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犬药浴防治中华白蛉的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熊光华 金长发 +2 位作者 陈信忠 苏忠伟 洪玉梅 《地方病通报》 1994年第2期32-34,共3页
本文首次用溴氰菊酯(25ppm/只)沐浴家犬,力图防治白蛉阻断传播。经预试验认可后,正式开始观察。据对27只药浴犬轮换测试结果表明,供测试的白蛉濒于死亡(98%),幸存者极少数,这些活蛉多在饲养后4小时内死亡。而对照... 本文首次用溴氰菊酯(25ppm/只)沐浴家犬,力图防治白蛉阻断传播。经预试验认可后,正式开始观察。据对27只药浴犬轮换测试结果表明,供测试的白蛉濒于死亡(98%),幸存者极少数,这些活蛉多在饲养后4小时内死亡。而对照的白蛉24小时死亡率为5.4%~14.9%。药浴犬残效氏达30~104天,大多数残效达60~75天。预示用菊酯类杀虫剂药浴家犬,防止白蛉叮咬,阻断山区犬内脏利什曼病的传播,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 黑热病 溴氰菊酯 浴犬
下载PDF
2005~2010年新疆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伊斯拉音.乌斯曼 侯岩岩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1年第4期3-6,共4页
目的分析2005~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05~2010年新疆内脏利什曼病的报告数据(包括兵团垦区),采用Microsoft Excel2010和Epi In-fo2002对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2005~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05~2010年新疆内脏利什曼病的报告数据(包括兵团垦区),采用Microsoft Excel2010和Epi In-fo2002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报告内脏利什曼病1208例,其中新疆地方报告1108例,占91.72%(1108/1208),发病率为5.08/10万(1108/2181万);1108例患者分布在新疆南部27个县(市)的5个城镇与128个乡(镇)和新疆北部7个县(市)的4个城镇与5个乡(镇);新疆兵团垦区报告100例,占8.28%(100/1208),发病率为3.90/10万(100/256万);100例患者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北缘12个农垦团场和新疆北部6个农垦团场。1208例患者中,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占43.46%(525/1208),自然疫源型内脏利什曼病占54.88%(663/1208),未确定类型的占1.66%(20/1208)。2005年报告175例,2008年和2009年高于其他年份,分别报告309例和301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47∶1(718/490);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集中在5~20岁年龄组,占59.42%(312/525);自然疫源型内脏利什曼病以0~2岁年龄组婴幼儿为主,占92.43%(613/663);此后,随年龄的增大发病数降低。结论新疆内脏利什曼病自1996年起逐年增多,预示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其传染源和传播媒介,将会有更多的新疫区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 流行 回顾分析 新疆
原文传递
以全健康理念推进我国内脏利什曼病从控制走向消除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红卫 刘颖 +4 位作者 杨成运 鲁德岭 钱丹 贺志权 王丹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2年第4期181-184,共4页
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是以白蛉为传播媒介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世界卫生组织倡议至2030年将内脏利什曼病“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实现消除目标的国家数增加到64个(占全球流行国家数的85%)。由于内脏利什曼病传播链较为复杂,在阻断... 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是以白蛉为传播媒介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世界卫生组织倡议至2030年将内脏利什曼病“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实现消除目标的国家数增加到64个(占全球流行国家数的85%)。由于内脏利什曼病传播链较为复杂,在阻断从动物宿主向人群传播,以及建立“人-动物-媒介”同防机制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的协作。全健康理念旨在共同促进人和动物健康、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人兽共患病防控方面具有优势。本文基于全健康理念提出了我国内脏利什曼病消除目标和策略,探讨了“人-动物-媒介”多维度的监测体系和干预措施,以及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协作的内容,以期为我国内脏利什曼病从控制走向消除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黑热病 全健康 控制 消除 策略 措施
下载PDF
1996~2007年新疆喀什市内脏利氏曼病流行情况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伊斯拉音·乌斯曼 童苏祥 +7 位作者 张仪 李雄 左新平 伊马木·苏鲁坦 张松 开赛尔·克尤木 顾灯安 兰勤娴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940-941,956,共3页
目的回顾1996~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内脏利氏曼病的流行情况,为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汇总喀什市1996~2007年的"内脏利氏曼病病人报告表",采用EPI DATA 2.1b和EPI INFO 2002录入和分析。结果1996~2007... 目的回顾1996~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内脏利氏曼病的流行情况,为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汇总喀什市1996~2007年的"内脏利氏曼病病人报告表",采用EPI DATA 2.1b和EPI INFO 2002录入和分析。结果1996~2007年喀什市有内脏利氏曼病病人994例。喀什市的8个乡中的6个乡有流行,并主要集中在伯什克然木乡(占74.14%),其余乡呈散发状态;男女患者比例为1∶1.14;0~5岁和6~10岁年龄组人群病例数最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8.87%和28.77%,随年龄的增大病例数呈减少趋势;发病人数自1996年起逐年增多,2002年达到最高峰(200例),其后逐年下降。结论喀什市仍然是内脏利氏曼病的高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流行现况 喀什市 新疆
下载PDF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for diagnosis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of a patient with visceral leishmaniasis: A case report 被引量:4
5
作者 Zhou-Ning Lin Yong-Cheng Sun +2 位作者 Jia-Ping Wang Yan-Li Lai Li-Xia She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32期9903-9910,共8页
BACKGROUND Visceral leishmaniasis(VL)is a parasitic disease caused by Leishmania and transmitted by infected sand flies.VL has a low incidence in China,and its clinical presentation is complex and atypical.This diseas... BACKGROUND Visceral leishmaniasis(VL)is a parasitic disease caused by Leishmania and transmitted by infected sand flies.VL has a low incidence in China,and its clinical presentation is complex and atypical.This disease is easily misdiagnosed and can become life-threatening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Therefore,early,rapid and accura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are essential.CASE SUMMARY A 25-year-old mal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irregular fever,hepatosplenomegaly,increased polyclonal globulin,and pancytopenia.The first bone marrow puncture biopsy did not provide a clear diagnosis.In order to relieve the pressure and discomfort of the organs caused by the enlarged spleen and to confirm the diagnosis,splenectomy was performed,an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was diagnosed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spleen biopsy.Following bone marrow and spleen pathological re-diagnosis and 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technology detection,the patient was finally diagnosed with VL.After treatment with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the body temperature quickly returned to normal and the hemocytes recovered gradually.Post-treatment re-examination of the bone marrow puncture and mNGS data showed that Leishmania was not detected.CONCLUSION As a fast and accurate detection method,mNGS can diagnose and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in suspicious cases of leishmani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eral leishmaniasis kala-azar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DIAGNOSIS Case report
下载PDF
2005—2015年新疆克州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玉苏布江.塞提瓦尔 依马木.阿布都热西提 伊斯拉音.乌斯曼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6年第6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2005—2015年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05—2015年克州内脏利什曼病的报告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Epi Info 3.5.3对资料进行分... 目的分析2005—2015年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05—2015年克州内脏利什曼病的报告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Epi Info 3.5.3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年间克州以2005年病例报告最多(21例)、占27.27%(21/77),2015年最少、无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1,P〈0.05);发病高峰期病例占全年的58.45%(45/77),发病低峰期占全年的41.55%(3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1岁-组病例数最多、占29.87%(23/77),21岁-组病例数最少、占2.60%(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P〈0.05);阿图什市阿扎克乡病例数最多(29例)、占37.66%(29/77),阿克陶县奥依塔克镇和克孜勒陶乡病例数最少(各1例)、各占1.30%(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6,P〈0.05)。结论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传染源和传播媒介,克州将会出现更多的内脏利什曼病新疫区和新发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 流行趋势 回顾分析
原文传递
Novel PCR primers to diagnose visceral Leishmaniasis using peripheral blood, spleen or bone marrow aspirates
7
作者 Mahbuba Khatun S M Sabbir Alam +5 位作者 Abed Hussain Khan MAnwar Hossain Jalaluddin Ashraful Haq MdShariful Alam Jilani Mohammad Tariqur Rahman Muhammad Manjurul Karim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7年第8期819-824,共6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uitable method of diagnosis of visceral Leishmania sis(VL) using peripheral blood, spleen or bone marrow aspirates. Methods: Peripheral blood, bone marrow and spleen aspirate samples were co...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uitable method of diagnosis of visceral Leishmania sis(VL) using peripheral blood, spleen or bone marrow aspirates. Methods: Peripheral blood, bone marrow and spleen aspirat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clinically suspected VL patients(n=26). A new PCR primer pair(MK1F/R) was designed targeting kinetoplast mini circle DNA sequences of Leishmania donovani, and Leishmania infantum, and was used to diagnose VL along with some other established primers for VL i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 Test wa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with several other diagnostic methods. Results: The designed primer set showed 100% specificity and 98% sensitivity in detecting VL using blood samples, when compared with more invasive samples: bone marrow or spleen aspirates. Conclusions: The newly designed primer MK1F/R could be a better alternative for PCR based diagnosis of VL using less invasive sample, peripheral blood instead of bone marrow or spleen aspi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eral leishmaniasis kala-azar Leishmania species PCR detection New primer
下载PDF
新发现的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新疆民丰县Ⅰ.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8
8
作者 伊斯拉音·乌斯曼 金长发 +11 位作者 左新平 顾灯安 兰勤娴 童苏祥 李雄 张仪 茹孜古丽·朱马洪 牛新玲 阿不力米提 木合塔 阿布都外力 库尔班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对新疆民丰县一个新发现的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流行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007年6月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对民丰县安迪尔乡所有居民进行逐户入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中20年来的健康状况、既往有无疑似内脏利... 目的对新疆民丰县一个新发现的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流行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007年6月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对民丰县安迪尔乡所有居民进行逐户入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中20年来的健康状况、既往有无疑似内脏利什曼病史(包括已过世者),并对15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查(触诊肝、脾);对部分居民进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结果共调查居民313人,未见现症病例。既往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史者60例,其中13例已过世。171人进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检测,阳性率为99.4%(170/171),其中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病史者的阳性率为96.6%(28/29)。197人进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阳性率为10.2%(20/197),其中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史者的阳性率为19.4%(6/31),追溯诊断为既往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结论新疆民丰县为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 流行病学 rk39免疫层析试条 利什曼素皮内试验 新流行区 新疆
下载PDF
137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高芹 刘焱斌 +1 位作者 钟册俊 吕晓菊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分析近十几年四川地区内脏利什曼病住院患者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内脏利什曼病患者137例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结果137例患者中,64.2%(88/137)居... 目的分析近十几年四川地区内脏利什曼病住院患者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内脏利什曼病患者137例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结果137例患者中,64.2%(88/137)居住在四川及周边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35.8%(49/137)有流行区逗留史。137例中,农村占84.7%(116/137),城镇占15.3%(21/137)。临床表现以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和球蛋白明显增高为主。137例患者利什曼原虫rk39抗体试纸条检测均为阳性。诊断明确者用葡萄糖酸锑钠治疗,治愈118例(86.1%),脾切除4例(2.9%),复发9例(6.6%)。137例中首诊疑诊为内脏利什曼病者105例,误诊率为23.4%(32/137)。结论关注流行病学史、检测rk39抗体,以及尽早骨髓涂片或组织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治,葡萄糖酸锑钠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黑热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新发现的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新疆民丰县Ⅱ.传播媒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金长发 左新平 +11 位作者 顾灯安 伊斯拉音·乌斯曼 兰勤娴 张仪 童苏祥 李雄 茹孜古丽·朱马洪 阿不力米提 木合塔 阿不都外力 库尔班 牛新玲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在新发现的流行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民丰县调查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的媒介蛉种。方法在民丰县安迪尔乡雅通古斯村居民点和附近野外采集白蛉,经鉴定后计算蛉种组成和数量比例;定人、定点、定时观察白蛉数量统计密度;观察白蛉昼夜... 目的在新发现的流行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民丰县调查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的媒介蛉种。方法在民丰县安迪尔乡雅通古斯村居民点和附近野外采集白蛉,经鉴定后计算蛉种组成和数量比例;定人、定点、定时观察白蛉数量统计密度;观察白蛉昼夜活动的数量变动;解剖白蛉,分析雌蛉生殖营养周期;检查白蛉有无前鞭毛体自然感染。结果捕获白蛉1210只,其中99.17%(1200/1210)为吴氏白蛉;6月上中旬是该蛉季节消长的第一高峰;生殖营养周期分析表明吴氏白蛉为野生野栖蛉种,夜间活动的白蛉主要在户外吸血,有较强的亲人性;在2只白蛉体内查到自然感染前鞭毛体。结论塔里木盆地南缘民丰县安迪尔乡雅通古斯村存在内脏利什曼病传播媒介吴氏白蛉,并有利什曼前鞭毛体自然感染,表明当地存在内脏利什曼病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 吴氏白蛉 新流行区 新疆
下载PDF
2009—2017年甘肃省文县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特征回顾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林林 关真平 +1 位作者 李凡 余大为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9年第1期29-31,57,共4页
目的回顾2009—2017年甘肃省文县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下一步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09—2017年文县内脏利什曼病疫情资料,采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7年文县报告内脏利什曼病病人141例,... 目的回顾2009—2017年甘肃省文县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下一步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09—2017年文县内脏利什曼病疫情资料,采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7年文县报告内脏利什曼病病人141例,主要集中在县城以北的13个乡(镇)(82.98%,117/141),其中中寨镇占19.15%(27/141)、桥头乡占12.77%(18/141),其余乡呈散发状态;男女性别比为1.24∶1;0岁~(占50.35%)和6岁~(占14.89%)组人群病例数最多,随年龄的增长病例数呈减少趋势;发病人数自2009年达到最高峰(50例),其后逐年下降。结论文县依然是甘肃省犬源型内脏利什曼病的高发区;应加强疫情监测、临床医生培训和家犬管理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 流行特征 防治对策
原文传递
新疆的荒漠型黑热病(摘要)(英文) 被引量:5
12
作者 柴君杰 左新平 +2 位作者 张松 赵金品 章建民 《地方病通报》 1997年第4期27-32,共6页
本文总结了多年来对荒漠型黑热病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本病是由婴儿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由硕大白岭吴氏亚种传播,分布在新疆南部、甘肃北部和内蒙古西部荒漠地带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黑热病。提出了本病的临床特征,补充了有关患病率和野生动... 本文总结了多年来对荒漠型黑热病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本病是由婴儿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由硕大白岭吴氏亚种传播,分布在新疆南部、甘肃北部和内蒙古西部荒漠地带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黑热病。提出了本病的临床特征,补充了有关患病率和野生动物宿主调查的新资料。讨论了本病流行病学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具体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黑热病 新疆 荒漠地带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液体培养基分离和保存利什曼原虫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廖力夫 杜春辉 +2 位作者 徐艺玫 张丽萍 乌守巴特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08-910,918,共4页
目的观察利什曼原虫液体培养基(LLM)分离和保存利什曼原虫的效果。方法用LLM培养基对黑热病材料进行利什曼原虫分离培养,同时接种的灰仓鼠,进行利什曼原虫分离率比较。结果用LLM培养被检材料出结果时间为4d,对荒漠型和平原型黑热病利什... 目的观察利什曼原虫液体培养基(LLM)分离和保存利什曼原虫的效果。方法用LLM培养基对黑热病材料进行利什曼原虫分离培养,同时接种的灰仓鼠,进行利什曼原虫分离率比较。结果用LLM培养被检材料出结果时间为4d,对荒漠型和平原型黑热病利什曼原虫分离率分别为35.7%(10/28)和50.0%(15/30),分别比接种灰仓鼠的分离率高10%和30%。培养基-20℃冷冻保存有效期为2年。结论应用LLM培养基能显著提高利什曼原虫的分离率。该培养基与传统3N培养基比较,保存时间延长,培养出结果时间缩短,可用于黑热病实验诊断和黑热病抗药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黑热病 液体培养基 分离率 3N培养基
原文传递
Visceral leishmaniasis: An immunological viewpoint on asymptomatic infections and post kala azar dermal leishmaniasis 被引量:1
14
作者 Neeraj Tiwari Dhiraj Kishore +1 位作者 Surabhi Bajpai Rakesh K.Singh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8年第2期98-108,共11页
Elimination of visceral leishmaniasis is a priority programme in Indian subcontinent.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as set a new target to eliminate kala-azar by the year 2020 as previous target elimination year(2015)... Elimination of visceral leishmaniasis is a priority programme in Indian subcontinent.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as set a new target to eliminate kala-azar by the year 2020 as previous target elimination year(2015) has passed.The elimination programme has successfully curbed the rate of infection in endemic region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few challenges in its route.The current drug control regime is extremely limited and comprises only two(amphotericin B and miltefosine) drugs, which are also susceptible for parasites resistance.Moreover, these drugs do not produce sterile cure, and cured patients may develop post kala-azar dermal leishmaniasis even after a decade of cure leaving behind a potent source of parasitic reservoirs for further disease transmission.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endemic population remain seropositive but aymptomatic for many years without any clinical symptom that serve as latent parasitic reservoirs.The lack of tools to identify live parasites in asymptomatic infections and there association in disease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of sterile cure along with post kala-azar dermal leishmaniasis progression remain a major threat in its elimination.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potential of host immune inhibitory mechanisms to identify immune correlates of protective immunity to understand the mystery of asymptomatic infections, sterile cure and post kala azar dermal leishmani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eral leishmaniasis Immune response Asymptomatic infection Sterile cure Post kala-azar dermal leishmaniasis
下载PDF
2005-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与防治状况
15
作者 陈晓英 张永忠 +2 位作者 崔刚 米丽古丽·塔西 伊斯拉音·乌斯曼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84-387,共4页
目的了解和掌握2005—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内脏利什曼病(VL)的流行和防治。方法通过对流行乡村居民和在校中、小学生体检(触诊肝、脾)的方法进行普查,宣传VL防治知识,并动员乡村医务人员和群众提供疑似患者和(或)死... 目的了解和掌握2005—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内脏利什曼病(VL)的流行和防治。方法通过对流行乡村居民和在校中、小学生体检(触诊肝、脾)的方法进行普查,宣传VL防治知识,并动员乡村医务人员和群众提供疑似患者和(或)死亡者的线索,对已治愈的患者进行随访。以上一年发现患者的家庭为中心,对半径50m内的住宅和畜圈内、外墙面喷洒高效氯氟氰菊酯灭蛉。结果2005--2008年VL患者共41例,其中普查14888人,查出现患病例33例,自行上门就诊者8例。2005-2008年病例数依次为15、10、6和10例。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占80.49%(33/41),21岁以上的占19.51%(8/41)。随访41例已治疗患者,治愈康复35例,复发4例,死亡2例。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发放防治VL宣传单10000余张,张贴宣传画1000余张,中、小学发放折页画3500余张。培训患者家属及其邻里、乡村干部和中、小学教师共585人。2005--2008年348户喷洒杀虫剂,面积约9万m^2。喷洒前白蛉密度为41~70只/人工小时,喷洒后为2~21只/人工小时。结论阿图什市的VL仍然流行。白蛉季节前开展喷洒杀虫剂灭蛉和普查普治患者可减少传染源和传播媒介,降低发病率,达到控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 内脏利什曼病 流行现况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