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gration pattern of a population of Barn Swallows(Hirundo rustica)breeding in East Asian tropical region
1
作者 Li Tian Yu Liu +3 位作者 Yang Wu Zimei Feng Dan Hu Zhengwang Zhang 《Avian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299-307,共9页
Birds exhibit a high degree of migratory diversity,which is influenced by various ecological factors and life history strategies.Conducting studies on tropical bird migration,of which research is scarce,and comparing ... Birds exhibit a high degree of migratory diversity,which is influenced by various ecological factors and life history strategies.Conducting studies on tropical bird migration,of which research is scarce,and comparing it with temperate birds can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bird migration behaviour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In this study,we explored the migration behaviour of a breeding population of the Barn Swallow(Hirundo rustica)in Zhanjiang,southern China,a region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tropics,using light-level geolocators.From 2021 to 2023,we deployed geolocators on 92 breeding swallows and retrieved geolocators successfully from 23 individuals.These swallows all exhibited migratory behaviour,and wintering on various islands in Southeast Asia.They displayed sex differences in their wintering locations.All males concentrated in Borneo,while females primarily chose Borneo but also dispersed to the Philippines,South China Sea,and Vietnam for wintering.The studied swallow population adopted a seasonal migration pattern of“indirect in autumn,direct in spring”,bypassing the ecological barrier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autumn and tending to directly cross it in spring migration.Moreover,the distance and duration of autumn mig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ose of the spring migration.Compared to temperate Barn Swallows,the Barn Swallow population breeding in Zhanjiang adopts a pattern of“intra-tropical migration”and initiates autumn migration earlier.The formation of their migration pattern may be limited by ec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 Chain migration light-level geolocators MIGRATION Northern tropics
下载PDF
Using light-level geolocations to monitor incubation behaviour of a cavity-nesting bird Apus apus pekinensis 被引量:2
2
作者 Xiao Huang Yanyan Zhao Yang Liu 《Avian Research》 CSCD 2021年第1期124-129,共6页
The Beijing Swift(Apus apus pekinensis)is a typical cavity-nesting bird that often nests inside holes and crevices in old architectures.Direct observation of their breeding behaviour is challenging and their breeding ... The Beijing Swift(Apus apus pekinensis)is a typical cavity-nesting bird that often nests inside holes and crevices in old architectures.Direct observation of their breeding behaviour is challenging and their breeding ecology is thus poorly studied.In this study,we analysed light-level geolocation data collected from six Beijing Swifts for the first time.Our results showed that geolocators can make comprehensive inference of their incubation period and behaviour.As a cost-effective and non-invasive method,geolocators can not only facilitate discovering migration routes,but also can be widely applied in the study of avian reproductive behaviour,especially in cavity-nesting bird species.We further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rits of this method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conventional nest-monitoring methods in recording bi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ing light-level geolocations to monitor incubation behaviour of a cavity-nesting bird Apus apus pekinensis
下载PDF
Geolocator study reveals east African migration route of Central European Common Terns
3
作者 Jelena Kralj Milos Martinovic +3 位作者 Luka Jurinovic Peter Szinai Szandra Suto Balint Preiszner 《Avian Research》 CSCD 2020年第1期34-44,共11页
Background: The majority of European Common Terns(Sterna hirundo) migrate south along the western coast of Europe and Africa, while birds from eastern regions are known to cross the Mediterranean Sea from east to west... Background: The majority of European Common Terns(Sterna hirundo) migrate south along the western coast of Europe and Africa, while birds from eastern regions are known to cross the Mediterranean Sea from east to west or migrate along the eastern African coast. The migration route of north European terns wintering along the coast of western Africa was already described using geolocator data, while knowledge about movements of the European inland populations is based only on relatively scarce recoveries of ringed birds.Methods: We used light-level geolocators in inland Common Tern colonies in Hungary and Croatia to study their migration route and to identify wintering areas along with stopover sites. Results revealed by geolocators were compared with recoveries of ringed birds.Results: All tracked birds used the east African migration route with autumn stopovers at Lower Nile an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Red Sea, and short spring stopover in Israel. Terns wintered along Kenyan coasts and in the southern Mozambique Channel. Autumn migration lasted four times longer than spring migration.Conclusions: This is the first geolocator study that describes the east African migration route of the Common Tern. Important stopover sites were identified. More studies of inland populations are needed to better elucidate tern winter mo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land population light-level geolocators Mozambique Channel Red Sea Sterna hirundo Stopover sites Wintering area
下载PDF
天文CCD相机的噪声分析与信噪比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书宏 胡谋法 陈曾平 《半导体光电》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1-734,共4页
全面分析了天文CCD相机系统中的几类主要噪声:光子噪声、读出噪声和暗电流噪声等,提出了在低照度条件下的信噪比(SNR)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在不同曝光时间长度下CCD的信噪比简化模型。根据不同的简化模型,可以将曝光时间分为两个不同的... 全面分析了天文CCD相机系统中的几类主要噪声:光子噪声、读出噪声和暗电流噪声等,提出了在低照度条件下的信噪比(SNR)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在不同曝光时间长度下CCD的信噪比简化模型。根据不同的简化模型,可以将曝光时间分为两个不同的噪声主导区域:光子噪声主导区域和读出噪声主导区域。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信噪比和检测CCD图像中的目标,可以采用像素合并技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信噪比模型及其简化模型是有效的。因此,在不同的应用条件下,可采取不同的曝光策略来获取图像数据,从而更加有效地检测图像中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CCD 低照度 噪声分析 信噪比模型
下载PDF
机载光电导航瞄准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概况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苗海 《电光与控制》 2003年第4期42-46,53,共6页
 介绍了现役战斗机机载"蓝天"光电瞄准和导航吊舱及其后续改进系统,以及其他机载高级光电瞄准和导航系统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光电瞄准和导航吊舱 机载光电系统 前视红外系统 FLIR 红外搜索跟踪系统 激光自动跟踪系统 微光电视
下载PDF
电子倍增CCD星相机的设计 被引量:23
6
作者 何家维 何昕 +2 位作者 魏仲慧 耿玉芝 王一凡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96-1403,共8页
针对导航领域对星相机的性能要求,通过在星相机中应用新型的电子倍增CCD(EMCCD),设计一种探测能力强、数据更新快的成像系统。说明了EMCCD工作原理,分析了EMCCD信噪比,介绍了基于TC285电子倍增CCD的星相机的设计方案,给出了CCD驱动电路... 针对导航领域对星相机的性能要求,通过在星相机中应用新型的电子倍增CCD(EMCCD),设计一种探测能力强、数据更新快的成像系统。说明了EMCCD工作原理,分析了EMCCD信噪比,介绍了基于TC285电子倍增CCD的星相机的设计方案,给出了CCD驱动电路、视频信号处理电路以及时序控制器的设计。用模拟拍星实验和实际拍星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相机的性能,同时对相机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分析实验图像的信噪比说明了设计的星相机具备在积分时间8ms以内探测6等星的能力,且其图像数据更新频率可达10frame/s,满足用短积分时间进行快速星光成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倍增CCD CCD星相机 微光探测 TC285
下载PDF
超低照度下微光图像的深度卷积自编码网络复原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超 张晓晖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51-961,共11页
微光/红外图像彩色融合是目前国内外夜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超低照度下(环境照度小于2×10-3 lux),由于成像器件限制,微光图像具有低信噪比、低对比度等特点,导致目标难以辨识,成为制约彩色夜视技术的关键。为了提高目标的探测... 微光/红外图像彩色融合是目前国内外夜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超低照度下(环境照度小于2×10-3 lux),由于成像器件限制,微光图像具有低信噪比、低对比度等特点,导致目标难以辨识,成为制约彩色夜视技术的关键。为了提高目标的探测和识别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自编码网络的微光图像复原方法,利用卷积自编码网络从微光图像训练集中学习超低照度下微光图像特征,实现去噪和对比度增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得到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较经典的BM3D算法平均提高1.67dB,结构相似度(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SSIM)的值平均提高0.063,均方根对比度的值(Root Mean Square Contrast,RMSC)平均提高0.19。对微光图像复原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信噪比和对比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图像 图像复原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去噪 子像素卷积
下载PDF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夜视图像去噪和融合方法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爱民 《电子测量技术》 2015年第1期38-40,共3页
微光夜视图像使用的像增强器会导致电子噪声和低照度的产生,2种因素会导致图像不清晰,细节不足。该文分析了2种影响因素的产生原理,针对其采用改进的小波变换去噪算法和融合算法进行处理以提高图像分辨率。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去噪和融合... 微光夜视图像使用的像增强器会导致电子噪声和低照度的产生,2种因素会导致图像不清晰,细节不足。该文分析了2种影响因素的产生原理,针对其采用改进的小波变换去噪算法和融合算法进行处理以提高图像分辨率。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去噪和融合的微光夜视图像获得了更高的图像分辨率,保留了更多的图像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夜视图像 小波变换 图像去噪 图像融合
下载PDF
微光CCD相机的噪声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仰军 马俊婷 郝晓剑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1年第2期277-282,共6页
分析了微光CCD图像传感器的噪声特性 ,针对不同的噪声源 ,根据相应的噪声产生原理 ,设计了实用的噪声抑制电路和处理电路 ,应用于选用ISD0 2 9AP型CCD图像传感器自己开发的微光CCD相机 ,有效地降低了暗电流噪声 ,消除了复位噪声对真正... 分析了微光CCD图像传感器的噪声特性 ,针对不同的噪声源 ,根据相应的噪声产生原理 ,设计了实用的噪声抑制电路和处理电路 ,应用于选用ISD0 2 9AP型CCD图像传感器自己开发的微光CCD相机 ,有效地降低了暗电流噪声 ,消除了复位噪声对真正信号的影响 ,使相机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相机的信噪比 ,提出了相应的校正算法 ,进一步降低了暗电流噪声 ,降低了CCD像素间光响应的不一致性带来的噪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CCD相机 暗电流 复位噪声 噪声处理技术 噪音分析方法 图像传感器
下载PDF
电子倍增CCD噪音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闻文 陈钱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6-760,共5页
讨论了电子倍增CCD的噪音组成及各自的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子倍增CCD的总噪音理论模型.按照信号倍增过程的随机性,推导了电子倍增CCD的过剩噪音因子并求出了增益趋向无穷大时的极限值.对电子倍增CCD相机进行了噪音测试,采集了... 讨论了电子倍增CCD的噪音组成及各自的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子倍增CCD的总噪音理论模型.按照信号倍增过程的随机性,推导了电子倍增CCD的过剩噪音因子并求出了增益趋向无穷大时的极限值.对电子倍增CCD相机进行了噪音测试,采集了不同增益下噪音的输出波形和频谱图.根据增益和噪音电压的函数曲线,结合理论模型对不同增益下的噪音组成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低增益时,电子倍增CCD主要受限于读出噪音,高增益时则为暗电流噪音和时钟感生电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成像 电子倍增CCD 噪音特性 过剩噪音因子
下载PDF
微光成像系统三维噪声测量及其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升才 金伟其 张长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9-442,共4页
为了分别从时域和空域对微光成像系统的噪声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分别建立了微光成像系统三维噪声模型及其测量系统,并对微光ICCD成像系统和CCD成像系统的三维噪声进行了测量与分析.测量结果表明:随着ICCD像增强器光阴极面照度的提高,空... 为了分别从时域和空域对微光成像系统的噪声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分别建立了微光成像系统三维噪声模型及其测量系统,并对微光ICCD成像系统和CCD成像系统的三维噪声进行了测量与分析.测量结果表明:随着ICCD像增强器光阴极面照度的提高,空间噪声、时间噪声、信号总平均值和信噪比均升高,符合微光ICCD成像系统的实际性能.通过三维噪声分析,实现了区分微光ICCD(或CCD)成像系统中由成像面缺陷和死像素点形成的两种固定图案噪声,且对光锥耦合技术进行定性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噪声 时间噪声 三维噪声 信噪比 微光成像系统
下载PDF
高灵敏度低噪声科学级CMOS图像传感器微光探测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元涛 曹开钦 +1 位作者 孙德新 刘银年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0-148,共9页
分析了基于科学级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sCMOS)图像传感器的微光成像系统的噪声特性,建立了系统噪声模型并进行了系统噪声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噪声的均方根值小于1e^-。建立了系统信噪比模型,计算得到微光成像系统在10^(-3) lx的夜天光... 分析了基于科学级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sCMOS)图像传感器的微光成像系统的噪声特性,建立了系统噪声模型并进行了系统噪声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噪声的均方根值小于1e^-。建立了系统信噪比模型,计算得到微光成像系统在10^(-3) lx的夜天光照条件下的信噪比优于1,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小于10%。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条纹噪声处理方法,有效消除了低照度图像中的行条纹噪声,采用对比度受限的自适应直方图均衡的方法提升了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对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器 微光探测 微光成像仪 科学级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sCMOS)探测器 信噪比 条纹噪声 图像增强
原文传递
新型图像传感器ICCD的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述燕 陈波 《科技信息》 2007年第29期132-133,共2页
综述了新型图像传感器ICCD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对CCD的结构以及在CCD基础上发展起来的ICCD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具体说明。介绍了ICCD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国外ICCD生产厂家的产品性能优缺点,国内研制ICCD的主要技... 综述了新型图像传感器ICCD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对CCD的结构以及在CCD基础上发展起来的ICCD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具体说明。介绍了ICCD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国外ICCD生产厂家的产品性能优缺点,国内研制ICCD的主要技术瓶颈和目前所能达到的水平。说明了ICCD的应用领域以及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耦合器件 像增强器 微光成像 图像传感器
下载PDF
全局快门sCMOS图像传感器数字TDI微光成像技术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元涛 柴孟阳 +1 位作者 孙德新 刘银年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6-143,共8页
为实现高分辨率大动态范围的空间微光(LLL)成像,提出基于全局快门科学级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sCMOS)图像传感器的数字域时间延迟积分(TDI)微光成像方法。通过推导数字域TDI成像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系统信噪比(SNR)模型,提出了数字域TD... 为实现高分辨率大动态范围的空间微光(LLL)成像,提出基于全局快门科学级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sCMOS)图像传感器的数字域时间延迟积分(TDI)微光成像方法。通过推导数字域TDI成像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系统信噪比(SNR)模型,提出了数字域TDI大动态范围成像方法,并分析了速度失配导致的调制传递函数(MTF)退化现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微光成像质量,当数字域TDI积分级数为30时,系统SNR由未积分的5.04dB提高到19.78dB,动态范围比传统数字域TDI方法提升了29.54dB,为实现高分辨率大动态范围空间微光成像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微光成像 微光成像仪 数字域时间延迟积分 科学级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探测器 动态范围
原文传递
基于神经网络的微光图像增强与复原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曾桂林 苏秉华 +1 位作者 牛丽红 苏学征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2-654,共3页
微光图像的退化主要取决于探测器的灵敏度、非线性和噪声。神经网络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对于微光图像,提出一种基于多层前向传播(MLP)神经网络的图像增强与复原方法。为了加速训练学习过程,采用加动量项的自适应BP学习方... 微光图像的退化主要取决于探测器的灵敏度、非线性和噪声。神经网络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对于微光图像,提出一种基于多层前向传播(MLP)神经网络的图像增强与复原方法。为了加速训练学习过程,采用加动量项的自适应BP学习方法对网络进行循环迭代训练。实验结果表明,MLP神经网络增强与复原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对微光图像的增强与复原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微光图像 图像复原 图像增强 图像处理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直视型微光夜视系统视距模型 被引量:10
16
作者 金伟其 张琴 +2 位作者 王霞 李力 裘溯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5,共10页
针对经典视距模型对于三代与超二代像增强器的直视型微光夜视系统评价方面缺乏差异性,模拟仿真结果在10^-4 lx超低照度下不甚理想这一问题,对现有的经典视距模型进行了三个方面的优化:在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加入了人眼的传递函数;基于光... 针对经典视距模型对于三代与超二代像增强器的直视型微光夜视系统评价方面缺乏差异性,模拟仿真结果在10^-4 lx超低照度下不甚理想这一问题,对现有的经典视距模型进行了三个方面的优化:在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加入了人眼的传递函数;基于光阴极与景物的光谱匹配修正了景物在光阴极产生的平均光电子数和光电子对比度公式;在噪声来源中加入了背景噪声项.进而推导出改进的视距模型,并通过头盔系统的实际外场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视距模型能有效分辨出超二代和三代夜视系统的识别距离的差异,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视型微光夜视系统 经典视距模型 人眼传函 光谱匹配 暗背景噪声
下载PDF
光纤光锥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玲玲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2年第6期87-88,共2页
介绍了硬光纤系列产品——光纤光锥,并结合微光夜视技术分析了光锥的应用及性能要求。
关键词 光纤光锥 微光夜视技术 像增强器 CCD
下载PDF
一种双通道夜视图像彩色融合系统 被引量:6
18
作者 陶茜 郭宏 +2 位作者 王岭雪 王霞 金伟其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7-50,共4页
 提出了一种双通道夜视图像的彩色融合系统。利用MatroxMeteor- 多通道图像采集卡获取双通道微光与红外视频图像,通过仿MIT,BIT,TNO,线性组合和混合结构等图像融合结构实现微光/微光和微光/红外图像的彩色融合处理。系统彩色图像融合...  提出了一种双通道夜视图像的彩色融合系统。利用MatroxMeteor- 多通道图像采集卡获取双通道微光与红外视频图像,通过仿MIT,BIT,TNO,线性组合和混合结构等图像融合结构实现微光/微光和微光/红外图像的彩色融合处理。系统彩色图像融合处理是在VC++6.0环境下运用采集卡图像函数库实现的。建立的实验平台为彩色夜视融合算法的评价和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微光图像 红外图像 彩色微光夜视
下载PDF
基于水下反恐的微光成像系统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彩霞 闫亚东 +1 位作者 沈满德 何俊华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20-224,共5页
介绍了一种水下反恐微光成像系统,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作了论述。根据海水的光学特性及微光成像环境,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水下专用镜头,彻底校正像差并消除了水介质的影响。采用大型力学分析软件AN SYS对系统水密舱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使系... 介绍了一种水下反恐微光成像系统,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作了论述。根据海水的光学特性及微光成像环境,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水下专用镜头,彻底校正像差并消除了水介质的影响。采用大型力学分析软件AN SYS对系统水密舱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使系统的结构设计简单可靠。系统成功通过2006年青岛帆船赛的预演测试。试验证明:在300 m的水压下系统稳定可靠,成像质量较高,能对危险物进行及时预警,达到水下反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反恐 水下微光成像 水密舱 水下镜头
下载PDF
水下微光高速摄像照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沈凌敏 张琦 +1 位作者 何俊华 陈良益 《微计算机信息》 2010年第1期111-112,143,共3页
为了实现水下微光高速摄像系统最佳的成像效果,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水下30-40米左右微光条件下高灵敏度高速摄像机的物方和像方的光照度需求,进而设计出合适的辅助照明方案,然后通过实验分析了照射方向与摄像机拍摄方向的角度以及照明灯... 为了实现水下微光高速摄像系统最佳的成像效果,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水下30-40米左右微光条件下高灵敏度高速摄像机的物方和像方的光照度需求,进而设计出合适的辅助照明方案,然后通过实验分析了照射方向与摄像机拍摄方向的角度以及照明灯的发光强度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上述分析和实验结果达到了全系统在6米左右清晰成像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摄像 水下微光 光照度 辅助照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