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损害额酌定制度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磊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0-117,共8页
我国《侵权责任法》目前尚未规定酌定损害额的一般条款。损害额酌定制度有助于侵权责任法补偿功能的发挥。根据损害与损害额的区分,在性质上应将损害额酌定制度定为裁量性评价。在构成要件上损害额酌定制度包含"损害已发生"与... 我国《侵权责任法》目前尚未规定酌定损害额的一般条款。损害额酌定制度有助于侵权责任法补偿功能的发挥。根据损害与损害额的区分,在性质上应将损害额酌定制度定为裁量性评价。在构成要件上损害额酌定制度包含"损害已发生"与"损害额难以证明"两个要件。酌定损害额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考量相关酌定因素并由裁判者根据公平正义的观念而得出结论。由于损害额的酌定存在恣意裁判的可能,因而有必要引入法律论证理论以限制酌定的恣意性,保证损害额酌定制度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 损害额的酌定 比例原则 法律论证
原文传递
法律解释的论证转向——以“目的解释”到“目的性论证”为例
2
作者 焦宝乾 杨笑宇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2-33,共12页
传统的法律解释研究专注于各种法律解释规准,伴随解释学的本体论转向及法律论证理论的兴起,法律解释的用语、观念与方法皆发生了论证转向。司法实践中,法律解释不仅对应于推导出具体的解释结论,还对应于某种解释结论的合理性证立。法律... 传统的法律解释研究专注于各种法律解释规准,伴随解释学的本体论转向及法律论证理论的兴起,法律解释的用语、观念与方法皆发生了论证转向。司法实践中,法律解释不仅对应于推导出具体的解释结论,还对应于某种解释结论的合理性证立。法律解释天然具有“论辩”属性,其实质上是评估与比较不同解释之选择的论证问题。较之于传统的法律解释方法,借由“论辩图式”表达,且遵循论证程序规则的“解释性论证”更能还原法律解释的动态过程。从“目的解释”到“目的性论证”,就是法律解释的论证转向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法律论证 论辩图式 目的性论证
下载PDF
司法论证充分性辨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利 袁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司法论证充分性问题是一个和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都密切相关的问题,各种关于法律论证的争议是和规则治理与纠纷解决两种司法职能的互相冲撞息息相关的。什么样的法律论证才是最合适的,在法律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达到司... 司法论证充分性问题是一个和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都密切相关的问题,各种关于法律论证的争议是和规则治理与纠纷解决两种司法职能的互相冲撞息息相关的。什么样的法律论证才是最合适的,在法律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达到司法实践的目的,是各国法制建设的一个永恒话题。文章试图以我国的司法情景为例,从理性思考与现实实践两个层面,展示法官在裁决中所运用的具有地方性知识性质的辅助资源具有实践合理性,说明司法论证应该也必须追求其充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论证 充分性 司法职能 辅助资源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论裁判说理的"理由论证"型式
4
作者 陈肇新 《人大法律评论》 2022年第2期248-275,共28页
"理由论证"能够描述裁判者依据法律规范和裁判理由与诉讼各方主体以及不特定社会公众展开话语博弈的过程,是有关裁判者围绕裁判理由展开充分说理的型式.裁判说理的"理由论证"型式与实践哲学中的"理由"概... "理由论证"能够描述裁判者依据法律规范和裁判理由与诉讼各方主体以及不特定社会公众展开话语博弈的过程,是有关裁判者围绕裁判理由展开充分说理的型式.裁判说理的"理由论证"型式与实践哲学中的"理由"概念密切相关,脱胎于图尔敏、佩雷尔曼、阿列克西等经典的法律论证理论.它以生成裁判合意为目的,基于法律的合目的性、安定性、正义等价值,揭示审判的话语实践本质,描述审判通过话语辩驳界定和寻找充足理由的过程,是法律论证与社会的普遍实践论证相互转化的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判说理 法律论证 "理由论证" 充足理由 行为理由
原文传递
论我国民法典中习惯要素的设置及其司法实效
5
作者 宋菲 《民间法》 2021年第1期276-288,共13页
我国民法典的现实效果不仅取决于所采用立法技术的科学性及立法内容的创新性,还和是否基于中国传统习惯并反映社会现实需求紧密相关,在此意义上习惯就构成我国民法典的基本要素。体现在民法典文本中,该习惯要素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予以设... 我国民法典的现实效果不仅取决于所采用立法技术的科学性及立法内容的创新性,还和是否基于中国传统习惯并反映社会现实需求紧密相关,在此意义上习惯就构成我国民法典的基本要素。体现在民法典文本中,该习惯要素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予以设置:第一,编纂理念上重视传统习惯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编纂内容上多角度进行“习惯的法典化”;第三,编纂技术上为习惯融入立法留有空间。设置和考量习惯要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司法裁判,该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借助“习惯法典化”将道德要素考量引入法律的规范性评价体系,摒弃裁判者进行价值判断时的主观恣意;二是为法典实施提供实质性漏洞填补依据,协调法律的确定性与妥当性关系;三是为裁断具体案件提供法律论证规则,使得疑难案件的讲法说理“有据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习惯法 “习惯法典化” 法律论证
原文传递
刑法教义学方法论 被引量:140
6
作者 陈兴良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56,共19页
罪刑法定原则下的刑法适用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法律的正确解释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逻辑推理。为此 ,在刑法理论上应当加强法教义学方法的研究。刑法教义学方法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包括刑法解释方法论、犯罪构成方法论、案件事实认定方法论... 罪刑法定原则下的刑法适用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法律的正确解释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逻辑推理。为此 ,在刑法理论上应当加强法教义学方法的研究。刑法教义学方法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包括刑法解释方法论、犯罪构成方法论、案件事实认定方法论以及刑法论证方法论等。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类推解释、犯罪构成类型化特征、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法律论证的必要性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教义学 罪刑法定原则 犯罪构成 理论与实践 类型化特征 刑法适用 逻辑推理 刑法理论 刑法解释 事实认定 类推解释 法律问题 具体分析 法律论证 案件 区分
原文传递
案件事实的归属论证 被引量:61
7
作者 黄泽敏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92,共19页
案件事实的归属论证是司法裁判说理的灵魂所在。它主要是为了打通事实与法律之间的屏障,解决案件事实能否归属于法律规则构成要件之下的说理难题。当前,涵摄模式与等置模式在归属论证方面均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可以在汲取它们各自优势... 案件事实的归属论证是司法裁判说理的灵魂所在。它主要是为了打通事实与法律之间的屏障,解决案件事实能否归属于法律规则构成要件之下的说理难题。当前,涵摄模式与等置模式在归属论证方面均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可以在汲取它们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可普遍化公理,对归属论证模式进行重新建构,确立事实论证与价值论证的递进式符合模式,以及相应的论述型式论证规范和"事实解释在先,价值解释在后"的法律解释原理。递进式符合模式具体表述为:若能够证明待决案件事实与构成要件指陈的要件事实在事实特征上相符合,则应当把案件事实归属在构成要件之下;事实特征无法证明相符合,就应当递进到对案件事实的价值判断是否符合法律规则的价值预设的证明:若符合,便将案件事实归属在构成要件之下,反之则不予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 归属论证 涵摄模式 等置模式 递进式符合模式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议论 被引量:59
8
作者 季卫东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2-49,共18页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能够辅助法律议论,确保法律论证、推理、判断以及决定的客观性和中立性。但是,司法人工智能在提高同案同判水平和审判可预测性的同时,也容易导致法律议论流于形式,助长算法歧视。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离...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能够辅助法律议论,确保法律论证、推理、判断以及决定的客观性和中立性。但是,司法人工智能在提高同案同判水平和审判可预测性的同时,也容易导致法律议论流于形式,助长算法歧视。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离不开法律专家的介入和监督,智慧司法的系统构建应为法律解释和法律议论预留空间。为使人工智能真正有效地模拟法律议论,法律人需对法律背景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和电脑化处理,从一般条款、元规则入手,以法律论题学为媒介,建立价值标准体系。为实现价值判断的客观化,除为法律推理的价值体系建立论题目录、缔结关于法律议论的通信协议外,确立价值函数和价值权重也是一项重要任务。此外,还应开拓与人工智能相兼容的法律议论方式,将具体的场景和语境纳入法律议论电脑化的视野,开发相应的技术方法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逻辑法学 法律议论 智慧司法 法律论题学
原文传递
法的发现与证立 被引量:53
9
作者 焦宝乾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9-160,共12页
无论是法律现实主义还是决断论,均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因而表现出跟法律论证理论截然相反的研究旨趣。受到科学哲学上相关研究的启示,发现与证立之二分逐渐被法学家引入到法学领域,并成为克服各种非理性主义的重要根据。法的发现与... 无论是法律现实主义还是决断论,均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因而表现出跟法律论证理论截然相反的研究旨趣。受到科学哲学上相关研究的启示,发现与证立之二分逐渐被法学家引入到法学领域,并成为克服各种非理性主义的重要根据。法的发现与证立之二分同时存在解释学上的依据。通过这种区分,法律论证的范围和目标等基本理论要素大体上就确定下来。这一区分构成法律论证的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发现 法的证立 法律论证 发现 法律论证理论 理性主义倾向 非理性主义 现实主义 相关研究 科学哲学
原文传递
当代法律方法论的转型——从司法三段论到法律论证 被引量:39
10
作者 焦宝乾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4年第1期97-103,共7页
以司法三段论为主的法律方法论在现代社会受到各种挑战正日益失去解释力和说服力。本文立足于当代哲学和社会思想发展的趋向和基础 ,研讨了在此背景下法律方法论正发生一场深刻的转型 ,即从传统的司法三段论逐渐转向以法律解释和法律论... 以司法三段论为主的法律方法论在现代社会受到各种挑战正日益失去解释力和说服力。本文立足于当代哲学和社会思想发展的趋向和基础 ,研讨了在此背景下法律方法论正发生一场深刻的转型 ,即从传统的司法三段论逐渐转向以法律解释和法律论证为理论维度的法律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法律方法论 司法三段论 法律解释 法律论证
原文传递
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金钊 焦宝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22,共13页
近年来,国内法律方法论的研究逐渐升温。关于法律方法论(法学方法论)的含义、主要内容及理论体系,法律解释研究的进展及研究走向,哲学解释学对法律解释的深刻影响等问题,学界提出了各种看法。尤其是,法律论证作为一种新兴的法律方法,它... 近年来,国内法律方法论的研究逐渐升温。关于法律方法论(法学方法论)的含义、主要内容及理论体系,法律解释研究的进展及研究走向,哲学解释学对法律解释的深刻影响等问题,学界提出了各种看法。尤其是,法律论证作为一种新兴的法律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法治理论的可能性,当然这种方法的应用也离不开价值衡量(利益衡量)、法律推理等传统法律方法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方法论 法律解释 中国法律 国内法 法治理论 法学方法论 利益衡量 看法 价值 问题
下载PDF
论个人信息保护中知情同意的边界——以规则与原则的区分为切入点 被引量:25
12
作者 衣俊霖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71,共17页
知情同意是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规范,甚至被视为一项基本原则。然而,从规则与原则在体系定位、法律适用及逻辑结构的差别可知,知情同意不是原则而是规则。规则具有“一般—例外”的结构,尽管知情同意存在例外,但无法否认其作为一般规则... 知情同意是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规范,甚至被视为一项基本原则。然而,从规则与原则在体系定位、法律适用及逻辑结构的差别可知,知情同意不是原则而是规则。规则具有“一般—例外”的结构,尽管知情同意存在例外,但无法否认其作为一般规则的功能定位。因此,研究工作应聚焦在事实和规范维度,厘清知情同意的边界。法律事实层面,同意行为是侵权免责事由、个人信息处理合法依据和准法律行为;其表示方式应以明示为原则、默示为例外,且不允许拟制。在法律规范视角下,问题在于如何权衡多元利益来确定知情同意的适用范围。由于现有研究大多采用“价值—规则”的双层理论结构,各种学说因价值基点的分歧而始终莫衷一是。有鉴于此,可使用正当必要、公开透明、信息自主、公域保留以及效率等原则作为重叠共识,形成价值与规则间的中层结构以推动法律议论,并借由原则碰撞来确定知情同意的限定条件和例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知情同意 规则 原则 重叠共识 法律议论
下载PDF
逻辑涵摄与后果考量:法律论证的二阶构造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彬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43,共11页
根据法律论证的结构理论,法律适用的结构可以被区分为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基于法律的不确定性、未完成性和可辩驳性,逻辑涵摄作为内部证成无法成为法律适用的全部过程,而必须以外部证成的完成为前提。后果考量作为外部证成,为实质价值... 根据法律论证的结构理论,法律适用的结构可以被区分为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基于法律的不确定性、未完成性和可辩驳性,逻辑涵摄作为内部证成无法成为法律适用的全部过程,而必须以外部证成的完成为前提。后果考量作为外部证成,为实质价值判断提供思维方法,能够弥补形式正义的局限性,但是必须经受逻辑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涵摄 后果考量 法律论证 内部证成 外部证成
原文传递
司法中的法律论证资源辨析:在“充分”上追问——基于一份终审裁定书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星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28,共26页
司法中的法律论证 ,不应追求“充分” ,而应保持细节明确的法律规定 (包括法律原则 )以及一般形式逻辑推理的简洁运用。司法的根本任务和努力方向 ,首先是实现其社会分工和权力配置的准确定位———权威裁判 ,而非“充分说理”。运用经... 司法中的法律论证 ,不应追求“充分” ,而应保持细节明确的法律规定 (包括法律原则 )以及一般形式逻辑推理的简洁运用。司法的根本任务和努力方向 ,首先是实现其社会分工和权力配置的准确定位———权威裁判 ,而非“充分说理”。运用经验实证的方法 ,从细节上详尽分析司法中“充分法律论证”所存在的问题 ,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 法律论证 裁定书 根本任务 法律原则 法律规定 权力配置 努力方向 裁判 细节
原文传递
法律方法论体系的“逻辑”问题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金钊 《政法论丛》 2008年第4期39-45,共7页
法律方法论体系属于实用法学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是建构法律方法论学科的逻辑基础。从司法的视角看,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价值衡量、法律推理以及支持这些方法的诸多法学原理构成了法律方法论体系。这一体系与过... 法律方法论体系属于实用法学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是建构法律方法论学科的逻辑基础。从司法的视角看,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价值衡量、法律推理以及支持这些方法的诸多法学原理构成了法律方法论体系。这一体系与过去建构在法律原理分析基础的法律运用有很多的区别,是一种开放性的法律方法体系,更能体现法律方法的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发现 法律解释 法律论证 利益衡量 法律推理
下载PDF
三段论推理在法律论证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23
16
作者 焦宝乾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72,共10页
司法三段论这一近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推理模式,当今的法学家对其提出了诸多批判,法律方法论亦由此从总体上实现了向法律论证理论的转换。但是,三段论推理本身的合理价值依然应当予以承认。在法律论证中,形式方法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 司法三段论这一近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推理模式,当今的法学家对其提出了诸多批判,法律方法论亦由此从总体上实现了向法律论证理论的转换。但是,三段论推理本身的合理价值依然应当予以承认。在法律论证中,形式方法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法律论证的逻辑有效性对于实际的论证活动依然是个比较重要的评价标准。足见三段论推理在法律论证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演绎模式的说理规则表达了对于法律论证最低限度的理性要求。在事实与规范相互对应的法律适用观念下,三段论推理继续在法律论证,尤其是在内部证立当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 三段论 涵摄 逻辑有效性
原文传递
中国式法律议论与相互承认的原理 被引量:21
17
作者 季卫东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191,共16页
从"善的界说"和"正的界说"这一双重视角,来分析中国传统的话语空间和法律议论的结构性特色以及问题状况,可以找到"互惠正义"和"为了相互承认的论证"这些具有可比较性的切入点,从而发现进一步... 从"善的界说"和"正的界说"这一双重视角,来分析中国传统的话语空间和法律议论的结构性特色以及问题状况,可以找到"互惠正义"和"为了相互承认的论证"这些具有可比较性的切入点,从而发现进一步探讨中国经验并与关于法律推理的各种学说进行对话的可能性。以最高人民法院刚颁布不久的《关于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为素材,来研究中国式法律解释策略、法律沟通方式的演变趋势以及有待改进的环节,将会有许多趣味盎然的现象有待理论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议论 相互承认 法律推理 法律解释 解释共同体
原文传递
以证据为根据还是以事实为根据?——与陈波教授商榷 被引量:21
18
作者 舒国滢 宋旭光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52,共10页
基于其对事实概念的哲学分析,陈波提出"以证据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新说法,以代替"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传统主张。虽然他正确揭示了事实概念之用法的复杂性,特别是客观事实概念在本体论上进行辩护的... 基于其对事实概念的哲学分析,陈波提出"以证据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新说法,以代替"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传统主张。虽然他正确揭示了事实概念之用法的复杂性,特别是客观事实概念在本体论上进行辩护的困难性,但一旦放弃"以事实为根据"这种说法,那连带其背后隐含的"追求客观真相"的价值意涵也可能被一并抛弃了,而且法律与事实作为大小前提的法律推理模式也无法得到体现。似乎更为妥当的说法应当是"司法裁判以事实为根据,事实认定以证据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事实为根据 以证据为根据 事实认定 司法证明 法律论证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裁判文书说理中的运用与规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祖军 王娱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65,共8页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说理,是法院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司法政治功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司法裁判引领公序良俗价值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善意文明之柔性价值,可以弥补司法刚性规则面对纷繁复杂现实...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说理,是法院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司法政治功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司法裁判引领公序良俗价值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善意文明之柔性价值,可以弥补司法刚性规则面对纷繁复杂现实的天然不足;司法反复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理论证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与外延不断发展与丰富的过程。目前司法实践在运用核心价值观说理论证时,失之于粗、浅、宽,无论准度、精度、深度都存在诸多问题,亟须明确核心价值观说理的一般原则,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说理的准度、空间以及限度,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司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说理 民事裁判 法律论证
下载PDF
归纳法在判例主义法律推理中的有效性与论证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安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48,共9页
法律推理既具有逻辑特性又具有法学特性,所以法律推理的有效性也应当分别通过逻辑视角与法学精神进行论证。判例主义法律推理融类比推理、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为一体,具有良好的自我检验功能。归纳推理在判例主义法律推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法律推理既具有逻辑特性又具有法学特性,所以法律推理的有效性也应当分别通过逻辑视角与法学精神进行论证。判例主义法律推理融类比推理、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为一体,具有良好的自我检验功能。归纳推理在判例主义法律推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归纳推理在逻辑上仅仅具有相对的有效性即具有“归纳问题”,但在“归纳原理”的作用下至少能够保证推理结论的“概率真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推理 归纳推理 法律适用 有效性 法律论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