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7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领域法学:一种立足新兴交叉领域的法学研究范式 被引量:265
1
作者 刘剑文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6,共14页
当今中国,重大领域的社会经济问题愈加呈现出交叉性、整合性和动态性特征,法学学科系统分工精细化与法律现象复杂化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以问题为中心的整合性、多维度和一体化的研究范式愈加获得重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 当今中国,重大领域的社会经济问题愈加呈现出交叉性、整合性和动态性特征,法学学科系统分工精细化与法律现象复杂化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以问题为中心的整合性、多维度和一体化的研究范式愈加获得重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语境下,有必要确立"领域法学"的概念、以及"领域法"的治理逻辑,以回应社会大变革时代的现实诉求。领域法学,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特定经济社会领域全部与法律有关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融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种研究范式于一体的整合性、交叉性、开放性、应用性和协同性的新型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它是新兴、交叉领域"诸法合一"的有机结合,与传统部门法学同构而又互补。这在客观上解决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理论定位和学术归宿问题,是构建中国特色新型现代法学研究体系的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法学 部门法学 法学方法 学科体系 法治
下载PDF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被引量:118
2
作者 雷磊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86,共21页
中国学界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主题上经历了数次范式转换,目前的代表性学说为“新三要素说”。这一学说的形成有其层层相因的发展脉络和合理性,但在理论上存在着重大缺陷,根本原因在于误识了逻辑结构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逻辑结构... 中国学界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主题上经历了数次范式转换,目前的代表性学说为“新三要素说”。这一学说的形成有其层层相因的发展脉络和合理性,但在理论上存在着重大缺陷,根本原因在于误识了逻辑结构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逻辑结构的性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学说属于法认识论,它要解决的是法律规则的形式、静态构成及其句法功能问题。新二要素说主张法律规则由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构成,满足了逻辑学说的基本标准,解决了过往理论的缺陷,实现了与法律推理的模式相衔接这一根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规则 逻辑结构 法律推理
原文传递
国内法的域外效力:美国机制、学理解构与中国路径 被引量:102
3
作者 霍政欣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3-191,共19页
划分法律域内效力与域外效力的标准是被规制行为的发生地。经过百余年发展,美国以国内法的域外效力为法理依据,构建了融合立法权、司法权与执行权的对外制裁法律机制。国内法的效力突破属地主义限制是国家治理模式改变、相关国家地位提... 划分法律域内效力与域外效力的标准是被规制行为的发生地。经过百余年发展,美国以国内法的域外效力为法理依据,构建了融合立法权、司法权与执行权的对外制裁法律机制。国内法的效力突破属地主义限制是国家治理模式改变、相关国家地位提升、人类社会飞速进步与国际法体系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叠加的结果。判断国内法的域外效力是否违反国际法须以是否存在禁止性国际法原则为基本标尺,并因循具体路径予以衡量。短期看,为应对美国的法律制裁,中国须制定确当的国家立场、做充分的法理阐释、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反制次级制裁,谨慎制定阻断法;长期看,中国须在立法、执行与司法三个层面综合施策,谋划构建不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并与国家实力相适应的具有域外效力的法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效力 法律制裁 法律反制 法治体系
原文传递
法律方法、法的安定性与法治 被引量:94
4
作者 雷磊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9,176,共19页
法律方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于它可能破坏法的安定性,而后者是法治的核心之一。司法裁判首先是一种"依法裁判",在这一领域中,法的安定性涉及制定法规则在"规范上可能的适用范围"。虽然这种适用范围在法律解释和... 法律方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于它可能破坏法的安定性,而后者是法治的核心之一。司法裁判首先是一种"依法裁判",在这一领域中,法的安定性涉及制定法规则在"规范上可能的适用范围"。虽然这种适用范围在法律解释和法律续造的情形中都不明确,但是,一方面,法律规则的文义界限、受理性程序性规则导控的商谈、遵循先例与教义学的法律论证、对特定法律解释方法及其顺序的遵循,以及对宪法秩序要求的符合,大大压缩了裁量的空间,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法律解释过程中法的安定性;另一方面,在法律续造过程中,法的安定性必须在权衡过程中被顾及,也在论证负担和碰撞法则中发挥作用,这又在很大程度上抵销了因逾越文义而带来的安定性损失。因此,法律方法具有满足"法的最大化安定性"的可能,法治也有实现的可能。我们在继受法律方法学说的过程中,不能将它与其背后的价值论割裂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方法 依法裁判 法律解释 法的安定性 法治
原文传递
法教义学与法治:法教义学的治理意义 被引量:87
5
作者 雷磊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75,共18页
法教义学与法治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一方面,通过简要梳理观念史发现,法教义学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即作为知识的法教义学与作为方法的法教义学。另一方面,最低限度的法治概念包含两方面的要素:在价值目标上,它以法的安定性作为构成要素... 法教义学与法治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一方面,通过简要梳理观念史发现,法教义学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即作为知识的法教义学与作为方法的法教义学。另一方面,最低限度的法治概念包含两方面的要素:在价值目标上,它以法的安定性作为构成要素;在制度目标上,它以融贯法律体系的存在为基础条件。作为方法的法教义学既能促进法的安定性,又有助于融贯法律体系的建构,对于任意类型的法治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应形成自己的法教义学体系,既要在教义学方法的层面倡导法学方法论和一般法学说的研究,又要在教义学知识的层面结合判例研究、习惯梳理和法律评注的编纂,构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义学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教义学 法治 法的安定性 融贯法律体系
原文传递
论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 被引量:57
6
作者 孔祥俊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6-99,共14页
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一般关系是 ,客观事实是法律事实的基础 ,法律事实是客观事实的再现或者反映 ,法律事实必须以客观事实为追求目标。法律事实对客观事实的追求是通过一系列证据法上的制度设计实现的 ,能否最大限度地确保法律事实与... 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一般关系是 ,客观事实是法律事实的基础 ,法律事实是客观事实的再现或者反映 ,法律事实必须以客观事实为追求目标。法律事实对客观事实的追求是通过一系列证据法上的制度设计实现的 ,能否最大限度地确保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相一致 ,是衡量证据规则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志。法律事实一般应当与客观事实相符合 ,但由于种种原因 ,也可能产生不一致的情况 ,包括无奈的不一致、错误的不一致和有意的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事实 客观事实 不一致 证据法 证据规则 求是 制度设计 实相 应当 一般
原文传递
法治反对解释的原则 被引量:53
7
作者 陈金钊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33,共9页
反对解释是法治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法官奉行司法克制主义,对明确的法律条文必须无条件遵守,在解释中不能附加法官个人的意思。反对解释不是说不要解释,而是说不能过度解释,法官只能行使有限的创造权力,对法律文本已... 反对解释是法治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法官奉行司法克制主义,对明确的法律条文必须无条件遵守,在解释中不能附加法官个人的意思。反对解释不是说不要解释,而是说不能过度解释,法官只能行使有限的创造权力,对法律文本已明确的含义,法官的解释就是认同。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批判法家的严苛,主张判决中天理、人情与法律的和谐相处,结果使得法律文本被置于不重要的地位。严格执法实际上没有成为我们的执法理念,法律被任意解释、曲解的现象大量发生。严格法制是我们不能逾越的阶段,反对解释的原则应是司法活动的重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法治 反对解释 司法克制主义 司法能动主义
下载PDF
论尸体的法律属性及其处置规则 被引量:46
8
作者 杨立新 曹艳春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6-83,共8页
尸体是自然人死后身体的变化物,是具有人格利益、包含社会伦理道德因素、具有特定价值的特殊物,死者的近亲属作为所有权人,对尸体享有所有权。这种所有权的性质为准所有权,与一般的所有权有所不同。对于这样的特殊物,法律应当设置特殊... 尸体是自然人死后身体的变化物,是具有人格利益、包含社会伦理道德因素、具有特定价值的特殊物,死者的近亲属作为所有权人,对尸体享有所有权。这种所有权的性质为准所有权,与一般的所有权有所不同。对于这样的特殊物,法律应当设置特殊的权利行使和保护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 法律属性 特殊物 准所有权 规则 所有权人 处置 人格利益 道德因素 社会伦理
原文传递
基于“言语行为分析”的法律语言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胡范铸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3,共7页
任何学术研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某种范式 ,我国的法律语言的研究范式自最初的“语修逻分析”后 ,先后出现了“风格分析”、“语体分析”、“话语分析”等等范式 ,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新的模式 :法律语言的“言语行为分析”。基于言语... 任何学术研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某种范式 ,我国的法律语言的研究范式自最初的“语修逻分析”后 ,先后出现了“风格分析”、“语体分析”、“话语分析”等等范式 ,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新的模式 :法律语言的“言语行为分析”。基于言语行为的法律语言研究意味着 :任何“言语行为”在根本上都是人类“行为”的一种 ,任何言语行为都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任何行为都有其运用的规则 ,任何“行为”的规则都是由这一行为的本质所内在地规定的 ,要分析一种“言语行为” ,首先就要从分析这一“行为”的规定性开始。由此 ,需要首先对“法律”这一行为充分加以定义 ,才能获得“法律言语行为”的充分定义 ;得到“法律言语行为”的充分定义 ,才能逻辑性地区分“法律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和策略性规则 ;并由此定义推导出法律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法典准则、程序准则、话语权准则、一致性准则、证据准则、时间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语言 言语行为 充分定义 构成性规则
下载PDF
把法律作为修辞——认真对待法律话语 被引量:38
10
作者 陈金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8,共10页
"把法律作为修辞"的命题,既是对法律碎片化的方法校正,也是法治时代的思维特征。法治时代的标志是去革命化、消除政治权威的绝对性,这就需要社会的话语系统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法律话语应该替代政治修辞的权威,所有的政治诉求... "把法律作为修辞"的命题,既是对法律碎片化的方法校正,也是法治时代的思维特征。法治时代的标志是去革命化、消除政治权威的绝对性,这就需要社会的话语系统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法律话语应该替代政治修辞的权威,所有的政治诉求都应该在法治框架内展开,法律修辞的力量应该超过其他的话语系统,从而成为最常用的思维形式。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人们把思维的重点集中到了各种各样的创新上,但离开了法治,所有的创新都不会从根本上促动中国的进步。把法律作为修辞是筹划中国未来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思维 法律修辞 法律方法 法律解释 法治
下载PDF
法治为什么反对解释? 被引量:35
11
作者 陈金钊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7-33,共7页
解释法律是为了维护而不是毁掉法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法制的实现。在法治发展过程中,为保证法律意义的安全,曾设置过反对解释的原则。这一原则的精髓在于文字意义完全清楚就无需解释,只需贯彻执行。但我们现在的法学研究者只注意到了... 解释法律是为了维护而不是毁掉法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法制的实现。在法治发展过程中,为保证法律意义的安全,曾设置过反对解释的原则。这一原则的精髓在于文字意义完全清楚就无需解释,只需贯彻执行。但我们现在的法学研究者只注意到了规则与事实的矛盾,忘记了经千百年锤炼的法律能解决大多数案件的事实,一味强调政策、实事、价值、情势等等对法律的修正作用,很少提及对明确的法律规则要坚持反对解释的原则。我们必须看到,法律文字已把人类精神体现其中。解释的过度运用可能导致原意的丢失。为保证法律意义的安全性,考虑到初级阶段法制建设的特殊性,我们认为遵守法律是公民的义务,法律的实施只有严格才能建构起法律秩序,我国法制建设需要反对解释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法治 反对解释 法律的安全性 法律的客观性
下载PDF
超越司法中心主义——面向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法治人才培养 被引量:35
12
作者 邓世豹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40,共7页
法学教育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问题而展开。现行法学院教育中突显司法中心主义,集中反映在法学教育中以培养司法人才为目标,制定培养方案,组织教学资源、选取培养方式方法和确立考核评价机制。司法中心主义体现中国法治进程... 法学教育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问题而展开。现行法学院教育中突显司法中心主义,集中反映在法学教育中以培养司法人才为目标,制定培养方案,组织教学资源、选取培养方式方法和确立考核评价机制。司法中心主义体现中国法治进程渐进性特点,与全面实施依法治国需求尚有一定距离。面向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法治人才培养,必须超越司法中心主义,树立多元化、多层次法治人才培养观念,创兴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司法中心主义 依法治国 法治人才
原文传递
规范医疗文书是适应法律规则的基本要求 被引量:34
13
作者 王国平 孙建宇 赵怀峰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4-35,共2页
医疗法治的进步和法律规则的变化,对医疗工作和医疗行为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疗文书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和法律意义,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需要依法规范医疗文书。
关键词 医疗文书 法律规则 民事证据 文书规范
下载PDF
西方自然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29
14
作者 吕世伦 张学超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西方自然法观念经历了古希腊罗马自然主义自然法、中世纪神学主义自然法、近代理性主义自然法及现代自由主义自然法几个发展阶段。自然法率先产生于古希腊 ,有其历史、地理、经济及社会背景。自然法之所以历经二千多年而不衰 ,基本原因... 西方自然法观念经历了古希腊罗马自然主义自然法、中世纪神学主义自然法、近代理性主义自然法及现代自由主义自然法几个发展阶段。自然法率先产生于古希腊 ,有其历史、地理、经济及社会背景。自然法之所以历经二千多年而不衰 ,基本原因在于 :古希腊以来的民主法治传统、自然法的价值追求、理性精神及其在方法论上的特点等具有连续性。自然法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 ,但从总体上讲 ,作为一种积极的意识形态 ,其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 外国 法理学 法治思想 现代自由主义 理性精神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基于本体的法律知识库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2
15
作者 何庆 汤庸 黄永钊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77,共3页
基于描述逻辑的本体理论已广泛用于知识表示和推理,而本体在法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外已开展近10年,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本文研究分析了国内外法律知识库的成果,结合中国的法律法规给出了一个法律领域的本体模型DO... 基于描述逻辑的本体理论已广泛用于知识表示和推理,而本体在法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外已开展近10年,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本文研究分析了国内外法律知识库的成果,结合中国的法律法规给出了一个法律领域的本体模型DOLegal,介绍了法律知识库的设计思路及架构。在知识库原型中加入了国内部分法规涉及的行为及处罚,实现了法律知识的表示和推理。文中还对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难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本体 法律知识 知识库 推理规则
下载PDF
语义与实践:中国特色法治文化及其建设进路探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梁平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59,共11页
总体上,法治文化既包括法律制度、法律规范和法律设施,又包括法律心理、法律意识和法律思想。中国特色法治文化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更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反映了全社会的精神风貌,以社会福祉、公平正义、法律至上、权力规制、权利保... 总体上,法治文化既包括法律制度、法律规范和法律设施,又包括法律心理、法律意识和法律思想。中国特色法治文化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更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反映了全社会的精神风貌,以社会福祉、公平正义、法律至上、权力规制、权利保障、良法善治等为基本内容,是多元文化并存的基础上形成的互动、互融、互补、互促的特色文化。中国特色法治文化建设应当在文化自信、文化自主、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达到国情语境下的多元融合,其实践既依赖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多元共治,又需要通过优质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广泛的法治宣传教育,最终使法治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和自觉行为,内化为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文化 法律文化 人治 德治
原文传递
评标准法律属性论——兼谈区分标准与法律的意义 被引量:28
17
作者 柳经纬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116,共12页
标准与法律本属于不同性质的规范系统,但在标准法律属性论者看来,标准,尤其是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具有法律属性,属于法律的范畴。然而,如果将标准法律属性论置于我国标准化的实践中加以考察,就不难发现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标准法律属... 标准与法律本属于不同性质的规范系统,但在标准法律属性论者看来,标准,尤其是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具有法律属性,属于法律的范畴。然而,如果将标准法律属性论置于我国标准化的实践中加以考察,就不难发现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标准法律属性论的出现自有其主客观原因,然而严格区分标准与法律仍属必要。从标准对于法治的意义来看,有必要将标准与标准化提升到国家法治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在具体法治的环节中重视对标准化成果的利用,加强对标准化与法治问题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 法律 法律属性 法治
下载PDF
对“法治反对解释”命题的诠释——答范进学教授的质疑 被引量:25
18
作者 陈金钊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法治反对解释的判断是对法律解释明晰性原则更为明确的一种说明。这一原则强调,法律条文所表述清楚的含义,只需要法官等法律人的认定,而无须进行意义添加或减损的解释。明确的法律必须执行,这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命题有两种:描... 法治反对解释的判断是对法律解释明晰性原则更为明确的一种说明。这一原则强调,法律条文所表述清楚的含义,只需要法官等法律人的认定,而无须进行意义添加或减损的解释。明确的法律必须执行,这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命题有两种:描述性命题和评价性命题。描述性命题存在真假问题,而评价性命题只存在对错问题。法律需要解释是一种对司法过程的描述,而反对解释是一种立场、一种姿态。范进学教授用描述性命题的要求批评反对解释这一评价性命题,在逻辑上是存在问题的。尽管司法过程实际上是在能动与克制此消彼长的过程中进行的,但在现阶段,我国应该认真地对待规则,树立法律的权威,在反对解释的原则下逐步建设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法治 司法克制主义 描述性命题 评价性命题
原文传递
新型用工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苏晖阳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86,共17页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之下,本文从社会资源统筹工具升级的角度解构共享经济下的新型用工模式,寻求宏观经济循环与个体权益保障的交汇点和平衡点,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协调发展诉求和稳定和谐的需要,试图构建"第三代"社会法...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之下,本文从社会资源统筹工具升级的角度解构共享经济下的新型用工模式,寻求宏观经济循环与个体权益保障的交汇点和平衡点,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协调发展诉求和稳定和谐的需要,试图构建"第三代"社会法框架之下的新型用工关系规制系统,发挥共享经济自有的开放性、生产性和功能性效用。同时,通过梳理和总结域内外制度办法,从中把握新型用工模式法律制度配套建设的共性要素,借鉴学界研究经验,针对我国司法实践的困境与难题,提出针对此类劳动关系规制制度的创新方案以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经济 新业态 新型用工 劳动关系 法律规制
原文传递
论人的法律需要 被引量:22
20
作者 叶传星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3年第1期64-75,共12页
法律需要即人们基于对法律这种特殊社会调整措施的特征和功能的认知而对运用法律来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期待和欲求。它包括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需要。法律需要具有客观性、主体性和社会历史性。法律需要的生成经历了从个体到群体到国家 ,... 法律需要即人们基于对法律这种特殊社会调整措施的特征和功能的认知而对运用法律来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期待和欲求。它包括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需要。法律需要具有客观性、主体性和社会历史性。法律需要的生成经历了从个体到群体到国家 ,从群体之间竞争到兼具合意与暴力因素的协调的过程。法律需要可以划分为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社会自我保存的需要 ,社会交往与合作的需要 ,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维护国家公权力的需要和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法律需要 法治 社会关系 社会发展 共同利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