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病大动脉扩张性与左室肥厚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15
1
作者 王宏宇 张维忠 +4 位作者 龚兰生 李志明 邱慧丽 范明昌 吴美枝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 (essentialhypertension ,EH)患者大动脉扩张性降低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自动测量系统和超声心动图对颈动脉 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 ,PWV)和左室结构进行观察。PWV为评...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 (essentialhypertension ,EH)患者大动脉扩张性降低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自动测量系统和超声心动图对颈动脉 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 ,PWV)和左室结构进行观察。PWV为评价大动脉扩张性的指标 ;室间隔厚度 ,左室后壁厚度 ,左室重量指数作为评价左室肥厚的指标 ;左室相对厚度 ,即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之和与左室舒张末径之比用于评价左室向心性重塑。结果 PWV在左室肥厚组明显高于无肥厚组[(11 5 2± 2 45 )m/s :(10 80± 1 95 )m/s,P =0 0 0 13]。左室发生向心性重塑者与未发生重塑者相比PWV差异无显著性 [(11 10± 2 310 )m/s:(10 99± 1 99)m/s ,P =0 6 816 ]。结论 左室肥厚的EH患者大动脉扩张性显著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大动脉扩张性 左室肥厚
原文传递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54
2
作者 汪德娴 赵玮 +2 位作者 孙燕淑 田清平 陈岩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对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检测的意义。方法 将初诊的高血压病患者 147例经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左室肥厚组 (n=45例)和非左室肥厚组(n=102例),颈动脉内 中膜增厚组 (n=52例)和非...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对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检测的意义。方法 将初诊的高血压病患者 147例经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左室肥厚组 (n=45例)和非左室肥厚组(n=102例),颈动脉内 中膜增厚组 (n=52例)和非内 中膜增厚组 (n=95例 ),经询问病史、体检、测定动态血压参数,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2)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分别为: 24h平均收缩压 ( 140. 7±14 .1 )比 ( 128 .3±12 .3 )mmHg( 1mmHg=0. 133kPa), 24h平均舒张压(86 .4±8. 9)比(81. 6±9. 3)mmHg,白昼平均收缩压 (142 .8±13 .9)比 (130 .9±11 .1)mmHg,白昼平均舒张压(86 .9±8. 8)比(83 .4±9. 0)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29. 0±13. 2)比(114. 6±11 .4)mmHg,夜间平均舒张压 ( 77 2±9 4 )比 ( 67 .5±8 .1 )mmHg, 24h脉压 ( 54 .2±10 .2)比(46. 9±9. 6)mmHg,白昼脉压(55. 9±10. 5)比(47 .5±9 .1)mmHg,夜间脉压(51. 8±10 .7)比(47. 1±8 .7)mmHg, 24h收缩压变异系数(8 .4±2 .0)比(7 .2±1 .9), 24h舒张压变异系数 (9 .5±2. 2)比(8 .0±2. 1),动态血压非勺型昼夜节律 55 6%比 25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 左室肥厚 颈动脉 高血压病 收缩压 舒张压 患者 变异系数 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7
3
作者 周铭 郭冠军 孙步高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11-513,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8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者(心衰组),其中NYHA Ⅱ级组38例,Ⅲ级组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各组左室舒张...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8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者(心衰组),其中NYHA Ⅱ级组38例,Ⅲ级组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各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运动速度(E/Ea)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Dd[(45.63±5.32)mm比(57.24±11.16)mm]、LAD[(33.25±6.54)mm比(50.53±10.92)mm]、E/Ea[(8.01±4.21)比(14.21±3.52)]均显著升高,LVEF[(69.73±11.43)%比(54.36±10.51)%]显著降低,P均<0.05。与Ⅱ级组比较,Ⅲ级组LVEDd[(57.12±9.53)mm比(66.20±7.35)mm]、LAD[(46.36±6.94)mm比(53.14±7.21)mm]、E/Ea[(12.89±3.02)比(15.17±3.53)]均显著升高,LVEF[(46.31±10.23)%比(38.75±8.61)%]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心脏彩超对于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用于评估此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冠状循环微血管病理改变特点 被引量:40
4
作者 李小鹰 李蕊 +2 位作者 于雯 石怀银 韦力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27-530,共4页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LVH)患者冠状循环微血管病变的特点 ,并在LVH分级相同的条件下 ,观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病变的区别。方法 从我院 195 4~ 1996年的 3 195例连续尸检标本中选取年龄≥ 60岁的高血压病...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LVH)患者冠状循环微血管病变的特点 ,并在LVH分级相同的条件下 ,观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病变的区别。方法 从我院 195 4~ 1996年的 3 195例连续尸检标本中选取年龄≥ 60岁的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 2 0 6例和对照组 3 0例的心脏标本进行HE、弹力 +VanGieson和CD3 1免疫组化染色 ,显示心肌间质 10~ 60μm动脉和心肌毛细血管 ,通过光镜和电脑图像分析 ,定量检测微动脉密度及其壁腔比值、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及其内皮细胞面积 4项指标 ;根据左室游离壁厚度将LVH分为 0级~III级 ;高血压组LVH 0~III级 ,冠心病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糖尿病组LVH均为I级。各组间比较采用SAS系统处理。结果 各组冠状循环微血管定量测定结果显示 :高血压组随LVH加重 ,微动脉密度和壁腔比值逐渐增大 ,而毛细血管密度与内皮细胞面积逐渐减小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LVH组有类似改变但程度更重 ;冠心病LVH组微动脉密度增加而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 ;糖尿病组壁腔比值无明显改变 ,而微动脉密度增高 ,毛细血管密度及内皮细胞面积明显减少。结论 高血压LVH时冠状循环微血管段的改变表现为微动脉密度增高 ,壁腔比值增大和毛细血管减少 ,其中壁腔比值增大是高血压LV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左心室肥大 冠状血管 微循环
原文传递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关系 被引量:38
5
作者 陈爱华 张文秀 +3 位作者 唐晓明 李志樑 陆青 钱学贤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8-301,共4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Ⅰ /D多态性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 )基因 344C/T多态性与高血压 (EH)及左室肥厚 (LVH)的相关性。方法 将 13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LVH组 72例 ,无LVH组 6 4例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Ⅰ /D多态性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 )基因 344C/T多态性与高血压 (EH)及左室肥厚 (LVH)的相关性。方法 将 13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LVH组 72例 ,无LVH组 6 4例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ACE和CYP11B2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1)无LVH组与LVH组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LVH组Ⅱ基因型和Ⅰ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无LVH组。 (2 )无LVH组与LVH组CYP11B2基因 344C/T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LVH组CT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无LVH组。 (3)LVH组中的CT +Ⅱ联合基因型频率高于无LVH组 (P <0 0 5 )。结论  (1)ACE基因I/D和CYP11B2基因 344C/T多态性与高血压发生无相关性。 (2 )ACE基因Ⅱ多态性与LVH相关。 (3)CYP11B2基因 344CT基因型与LVH相关。 (4)CYP11B2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合成酶 基因多态性 左室肥厚 高血压 相关性 CYP11B2 EH LVH
原文传递
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39
6
作者 刘力松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比较动态脉压和诊所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诊的轻 中度高血压病患者 118例。所有入选病例测量非同日 3次诊所血压、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动态脉压和诊所脉压水平各分为 3... 目的 比较动态脉压和诊所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诊的轻 中度高血压病患者 118例。所有入选病例测量非同日 3次诊所血压、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动态脉压和诊所脉压水平各分为 3组 ,并分别比较。结果 动态脉压与年龄、高血压病史、左心室重量指数、动脉僵硬度指数和体重指数呈显著的相关性。动脉僵硬度随分组脉压的增大呈显著递增 ,其与动态脉压的相关性明显强于诊所脉压。动态脉压与左心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明显强于诊所脉压。结论 脉压升高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与诊所脉压比较 ,动态脉压更能反映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硬化 肥大 左心室
下载PDF
多普勒组织成像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27
7
作者 徐瑞 张运 +4 位作者 张梅 葛志明 张薇 钟明 李秀昌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8期467-470,共4页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评价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并与二尖瓣血流频谱作对比。方法 研究对象为 3 5例临床与超声诊断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 (高心组 )和 2 0例正常人 (对照组 )。采用心尖四腔观 ,选取室...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评价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并与二尖瓣血流频谱作对比。方法 研究对象为 3 5例临床与超声诊断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 (高心组 )和 2 0例正常人 (对照组 )。采用心尖四腔观 ,选取室间隔中段、左室侧壁中段、二尖瓣环室间隔交界处、二尖瓣环侧壁交界处为取样点 ,分别显示各部位组织的运动情况 ,并测量心肌收缩峰值速度 (VS)、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 (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 (VA)及VE 与VA 比值 (VE/VA)。常规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 ,与DTI参数作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高心组室间隔中段、侧壁中段、二尖瓣环VE、VE/VA均显著下降 ;各部位VE/VA 均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DTI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诊断灵敏度高于二尖瓣血流频谱。结论 DT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组织成像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舒张功能 评价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及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血管损伤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33
8
作者 龚文玉 刘璠娜 +1 位作者 胡波 尹良红 《中华肾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10-516,共7页
目的比较糖尿病肾病(DN)和非糖尿病肾病(NDN)心脏结构功能和颈动脉结构,探讨这两类常见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心血管损伤差异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的278例CKD患者为研究... 目的比较糖尿病肾病(DN)和非糖尿病肾病(NDN)心脏结构功能和颈动脉结构,探讨这两类常见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心血管损伤差异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的278例CKD患者为研究对象,DN组78例,NDN组200例。采用多普勒彩超评价心脏结构功能和颈动脉结构,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资料。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KD患者心血管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8.22岁,男性为178例,占64.03%。DN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比例均高于NDN组(均P〈0.05),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左心室舒张功能(E/A比值)则低于NDN组(均P〈0.05)。DN组左心室肥厚(LVH)、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E/A〈1)和cIMT增厚(cIMT〉0.9mm)发生率分别高达67.95%、70.27%和57.14%,均高于NDN组的40.00%、42.31%和17.39%(均P〈0.05)。随着CKD病情的进展,DN和NDN患者LVMI和LVH比例逐渐增高,CKD1—2期和3—4期DN组LVIM和LVH比例均高于NDN组(均P〈0.05)。DN组CKD各期的cIMT和cIMT增厚发生率均高于NDN组(均P〈0.05)。而CKD分期中仅在CKD1—2期DN组E/A值比NDN组小,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率大于NDN组(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BMI、血红蛋白、eGFR和DN(以NDN为参照)是CKD患者LVMI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血清钙和DN是E/A比值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和DN是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同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DN、血红蛋白和eGFR下降是CKD患者LVH的危险因素(均P〈0.05);高龄、BMI增加是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心血管疾病 肥大 左心室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原文传递
个体化降压干预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同波 李瑶 +5 位作者 姚思宇 汪驰 王淼 刘杰 石亚君 薛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977-982,共6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降压干预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血压节律异常的患者65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 目的探讨个体化降压干预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血压节律异常的患者65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夜间血压下降<10%)(n=259),反杓型组(夜间血压较白昼上升)(n=391)。服用短效降压药物者改为长效或缓释降压药物;已经服用长效或缓释将药物者,改为夜间给药或者夜间加用一次降压药物。患者记录睡前、晨起家庭自测血压,每3个月门诊随访一次,记录诊室血压,1年后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评估治疗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根据患者超声心动图结果计算左室重量指数评估治疗对左室肥厚的影响。结果个体化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诊室血压与24 h各时段血压均有降低,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组分别有44%、57%恢复为正常杓型血压节律类型。基线为左室肥厚者在非杓型、反杓型组分别有44%、48%恢复正常。LVMI在非杓型、反杓型两组中分别为治疗前后[(59±12)kg/m^2.7比(48±10)kg/m^2.7;P<0.01]、[(63±13)kg/m^2.7比(48±11)kg/m^2.7;P<0.01]。结论个体化降压干预异常血压昼夜节律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全天各时段血压,并能有效逆转左室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个体化降压 高血压 冠心病 肥大 左心室
原文传递
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应变的评价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嵘娟 孙研 +11 位作者 杨娅 张纯 马宁 吴山 江波 李宜嘉 孙琪伟 杨娇 张涵 张琪 牛宝荣 李晓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633-636,673,共5页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应变指标变化。方法:入选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71例,以冠状动脉狭窄是否>50%分为病变组(n=47)与对照组(n=26)。冠状动脉狭窄组按是否存在心肌梗死分为心肌缺血组(n=25...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应变指标变化。方法:入选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71例,以冠状动脉狭窄是否>50%分为病变组(n=47)与对照组(n=26)。冠状动脉狭窄组按是否存在心肌梗死分为心肌缺血组(n=25)及心肌梗死组(n=22)两个亚组。所有入选者应用Toshiba Artid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集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左心室全容积图像并存储,应用3DT在线分析软件,对各组整体应变参数进行分析,包括:整体纵向峰值应变、整体径向峰值应变、整体周向峰值应变。结果:1心肌梗死组与心肌缺血组、对照组比较: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容积增大(P<0.05或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血流频谱E/A明显减低(P<0.05或P<0.01)。心肌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肌梗死组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低于对照组及心肌缺血组(均P<0.01),心肌缺血组低于对照组(P<0.05)。3心肌梗死组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低于对照组及心肌缺血组(均P<0.01),心肌缺血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心肌梗死组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参数较对照组和心肌缺血组明显减低(均P<0.01)。心肌缺血组者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峰值较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通过多项应变参数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冠心病早期缺血时周向应变已经出现减低,发生心肌梗死后,心肌形变能力及运动协调性将进一步减低,左心室整体径向、周向、纵向应变均明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 左心室 应变 冠心病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28
11
作者 徐燕 高旭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98-70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33例老年人群临床资料,分为高血压组98例和对照组35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组24 h、昼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及标准差,以标准差代表BPV的值。根据...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33例老年人群临床资料,分为高血压组98例和对照组35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组24 h、昼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及标准差,以标准差代表BPV的值。根据昼间收缩压标准差的第50百分位数将高血压组分为昼间高BPV组48例和昼间低BPV组50例,比较2组的危险因素、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微量白蛋白尿。结果高血压组24 h、昼间、夜间收缩压和收缩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昼间高BPV组IMT、LVMI明显高于昼间低BPV组[(1.09±0.44)mm vs(0.94±0.17)mm,P<0.05;(239.97±52.87)g/m^2 vs(208.41±46.10)g/m^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昼间收缩压变异性与颈总动脉IMT、LVMI独立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BPV较高,昼间收缩压变异性是颈总动脉IMT增厚和左心室肥厚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昼夜节律 白蛋白尿 肥大 左心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我国五省市、自治区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25
12
作者 侯凡凡 马志刚 +10 位作者 梅长林 戎殳 黄颂敏 刘先蓉 袁伟杰 郭云珊 王莉 何强 王秀玲 桑晓红 栗霄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53-759,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我国五个省市、自治区七家三级甲等医院2002至2003年收治的1239例慢性肾脏病病人有关心血管疾病的资料库,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组患者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 目的了解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我国五个省市、自治区七家三级甲等医院2002至2003年收治的1239例慢性肾脏病病人有关心血管疾病的资料库,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组患者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疾病和用药史、体检及实验室参数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同时对主要危险因素的普遍性进行分析。结果(1)血清C反应蛋白(CRP)显著增高(>10mg/L)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危险因素(OR2.13,95%可信区间[CI]1.32~3.43);本组慢性肾脏病患者CRP>10mg/L者占21.5%。(2)女性(OR2.99,CI2.09~4.26)、贫血(OR2.06,CI1.19~3.57)和收缩期高血压(OR1.016,CI1.00~1.02)是左心室肥厚(LVH)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组慢性肾脏病病人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者占54.2%,血红蛋白维持≥110g/L者仅15%。(3)钙磷乘积增加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有关(OR1.023,CI1.01~1.03);本组病人中25.9%钙磷乘积≥55。(4)低白蛋白血症(OR6.01,CI1.25~28.96)和舒张压增高(OR1.049,CI1.00~1.09)是慢性肾脏病合并脑卒中(CVA)的主要危险因素;低白蛋白血症的患病率为37.3%。(5)传统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增加慢性肾脏病患者CAD(OR2.34)、CHF(OR1.97)和脑卒中(OR4.40)的危险性;年龄增加是CAD(OR1.04)和脑卒中(OR1.22)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则与左心室肥厚(OR1.016)、CHF(OR1.02)和脑卒中(OR1.04)的发生有关。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探讨对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的干预方法,加强对贫血、高血压和钙磷代谢紊乱的控制是改善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患者 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 脑卒中 OR CHF 中国 CI 结论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25~64岁人群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岩 赵冬 +7 位作者 刘静 李翠芬 果伟 陈赤红 郝蓬 孙佳艺 秦兰萍 王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37-1042,共6页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25~64岁人群基线时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与随访期间发生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1984~1993年在北京地区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入选的25~64岁男女两性共7023人进行随访,对随访期间发生的急性心血管...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25~64岁人群基线时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与随访期间发生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1984~1993年在北京地区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入选的25~64岁男女两性共7023人进行随访,对随访期间发生的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进行登记,排除非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的211人后,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与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基线7023人中有高血压2240例,高血压人群中左心室肥厚的患病率为11.8%,男性为16.1%,女性为7.5%。(2)与血压正常且无左心室肥厚者比较,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者发生急性冠心病、急性脑卒中、总心血管病事件和总死亡的相对危险(RR)分别为4.92(95%CI:2.25,10.74)、4.24(95%CI:2.58,6.97)、4.06(95%CI:2.60,6.34)和3.26(95%C1:1.99,5.34)。(3)与有高血压但无左心室肥厚者比较,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者发生急性冠心病、急性脑卒中、总心血管病事件和总死亡的RR分别为1.47(95%CI:0.71,3.05)、1.79(95%CI:1.14,2.80)、1.65(95%CI:1.19,2.28)和1.70(95%CI:1.08,2.69)。(4)急性冠心病、急性脑卒中、总心血管病事件和总死亡归因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危险百分比(PARP)分别为13.0%、11.0%、10.4%和7.9%,其中男性急性脑卒中归因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PARP为15.5%;女性急性冠心病归因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PARP为21.7%。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是急性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独立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心血管疾病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左室肥厚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14
作者 黄东 陈曼华 +1 位作者 于杨 陈世慧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360-3361,336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血压及左心室肥厚情况的变化,以Cornell-QRS标准和Sokolow-Lyon电压判断左心室肥厚对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心肌肥厚者50例(心肌肥厚组)...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血压及左心室肥厚情况的变化,以Cornell-QRS标准和Sokolow-Lyon电压判断左心室肥厚对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心肌肥厚者50例(心肌肥厚组),无心肌肥厚者124例(非心肌肥厚组)。记录基线、6个月、1年、2年血压、心电图Cornell-QRS标准和Sokolow-Lyon电压值,比较组间差异,并以Cox危险模型分析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生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与无心肌肥厚组相比,心肌肥厚组高血压病史更长(P<0.05),3级高血压比例明显更高(P<0.05),24h平均SBP更高(P<0.05)。与基线值相比,心肌肥厚组6个月、1年、2年SBP、DBP、Cornell-QRS指数和Sokolow-Lyon电压均显著下降(P<0.05)。与无心肌肥厚组相比,心肌肥厚组2年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比例明显更高[3(6.0%)vs.1(0.8%),P<0.05;6(12.0%)vs.2(1.6%),P<0.01]。Cornell-QRS指数和Sokolow-Lyon电压是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Cornell-QRS指数和Sokolow-Lyon电压可能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 左心室 高血压 Cornell-QRS标准 Sokolow-Lyon电压
下载PDF
腹主动脉结扎大鼠心肌胶原网络重塑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孙庆怡 陈润芬 +5 位作者 李洪波 王长谦 杨玖生 周依蒙 王彬尧 黄定九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观察在压力负荷增高大鼠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抑制剂和醛固酮拮抗剂预防心肌胶原重塑的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 91只行肾上腹主动脉部分结扎 ,随机分成四组 :苯那普利组 (n =2 1)和安体舒通组 (n =2 6 )于术后给予苯那普利 ... 目的 观察在压力负荷增高大鼠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抑制剂和醛固酮拮抗剂预防心肌胶原重塑的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 91只行肾上腹主动脉部分结扎 ,随机分成四组 :苯那普利组 (n =2 1)和安体舒通组 (n =2 6 )于术后给予苯那普利 (10mg·kg-1·d-1)或安体舒通 (2 0mg·kg-1·d-1) ,假手术组 (n =2 1)和手术组 (n =2 3)不予治疗。术后 4、8、12周分别测定各组颈内动脉压 ,各个心室的重量及心肌胶原容积分数 (CVF) ,并测定术后 8周心肌Ⅰ、Ⅲ型CVF。结果  (1)手术组和安体舒通组收缩压及左室重量与体重比值高于假手术组和苯那普利组 ;(2 )CVF在手术组高于假手术组 ,苯那普利组和安体舒通组与假手术组无差异 ;(3)手术组Ⅰ、Ⅲ型CVF高于假手术组 ,苯那普利组和安体舒通组与假手术组相同。结论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肌胶原网络重塑中起重要作用 ,心肌肥厚与血压有关 ,苯那普利和安体舒通能预防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那普利 高血压 ACE 心肌肥厚
原文传递
改良大鼠左心室插管术及心衰大鼠左心功能指标的测定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艳飞 曹雪滨 +3 位作者 崔英凯 张刚 杨梅 任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34-36,共3页
目的完善大鼠左心室插管技术并确定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指标参数。方法将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腹主动脉缩窄模型组(CAA)。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法制作CHF大鼠模型,BL-420E+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测定心功... 目的完善大鼠左心室插管技术并确定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指标参数。方法将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腹主动脉缩窄模型组(CAA)。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法制作CHF大鼠模型,BL-420E+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测定心功能参数。观察比较2组大鼠第6周后测定的心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1)经进一步完善大鼠左心室插管技术,成功率明显提高。(2)CAA组大鼠心功能明显减低,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左心室内压上升、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下降(P<0.01)。结论改良大鼠左心室插管术提高成功率,心衰大鼠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左心室 心力衰竭 大鼠 心室功能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腹主动脉缩窄大鼠的抗心肌肥厚效应 被引量:13
17
作者 何建桂 马虹 +3 位作者 廖新学 曾武涛 柳俊 王礼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1 7)能否预防和减轻腹主动脉缩窄所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腹主动脉缩窄组、腹主动脉缩窄 +血管紧张素 (1 7)治疗组 ,每组 15只。在腹主动脉缩窄术后 1d开始 ,腹主动脉缩窄血管...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1 7)能否预防和减轻腹主动脉缩窄所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腹主动脉缩窄组、腹主动脉缩窄 +血管紧张素 (1 7)治疗组 ,每组 15只。在腹主动脉缩窄术后 1d开始 ,腹主动脉缩窄血管紧张素 (1 7)治疗组大鼠经置入式微量泵持续颈静脉给予血管紧张素 (1 7) ,给药剂量 2 5μg·kg- 1 ·h- 1 ,假手术组及腹主动脉缩窄组经微量泵只给予同量的生理盐水 ,4周后检测颈动脉血压、心率、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和心肌胶原容积分数。结果 腹主动脉缩窄可导致颈动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升高、左心室重量指数和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增加 ;血管紧张素 (1 7)不改变腹主动脉缩窄所诱导增高的血压、心率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 ,但能明显减轻腹主动脉缩窄所诱导增高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和心肌胶原容积分数。结论 外源性血管紧张素 (1 7)能减轻腹主动脉缩窄所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其机制不是通过改变血流动力学或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所致 ,可能与它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肥大 左心室 主动脉缩窄
下载PDF
两种多普勒方法测量胎儿左心室Tei指数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彦英 吕国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1142-1143,共2页
关键词 胎儿 超声检查 TEI指数 左心室
下载PDF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扭转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玲利 谢明星 +4 位作者 王新房 张利 吕清 王静 丁尚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征。方法DCM患者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经胸采集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并存贮,运用Echo 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征。方法DCM患者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经胸采集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并存贮,运用Echo 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获取每个切面的旋转值。左室扭转值定义为左室心尖部旋转值与心底部旋转值的差值。对不同研究对象间心率差异进行时间校标。结果从左室心尖来看,正常人LVtw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DCM患者LVtw运动于收缩期仍维持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及心脏整体收缩期逆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但其左室扭转峰值[(6.56±2.19)°/(14.44±1.55)°,P<0.001]显著减低。左室峰值扭转与左心功能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密切(Spearman相关系数r=0.762,P=0.00)。结论DCM患者组收缩期左室扭转值减低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影响。STI技术为准确地评估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扩张型心肌病 左室 扭转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构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余荣水 吾柏铭 +2 位作者 朱瑞珍 高岚 薛咏霞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的不同构型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高血压病组 172例 ,对照组12 3例 ,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和室壁相对厚度 (RWT) ;以彩色多普勒检测有无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反流及其程度 ;以肱动脉血压和左...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的不同构型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高血压病组 172例 ,对照组12 3例 ,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和室壁相对厚度 (RWT) ;以彩色多普勒检测有无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反流及其程度 ;以肱动脉血压和左心排血量计算体循环血管阻力 (SVR)。根据LVMI与RWT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室不同构型 ,并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SVR特征。结果 高血压病组左室正常型占49 .42 % ,向心性重构型 9.3 0 % ,向心性肥厚型 11.63 % ,离心性肥厚型 2 9.65 %。离心性肥厚组中度二尖瓣反流者较多。SVR最高者为向心性重构组 ,其次为向心性肥厚组 ,再次为左室正常组 ,三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在高血压病患者中 ,离心性肥厚较向心性肥厚更为常见 ,向心性重构也占一定的比例。向心性肥厚及向心性重构主要与压力负荷过重有关 ;离心性肥厚既有压力负荷过重 ,又有容量负荷过重 ;向心性重构还可能与容量低负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高血压 SV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