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甸草原羊草茎叶功能性状对长期过度放牧的可塑性响应 被引量:109
1
作者 李西良 侯向阳 +5 位作者 吴新宏 萨茹拉 纪磊 陈海军 刘志英 丁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0-451,共12页
植物对不同功能性状进行权衡,通过表型可塑性达到对异质生境的适应是植物的一种生态对策。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的主要优势植物,研究其对放牧的表型反应对揭示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响应机制具有代表意义。该文以内蒙... 植物对不同功能性状进行权衡,通过表型可塑性达到对异质生境的适应是植物的一种生态对策。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的主要优势植物,研究其对放牧的表型反应对揭示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响应机制具有代表意义。该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例,通过设置不同放牧压力与围封的长期试验,研究了羊草茎叶功能性状对放牧的可塑性响应模式。结果表明:1)与长期围封相比,长期放牧导致羊草茎叶性状显著小型化,其中,株高和个体地上生物量分别降低76.82%和89.88%,但3年短期围封对茎性状影响不显著,说明羊草表型矮小化现象具有一定的保守性;2)通过排序构建羊草性状可塑性变化谱,发现茎质量、总质量、茎高、株高、叶面积等为对放牧响应的敏感性状,而叶片数、茎粗、叶宽等较为稳定,为惰性性状;3)放牧干扰下,羊草性状可塑性程度与其变异性之间符合y=y0+aebx拟合关系,随着植物性状的响应强度增大,其变异性增强;4)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发现茎长、株高、叶面积、叶长等性状的投影重要性指标大于1,对地上生物量变化的解释率为68.6%,是导致长期放牧下羊草个体生物量降低的主要因子。研究认为,矮化型变是羊草的避牧适应对策,在亚稳态下,通过不同性状的权衡,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完成其生活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状 羊草 草甸草原 过度放牧 表型可塑性 草原植物矮小化
原文传递
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3
2
作者 刘颖 王德利 +2 位作者 王旭 巴雷 孙伟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22-28,共7页
通过小区控制放牧实验 ,研究了放牧强度对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主要种群的高度、密度和生物量随季节的变化趋势不同 ,草地高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降低 ;一定程度的放牧可增加禾草在群落中的比例 ,提高牧草质量 ;... 通过小区控制放牧实验 ,研究了放牧强度对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主要种群的高度、密度和生物量随季节的变化趋势不同 ,草地高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降低 ;一定程度的放牧可增加禾草在群落中的比例 ,提高牧草质量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 ,群落密度有增大的趋势 ,植物多样性指数先增高后降低 ,即中度放牧下多样性指数最大 ,有利于多样性的维持 ,多样性增加又能增强草地对放牧的缓冲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羊草 草地 植被特征
下载PDF
羊草草原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66
3
作者 殷秀琴 李建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86-188,共3页
对东北羊草草原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表明 ,生境条件愈优越 ,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愈高 ,种类则愈丰富 .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呈正相关 ,与 pH呈负相关 ,与土壤自然含水量和全P含量关系不明显 .土壤动... 对东北羊草草原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表明 ,生境条件愈优越 ,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愈高 ,种类则愈丰富 .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呈正相关 ,与 pH呈负相关 ,与土壤自然含水量和全P含量关系不明显 .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且表聚性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原 土壤动物 群落 多样性
下载PDF
东北羊草草原主要植物群落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3
4
作者 鲁萍 郭继勋 朱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75-679,共5页
东北羊草草原 3种植物群落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曲线基本都呈抛物线型 ,虎尾草群落季节变化幅度比羊草群落和碱茅群落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种子效应” .对不同土层深度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 东北羊草草原 3种植物群落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曲线基本都呈抛物线型 ,虎尾草群落季节变化幅度比羊草群落和碱茅群落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种子效应” .对不同土层深度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递减 ,并与降雨量和大气温度有较强的相关性 ,且受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协同作用 ;此外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地上植被明显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羊草草原 植物群落 土壤 过氧化氢酶活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羊草草地放牧退化演替中种群消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王仁忠 李建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羊草草地是东北西部及内蒙东部草原区主要的天然放牧场和割草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由于长期过度放牧,草地已严重退化井盐碱化。本文采用数学手段,以植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相对优势度为,指标,用植被在放牧退化演替系列上的空间... 羊草草地是东北西部及内蒙东部草原区主要的天然放牧场和割草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由于长期过度放牧,草地已严重退化井盐碱化。本文采用数学手段,以植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相对优势度为,指标,用植被在放牧退化演替系列上的空间分布序列推断其在时间上演替系列的方法,研究羊草等5种植物种群的优势度随放牧退化演替消长的规律及其数学模型。羊草按D=124.2e ̄(-0.35T)衰退;寸草苔和糙隐子草分别按D=2.13T ̄(3.3)e ̄(-0.15T2)和D=1.77T ̄(3.7)e ̄(-0.29T2)消长,而角碱蓬和虎尾草分别按D=0.11e ̄(1.3T)和D=0.38e ̄(0.94T)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演替 种群 消长模型 羊草 羊草草地
下载PDF
羊草草地生长季放牧山羊采食量和食性选择 被引量:35
6
作者 王旭 王德利 +3 位作者 刘颖 巴雷 孙伟 张宝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61-667,共7页
在松嫩平原羊草草地 ,通过控制放牧实验对山羊的时限采食量和食性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 ) 5~ 9月份 ,山羊的时限 ( 1 h)采食量平均为 0 .4 2 kg干物质 ,其季节动态为 5月份最低 ,随季节推移不断增大 ,8月份达到最大 ,9月份又... 在松嫩平原羊草草地 ,通过控制放牧实验对山羊的时限采食量和食性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 ) 5~ 9月份 ,山羊的时限 ( 1 h)采食量平均为 0 .4 2 kg干物质 ,其季节动态为 5月份最低 ,随季节推移不断增大 ,8月份达到最大 ,9月份又有所减小 ;时限采食量基本上随放牧率减小而增大 ,但在最低放牧率小区有所减小。 ( 2 )山羊的食性选择随季节推移和放牧率不同而变化。( 3)山羊对 2 0~ 2 5 cm高度草层的选择性最高 ;各高度草层的食性选择指数随季节推移和放牧率不同而变化 ;山羊对不同植物的高度选择性存在差异 ,但高度选择指数的最大值都在 1 5~ 30 cm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地 生长季 放牧 山羊 采食量 食性选择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地植被再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刘颖 王德利 +1 位作者 韩士杰 王旭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39-44,共6页
通过小区控制放牧试验,研究了放牧强度对松嫩平原羊草草地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期间和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地的再生草量和再生速率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地上生物量、再生草量和再生速率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都呈&qu... 通过小区控制放牧试验,研究了放牧强度对松嫩平原羊草草地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期间和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地的再生草量和再生速率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地上生物量、再生草量和再生速率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都呈"单峰型"变化,其峰值出现在7-8月,相对再生速率随季节变化呈直线下降趋势。在适度放牧强度(P4)下,再生草量和再生速率都最大,这说明一定程度的放牧能够促进牧草再生;根据牧草相对再生速率随放牧强度增大的变化曲线,可以确定本试验条件下适于牧草生长的最适放牧强度为8~12只/100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羊草草地 再生性能
下载PDF
凋落物层对东北羊草草原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温明章 于丹 郭继勋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5期395-400,共6页
采用模拟方法,建立不同量凋落物层,凋落物量范围为0~1000g.m-2,梯度为100g.m-2,探讨凋落物层对草原微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总的趋势随着凋落物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提高,当凋落物量达到一定时趋于平稳状态;地表温度和地... 采用模拟方法,建立不同量凋落物层,凋落物量范围为0~1000g.m-2,梯度为100g.m-2,探讨凋落物层对草原微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总的趋势随着凋落物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提高,当凋落物量达到一定时趋于平稳状态;地表温度和地下温度(5cm)变化趋势在各月份基本相似,均随凋落物层厚度增加而降低,至一定厚度达到稳定;土壤pH值和电导率与凋落物量均呈显著负相关;有凋落物层土壤中有机质、N、P、K的含量均高于无凋落物层的含量,其含量随凋落物量而逐渐升高。凋落物平均每增加100g.m-2,有机质提高17.9%,N提高7.6%,P提高26.4%,K提高3.8%。当凋落物量达600g.m-2时,有机质含量比无凋落物层提高了近1.8倍,N提高81.5%,P提高1.8倍,K提高2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层 羊草草原 环境因子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冷蒿对三种禾本科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44
9
作者 李雪枫 王坚 +1 位作者 许文博 王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02-1708,共7页
研究了冷蒿茎叶水浸提液及冷蒿斑块土壤对羊草草原3种禾本科植物(羊草、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蒿茎叶水浸提液使受试植物种子的发芽指数降低,平均发芽时间延长.羊草、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幼苗苗高及... 研究了冷蒿茎叶水浸提液及冷蒿斑块土壤对羊草草原3种禾本科植物(羊草、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蒿茎叶水浸提液使受试植物种子的发芽指数降低,平均发芽时间延长.羊草、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幼苗苗高及克氏针茅幼苗根长均受冷蒿茎叶水浸提液抑制;浸提液浓度≥0.075g.ml-1时显著抑制羊草幼苗根长生长,≤0.05g.ml-1时则无显著影响;而茎叶水浸提液对糙隐子草幼苗根长有"低促高抑"的作用.冷蒿斑块土壤抑制受试植物幼苗生长;3种植物对冷蒿化感效应的敏感性依次为克氏针茅>羊草>糙隐子草,且幼苗根长的敏感性均大于苗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蒿 抑制作用 受试植物 羊草草原
原文传递
羊草草原枯枝落叶积累的研究──自然状态下枯枝落叶的积累及放牧、割草对积累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0
作者 郭继勋 祝廷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55-259,共5页
在自然状态下,羊草草原枯枝落叶积累季节动态是积累量从5月出现,随着时间推移呈指数形式递增,10月末出现最大值。当枯枝落叶输入量和分解速率保持恒定时,积累量的年变化,随着时间的进展不断增加,最后达到稳定状态,量大积累量... 在自然状态下,羊草草原枯枝落叶积累季节动态是积累量从5月出现,随着时间推移呈指数形式递增,10月末出现最大值。当枯枝落叶输入量和分解速率保持恒定时,积累量的年变化,随着时间的进展不断增加,最后达到稳定状态,量大积累量为572g/m ̄2,达95%稳定状态时间约为7─8a。放牧对枯枝落叶积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放牧强度达7.58羊(只)/hm ̄2时,积累量比非放牧区减少近74%。割草对枯枝落叶积累的影响也是显著的,随着割草频度增加,积累量明显减少,当一年内刈割3次,积累量减少83%。刈割时间对积累量的影响表现在割草期的早晚,伴随刈割时间推迟,积累量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草原 枯枝落叶 积累 放牧
下载PDF
羊草草地生态系统干湿沉降氮输入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李玉中 祝廷成 姜世成 《中国草地》 CSCD 2000年第2期24-27,共4页
采用自制的雨量收集器及其他设施在松嫩平原的羊草草地收集了 1~ 12月干湿混合沉降物 ,利用蒸馏法测定了沉降物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及全氮的含量。结合沉降物的体积计算其沉降量 ,无机氮的年际沉降量约为 11.35kgN/hm2 ,全氮的年际沉降... 采用自制的雨量收集器及其他设施在松嫩平原的羊草草地收集了 1~ 12月干湿混合沉降物 ,利用蒸馏法测定了沉降物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及全氮的含量。结合沉降物的体积计算其沉降量 ,无机氮的年际沉降量约为 11.35kgN/hm2 ,全氮的年际沉降量约为 14 .88kg/hm2 。同时 ,利用离子色谱测定了不同月份不同离子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地 氮素 混合沉降 输入量 合理利用
原文传递
松嫩平原羊草草地盐碱化过程 被引量:37
12
作者 周道玮 李强 +1 位作者 宋彦涛 王学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23-1430,共8页
通过野外调查及定位研究,探讨了松嫩平原羊草草地盐碱化发生原因和过程,论证了羊草草地盐碱化过程的土壤"干扰-裸露"假说.松嫩平原羊草草地表层土壤(0~30 cm)盐分含量低,表层以下土壤层盐分含量高,定义此为土壤盐渍化草地;土壤表层... 通过野外调查及定位研究,探讨了松嫩平原羊草草地盐碱化发生原因和过程,论证了羊草草地盐碱化过程的土壤"干扰-裸露"假说.松嫩平原羊草草地表层土壤(0~30 cm)盐分含量低,表层以下土壤层盐分含量高,定义此为土壤盐渍化草地;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增多的过程称为羊草草地盐碱化过程,盐碱化后形成的草地为盐碱化草地或盐生植物群落.羊草草地表层土壤盐分增多的主导原因是原初含盐量低的土壤表层被干扰消失,表层以下富含盐分的土层直接裸露成新地表,深层盐分在新的表层积累,这种积累也表现在其他各层.次生盐生植物群落形成于羊草草地土壤表层被干扰后的裸地上,各盐生植物群落间没有演替序列关系.松嫩平原羊草草地的退化进程为土壤退化在先、植被退化在后,盐生植物侵入并形成群落及后续的演变近于始自原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羊草草地 草甸 盐碱化 盐碱化草地 干扰裸露
原文传递
内蒙古地区羊草草原植被对温度变化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玉辉 周广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7-514,共8页
198 1~ 1994年连续 14年内蒙古羊草草原温度随时间变化结果显示 ,该区域温度变化具有不对称性 ,冬季最低均温升高明显 ,而最高温及平均温度无明显增加趋势。羊草草原气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冬季最低温的增加 ,而不是平均温度的增加。羊... 198 1~ 1994年连续 14年内蒙古羊草草原温度随时间变化结果显示 ,该区域温度变化具有不对称性 ,冬季最低均温升高明显 ,而最高温及平均温度无明显增加趋势。羊草草原气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冬季最低温的增加 ,而不是平均温度的增加。羊草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对冬季最低均温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 ,随着冬季最低均温的升高 ,阿尔泰狗哇花 (Heteropappusaltaicus)和冰草 (Agropyronmichnoi)的重要值及地上初级生产力将明显增加 ,而寸草苔 (Caresduriuscula)则呈下降趋势 ,作为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羊草 (Leymuschinensis)和大针茅 (Stipagrandis)及其它优势植物对冬季最低均温变化反应不明显。同时 ,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 (Simpson指数、Shannon_Wiener指数 )、物种饱和度及地上初级生产力对冬季最低均温也均无显著相关 ,14年间冬季最低均温的变化并没有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明显影响。然而 ,因寸草苔和冰草等少数优势植物对冬季最低均温变化反应的敏感 ,温度变化的幅度增加或时间延续很可能造成少数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的改变 ,进而可能导致羊草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这表明在进行气候变化的模拟和模型研究时 ,不能仅简单地考虑平均温度增加的情况 ,而应确定主导影响因子 ,从而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 羊草 草原 植被 温度 冬季最低均温 地上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羊草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动物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殷秀琴 仲伟彦 《草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71-75,共5页
对羊草草地的轻度放牧、适度放牧、重度放牧、过度放牧和未放牧生境的土壤动物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轻度放牧和适度放牧对土壤运动的生存有利。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均呈递减趋势。土壤动物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以... 对羊草草地的轻度放牧、适度放牧、重度放牧、过度放牧和未放牧生境的土壤动物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轻度放牧和适度放牧对土壤运动的生存有利。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均呈递减趋势。土壤动物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以适度放牧的表聚性为最明显,而过度放牧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地 放牧 土壤动物
下载PDF
切根改良对退化草地羊草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乌仁其其格 闫瑞瑞 +1 位作者 辛晓平 斯钦高娃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58,共4页
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羊草群落重度退化围封草地进行不同深度切根改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切根深度对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不同,切根深度4cm时,群落总盖度和群落密度提高,切根深度7cm时群落高度提高;切根7cm现存量提高;切根羊草种群的... 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羊草群落重度退化围封草地进行不同深度切根改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切根深度对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不同,切根深度4cm时,群落总盖度和群落密度提高,切根深度7cm时群落高度提高;切根7cm现存量提高;切根羊草种群的相对生物量显著提高(P<0.05)。切根显著减少了物种数,4cm的物种数最少,显著降低了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切根可以促进羊草复壮与自我繁殖,使羊草的个体数量增加、盖度提高,群落物种逐渐减少,使优势种变得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根 退化草地 羊草群落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草地三种禾草叶片再生动态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颖 王德利 +2 位作者 王旭 巴雷 孙伟 《草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40-46,共7页
运用组织转化的理论与分析方法 ,对天然羊草草地 3种禾草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叶片再生动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3种禾草在不同再生期间的叶片伸长率、萎蔫率、发生率及枯死率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P <0 .0 5 ) ,放牧强度对... 运用组织转化的理论与分析方法 ,对天然羊草草地 3种禾草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叶片再生动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3种禾草在不同再生期间的叶片伸长率、萎蔫率、发生率及枯死率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P <0 .0 5 ) ,放牧强度对这些参数的影响一般不显著 (P >0 .0 5 )。放牧不利于羊草叶片发生 ,中等强度放牧促进芦苇和碱茅叶片伸长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禾草 叶片 再生动态 羊草草地
下载PDF
羊草草原主要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动物的作用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星丽 殷秀琴 +3 位作者 宋博 辛未冬 李波 马宏彬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3-149,共7页
对羊草草原主要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及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凋落物以及在不同网孔网袋中的分解速率存在差异,不同凋落物以虎尾草分解速率最快,在4和2mm网袋中分解速率明显快于0.01mm网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 对羊草草原主要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及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凋落物以及在不同网孔网袋中的分解速率存在差异,不同凋落物以虎尾草分解速率最快,在4和2mm网袋中分解速率明显快于0.01mm网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以革螨亚目,辐螨亚目和甲螨亚目为优势类群;长蝽科、啮虫科、土蝽科、山跳虫科、驼蝽科、等节跳虫科和管尾亚目为常见类群。土壤动物促进了凋落物的分解,不同类型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分解中的贡献不同,中小型土壤动物起到最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凋落物重量损失率同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羊草草原凋落物的重量损失率与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凋落物重量损失与土壤动物群落其他特征无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分解过程 土壤动物 羊草草原
下载PDF
土壤盐碱化对羊草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杨利民 韩梅 李建东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54-160,共7页
从群落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三个测度水平,采用八个指数和Zahl的大折刀法统计处理,探讨了松嫩平原单草草地次生盐碱化梯度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碱化的加重,群落植物多样性单调衰减,并与土壤pH值和电导率呈... 从群落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三个测度水平,采用八个指数和Zahl的大折刀法统计处理,探讨了松嫩平原单草草地次生盐碱化梯度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碱化的加重,群落植物多样性单调衰减,并与土壤pH值和电导率呈显著指数负相关,与土壤水分是指数正相关;其植物多样性的演替序列是:羊草一条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羊草-星星草群落>星星草群落>朝鲜碱茅群落>角碱蓬群落,结果与次生盐碱化演替序列一致;其植物多度分布格局的变化随着土壤盐碱化的加重导致个体数量居中种类的缺失,该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土壤盐碱化对羊草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其生活型多样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活土壤盐碱化逆行演替梯度,地面植物多样性相对减少,一年生植物多样性相对增加,趋向于短生活周期物种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地 土壤盐碱化 植物多样性 植物多度分布
下载PDF
羊草草原枯枝落叶分解的研究——主要优势植物的分解速率和损失率 被引量:23
19
作者 郭继勋 祝廷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5-301,共7页
分解速率和损失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枯枝落叶分解动态。羊草草原主要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jos),碱蓬(Suaeda glauca)、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五脉山黎豆(Lathyrus quinquenervius)、碱... 分解速率和损失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枯枝落叶分解动态。羊草草原主要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jos),碱蓬(Suaeda glauca)、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五脉山黎豆(Lathyrus quinquenervius)、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分解速率的季节变化动态近似倒“V”字型。损失率的季节变化呈“S”型,反映了枯枝落叶的失重情况。枯枝落叶的化学组成成分是造成不同种植物间分解差异的主要原因,特别是C/N比与分解快慢有密切关系。分解初期,枯枝落叶的损失符合指数衰减模型。枯枝落叶损失95%所需时间,羊草群落约为8.8a,杂类草群落约为9.7a,碱茅群落约为7.1a,碱蓬群落约为4.7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枝落叶 分解速率 损失率 羊草草原 优势植物
下载PDF
豆-禾混播草地中紫花苜蓿比例对其固氮效率的影响及潜在生理机制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强 黄迎新 +2 位作者 钟荣珍 孙海霞 周道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647-2656,共10页
【目的】通过研究豆草比例对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豆科植物生物固氮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深化对混播群落结构和生物固氮功能关系的理解,辅助豆-禾混播草地的科学建植和管理,提高混播草地生物固氮和土壤肥力,提升草地资源生产和生态... 【目的】通过研究豆草比例对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豆科植物生物固氮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深化对混播群落结构和生物固氮功能关系的理解,辅助豆-禾混播草地的科学建植和管理,提高混播草地生物固氮和土壤肥力,提升草地资源生产和生态保障能力。【方法】2017年5月,利用紫花苜蓿和羊草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于中国科学院长岭草地农牧生态研究站内建植不同豆草比例(紫花苜蓿占比为25%、50%、75%、100%)的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4次重复。建植一年后,通过样方取样法调查混播草地群落结构变化,测定紫花苜蓿叶片、枝条和根系生长发育、光合和水分等生理代谢特征,在测定根系结瘤特征基础上,采取15N同位素自然丰度法评估紫花苜蓿固氮效率,结合土壤水分动态监测,分析豆草比例对紫花苜蓿生物固氮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结果】(1)混播草地建植一年后,对应25%、50%、75%和100%设计的豆草混播比例,混播草地实际紫花苜蓿占比分别为11%、27%、53%和100%。(2)对比25%、75%和100%的初始豆草种植比例,50%的初始豆草比例下,生长季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分别增加了21.4%、36.4%和51.7%。(3)50%豆草种植比例下,紫花苜蓿植株有更大的枝条和根系生物量、叶片数量、叶片面积、叶片厚度和叶片生物量,上述指标最小值出现在100%的豆草播种比例。(4)50%豆草种植比例下,紫花苜蓿具有最大的光合速率,枝条和根系中淀粉含量最高,但枝条和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最低。(5)50%的初始豆草混播比例下,紫花苜蓿根瘤发育更完善,其生物固氮率较25%、75%和100%的豆草混播比例分别提高了13.5%、44.6%和79.2%。回归分析表明,随豆草比例变化,紫花苜蓿生物固氮效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结论】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中,紫花苜蓿生物固氮能力与豆草比例间存在非直线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羊草 混播草地 生物固氮 土壤含水量 光合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