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节政治:夏衍和左翼文艺的美学建构
1
作者 梁燕丽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9-185,共7页
透过布尔迪亚的"场域观",重新审视夏衍参与和组织的上海左翼文艺运动,特别是电影和戏剧运动,如何在历史场域、政治场域和文艺场域的立体结构之中,以各种文艺团体活动和优秀的创作实绩,形成左翼文艺策略性的美学位置,甚至建立... 透过布尔迪亚的"场域观",重新审视夏衍参与和组织的上海左翼文艺运动,特别是电影和戏剧运动,如何在历史场域、政治场域和文艺场域的立体结构之中,以各种文艺团体活动和优秀的创作实绩,形成左翼文艺策略性的美学位置,甚至建立起专属的美学空间。进一步追问的是,夏衍如何在左翼文艺政策的指导和规训下,在战斗文艺和国族论述的诉求下,找到一种政治话语与美学自觉的平衡点,以夏衍式的细节政治美学,参与建构左翼文艺的美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艺 夏衍 细节政治 美学建构
下载PDF
若隐若现的“门槛”:早期新兴木刻运动背后的经济与人际
2
作者 陈琦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5-56,共12页
在以救亡图存为主旋律的1930年代,鲁迅曾为革命考虑而大力提倡木刻画。由此以后,新兴木刻运动在鲁迅的指导和影响下逐渐成长壮大。当时围绕木刻创作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即成本低廉。相对于其他画种,木刻被认为是一种经济门槛较低的艺术,... 在以救亡图存为主旋律的1930年代,鲁迅曾为革命考虑而大力提倡木刻画。由此以后,新兴木刻运动在鲁迅的指导和影响下逐渐成长壮大。当时围绕木刻创作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即成本低廉。相对于其他画种,木刻被认为是一种经济门槛较低的艺术,尤其适合经济不宽裕的艺术青年。就狭义的木刻创作而言,木刻确实无需过高的经济投入,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学习木刻方面不存在资源壁垒;而且对一个亟待走向社会和大众的、广义的木刻创作即“木刻运动”而言,其所需的起步成本则非同寻常。木刻青年的筹款活动、工具及画集的采买、画室的经营,以及鲁迅对木刻集的精印出版、对木刻团体的慷慨资助等细小侧面,可以反映出木刻运动初期一些在以往研究中不易被注意到的具体物质问题,这些细节可以为考察木刻运动的现场提供若干新视角与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新兴木刻运动 左翼艺术 艺术经济
下载PDF
农民形象的政治性与现代性叙事研究——以左翼美术运动和延安美术中的农民图像为中心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公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70,共13页
文章从政治性与现代性叙事的视角综合性地研究左翼美术及延安美术中的农民图像,探讨了中国现代美术中的农民图像的政治性与现代性叙事的由来;通过对不少经典性作品的历史语境、创作动机等问题的分析,凸显出对这些农民图像作品的叙事语... 文章从政治性与现代性叙事的视角综合性地研究左翼美术及延安美术中的农民图像,探讨了中国现代美术中的农民图像的政治性与现代性叙事的由来;通过对不少经典性作品的历史语境、创作动机等问题的分析,凸显出对这些农民图像作品的叙事语境化和历史化的理解,进而分别论述了左翼美术运动与延安美术中的农民形象在政治性、现代性叙事等方面的政治性内涵及其艺术审美特征,并且着重解释了从左翼美术到延安美术的政治性及现代性话语的发展、联系与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形象 政治性 现代性 左翼美术 延安美术
下载PDF
俄苏文艺传播与近代中国社会 被引量:3
4
作者 骆晓会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19-25,共7页
俄苏文学艺术对近代中国社会影响的覆盖面不是很大。其地位也很难说是举足轻重。但是它们在中国文艺领域中的表现却相当活跃,相当前卫,相当锐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核心思想和艺术宗旨,通过左翼文化运动和延安文艺等社... 俄苏文学艺术对近代中国社会影响的覆盖面不是很大。其地位也很难说是举足轻重。但是它们在中国文艺领域中的表现却相当活跃,相当前卫,相当锐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核心思想和艺术宗旨,通过左翼文化运动和延安文艺等社会运作方式或存在形态,主导着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方向。渗透到中国社会大众的思想和意识中,成为现代中国文学艺术的主流。迄今为止仍处处可以看到它们的痕迹、它们的影子、它们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苏文学艺术 近代中国社会 左翼文化运动 延安文艺
下载PDF
现实主义电影理论与欧洲左翼文化思潮 被引量:3
5
作者 唐乐 顾明栋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104,共8页
在呈现现实和影响现实两个维度上,现实主义具有丰富的审美与政治内涵,并且在电影理论的语境下与欧洲左翼思潮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性。具体而言,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不仅奠定了左翼影像的理论基础,更在艺术实践上树立了典范。... 在呈现现实和影响现实两个维度上,现实主义具有丰富的审美与政治内涵,并且在电影理论的语境下与欧洲左翼思潮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性。具体而言,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不仅奠定了左翼影像的理论基础,更在艺术实践上树立了典范。本雅明揭示了电影艺术的双重政治属性,从而对左翼艺术在视觉维度上的超越性进行了深入挖掘。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的电影人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上做出了各自的探索,从而将左翼电影的理论潜能落实为现实社会中的文化政治。现实主义电影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视觉维度上透视艺术与政治之间关系的学术语境,值得进一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理论 现实主义 现代性 左翼艺术 左翼政治
原文传递
再塑自我:抗战时期东南木刻运动中的杨可扬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颖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107,96,共12页
杨可扬的套色木刻是嵌入中国版画记忆的一道时代风景,但这远未含括他获颁“中国新兴版画运动杰出贡献奖”(1991)的多重深意。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左翼美术革命中的“木刻青年”,从山民子弟“杨嘉昌”到木运中坚“阿杨”,杨可扬文化身... 杨可扬的套色木刻是嵌入中国版画记忆的一道时代风景,但这远未含括他获颁“中国新兴版画运动杰出贡献奖”(1991)的多重深意。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左翼美术革命中的“木刻青年”,从山民子弟“杨嘉昌”到木运中坚“阿杨”,杨可扬文化身份建构的多重性和动态过程脱离不开具体的社会时空与人际网络,以及有关政治、美学、道德层面的认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可扬 现代木刻 东南木刻运动 左翼美术
原文传递
试论瞿秋白对左翼文化运动的贡献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兰英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0-52,共3页
瞿秋白在 1 931年 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后 ,积极投身于当时兴起的左翼文化活动。他从理论的高度引导了这场运动 ,不仅建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
关键词 瞿秋白 左翼文化运动 文艺理论 文艺大众化 文艺批评
下载PDF
庞薰琹早期现代主义艺术图像研究--国际前卫艺术图式与中国现代性融合的探索
8
作者 魏莱 《当代美术家》 2023年第1期38-45,共8页
本文研究了艺术家庞薰琹于20世纪30年代上海时期创作的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并指出它们与前卫艺术的关联。长期以来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形式启发的中国现代艺术作品备受“形式主义”的批判,因此少有针对庞薰琹在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主义艺术... 本文研究了艺术家庞薰琹于20世纪30年代上海时期创作的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并指出它们与前卫艺术的关联。长期以来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形式启发的中国现代艺术作品备受“形式主义”的批判,因此少有针对庞薰琹在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主义艺术作品的详细研究,从而正确指出这些作品与国际前卫艺术流派之间的联系。本文详论了当时的国际前卫艺术风潮,尤其是构成主义和与立体主义艺术家莱热的机械美学对庞薰琹的影响,指出正是这些前卫艺术所提供的图式帮助画家找到了表现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社会问题与危机的方法,甚至画家的意识形态也与前卫艺术有所关联。因为他在20世纪30年代所接触到的构成主义和机械美学的研究,在当时的上海出版物语境中,明确地与左翼思想相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薰琹 20世纪30年代 前卫艺术 成主义 费尔南多·莱热 左翼美术
下载PDF
直面灾景、重构山河和理想乡村:中国左翼电影环境景观的家国象征和隐喻
9
作者 罗阳 张慨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1期27-34,共8页
早期中国电影以商业价值为标准,环境景观与叙事空间在电影艺术层面上无内在情感的链接。左翼电影人吸收苏联电影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在影片中直接呈现天灾场景,改变了电影景观单一呈现模式;以外景中的荒漠、大路和群山隐喻山河破败中的不... 早期中国电影以商业价值为标准,环境景观与叙事空间在电影艺术层面上无内在情感的链接。左翼电影人吸收苏联电影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在影片中直接呈现天灾场景,改变了电影景观单一呈现模式;以外景中的荒漠、大路和群山隐喻山河破败中的不屈民族精神;以江南诗意乡村的审美建构反衬城市的畸形繁华和普遍贫困。左翼电影循着自觉追求之路,在画面本体呈现与故事推进中大量运用实景叙事与人造景观的结合,并运用意识形态内容中的机巧、实验和各种技术及理念对殇国之痛做出积极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电影 环境景观 电影美术 艺术地理 象征与隐喻
原文传递
左翼和“第三种人”“文艺自由”话语的生成与转换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述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3-151,共9页
“第三种人”最初将“文艺自由”放在作家和左翼批评家的对立逻辑中展开。周扬和胡风稍后将文艺的阶级性和真实性联系起来,提出“主题积极性”命题,以艺术真实论拆解“文艺自由”理论根基。“第三种人”则更新己方观点,他们反对限制题材... “第三种人”最初将“文艺自由”放在作家和左翼批评家的对立逻辑中展开。周扬和胡风稍后将文艺的阶级性和真实性联系起来,提出“主题积极性”命题,以艺术真实论拆解“文艺自由”理论根基。“第三种人”则更新己方观点,他们反对限制题材,认为只有“文艺自由”才能保证艺术真实。周扬和胡风将马克思主义对自由和必然的论述挪用到文艺领域,深化了对“文艺自由”的哲学理解,但具体论述并不一致,且对“本质”的理解不尽相同,这是他们论争过程中发生矛盾及引起典型论争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时代和理论局限,双方没能有效回应一些质疑,但关于“文艺自由”的理论对话给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带来了一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 “第三种人” “文艺自由” 艺术真实 典型论争
下载PDF
超越地缘的“地方”——温悲鸥的生平与创作
11
作者 陆思培 黄岑艳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9-97,共9页
跨界流动者往往被边缘化,甚至由于时局变动或其他因素而成为“失踪者”。温悲鸥一生流寓各处,对印度尼西亚的山麓与滩涂、中原大地上的黄土高坡、与自然乡土相伴相生的劳动者进行描绘。本文聚焦印尼华人艺术家温悲鸥的人生旅程,解读其... 跨界流动者往往被边缘化,甚至由于时局变动或其他因素而成为“失踪者”。温悲鸥一生流寓各处,对印度尼西亚的山麓与滩涂、中原大地上的黄土高坡、与自然乡土相伴相生的劳动者进行描绘。本文聚焦印尼华人艺术家温悲鸥的人生旅程,解读其璀璨的艺术作品背后的隐喻与哲思,以及时代变革中的个体如何面对文化身份上的觉醒、困顿与挣扎,并思考跨界流动与其中超越地缘、血脉、时代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国际主义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美术 海外华人 国际主义 印尼华人美术协会 社会介入
原文传递
论1927年至1937年台湾左翼思想的发展及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苏颜 刘小新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25-134,共10页
1927年至1937年,台湾左翼思潮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了明确的左翼思想路线、文化路线、组织路线以及认识论的左翼立场、左翼美学经验。然而,这一时期左翼运动发展并非是"一味高昂的战斗",而是充斥着复杂的形态。... 1927年至1937年,台湾左翼思潮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了明确的左翼思想路线、文化路线、组织路线以及认识论的左翼立场、左翼美学经验。然而,这一时期左翼运动发展并非是"一味高昂的战斗",而是充斥着复杂的形态。而关于左与右的分野、民族解放与阶级解放、乡土文学与大众文学,以及对民间文艺的征用与影响等重要命题的阐释,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这一时期台湾左翼思想发展脉络及其复杂性的理解与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左翼 思想路线 中国改造论 乡土文学论争 大众化 民间文艺
下载PDF
错动历史中的文学飞翔——对萧红的再审视 被引量:1
13
作者 季红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39,共6页
萧红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女性作家,她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长期被遮蔽,还原一个真实的萧红无疑困难重重。对于她的成长,至今尚有一些谜团有待解释。在萧红的生活史中现存最大的一个谜团,是订婚的时间与未婚夫的人间蒸发。尽管似乎遭到否定,但... 萧红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女性作家,她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长期被遮蔽,还原一个真实的萧红无疑困难重重。对于她的成长,至今尚有一些谜团有待解释。在萧红的生活史中现存最大的一个谜团,是订婚的时间与未婚夫的人间蒸发。尽管似乎遭到否定,但种种的蛛丝马迹,仍指向萧红初次订亲的未婚夫与抗日名将王廷兰有渊源。从文学的思想性看,在萧红那里,性别的问题是与人生的问题、阶级的问题、种族的问题搅缠在一起的。她是从切实的人生出发,以生命的价值为原点,去表现历史人生的种种苦难,民族国家的宏大主题也因此而具有了深厚的民众生活基础。从文学的艺术性看,萧红熔铸前卫与传统,以丰富的艺术创新促进了汉语写作的现代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订婚 左翼 性别立场 艺术创新
原文传递
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边地实践——以贵州“草原艺术研究社”为例
14
作者 彭兴滔 杨昊 《铜仁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7-84,共8页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艺思潮席卷全球。偏处中国西南一隅的贵州也受到左翼文艺思潮的影响。在林青等早期共产党员的提倡和主持下,贵州青年模仿上海“左联”创建了一个全新的文艺组织——“草原艺术研究社”。通过开展一系列左翼文艺活动...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艺思潮席卷全球。偏处中国西南一隅的贵州也受到左翼文艺思潮的影响。在林青等早期共产党员的提倡和主持下,贵州青年模仿上海“左联”创建了一个全新的文艺组织——“草原艺术研究社”。通过开展一系列左翼文艺活动,“草原艺术研究社”成功地把左翼文艺和无产阶级革命理念传播到边远地区,为20世纪初贵州乃至西南中共地方党组织的创建、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草原艺术研究社”及其活动成为左翼文艺运动在边地的一次生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艺运动 边地 无产阶级革命 草原艺术研究社
下载PDF
全面抗战初期左翼文艺家历史处境与创作转型研究--基于统一战线的视角
15
作者 杨念泽 蒋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112,共12页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促进了基于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左翼文艺家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与代表国民政府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文艺家、自由阶级文艺工作者等社会阶层,在共同抗敌、共...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促进了基于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左翼文艺家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与代表国民政府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文艺家、自由阶级文艺工作者等社会阶层,在共同抗敌、共御外辱的基础之上共同组建了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过程首先使得左翼文艺家走出了左翼文艺“地下”式、“反政府”式的写作环境,获得了合法的身份与写作、批评、出版的自由;同时,新的时代主题、新的历史处境和新的政治形式,也使得左翼文艺家必须转变其创作方式和创作方法,以获得本时期文艺界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主动权、话语权和领导权。总体来说,在国民政府的控制之下,本时期左翼文艺家的生存处境呈现出一种“自由”与“不自由”复杂纠缠的境地,而对国民政府官方意识形态的接纳与改造,则成为本时期左翼文艺家创作转型的核心方针。这些也使得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创作,具有与“五四”和土地革命时期截然不同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 左翼文艺 民族主义思潮 抗战文艺
下载PDF
从《黑人文学》论早期美国文学研究的左翼视角
16
作者 韩晗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98,共8页
本文从早期美国文学研究史的角度,将《黑人文学》作为考察中心,以史料分析的范式,论述了《黑人文学》的历史意义、研究视角以及之于当下研究界的启发。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左翼视角贯穿《黑人文学》全书,使其超越了当时小国文学研究的... 本文从早期美国文学研究史的角度,将《黑人文学》作为考察中心,以史料分析的范式,论述了《黑人文学》的历史意义、研究视角以及之于当下研究界的启发。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左翼视角贯穿《黑人文学》全书,使其超越了当时小国文学研究的局限性与"民族主义文艺"的理论窠臼。同时也从左翼视角的局限性出发,研究了该书的得失。其一是视野不够开阔;其二是掺杂个人感情过多,使其论述不够严谨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文学》 左翼视角 美国文学研究 民族主义文艺
原文传递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陈烟桥的社会活动与艺术创作
17
作者 张园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6-91,共6页
以往关于陈烟桥的研究多集中探讨鲁迅对陈烟桥的影响或陈烟桥版画的艺术特色,较少涉及陈烟桥早期的社会活动及漫画和理论创作,也未关注他不同时期的创作核心。本文将陈烟桥早期的社会活动和木刻、漫画、理论创作视为一个整体,发掘被以... 以往关于陈烟桥的研究多集中探讨鲁迅对陈烟桥的影响或陈烟桥版画的艺术特色,较少涉及陈烟桥早期的社会活动及漫画和理论创作,也未关注他不同时期的创作核心。本文将陈烟桥早期的社会活动和木刻、漫画、理论创作视为一个整体,发掘被以往研究遗漏的细节与作品,试图呈现陈烟桥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社会活动和艺术创作,并标示其创作转变的节点,进而指出,在充满动荡与灾难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以刻刀和画笔为武器,通过视觉图像宣传革命、唤醒民众、激励士气生动诠释了民族救亡与人民解放的革命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烟桥 左翼美术运动 新兴木刻 漫画
原文传递
“左联”对“文艺大众化”的探索
18
作者 江守义 支瑞瑞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05-113,共9页
就20世纪左翼文艺的发展看,“左联”的“文艺大众化”讨论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左联”的探索经过了局部讨论、组织性讨论和回应性讨论三个阶段,其探索路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文艺大众化”由观念变成一种运动,并通过多... 就20世纪左翼文艺的发展看,“左联”的“文艺大众化”讨论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左联”的探索经过了局部讨论、组织性讨论和回应性讨论三个阶段,其探索路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文艺大众化”由观念变成一种运动,并通过多种途径,将文艺真正“大众化”;二是通过多方面的理论探索让“文艺大众化”在具体内容、如何创作及大众语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两条路径的结合使得“左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将“文艺大众化”融为一体,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 文艺大众化 路径
下载PDF
意识形态与左翼叙述
19
作者 朱卫兵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7,共4页
意识形态问题的核心是其具体性、发展性和实践性,文学艺术既是各种意识形态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特别复杂和活跃的意识形态,形象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其基本特征。运用意识形态理论对左翼文艺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左翼文艺理... 意识形态问题的核心是其具体性、发展性和实践性,文学艺术既是各种意识形态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特别复杂和活跃的意识形态,形象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其基本特征。运用意识形态理论对左翼文艺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左翼文艺理论观念的研讨;二是对左翼文艺作家作品的叙事研究。意识形态与左翼文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决定性关系,而是双方共鸣、绞缠、摩擦、碰撞的对话互动的交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左翼文艺 叙述
下载PDF
上海左翼文化运动与延安文艺政策的确立
20
作者 黄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5-119,共5页
从1930年代上海的左翼文化运动到1940年代延安文艺政策确立,实际上暗藏着一条历史线索可循。一方面,由于上海等地"亭子间文人"的到来,延安多样化而瑰丽的文艺界出现了众声喧哗的新格局;另一方面,上海孕育的大众文艺运动的发生发展也... 从1930年代上海的左翼文化运动到1940年代延安文艺政策确立,实际上暗藏着一条历史线索可循。一方面,由于上海等地"亭子间文人"的到来,延安多样化而瑰丽的文艺界出现了众声喧哗的新格局;另一方面,上海孕育的大众文艺运动的发生发展也为延安文艺政策的确立提供了依据。"上海"之于"延安",既作为经验又作为教训双重"在场"。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通过积极地探索自己的文艺观和文艺思想,最终确立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化 中国共产党 延安文艺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