同的变体。本文作者从... 现代性是现代化过程中全世界各国人民对社会巨变的一种生存体验。它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呈现出启蒙和审美的矛盾张力结构。随着全球化过程的加快,现代性迅即发展成为世界现象,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科领域衍生出不同的变体。本文作者从现代性视角出发,对现代性的发展史、中西翻译文化的现代性话语和林语堂翻译中的审美现代性问题作了宏观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启蒙 审美 翻译文化 林语堂
下载PDF
翻译适应选择论与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 被引量:30
11
作者 翟红梅 张德让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本文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译者对需要的适应/选择为视角,分析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旨在说明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是其对当时汉语世界对西方文学作品的需求:西方对中国生活艺术的渴盼及其自我表达的内心需要的适应与... 本文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译者对需要的适应/选择为视角,分析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旨在说明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是其对当时汉语世界对西方文学作品的需求:西方对中国生活艺术的渴盼及其自我表达的内心需要的适应与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需要 适应 选择 《浮生六记》
原文传递
文化前结构与翻译的创造性误读——林语堂英译《中国传奇》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01-103,共3页
翻译的创造性误读是指译者对原作进行的有意识的改变和重写。从著名翻译家林语堂的英译本《中国传奇》出发,作者分析了翻译的创造性误读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前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创造性误读并非是对原作和文化的亵渎,而是文学生产和文... 翻译的创造性误读是指译者对原作进行的有意识的改变和重写。从著名翻译家林语堂的英译本《中国传奇》出发,作者分析了翻译的创造性误读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前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创造性误读并非是对原作和文化的亵渎,而是文学生产和文化接受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对翻译研究与翻译实践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误读 文化前结构 翻译 《中国传奇》 林语堂 文化接受
下载PDF
记忆与表象——《京华烟云》文学创作的审美心理与女性形象 被引量:9
13
作者 蓝润青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3-26,共4页
 在林语堂先生最引以为傲的小说作品《京华烟云》里,呈现出作者独特而充满睿智的女性审美观和审美心理。在林语堂的记忆深处,《红楼梦》和《浮生六记》这两部作品一直保留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并对他的一生尤其是对他...  在林语堂先生最引以为傲的小说作品《京华烟云》里,呈现出作者独特而充满睿智的女性审美观和审美心理。在林语堂的记忆深处,《红楼梦》和《浮生六记》这两部作品一直保留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并对他的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在小说《京华烟云》里,林语堂巧妙地将《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和《浮生六记》中陈芸的性格合二为一,借鉴塑造出姚木兰爽朗乐观、豁达大度、优雅多情、持家理业之能者的理想女性性格,将自己对女性的浪漫主义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记忆综合地赋予给了木兰。《京华烟云》中的姚莫愁则从《红楼梦》中的薛宝钗那里得到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也吸收了其中最有价值的创作营养,在摒弃了薛宝钗伪善性格的同时,塑造了莫愁为人实际、大方得体、成熟稳健、聪颖圆滑的性格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华烟云》 林语堂 文学创作 审美心理学 姚木兰 姚莫愁
下载PDF
《京华烟云》中的“庄周哲学” 被引量:5
14
作者 詹声斌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8-49,共2页
林语堂创作的小说《京华烟云》不论是主人公姚老先生充满智慧的话语,还是姚木兰后来举家迁居到杭 州过起田园式生活的描写,均闪耀着庄周哲学思想的光芒,将小说故事情节与思想内容完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完美 的统一。
关键词 林语堂 《京华烟云》 庄子 庄周哲学 哲学思想
下载PDF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及其英译《浮生六记》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兴文 史志康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5-40,共6页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上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一篇见解深刻独到的翻译论文——《论翻译》里。首先就其论文中阐述的翻译思想本身进行评介,然后以最见其翻译功底的英译作品《浮生六记》为基本素材来分析林语堂是如何把他的翻译思...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上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一篇见解深刻独到的翻译论文——《论翻译》里。首先就其论文中阐述的翻译思想本身进行评介,然后以最见其翻译功底的英译作品《浮生六记》为基本素材来分析林语堂是如何把他的翻译思想成功地应用于翻译实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翻译思想 《浮生六记》
下载PDF
论林语堂的审美人生观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济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97,共7页
林语堂是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对于中西文化的了解与修养,阐释了中国文化与美学中的重要问题。他的美学重在对于生活艺术的探讨,以及倡导感性至上的审美价值观,其中既有西方美学的影子,更有中国传统美学与文化的神髓。
关键词 林语堂 人生哲学 审美观念 审美价值观 西方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
下载PDF
五四时期胡适自费资助林语堂留学考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元康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80,共9页
五四时期,林语堂留学美欧,胡适确曾自费资助过林语堂,但数额甚少。实际上,资助林语堂留学的主体仍为北京大学,林语堂所获资助的大部分属于北京大学的公款。林语堂晚年关于此事的回忆存在重大失误,亟待纠正。
关键词 胡适 林语堂 北京大学 留学资助
下载PDF
林语堂散文幽默语言的修辞探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少丹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4-77,共4页
林语堂不仅是我国幽默理论的建设者,也是幽默艺术的实践者。林语堂先生的散文轻松幽默,引人入胜,与他善于修辞是密切相关的。在林语堂的散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精细、奇设、矛盾、降用、借用、比拟、夸张、比喻、回环等修辞方法,形成... 林语堂不仅是我国幽默理论的建设者,也是幽默艺术的实践者。林语堂先生的散文轻松幽默,引人入胜,与他善于修辞是密切相关的。在林语堂的散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精细、奇设、矛盾、降用、借用、比拟、夸张、比喻、回环等修辞方法,形成了轻松自然的幽默语言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幽默 语言 修辞
下载PDF
林语堂论中国文化的阴柔品格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友祥 《北方论丛》 2000年第5期1-8,共8页
林语堂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是阴柔型的 ,它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群体性格。阴柔文化根本优胜但又容易产生流弊 ,既是顽强的生命力和高超的生存智慧等的哲学根据 ,又与专制政治和奴性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于是就产生了很奇特很矛盾... 林语堂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是阴柔型的 ,它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群体性格。阴柔文化根本优胜但又容易产生流弊 ,既是顽强的生命力和高超的生存智慧等的哲学根据 ,又与专制政治和奴性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于是就产生了很奇特很矛盾的中国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阴柔文化 群体性格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林语堂论“国民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兆胜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6-39,共4页
早年的林语堂服膺钱玄同的意见,认为中国人是根本败类的民族;进入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对国民性的看法有了较大的转变,虽然仍然采取批评的态度,但锋芒已不毕露,且多有赞赏。更重要的是,他对“国民性”认识的思维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即不是... 早年的林语堂服膺钱玄同的意见,认为中国人是根本败类的民族;进入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对国民性的看法有了较大的转变,虽然仍然采取批评的态度,但锋芒已不毕露,且多有赞赏。更重要的是,他对“国民性”认识的思维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即不是以“一元论”而是以辩证的态度进行理解。晚年,林语堂对于中国文化及其人格的欣赏往往大于批评,肯定往往大于否定,表现出复归的倾向。林语堂对“国民性”的认识对于新世纪中国文化乃至于人类文化的建设都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第一,“和平”、“容忍”与“和谐”等内涵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对话”的主调。第二,“知足常乐”与“诗化人生”的人生观,对于冲破物质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迷雾,十分必要。第三,理想与梦幻、奇思与妙想、放逸与优雅,这些灵心对于克服当下过于现实的人生困境也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国民性 批判意识 辩证性 启迪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