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厘米磨玻璃结节CT特点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跃 杜坤 沈蕾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5期92-95,共4页
目的 探究亚厘米磨玻璃结节CT影像特点评估病变性质,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以2015年8月至2021年2月80例亚厘米磨玻璃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浸润前组及腺癌组,比较三组的CT影像特点,采用多元logi... 目的 探究亚厘米磨玻璃结节CT影像特点评估病变性质,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以2015年8月至2021年2月80例亚厘米磨玻璃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浸润前组及腺癌组,比较三组的CT影像特点,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CT影像特点与腺癌发生的关系,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分析CT影像特点对良性结节与非良性结节及浸润性结节与腺癌的鉴别价值。结果 良性组的结节小于浸润前组及腺癌组,胸膜“凹陷”征、边缘形态“分叶”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异常改变、瘤肺界面不清晰发生率低于浸润前组及腺癌组(P<0.05);腺癌组的结节大于浸润前组,胸膜“凹陷”征、边缘形态“分叶”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异常改变、瘤肺界面不清晰发生率高于浸润前组(P<0.05);结节大小、边缘形态鉴别良性结节、非良性结节的AUC大于0.75;结节大小、胸膜“凹陷”征鉴别浸润前结节及腺癌的AUC大于0.75;结节≥7.59mm、胸膜“凹陷”征、血管异常改变是影响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节大小、边缘形态、胸膜“凹陷”征等CT影像特点可用于鉴别良恶性亚厘米磨玻璃结节,且结节≥7.59mm、胸膜“凹陷”征、血管异常改变是影响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厘米磨玻璃结节 CT 病变性质 临床病理 鉴别价值
下载PDF
超声剪切波成像联合白细胞介素-10及趋化因子受体7对甲状腺病变性质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杨迪 刘丹 +2 位作者 蔡波 葛建行 刘彩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1520-152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成像(2D-SWE)联合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对甲状腺病变性质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甲状腺患者89例,对所有患者行术前2D-SWE检查,术后病理组织IL-10及CXCR... 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成像(2D-SWE)联合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对甲状腺病变性质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甲状腺患者89例,对所有患者行术前2D-SWE检查,术后病理组织IL-10及CXCR7表达检测;探讨2D-SWE杨氏模量指标E_(Mean)、E_(Max)、IL-10及CXCR7表达与甲状腺病变性质的关系。建立2D-SWE结合IL-10及CXCR7对甲状腺病变性质预测的二元Logistic回归风险评估模型,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回归模型的评估效能。结果:89个甲状腺病灶中,良性病灶54例,恶性病变35例,IL-10阳性表达33例,CXCR7阳性表达33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根据病灶性质将病变分为良性病变组(n=54)和恶性病变组(n=35)。恶性病变组2D-SWE杨氏模量指标E_(Mean)、E_(Max)高于良性病变组,IL-10、CXCR7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E_(Mean)、E_(Max)、IL-10、CXCR7四指标构建的回归风险评估模型对甲状腺病变性质评估价值的曲线下面积(AUC)(0.95CI)为0.854(0.723~0.982),截断值为0.225。结论:2D-SWE杨氏模量指标E_(Mean)、E_(Max)、IL-10及CXCR7阳性表达率的升高与甲状腺病变性质密切相关,2D-SWE结合IL-10及CXCR7对甲状腺疾病良恶性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剪切波弹性成像 IL-10 CXCR7 病变性质 评估模型
原文传递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薛峰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9期75-78,共4页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诊断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286例行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治疗的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针对所有对象病历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病理学检测病灶性质,将对象...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诊断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286例行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治疗的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针对所有对象病历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病理学检测病灶性质,将对象均分为对照组(良性病变)和观察组(恶性病变),每组143例。两组对象均予以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对比分析两组对象CT特征及病灶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灶大小以分布情况以3 cm以上为主,对照组则以1~2.9 cm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19、15.234、29.924,P<0.05);且观察组病灶平均直径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6,P<0.05);观察组病灶轮廓分布情况以不规则、圆形和分叶状为主,对照组则以斑片状、不规则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06、184.092、36.031、45.158,P<0.05);观察组对象病灶边缘分布情况以毛刺状、光整和毛糙为主,对照组则以模糊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208、41.184、37.304、21.504,P<0.05);观察组病灶密度分布情况以Ⅱ型、Ⅲ型为主,对照组则以Ⅰ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000、122.980、71.188,P<0.05);且观察组支气管充气征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51,P<0.05)。结论在诊断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疾病诊断中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能有效鉴别结节性质,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 多层螺旋CT 临床诊断 病灶大小 病灶性质 病灶征象
下载PDF
颅内占位与癫痫
4
作者 李会忠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4-5,共2页
探讨颅内占位与癫痫症状的关系。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将临床症状与头颅 CT、手术、病理检查相结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 1 4 9例癫痫患者中有颅内占位者 2 3例 ,占 1 5 .44%;69例颅内占位患者中有 2 3例出现癫痫症状 ,经统计学分... 探讨颅内占位与癫痫症状的关系。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将临床症状与头颅 CT、手术、病理检查相结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 1 4 9例癫痫患者中有颅内占位者 2 3例 ,占 1 5 .44%;69例颅内占位患者中有 2 3例出现癫痫症状 ,经统计学分析 :1病灶在运动区或靠近运动区者易出现癫痫 ( P<0 .0 1 ) ,2颅内良性或低度恶性的占位性病变易出现癫痫 ( P<0 .0 5 )。结论 :癫痫患者中有颅内占位者不占多数 ;颅内占位患者出现癫痫症状与病灶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占位 癫痫 临床症状 头颅CT 手术治疗 病理特点
下载PDF
消化内镜对胃息肉病变性质的诊断鉴别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任莹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5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究消化内镜对胃息肉病变性质的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胃息肉活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白光内镜检查,并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均存在胃息肉,并取出部分病理组织进行检测。依照病理... 目的探究消化内镜对胃息肉病变性质的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胃息肉活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白光内镜检查,并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均存在胃息肉,并取出部分病理组织进行检测。依照病理检测结果采取息肉电切手术治疗,然后将切除后的息肉再次予以病理检测,比较2次检测结果以及最终病理检测结果。结果白光内镜检查胃息肉性质组织结果显示,增生性29例,炎症性3例,错构瘤性58例,肿瘤性0例;息肉电切术检查胃息肉性质组织结果显示,增生性26例,炎症性5例,错构瘤性57例,肿瘤性1例;白光内镜检查胃息肉分型结果显示,Ⅰ型占11.11%,Ⅱ型占30.00%,Ⅲ型占51.11%,Ⅳ型占7.78%;息肉电切术检查胃息肉分型结果显示,Ⅰ型占12.22%,Ⅱ型占46.67%,Ⅲ型占35.56%,Ⅳ型占5.55%;90例患者实施电切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仅有1例患者属于肿瘤性胃息肉,且属于胃息肉山田Ⅲ型。结论消化内镜对胃息肉病变性质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检测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消化内镜依然存在漏诊、误诊现象,应提高消化内镜检测技术,进而提升镜检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符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胃息肉 病变性质 诊断鉴别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小病灶MRI定量指标与病灶性质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静静 王滨 +3 位作者 李丽新 孙西河 周茂义 常光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T1、T2 值及T2 指数 (T2 index)在区分肝脏局灶性小占位性质方面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经确诊的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海绵状血管瘤和肝囊肿患者共 92例 (14 8个病灶 ) ,行前瞻性MRI(0 .5T)研究 ,计算病变的T1、T2 值... 目的 探讨T1、T2 值及T2 指数 (T2 index)在区分肝脏局灶性小占位性质方面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经确诊的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海绵状血管瘤和肝囊肿患者共 92例 (14 8个病灶 ) ,行前瞻性MRI(0 .5T)研究 ,计算病变的T1、T2 值及T2 指数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恶性病变的T1值显著低于良性病变 (t =4 .0 2 4 ,P <0 .0 0 1) ,但由于数值重叠较多 ,对诊断无实际应用价值 ;良性病变的T2 值显著高于恶性病变 (t =10 .92 9,P <0 .0 0 1) ,第一个双回波 (TR 2 5 0 0ms,TE 30、90ms)以 84ms为界区分良、恶性病变 ,诊断正确率为 92 %。第二个双回波 (TR 2 5 0 0ms,TE 6 0、12 0ms)以 80ms为界 ,诊断正确率为 93% ;良性病变的T2 指数均显著高于恶性肿瘤 (t =13.6 97,P <0 .0 0 1) ,TE 30、90ms时 ,以 1.89为界 ,诊断正确率为 92 % ,TE 6 0、12 0ms时 ,以 2 .0 1为界 ,诊断正确率亦为92 %。结论 T2 值和T2 指数在区分肝脏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肝脏局灶性小病灶 病灶性质 磁共振成像 定量指标 相关性 肝肿瘤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