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型嗅觉仪在蚤类对宿主选择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林杰 孟凤霞 吴丹丹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03-106,127,共5页
目的应用Y型嗅觉仪,建立蚤类对宿主动物气味选择的测定方法,并研究猫栉首蚤、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对大白鼠和小白鼠的选择行为,为探究不同蚤种对不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选择和了解"蚤类-宿主动物或人-相关传染病"的关系提供理论... 目的应用Y型嗅觉仪,建立蚤类对宿主动物气味选择的测定方法,并研究猫栉首蚤、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对大白鼠和小白鼠的选择行为,为探究不同蚤种对不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选择和了解"蚤类-宿主动物或人-相关传染病"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印鼠客蚤为试虫,用Y型嗅觉仪测定风速、Y型管臂管的几何位置、光照对其选择行为的影响,以猫栉首蚤、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成蚤为试虫分别测定对大白鼠和小白鼠的选择行为。结果在测定的20min内,当空气流速为0.6~1.5L/min时,Y型管臂管的几何位置和测定环境的光照(30W日光灯)与黑暗在印鼠客蚤对小白鼠的选择行为中没有显著影响。猫栉首蚤对大白鼠气味具有显著的选择性,而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对大白鼠和小白鼠气味的选择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以用Y型嗅觉仪测定蚤类对宿主动物的选择行为。通过研究蚤的选择行为可以了解其宿主特异性,进一步分析"蚤类-宿主动物或人-相关传染病"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嗅觉仪 气味 宿主选择性 印鼠客蚤 猫栉首蚤 缓慢细蚤
原文传递
蚤类对杀虫剂敏感性测定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孟凤霞 刘小闪 +3 位作者 任东升 王磊 宋元圆 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建立触杀性药剂对蚤类的毒力测定方法,为跳蚤对化学药剂的敏感性评估、抗药性选育、抗性遗传研究和化学药剂的开发提供基本技术。方法将用丙酮或无水乙醇配制的药液100μl加在035mm的滤纸药膜上,20min后放入50ml离心管盖中,接15... 目的建立触杀性药剂对蚤类的毒力测定方法,为跳蚤对化学药剂的敏感性评估、抗药性选育、抗性遗传研究和化学药剂的开发提供基本技术。方法将用丙酮或无水乙醇配制的药液100μl加在035mm的滤纸药膜上,20min后放入50ml离心管盖中,接15匹左右成蚤于试管(底部有20个00.5mm小孔以通气)中,旋紧盖子并倒置。在温度(25±1)℃、相对湿度(80±5)%的培养箱中接触药膜24h,检查死虫数,计算LC50及95%置信限。同时对测定方法进行评估和应用此方法测定印鼠客蚤、缓慢细蚤和猫栉首蚤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结果在印鼠客蚤成虫羽化后的第5、26、30、37天,未吸血成蚤(♀:♂=1:0.2~1:3.1)对溴氰菊酯的LC50为0.1236~0.2371μg·ai/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雌性与雄性成蚤的LC50分别为0.2068(0.1007~0.4874)和0.2234(0.1986~0.2529)μg·ai/cm^2,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而吸血后的成蚤其LC50为0.3283(0.2618~0.4359)μg·ai/cm^2,敏感性显著降低。印鼠客蚤、缓慢细蚤和猫栉首蚤对溴氰菊酯的LC50分别为0.1236(0、0905~0.1578)、0.0071(0.0052~0.0103)和11.4708(5.8633~43.6013)μ·ai/cm^2。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能够避免成蚤逃逸、可重复性强的特点;但应该注意试虫、药剂和测定方法的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测定方法 印鼠客蚤 缓慢细蚤 猫栉首蚤 溴氰菊酯 触杀效果
下载PDF
对实验养殖家鼠蚤的质量评估 被引量:5
3
作者 胡晓玲 何晋侯 +2 位作者 张洪英 赵文红 梁云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4期14-17,共4页
本文对实验室建立的成幼分养法养殖家鼠蚤的品质进行评估。印鼠客蚤平均产卵为2.2096~2.3277粒卵/♀.d;变异系数:繁殖力为17.42%;成蚤体重在饥饿状态下♀为10.57%、♂12.36%,吸血后♀12.15... 本文对实验室建立的成幼分养法养殖家鼠蚤的品质进行评估。印鼠客蚤平均产卵为2.2096~2.3277粒卵/♀.d;变异系数:繁殖力为17.42%;成蚤体重在饥饿状态下♀为10.57%、♂12.36%,吸血后♀12.15%、♂9.71%;计算成虫寿命的变异系数饥饿幼龄蚤为6~31(19.9)d,成龄蚤5~31(17.4)d;吸血成蚤2~377(172.4)d。缓慢细蚤平均产卵2.7461~6.8562粒卵/♀。d;变异系数:繁殖力为22.32%;成蚤体重在饥饿时♀13.4%,♂19.35%;吸血后♀11.96%、♂12.16%;计算成蚤寿命的变异系数饥饿幼龄蚤是3~14(7.8)d,成龄蚤2~13(6.0)d;吸血成龄蚤6~127(52.0)d,除缓慢细蚤繁殖力变异系数大于20%外,各变异系数均未超过20%,表明本实验室建立的技术可靠,养殖的家鼠蚤品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鼠客蚤 缓慢细蚤 不等单蚤 实验养殖
下载PDF
两种鼠蚤成熟过程中组织化学研究Ⅰ糖原和PAS物质 被引量:3
4
作者 寻慧 漆一鸣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3,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不等单蚤Monopsyllnsanisus(Rothchild)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segnis(Sch nherr)吸血消化成熟过程中糖原和PAS物质的变化。方法 :用高碘酸 希夫反应 (periodicacid SchiffreactionPAS)法显示未吸血蚤、吸血后不同消化时间蚤... 目的 :探讨不等单蚤Monopsyllnsanisus(Rothchild)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segnis(Sch nherr)吸血消化成熟过程中糖原和PAS物质的变化。方法 :用高碘酸 希夫反应 (periodicacid SchiffreactionPAS)法显示未吸血蚤、吸血后不同消化时间蚤体内糖原和PAS物质。结果 :2种蚤糖原和PAS物质以脂肪体含量最高。吸血后成蚤消化道各部分PAS反应均有增高 ,不同消化时间 (2 4、4 8、72h)不存在显著差异。 2种蚤中雌蚤吸血后卵黄细胞发育过程中PAS反应的变化相似 ,但不等单蚤发育较缓慢细蚤迟缓。结论 :吸血将导致 2种蚤消化道糖原不同程度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 不等单蚤 缓慢细蚤 高碘酸-希夫反应 鼠疫 流行病学 PAS物质
下载PDF
两种鼠蚤成熟过程中组织化学研究:Ⅱ蛋白质 被引量:2
5
作者 寻慧 漆一鸣 《地方病通报》 2004年第1期5-7,F003,共4页
目的 了解不等单蚤Monopsyllusanisus (Rothschild)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segnis (Sch nherr)吸血消化成熟过程中蛋白质分布和含量变化。方法 用Bonbag氏汞—溴酚蓝法显示并进行显微摄影及定量图像分析。结果 显示蛋白质普遍存在于... 目的 了解不等单蚤Monopsyllusanisus (Rothschild)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segnis (Sch nherr)吸血消化成熟过程中蛋白质分布和含量变化。方法 用Bonbag氏汞—溴酚蓝法显示并进行显微摄影及定量图像分析。结果 显示蛋白质普遍存在于两种蚤体内。雌蚤吸血后整个消化道上皮蛋白质反应较未吸血时有不同程度增强 ,至消化 72h后反应有所减弱。雄蚤以中肠反应增强较为明显 ,消化 72h后反应同样有所减弱。结论 吸血后 ,2种雌蚤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反应变化相似 ,但不等单蚤卵母细胞蛋白质沉积较缓慢细蚤慢。吸血将导致 2种蚤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不等单蚤 缓慢细蚤 汞——溴酚蓝法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示踪法对两种蚤类吸血活动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灵岚 林祖华 林代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3-26,共4页
本文报道1987~1990年在实验室条件下,应用^(125)I标记小白鼠血液,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测定的灵敏性,研究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在20℃、28℃和35℃条件下的吸血活动。结果表明:两种繁殖蚤在20℃条件下的吸血量明显大于新生蚤,而在35℃高温... 本文报道1987~1990年在实验室条件下,应用^(125)I标记小白鼠血液,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测定的灵敏性,研究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在20℃、28℃和35℃条件下的吸血活动。结果表明:两种繁殖蚤在20℃条件下的吸血量明显大于新生蚤,而在35℃高温条件下差异不显著。缓慢细蚤的吸血量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而印鼠客蚤与温度呈正相关。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两种蚤的吸血率雌、雄间无显著差异。印鼠客蚤吸血速率较快,30和60分钟吸血量及吸血率无显著差异,但吸血率随温度上升而上升。缓慢细蚤的吸血速率较慢,30分钟吸血不充分,吸血率随温度上升而上升;但在20℃吸血60分钟,繁殖蚤的吸血率可达98%,吸血量亦较30分钟时高两倍左右,吸血率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鼠客蚤 缓慢功蚤 吸血量 吸血率
下载PDF
两种细蚤rDNA—ITS2序列的研究
7
作者 刘涛 漆一鸣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169-171,共3页
本文首次测定和分析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Schonherr,1811)和距细蚤Leptopsylla lauta (Rothschild,1913)的rDNA—ITS2序列,为蚤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基础资料。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本文首次测定和分析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Schonherr,1811)和距细蚤Leptopsylla lauta (Rothschild,1913)的rDNA—ITS2序列,为蚤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基础资料。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缓慢细蚤L.segnis和距细蚤L.lauta各3个个体的rDNA.ITS2序列,并对扩增产物进行PCR直接测序和分析。结果显示,缓慢细蚤和距细蚤的rDNA.ITS2序列的长度均为309bp;缓慢细蚤序列的CG含量为50.9%~52.1%;距细蚤序列的CG含量为49.5%~50.6%。缓慢细蚤与距细蚤的rDNA—ITS2序列有16个碱基不同,其中7个是颠换,9个为转换,两种细蚤之间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细蚤 距细蚤 RDNA ITS2
下载PDF
三种蚤前胃的发育和细微结构 被引量:1
8
作者 漆一鸣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161-166,共6页
本文研究了缓慢细蚤 Leptopsylla segnis (Schonherr),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 (Rothschild)和猫栉首蚤指名亚种 Ctenocephalides felisfelis (Bouche)前胃的结构,观察了从幼虫至成虫成熟奋发育时期的前胃内部结构变化,发现了新羽... 本文研究了缓慢细蚤 Leptopsylla segnis (Schonherr),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 (Rothschild)和猫栉首蚤指名亚种 Ctenocephalides felisfelis (Bouche)前胃的结构,观察了从幼虫至成虫成熟奋发育时期的前胃内部结构变化,发现了新羽化蚤在雄小白鼠体上不同吸血时间,中肠内半消化的血食经前胃反吐入食道后部的现象,并分析和探讨了其发生原因和流行病学意义,同时还讨论了前胃的发育、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胃 缓慢细蚤
下载PDF
实验室内长期饲养的缓慢细蚤出现畸形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敦清 廖灏溶 《地方病通报》 1993年第2期20-22,共3页
本文报道在实验室内长期饲养的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出现畸形现象。其中1例雄蚤的可动突畸形犹如细蚤属的一新种。此外尚有颊栉刺增生或减少,头部形状的畸形并兼有颊栉刺减少等。文中对畸形的产生原因提出一些推测。
关键词 缓慢细蚤 畸形 实验室饲养
下载PDF
缓慢细蚤的养殖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志仑 肖柏林 《地方病通报》 1993年第2期26-28,共3页
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Schonherr,1811是我国家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的主要寄生蚤。在温度为24±1℃,相对湿度为85±10%的条件下,用小白鼠饲养,完成一个世代需25~35天。孵化率为74.0%,化蛹率为62.6%,羽化率为58.... 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Schonherr,1811是我国家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的主要寄生蚤。在温度为24±1℃,相对湿度为85±10%的条件下,用小白鼠饲养,完成一个世代需25~35天。孵化率为74.0%,化蛹率为62.6%,羽化率为58.8%。新羽化未吸血的成蚤其寿命最长为14天。雌雄性比为1.42:1。每只雌蚤终身产卵平均为116.8只。该蚤能吸人血,吸血率为1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细蚤 实验养殖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云南省34个县市黄胸鼠和褐家鼠体表寄生蚤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爱国 钟佑宏 +5 位作者 李玉琼 吴鹤松 浦恩念 高子厚 刘正祥 林恭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调查云南省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和褐家鼠R.norvegicus体表寄生蚤的感染情况,为云南省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云南省34个县市随机选取采样点,笼捕法采集黄胸鼠和褐家鼠,收集并鉴定体表寄生蚤,统... 目的调查云南省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和褐家鼠R.norvegicus体表寄生蚤的感染情况,为云南省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云南省34个县市随机选取采样点,笼捕法采集黄胸鼠和褐家鼠,收集并鉴定体表寄生蚤,统计宿主和蚤类物种组成、染蚤率、蚤指数,并根据蚤种组成进行分层聚类。结果采集鼠类842只,其中黄胸鼠714只、褐家鼠128只;共检获体表寄生蚤3227匹,涵盖10个已知蚤种,其中,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为优势物种。黄胸鼠和褐家鼠的染蚤率分别为48.88%和53.91%,2种鼠的总体蚤指数为3.83匹/只,其中有16个县市的印鼠客蚤指数>1。聚类分析将所有样点聚成3大支系:A支系印鼠客蚤占优势,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地区;B支系优势种不明显或具有其他蚤种,分布于云南省中部地区;C支系缓慢细蚤占优势,分布于云南省北部地区。结论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是云南省主要蚤种,在接近半数地区印鼠客蚤指数>1,防疫形势非常严峻。云南省黄胸鼠和褐家鼠体表蚤区系组成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其中南部地区为印鼠客蚤优势分布区,可视为媒介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黄胸鼠 褐家鼠 印鼠客蚤 缓慢细蚤 鼠疫防控
下载PDF
我国南方三种家鼠寄生蚤卵壳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景龙 王敦清 《地方病通报》 1993年第2期17-19,共3页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我国南方三种家鼠寄生蚤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和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蚤卵壳表面的形态及细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蚤卵的受精孔形态在不同种间有特异性,在分类上有一...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我国南方三种家鼠寄生蚤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和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蚤卵壳表面的形态及细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蚤卵的受精孔形态在不同种间有特异性,在分类上有一定的意义,气孔形态、卵壳花纹的有无则可作为辅助特征。文中还对蚤卵的长度(长轴)、宽度(短轴)进行了测量,并作了统计学上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壳表面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两种鼠蚤在新羽化和吸血后不同时间三种酶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寻慧 漆一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448,共5页
采用组织化学技术 ,研究了不等单蚤Monopsyllusanisus (Rothschild)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segnis (Sch nherr)新羽化和吸血后 2 4h、4 8h和 72h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三磷酸腺苷酶的分布和活性。显微摄影及定量图像分析结果显示 :新... 采用组织化学技术 ,研究了不等单蚤Monopsyllusanisus (Rothschild)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segnis (Sch nherr)新羽化和吸血后 2 4h、4 8h和 72h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三磷酸腺苷酶的分布和活性。显微摄影及定量图像分析结果显示 :新羽化蚤碱性和酸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中肠、神经细胞核、精子束头部、精巢附腺、射精管、输卵管和受精囊附腺中 ;三磷酸腺苷酶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吸血消化后 ,两种蚤中肠 3种酶活性均有增强 ;除碱性磷酸酶在消化 72h后酶活性有所下降外 ,其余不同消化时间酶活性增强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种蚤卵母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单蚤 缓慢细蚤 成熟过程 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不等单蚤和缓慢细蚤吸血前后脂肪和非特异性酯酶的组织化学研究
14
作者 寻慧 漆一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9-832,共4页
采用组织化学和显微摄影及定量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Rothschild)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segnis(Sch nherr)在新羽化和吸血后发育过程中脂肪和非特异性酯酶的分布及活性。结果显示,两种新羽化蚤脂肪主要存在脂... 采用组织化学和显微摄影及定量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Rothschild)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segnis(Sch nherr)在新羽化和吸血后发育过程中脂肪和非特异性酯酶的分布及活性。结果显示,两种新羽化蚤脂肪主要存在脂肪体中,非特异性酯酶则主要存在于唾液腺和神经链中。不等单蚤吸血后中肠脂滴增加,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增强,随消化时间的延长脂滴逐渐减少,但不同消化时间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而缓慢细蚤吸血后中肠未见或偶见少量脂滴,非特异性酯酶活性也有增强,但酶活性低于相同消化时间的不等单蚤。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脂滴增多,非特异性酯酶活性逐渐增强,且不等单蚤酶活性强于缓慢细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单蚤 缓慢细蚤 成熟过程 脂肪 非特异性酯酶 组织化学
下载PDF
我国南方常见两种家鼠蚤某些生物学特性的实验室观察
15
作者 廖灏溶 林代华 《地方病通报》 1993年第1期61-64,共4页
文报道了印鼠客蚤、缓慢细蚤某些生物学特性的实验室观察。刚羽化出来未经交配的两种雌蚤吸血后可产下少数孵不出幼虫的卵,雌蚤一经交配可促使产卵量增加,当雄蚤比例多于雌蚤时亦可促使产卵量增加。这两种蚤吸血前无交配现象,吸血后24... 文报道了印鼠客蚤、缓慢细蚤某些生物学特性的实验室观察。刚羽化出来未经交配的两种雌蚤吸血后可产下少数孵不出幼虫的卵,雌蚤一经交配可促使产卵量增加,当雄蚤比例多于雌蚤时亦可促使产卵量增加。这两种蚤吸血前无交配现象,吸血后24小时内就可交配,3天后产下受精卵。在我国南方印鼠客蚤平均室温25~30℃,缓慢细蚤9~26℃大约一个月就可更替一代。缓慢细蚤在寄主死亡之后产卵量逐渐减少,28小时后停止产卵,在恢复吸血后产卵量逐渐增加,24小时产卵量恢复寄主死亡之前的数量,说明跳蚤存在明显的营养生殖协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细蚤 生物学特性 交配 产卵
下载PDF
3种蚤类幼虫触角与肛柱结构量度的测定和比较
16
作者 崔耀仁 康东梅 郑楠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75-579,共5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印鼠客蚤、猫栉首蚤和缓慢细蚤3种蚤类幼虫的触角及肛柱形态,测量和比较触角长与触角间距比值、肛柱长与肛柱间距比值及差异,探讨和建立对幼虫可量化的数值分类与鉴定的方法。方法在温度(24±1)℃,相对湿度(80±1... 目的观察和比较印鼠客蚤、猫栉首蚤和缓慢细蚤3种蚤类幼虫的触角及肛柱形态,测量和比较触角长与触角间距比值、肛柱长与肛柱间距比值及差异,探讨和建立对幼虫可量化的数值分类与鉴定的方法。方法在温度(24±1)℃,相对湿度(80±10)%的条件下,以小白鼠为供血动物,采用常规饲养和平皿中培育的方法获得3种蚤类幼虫,体式解剖镜下拍摄幼虫图片,测量幼虫的触角长、触角间距、肛柱长及肛柱间距,采用秩和检验对3种幼虫触角长与触角间距的比值、肛柱长与肛柱间距的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幼虫的触角形态基本相同,但触角长及触角间距存在差异,其中印鼠客蚤幼虫触角长与触角间距的比值为0.87±0.06,猫栉首蚤幼虫触角长与触角间距的比值为1.26±0.37,缓慢细蚤幼虫触角长与触角间距的比值为1.02±0.06,三者触角长与触角间距的比值进行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3.241,P<0.001),三者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印鼠客蚤幼虫的肛柱纤细,且基部至端部近等粗;猫栉首蚤幼虫的肛柱形态由基部到端部变化急促,基部粗,端部细;缓慢细蚤幼虫肛柱粗壮,且基部至端部近等粗。3种幼虫肛柱及肛柱间距存在差异,其中印鼠客蚤的幼虫肛柱长与肛柱间距的比值为1.31±0.13,猫栉首蚤的幼虫肛柱长与肛柱间距的比值为2.60±0.55,缓慢细蚤的肛柱长与肛柱间距的比值为4.82±1.47,对三者的肛柱长与肛柱间距的比值进行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1.082,P<0.001),三者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3种幼虫的触角形态相近,肛柱形态各异。触角长与触角间距的比值及肛柱长与肛柱间距的比值均存在较大差异,可作为居民区常见蚤种幼虫形态分类鉴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鼠客蚤 猫栉首蚤 缓慢细蚤 幼虫 触角 肛柱 比值
原文传递
三种蚤生殖系统的细微结构:雌性外生殖器的发育 被引量:4
17
作者 漆一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82-188,共7页
本文研究了缓慢细蚤 Leptopsylla segnis(Schōnherr),不等单蚤 Monopsyllus anisus(Rothschild)和猫栉首蚤指名亚种Ctenocephalides felis felis(Bouché)雌性外生殖器的结构,观察了从幼虫、前蛹、蛹至成虫各发育时期的雌性外生殖... 本文研究了缓慢细蚤 Leptopsylla segnis(Schōnherr),不等单蚤 Monopsyllus anisus(Rothschild)和猫栉首蚤指名亚种Ctenocephalides felis felis(Bouché)雌性外生殖器的结构,观察了从幼虫、前蛹、蛹至成虫各发育时期的雌性外生殖器的内部结构变化。对一直悬而未决的雌蚤中输卵管等的起源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探讨。认为从晚期3龄幼虫开始出现的雌性外生殖器芽,在前蛹期成为四个部分:1.第7腹板后缘腹壁内陷形成的一对外胚层囊;2.紧接外胚层囊后并延伸至第8腹板的外胚层增厚;3.在第8腹板后部,外胚层增厚两侧的产卵器芽;4.第8腹板后缘腹壁内陷形成的受精囊芽。并认为,这三种蚤的中输卵管由一对外胚层囊和其后的外胚层增厚前端的一小部分内陷形成,阴道由外胚层增厚的大部分和第8、9腹板腹壁内陷形成,受精囊由受精囊芽内陷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系统 细微结构 雌外生殖器
下载PDF
三种蚤生殖系统的细微结构:雄性外生殖器的发育
18
作者 漆一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03-411,共9页
本文研究了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Sch?nherr),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Ro-thschild)和猫栉首蚤指名亚种Ctenocephalides felis felis(Bouche)雄性外生殖器的结构,观察了从幼虫、前蛹、蛹至成虫各发育时期的雄性外生殖器的内... 本文研究了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Sch?nherr),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Ro-thschild)和猫栉首蚤指名亚种Ctenocephalides felis felis(Bouche)雄性外生殖器的结构,观察了从幼虫、前蛹、蛹至成虫各发育时期的雄性外生殖器的内部结构变化。对有争议的雄蚤上抱器的起源,雄蚤生殖孔的位置,雄性外生殖器芽内陷的腹节以及射精管横切面的细胞数目和阳茎背、腹杆的结构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系统 细微结构 外生殖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