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室达峰时间对心功能不全患者起搏术后左心功能中远期预后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
1
作者 梁晓芳 罗培培 +4 位作者 宋艳斌 薛社亮 王娟 凤伟祥 李文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探讨刺激至左室达峰时间(sti-LVAT)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起搏术后左心功能中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具有高心室起搏比例的起搏器植入患者89例。根据起搏部位分为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组(4... 目的:探讨刺激至左室达峰时间(sti-LVAT)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起搏术后左心功能中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具有高心室起搏比例的起搏器植入患者89例。根据起搏部位分为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组(42例)、右室间隔部起搏(RVSP)组(13例)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组(34例)。比较3组的基线资料、术中电生理参数和术后6个月左心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术中LBBAP组起搏QRS宽度最窄,其次是RVSP组和RVAP。术中3组的单极阻抗有显著差异(P=0.005)。与基线相比,LBBAP组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均显著下降[LVEDD:(48.12±6.51) mm vs (50.45±7.96) mm,P=0.001;LAD:(40.05±5.92) mm vs (42.02±7.20) mm,P=0.002;NT-proBNP:219.50(89.75,472.50) pg/mL vs 1 166.50(683.75,2 125.00) pg/mL,P=0.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62.95±4.99)%vs (58.31±9.36)%,P<0.001];RVAP组术后6个月LAD显著增加[(42.82±5.24) mm vs (41.06±5.59) mm,P=0.009],LVEF则显著下降[(56.91±7.18)%vs (60.38±7.13)%,P=0.041];RVSP组术后6个月的LVEDD、LAD和LVEF则变化不明显。术中发现,LBBAP组sti-LVAT最短[(74.45±12.90) ms],其次是RVSP组[(94.69±11.00) ms]和RVAP组[(100.21±11.44) ms],3组间差异明显(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ti-LVAT与术后6个月的ln(NT-proBNP)、LVEDD和LAD水平呈正相关(r=0.674、0.512、0.400,均P<0.001),与6个月的LVEF呈负相关(r=-0.510,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ti-LVAT可正向预测术后6个月NT-proBNP(b=0.051,β=0.646,P<0.001)和LVEDD值(b=0.157,β=0.423,P<0.001)。结论:LBBAP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起搏术后的左心功能,减轻心室重构;sti-LVAT对高心室起搏比例的心衰患者术后6个月的左心功能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右室间隔部起搏 左室达峰时间 左心功能 心室重构
原文传递
判断左束支起搏成功夺获标准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岳岸娜 钱步云 +2 位作者 陈璐 孙康云 邹建刚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289-294,共6页
左束支起搏(LBBP)定义为起搏夺获左束支,包括左束支主干及其分支,伴或不伴周围心肌夺获,且夺获阈值一般不超过1.5 V/0.4 ms。记录到逆行希氏束电位或顺行左束支电位是左束支夺获的直接证据,但该操作较为复杂,临床使用较少。在起搏导线... 左束支起搏(LBBP)定义为起搏夺获左束支,包括左束支主干及其分支,伴或不伴周围心肌夺获,且夺获阈值一般不超过1.5 V/0.4 ms。记录到逆行希氏束电位或顺行左束支电位是左束支夺获的直接证据,但该操作较为复杂,临床使用较少。在起搏导线植入过程中,通常根据心电图变化来判断导线是否成功夺获左束支,具体包括体表心电图QRS波群形态、左心室达峰时间变化、腔内心电图检测到左束支电位或损伤电流,以及改变起搏输出时观察到非选择性LBBP转换到选择性LBBP或左心室间隔部起搏等。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一些学者提出了个体化的左心室达峰时间、V_(6)-V_(1)峰值间期以及LBBP评分等方法进一步补充了夺获标准。现对目前常用的标准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操作提供更多依据,以提高LBBP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起搏 左束支夺获标准 左束支电位 损伤电流 左心室激动时间
下载PDF
QRSd-LVAT差值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赵贞 郑晓琳 +2 位作者 王玺 卢文杰 邱春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2期2177-2181,共5页
目的探讨QRS时限(QRSd)-左心室达峰时间(LVAT)差值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植入CRT并完成6个月门诊随访的46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QRS时限(QRSd)-左心室达峰时间(LVAT)差值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植入CRT并完成6个月门诊随访的46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个月内对CRT的反应情况,将患者分为无反应组(11例)和反应组(35例)。观察两组CRT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RT反应性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术前比较,反应组术后即刻QRSd、LVAT较短,QRSd-LVAT差值较小(P<0.05);无反应组术后即刻QRSd、LVAT、QRSd-LVAT差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反应组比较,反应组术后即刻QRSd较短,QRSd-LVAT差值较小(P<0.05)。术后6个月,反应组LVAT较无反应组短,QRSd-LVAT差值、LVEDV、LVESV、左心室内径较无反应组小,脑利尿钠肽水平较无反应组高(P<0.05)。术后即刻LVAT、QRSd-LVAT差值是CRT有反应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术后即刻LVAT、QRSd-LVAT差值为影响CRT反应性的预测指标,且QRSd-LVAT差值可作为CRT反应性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QRS时限 左心室达峰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