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语堂与明清小品 |
王兆胜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2
|
林语堂文学转型探析 |
陈琳琳
周基琛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3
|
林语堂与中西文化交流 |
沈玲
鲍前程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3
|
|
4
|
林语堂与徐讦关系探析 |
王兆胜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5
|
林语堂散文修辞艺术初探 |
李少丹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6
|
论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 |
刘道辉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7
|
林语堂与“论语派”的幽默小品文 |
蒋益
|
《长沙大学学报》
|
2002 |
1
|
|
8
|
林语堂:直面生命必然缺陷的智者 |
谢友祥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9
|
姚木兰与林语堂的人文品格 |
孟弘
|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0
|
现代性视域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 |
杨柳
张柏然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4 |
31
|
|
11
|
翻译适应选择论与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 |
翟红梅
张德让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0
|
|
12
|
文化前结构与翻译的创造性误读——林语堂英译《中国传奇》研究 |
杨柳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4
|
|
13
|
记忆与表象——《京华烟云》文学创作的审美心理与女性形象 |
蓝润青
|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9
|
|
14
|
《京华烟云》中的“庄周哲学” |
詹声斌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5
|
|
15
|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及其英译《浮生六记》 |
胡兴文
史志康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8
|
|
16
|
论林语堂的审美人生观 |
袁济喜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17
|
五四时期胡适自费资助林语堂留学考 |
吴元康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18
|
林语堂散文幽默语言的修辞探析 |
李少丹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4
|
|
19
|
林语堂论中国文化的阴柔品格 |
谢友祥
|
《北方论丛》
|
2000 |
4
|
|
20
|
林语堂论“国民性” |
王兆胜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