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坳陷辽中凹陷成岩作用与中深层孔隙演化 被引量:21
1
作者 蒋恕 蔡东升 +2 位作者 朱筱敏 朱光辉 胡孝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2-369,共8页
根据大量的岩石薄片、X衍射、地球化学等测试资料,对辽河坳陷辽中凹陷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5个成岩阶段: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晚成岩A期、晚成岩B期和晚成岩C期。次生孔隙演化特点、形成机理及其与成... 根据大量的岩石薄片、X衍射、地球化学等测试资料,对辽河坳陷辽中凹陷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5个成岩阶段: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晚成岩A期、晚成岩B期和晚成岩C期。次生孔隙演化特点、形成机理及其与成岩演化的关系研究表明,中深层两个主要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别对应于早成岩B期和晚成岩A期,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源于粘土矿物迅速演化、油气生成及超压发育。因此,辽中凹陷中深层超压区次生孔隙发育带油气藏勘探是当前乃至今后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 次生孔隙 机理 中深层 辽中凹陷 辽河坳陷
下载PDF
渤海辽东湾坳陷JX1-1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史 被引量:17
2
作者 强昆生 吕修祥 +3 位作者 周心怀 徐长贵 涂丹凤 赵旭亚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40,共10页
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平衡剖面模拟、Easy%Ro模拟和盆地模拟等方法,对研究区反转构造变形特征和烃源岩成熟度演化进行了定量研究和探讨,并分析了反转活动与油气成藏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JX1-1反转构造自新生代以来经历... 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平衡剖面模拟、Easy%Ro模拟和盆地模拟等方法,对研究区反转构造变形特征和烃源岩成熟度演化进行了定量研究和探讨,并分析了反转活动与油气成藏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JX1-1反转构造自新生代以来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扭压反转作用,发生在渐新世东营组一、二段(距今30.3 Ma~23.3 Ma)沉积时期,造成盆地NW-SE向缩短2.74km,东营组约有780m的地层剥蚀量及2.73%的盆地缩短率;辽中凹陷JX1-1反转带有机质成熟度演化也显示,烃源岩均是在反转构造形成之后才陆续成熟生、排烃,并且主力烃源岩是在距今5.1 Ma才达到生、排烃高峰期;盆地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反转作用造成JX1-1油田两期充注,第一期为距今31 Ma~24.6Ma,第二期为距今9.2Ma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辽中凹陷 反转构造带 平衡剖面 油气成藏
原文传递
辽中凹陷北洼古近系东二下亚段湖底扇沉积类型及时空演化机理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艺萌 张藜 +2 位作者 黄晓波 郑敬贵 徐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0-1295,共16页
辽中凹陷北洼古近系东二下亚段发育14期湖底扇沉积。基于湖底扇类型划分,对不同类型湖底扇沉积控制因素、成因机制及不同类型湖底扇之间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深水重力流沉积学理论,依据湖底扇水道发育程度、重力流流体性质,... 辽中凹陷北洼古近系东二下亚段发育14期湖底扇沉积。基于湖底扇类型划分,对不同类型湖底扇沉积控制因素、成因机制及不同类型湖底扇之间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深水重力流沉积学理论,依据湖底扇水道发育程度、重力流流体性质,将研究区湖底扇分为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湖底扇、非水道化浊流型湖底扇和水道化湖底扇3种类型。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和非水道化浊流型湖底扇无明显下切水道,其中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湖底扇整体富砂,非水道化浊流型湖底扇整体富泥。水道化湖底扇发育明显下切水道,水道中发育砂质碎屑流富砂,水道外发育浊流富泥。物源富砂性及坡折带规模共同决定湖底扇沉积类型,含砂率大于30%的富砂型物源易形成非水道化湖底扇,含砂率小于30%的富泥型物源易形成水道化湖底扇。在富砂型物源背景下,当坡折规模较大时,因搬运距离远,砂泥分异充分,沉积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和非水道化浊流型两种湖底扇;当坡折规模较小时,砂泥分异不充分,只发育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湖底扇。富砂物源滑塌为非粘性体,搬运过程中易与水融合,对底部呈片状冲刷,不易形成单一水道;富泥物源滑塌为黏性体,搬运过程中对底部冲刷集中,强度更大,易形成水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凹陷 湖底扇 沉积类型 时空演化 重力流
下载PDF
辽中凹陷中北段重力流发育模式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17
4
作者 加东辉 周心怀 +2 位作者 李建平 赖维成 祝春荣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4,共6页
辽中凹陷中北段东营组发育多种类型的重力流沉积,它们在形成机制上差别较大。在古地貌恢复的基础上,重建了古地理背景,构建了各沉积时期基本的物源系统和构造格架。通过层序地层研究及物源供给系统分析,明确了重力流的沉积类型、层序位... 辽中凹陷中北段东营组发育多种类型的重力流沉积,它们在形成机制上差别较大。在古地貌恢复的基础上,重建了古地理背景,构建了各沉积时期基本的物源系统和构造格架。通过层序地层研究及物源供给系统分析,明确了重力流的沉积类型、层序位置、发育部位和形成机制,建立了三角洲滑塌浊积扇、坡移浊积扇、近岸水下扇、湖底扇和斜坡扇共五种类型的重力流发育模式。通过沉积要素比较分析,提出了上述重力流的发育是物源系统、坡折类型和湖平面变化耦合作用的结果,辽东凸起的形成演化及以其为主导的构造格局决定着重力流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凹陷 东营组 重力流 发育模式 控制因素 古地貌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及辽中凹陷压力场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东红 李建平 郭永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1期65-69,共5页
辽西低凸起及辽中凹陷古近系广泛发育超压,异常高压主要分布在东营组二段下部至沙河街组一段和沙河街组三段。主力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超压的强动力驱动下,沿断层、砂体、不整合面等输导体系侧向传递到辽西低凸起及凹陷两侧斜坡带等有... 辽西低凸起及辽中凹陷古近系广泛发育超压,异常高压主要分布在东营组二段下部至沙河街组一段和沙河街组三段。主力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超压的强动力驱动下,沿断层、砂体、不整合面等输导体系侧向传递到辽西低凸起及凹陷两侧斜坡带等有利圈闭中聚集成藏。天然气藏主要分布于异常高压带的内部,油藏主要分布于异常高压带内部或异常高压带边缘(常压带或过渡压力带),少数岩性油气藏或封闭条件优越的凝析气藏位于超压区内,若油气藏上覆有压力和泥岩的双重封堵,则油气聚集量明显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深度法 压力场 油气分布 辽西低凸起 辽中凹陷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辽中凹陷金县1-1油田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4
6
作者 肖锦泉 李坤 +1 位作者 胡贺伟 张清露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340,共8页
根据新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果,探讨了辽中凹陷金县1-1油田的构造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油田各油气层中油气的物理化学特征,分析了金县1-1油田的油气成藏过程,建立了该油田的油气成藏模式,对该区后期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 根据新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果,探讨了辽中凹陷金县1-1油田的构造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油田各油气层中油气的物理化学特征,分析了金县1-1油田的油气成藏过程,建立了该油田的油气成藏模式,对该区后期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辽中1号断裂穿过辽中凹陷,在金县1-1地区形成了走滑构造转换带,该转换带在平面上具有走滑双重构造特征。辽中1号断裂在该区的不同部位的表现形式有所差异。②该区圈闭的形成时期早于烃源岩大量生烃时期。③由于东营组一段的抬升剥蚀,断层活动性强,大气水下渗,金县1-1油田早期充注的原油受到了生物降解作用,油气藏遭到破坏,并且东区油气藏的破坏程度比西区大。由于天然气运移过程中的分馏效应,该油田东块天然气的干燥系数高于西块,浅部高于深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换带 油气成藏 金县1-1油田 辽中凹陷 辽东湾坳陷
原文传递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LD油田油源断层运移能力定量评价及运移模式 被引量:12
7
作者 田立新 王冰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7-577,共11页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多个复杂断裂带内受次级调节正断层的控制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断块圈闭,探井已经证实位于成熟烃源岩层系之上的断块圈闭其油源断层的垂向输导能力对不同断块的油气富集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认为研究区油源断...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多个复杂断裂带内受次级调节正断层的控制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断块圈闭,探井已经证实位于成熟烃源岩层系之上的断块圈闭其油源断层的垂向输导能力对不同断块的油气富集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认为研究区油源断层的断面形态及其与成熟烃源岩段的接触面积是油气运移能力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地震资料对油源断层进行精细解释,刻画断面三维形态展布及其与成熟烃源岩的接触,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定量计算了这两个地质因素控制下不同油源断层油气运移能力的大小,并结合测井资料对断层伴生裂缝带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识别,建立了LD油田油气运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6条油源断层的油气运移能力存在明显差别;在整个油田范围内含油层段有24个油气充注点,且充注能力不同,控制了不同断块储量丰度的差异;油源断层伴生裂缝带的发育在断层两盘存在横向不对称性,在下降盘附近的裂缝更为发育,孔渗得到改善,从而导致这些充注点的油气在下降盘发生明显的分流作用。基于上述成果建立了研究区的油气运移模式,与实际钻探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能力 运移模式 定量评价 复杂断裂带 油源断层 LD油田 辽中凹陷
下载PDF
辽中凹陷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正武 官大勇 +2 位作者 王启明 刘尧均 李晓辉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辽中凹陷古近系东三段发育湖底扇沉积,为明确研究区湖底扇的沉积特征、发育控制因素及沉积展布特征,结合区域构造发育特征及古地貌分析,综合分析岩心、岩石学、测井响应、地震响应等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东三段主要发育湖底扇沉积体系... 辽中凹陷古近系东三段发育湖底扇沉积,为明确研究区湖底扇的沉积特征、发育控制因素及沉积展布特征,结合区域构造发育特征及古地貌分析,综合分析岩心、岩石学、测井响应、地震响应等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东三段主要发育湖底扇沉积体系,湖底扇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等3个沉积亚相及主水道、辫状水道等若干微相。湖底扇沉积特征受控于物源供给、古地貌及坡折带的分布,其中远源的三角洲是湖底扇的发育先决条件;古地貌提供了可容纳空间,控制了湖底扇的发育位置及规模;坡折带控制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及湖底扇的调节与再分配。东三段沉积早期仅在B,C构造区发育3期湖底扇沉积;中期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发育,大规模发育湖底扇沉积;晚期仅在中部和B构造区发育湖底扇沉积。综上可知,B构造区湖底扇展布面积大,砂体厚度大,储层物性好,垂向叠合性好,紧邻生烃中心,油气运聚条件优越,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控制因素 湖底扇 东营组 辽中凹陷
下载PDF
辽中凹陷X油田东三段储层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8
9
作者 刘丰 吴奎 +1 位作者 万琳 王冰洁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7,61,共10页
基于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镜下观察与统计、扫描电镜观察、岩石物性测试等资料,分析辽中凹陷X油田东营组三段(东三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物性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东三段岩石类型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以原生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 基于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镜下观察与统计、扫描电镜观察、岩石物性测试等资料,分析辽中凹陷X油田东营组三段(东三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物性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东三段岩石类型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以原生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东三段碎屑岩储层经历复杂成岩作用及演化,现今处于中成岩B期,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不同,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能有效改善储层物性,在较强的水动力沉积环境下,分选好的中、细砂岩物性较好,在多期油气充注过程中,有机酸释放促进溶蚀作用的发生,形成有效储集空间;构造裂缝或微裂缝也能有效改善储层物性。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辽中凹陷中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砂岩类型 岩石学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 辽中凹陷
下载PDF
综合有机地球化学和测井信息的烃源岩地震评价--以辽中凹陷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侯庆杰 金强 +3 位作者 吴奎 张如才 端木潇潇 洪国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7-825,共9页
海域和勘探前沿地区钻井和取心资料少,仅利用常规地球化学和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的方法难以满足高精度资源量计算的要求。为此,利用辽中凹陷覆盖全区的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建立综合有机地球化学和测井信息的烃源岩地震评价方法预测深层烃... 海域和勘探前沿地区钻井和取心资料少,仅利用常规地球化学和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的方法难以满足高精度资源量计算的要求。为此,利用辽中凹陷覆盖全区的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建立综合有机地球化学和测井信息的烃源岩地震评价方法预测深层烃源岩发育相带。利用研究区热模拟TOC(有机碳含量)值与测井参数AC及RT标准化值进行拟合,分别建立了辽中凹陷沙三中及沙三下TOC测井预测模型;通过烃源岩地震相识别和地震波阻抗反演查明了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和厚度;通过优选平均光滑反射强度、均方根振幅、平均瞬时频率和平均瞬时相位等4种地震属性参数,拟合出烃源岩归一化TOC经验公式,预测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对比所提方法得到的烃源岩TOC和厚度值与钻井实测值,发现两者的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9.56%和10.06%,说明方法具有较高可靠性和实用性。利用所提方法预测了辽中凹陷3个洼陷的烃源岩厚度和TOC平面分布,认为厚度较大的烃源岩分布在辽中北洼和辽中中洼,为该区主力烃源灶,沙三中亚段烃源岩TOC、厚度以及分布范围均优于沙三下亚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波阻抗反演 地震属性 有机质丰度 烃源岩厚度 辽中凹陷
下载PDF
辽东湾地区辽中凹陷东营组湖底扇成藏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宏国 吕丁友 +2 位作者 官大勇 王启明 刘军钊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5-106,共12页
渤海油田隐蔽油气藏勘探集中于辽中凹陷东营组湖底扇,不同构造区带湖底扇勘探成效差异很大。通过对辽中凹陷构造格架、沉积体系特征的对比研究,结合已钻湖底扇油气藏分布规律,认为深层汇聚能力、区域泥岩盖层厚度和烃源超压三大主控因... 渤海油田隐蔽油气藏勘探集中于辽中凹陷东营组湖底扇,不同构造区带湖底扇勘探成效差异很大。通过对辽中凹陷构造格架、沉积体系特征的对比研究,结合已钻湖底扇油气藏分布规律,认为深层汇聚能力、区域泥岩盖层厚度和烃源超压三大主控因素决定了湖底扇油气富集的程度,特别是深部结构特征形成的汇聚脊对他源型湖底扇高丰度油气藏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将辽中凹陷东营组湖底扇成藏分为“汇聚脊—断层”“输导脊—断层”“烃源岩—断层”3种运移模式。辽中凹陷南洼凹陷区发育反转型汇聚脊,中洼西斜坡带发育断隆型汇聚脊,是寻找高丰度湖底扇油气藏的有利区带。上述运移模式的建立对他源成藏层系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凹陷 东营组 湖底扇 运移模式 汇聚脊
下载PDF
辽中凹陷中南部西斜坡东三段湖底扇沉积特征与发育模式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启明 杜晓峰 +2 位作者 官大勇 张宏国 付鑫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79-2992,共14页
为明确辽中凹陷中南部西斜坡东三段砂体成因类型、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综合利用钻测井、分析化验以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砂体沉积响应特征,探讨其控制因素及其发育模式,并通过井震标定、地层切片、属性提取等技术手段,明确高精度层序... 为明确辽中凹陷中南部西斜坡东三段砂体成因类型、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综合利用钻测井、分析化验以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砂体沉积响应特征,探讨其控制因素及其发育模式,并通过井震标定、地层切片、属性提取等技术手段,明确高精度层序格架下重力流平面分布和垂向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东三段砂体为湖底扇沉积,在粒度曲线和C-M图上具有重力流的沉积特征;沉积构造以块状砂岩为主,局部发育漂砾、泥岩撕裂屑、波纹层理、平行层理等沉积特征;地震上具有单轴强振幅反射与中弱振幅低频兼具有构型的两类地震相特征.东三时期湖底扇砂体主要受盆外物源供给、坡折带、次级湖泛面等三因素联合控制.其中,西部燕山盆外物源形成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越过“链状岛”式的辽西低凸起,为湖底扇沉积提供了富砂的物质基础;沉积坡折控制湖底扇发育位置和相带边界,盆内顺向断裂坡折与反向断裂坡折对砂体分布和流向具有再分配和调节作用,进一步控制湖底扇平面展布形态和砂体发育程度;湖平面频繁波动变化形成的次级湖泛面,控制湖底扇垂向多期叠加,湖泛泥岩对斜坡带侧向遮挡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三因素动态平衡的湖底扇沉积模式控制了斜坡区发育大面积的岩性圈闭群.湖底扇主要分布在东三层序湖泛体系域内,低位域与高位域少量发育;平面上B构造区湖底扇呈舌状展布,其发育规模与分布范围优于A、C构造区,且垂向叠合性好,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下步岩性油气藏勘探与评价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沉积特征 演化特征 发育模式 斜坡带 岩性圈闭 东三段 辽中凹陷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一种生长断层封闭性定量研究方法——以辽河坳陷辽中凹陷JX1-1油田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谭丽娟 解宏泽 +2 位作者 张辉 赵举举 郭优优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8-273,共6页
通过对生长断层封闭性的封闭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和研究,以断层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断层封闭综合指数(Fci)的概念,用断面正压力、断层带泥质含量,断层带碎屑物成岩胶结作用三大影响因素量化乘积表示。以辽中凹陷JX1-1油田作为研究实例,... 通过对生长断层封闭性的封闭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和研究,以断层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断层封闭综合指数(Fci)的概念,用断面正压力、断层带泥质含量,断层带碎屑物成岩胶结作用三大影响因素量化乘积表示。以辽中凹陷JX1-1油田作为研究实例,建立了该区断层的封闭性评价标准,断层封闭综合指数60作为临界值,高于该值断层具有较好的封闭性,低于该值断层难以封闭住油气,并分析了经过该区的主要断层——辽中一号主干断裂的控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断层 断面正压力 断层封闭综合指数 控藏作用 JX1-1油田 辽中凹陷 辽河坳陷
下载PDF
大型复杂缓坡带砂体差异富集模式及优质储层预测——以辽中凹陷LD-A构造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惠冠洲 郭涛 +2 位作者 蒋恕 加东辉 张如才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5,共9页
储层的发育程度和品质是制约缓坡带勘探的核心问题。文中以辽中凹陷LD-A构造为例,从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入手,对目的层沙二层序及体系域开展研究,确定了物源体系、沟谷体系以及沉积区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层序控制... 储层的发育程度和品质是制约缓坡带勘探的核心问题。文中以辽中凹陷LD-A构造为例,从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入手,对目的层沙二层序及体系域开展研究,确定了物源体系、沟谷体系以及沉积区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层序控制源-汇体系发育特征,断裂-坡折体系控制砂体平面展布,源-沟体系控制砂体发育的规模,母岩性质控制沉积砂体的储层物性;建立了砂体富集模式,预测优质储层发育在以变质岩和火山岩为物源区的断阶坡折带断根位置和沉积坡折带之下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内,高效指导了该岩性油气藏的发现和评价。文中研究成果对陆相缓坡带岩性油气勘探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储层预测 沙二段 辽中凹陷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Tanlu Fault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Liaozhong Sag, Bohai Bay, Eastern China 被引量:4
15
作者 Guosheng Xu Zhixing Xu +4 位作者 Deyu Gong Donghong Zhou Changrong Wu Xiaoping Luo Jianping Li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324-336,共13页
Tanlu fault (Liaozhong segment) goes straight through Liaodong Bay along NNE direc- tion and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gments, i.e., the northern segment, the middle segment and the south- ern segment, according to... Tanlu fault (Liaozhong segment) goes straight through Liaodong Bay along NNE direc- tion and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gments, i.e., the northern segment, the middle segment and the south- ern segmen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structural features. There are obvious changes in deposit thickness, sag structure, tectonic natur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layers. Tanlu fault is a special control- ling factor concerning the reservoir formation in Liaozhong sag. First, its activities affect paleogeo- morphology and paleogeographic framework and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edimentary facies and then they proceed to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ource rock and reservoir sand bodies. Second, its activities affect the formation and deformation of the structure, control the formation of abundant traps and cause the destruction of some traps. Third, its activities also affect the juxtaposition relation among the fault, the sand bodies and unconformity surfaces and control the function and efficacy of the three as the main hydrocarbon translocat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hydrocarbon reservoir formation process of JZ21-1, JXI-1 and LD27~2 oil and gas fields,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anlu strike slip fault zone are mainly analyzed. The modes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 formation can be generalized as follows--hydrocarbon source acts as "soil" and oil and gas as "nutrient"; hydrocarbon expulsion relies on "roots"; hydrocarbon migration relies on "trunks"; reservoir forms in "brunches" and the whole process follows the pattern that "hydrocarbon accumulates in strike slips and oil and gas reservoir forms like the growth of tr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lu fault strike-slip fault liaozhong sag formation of hydrocarbon.
原文传递
斜坡扇油气运聚关键阶段表征与高丰度油气藏勘探——以辽中凹陷旅大X区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宏国 吕丁友 +3 位作者 宿雯 付鑫 李晓辉 马正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0-382,共13页
为了加强渤海海域东营组斜坡扇油气运移的认识,以辽中凹陷中洼西斜坡旅大X区斜坡扇为例,从油气运移路径分析出发,采用油气运聚物理模拟手段,开展油气运移模式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与应用,建立了东营组斜坡扇“汇聚脊-断层-扇体”运移模式... 为了加强渤海海域东营组斜坡扇油气运移的认识,以辽中凹陷中洼西斜坡旅大X区斜坡扇为例,从油气运移路径分析出发,采用油气运聚物理模拟手段,开展油气运移模式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与应用,建立了东营组斜坡扇“汇聚脊-断层-扇体”运移模式,认为深层汇聚、垂向中转、侧向分流等三大关键油气运移阶段共同控制了高丰度油气藏的形成,在“脊-断”配置、“顺向充注、双断型扇体”条件下旅大X-F南块扇体油气藏油藏丰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主力烃源岩条件较好,厚度150~450 m,TOC为1%~2%,凹陷区成熟度R_(0)普遍大于1.2,具备形成高丰度油气藏的物质基础.旅大X区沙三段砂砾岩是深层优势运移通道,展布面积能较好表征深层汇聚能力,汇聚面积与油田储量的线性正相关判定系数为0.8956;旅大X-E西块及旅大X-F中块、北块为单个汇聚脊供烃,而旅大X-F南块扇体被旅大X-E、旅大X-F两个汇聚脊所夹持,深层汇聚条件较好.汇聚脊-断层的配置类型控制垂向中转量,按照断层切至砂砾岩体汇聚脊型油藏位置分为“脊-断”、“坡-断”、“槽-断”3种类型,结合油气运聚物理模拟实验,“脊-断”类型中断层切至汇聚脊型油藏较高部位,断-藏接触面积较大,垂向中转量较大;旅大X区各块普遍发育“脊-断”的样式.断层与扇体的配置关系控制了侧向分流量,分为“顺向、反向充注”,“单断型、双断型、多断型扇体”等类型,油气运聚物理模拟实验证实,在相同垂向中转条件下,“双断型”砂体泄水空间较大,侧向分流能力要强于“单断型”砂体;旅大X-E西块、旅大X-F北块为反向充注、“单断型”扇体,旅大X-F中块为顺向充注、“多断型”扇体,旅大X-F南块为顺向充注、“双断型”扇体,分流能力较强,扇体低部位断-砂接触面积为20~120 km^(2),高部位断-砂接触面积约50~210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凹陷 东营组 斜坡扇 油气运移 汇聚脊 高丰度油气藏
原文传递
渤海海域烃源岩三峰接力生气特征及意义
17
作者 李威 吴克强 +4 位作者 徐建永 刘志峰 郭刚 杨永才 林青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3-1150,共8页
渤海海域是当前和未来海上领域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明确渤海海域天然气的生气机制、潜力和成藏机理,将有助于发展天然气成因理论和指导渤海海域油气勘探。通过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典型烃源岩模拟实验,研究渤海海域主力烃源岩生气特征,建... 渤海海域是当前和未来海上领域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明确渤海海域天然气的生气机制、潜力和成藏机理,将有助于发展天然气成因理论和指导渤海海域油气勘探。通过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典型烃源岩模拟实验,研究渤海海域主力烃源岩生气特征,建立渤海海域主力烃源岩生气模式;结合典型油气藏成藏机理解剖,识别不同类型天然气成藏规律,探讨天然气潜力和方向。研究认为:渤海海域沙三段II1型和II2型烃源岩具有三峰接力生气的特征,三期生气高峰分别对应Ro为1.0%(①)、1.5%(②)、2.7%(③),三个生气高峰呈现一种间歇式接力生气的特征,三个生气高峰对应的总产气量具有峰③≈峰②>峰①;渤海海域辽中凹陷普遍发育峰①、峰②阶段生成的天然气藏,其中峰①主要呈常压油气藏聚集于靠近烃源岩的斜坡带,峰②主要呈超压凝析气藏聚集于凸起带等构造高部,峰③形成的天然气只在局部井点有所发现,表明辽中凹陷深部烃源岩已经进入峰③阶段,具备形成大型过成熟气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辽中凹陷 生排烃模拟实验 接力生气 充注成藏
下载PDF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南部古近系东营组三段重力流砂岩优质储层特征及成因
18
作者 王冠民 庞小军 +2 位作者 黄晓波 张雪芳 潘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5,共15页
为解决渤海海域中-深层重力流砂岩储层物性差异大、优质储层预测较难的勘探难题,基于常规物性、铸体薄片、黏土矿物和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测井、录井、岩心和地震等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东三段)深水重... 为解决渤海海域中-深层重力流砂岩储层物性差异大、优质储层预测较难的勘探难题,基于常规物性、铸体薄片、黏土矿物和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测井、录井、岩心和地震等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东三段)深水重力流砂岩储层的沉积特征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渤海海域辽中凹陷东三段重力流的沉积类型为砂质碎屑流,储层以中-低孔、中-低渗为主。储集空间中的粒间溶蚀孔最发育,原生孔次之。中砂岩和粗砂岩储层物性最好,细砂岩次之,粉砂岩较差。控制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是:(1)物质基础好,表现为分选好、泥质含量低、富含长石。(2)东营组早成岩期的快速沉降形成欠压实超压条件,使原生孔隙得以大量保存;超压延长了有机酸的生成时间,为砂岩中的钾长石和方解石等矿物溶解提供了充足的酸性流体。(3)断层沟通了储层和烃源岩,进一步促进了中-深层储层的溶解作用,有利于大量溶蚀孔的形成。(4)构造抬升和侧向挤压造成的储层破裂作用又形成了大量裂缝和溶缝带,改善了储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碎屑流 超压 裂缝 优质储层 东营组 辽中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辽中凹陷旅大地区古近系核磁共振录井解释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振波 郭明宇 +2 位作者 袁胜斌 杨毅 姬建飞 《海洋石油》 CAS 2023年第1期40-44,共5页
渤海油田的辽中凹陷随着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所揭示的储层流体分布状态日趋复杂,储层物性及流体识别难度大,从而对现场录井技术及解释评价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了解决现场作业需求,渤海油田引入核磁共振录井技术,通过对辽中凹陷... 渤海油田的辽中凹陷随着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所揭示的储层流体分布状态日趋复杂,储层物性及流体识别难度大,从而对现场录井技术及解释评价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了解决现场作业需求,渤海油田引入核磁共振录井技术,通过对辽中凹陷旅大地区的核磁共振录井资料进行统计研究,建立起适用于本地区储层内不同流体类型的核磁共振录井谱图识别法与特征参数图版法,两种方法相互验证,有效地提高了通过综合解释快速、精细化评价储层流体性质的水平,为储层流体解释评价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为作业生产决策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凹陷 复杂储层 核磁共振录井 储层流体 解释评价
下载PDF
辽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发育模式及大油田发现
20
作者 牛成民 惠冠洲 +4 位作者 杜晓峰 官大勇 王冰洁 王启明 张宏国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2,共10页
通过地层层序研究、古地貌恢复、锆石测年和地震资料分析等,从物源体系、古地貌、坡折体系和湖平面变化等方面探讨了辽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东三段)湖底扇的发育模式,并对油气藏的特征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通过地层层序研究、古地貌恢复、锆石测年和地震资料分析等,从物源体系、古地貌、坡折体系和湖平面变化等方面探讨了辽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东三段)湖底扇的发育模式,并对油气藏的特征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辽中凹陷西斜坡东三段湖底扇砂体表现为“物源-坡折带-湖平面”控制的富砂模式;物源主要来自燕山褶皱带,其次为辽西凸起,大规模的物源供给和变质岩的母岩区为湖底扇的形成提供了碎屑物质和优质的储集砂体;沉积坡折带控制湖底扇重力流卸载位置,断裂坡折带形成的微古地貌变化控制局部砂体搬运方向和差异富集程度;湖平面变化与物源体系变化耦合形成的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沉积在空间上反复叠置发育,为岩性圈闭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2)旅大10-6油田湖底扇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颗粒粒度较小,以重力流沉积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见少量粒内溶孔,孔隙发育一般,连通性较差;湖底扇发育具有垂向上多期叠置、平面上连片的特征,位于斜坡中部的中扇亚相具有明显的滑塌变形构造,是最有利的勘探相带。(3)旅大10-6油田湖底扇油藏是辽中凹陷西斜坡从构造圈闭勘探转为岩性圈闭勘探的重大发现,实现了渤海油田斜坡带古近系湖底扇型岩性油气藏勘探领域的重大突破,共发育11个油藏和9个气藏,油气藏相互独立、储量规模大、丰度高,探明油当量为3000×10^(4)t,原油物性好、探井测试产能高,为“汇聚脊-通源断层-顺向砂体”三元耦合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古地貌 坡折体系 沉积模式 油气成藏模式 斜坡带 东营组三段 古近系 辽中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