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光周期诱导质变在茎蘖间传导的研究——Ⅰ.植株部分短日处理和两段抽穗试验
1
作者 屠乃美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11-16,共6页
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光周期诱导质变在主茎与分蘖间及分蘖之间均不能够互相传导;造成两段抽穗现象的原因,初步认为是由两批穗的穗分化始期的差异所致,而与幼穗分化进度无关。
关键词 水稻 光周期 光诱导 突变 茎蘖传导
下载PDF
水稻光周期诱导质变在茎蘖间传导的研究——Ⅱ. 再生蘖光照处理试验
2
作者 屠乃美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11-117,共7页
1986年以“南无563”、“早熟农垦58”、“浙场9号”、“盐籼203”为供试品种,进行了再生蘖光照处理试验;1987年对“澄秋5号”品种进行了短日照处理及两段抽穗试验,其试验结果为:a.再生蘖光照处理试验探明,主茎(或母茎)可以于抽穗至成... 1986年以“南无563”、“早熟农垦58”、“浙场9号”、“盐籼203”为供试品种,进行了再生蘖光照处理试验;1987年对“澄秋5号”品种进行了短日照处理及两段抽穗试验,其试验结果为:a.再生蘖光照处理试验探明,主茎(或母茎)可以于抽穗至成熟阶段将光周期诱导质变传导给地上部伸长节芽;但不能够传导给未伸长节的腋芽或分蘖,传导的迟早因品种而异。b.“澄秋5号”品种在短日处理下分蘖生育期很短,可能是由于其感受光周期诱导的起始叶龄小、穗分化历程短的缘故,并非茎蘖间光周期诱导质变的传导所致,该品种的两段抽穗现象是其茎蘖间光周期诱导质变不能传导的一个重要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周期 光诱导 突变
下载PDF
价态互变Co配合物的磁性能和光诱导弛豫动力学 被引量:1
3
作者 崔爱莉 佐滕治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303-1305,MJ04,共4页
合成一种新型具有热致和光致自旋交叉及价态互变性能的配合物 Co[HN( C5H4 N) 2 ]( 3 ,5 -DBSQ) 2 .对该配合物的热致和光致磁性变化以及光照后光诱导弛豫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自旋交叉和价态互变的相变起始温度约 3 0 0 K.低温下光照后 ... 合成一种新型具有热致和光致自旋交叉及价态互变性能的配合物 Co[HN( C5H4 N) 2 ]( 3 ,5 -DBSQ) 2 .对该配合物的热致和光致磁性变化以及光照后光诱导弛豫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自旋交叉和价态互变的相变起始温度约 3 0 0 K.低温下光照后 ,低自旋 Co( )从配体 3 ,5 -DBCAT得到 1个电子变成高自旋的 Co( ) ,3 ,5 -DBCAT转化为 3 ,5 -DBSQ,分子的磁矩升高 .在 5~ 3 0 K范围内 ,高自旋态的弛豫速度常数 k VT与温度无关 ,弛豫行为表现为隧道效应 ;而在 3 0~ 70 K之间 ,光照射后高自旋态弛豫的活化能为 2 5 2 cm-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态互变 钴配合物 磁性 光诱导 弛豫动力学 分子磁体
下载PDF
多巴胺D1受体在频闪光诱导性近视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倩倩 李炳 +2 位作者 佘曼 李涛 周晓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7,共7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1类受体(D1DR)在频闪光诱导性近视(flickering light-induced myopia,FLM)发生中的作用,初步探讨FLM的发病机制。方法36只2周龄豚鼠随机分成4组(n=9):对照组、频闪光(FLM)组、频闪光+溶剂(FLM+Vehicle)组、频闪光+D1DR... 目的研究多巴胺D1类受体(D1DR)在频闪光诱导性近视(flickering light-induced myopia,FLM)发生中的作用,初步探讨FLM的发病机制。方法36只2周龄豚鼠随机分成4组(n=9):对照组、频闪光(FLM)组、频闪光+溶剂(FLM+Vehicle)组、频闪光+D1DR拮抗剂(FLM+SCH 23390)组。分别于造模前后测量各组豚鼠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造模6周后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视网膜中D1DR的表达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视网膜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频闪光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呈显著的近视样改变(P<0.001,P<0.05),视网膜D1DR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DA含量显著上升以及DOPAC/DA比值显著下降(P<0.001);而玻璃体腔注射SCH 23390可显著改善FLM豚鼠屈光度和眼轴的变化(P<0.001,P<0.05),使FLM豚鼠视网膜DA含量下降(P<0.001)和DOPAC/DA比值增加(P<0.05)。结论D1DR参与了FLM的形成,D1DR拮抗剂可能通过抑制D1DR并影响DA及其代谢水平而改善FLM豚鼠的近视样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多巴胺D1类受体 频闪光诱导 SCH 23390
下载PDF
可见光诱导的自由基环化反应构建4-芳基-1,2-二氢萘类化合物
5
作者 樊思捷 董武恒 +4 位作者 梁彩云 王贵超 袁瑶 尹作栋 张兆国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77-3286,共10页
报道了一种高效的可见光诱导的自由基环化合成4-芳基-1,2-二氢萘类化合物的方法. 与传统的亲核加成反应相比, 该方法条件温和, 在室温条件下, 用7 W蓝光照射, 以fac-Ir(ppy)3为光催化剂, 利用简单易得的溴代丙二酸酯类化合物做自由基前... 报道了一种高效的可见光诱导的自由基环化合成4-芳基-1,2-二氢萘类化合物的方法. 与传统的亲核加成反应相比, 该方法条件温和, 在室温条件下, 用7 W蓝光照射, 以fac-Ir(ppy)3为光催化剂, 利用简单易得的溴代丙二酸酯类化合物做自由基前体, 与不同类型的单取代芳基乙炔进行自由基串联环化反应, 得到目标产物. 该方法后处理简便. 底物适用性较广, 对不同的溴代丙二酸酯和不同的炔烃都有很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诱导 4-芳基-1 2-二氢萘 自由基串联环化
原文传递
EDTA作用下可见光诱导合成γ-FeOOH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邓娟 陈汝芬 +2 位作者 宋国强 魏雨 侯登录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08-1011,共4页
本文以FeSO4为原料,添加微量EDTA可见光诱导,空气氧化Fe(OH)2悬浮液,室温(20℃)制备了γ-FeOOH,探讨了各种因素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用NaOH作沉淀剂,pH值为8.6,在EDTA作用下可见光诱导有利于低晶γ-FeOOH的生成;pH值在8... 本文以FeSO4为原料,添加微量EDTA可见光诱导,空气氧化Fe(OH)2悬浮液,室温(20℃)制备了γ-FeOOH,探讨了各种因素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用NaOH作沉淀剂,pH值为8.6,在EDTA作用下可见光诱导有利于低晶γ-FeOOH的生成;pH值在8.0~8.6范围内,随pH值的降低,产物γ-FeOOH的晶化度逐渐提高;用NH3·H2O作沉淀剂,可得到粒径较大的筏状γ-FeO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OOH 合成 EDTA 可见光
下载PDF
光/电化学氧化诱导C–H键官能团化 被引量:4
7
作者 余明明 史文研 雷爱文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8-200,共13页
C–H键活化及其官能团化一直被认为是合成化学的圣杯,光/电氧化诱导C–H键官能团化反应为追求更为绿色、原子经济性、步骤经济性更高的现代合成化学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借助可见光或电化学氧化诱导策略实现了直接C–H键官能团化,即底物无... C–H键活化及其官能团化一直被认为是合成化学的圣杯,光/电氧化诱导C–H键官能团化反应为追求更为绿色、原子经济性、步骤经济性更高的现代合成化学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借助可见光或电化学氧化诱导策略实现了直接C–H键官能团化,即底物无需预官能团化,无需外加氧化剂,可直接实现碳–碳以及碳–杂键的构建.通过光/电化学氧化诱导策略使得反应在更为温和的条件下进行,能够兼容更多官能团,并且为合成化学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近些年,该策略已经应用于不同化学环境C–H官能团化构建多种化学键.本文结合该领域的代表性工作,重点介绍本课题组近些年在光/电氧化诱导C–H键官能团化反应上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一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键官能团化 可见光氧化诱导 电化学氧化 原子经济性 绿色化学
原文传递
豚鼠频闪光诱导性近视和形觉剥夺性近视外侧膝状体多巴胺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佘曼 李炳 +3 位作者 李涛 吉顺梅 郑昌月 周晓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观察豚鼠频闪光诱导性近视和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中外侧膝状体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比较不同近视模型的中枢发病机制。方法 24只普通级2周龄豚鼠随机分成3组(n=8):频闪光照(FLM)组、形觉剥夺(FDM)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豚鼠频闪光诱导性近视和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中外侧膝状体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比较不同近视模型的中枢发病机制。方法 24只普通级2周龄豚鼠随机分成3组(n=8):频闪光照(FLM)组、形觉剥夺(FDM)组、对照组,各组均饲养8周。在造模前后分别测量各组豚鼠右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8周实验结束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对左脑外侧膝状体DA进行定量。结果造模前,各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造模第8周,与对照组相比,FLM组和FDM组右眼屈光度变化值(P<0.001)、眼轴长度变化值(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近视建模成功。HPLC-ECD结果显示:豚鼠左脑外侧膝状体DA含量FLM组>对照组>FDM组;对照组为(37.04±1.18)pg/μL;FDM组为(24.27±3.46)pg/μ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21);FLM组为(45.58±1.98)pg/μ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频闪光诱导性近视模型外侧膝状体DA含量增加,而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中DA含量减少,说明DA在两种实验性近视外侧膝状体中的表达不一致,两种近视模型的发生机制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多巴胺 频闪光诱导 形觉剥夺 外侧膝状体
下载PDF
短波视蛋白在豚鼠频闪光诱导性近视和形觉剥夺近视眼模型中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3
9
作者 吉顺梅 郑昌月 +2 位作者 李涛 李炳 周晓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目的观察豚鼠频闪光诱导性近视和形觉剥夺近视模型中短波视蛋白(S-opsin)表达差异,并初步探讨原因。方法 36只普通级2周龄豚鼠随机分成三组:频闪组(FLM组,n=13),形觉剥夺组(FDM组,n=12),对照组(n=11)。FLM组,饲养笼具安装有频闪仪(频率0... 目的观察豚鼠频闪光诱导性近视和形觉剥夺近视模型中短波视蛋白(S-opsin)表达差异,并初步探讨原因。方法 36只普通级2周龄豚鼠随机分成三组:频闪组(FLM组,n=13),形觉剥夺组(FDM组,n=12),对照组(n=11)。FLM组,饲养笼具安装有频闪仪(频率0.5 Hz),笼具内装有发光二极管;FDM组豚鼠右眼用半透明眼罩遮盖,并确保豚鼠眼睑能正常活动;对照组豚鼠不予特殊处理。在造模第1天(0周)和第6周测量豚鼠右眼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半径,并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S-opsin表达。结果第0周,FLM、FDM组与对照组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造模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FLM组、FDM组屈光度变化值、眼轴长度变化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角膜曲率半径变化值差异无显著性(P=0.358),提示成功建立近视模型。FLM组与FDM组相比,屈光度变化值、眼轴长度变化值、角膜曲率半径变化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FLM组视蛋白灰度值>对照组视蛋白灰度值>FDM组视蛋白灰度值,任意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频闪光和形觉剥夺均能建立近视模型,频闪光诱导性近视模型中S-opsin产生增加,而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中S-opsin产生减少,说明两种近视模型的发生机制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短波视蛋白 频闪光诱导 形觉剥夺 豚鼠
下载PDF
可见光诱导杂芳烃与脂肪醇的羟烷基化反应
10
作者 徐东平 黄飞 +2 位作者 汤琳 张新明 张武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93-1500,共8页
发展了一种有效的可见光诱导的杂芳烃与脂肪醇的直接交叉脱氢偶联.该反应在水溶液中由过硫酸盐引发,不需要使用化学计量酸来活化杂环.通过氢原子转移(HAT)从醇瞬时生成的α-羟烷基自由基与一系列杂芳烃发生Minisci反应.该方法具有无需... 发展了一种有效的可见光诱导的杂芳烃与脂肪醇的直接交叉脱氢偶联.该反应在水溶液中由过硫酸盐引发,不需要使用化学计量酸来活化杂环.通过氢原子转移(HAT)从醇瞬时生成的α-羟烷基自由基与一系列杂芳烃发生Minisci反应.该方法具有无需光催化剂、溶剂绿色环保、反应条件温和、起始材料容易获得和官能团耐受性广泛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脱氢偶联 杂芳烃 羟烷基化 可见光诱导
原文传递
光诱导技术在Sf9昆虫细胞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应用
11
作者 韩增鹏 蔡泽蕲 +5 位作者 阮士龙 邵林 樊贵安 何晓斌 吴阳 徐富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0-55,共6页
光诱导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基因表达调控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原核细胞、哺乳动物和鱼类细胞。为探索光诱导技术在昆虫细胞基因表达系统中的调控功能,采用具有代表性的C120-EL222光诱导系统,在昆虫细胞表达质粒pMIB/V5-His的基础上,构建了集... 光诱导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基因表达调控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原核细胞、哺乳动物和鱼类细胞。为探索光诱导技术在昆虫细胞基因表达系统中的调控功能,采用具有代表性的C120-EL222光诱导系统,在昆虫细胞表达质粒pMIB/V5-His的基础上,构建了集光诱导外源基因表达框与光激活转录因子于一体的昆虫细胞光诱导表达载体pMIB-C120-GOI-GFP-EL222质粒。将上述质粒转染昆虫Sf9细胞,通过检测光诱导产生的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或海参荧光素酶(hRluc)报告基因的表达,对光诱导元件的功能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120-EL222光诱导系统在昆虫Sf9细胞中具有较高的效能和严谨性,为光诱导表达技术在昆虫细胞基因表达调控中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诱导技术 昆虫细胞系 基因表达调控 报告基因
下载PDF
全自动女士卫生清洗器的设计
12
作者 曾纪进 《轻工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28,共4页
主要论述全自动女士卫生清洗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电气控制特征。
关键词 全自动女士卫生清洗器 结构特点 工作原理 电气控制 设计方法
下载PDF
水稻rbcS启动子控制的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特异性表达 被引量:23
13
作者 刘巧泉 于恒秀 +2 位作者 张文娟 王红梅 顾铭洪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7-253,共7页
为将不同启动子用于转基因水稻的研究,从武运粳8号水稻中克隆了Rubisco小亚基基因(rbcS)的5'上游调控区,构建了由rbcS启动子引导的GUS融合基因,并经农杆菌介导导入到水稻中。对转基因水稻植株中GUS活性的定性与定量测定结果表明,rbc... 为将不同启动子用于转基因水稻的研究,从武运粳8号水稻中克隆了Rubisco小亚基基因(rbcS)的5'上游调控区,构建了由rbcS启动子引导的GUS融合基因,并经农杆菌介导导入到水稻中。对转基因水稻植株中GUS活性的定性与定量测定结果表明,rbcS启动子可驱动GUS报告基因在转基因水稻植株叶片和叶鞘内的叶肉细胞中特异性高效表达,而在茎、根和种子等器官中不表达或表达活性极弱,表现出明显的组织与细胞特异性。结果还表明,光诱导处理可明显提高rbcS启动子启动的外源基因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rbcS启动子 转基因水稻 基因表达 GUS活性 光诱导
下载PDF
光诱导对发芽大豆中半乳糖酸内酯脱氢酶活性和维生素C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徐茂军 朱睦元 顾青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2-214,共3页
关键词 光诱导 发芽大豆 半乳糖酸内酯脱氢酶 维生素C
下载PDF
林隙与林下环境对锐齿槲栎和米心水青冈种群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陈志刚 樊大勇 +1 位作者 张旺锋 谢宗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4-360,共7页
锐齿槲栎(Quercusalienavar.acuteserrata )和米心水青冈(Fagusengleriana)是广泛分布在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地中海拔地段的主要建群种,对水土保持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在神农架地区的典型样地调查,分析了这2个种群... 锐齿槲栎(Quercusalienavar.acuteserrata )和米心水青冈(Fagusengleriana)是广泛分布在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地中海拔地段的主要建群种,对水土保持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在神农架地区的典型样地调查,分析了这2个种群在林隙和林下不同光环境中的更新状况和径级结构;利用便携式Licor_6 4 0 0光合仪测量了2种苗木的光饱和及光诱导曲线,探讨了光对这2个树种更新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林地中,锐齿槲栎和米心水青冈种群都有充足的幼苗库,锐齿槲栎幼苗以实生为主,米心水青冈幼苗以萌生为主;从幼苗到幼树的转化过程中,锐齿槲栎的成活率几乎为零,而米心水青冈的成活率约为6 %~8% ;在两者的混交林中,米心水青冈种群呈稳定的金字塔形年龄结构,而锐齿槲栎则是某一生长阶段的种群占据主导地位。光饱和曲线显示,对2年生同生群苗木,在林窗下,锐齿槲栎的最大净光合速率(4.6 1μmol·m-2 ·s-1)比米心水青冈的(4.16 μmol·m-2 ·s-1)要高;而在林冠下,米心水青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3.89μmol·m-2 ·s-1)比锐齿槲栎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3.6 8μmol·m-2 ·s-1)要高。无论在林窗下或林冠下,米心水青冈幼苗的光饱和点比锐齿槲栎的要低。两者混交林下的光诱导曲线显示,与米心水青冈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隙 林下环境 锐齿槲栎 米心水青冈 种群更新 径级结构 光照 净光合速率 资源分配
下载PDF
光诱导下杂种杨无性系叶角和叶绿体的运动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守仁 高荣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74,共7页
自然光结合人工光源对几个杂种杨无性系叶片进行处理后 ,对其在两种光环境下 3种叶角 (方位角、方向角、悬挂角 )和叶绿体的运动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各无性系的叶角运动在晴天比阴天强烈 ,特别是三倍体无性系最为明显。晴天上午 ... 自然光结合人工光源对几个杂种杨无性系叶片进行处理后 ,对其在两种光环境下 3种叶角 (方位角、方向角、悬挂角 )和叶绿体的运动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各无性系的叶角运动在晴天比阴天强烈 ,特别是三倍体无性系最为明显。晴天上午 9:0 0~ 1 1 :0 0 ,三倍体无性系 ZH6和 B3 4 6通过方位角运动来避免强光胁迫。各无性系主要通过方向角和悬挂角的变化来调节获得最佳太阳辐射 ,在中午受到强光胁迫时存在明显的“避光运动”。三倍体无性系和某些二倍体无性系在避光运动方式上是不同的 ,三倍体无性系 ZH6和 B3 4 6采用叶片下垂形式 ,而二倍体无性系 B1 1则采用叶片竖立方式。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 ,植物的节律性运动可能参与了叶角运动。受光胁迫时 ,栅栏组织的叶绿体通过不同的运动排列方式来实现对光辐射的最佳吸收。强光胁迫下叶绿体沿径向细胞壁排列 ,以尽量减少接受过量的太阳辐射。处于弱光条件时 ,叶绿体则充满整个细胞 ,以扩大上太阳辐射的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杨 无性系 光诱导 叶角运动 叶绿体运动 杨柳科
下载PDF
光照对药食同源植物苦荞麦种子中原花青素积累关键酶FtANR,FtLAR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姜春丽 苏新堯 +6 位作者 许亚春 吴而已 师玉华 张栋 陈庆富 孙伟 薛建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9-477,共9页
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作为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由于种子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成分,因而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现有的苦荞麦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大多集中在黄酮醇类化合物如芦丁的合成、调控以及积累上,但针对苦... 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作为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由于种子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成分,因而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现有的苦荞麦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大多集中在黄酮醇类化合物如芦丁的合成、调控以及积累上,但针对苦荞麦中原花青素类成分的代谢途径研究鲜有报道。该研究以原花青素代谢途径中关键的合成基因花青素还原酶(ANR)和原花青素还原酶(LAR)入手,通过挖掘苦荞麦转录组信息克隆了Ft ANR(F.tataricum ANR),Ft LAR1(F.tataricum LAR1),Ft LAR3(F.tataricum LAR3)。由于光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形成与积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试着探索不同光质(红光、蓝光、远红光、紫外光)对原花青素代谢途径中关键的合成基因ANR,LAR的表达影响。该研究发现红光对所克隆基因表达的影响呈现出与其他光相反的作用:Ft ANR,Ft LAR1在红光处理后基因的表达量有所下降,而其在蓝光、远红光、紫外光处理后基因的表达量是有所上调的;Ft LAR3在红光处理后基因的表达量有所上调,而其在蓝光、远红光、紫外光处理后基因的表达量是有所下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麦 原花青素 光诱导 基因表达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MdMYB1转录因子调控红星苹果果实着色的计算机模拟分析及表达验证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华磊 毛柯 +3 位作者 刘志 谢兴斌 冯晓明 郝玉金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81-1588,共8页
从‘红星’苹果(Malus domestica ‘Delicious’)果实中克隆获得了MdMYB1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in silico analysis)和活体细胞融合蛋白荧光观察,确定其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同时,克隆了MdDFR和MdUFGT基因的启动子,模拟分析表明2... 从‘红星’苹果(Malus domestica ‘Delicious’)果实中克隆获得了MdMYB1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in silico analysis)和活体细胞融合蛋白荧光观察,确定其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同时,克隆了MdDFR和MdUFGT基因的启动子,模拟分析表明2个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中含有MYB结合的顺式作用元件。为了探讨MdMYB1转录因子是否调控MdDFR和MdUFGT基因的表达,对不同光照条件下果皮花青素含量和基因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光照能够诱导花青素积累,并迅速启动3个基因表达,且3个基因表现出高度相似的表达模式,表明MdMYB1转录因子可能直接调控MdDFR和MdUFGT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果实 着色基因 光诱导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常绿阔叶林中几个不同功能组树种叶形态、光合及光诱导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启鹏 孙玲玲 +1 位作者 郭志华 齐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几个不同功能组树种叶形态和光合特征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探索了不同功能组的演替地位.结果表明:1)亚热带森林不同光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在旷地处较林窗高3倍多... 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几个不同功能组树种叶形态和光合特征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探索了不同功能组的演替地位.结果表明:1)亚热带森林不同光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在旷地处较林窗高3倍多,而林窗是林下的6倍多,其巨大差异导致不同功能组树种生理响应不同;2)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比叶质量(LMA)最小,以获取更多的光能,并通过最大化气孔导度(Con)来羧化最低的胞间CO2浓度(Ci)和午休的光合机制,提高瞬时光能利用率(SUE)和抵消光胁迫,属于演替过程中先锋树种;3)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e的LMA最大,虽然高光下Ci最高,但SUE最低,可能发生光抑制.而在林窗中净光合速率(Pn)、SUE及瞬时水分利用率(WUE)相对较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大,林下光诱导Pn变化稳定,表明其既喜光又耐荫,可塑性较高,在功能组中属于中度耐阴种;4)丝栗栲在高光下LMA较大头茶小,Pn较高,比后者更耐高光,但对林下骤然高光诱导较不敏感,可能发生光胁迫,而相对高光的林窗中SUE亦较低,不适宜在高光环境中生存,林下LMA较林窗处大16%,也不适应郁闭度较高的林下低光,更适宜在小林窗或疏林林下更新,在演替过程中将取代类似大头茶等的中度耐荫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组 光环境 叶形态 光合作用 光诱导
下载PDF
缺磷限制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光合作用对光照诱导的响应
20
作者 李林宽 张锡洲 +2 位作者 陈静 叶代桦 刘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514,共10页
[目的]磷参与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和卡尔文循环等光合作用过程,缺磷会导致作物光合效率下降和产量损失。针对大豆[Glycinemax(L.)Merr.]和玉米(Zea mays L.)带状复合种植时低位作物大豆因波动光环境导致的产量受限问题,探究磷素营养对... [目的]磷参与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和卡尔文循环等光合作用过程,缺磷会导致作物光合效率下降和产量损失。针对大豆[Glycinemax(L.)Merr.]和玉米(Zea mays L.)带状复合种植时低位作物大豆因波动光环境导致的产量受限问题,探究磷素营养对光照诱导过程中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改善大豆光合效率和挖掘大豆生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试验在四川农业大学进行,设置大豆不施磷(-P)和正常施磷(CK)两个处理。于大豆分枝期,分别在稳态饱和光及光照诱导条件下,测定大豆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包括净光合速率(A)、气孔导度(g_(s))、胞间CO^(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电子传递速率(J)等,并计算气孔和生化等光合限制因子比例。气体交换参数测定完成后的叶片样品用于测定全磷、无机磷和叶绿素含量。[结果]与CK处理相比,-P处理显著抑制了大豆的生长,籽粒产量和成熟期植株干重分别降低了24.5%和23.9%。缺磷显著降低了分枝期大豆叶片的全磷和无机磷含量,但并未影响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含量。稳态饱和光照下,缺磷导致大豆叶片的A和Tr分别下降了30.9%和39.5%,而对gs无显著影响,使得Ci显著增加;缺磷导致大豆叶片的气孔限制值下降了16.7%,即非气孔因素是引起稳态饱和光照下A下降的主导因素。由低光向高光过渡期间,施磷处理大豆叶片A和gs的诱导速率都显著快于不施磷处理;而J的诱导速率在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光合限制分析结果显示,光照诱导过程中施磷处理累计气孔限制和生化限制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而不施磷处理累计气孔限制达到65.7%,显著高于生化限制,这表明缺磷条件下气孔是限制其光合诱导速率的主要因素。[结论]缺磷主要限制了带状复合种植下大豆叶片气孔导度对光照诱导的响应,导致其光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光合作用 光照诱导 光合限制 缺磷胁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