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势的累积:生命历程视角下农村贫困家庭的生成机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翠娥 王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23-30,共8页
主要运用生命历程理论,通过深入访谈法收集贫困者"主诉"的生活史,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贫困家庭的产生是先赋性弱势与事件性弱势在家庭内累积的过程和结果,先赋性弱势累积的影响具有基础性,事件性弱... 主要运用生命历程理论,通过深入访谈法收集贫困者"主诉"的生活史,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贫困家庭的产生是先赋性弱势与事件性弱势在家庭内累积的过程和结果,先赋性弱势累积的影响具有基础性,事件性弱势累积的影响则具有直接性。先赋性与事件性累积双高的贫困家庭,贫困的自我再生机制最强,个体能动性的作用空间最小;先赋性与事件性累积双低的贫困家庭个体能动性的作用空间最大,家庭脱贫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家庭 生命历程 弱势累积 先赋性 事件性
下载PDF
幼年贫困经历对农村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9
2
作者 闵文斌 茹彤 史耀疆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98,共9页
非认知能力作为21世纪人才和劳动力必备的核心素养,探究其在个体生命历程中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命历程理论和“大五人格”模型,就幼年时期经历家庭贫困对农村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在生命的早期或“上... 非认知能力作为21世纪人才和劳动力必备的核心素养,探究其在个体生命历程中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命历程理论和“大五人格”模型,就幼年时期经历家庭贫困对农村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在生命的早期或“上游”经历家庭贫困显著地降低了农村青少年的社会情感、社会交往等非认知能力;生命早期的家庭经济地位和父母抚养参与一同构成了影响青少年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性家庭环境因素。基于此,建议从个体的生命早期实施教育扶贫政策干预以提升弱势家庭孩子的非认知能力,以期为从生命历程的源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陷阱”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历程 幼年贫困 农村青少年 "大五人格"模型 非认知能力 教育扶贫
下载PDF
Low-income and overweight in China:Evidence from a life-course utility model 被引量:3
3
作者 REN Yan-jun Bente Castro Campos +1 位作者 Jens-Peter Loy Stephan Brosi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753-1767,共15页
Previous literature has demonstrated that low-income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settle for poor health choic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By using income as a budget constraint and signal for future wellbeing in a life-co... Previous literature has demonstrated that low-income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settle for poor health choic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By using income as a budget constraint and signal for future wellbeing in a life-course utility model, we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amongst income and overweight. The data used for this study are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 Estimations are conducted for overweight initiation, cessation, and participation mirroring a decision to begin and a past decision to not terminate. Our findings propose that body weight and the likelihood of overweight commencement rise with additional income but at a diminishing degree, representing a concave relation;while the likelihood of overweight discontinuance declines with additional income but at an accelerating degree, suggesting a convex relation.We presume that, as opposed to developed countries, low-income people are less inclined to be overweight in China, a country in transition. This could be explained by an income constraint for unhealthy foodstuff. Nevertheless, it will switch when income surpasses the critical threshold of the concave or inverted U-shape curve indicating that low-income people appear to receive not as much utility from future health. Specifically, this adjustment seems to occur earlier for females and inhabitants of urba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INCOME OVERWEIGHT life-course UTILITY China
下载PDF
生命历程视角下居住环境对老年人社交活动的影响
4
作者 寇宁博 索健 +1 位作者 武梦雪 宋秉文 《住区》 2024年第3期39-46,共8页
研究探讨了生命历程视角下居住环境对老年人社交活动的影响,以弥补既有研究中对生命历程中的居住环境研究的不足。结合生命历程和人-环境匹配理论,分析了现在和过去的居住环境如何影响老年人的社交活动。数据取自“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 研究探讨了生命历程视角下居住环境对老年人社交活动的影响,以弥补既有研究中对生命历程中的居住环境研究的不足。结合生命历程和人-环境匹配理论,分析了现在和过去的居住环境如何影响老年人的社交活动。数据取自“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利用逻辑回归方法,对11026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居住在现居住地的老年人较少参与社交活动;乡村老年人比非乡村老年人更少参与社交活动。对于乡村老年人,现生活在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较少进行社交活动;在成年中期时就生活在乡村的老年人比同期生活在非乡村的较少进行社交活动;现居住地与成年中期居住地相同时,老年人倾向参与社交活动。对于非乡村老年人,以往生活在乡村时间越久的老年人较少参与社交活动;现居住地与成年初期时居住地相同时,老年人较少参与社交活动。因此,不同地区与环境的老年人受居住环境影响显著且有很大差别,过去居住环境的影响同时符合积累和敏感期模型。研究分析了它们对社交活动的影响机制,有助于为老年人安排合适的居住环境,指导住房相关政策。并有助于识别在社会或社区层面存在社交困难的老年人,对其提供相应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环境 老年人 居住经历 生命历程 社交活动
下载PDF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因研究内容与方法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大方 马雨佳 +1 位作者 肖翰 闫泽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079-1084,共6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的特点,并且呈现动态发展过程,其病因具有多效性、稳健性和重塑性特性,因而使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疾病过程呈现一种相互交织的网络形态。因此,需要打破还原论的静态思维,...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的特点,并且呈现动态发展过程,其病因具有多效性、稳健性和重塑性特性,因而使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疾病过程呈现一种相互交织的网络形态。因此,需要打破还原论的静态思维,在研究策略上向系统生物学的复杂性思维转变。充分发挥多组学技术优势,以整合理念为核心,关注研究对象在基因组—暴露组—表型组多层次的相互作用,揭示疾病在全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不同组学层次间呈现的动态性、多效性、适应性的网络关联。将研究的视角从“单一疾病”转变为“多病”医学,以“疾病为导向”转变为“以人为导向”,从多维度、多层次、多时点的病因网络出发,探明在慢性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分子标志物集群已成为慢性病病因学研究的前沿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共病 病因 系统观 网络 全生命周期
下载PDF
农村成长经历与家庭商业保险购买行为
6
作者 方黎明 陶海鑫 卢佳莹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6,共12页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农村成长经历对家庭商业保险购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成长经历显著增加了城市家庭的商业保险购买行为,该效应在低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中更强;机制分析揭示,农村成长经历通过提高城市居民的...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农村成长经历对家庭商业保险购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成长经历显著增加了城市家庭的商业保险购买行为,该效应在低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中更强;机制分析揭示,农村成长经历通过提高城市居民的风险规避意识、塑造保守的低开放性人格、削弱内核紧密关系社会网络,从而增加其家庭商业保险购买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成长经历 商业保险购买行为 生命历程 开放性人格 社会网络
原文传递
从危机到转机: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抗逆力回溯性研究
7
作者 朱凤丽 陈友华 +2 位作者 朱畅 程晨 王俊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2-38,共7页
基于对合肥市职教基地留守经历大学生留守期间抗逆力情况的深入访谈,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回溯性分析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抗逆力形成情况。研究发现,曾经的留守经历并不必然导致大学生抗逆力形成受阻,会有抗逆力形成与重构的转机。该... 基于对合肥市职教基地留守经历大学生留守期间抗逆力情况的深入访谈,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回溯性分析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抗逆力形成情况。研究发现,曾经的留守经历并不必然导致大学生抗逆力形成受阻,会有抗逆力形成与重构的转机。该群体呈现出四种抗逆力情况:一是亲子依恋关系持续平衡,抗逆力形成机制未启动;二是与监护人及时形成替代性依恋关系,抗逆力形成;三是留守期间未能形成抗逆力,在父母返回家庭,条件具备后实现抗逆力重构;四是一直处于心理防御状态,抗逆力形成受到阻碍。分析发现:留守个体的抗逆力形成与其留守时的监护家庭条件、父母沟通次数及效果,以及监护人、小伙伴及教师等重要他人的替代性功能发挥都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大学生 抗逆力 生命历程 亲子依恋
下载PDF
终生无酬照护与有酬工作:不同路径与不同结果
8
作者 菲欧娜·卡迈克尔 马可·厄科拉尼 +1 位作者 杨小聪(译) 彭铭刚(校) 《南方治理评论》 2019年第1期29-51,221,共24页
我们研究了人们早期的环境和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后来的人生历程。我们利用UK纵向数据对1991年至2010年15~20年4339人的就业和护理历史进行了动态分析。我们使用最佳匹配和集群分析将这些历史作为序列进行分析,以确定五种不同的就... 我们研究了人们早期的环境和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后来的人生历程。我们利用UK纵向数据对1991年至2010年15~20年4339人的就业和护理历史进行了动态分析。我们使用最佳匹配和集群分析将这些历史作为序列进行分析,以确定五种不同的就业—护理道路。回归分析显示,在走上这些道路之前,生命阶段、性别以及对家庭和性别角色的态度已经对人们进行了区分。差分估计显示,收入、主观健康和幸福感的一些初始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大,而另一些差异则变小。特别是,那些遵循最密集型护理路径的人,他们最终不仅变得越来越穷,主观健康和幸福水平也相对下降。这些结果证实,早期的环境对后期的生命历程有很大的影响,这与预决定(pre-determination)、持续性(persistence)及路径依赖理论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无酬工作 劳动力参与 社会态度 生命历程
下载PDF
基于家庭生命历程的北京郊区居民行为空间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柴宏博 冯健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06-1516,共11页
郊区居民行为空间研究是解读郊区空间的重要方面之一,当前的研究多基于汇总的个体数据,从家庭层面出发的微观研究较少。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居住在北京五环至六环之间的3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开展实证研究,旨在通过以家庭为单元的行... 郊区居民行为空间研究是解读郊区空间的重要方面之一,当前的研究多基于汇总的个体数据,从家庭层面出发的微观研究较少。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居住在北京五环至六环之间的3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开展实证研究,旨在通过以家庭为单元的行为空间研究,丰富对郊区居民行为空间的理解。研究发现:家庭的生命历程与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生命事件,包括迁居、就业选择、家庭结构变化、家内成员的社会角色变化等,会通过改变地理背景、移动性和家庭内部的责任分工,影响每一个成员的惯常活动模式。家庭内部的资源分配和时间安排形成了家庭成员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但当部分因素改变时,家庭也会通过一定的协调机制来响应家庭成员所遇到的制约,以便家庭成员能够更好的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生命历程 生命事件 行为空间 郊区 北京
原文传递
全程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飞霞 郝丽琼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4年第6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接受含铂双药联合化疗方案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化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全程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接受含铂双药联合化疗方案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化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全程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欧洲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全程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后功能子量表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较化疗前均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幅小,两组评分变化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症状子量表及反映症状和经济状况的特异性项目评分较化疗前均有升高,除呼吸困难、便秘症状和经济状况外,其他项目评分观察组升高值小于对照组,两组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化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化疗后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相关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生活质量 全程护理
原文传递
关键词研究: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建中 胡红梅 《长江学术》 2014年第2期65-72,共8页
本世纪初,受英国文化学家雷蒙·威廉斯的影响,国内学界兴起"关键词"热,以"关键词"为关键词的论文、著作和丛书时有发表和出版。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关键词研究陷入困境:一是分科治学模式导致对研究对象的切... 本世纪初,受英国文化学家雷蒙·威廉斯的影响,国内学界兴起"关键词"热,以"关键词"为关键词的论文、著作和丛书时有发表和出版。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关键词研究陷入困境:一是分科治学模式导致对研究对象的切割,二是辞典释义模式导致关键词阐释的非语境化,三是经义至上模式导致对关键词之现代价值的遮蔽。关键词研究如何走出困境?就入思路径而言,其理有三:突破"分科治学"模式,实现对关键词的整体观照和系统阐释;突破"辞典释义"模式,开启关键词阐释的生命历程法;发掘"元典关键词"之文化宝库,为中华文明的现代传承与新变提供语义及思想资源。就研究方法而论,其道有三:以"资格审查法"遴选关键词,以"形分神合法"类分关键词,以"生命历程法"阐释关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研究 生命历程法 文化元典 雷蒙·威廉斯
下载PDF
生育年龄如何塑造中国城镇女性的劳动参与行为?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梦晗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126,共13页
在以往有关生育年龄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政策因素或环境因素对女性生育年龄的影响。随着中国妇女生育水平的下降以及生育模式的转变,生育子女的年龄越来越多地反映个体自身的意愿和对不同生命历程的选择。依据生命历程理论和人力资本... 在以往有关生育年龄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政策因素或环境因素对女性生育年龄的影响。随着中国妇女生育水平的下降以及生育模式的转变,生育子女的年龄越来越多地反映个体自身的意愿和对不同生命历程的选择。依据生命历程理论和人力资本相关理论,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九期追踪数据,使用混合效应模型,减小了个体间异质性对模型的影响,对不同年龄生育行为与中国城镇女性劳动参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在23-25岁间初育的女性,在23岁之前和25岁之后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女性其劳动参与可能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推迟 生育年龄 劳动参与 生命事件
下载PDF
重载对沥青路面车辙及疲劳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从志敏 邹晓翎 龚红仁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58,共5页
为分析重载条件下沥青路面易产生车辙及疲劳病害的成因,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通过车辙量和剪应力、基层疲劳模型表征路面车辙和疲劳寿命,研究了超重交通荷载对沥青路面车辙及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 为分析重载条件下沥青路面易产生车辙及疲劳病害的成因,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通过车辙量和剪应力、基层疲劳模型表征路面车辙和疲劳寿命,研究了超重交通荷载对沥青路面车辙及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层模量为0.4GPa,轴载从100kN增加到200kN时,压密变形量增加了29.82%,路面内最大剪应力增加了24.7%,基层疲劳寿命缩减了95.30%;而当基层模量为2.0GPa时,上述指标分别为27.67%,39.2%,99.26%。由此可知,重载对沥青路面结构破坏影响显著,且随着基层模量的增加,车辙和疲劳病害更加严重。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重交通路段沥青路面车辙及疲劳病害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 沥青路面 车辙 疲劳寿命 基层模量
原文传递
高师院校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课程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万海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72-74,共3页
高师院校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课程,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培养各类人才,有利于科学的发展,有利于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型师资.高师院校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课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关键词 高师院校 非生物专业 生命科学课程
下载PDF
生命历程视角下早年受虐经历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石智雷 杨雨萱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105,共12页
研究个体早年受虐经历是否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长远影响,关系到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源头上的开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2013,2014),从社会和家庭两个层面探讨了早年受虐经历对个体中老年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早... 研究个体早年受虐经历是否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长远影响,关系到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源头上的开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2013,2014),从社会和家庭两个层面探讨了早年受虐经历对个体中老年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早年受虐经历使得个体中老年期患有抑郁症的概率明显高于那些没有受虐经历的群体.相较于家庭内父母或兄弟姐妹的虐待,社会上同龄人的虐待对个体中老年期抑郁的影响更大.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会对该影响效应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随着个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早年受虐经历对中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在弱化;但随着个体经济状况的改善,这种影响却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历程 早年受虐 心理健康 中老年人
下载PDF
生命历程与累积劣势:农村老年贫困人口的健康风险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文中 刁鹏飞 《学术探索》 2018年第12期62-68,共7页
农村老年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弱势群体,面临着较多的健康风险。他们的健康风险表现为:慢性疾病的"长期潜伏""不期而遇"的重大疾病、"机能退化"的肢体残疾。随着对健康风险管控的可行能力退化... 农村老年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弱势群体,面临着较多的健康风险。他们的健康风险表现为:慢性疾病的"长期潜伏""不期而遇"的重大疾病、"机能退化"的肢体残疾。随着对健康风险管控的可行能力退化,他们容易将小病拖成慢性病、重大疾病乃至不治之症。从生命历程和劣势累积的视角对贫困老年人口的健康风险分析发现,经济可行能力下降、健康防控意识淡薄、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不健康的卫生生活习惯等型塑着农村贫困人口的健康风险。这些健康风险层层积累,导致晚年阶段直接的健康可行能力受损、频繁发展干预和健康水平下降、应对健康风险的消极情绪。因此,需要重树健康意识、培育健康生活习惯、构建家庭支持网络、提升健康扶贫参与能力,切断健康风险恶化的链条,促进老年贫困人口的健康可行能力建设,推动他们精准脱贫致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历程 农村老年贫困人口 健康风险 劣势累积
下载PDF
老年人口迁移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被引量:8
17
作者 万思齐 秦波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2-934,共13页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加速阶段,老年人口的规模不仅快速扩大,而且异地迁移也逐渐增多。老年人口迁移不仅直接影响个体家庭福祉,而且对迁入迁出地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但目前聚焦于这一现象的学术与政策研究尚有不足。论文从...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加速阶段,老年人口的规模不仅快速扩大,而且异地迁移也逐渐增多。老年人口迁移不仅直接影响个体家庭福祉,而且对迁入迁出地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但目前聚焦于这一现象的学术与政策研究尚有不足。论文从老年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决策机制和影响效应3个方面梳理既有国内外文献,发现:(1)空间格局上,老年人口迁移存在长距离中小城市迁移、长距离大城市迁移、短距离郊区迁移和短距离中心城区迁移4种模式,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点;(2)决策机制上,老年人口迁移意愿受到经济、健康、舒适和归属等需求因素的驱动,而迁移能力则受到生理、经济与社会基础等因素影响;(3)影响效应上,老年人口迁移对个体身心健康、社会融入以及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均会产生显著影响。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夯实研究的数据和方法基础,并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框架,从而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年友好城乡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地理学 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口迁移 生命历程框架
原文传递
西方生命历程社会化研究:回溯与新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晓红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生命历程研究通过考察重大社会事件对个体生命历程的影响,已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文章对生命历程社会化研究进行回溯和展望,认为其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为理论萌芽阶段;60年代为快速发展期;80... 生命历程研究通过考察重大社会事件对个体生命历程的影响,已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文章对生命历程社会化研究进行回溯和展望,认为其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为理论萌芽阶段;60年代为快速发展期;80年代后逐渐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历程社会化 历史视角
下载PDF
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课程培训对低年资护士胸外按压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红儿 马素敏 李倩晓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9期162-164,168,共4页
目的探讨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培训对低年资护士胸外按压效果的研究。方法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新入职的低年资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AHA模... 目的探讨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培训对低年资护士胸外按压效果的研究。方法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新入职的低年资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AHA模式进行BLS培训,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模式进行培训,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在1年内完成BLS培训。1年后由护理部统一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胸外按压考核,对两组护士的按压频率、深度和回弹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5个循环的按压频率逐渐降低,两组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按压比例高于对照组(71.71%vs 60.56%,P<0.05)。两组的按压深度逐渐降低,第5个循环的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按压深度比例高于对照组(73.14%vs 64.23%,P<0.05)。两组的CPR按压回弹率比较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回弹比例高于对照组(95.8%vs86.5%,P<0.05)。结论 AHA-BLS培训能更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胸外按压的质量,提高院内心肺复苏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 生命支持课程 低年资护士 胸外按压
下载PDF
学校生命教育课程的背景、内涵及实施 被引量:5
20
作者 侯晓明 胡修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28,共6页
我国学校生命教育的兴起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变革的需要。学校生命教育目标按低段、中段、中高段、高段四段划分;课程内容的基本主题与领域分别为: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和生命与自我... 我国学校生命教育的兴起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变革的需要。学校生命教育目标按低段、中段、中高段、高段四段划分;课程内容的基本主题与领域分别为: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和生命与自我、生命与家庭、生命与社会以及生命与自然。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必须抓两手,一是管理上要打造生命教育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二是教学上要研究生命教育的特点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生命教育 学校生命教育课程 课程实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