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束支是否夺获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钱智勇 薛思源 +4 位作者 曾嘉欣 王垚 张新尉 侯小锋 邹建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91-296,共6页
目的探讨左束支夺获与否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左束支起搏(LBBP)和左心室间隔部起搏(LVSP)患者基线和末次随访的超声心动图等资料,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且心室起搏比例≥20%。对... 目的探讨左束支夺获与否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左束支起搏(LBBP)和左心室间隔部起搏(LVSP)患者基线和末次随访的超声心动图等资料,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且心室起搏比例≥20%。对比两组患者左心室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共入组71例患者,男37例,年龄(67.6±12.2)岁,根据术中资料判断有无左束支夺获分为LBBP组(51例)和LVSP组(20例)。心室起搏比例为91.6%±17.5%。LBBP组单极3.0 V/0.5 ms起搏下的左心室达峰时间(LVAT)明显短于LVSP组[(71.3±9.3)ms对(82.2±9.7)ms,P<0.001],LBBP组起搏QRS时限明显窄于LVSP组[(140.1±17.6)ms对(151.0±21.7)ms,P=0.031]。随访(22.3±15.8)个月,LBBP组患者LVEF较基线无明显改变;LVSP组患者LVEF较基线下降(63.0%±4.3%对59.4%±7.1%,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BBP组的LVEF改变值(-0.3%±4.2%对-3.6%±7.5%,P=0.021)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改变值[(-1.6±3.2)mm对(0.4±3.8)mm,P=0.031]明显优于LVSP组。LBBP组和LVSP组中分别有1例和3例患者LVEF下降超过10%且最终LVEF≤50%,其中LVSP组的1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对于心功能正常的患者,LBBP可以有效保护心脏收缩功能,而LVSP可引起心室收缩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左束支夺获 房室传导阻滞 左束支起搏 左心室间隔部起搏
原文传递
左束支区域起搏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曾许 蒲丽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043-1050,共8页
传统的右心室起搏引起电-机械不同步导致或加重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的风险。双心室起搏可改善心室不同步,但也无法消除电不同步,同时有较高的无应答率。希氏束起搏是一种理想的生理性起搏模式,但其起搏阈值较高且手术难度较大等限制其... 传统的右心室起搏引起电-机械不同步导致或加重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的风险。双心室起搏可改善心室不同步,但也无法消除电不同步,同时有较高的无应答率。希氏束起搏是一种理想的生理性起搏模式,但其起搏阈值较高且手术难度较大等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左束支区域起搏由于起搏阈值低且手术难度较低被认为是克服希氏束起搏局限性的有效替代方法。本文将从左束支起搏操作及夺获标准、左束支起搏并发症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生理性起搏 传导系统起搏 左束支夺获
下载PDF
判断左束支起搏成功夺获标准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岳岸娜 钱步云 +2 位作者 陈璐 孙康云 邹建刚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289-294,共6页
左束支起搏(LBBP)定义为起搏夺获左束支,包括左束支主干及其分支,伴或不伴周围心肌夺获,且夺获阈值一般不超过1.5 V/0.4 ms。记录到逆行希氏束电位或顺行左束支电位是左束支夺获的直接证据,但该操作较为复杂,临床使用较少。在起搏导线... 左束支起搏(LBBP)定义为起搏夺获左束支,包括左束支主干及其分支,伴或不伴周围心肌夺获,且夺获阈值一般不超过1.5 V/0.4 ms。记录到逆行希氏束电位或顺行左束支电位是左束支夺获的直接证据,但该操作较为复杂,临床使用较少。在起搏导线植入过程中,通常根据心电图变化来判断导线是否成功夺获左束支,具体包括体表心电图QRS波群形态、左心室达峰时间变化、腔内心电图检测到左束支电位或损伤电流,以及改变起搏输出时观察到非选择性LBBP转换到选择性LBBP或左心室间隔部起搏等。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一些学者提出了个体化的左心室达峰时间、V_(6)-V_(1)峰值间期以及LBBP评分等方法进一步补充了夺获标准。现对目前常用的标准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操作提供更多依据,以提高LBBP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起搏 左束支夺获标准 左束支电位 损伤电流 左心室激动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