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地区的垂直形变与构造活动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良迁 薄万举 +4 位作者 陈宇坤 姚兰予 塔拉 周海涛 郭赫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共5页
根据1992—2008年的水准观测资料计算结果,研究了天津地区的地面垂直升降变化。使用多项式函数对每条测线上的漏斗进行了计算,排除因开采地下水造成的沉降干扰,对所得结果分块拟合,绘制了垂直形变速度图,并计算了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垂直... 根据1992—2008年的水准观测资料计算结果,研究了天津地区的地面垂直升降变化。使用多项式函数对每条测线上的漏斗进行了计算,排除因开采地下水造成的沉降干扰,对所得结果分块拟合,绘制了垂直形变速度图,并计算了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垂直活动速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津地区的块体和断裂带的现今活动性。研究结果表明:垂直形变反映出天津地壳块体有的为掀斜活动,有的为整体性上升或者下降;块体的垂直变化差异幅度亦有大有小,活动程度亦存在差别;本区断裂的垂直活动速率在0.13-0.48 mm/a,平均速率为0.29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准资料 地面沉降 地壳垂直变化 块体运动 断裂垂直活动速率
下载PDF
基于D-InSAR技术的矿区地表沉陷监测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文馨 郭广礼 郭庆彪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124,共3页
结合D-In SAR技术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和连续空间覆盖等特点,基于7景Terra SAR-X影像数据,采用二轨差分方法,得到山东南屯矿地表沉陷D-In SAR数据,与水准数据进行对比。根据二者的差值与距离的关系,采用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的方法,... 结合D-In SAR技术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和连续空间覆盖等特点,基于7景Terra SAR-X影像数据,采用二轨差分方法,得到山东南屯矿地表沉陷D-In SAR数据,与水准数据进行对比。根据二者的差值与距离的关系,采用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得到D-In SAR数据的修正公式。修正后D-In SAR数据的精度满足地表形变监测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陷 D-In SAR 变形监测 水准数据
下载PDF
基于FME的水准沉降数据的检查与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奇 王文旭 +1 位作者 张志全 王文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2期20-23,共4页
针对天津市全市域沉降监测一、二等水准数据的特点,基于FME搭建了一套水准数据检查、异常探测、分析的模板,解决了水准测量因外业数据量大、繁杂,以及对比检查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问题;基于FME开发了水准数据自动提取、数据标准化模... 针对天津市全市域沉降监测一、二等水准数据的特点,基于FME搭建了一套水准数据检查、异常探测、分析的模板,解决了水准测量因外业数据量大、繁杂,以及对比检查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问题;基于FME开发了水准数据自动提取、数据标准化模板,快速高效地为平差计算提供了标准数据;基于平差输出文件提取了闭合环并计算了环闭合差是否超限;基于FME搭建了任意两期沉降格网自动生成、沉降异常点探测、沉降等值线、沉降速率等值线自动生成模板等应用,提高了沉降计算、分析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E 沉降 水准数据 检查
下载PDF
利用水准资料研究西秦岭地区的垂直形变 被引量:8
4
作者 秦姗兰 王庆良 +1 位作者 季灵运 李煜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19,共4页
基于1970年至2006年的水准观测资料,以高差变化速率为观测值、观测点速率为未知参数的最小二乘整体网平差方法获取了西秦岭地区长期地壳垂直运动速度场图像。结果表明:相对宝鸡基岩点(陇褒17),六盘山周围地区表现为明显的隆升态势,隆升... 基于1970年至2006年的水准观测资料,以高差变化速率为观测值、观测点速率为未知参数的最小二乘整体网平差方法获取了西秦岭地区长期地壳垂直运动速度场图像。结果表明:相对宝鸡基岩点(陇褒17),六盘山周围地区表现为明显的隆升态势,隆升速率达2~3 mm/a;兰州地区整体呈现下沉趋势,下沉速率为1.5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水准资料 垂直形变场 最小二乘 速度场图像
下载PDF
InSAR与GPS数据融合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增鹏 张子文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年第7期37-40,44,共5页
随着地面沉降监测手段日益丰富,对多源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进行数据融合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大气延迟对InSAR地面沉降监测的影响,利用GPS获取对流层延迟,对不同的内插模型,讨论了Kriging内插法、IDW内插法对流层延迟改正的内插模... 随着地面沉降监测手段日益丰富,对多源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进行数据融合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大气延迟对InSAR地面沉降监测的影响,利用GPS获取对流层延迟,对不同的内插模型,讨论了Kriging内插法、IDW内插法对流层延迟改正的内插模型,并在IDW内插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IIDW内插法,采用香港GPS监测数据与哨兵一号雷达卫星监测数据,通过3种内插模型,得到不同内插方法的双差分结果,并分析比较了3种内插方法的优劣。用计算出的差分对流层延迟改正对InSAR影像进行改正。实验结果表明:IIDW内插法对对流层延迟进行改正不仅提高了D-InSAR的精度,而且为InSAR与GPS数据融合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GPS 数据融合 水准数据 改进的距离反比内插法
下载PDF
曲江断裂及其周边地区现今地壳垂直形变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俞维贤 王彬 +2 位作者 刘玉权 谢英情 于昌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1期85-89,共5页
曲江断裂及其周边地区 195 5~ 1973年的水准测量资料的处理分析结果显示 :1970年 1月 5日通海 7.7级大地震 (震中 :2 4°0 1′N ,10 2°4 3′E)前 ,沿曲江断裂形成半径达 4 5km的大面积下沉区 ,下沉中心的下降速率每年近 2 0m... 曲江断裂及其周边地区 195 5~ 1973年的水准测量资料的处理分析结果显示 :1970年 1月 5日通海 7.7级大地震 (震中 :2 4°0 1′N ,10 2°4 3′E)前 ,沿曲江断裂形成半径达 4 5km的大面积下沉区 ,下沉中心的下降速率每年近 2 0mm。与檀原毅 196 6年提出震级与地壳形变半径的经验关系式M =1.96lgr+ 4 .4 5有较好的符合关系 ,表明这种大面积下沉是通海大地震的一种典型的垂直形变异常现象。 1986年以来昆明市的水准观测资料显示 :官渡 呈贡一带存在一个半径约 5km的下沉区 ,近几年来下沉中心下降有加速现象 (下降速率每年达 30mm) ,该下沉区也正好位于黑龙潭 官渡断裂与富民 呈贡断裂隐伏段的交汇部位 ,按震级与地壳形变半径经验关系式推算 ,该下沉区附近未来最大地震震级应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垂直形变 沉降 断层 地震 水准资料
下载PDF
利用水准数据的天津市地面沉降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常明 尹海权 +2 位作者 苏广利 田晓 徐玉健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8-92,共5页
地面不均匀沉降可能对城市的发展与人民的安全造成危害,天津市的地面沉降情况尤为严重。针对该问题,本文收集天津市2005—2012年、2016—2017年水准观测数据,以固定水准点位的沉降量、沉降速率、沉降加速率为状态向量,构建卡尔曼滤波模... 地面不均匀沉降可能对城市的发展与人民的安全造成危害,天津市的地面沉降情况尤为严重。针对该问题,本文收集天津市2005—2012年、2016—2017年水准观测数据,以固定水准点位的沉降量、沉降速率、沉降加速率为状态向量,构建卡尔曼滤波模型,对天津市历年的水准观测数据进行滤波;根据滤波后的结果,本文利用多项式加权内插的方法,以距离、沉降速率、沉降加速率信息确定权值大小,对地面沉降情况进行内插;并以中误差作为精度评定参数,比较多种内插方法的精度。通过对内插结果的试验分析发现,2005—2017年天津市地面累计平均沉降量为394.4775 mm,最大沉降量为1143.5 mm;主要沉降区域为北辰、大港、塘沽等地区,且随着时间的增长,这些区域呈现漏斗式下沉。试验证明本文结合卡尔曼滤波与多项式加权内插的方式能够较好地反映地面沉降的时空特征分布情况并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沉降情况进行预测,对天津市的城市发展及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准监测 多项式加权内插 卡尔曼滤波 地面沉降 时空分布
下载PDF
Hossfeld模型在矿区地表动态沉降预测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月 王志伟 +2 位作者 张国建 王翔 丁文壮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32,共9页
采用时间模型进行沉降预测是目前煤矿区地表动态沉降预测方法之一,在分析典型时间模型存在时间零点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林木增长模型(即Hossfeld模型),结合水准观测数据和D-InSAR沉降数据,对Hossfeld模型在煤矿开采沉降盆地范围内单点和... 采用时间模型进行沉降预测是目前煤矿区地表动态沉降预测方法之一,在分析典型时间模型存在时间零点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林木增长模型(即Hossfeld模型),结合水准观测数据和D-InSAR沉降数据,对Hossfeld模型在煤矿开采沉降盆地范围内单点和任意点沉降预测精度,以及模型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联合水准数据单点沉降预测结果中,修正时间零点的Knothe模型和Usher模型精度高于未修正时间零点的Knothe模型和Usher模型;在RMSE<100 mm比例中,Hossfeld模型精度略低于修正时间零点的Usher模型,高于未修正时间零点的Usher模型,远高于修正时间零点和未修正时间零点的Knothe模型;在MAE<100 mm比例中,Hossfeld模型精度最高;在联合D-InSAR沉降数据矿区全盆地任意点动态沉降结果中,通过统计构建动态预计模型参数相关性,发现Hossfeld模型参数的相干性最强;进一步,通过计算Bland-Altman图表明Hossfeld模型结果与D-InSAR结果差别较小,并且在RMSE和MAE<20 mm误差范围内,Hossfeld模型精度比例最高。相对于Knothe模型和Usher模型而言,Hossfeld模型无需时间零点修正,并且获取较高精度的煤矿地表动态沉降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准数据 D-INSAR 时间模型 时间零点 Hossfeld模型 开采沉陷预测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地壳活动新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薄万举 杨国华 +3 位作者 谢觉民 郭良迁 王若柏 华彩虹 《东北地震研究》 1996年第4期1-10,共10页
在多期大面积水准复测资料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复测资料,并首次结合苏鲁皖三省的跨断层流动水准测量资料和郯庐带地震台的形变监测资料进行了全时空地、系统地分析,给出了全部有异常活动并去掉长趋势线性项的观测值曲线。结合... 在多期大面积水准复测资料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复测资料,并首次结合苏鲁皖三省的跨断层流动水准测量资料和郯庐带地震台的形变监测资料进行了全时空地、系统地分析,给出了全部有异常活动并去掉长趋势线性项的观测值曲线。结合地质构造,对其异常活动性质进行了逐一的分析,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上的断层活动自1991年以来有加强的趋势,而大面积形变资料显示该区域地壳在1991年前后开始反向上升,同时,郯庐断裂带上的形变监测台站近期又出现了较多的异常变化,这充分说明该区域的地壳活动在加强,即郯庐断裂带在活动。另外,历史地震活动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各地震活跃期在我国大陆有逐步东移的迹象。这些研究结果和结论对进一步开展地球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断层活动 地震 地壳活动
下载PDF
利用GPS和水准数据分析东昆仑断裂带东部 及其邻区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长云 占伟 +1 位作者 郑智江 唐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7,共12页
基于1999—2016年GPS数据和1980—2010年区域精密水准数据,获取了东昆仑断裂带东部及其邻区主要断裂的滑动速率和区域构造变形特征。结果表示:东昆仑断裂带自西向东的走滑速率衰减非常明显,走滑速率从西大滩—东大滩和阿拉克湖段的约10 ... 基于1999—2016年GPS数据和1980—2010年区域精密水准数据,获取了东昆仑断裂带东部及其邻区主要断裂的滑动速率和区域构造变形特征。结果表示:东昆仑断裂带自西向东的走滑速率衰减非常明显,走滑速率从西大滩—东大滩和阿拉克湖段的约10 mm/a向东到塔藏段衰减至约2 mm/a,速率自西向东每100 km下降梯度约1 mm/a;东昆仑断裂带阿拉克湖段、托索湖段、下大武段和塔藏段均表现出一定的弱挤压特征。跨岷江断裂剖面显示区域挤压变形自西向东由龙日坝断裂至龙门山断裂带有逐渐减弱的特征。区域最大主应变方向为E-NEE向,最大剪切应变高值区位于阿拉克湖段和托索湖段交汇区域以及巴颜喀拉块体的龙日坝断裂中段区域。分析东昆仑断裂带东部及其邻区主要断裂间的构造转换关系认为,岷山地区的隆起变形主要是因为巴颜喀拉块体自西向东的运动受到了华南块体的阻挡,而非东昆仑断裂带向东延展引起的构造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带 滑动速率 构造转换 全球定位系统数据 水准数据
下载PDF
联合DInSAR的3种下沉时序模型关键点缺失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晓宇 魏祥平 +2 位作者 杨可明 王剑 姚树一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6-245,共10页
针对难以全面研究沉陷区下沉变形的动态过程和单一监测手段可能会错失地表沉降阶段某些关键点的问题,以局部地表单点为切入点,联合InSAR与水准数据分别建立幂指数Knothe时间模型、Logistic模型和Weibull模型,进而研究矿区地表动态沉降... 针对难以全面研究沉陷区下沉变形的动态过程和单一监测手段可能会错失地表沉降阶段某些关键点的问题,以局部地表单点为切入点,联合InSAR与水准数据分别建立幂指数Knothe时间模型、Logistic模型和Weibull模型,进而研究矿区地表动态沉降规律。通过模拟数据分析了沉陷区地表观测点下沉变形特征以及影响上述3种时间函数曲线拟合的各因素;并以淮北袁二煤矿某采区为试验区,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获得各水准点InSAR时序形变值;最终联合In⁃SAR和水准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基于多源或单一监测方式2种情况下3种模型拟合曲线的不同。试验结果表明:①各时间序列模型地表下沉待估参数的大小对曲线拟合形态有较大影响,保证一定的监测周期,可反演出合适的下沉参数,才能更准确地拟合沉陷区观测点下沉时间序列,均方根误差最大可提高95.56%。②幂指数Knothe时间模型、Logistic模型和Weibull模型随时间序列变化的过程与地表沉陷区观测点物理下沉时序过程相符,均能较好地由地表单点下沉时间序列拟合出沉降曲线;3种模型虽下沉曲线拟合效果差异不大,但下沉速度曲线的拟合有明显差异且拟合精度均有所提高,可见联合InSAR和水准测量的沉降时间序列对矿区地表动态沉降进行拟合有明显优势。③基于多源数据拟合的3种时间函数模型相较于仅基于单一水准数据的可靠性更高,对各模型的下沉曲线形态具有较好的收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地表沉陷 时间序列模型 水准数据 关键点
下载PDF
合肥地震台历年水准数据整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军 曹志磊 +3 位作者 葛计划 于磊 周自强 孙伯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年第1期95-99,共5页
通过对合肥地震台历年水准数据的整理分析,归纳水准数据在时间上的总体变化形态,总结水准月速率变化与周边区域地震的关系,阐述断层形变趋势累计率在台站水准资料分析中的应用,为研究地震活动性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水准数据 月速率 断层形变累计率 短水准
下载PDF
应用卫星定位技术确定韶关市区似大地水准面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向锋 张兴福 段杰 《导航定位学报》 2014年第3期83-86,共4页
详细介绍了结合一定密度的地面重力观测数据、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SRTM数字地面模型、卫星定位数据及水准数据确定韶关市区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具体过程及方法,并通过内符合和外符合检验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评定,结果显示该模型的精... 详细介绍了结合一定密度的地面重力观测数据、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SRTM数字地面模型、卫星定位数据及水准数据确定韶关市区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具体过程及方法,并通过内符合和外符合检验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评定,结果显示该模型的精度达到厘米级精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数据 SRTM数字地面模型 卫星定位数据 水准数据 似大地水准面 精度评定
下载PDF
利用水准数据分析大别造山带东段构造活动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伟鹏 袁泉 《高原地震》 2015年第1期14-22,共9页
利用大别造山带东段(霍山震情窗)自2000年以来的精密水准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环境及地震资料对东大别造山带内的十年尺度的垂直形变特征和地震活动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位于断裂交汇处的构造活动活跃,小震频发。水准场地表现... 利用大别造山带东段(霍山震情窗)自2000年以来的精密水准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环境及地震资料对东大别造山带内的十年尺度的垂直形变特征和地震活动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位于断裂交汇处的构造活动活跃,小震频发。水准场地表现出来的垂直形变速率增大或减小,与周边中等强度地震有很明显的对应关系。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并不均匀,不同场地的水准测点也显示出不同的升、降交替变化。各水准场地均有映震情况,其中仙姑坟水准场地的映震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东段 水准数据 垂直形变场 构造特征 映震情况
下载PDF
利用多源数据融合的天津市地面沉降情况分析
15
作者 常明 张志全 +3 位作者 周洪月 周大山 周鑫 李君海 《北京测绘》 2023年第9期1280-1284,共5页
地面不均匀沉降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有着深远且难以恢复的影响,严重时会对社会和人民的财产造成巨大影响。针对此问题,本文收集整理覆盖天津市域范围内2020—2021年连续2年的一、二等水准监测数据,以连测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监测站... 地面不均匀沉降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有着深远且难以恢复的影响,严重时会对社会和人民的财产造成巨大影响。针对此问题,本文收集整理覆盖天津市域范围内2020—2021年连续2年的一、二等水准监测数据,以连测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监测站的观测数据为先验观测值进行动态平差。并将年沉降量计算结果与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中RadarSat-2(R2)类型影像数据处理结果采用趋势面拟合法进行融合,统计2021年天津市地面沉降情况。并将计算结果与历年沉降观测数据处理结果进行比对,对天津市地面沉降情况进行分析。为天津市相关规划编制、控沉管理精细化、治理措施精准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准数据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数据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数据 地面沉降
下载PDF
基于MapObjects的水准测量数据预处理程序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勇 余学祥 +1 位作者 高桂棠 丁恺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8年第6期26-27,共2页
采用了MapObjects地理信息系统控件及VB编程语言,开发了一个水准测量数据预处理程序,实现了自动搜索测量路线、判断路线闭合差是否超限和显示水准测量路线图的功能。
关键词 MAPOBJECTS VB 水准数据 闭合差 水准路线
原文传递
利用水准资料研究天津地区沉降动态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塔拉 陈阜超 韩月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5,共5页
利用1998—2006年天津地区水准观测资料,对该区地面沉降运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地区沉降特征表现为北弱南强,以39.3°N为界,以北地区沉降幅度非常小,以南地区沉降幅度较大;1998—2002年,中部偏东地区为沉降速率的高值区,2002—2... 利用1998—2006年天津地区水准观测资料,对该区地面沉降运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地区沉降特征表现为北弱南强,以39.3°N为界,以北地区沉降幅度非常小,以南地区沉降幅度较大;1998—2002年,中部偏东地区为沉降速率的高值区,2002—2004年该区沉降速率明显减缓;2004—2006年沉降速度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地区 水准资料 误差分析 地面沉降 动态特征
下载PDF
震前突变——水准资料反映的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孕震特征
18
作者 张四新 苏小宁 +1 位作者 李鹏 刘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71-776,880,共7页
利用兰(州)天(水)武(都)水准监测网1973~2014年水准资料,获取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后震中及其所在区域的垂直形变场。结果表明:1)从1999~2006年区域垂直形变场来看,本次地震位于NNW-NWW向隆起带至近EW向相对下沉带的转换位置,也... 利用兰(州)天(水)武(都)水准监测网1973~2014年水准资料,获取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后震中及其所在区域的垂直形变场。结果表明:1)从1999~2006年区域垂直形变场来看,本次地震位于NNW-NWW向隆起带至近EW向相对下沉带的转换位置,也是反映岷山与秦岭之间构造活动的差异带附近。2)从震中以西附近沿NNE向的陇西-岷县水准剖面演化过程来看,垂直形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最终表现为震前突变。由分时段结果来看,1973~1993年,在漳县至岷县之间出现最大上升幅度近40mm的压性隆起区;1993~2008年,隆起区消失且转平,期间剖面整体呈波动状态,幅度在±10mm之间,西秦岭断裂、临潭-宕昌断裂两侧无明显的垂直差异运动;2008~2011年,相对陇西盆地,漳县至岷县之间跨临潭-宕昌断裂两侧出现近40km长的下沉梯度带,其中距震中16km以内的武定80、武定78、武定77等3个水准点同步出现向下突变,接近或大于1973年以来正常变化幅度的2倍;2011~2014年,漳县、岷县间相对陇西盆地恢复以逆冲隆升为主,但震前临潭-宕昌断裂两侧出现的形变梯度带已不存在,而上述3个水准点也恢复至震前波动区间。3)在总结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形变前兆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关于震前是否出现形变加速或突变特征的争议认为,只要形变资料的时空尺度足够,至少对某些构造区域的中强地震还是可以捕捉到震前的突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前突变 水准资料 岷县-漳县MS6.6地震 垂直形变 孕震特征
下载PDF
小波及小波包消噪方法在山西北部水准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19
作者 马金平 张青玄 +3 位作者 曹文强 侯玉文 贾海玉 靳玉科 《山西地震》 2013年第4期23-30,共8页
文中简要介绍小波及小波包去噪的基本原理,并对代县台短水准观测数据的小波及小波包阈值去噪曲线进行对比分析。采用Matlab小波包消噪方法对山西北部水准历史资料进行处理,发现小波包消噪后的曲线既可以保留多的有效信号,又可使曲线形... 文中简要介绍小波及小波包去噪的基本原理,并对代县台短水准观测数据的小波及小波包阈值去噪曲线进行对比分析。采用Matlab小波包消噪方法对山西北部水准历史资料进行处理,发现小波包消噪后的曲线既可以保留多的有效信号,又可使曲线形态更有利于异常特征分析。同时,将处理后得到的小波包消噪曲线结合长趋势观测曲线对主要震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周边4级以上地震前,异常对应明显,地震一般发生在水准消噪曲线低值异常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噪声 小波及小波包 相关阀值 水准资料
下载PDF
芦山Ms7.0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区域形变特征分析及发震模型探讨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东卓 焦守涛 +3 位作者 朱传宝 孙非非 管见 尹海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75-2184,共10页
利用2010年和2013年两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分析了芦山Ms7.0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区域形变特征。结果显示,芦山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天全-泸定区域垂直形变速率为6~8mm/a,远大于汶川地震前的形变速率,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前该... 利用2010年和2013年两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分析了芦山Ms7.0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区域形变特征。结果显示,芦山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天全-泸定区域垂直形变速率为6~8mm/a,远大于汶川地震前的形变速率,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前该区域库伦应力值的积累起加速作用;临近四川盆地的雅安至名山区域的垂直形变速率为-3^-6mm/a。从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地震破裂带及余震分布区域来看,两次地震中间出现一段"地震空区",应力可能会在空区加速积累,应加强该区域地震监测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精密水准 形变分析 发震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