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1
作者 刘宗才 邓洪波 曾宪春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4期105-108,共4页
目的比较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r Tomography,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贵州省人民医院于2017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5例强直性脊柱炎疑似髋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比较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r Tomography,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贵州省人民医院于2017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5例强直性脊柱炎疑似髋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MR、CT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以临床综合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同时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髋关节病变征像的检出率。结果80例患者出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MR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84%、93.33%、97.50%、87.50%、98.73%,较CT检查的81.05%、60.00%、85.00%、42.86%、91.8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46、4.658、7.828、7.695、4.097,P<0.05),MR检查的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6.67%、2.50%,较CT检查的40.00%、1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检查对关节强直、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下骨质硬化的检出率分别为88.57%、88.24%、95.38%、94.87%、93.44%、93.75%,高于CT检查的64.29%、64.71%、81.54%、75.64%、75.41%、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检查可有效检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诊断效能高于CT检查,而且,该检查方式对病变征象的检出率较高,因此,可作为临床诊断该疾病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 CT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 诊断效能 诊断符合率 病变征象
下载PDF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薛峰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9期75-78,共4页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诊断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286例行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治疗的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针对所有对象病历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病理学检测病灶性质,将对象...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诊断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286例行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治疗的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针对所有对象病历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病理学检测病灶性质,将对象均分为对照组(良性病变)和观察组(恶性病变),每组143例。两组对象均予以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对比分析两组对象CT特征及病灶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灶大小以分布情况以3 cm以上为主,对照组则以1~2.9 cm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19、15.234、29.924,P<0.05);且观察组病灶平均直径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6,P<0.05);观察组病灶轮廓分布情况以不规则、圆形和分叶状为主,对照组则以斑片状、不规则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06、184.092、36.031、45.158,P<0.05);观察组对象病灶边缘分布情况以毛刺状、光整和毛糙为主,对照组则以模糊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208、41.184、37.304、21.504,P<0.05);观察组病灶密度分布情况以Ⅱ型、Ⅲ型为主,对照组则以Ⅰ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000、122.980、71.188,P<0.05);且观察组支气管充气征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51,P<0.05)。结论在诊断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疾病诊断中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能有效鉴别结节性质,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 多层螺旋CT 临床诊断 病灶大小 病灶性质 病灶征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