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高等学校法律地位变迁 被引量:79
1
作者 劳凯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6,共12页
20年来中国的高等学校通过政府的简政放权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权利,其法律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大的办学权力给寻求发展的高等学校带来了一种获利的实际可能性,市场机制开始渗透到高等学校,高等学校的体制改革开始向诱致性制度变... 20年来中国的高等学校通过政府的简政放权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权利,其法律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大的办学权力给寻求发展的高等学校带来了一种获利的实际可能性,市场机制开始渗透到高等学校,高等学校的体制改革开始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化。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高等学校中出现了一批新的办学形式,不同程度地把高等学校与市场联系在了一起,高等学校具有了企业或商业实体的某些特征。为了保证高等学校的公益性质,应从公法的角度对高等学校进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学校法律地位 教育体制改革 诱致性制度变迁
下载PDF
职业法学家群体与近代中国法制转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宝东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5-99,共5页
中国古代以吏为师,行政兼掌司法,没有形成独立的法律职业阶层。在西法东渐的过程中,以留学归国的法政留学生为主体,以本土法律教育培养的法政人才为补充,形成了我国第一代职业法学家群体。该群体中的多数成员以学者或官员等不同身份投... 中国古代以吏为师,行政兼掌司法,没有形成独立的法律职业阶层。在西法东渐的过程中,以留学归国的法政留学生为主体,以本土法律教育培养的法政人才为补充,形成了我国第一代职业法学家群体。该群体中的多数成员以学者或官员等不同身份投身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洪流之中,成为中国近代法律观念的导入者、法律教育的鼓倡者和法律制度的建构者,为近代中国的法制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职业法学家 法制转型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体育荣辱观的反思 被引量:3
3
作者 许斌 戴永冠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0-22,共3页
分析了社会转型期体育领域出现的荣辱现象,认为:社会转型期,体育领域"辱"的现象是社会经济、制度、文化以及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原因的综合反映;正确的体育荣辱观和体育法律制度相结合是规范体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树立正确的体育... 分析了社会转型期体育领域出现的荣辱现象,认为:社会转型期,体育领域"辱"的现象是社会经济、制度、文化以及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原因的综合反映;正确的体育荣辱观和体育法律制度相结合是规范体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树立正确的体育荣辱观将会促进中华体育精神的影响深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荣辱观 体育法律制度 社会转型期
下载PDF
论“法制”向“法治”的过渡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建华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5-38,共4页
在中国的法治语境下,由"法制"向"法治"过渡具有现实必要性。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公民法律意识、法律法规及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因素,在现实中国法治语境中由"法制"向"法治"的过渡还面临困难,需... 在中国的法治语境下,由"法制"向"法治"过渡具有现实必要性。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公民法律意识、法律法规及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因素,在现实中国法治语境中由"法制"向"法治"的过渡还面临困难,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实现"法制"向"法治"的过渡,以推动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 法治 过渡
下载PDF
法律变迁的“主观知识”解释——以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为例的立法逻辑矛盾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宪辰 高岳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7年第3期56-71,共16页
小区业主和车库的主人围绕共有部分的权利、义务,因物权法的规定变得模糊起来,不但不能"定份止争",反而混淆了归属,为今后诱发费用冲突埋下隐患。为解释这一逻辑矛盾和潜在利益冲突,本文引入奥地利学派的主观知识理论,尝试运... 小区业主和车库的主人围绕共有部分的权利、义务,因物权法的规定变得模糊起来,不但不能"定份止争",反而混淆了归属,为今后诱发费用冲突埋下隐患。为解释这一逻辑矛盾和潜在利益冲突,本文引入奥地利学派的主观知识理论,尝试运用个体间主观知识差异及其协调来解释中国正式法律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条款矛盾和蕴藏的利益冲突。分析结论表明,颁布的法律条款可能处于"当事人之间未形成共同知识"的非均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变迁 主观知识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原文传递
近代社会转型中影响中日法律移植成效因素的比较——以出洋考察立宪为视角
6
作者 柴松霞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53-64,共12页
在近代法制转型过程中,中国和日本都先后进行了一场去西方考察宪法、变革法律的运动,通过这种直接途径进行法律移植,从而实现从传统法制向近代法制的转变。在形式上,中国清政府亦步亦趋学习日本明治政府的做法,也先后两次派人出洋考察... 在近代法制转型过程中,中国和日本都先后进行了一场去西方考察宪法、变革法律的运动,通过这种直接途径进行法律移植,从而实现从传统法制向近代法制的转变。在形式上,中国清政府亦步亦趋学习日本明治政府的做法,也先后两次派人出洋考察他国立宪,然后根据考察人员的建议在国内进行法制改革,但产生的效果却迥然不同,原因在于中日考察团对西方法文化的感悟、体认有所不同。之所以形成这种差别认识,是由两国出洋考察时的环境条件决定的,包括出洋时的国内外背景、立宪基础、民族心理乃至外国政府的态度等宏观、微观方面的因素。但通过出洋考察,西方法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日国内的法制改革,促使了两国宪法文化的生长,从而也推动了两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出洋考察 法律移植
下载PDF
论国家是当代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7
作者 王曦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3-56,共4页
制度的变迁有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之分。在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迁的历程中,国家始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理论与中国土地的现实情况为国家作为当今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迁的重要推动力提供了坚实依据。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农村土地 国家
下载PDF
重评礼刑合一的法制构架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明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5-208,共14页
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在于法律与道德相融合,"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不融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某种程度上甚至构成现代法治追求的障碍。这种认识未能深入中华帝国法制构架形成的历史动因,从而也就难以理解... 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在于法律与道德相融合,"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不融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某种程度上甚至构成现代法治追求的障碍。这种认识未能深入中华帝国法制构架形成的历史动因,从而也就难以理解和揭示帝国立法的理性方面及其所蕴含的政治智慧。从中华帝国政治使命实现的视角去审视其"礼刑合一"的法制架构,就不仅能洞见它与"三代"礼乐文化传统的契合无间,更能准确把握这一法制架构的理性特征。帝国法制架构的泛刑罚化现象根源于帝国安全的军事化政治使命的实现,具有自治性的礼制规范的创立与维护同样关涉帝国安全与秩序的稳定。这是值得现代人们珍视的古代立法智慧。传统法制之现代转型的成功则有赖于政治家和立法者之现代世界观的真正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刑合一 中华法系 法制转型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党领导国家治理的历史考察
9
作者 王拯 陈泓臻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7-82,共6页
纵观新中国75年的国家治理方式,是在党的领导下,逐渐由运动治国走向依法治国,由法制走向法治的过程。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75年的新中国史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法制起步阶段(1949-1978年),二是恢复法制阶段(1978-1997年),三是走... 纵观新中国75年的国家治理方式,是在党的领导下,逐渐由运动治国走向依法治国,由法制走向法治的过程。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75年的新中国史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法制起步阶段(1949-1978年),二是恢复法制阶段(1978-1997年),三是走向法治阶段(1997-2012年),四是全面依法治国阶段(2012年-)。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也进入了新阶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模式是国家治理层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起步 恢复法制 走向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
下载PDF
公正视角下我国能源转型的法律保障
10
作者 张玲 寸雨琳梓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2-78,共7页
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血液,世界各国一直以来都把能源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可持续发展时代,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转型不仅肩负着增加能源供给、改善能源质量的发展任务,也承载着减缓全球变暖、解决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 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血液,世界各国一直以来都把能源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可持续发展时代,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转型不仅肩负着增加能源供给、改善能源质量的发展任务,也承载着减缓全球变暖、解决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使命。然而,随着第三次能源转型的深入推进,社会不公正现象频频发生。实际上,不公正的能源转型不仅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还会消极地反作用于能源转型的推进效率。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我国亟需将能源公正纳入能源转型的法律规制体系当中,以造福人民为根本目的,构建出具有公正性、包容性的能源转型法律保障制度体系,矫正能源转型不公正,维护人民发展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正义 公正能源转型 不公正能源转型问题 能源转型法律保障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