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眼”看中国的三种视像——萨特、安东尼奥尼和罗兰·巴尔特中国行文本的互文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阎伟 谈微姣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89,共6页
欧洲左翼知识分子萨特、安东尼奥尼和罗兰·巴尔特分别于1955、1972和1974年访问中国,并各自留下亲历中国的记录文本。由于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差异,以及中国行不同的在场遭遇,他们关于中国的感受见解大相径庭。萨特的"红色中... 欧洲左翼知识分子萨特、安东尼奥尼和罗兰·巴尔特分别于1955、1972和1974年访问中国,并各自留下亲历中国的记录文本。由于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差异,以及中国行不同的在场遭遇,他们关于中国的感受见解大相径庭。萨特的"红色中国"观、安东尼奥尼的"两种表情"中国论和罗兰·巴尔特的"负片(Negative Film)中国"观,除了分别显示他们"积极介入"的存在主义文学观、"积极疏离"的间离理论和"判断悬置"的现象学方法外,还展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观察中国时视点转化历时化的过程。他们中国行的三种视像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左翼知识分子的中国立场嬗变,也为我们认识特定时期的中国社会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特 安东尼奥尼 罗兰·巴尔特 左翼知识分子 中国观
下载PDF
左派文人视野中的英国殖民历史:再现与批判——汉素音与其作品《餐风饮露》 被引量:1
2
作者 金进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34-148,154-155,共15页
汉素音是中比混血儿,外籍母亲以及周遭西方人对东方人(包括她自己)的歧视使得她从小就体味到弱国子民低人一等的苦楚,自小就在心中埋下了人道主义情结。机缘巧合,1952—1964年,她在马来亚行医的十二年间,马来亚正经历着英国殖民政府实施... 汉素音是中比混血儿,外籍母亲以及周遭西方人对东方人(包括她自己)的歧视使得她从小就体味到弱国子民低人一等的苦楚,自小就在心中埋下了人道主义情结。机缘巧合,1952—1964年,她在马来亚行医的十二年间,马来亚正经历着英国殖民政府实施"紧急法令"以及新加坡政府自治和筹备独立的重要历史时期。在现实生活层面,乱世鼓励着心属中华文化的汉素音在悬壶济世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特别是参与南洋大学的创建活动和教学工作;在文艺创作上,她以一部英文长篇小说…and the Rain my Drink(前半部中译本为《餐风饮露》),揭露了英国殖民者紧急法令时期对"新村"、马共,以及马来亚人民所犯下的杀戮罪行,发出了左派文人批判上层统治者的抗争声音,成为一部西方左派文人眼中的正义之作,也成为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马文学及其历史处境的不朽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素音 韩素音 《餐风饮露》 人道主义 左派文人 马来亚 新村
下载PDF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左翼知识分子的人民史观
3
作者 莫磊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3,共8页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文明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是左翼知识分子人民史观生成的现实基础。基于对作为文明危机表象的诸多社会问题的体察和认知,左翼知识分子意识到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并在思想和实践层面接纳了有着丰厚历史变革意涵的“人民”...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文明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是左翼知识分子人民史观生成的现实基础。基于对作为文明危机表象的诸多社会问题的体察和认知,左翼知识分子意识到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并在思想和实践层面接纳了有着丰厚历史变革意涵的“人民”一词,将之纳入对社会历史的分析,从而形成了以人民为本位的社会历史解释范式。左翼知识分子的人民史观有着关于历史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理论逻辑,以及到人民中去和从人民出发的现实理念。这一历史观突破了英国史学传统中精英史观在社会历史解释方面的主导局面,其以人民为本位的历史解释逻辑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同时代兴起的诸多社会史流派,从历史和现实的层面彰显了人民的价值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知识分子 英国 人民史观 文明危机 历史书写
下载PDF
碰撞与调适:1942年的延安文学生态 被引量:1
4
作者 方维保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8期86-90,共5页
在革命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合法的红色政权延安边区政府的出现,为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新的本质。对于自由的个性化的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来说,延安时期是一个左翼知识分子与政党国家之间的碰撞时期,当然也是一个相互磨... 在革命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合法的红色政权延安边区政府的出现,为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新的本质。对于自由的个性化的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来说,延安时期是一个左翼知识分子与政党国家之间的碰撞时期,当然也是一个相互磨合,并最终以左翼知识分子调整自我以适应环境的时期。这一时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当代化至关重要,它奠定了当代左翼知识分子与政党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格局,也形成了当代文学的基本的制度,更为当代文学的创作倾向确立了总体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知识分子 政党国家 碰撞 调适 文学格局
下载PDF
二战前后英国左翼知识分子与1930年代的历史书写
5
作者 莫磊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68,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被视为英国从萧条走向战争的年代,在1930年代尚未完全成为历史时,左翼知识分子群体就从多个角度对30年代进行历史书写。在二战前后英国由大萧条走向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左翼知识分子对1930年代的历史叙事主要集中于大萧... 20世纪30年代被视为英国从萧条走向战争的年代,在1930年代尚未完全成为历史时,左翼知识分子群体就从多个角度对30年代进行历史书写。在二战前后英国由大萧条走向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左翼知识分子对1930年代的历史叙事主要集中于大萧条和绥靖政策两大主题。在叙事风格上,左翼知识分子倾向于从贫困、失业和苦难等"消极"层面对30年代进行阐释,到20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左翼知识分子的影响下,英国学界普遍确立了对1930年代的"消极"书写范式。左翼知识分子的历史书写长期影响了英国政治话语体系,塑造了民众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认知和记忆,但其带来一定的学术争议,它反映了意识形态、主观认知差异和阶级立场等因素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左翼知识分子 20世纪30年代 大萧条 绥靖政策 历史书写
原文传递
民粹话语与中国左翼知识分子文化性格的塑造
6
作者 刘晓林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89-93,共5页
民粹主义是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重要标识,其构成远承中国传统的民本论思想,近受俄国民粹派运动的影响。在中国现代革命进程中,民粹主义不仅是革命实践中进行社会动员的情感元素,而且是文化建构中不断趋向大众、走向民间的思想资源。左翼... 民粹主义是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重要标识,其构成远承中国传统的民本论思想,近受俄国民粹派运动的影响。在中国现代革命进程中,民粹主义不仅是革命实践中进行社会动员的情感元素,而且是文化建构中不断趋向大众、走向民间的思想资源。左翼知识分子在言说方式和言说姿态上呈示出了借重民间形式、靠拢民众情感、皈依乡土道德的文化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主义 革命 左翼知识分子 文化性格
下载PDF
分裂与聚合——从《金色笔记》看五十年代英美左翼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慧 陈义海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45-50,共6页
20世纪50年代冷战阴云拉开了序幕,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鲜明的动荡性,且无可挽回地对英美两国左翼知识分子造成了巨大创伤。文章通过摹写安娜·沃尔夫、索尔·格林和汤姆·波特曼等左翼知识分子在这一时期的迷惘、挣扎与矛盾... 20世纪50年代冷战阴云拉开了序幕,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鲜明的动荡性,且无可挽回地对英美两国左翼知识分子造成了巨大创伤。文章通过摹写安娜·沃尔夫、索尔·格林和汤姆·波特曼等左翼知识分子在这一时期的迷惘、挣扎与矛盾,以《金色笔记》具现了左翼内讧、麦卡锡主义和“左”“右”思潮以及并行于英美左翼知识分子之间的多重创伤,描述他们由“分裂”走向“聚合”的艰难历程,同时成功勾勒出20世纪中叶复杂的道德风貌和政治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色笔记 20世纪50年代 英美左翼知识分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