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在女性主义视域下侠女十三妹形象之新探
1
作者 吴昌林 张蕊 《文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7-60,共4页
侠女十三妹(何玉凤)是《儿女英雄传》中非常重要的女性角色之一。其形象前、后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前期的十三妹纵横江湖、行侠仗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豪侠英雄;后期的十三妹彻底褪去了其豪侠特征,彻底世俗化、人间化、家庭化,成了一位贤... 侠女十三妹(何玉凤)是《儿女英雄传》中非常重要的女性角色之一。其形象前、后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前期的十三妹纵横江湖、行侠仗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豪侠英雄;后期的十三妹彻底褪去了其豪侠特征,彻底世俗化、人间化、家庭化,成了一位贤妻良母。十三妹的人生轨迹具备刚柔相济、雌雄并生的特征。以西方存在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石,兼具荣格心理学以及中国阴阳哲学,探析侠女十三妹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以期为侠女研究提供新思路,打开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妹 《儿女英雄传》 存在女性主义 荣格心理学 阴阳哲学
下载PDF
实用理性与道德报应:《儿女英雄传》的科举观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冰青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91-95,共5页
科举在《儿女英雄传》中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全书以安学海中进士为开端,以安骥高中探花,出任山东学政收尾。文康清醒地认识到了科举制度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但同时也看到了科举制度能给个人及家庭带来的巨大利益。这正切合了中国人的"... 科举在《儿女英雄传》中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全书以安学海中进士为开端,以安骥高中探花,出任山东学政收尾。文康清醒地认识到了科举制度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但同时也看到了科举制度能给个人及家庭带来的巨大利益。这正切合了中国人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精神使得文康用冷静的、现实的、合理的态度来解说和对待科举,高度重视其实用性,在明知其弊端的情况下仍让人物投身其中。文康试图运用"道德报应"的模式使得人物成功避开科举制度的弊端,从而获得成功。同时"道德报应"模式也使得主体对天意产生敬畏,进而将这种敬畏转化为内在道德的约束,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儒家伦理道德。然而,这种"道德报应"的模式始终无法跳脱出实用理性精神对于现实利益的重视,远远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科举 实用理性 道德报应
下载PDF
明清“下”类双音节方位词比较研究——以《型世言》《儿女英雄传》为例
3
作者 施建平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78-82,共5页
通过对《型世言》、《儿女英雄传》中"下"类双音节方位词的计量对比研究发现,从数量分布上看,《儿女英雄传》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非常接近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从功用的角度来看,尽管从明代末期到清代中叶仅仅只有200多时间间... 通过对《型世言》、《儿女英雄传》中"下"类双音节方位词的计量对比研究发现,从数量分布上看,《儿女英雄传》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非常接近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从功用的角度来看,尽管从明代末期到清代中叶仅仅只有200多时间间隔,但双音节方位词在两书中有着不小的差别:在《型世言》中,"下"类双音节方位词的部分用例分布不广,基本上只能单用,作主语、宾语、状语,极少数用作补语,且用例较少;而在《儿女英雄传》中,"下"除了单用,还可以与其他词联合成短语,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甚至直接作句子成分。且《儿女英雄传》中的用例较多,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仿,由此我们看到词汇从明到清,向现代汉语方向加速发展、演化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世言》 《儿女英雄传》 方位词 词汇研究
下载PDF
《儿女英雄传》中含疑问副词“可”的反复问句
4
作者 易杏 唐韵 《安康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6-49,共4页
《儿女英雄传》自成书以来,以其独特的小说情节和生动的语言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研究该书中含疑问副词"可"的反复问句,从结构、疑问度和语用功能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这类反复问句概貌... 《儿女英雄传》自成书以来,以其独特的小说情节和生动的语言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研究该书中含疑问副词"可"的反复问句,从结构、疑问度和语用功能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这类反复问句概貌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疑问副词“可” 反复问句 疑问度 语用功能
下载PDF
《儿女英雄传》中的科举书写
5
作者 吴雪丽 侯运华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99-104,共6页
《儿女英雄传》以安老爷高中外任知县为缘起,安公子高中出任学政为收束,不论主要人物或者边缘枝节,都与科举功名发生着各种关联。科举成为书中的关键元素、重要线索,对入场出场之间诸多科举过程细致描绘,对利禄诱导下的功名狂热涉笔泛览... 《儿女英雄传》以安老爷高中外任知县为缘起,安公子高中出任学政为收束,不论主要人物或者边缘枝节,都与科举功名发生着各种关联。科举成为书中的关键元素、重要线索,对入场出场之间诸多科举过程细致描绘,对利禄诱导下的功名狂热涉笔泛览,同时安家通过科举一途门庭重振,聊以自遣自慰。为家而不为国是其整体诉求,只求独善其身不顾兼济天下,充满世俗之趣而缺少文人胸怀,由理想堕入凡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科举 家族
下载PDF
《儿女英雄传》比况助词计量研究
6
作者 郑秋娟 曹炜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5-73,共9页
《儿女英雄传》中的比况助词共有"一般"、"似的"、"一样"、"般"、"也似价"、"也似的"、"价"、"相似"、"似价"、"也价"等10个。... 《儿女英雄传》中的比况助词共有"一般"、"似的"、"一样"、"般"、"也似价"、"也似的"、"价"、"相似"、"似价"、"也价"等10个。每个比况助词的形式、附着对象的词性、搭配动词的形式以及所构成的比况短语的句法功能、语法意义等均各有特点。较之于现代汉语中的比况助词,《儿女英雄传》中的比况助词在数量上更为丰富,所能搭配的动词也更加广泛,附着对象的类型也更加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比况助词 附着对象 搭配动词 语法意义 语法形式 句法功能
下载PDF
《儿女英雄传》中的疑问副词“可”
7
作者 易杏 何学琼 《红河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78-81,共4页
《儿女英雄传》是我国清代小说家文康所著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在小说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文学界和语言界都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文章主要研究书中的疑问副词‘可’,在穷尽性调查全书语料的基础上,对疑问副词"可"的... 《儿女英雄传》是我国清代小说家文康所著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在小说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文学界和语言界都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文章主要研究书中的疑问副词‘可’,在穷尽性调查全书语料的基础上,对疑问副词"可"的发展,"可"在反复问句中及特指问句中的用法进行描写分析,力图勾勒出"可"作为疑问副词在书中的运用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反复问句 特指问句
下载PDF
明清“上”类双音节方位词比较研究——以《型世言》《儿女英雄传》为例
8
作者 施建平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32-36,共5页
通过对《型世言》、《儿女英雄传》中"上"类双音节方位词的计量对比研究发现,从数量分布上看,《儿女英雄传》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非常接近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从功用的角度来看,尽管从明代末期到清代中叶仅仅只有200多年的时... 通过对《型世言》、《儿女英雄传》中"上"类双音节方位词的计量对比研究发现,从数量分布上看,《儿女英雄传》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非常接近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从功用的角度来看,尽管从明代末期到清代中叶仅仅只有200多年的时差,但双音节方位词在两书中却有着不小的差别:在《型世言》中,"上"类双音节方位词的用例分布不广,且基本上只能单用,作主语、宾语、状语,极少数用作补语,且用例较少;而在《儿女英雄传》中,"上"除了单用,还可以与其他词联合成短语,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及兼语,甚至独立成句。另外,"上"类双音节方位词在《儿女英雄传》中的用例较多,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仿,由此我们看到词汇从明到清,向现代汉语方向发展、演化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世言》 《儿女英雄传》 方位词 研究
下载PDF
“连动介式”介词框架的句法及语义功能探析——以《儿女英雄传》为例
9
作者 张志连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在三个平面理论指导下,运用计算机语言学原理及方法考察了《儿女英雄传》中"连动介式"介词框架的基本数量和类型,分析了该框架最基本的句法、语义结构及功能,探讨了该框架前置介词或后置词语的隐现规律,为进一步完善汉语介词... 在三个平面理论指导下,运用计算机语言学原理及方法考察了《儿女英雄传》中"连动介式"介词框架的基本数量和类型,分析了该框架最基本的句法、语义结构及功能,探讨了该框架前置介词或后置词语的隐现规律,为进一步完善汉语介词框架研究体系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介词框架 句法功能 语义功能 隐现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