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法裁判与民意诉求——基于弹性法律秩序的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9
1
作者 宋旭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55,156-157,共7页
破解依法裁判与民意诉求的张力所带来的困局,关键是要认识到:一,多数案件中法律与民意不存在绝对冲突;二,依法裁判既非僵化的形式主义之概念,也非怀疑论所言的神话迷思。法律作为弹性秩序,允许裁判者在坚守依法裁判之法治义务的同时,尽... 破解依法裁判与民意诉求的张力所带来的困局,关键是要认识到:一,多数案件中法律与民意不存在绝对冲突;二,依法裁判既非僵化的形式主义之概念,也非怀疑论所言的神话迷思。法律作为弹性秩序,允许裁判者在坚守依法裁判之法治义务的同时,尽可能尊重和吸纳民意中的正当要求,努力兼及二者。法学方法论是为测度此一弹性限度的工具,而论证负担的给予和司法程序的安排为其提供了理性和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裁判 民意 弹性 可废止性 法律证成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公众环境信息传播权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方印 张海荣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53-63,共11页
公众环境信息传播权是公众为实现环境保护与治理目的,对环境信息以合法形式进行符号化加工,并通过媒介方式向受众进行表达或者再表达的权利。公众环境信息传播权的生成有其自身的时代背景和独特的价值意义。权利要素与权利独立性是证成... 公众环境信息传播权是公众为实现环境保护与治理目的,对环境信息以合法形式进行符号化加工,并通过媒介方式向受众进行表达或者再表达的权利。公众环境信息传播权的生成有其自身的时代背景和独特的价值意义。权利要素与权利独立性是证成公众环境信息传播权权利属性的必要事项。主体、客体及内容为公众环境信息传播权权利构造的基本要件。“规则之乏”与“氛围之虚”是公众环境信息传播权之规范构造与实际行使的两大困境。公众环境信息传播权的制度塑造集必要性、可行性、艰巨性于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环境信息传播权 法理证成 规范构造
下载PDF
“以刑释罪”——一种新的刑法解释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昊明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163,共12页
"以刑释罪"是"以刑制罪"旗下众多观点中最为保守的,它区别于导入刑事政策的"结果主义"。从形式正当性而言,它虽然不单独构成与传统解释方法并列的新方法,但可以作为一种论证方法的辅助技巧帮助传统解释... "以刑释罪"是"以刑制罪"旗下众多观点中最为保守的,它区别于导入刑事政策的"结果主义"。从形式正当性而言,它虽然不单独构成与传统解释方法并列的新方法,但可以作为一种论证方法的辅助技巧帮助传统解释方法更好说理。从实质正当性而言,刑罚的两种正当化根据可以为其提供正当化根源,同时也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明确性要求,并且在承认刑法典罪刑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依然有其合理存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刑释罪 结果主义 法律论证 罪行均衡
原文传递
论涉外民事裁判中法律选择的证立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翁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6-193,共8页
涉外民事裁判中法官阐明并证立其法律选择的理由是现代社会赋予法官的一项基本义务,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涉外民事裁判中,法律选择证立的目的在于通过论证法律选择的合法性、合理性、客观性和融贯性来正当化其法律选择行... 涉外民事裁判中法官阐明并证立其法律选择的理由是现代社会赋予法官的一项基本义务,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涉外民事裁判中,法律选择证立的目的在于通过论证法律选择的合法性、合理性、客观性和融贯性来正当化其法律选择行为。在具体的法律选择证立中,法官应就案件事实与冲突规范的相适应、定性以及冲突规范的解释问题展开证立。形式、实质和程序是评价法官具体法律选择证立质量的三个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选择 阐明理由 法律证立 内部证立 外部证立
原文传递
大学治理的法理证成 被引量:5
5
作者 左崇良 胡劲松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28,共8页
大学治理是为有效实现大学目标而进行的制度安排,是构建学术秩序的法律行为。大学治理不同于大学管理,它侧重于立法层面,强调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体现了合理性、合法性和正当性三者的有机统一。其合理性源于大学的独立精神,表现为学术自... 大学治理是为有效实现大学目标而进行的制度安排,是构建学术秩序的法律行为。大学治理不同于大学管理,它侧重于立法层面,强调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体现了合理性、合法性和正当性三者的有机统一。其合理性源于大学的独立精神,表现为学术自由的制度化;其合法性源于大学法人实体的存在,表现为大学治理的合法律性与合政策性;其正当性源于当前我国大学从无序到有序的追求,表现为大学的分权与共治以及最终的"良法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治理 法理证成 合理性 合法性 正当性
原文传递
法律证成的绝对论与怀疑论——从“幼稚演绎主义”到可废止主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旭光 《经贸法律评论》 2023年第4期62-75,共14页
明希豪森三重困境(即无限倒退、循环论证、主观断然终止),并不是怀疑理性证成之可能的充分根据。如果我们放弃幼稚的演绎主义证成观念,承认法律论证的可废止性,那么这种困境的出现就可以被看作是法律证成本身的特征。法律规则的证成力... 明希豪森三重困境(即无限倒退、循环论证、主观断然终止),并不是怀疑理性证成之可能的充分根据。如果我们放弃幼稚的演绎主义证成观念,承认法律论证的可废止性,那么这种困境的出现就可以被看作是法律证成本身的特征。法律规则的证成力量是有限的,它不能为每一案件决定性地提供唯一正解。法庭上的论辩说理依赖于法律程序、过程和论据,是随着论据的不断出现以及角色的不断互换,各方主张不断得到巩固或被动摇的动态对话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判说理 演绎推理 动态对话 可废止性 法律证成
下载PDF
法律论辩的落脚点:法律辩护的原型论辩模式 被引量:4
7
作者 武晓蓓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71,共10页
法律论辩的落脚点是法律辩护的原型论辩模式,图尔敏开启了一般论辩模式和"领域依赖"论辩模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语用-辩证法对批判性讨论诸阶段"策略机动"的探索,揭示了论辩策略机动的"制度先决条件"。... 法律论辩的落脚点是法律辩护的原型论辩模式,图尔敏开启了一般论辩模式和"领域依赖"论辩模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语用-辩证法对批判性讨论诸阶段"策略机动"的探索,揭示了论辩策略机动的"制度先决条件"。在这种制度先决条件约束之下展开的论辩模式就是原型论辩模式。不同交往领域的不同论辩活动类型都有自己颇具特色的原型论辩模式,法律辩护中原型论辩模式的运用最为典型。原型论辩模式的核心元素是论证型式及其匹配的批判性问题。原型法律论辩模式的研究与中国学者所倡导的"天然逻辑"的理念不谋而合。揭示和系统化中国法律制度约束下的原型法律论辩模式,首先应从案例指导制度系统所报告的案例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辩护 图尔敏模式 制度先决条件 论辩模式 原型论辩模式 天然逻辑
下载PDF
如何认识司法审判语境中的事实与证据?——再与陈波教授商榷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旭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75,共6页
在司法审判语境中,"事实"和"证据"存在多种用法,不宜混淆。第一,本体论意义的客观事实是一种必然的预设或承诺;认识论意义的事实是用于证明或论证的事实命题。第二,作为呈现在法庭之上可为人感知的对象,证据材料是... 在司法审判语境中,"事实"和"证据"存在多种用法,不宜混淆。第一,本体论意义的客观事实是一种必然的预设或承诺;认识论意义的事实是用于证明或论证的事实命题。第二,作为呈现在法庭之上可为人感知的对象,证据材料是事实命题的承载者或支持者;作为参与证明推论的事实命题,证据事实是证据材料所承载或支持的内容。第三,作为一种规范性要求,"以事实为根据"蕴涵着事实真相作为应然目标的初显优先性,但并不意味着追求真相不受程序的限制。最后,虽然作为审判依据的裁判事实最终是以证据事实(或推定)为依据而经法定程序认定的,但"认定"是程序的偶然结果,而与裁判事实认定的理性没有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事实为根据 以证据为根据 事实认定 司法证明 法律证成
原文传递
夫妻一方所持股票期权归属认定的法理证成及其规则 被引量:3
9
作者 姜大伟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8-106,152,共10页
股票期权是兼具身份性的财产权利,持有人可依其意思自主决定是否行权,夫妻他方不得干涉。然在行权时,基于对家务劳动价值的肯定以及尊重我国婚后所得共同制的精神,其行权后的收益作为既得财产,应综合考量期权取得时间、婚姻存续期间、... 股票期权是兼具身份性的财产权利,持有人可依其意思自主决定是否行权,夫妻他方不得干涉。然在行权时,基于对家务劳动价值的肯定以及尊重我国婚后所得共同制的精神,其行权后的收益作为既得财产,应综合考量期权取得时间、婚姻存续期间、行权时间以及夫妻财产制等因素,对该收益之归属予以合理认定。股票期权无论是持有人婚前取得抑或婚后取得,其行权时所得之收益,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应的部分应作为共同财产予以合理分割。离婚时尚未行权之期权,其行权收益在性质上为期待财产,待符合行权条件且持有人决定行权时,应综合考量实际情况对既得收益之归属予以合理认定并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期权 个人财产 共同财产 法理证成
下载PDF
面向证立获致正当性的司法裁决程序
10
作者 韩振文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5,共10页
通向司法独立的裁判之道是中外理论家探讨的永恒主题。瓦瑟斯特罗姆教授在《法官如何裁判》中规范性地检视司法裁决的各种可能程序,是对现实司法决策行为的模型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司法行为分析的严谨程度。他在批判"规则适用导向... 通向司法独立的裁判之道是中外理论家探讨的永恒主题。瓦瑟斯特罗姆教授在《法官如何裁判》中规范性地检视司法裁决的各种可能程序,是对现实司法决策行为的模型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司法行为分析的严谨程度。他在批判"规则适用导向"的形式程序基础上,描绘了由先例程序、衡平程序与两阶程序等替代性方案整合的全景构图,其中最值得称颂、更为可欲的乃是两阶程序。全景司法裁决程序的启动前提为发现的程序,它存在被证伪的可能性,导致"唯一正解"理念的失败,因而要严格接受审判中心主义下证立程序的客观审查,以防范控制影响因素中的非理性成分。如果借鉴认知心理学的双重加工系统来阐释,就表现为法官慢速的理性思维,来检验快速直觉发现假定结论的过程。作为民主法治国家的司法裁决程序唯有通过充分的证立才能获致正当性与可接受性。充分的证立可通过逻辑、对话、修辞与论题等四种基本进路,给出理由说明以实现裁判的可普遍化。这也恰恰凸显出两阶程序中第二个层次所发挥的核心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发现 法律证立 司法假定 司法检验 二阶裁决证立
原文传递
浅析法律论证理论视域中的民事诉讼理论——以阿列克西理论为切入点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智刚 《政法学刊》 2008年第1期27-30,共4页
籍由阿列克西"实践正确性的程序理论",程序理念的进化和程序性的技术客观上有助于个案评价的理性辨别、判断和选择,并能够对判决的形成过程施加理性的控制。因此在法律论证理论的视域中,通过对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程序架构、... 籍由阿列克西"实践正确性的程序理论",程序理念的进化和程序性的技术客观上有助于个案评价的理性辨别、判断和选择,并能够对判决的形成过程施加理性的控制。因此在法律论证理论的视域中,通过对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程序架构、以及具体程序运作的分析,尝试为程序取向的判决正当化机制提供新的解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理论 民事诉讼 判决证立 程序取向 法律论辩
原文传递
我国《婚姻法》中关于离婚的法定理由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磊 张立锋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95-297,共3页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离婚的法定理由仍沿用了传统上的感情破裂说 ,并列举了 4点理由。本文认为这一理由在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来说 ,有些脱离实际 ,欠科学、严谨 ,理由为 :(1)脱离中国目前的婚姻现实状...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离婚的法定理由仍沿用了传统上的感情破裂说 ,并列举了 4点理由。本文认为这一理由在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来说 ,有些脱离实际 ,欠科学、严谨 ,理由为 :(1)脱离中国目前的婚姻现实状况 ;(2 )感情不能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 ;法律逻辑上也讲不通 ;(3)夫妻感情不能代表婚姻生活的全部内涵 ;(4 )给司法机关的实际办案带来困难 ;(5 )易导致婚姻价值观的极端个人主义 ;(6 )与国际婚姻立法的潮流不符。所以 ,中国应在离婚问题上采用“婚姻关系破裂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法 离婚 法定理由 中国 感情破裂说 “婚姻关系破裂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