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七年总结——附242例分析 被引量:320
1
作者 张鹏 王树叶 +7 位作者 胡龙虎 邱凤芹 杨惠芬 肖彧君 李晓霞 韩雪英 周晋 刘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 总结三氧化二砷 (As2 O3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疗效和特点。方法 临床观察、随访 7年 ,用美国SAS系统软件分析所得数据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脑脊液及血砷含量。结果  2 42例中初治组完全缓解 (CR)率 87.9% ,有效率... 目的 总结三氧化二砷 (As2 O3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疗效和特点。方法 临床观察、随访 7年 ,用美国SAS系统软件分析所得数据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脑脊液及血砷含量。结果  2 42例中初治组完全缓解 (CR)率 87.9% ,有效率 94.4% ,成人高于儿童。复发组 79例中 2 0例在用As2 O3 巩固治疗中复发 ,CR率 6 0 .0 % ,有效率 6 5 .0 % ;5 9例用其它药物巩固治疗中复发 ,CR率 6 9.5 % ,有效率 84.8%。难治组CR率 48.7% ,有效率 6 4.1%。初治组CR后 86例用As2 O3 巩固治疗 ,3年复发率 2 6 .7%。随访 136例 ,5年及 7年生存概率分别为 92 .0 %及 76 .7%。As2 O3 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轻。 412例中 6年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发生 138例次 ,其中还表现有难治和髓外残留白血病以及髓外复发CNSL现象 ,预防性鞘内注射药物确能降低CNSL发生率。砷测定表明As2 O3 难以透过血脑屏障。结论 As2 O3 治疗APL的CR率、长期生存率高 ,复发率低 ,不良反应轻 ,与全反式维甲酸 (A TRA)和其它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 ,其耐药发生率低 ,并可用于巩固治疗 ,As2 O3 是目前治疗APL较理想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三氧化二砷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苦参碱诱导K562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8
2
作者 张彦 蒋纪恺 +4 位作者 刘小珊 刘北忠 许相儒 何渝军 戴碧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56-758,共3页
研究苦参碱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以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化学染色了解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并利用程序性细胞死亡检测试剂盒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0 1g/L苦参碱能够诱导K... 研究苦参碱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以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化学染色了解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并利用程序性细胞死亡检测试剂盒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0 1g/L苦参碱能够诱导K562白血病细胞分化,形态学上类似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联苯胺染色阳性率由1 %~2 %上升至7 %,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糖原由阴性转为强阳性且阳性率为100 %;1 0g/L苦参碱作用24h,30 %的K562细胞可出现明显的空泡,并有凋亡小体出现,末端标记法也检测到凋亡的出现。结论 :0 1g/L苦参碱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白血病 细胞凋亡 K562细胞
下载PDF
静脉滴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00
3
作者 倪建华 陈国强 +7 位作者 沈志祥 李秀松 刘海卫 黄燕婷 方智雯 陈赛娟 王振义 陈竺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50-253,共4页
目的:为了解三氧化二砷经静脉用药在体内的药物代谢以及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方法:用气相色谱法对8例用三氧化二砷静脉滴注治疗复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同时监测了尿砷排泄及末梢砷蓄积情况。... 目的:为了解三氧化二砷经静脉用药在体内的药物代谢以及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方法:用气相色谱法对8例用三氧化二砷静脉滴注治疗复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同时监测了尿砷排泄及末梢砷蓄积情况。持续2小时静脉滴注10mg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测得高峰血浓度Cpmax为0.94±0.37mg/L,达峰时间Tpeak为4小时,血浆浓度分布半衰期T1/2α为0.89±0.29小时,消除半衰期T1/2β为12.13±3.31小时,系统清除率CLs为1.43±0.17L/h,表观分布容积Vc为3.83±0.45L,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7.25±0.97mg·h/L。在持续用药过程中,药代动力学参数基本保持一致。疗程中,24小时尿砷排泄量为每日给药量的1%~8%,末梢砷蓄积上升较明显,最高时可达用药前5~7倍。停药后尿砷排泄和末梢砷蓄积即开始逐步下降。结论:三氧化二砷是一种治疗APL相对安全而有效的药物,但在人体头发和指(趾)甲内存在一定的蓄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剂 药代动力学 急性 白血病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诱导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63
4
作者 梁勇 羊裔明 +3 位作者 袁淑兰 孟文彤 刘霆 贾永前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 ,TanⅡ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APL细胞株NB4细胞与TanⅡA在体外共同培养 5天 ,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并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NBT还原能力 ,用流式细...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 ,TanⅡ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APL细胞株NB4细胞与TanⅡA在体外共同培养 5天 ,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并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NBT还原能力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增殖周期、c myc、bcl 2、p5 3、c fos、CD3 3 及CD11b表达。结果  0 .5 μg/mlTanⅡA可诱导 (91.3± 2 .1) %的NB4细胞向终末细胞分化。其中 ,中、晚幼粒细胞占 0 .2 6 ,杆状及分叶核细胞占 0 .6 8;细胞生长明显抑制 ;NBT还原能力显著增强 ;CD3 3 表达下降 ,CD11b表达升高 ;与全反式维甲酸 (ATRA)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 ,TanIIA处理组细胞被阻滞于G0 /G1期 ,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 ,增殖指数降低 ,c myc、bcl 2基因蛋白表达降低 ,c fos、p5 3基因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TanⅡA体外能使NB4细胞分化成熟 ,增殖能力下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与NB4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 ,抑制细胞DNA合成 ,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诱导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白血病 细胞分化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循证护理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6
5
作者 田金满 丹海永 +2 位作者 史楠 张婧婧 张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5-297,308共4页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EBN)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医院接受化学治疗的白血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EBN)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医院接受化学治疗的白血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感染率为25.00%(10/40),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率57.50%(23/40)(P〈0.05);循证护理实施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且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0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菌株21株,对照组23例感染患者分离出49株,且检出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有利于降低感染率,改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化疗 循证护理 感染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老年急性白血病417例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83
6
作者 上海市白血病协作组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老年白血病发病及临床特点。方法:对上海地区1984~1994年417例老年急性白血病作了回顾性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和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占所有急性白血病住院病例的14.5%,其中以急性髓系白血病为常...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老年白血病发病及临床特点。方法:对上海地区1984~1994年417例老年急性白血病作了回顾性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和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占所有急性白血病住院病例的14.5%,其中以急性髓系白血病为常见,又以M5和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最多。老年白血病完全缓解(CR)率为23.9%,明显低于青壮年的53.7%。常规剂量诱导治疗的CR率高于小剂量治疗的CR率。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大于70岁,有心肺等基础疾病,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史,发病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Hb<40g/L,外周血原始+早幼细胞>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老年人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ALL-XH-99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76
7
作者 顾龙君 李娟 +7 位作者 薛惠良 汤静燕 陈静 赵惠君 陈静 叶辉 王耀平 潘慈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对 15 8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儿童ALL无事件生存 (EFS)率。方法  15 8例ALL患儿均应用ALL XH 99方案治疗。采用Kap lan Meier方法评估患儿的EFS ,组间患儿EFS差异用Log rank... 目的 对 15 8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儿童ALL无事件生存 (EFS)率。方法  15 8例ALL患儿均应用ALL XH 99方案治疗。采用Kap lan Meier方法评估患儿的EFS ,组间患儿EFS差异用Log rank检验。全部数据均通过SPSS软件处理。结果 本组 15 8例完全缓解 (CR)率为 96 .8% ,2年、3年、4年、5年EFS率分别为 (85 .9± 3.1) %、(83.0± 3.6 ) %、(80 .9± 4 .1) %、(72 .4± 7.8) % ;2年、3年、4年、5年无病生存 (DFS)率分别为 (87.5±3 2 ) %、(85 .9± 3.5 ) %、(83.7± 4 .1) %、(75 .3± 7.8) %。低危、中危、高危组 5年EFS率分别为 (88.9± 5 .5 ) %、(78.5± 8.0 ) %、(5 3.4± 10 .9) %。 15例 (10 .0 % )复发 ,复发的中位时间为 12个月 (3~ 4 9个月 ) ;初次单独骨髓复发 13例 (8.7% ) ,中枢神经系统复发 2例 (1.3% ) ,无睾丸白血病复发。治疗相关死亡 7例 (4.7% )。结论 采用ALL XH 99方案按早期连续适度化疗的原则治疗儿童ALL ,降低了化疗相关死亡 ,总体上提高了ALL患儿的 5年EFS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联合化疗 细胞形态学 临床分型
原文传递
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 被引量:81
8
作者 杨小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6期154-155,共2页
目的分析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护理组,两组患者均行PICC,经PICC化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PICC导管护理,护理组患者采用PDCA护理管理程序进行PICC导管护理,比... 目的分析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护理组,两组患者均行PICC,经PICC化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PICC导管护理,护理组患者采用PDCA护理管理程序进行PICC导管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116.0±15.4)d,护理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139.0±17.6)d,护理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对照组导管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34.6%,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15.4%,护理组导管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15.4%,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3.8%,护理组导管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PDCA护理管理程序能够降低白血病化疗患者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改善PICC应用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PICC PDCA 化疗 并发症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0
9
作者 刘元昉 沈志祥 +6 位作者 陈晓 王爱华 曹琦 朱咏梅 陈赛娟 陈竺 王振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 (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 (As2 O3 )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完全缓解 (CR)率和融合基因PML RARα转阴情况。方法 ATRA 2 5mg·m- 2 ·d- 1 、As2 O30 .16mg·kg- 1 ·d- 1 联合治...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 (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 (As2 O3 )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完全缓解 (CR)率和融合基因PML RARα转阴情况。方法 ATRA 2 5mg·m- 2 ·d- 1 、As2 O30 .16mg·kg- 1 ·d- 1 联合治疗初发APL直至CR。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维甲酸综合征以及肝功能变化调整ATRA和As2 O3 的剂量。观察CR率、获得CR和融合基因PML RARα转阴所需的时间、不良反应及近期缓解时间。结果  31例初发APL患者早期死亡 2例 ,2 9例获CR ,CR率 93.5 %,获得CR的平均时间为 (2 5 .1± 3.9)d。 6 6 .5 %患者在治疗开始后出现白细胞升高 ,6 5 .5 %出现肝功能异常 ,多在As2 O3减量或停用后 1周内恢复。所有患者初发时均为PML RARα阳性 ,CR时 10 .3%转阴 ,巩固治疗后检测的 13例中 10例 (77.0 %)转阴。至今 2 9例获CR的患者仍处CR状态 (1~ 8个月 )。结论 ATRA联合As2 O3 治疗初发APL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长期CR时间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治疗 疗效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原文传递
一个新的白血病相关基因LRP16全长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特征 被引量:60
10
作者 韩为东 于力 +5 位作者 楼方定 王全顺 赵瑜 史子江 焦宏远 周建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9-214,共6页
克隆一个与白血病复发相关基因 (LRP1 6)的全长 c DNA序列 ,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组织表达谱分析 ,并对该基因编码蛋白质进行原核表达 .首先用获得的一段 3kb DNA片段在 NCBI提供的 h ESTs数据库中进行电子杂交并对重叠克隆片段组装 ,... 克隆一个与白血病复发相关基因 (LRP1 6)的全长 c DNA序列 ,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组织表达谱分析 ,并对该基因编码蛋白质进行原核表达 .首先用获得的一段 3kb DNA片段在 NCBI提供的 h ESTs数据库中进行电子杂交并对重叠克隆片段组装 ,再设计引物进行 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 ) .采用 Northern印迹方法进行组织表达分析 .以高通量基因组序列 (HTGS)数据库为基础进行染色体定位 .对构建的克隆菌用 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后进行 SDS- PAGE,同时对重组体测序确证 .钓取了该基因全长 c DNA、推导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并将该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 1 q1 2 .2 .原核表达筛选获得了该基因重组子的一个缺失体 .对 LRP1 6基因全长 c DNA的序列分析提示 ,该基因可能编码两种 N端不同的蛋白质 ,且该基因的转录本可能存在一种丰度较低的剪接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相关基因 LRP16 重组蛋白 原核表达 CDNA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半程和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3
11
作者 高苏 仇惠英 +7 位作者 金正明 唐晓文 傅铮铮 马骁 韩悦 陈苏宁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61-965,共5页
目的 比较单药地西他滨方案、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G-CSF、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及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单药地西... 目的 比较单药地西他滨方案、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G-CSF、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及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单药地西他滨5d方案、23例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26例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的MDS/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总反应率(ORR)、总生存(OS)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单药地西他滨组、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组及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组的ORR分别为53.3%、56.5%和69.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14年4月1日,20例存活,45例死亡,14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9(1~62)个月.79例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25.3%,三组2年OS率分别为34.8%、24.8%和29.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地西他滨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所致的感染和出血,72例患者发生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平均粒细胞缺乏时间14.8 d.59例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其中3~4级感染14例,1~2级感染45例.三组患者在应用地西他滨后,感染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平均粒细胞缺乏时间、平均红细胞输注量、平均血小板输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79例患者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无一例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地西他滨单药、联合半程及全程CAG方案治疗MDS/AML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联合全程CAG方案诱导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三组患者治疗耐受性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 被引量:70
12
作者 邢双双 顾则娟 +2 位作者 蒋秀美 陈霞 魏兴玲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4-329,共6页
目的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构建急性白血病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旨在为临床评价急性白血病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标准。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专家会议、专家咨询及层次分... 目的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构建急性白血病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旨在为临床评价急性白血病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标准。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专家会议、专家咨询及层次分析法,确定急性白血病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4.74%、100%,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48、0.854,肯德尔协调系数W分别为0.273、0.420(P<0.01)。最终形成的评价标准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24个(结构指标3个、过程指标7个、结果指标14个)。结论急性白血病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构建过程科学,内容设置合理,能够反应急性白血病的护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护理质量审核 质量指标 卫生保健 德尔菲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PDCA的护理管理模式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4
13
作者 卢喜玲 杨孟丽 +1 位作者 陈春晓 张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36期4428-443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PDCA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基于PDCA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基于PDCA的护理管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PICC置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干预前3 d及干预后1个月对患者采用SAS、SDS以及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评价焦虑、抑郁以及生活质量情况;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评价两组专项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两组SAS、SDS、QL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QLI、专项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基于PDCA的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状态,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PICC PDCA
原文传递
川芎嗪联合环胞霉素A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杨岚 杨平地 +2 位作者 梁蓉 袁跃传 田琼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 :寻找有效的多药耐药联合逆转剂。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Westernblot和MTT法研究川芎嗪逆转耐药细胞系HL - 6 0 /VCR的作用 ,对多种化疗药物耐药的白血病用川芎嗪与环孢菌素A(CsA)加化疗药物联合用于治疗 2 1... 目的 :寻找有效的多药耐药联合逆转剂。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Westernblot和MTT法研究川芎嗪逆转耐药细胞系HL - 6 0 /VCR的作用 ,对多种化疗药物耐药的白血病用川芎嗪与环孢菌素A(CsA)加化疗药物联合用于治疗 2 1例复发难治性白血病。结果 :单用川芎嗪在体外能不同程度地增强HL- 6 0 /VCR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降低p170蛋白的表达。川芎嗪联合环胞素A有较好逆转复发难治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的作用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 44 4% ,部分缓解 33 3%。结论 :川芎嗪联合环胞素A可能成为安全有效的逆转药物 ,在治疗复发难治性白血病中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川芎嗪 多药耐药性 环孢霉素A RTPCR
下载PDF
蟾蜍灵诱导K562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WT1表达的下调 被引量:52
15
作者 刘云鹏 曲秀娟 +4 位作者 王萍萍 田昕 罗颖 刘世洲 卢香兰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56-359,共4页
目的 研究蟾蜍灵在诱导K5 6 2细胞分化和凋亡中对WT1基因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锥虫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 ;采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分析和NBT还原试验检测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 ;采用Westernblot和RT PCR检测WT1蛋白和mRNA的表... 目的 研究蟾蜍灵在诱导K5 6 2细胞分化和凋亡中对WT1基因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锥虫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 ;采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分析和NBT还原试验检测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 ;采用Westernblot和RT PCR检测WT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①蟾蜍灵抑制K5 6 2细胞的增殖 ,2 4 ,4 8和 72h的IC50 分别为 0 .0 2 6 ,0 .0 32和 0 .0 0 6 μmol L。②蟾蜍灵浓度在 0 .0 1~ 0 .0 5μmol L可明显诱导K5 6 2细胞向单核 巨噬细胞分化 ,大于 0 .2 6 0 μmol L时可明显诱导细胞凋亡。③细胞分化早期和细胞凋亡发生前 ,蟾蜍灵明显下调K5 6 2细胞WT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蟾蜍灵诱导K5 6 2细胞向单核 巨噬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对WT1的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WT1 蟾蜍灵 细胞分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2003—2007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白血病发病与死亡分析 被引量:58
16
作者 陈万青 单保恩 +4 位作者 郑荣寿 林国桢 陈君泽 陈建国 贺宇彤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描述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3—2007年白血病的发病与死亡水平,并进行国际间比较。方法:对全国32个肿瘤登记地区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白血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全国肿瘤登记地区白血病发病率为5.17/10万,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在... 目的:描述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3—2007年白血病的发病与死亡水平,并进行国际间比较。方法:对全国32个肿瘤登记地区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白血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全国肿瘤登记地区白血病发病率为5.17/10万,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在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构成中位居第13位,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94%;髓样白血病发病率高于淋巴样白血病。32个肿瘤登记地区白血病死亡率为3.94/10万,白血病死亡位于死因的第9位,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9%。与1970年和1990年的数据比较,白血病死亡位次有明显下降,但粗死亡率仍然呈上升趋势。中国男、女性白血病发病率在统计的184个国家中均位居第87位。结论:白血病是危害中国居民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发病率 死亡率 数据收集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抗凋亡基因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细胞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4
17
作者 林茂芳 孟小莉 +1 位作者 蔡真 叶琇锦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原代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及其与AL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 50例初发AL患者survivin基因mRNA表达。结果 AL细胞survivinmRNA阳性率为 82 .0 % (50例中 41例 )。survivinmRNA阳性表达在急性淋...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原代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及其与AL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 50例初发AL患者survivin基因mRNA表达。结果 AL细胞survivinmRNA阳性率为 82 .0 % (50例中 41例 )。survivinmRNA阳性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 (89.5 % )较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细胞 (75 .0 % )稍多见 ,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33 .3 % ) ,P值分别 <0 .0 1 ,<0 0 5。在 2 2例ANL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 ,survivinmRNA表达阴性者接受 1个疗程化疗后骨髓缓解(BMR)率 (83 .3 % )明显高于阳性者 (2 5 .0 % ,P =0 .0 2 3) ;1 3例ANLL患者接受高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联合治疗 ,survivinmRNA阴性表达者BMR率 (1 0 0 .0 % )高于阳性表达者 (2 7.3 % ) ;survivin/ β actin >0 .6者BMR率低。结论 survivin基因在AL细胞高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凋亡基因 SURVIVIN 急性白血病 细胞表达 临床意义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氧化砷诱导维甲酸耐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MR-2)凋亡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4
18
作者 蔡循 贾培敏 +7 位作者 石学耕 史桂英 朱新华 王龙 陈赛娟 王振义 陈竺 陈国强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339-341,共3页
目的:深入了解氧化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机制。方法:以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的APL细胞株MR2为模型,用细胞生长、活力测定、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四氮唑蓝还原反应及免疫荧光等指标观... 目的:深入了解氧化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机制。方法:以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的APL细胞株MR2为模型,用细胞生长、活力测定、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四氮唑蓝还原反应及免疫荧光等指标观察As2O3治疗APL的效应途径。结果:1.0μmol/LAs2O3可诱导MR2细胞凋亡,并能降解APL特异蛋白PMLRARα融合蛋白。结论:As2O3治疗APL的效应途径可能不同于A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PL 药物疗法 氧化砷 维甲酸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儿童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53
19
作者 吴珺 陆爱东 +2 位作者 张乐萍 左英熹 贾月萍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17年9月收治住院的初诊CBF-AML患儿共12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患儿的累积复发率(CIR)、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 目的分析儿童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17年9月收治住院的初诊CBF-AML患儿共12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患儿的累积复发率(CIR)、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Cox回归模型评估预后因素。结果121例患儿中,120例有化疗后骨髓缓解情况评估结果,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100例(83.3%),2个疗程后CR 119例(99.2%)。121例患儿中复发13例(10.7%),中位复发时间13.8(3.7~58.8)个月,死亡17例(14.0%)。全部患儿3年CIR、EFS、OS率分别为12.7%、77.5%、82.8%。对发病时年龄、性别、初诊时WBC、是否有髓外白血病、是否伴C-KIT突变、是否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第1个疗程是否达CR等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只有伴附加染色体异常是影响患儿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4.289,95%CI 1.070~17.183,P=0.040)。结论儿童CBF-AML是一组独特的预后亚型,化疗疗效较好,伴附加染色体异常是影响患儿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 急性髓系白血病 儿童 预后
原文传递
40例白血病患者PICC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51
20
作者 赵洁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4-175,共2页
对40例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非正常拔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输入丙种球蛋白或脂肪乳、两性霉素B比输入普通液体时堵管率高,使用两性霉素B及高凝状态时血栓形成率高,聚脲氨酯材料的PICC比硅胶材料PICC的机械性静脉炎... 对40例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非正常拔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输入丙种球蛋白或脂肪乳、两性霉素B比输入普通液体时堵管率高,使用两性霉素B及高凝状态时血栓形成率高,聚脲氨酯材料的PICC比硅胶材料PICC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高。因此对有高凝倾向的患者应慎重使用PICC,由PICC输入两性霉素B、丙种球蛋白、脂肪乳时应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硅胶材质的导管更适用于白血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