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康复机器人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潘志超 徐秀林 肖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0-683,共4页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主要分为站立式和坐卧式两种。站立式下肢康复机器人包括3种典型结构,主要采用悬吊式减重,个别采用气囊式减重;坐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分为坐椅式和卧床式,主要通过座椅或床来减重。本文主要针对两者的结构构型,结合国...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主要分为站立式和坐卧式两种。站立式下肢康复机器人包括3种典型结构,主要采用悬吊式减重,个别采用气囊式减重;坐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分为坐椅式和卧床式,主要通过座椅或床来减重。本文主要针对两者的结构构型,结合国内外现有的一些产品和研究以及临床应用,从经典产品到如今产品的发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康复训练机器人 结构构型 综述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吴志远 李坤彬 +3 位作者 娄书伟 姚先丽 孙平鸽 李小杏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3例,按照入住院时间先后顺序,采用信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0例、63例。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3例因各...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3例,按照入住院时间先后顺序,采用信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0例、63例。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3例因各种原因脱落或中止,最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纳入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每次训练30 min,1次/d,每周训练5次,共持续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站立角度、踏步模式、左/右腿活动范围,设置步频为20~30步/min,每次训练30 min,1次/d,每周训练5次,共持续8周。记录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步速、步频、左右步幅差、平衡功能评分(BBS)、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结果:治疗前,2组步速、步频、左右步幅差、BBS评分、FMA评分、NIHSS评分均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8周后的步速、步频明显增加,左右步幅差明显减少,观察组治疗8周后步速和步频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右步幅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8周后的BBS评分、FMA评分明显增加,NIHS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同一时间点BBS评分、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减轻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 康复机器人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下载PDF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方法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3
3
作者 钱丽芳 刘学朴 +2 位作者 赵杏珍 张文琴 李秋萍 《现代临床护理》 2015年第3期66-69,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身性肿瘤中占10%,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以改良根治术为主,配合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由于手术切除范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身性肿瘤中占10%,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以改良根治术为主,配合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损伤大,容易引起术后患肢功能运动障碍以及上肢水肿等并发症,所以术后对患肢功能锻炼的早期干预至关重要。患肢功能锻炼质量关系到患者今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患肢 功能锻炼
下载PDF
脑血管病患者并发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经康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3
4
作者 孟祥博 杨加亮 +1 位作者 陈天笑 陈丽娜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12期2083-2085,共3页
目的研究和探讨康复训练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并发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效果,使患者尽早恢复生活能力。方法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诊疗数据为案例,按照随机表法,将12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 目的研究和探讨康复训练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并发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效果,使患者尽早恢复生活能力。方法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诊疗数据为案例,按照随机表法,将12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为常规疗法组,即药物治疗加肌肉电刺激疗法,实验组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肢体训练治疗,包括卧床期训练、坐站立训练、行走训练、日常生活训练、言语功能训练。实验组康复肢体训练每周5 d,2次/d,45 min/次。2组疗程均为12周。于治疗前后对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积分评定法和对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价患者的恢复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结果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及ADL积分均有所提升(P<0.01),但实验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2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血管病患者积极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有利于患者运动神经反射弧的重建,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恢复程度,减少治疗时间和经济成本。康复训练治疗对患者早日恢复其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肢体运动障碍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1
5
作者 韩稷钰 王衍鸿 万大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1-246,共6页
各种原因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可穿戴仿生装置,主要应用于实现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站立和行走,是目前康复医学的研究热点。回顾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历... 各种原因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可穿戴仿生装置,主要应用于实现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站立和行走,是目前康复医学的研究热点。回顾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历史,该研究领域近些年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和发展。未来如果能攻克其便携性、智能化和模块化等技术问题,将使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得到最大化康复成为可能。该文对可穿戴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进行全面综述,进一步对该领域的研发提出新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机器人 下肢功能障碍 脑卒中 脊髓损伤 康复训练 人机交互 智能化 模块化
下载PDF
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孟玉杰 蒙娜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6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行下肢手术的患者80例,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这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 目的:观察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行下肢手术的患者80例,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这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采用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比较2组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优良率分别为87.50%、95.00%、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65.00%、67.00%;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康复训练 疼痛 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桂英 《现代临床护理》 2014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12周后,采用肢体痉挛状态量表(Ashworth)、运动功能状态积分量表(Fugl-Meye)对训练前后疗效进行测评。结果患者肢体功能...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12周后,采用肢体痉挛状态量表(Ashworth)、运动功能状态积分量表(Fugl-Meye)对训练前后疗效进行测评。结果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效率为93.3%。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肢体功能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基于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分类的上肢康复外骨骼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唐智川 孙守迁 张克俊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0-69,共10页
为解决偏瘫患者在主动康复训练中对上肢外骨骼的控制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单次运动想象的脑电信号分类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自主研发上肢外骨骼的实时控制中。针对脑电信号信噪比低、个体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共同空间模式(Common sp... 为解决偏瘫患者在主动康复训练中对上肢外骨骼的控制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单次运动想象的脑电信号分类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自主研发上肢外骨骼的实时控制中。针对脑电信号信噪比低、个体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共同空间模式(Common spatial pattern,CSP)特征提取算法,并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实现对单次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分类;使用此分类方法对两种不同试验范式建立分类模型,并对其分类表现进行评估;将较好分类表现的分类模型应用于上肢外骨骼的实时控制中,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所有被试对上肢外骨骼控制的平均成功率达到87.12%±2.03%。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所提出的运动想象分类方法,可以实现上肢外骨骼的准确控制,并为面向康复训练的脑机接口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外骨骼 共同空间模式 脑电信号 康复训练
下载PDF
Mechanism of Kinect-based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for motor functional recovery of upper limbs after subacute stroke 被引量:15
9
作者 Xiao Bao Yurong Mao +6 位作者 Qiang Lin Yunhai Qiu Shaozhen Chen Le Li Ryan S.Cates Shufeng Zhou Dongfeng Hu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1期2904-2913,共10页
The Kinect-based virtual reality system for the Xbox 360 enables users to control and interact with the game console without the need to touch a game controller, and provide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stroke patient... The Kinect-based virtual reality system for the Xbox 360 enables users to control and interact with the game console without the need to touch a game controller, and provide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dysfunctions.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remains un- clear. In this study, 18 healthy subjects and five patients after subacute stroke were included. The five patients were scanned using functional MRI prior to training, 3 weeks after training and at a 12-week follow-up, and then compared with healthy subjects. The FugI-Meyer Assessment and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scores of the hemiplegic upper limbs of strok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3 weeks after training and at the 12-week follow-up. Functional MRI results showed that contralateral primary sensorimotor cortex was activated after Kinect-based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in the stroke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subjects. Contralateral primary sensorimotor cortex, the bilateral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and the ipsilateral cerebellum were also activated during hand-clenching in all 18 healthy subject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Kinect-based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coul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subacute stroke patients, and brain reorganization by Kinect-based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may be linked to the contralateral sen- sorimotor cor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neural plasticity virtual reality functional MRI stroke Kinect-based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upper limb cerebral cortex brain activation region of interest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岩 吴华 +3 位作者 姚云海 李辉 傅建明 顾旭东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分为机器人组和减重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机器人组增加下...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分为机器人组和减重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机器人组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训练,减重组则增加减重平板训练,每次20~30min,每周5次。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步行能力,采用BiodexGaitTrainer-2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患者的双侧平均步长、左右侧负重时间百分比和3ra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和FAC评分、双侧平均步长、左右侧负重时间百分比以及3min步行距离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和FAC评分比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平均步长、左右侧负重时间百分比以及3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在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方面与减重平板训练有相似作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在患者的双侧平均步长、左右侧负重时间百分比、3min步行距离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减重平板训练 步行 步态
原文传递
新型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 被引量:17
11
作者 方涛涛 韩建海 +1 位作者 王会良 尤爱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面向长期卧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和下肢行走功能虚弱的患者,研究一种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帮助他们在床上完成下肢的日常康复训练。方法:在对多种康复训练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卧式四自由度下肢康复训练机器... 目的:面向长期卧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和下肢行走功能虚弱的患者,研究一种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帮助他们在床上完成下肢的日常康复训练。方法:在对多种康复训练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卧式四自由度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本文详细叙述了四自由度机械腿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构成,并制作出了实验样机。结果:经过多模式重复实验,机器人动作平稳,正常人上机体验,下肢感觉舒适,关节活动角度与设定角度一致,能够很好地满足多种康复训练模式的要求满足人体关节运动需求。结论:该卧式康复结构具有可行性,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做下肢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减轻康复治疗师的工作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康复训练 机器人 康复训练模式 伺服系统 脑卒中
下载PDF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郑婵娟 夏文广 +3 位作者 陈燕志 张璇 王娟 李思成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恢复期伴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循经辨证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假...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恢复期伴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循经辨证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3个月随访时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U-FMA)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时U-FMA评分、WMFT评分及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时U-FMA评分、WMFT评分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时除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外,SF-36其余各项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脑卒中 上肢功能 康复训练 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 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改良BARTHEL指数 健康调查简易量表
下载PDF
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为民 郑鹏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4期291-293,301,共4页
目的探讨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疗效。方法研究以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对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技术方法进行规范化研究。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相结... 目的探讨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疗效。方法研究以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对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技术方法进行规范化研究。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结果经简化Fugl-M eyer运动评分、Ashworth痉挛评定、ADL日常能力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能明显地抑制痉挛,有提高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肢体痉挛 针刺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辰时腹部艾灸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及对肌肉结构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林子涵 阮传亮 +3 位作者 周文强 曾丽蓉 陈春燕 曾萍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比较辰时腹部艾灸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50例,脱落4例)。对照组予内科基础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辰... 目的:比较辰时腹部艾灸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50例,脱落4例)。对照组予内科基础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辰时(7:00-9:00)采用八卦灸盒行腹部艾灸(中央灸盒对准神阙穴),持续2 h,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踝关节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采用肌骨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患侧胫骨前肌第一层厚度、羽状角度数及腓肠肌内侧头的肌纤维长度,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患侧踝关节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P<0.05),且观察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胫骨前肌第一层厚度、羽状角度数及腓肠肌内侧头的肌纤维长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44/47),高于对照组的80.4%(37/46,P<0.05)。结论:辰时腹部艾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中风后下肢痉挛程度,改善肢体功能与肌肉结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下肢痉挛 辰时 艾灸 康复训练 肌骨超声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方氏头针同步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5
作者 司宽红 陈文博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观察方氏头针同步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方氏头针留针时同步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方氏头针治疗后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1... 目的:观察方氏头针同步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方氏头针留针时同步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方氏头针治疗后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DS评分)、运动功能评定(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评分),数据资料收集完成后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NDS评分均降低,FMA、ADL评分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方氏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中方氏头针同步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方氏头针 康复训练
下载PDF
针刺穴位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并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黎春镛 陈欢 +4 位作者 罗高权 武肖娜 刘榴 江澈 韩立新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2期76-78,88,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并借助功能磁共振探讨对神经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康复训练...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并借助功能磁共振探讨对神经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穴位治疗;均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量表(FMA-UE)评分、患肢的食指轻叩试验检查、握力测量及运动任务态的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治疗后,2组的NIHSS评分、FMA-UE评分、患肢食指轻叩试验及握力测量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均P<0.01)。治疗前,2组患者左手握拳运动可稳定激活对侧初级运动区(M1)及辅助运动区(SMA);治疗后,2组患者左手握拳运动时,对侧M1区及双侧SAM区较治疗前激活增强(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激活增强明显(P<0.01)。结论:针刺穴位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肯定,促进对侧M1及双侧SAM脑区的激活、调节神经功能重塑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肢体运动 康复训练 针刺穴位 功能磁共振
下载PDF
回馈教学法对脑胶质瘤术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康复训练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蕊 典慧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21期1610-1616,共7页
目的探讨回馈教学法在脑胶质瘤术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病房收治的功能区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人院时间顺序将2016年7-8月入选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9-11月人选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 目的探讨回馈教学法在脑胶质瘤术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病房收治的功能区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人院时间顺序将2016年7-8月入选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9-11月人选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术后常规护理与功能锻炼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回馈教学法。分别于患者术后第3天、术后2周末、术后4周末,评估2组患者的四肢肌力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4周末双下肢的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t=5.015、5.320,P〈0.05);术后2周末和术后4周末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t=5.360、6.510,P〈0.05);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64、65.07,P〈0.01);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t=2-315,P〈0.05);术后2周末和术后4周末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2.042、4.317,P〈O.05)。结论对脑胶质瘤术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时采用回馈教学法,可促进患者肌力恢复,尤其是双下肢肌力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馈教学法 肢体运动障碍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引导式教育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彤 张芬 +2 位作者 张会聪 司新艳 刘永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4,17,共5页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行康复训练,观察组行引导式教育的康复训练,连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康复护理效果及肢体运动功能、平衡...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行康复训练,观察组行引导式教育的康复训练,连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康复护理效果及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肌张力和患侧下肢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康复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8周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肌张力、最大髋关节屈伸角度、最大膝关节屈伸角度、最大踝关节背屈跖角度比较,干预、时间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用于康复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康复训练 引导式教育 肢体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关节活动度 肌张力
下载PDF
肢体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分析肢体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数字随机抽取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肢体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康复... 目的分析肢体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数字随机抽取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肢体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康复训练后功能活动能力评分,康复训练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康复训练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本组康复训练前,且研究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72.61±4.13)分高于对照组的(58.72±5.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功能活动能力评分为(42.52±4.35)分,高于对照组的(26.23±3.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6.43±3.26)分,高于对照组的(39.21±5.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肢体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功能活动能力,有利于偏瘫肢体的康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肢体康复训练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强化早期训练在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洁 徐艳华 +3 位作者 刘阳阳 李文婷 祁丹阳 王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23期3162-3166,共5页
目的:研究强化早期训练在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为常规组,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69例脑卒中重度偏瘫... 目的:研究强化早期训练在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为常规组,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69例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为强化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强化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强化早期训练。采用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FMA)比较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最终常规组纳入62例患者,强化组纳入63例患者。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NS总分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时间和组间的交互效应(F时间=125.451,F组间=14.355,F交互=13.562;P<0.01);两组患者M-FMA总分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时间和组间的交互效应(F时间=105.329,F组间=13.302,F交互=12.245;P<0.05)。两组患者的CNS、M-FMA总分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强化组患者的CNS、M-FMA总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护理采用强化早期训练可长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度偏瘫 肢体康复 强化早期训练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