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生活决定意识”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性质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德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41,共7页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根本性质的问题关系到马克思学说的基本意义。马克思学说的最高成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开启当代哲学问题的基本视域。在这个视域中,人们必须真正进入对知识的存在论性质的思考。惟有通过这样的思考,一...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根本性质的问题关系到马克思学说的基本意义。马克思学说的最高成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开启当代哲学问题的基本视域。在这个视域中,人们必须真正进入对知识的存在论性质的思考。惟有通过这样的思考,一个向来被“对象世界”所遮蔽的“生活世界”才可能呈现出来。由于这个世界的呈现,历史唯物主义以之为前提的哲学革命才能被认识清楚,并进而能够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导向一种新类型的知识,而这种“真正的知识”应当通过建立“生活世界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生活与意识 思辨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本质 生活世界 历史科学
下载PDF
回到生活世界:一种探索语义的人文策略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海铭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共8页
20世纪哲学出现了语言转向,分析哲学活动大行其道。分析活动表面看来似乎是借助于对日常语言和语法的分析廓清语义,从而消除哲学意义的模糊,找到解决哲学争论的门径。其实,分析活动背后深层的原因还是借助于语言分析寻求科学范式,找到... 20世纪哲学出现了语言转向,分析哲学活动大行其道。分析活动表面看来似乎是借助于对日常语言和语法的分析廓清语义,从而消除哲学意义的模糊,找到解决哲学争论的门径。其实,分析活动背后深层的原因还是借助于语言分析寻求科学范式,找到确证的知识和真理。那么,基于语言的哲学或者语言哲学能否成为表征自然或者自在的世界的镜子呢?本文从语言和语义学理的角度说明:(1)语言学领域所谓的科学范式不能解决生活世界语言和意义问题;(2)语言哲学领域的许多逻辑和科学尝试都不能解决生活世界的语言和意义问题;(3)语言和言语有生成的语境,有生成的历史和历史性,言语事件的偶然性更不可能被所谓的普遍语言准则所涵盖。要研究语言和意义,必须回到生活世界和人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语言 意义 语言哲学
原文传递
“生活世界”与“生活-世界”——一种中国哲学本体诠释的可能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宪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7-95,共9页
本文论述了胡塞尔现象学中作为科学奠基的“生活世界”概念,把它放在中国哲学的传统加以观照,试图对其进行一种新的本体诠释,由此拓展对“生活世界”的理解。
关键词 生活世界 纯粹意识 生命 身心
下载PDF
老人亲历语言及其当下亲历三层体验世界研究
4
作者 顾曰国 《语言文字应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4,共16页
单个生命体从娘胎到坟墓呈现闭环逻辑式a≦x≦b。单个生命体的语言也呈闭环逻辑式0≦L≦0。然而人生历程是有意义的,亲历者在清醒意识下通过“当下亲历”不断地产生体验意义。本文提出“当下亲历三层体验世界”(感知环境世界、内构世界... 单个生命体从娘胎到坟墓呈现闭环逻辑式a≦x≦b。单个生命体的语言也呈闭环逻辑式0≦L≦0。然而人生历程是有意义的,亲历者在清醒意识下通过“当下亲历”不断地产生体验意义。本文提出“当下亲历三层体验世界”(感知环境世界、内构世界和语构世界)架构,来贴真模拟一生“当下亲历”。文章主要讨论老人亲历语言的研究基点、“当下亲历”与人生、“当下亲历”三层架构模型、“思”在构建“当下亲历三层体验世界”的作用、“当下亲历”体验述说,以及“期许亲历”与文构世界不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下亲历 人生闭环 感知环境世界 内构世界 语构世界
下载PDF
人生历程叙事与修辞场景元宇宙技术重构 被引量:2
5
作者 顾曰国 张永伟 《当代修辞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共13页
人们活着即做当下亲历,不断产生人生意义。把人生意义通过故事讲出来即做人生历程叙事。本文首先讨论当下亲历三阶段:感知环境世界、内构世界和语构世界。它们是构建人生意义的最基本单元。文章用较大单元修辞场景来模拟日常生活场景。... 人们活着即做当下亲历,不断产生人生意义。把人生意义通过故事讲出来即做人生历程叙事。本文首先讨论当下亲历三阶段:感知环境世界、内构世界和语构世界。它们是构建人生意义的最基本单元。文章用较大单元修辞场景来模拟日常生活场景。人生历程生活的轨迹是由各种修辞场景编织起来的人生历程章回故事。对成为记忆的修辞场景进行重构,人生历程因而得以重构,这有助于老人重温人生路,认识过去的小我,智建余生的大我。本文以家祭场景作为样例演示重构所需要的元宇宙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历程 叙事 当下亲历 修辞场景 元宇宙技术
原文传递
欧陆现象学对人工情绪研究的挑战 被引量:5
6
作者 徐英瑾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7-147,160,共12页
所谓人工情绪研究,就是指在人工智能研究所提供的技术环境内,以计算机工程可以实现的方式,去模拟人类情绪的部分运作机制,以便提高整个人工智能产品的工作效率。之所以说人工情绪对于一种完整意义上的人工智能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是... 所谓人工情绪研究,就是指在人工智能研究所提供的技术环境内,以计算机工程可以实现的方式,去模拟人类情绪的部分运作机制,以便提高整个人工智能产品的工作效率。之所以说人工情绪对于一种完整意义上的人工智能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是因为在人工智能体自身运作资源(包含运作信息)有限的情况下,"情绪"可以为智能体对外部环境的应激反应提供快速通道。然而,主流的认知科学所提供的情绪模型(如OCC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将情绪视为对于智能体所处现状与所求目标之间差值的评估所形成的衍生物,并没有像胡塞尔的现象学所期望的那样,提供对于使得相关目标得以产生的"生活世界"的刻画。同时,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理论对于智能体自身的唯一性的提点,也没有得到人工情绪研究者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说,欧陆现象学对于情绪的研究成果,远未被当下的人工情绪研究所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情绪 人工智能 现象学 生活世界 向死而生 OCC模型
原文传递
论生活世界对胡塞尔超越论的现象学的可能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涛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3年第1期35-40,共6页
生活世界不仅是胡塞尔通向超越论的现象学的一条通道,而且使胡塞尔超越论的现象学得到了真正有效的建设。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现象学的悬搁进入到超越论的悬搁阶段;主体间性拓展到主观间共同性的世界;意向性提升为总的指导标题,并... 生活世界不仅是胡塞尔通向超越论的现象学的一条通道,而且使胡塞尔超越论的现象学得到了真正有效的建设。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现象学的悬搁进入到超越论的悬搁阶段;主体间性拓展到主观间共同性的世界;意向性提升为总的指导标题,并与生活世界一起构成生活世界存在论系统,即现象学类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超越论的现象学 现象学类型学
下载PDF
确定信念与知识确定性:关于经验证实本质的历史现象学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卓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8-137,共10页
经验证实通常被视为真命题的根基,近代哲学由此开启了将文本化的普遍知识真理还原为在世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主义路线。但经验活动是在世的"活生生的当下",与文本化的知识真理是异质的。基础主义的还原路线决定了打通二者的努力... 经验证实通常被视为真命题的根基,近代哲学由此开启了将文本化的普遍知识真理还原为在世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主义路线。但经验活动是在世的"活生生的当下",与文本化的知识真理是异质的。基础主义的还原路线决定了打通二者的努力最终是向当下的实存还原,从而瓦解了知识确定性。逻辑实证主义可证实原则失败的关键在于,关于实存的单称陈述不可能被证实,确定信念通往知识确定性的通道并不是归纳逻辑,而是实存命题。只有将一个主观的证实陈述整体转译形成实存命题,才可能让其超出相对化的周围世界的证实语境,成为一种作为过去现成的确定证实语句。经验证实根本上不是基于当下经验与命题的相符,而是一种历史文本校对活动。当这种历史文本校对活动面向文本世界的无限性敞开时,便指向了"真"和"命题"。这种作为过去现成的确定证实语句便是史料证据,就此而言,实证历史学可以成为人类世界信念和知识确定性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定信念 确定性 实存命题 生活世界 单称陈述
下载PDF
浪漫主义阐释学:从方法论到存在论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利红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9-77,158,共10页
浪漫主义阐释学是一个事后的概念,但其本身是历史性的存在。浪漫主义阐释学的方法论缘起于语文学,由施莱尔马赫发端;其认识论建基于批判哲学,经由狄尔泰转向;其存在论植根于历史学,由海德格尔和加达默尔完成。浪漫主义阐释学体现了浪漫... 浪漫主义阐释学是一个事后的概念,但其本身是历史性的存在。浪漫主义阐释学的方法论缘起于语文学,由施莱尔马赫发端;其认识论建基于批判哲学,经由狄尔泰转向;其存在论植根于历史学,由海德格尔和加达默尔完成。浪漫主义阐释学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反动、历史学的反思与阐释学的反身性。反思(文本)、理解(生命)和领会(存在)构成了浪漫主义阐释学的实践逻辑。正是在此基础上,浪漫主义阐释学实现了方法论、认识论与存在论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阐释学 方法论 存在论 历史性 在世存在
原文传递
社会符号化对生活世界的解构与重组——波德里亚与哈贝马斯社会符号学思想比较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效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7-13,共7页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重要的社会理论家哈贝马斯和波德里亚,其批判理论都强调了对语言符号的重视,皆在通过符号生产方式的转换达到理想之境的建构或重构。不同的是,哈贝马斯的符号之维,是以普遍语用学为组织原则,以主体间的交往为契机,以交...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重要的社会理论家哈贝马斯和波德里亚,其批判理论都强调了对语言符号的重视,皆在通过符号生产方式的转换达到理想之境的建构或重构。不同的是,哈贝马斯的符号之维,是以普遍语用学为组织原则,以主体间的交往为契机,以交往合理性为尺度,渴望建构一个新理性原则下的"生活世界"。而波德里亚的符号之维则较为深刻地解析了"仿真"和"类象"对"生活世界"的腐蚀和侵袭,商品拜物教让位于符号拜物教,消费的异化使"生活世界"更加异化的社会现实,凸显出敏锐的后现代主义眼光和理论旨趣。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对其进行多向度、多视角的甄别和阐释,指出交往理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社会符号化的进取精神和脱离生活实际的乌托邦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波德里亚 生活世界 社会符号化
下载PDF
试论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四重含义
11
作者 周贵华 《襄樊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0-14,共5页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的现象学,其独特的核心就是它的方法;而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和"具有中立性和道路可能性"的现象学的方法,又具有多重含义。但其中最基本的含义有四个方面,即:"现象学的直观&q...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的现象学,其独特的核心就是它的方法;而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和"具有中立性和道路可能性"的现象学的方法,又具有多重含义。但其中最基本的含义有四个方面,即:"现象学的直观"、"现象学的还原"、"现象学的意向分析"和"现象学生活世界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胡塞尔 直观 还原 意向分析 生活世界
下载PDF
自媒体视域下“教育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路径探究
12
作者 解军强 李晋惠 +1 位作者 张文孝 洪波 《科教导刊》 2019年第21期7-8,15,共3页
人的发展是在交往中实现的。教育作为最具交往价值的活动,只有通过对生活世界的感悟和体验去发现、挖掘和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教育的意义才能有效内化于人。面对当前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在对人类自身和个体现实生活世界反思的基础上,积极探... 人的发展是在交往中实现的。教育作为最具交往价值的活动,只有通过对生活世界的感悟和体验去发现、挖掘和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教育的意义才能有效内化于人。面对当前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在对人类自身和个体现实生活世界反思的基础上,积极探究教育世界回归生活世界已成为当前教育最为显著的特征和根本性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教育世界 生活世界 路径
下载PDF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探讨
13
作者 祝丽玲 杨李娜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02-104,共3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世界"有着内在价值的一致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生活世界"为课程根本来源,也以回归"生活世界"为课程最终归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是置于"生活世界"之中,走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世界"有着内在价值的一致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生活世界"为课程根本来源,也以回归"生活世界"为课程最终归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是置于"生活世界"之中,走入"生活世界"的发展,也是走出"生活世界",以一种客观态度审视活动得失,从理论层面的发展。本文主要在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的同时,结合"生活世界"相关理念,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探求课程的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生活世界 课程价值
下载PDF
文化学关键词:日常
14
作者 周濛濛 《德语人文研究》 2020年第2期1-6,共6页
虽然"日常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我们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和理解视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总是为我们所熟悉。相反,它充满了种种矛盾、歧义和陌生的元素,正是这些元素才使得我们可以从一个反思性的视角来观察和审视这一日常的... 虽然"日常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我们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和理解视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总是为我们所熟悉。相反,它充满了种种矛盾、歧义和陌生的元素,正是这些元素才使得我们可以从一个反思性的视角来观察和审视这一日常的生活空间。本文通过勾勒日常生活的概念史流变,力图简要展现它动态的概念史以及相关的历史语境,并着力梳理20世纪的社会学和哲学对日常生活或者“生活世界”问题的反思。此外,对日常生活与文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文学对日常生活的叙述方式的探讨,也将为我们感知和理解日常生活的复杂面相提供富有价值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生活世界 异化 日常与文学
原文传递
技术与灵学之间的日常空间——以近代上海催眠文化的传播现象为个案
15
作者 席艺洋 《文化研究》 2020年第3期105-120,共16页
清末民初,催眠术被引入中国后,它在民间的传播和影响远胜于专业精神治疗领域。现有的研究主要将催眠视作迷信产物,但关于它被报刊、出版物等传播媒介重塑的过程,却少有论及。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技术变革与文化转型令催眠的传播呈现出科... 清末民初,催眠术被引入中国后,它在民间的传播和影响远胜于专业精神治疗领域。现有的研究主要将催眠视作迷信产物,但关于它被报刊、出版物等传播媒介重塑的过程,却少有论及。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技术变革与文化转型令催眠的传播呈现出科学与迷信的张力。催眠不仅曾被想象成新的医疗手段,还被想象成维持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方案。精英与民众对这一现代时空体验的共同热衷,令它超脱于表面的生活细节而被赋予特殊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重新从日常生活的视角考察催眠文化的传播过程和渗透机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都市文化空间复杂而多元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术 都市空间 民间文化 医疗文化 生活世界
下载PDF
生活世界与审美发现——略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转变
16
作者 易鑫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1期48-50,共3页
在欧洲科学危机和生活世界被遗忘的时代背景下,维特根斯哲学研究经历了从早期的逻辑分析到后期回归生活世界的巨大转变。其哲学活动可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针对以往的形而上学传统而强调对命题的逻辑分析,力图建立一套严格的... 在欧洲科学危机和生活世界被遗忘的时代背景下,维特根斯哲学研究经历了从早期的逻辑分析到后期回归生活世界的巨大转变。其哲学活动可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针对以往的形而上学传统而强调对命题的逻辑分析,力图建立一套严格的逻辑句法体系以清除形而上学,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句法分析使哲学问题消失。但在其后期哲学活动中却出现了重大转折,不仅放弃了前期的逻辑分析方法,而且将哲学研究的重心转向具体而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关注语言被使用的生活形式以及具体环境,进而将哲学活动转向艺术的、审美化的诗意运思,引导人们自由独立地思考,体现了一种哲学活动中的审美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生活世界 审美发现 诗意运思
下载PDF
近代以来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芳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91-95,共5页
透过历史梳理发现:1840年后民族传统体育始现传承危机;民国时期民族传统体育复兴;建国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危机加重。近代以来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历史表明:回归日常生活世界是民族传统体育兴衰的关键之所在。民族传统体育与日常生活世界、... 透过历史梳理发现:1840年后民族传统体育始现传承危机;民国时期民族传统体育复兴;建国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危机加重。近代以来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历史表明:回归日常生活世界是民族传统体育兴衰的关键之所在。民族传统体育与日常生活世界、非日常生活世界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在当下,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就是要重新恢复民族传统体育与日常生活世界、非日常生活世界内在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民族传统体育 传承 日常生活世界
下载PDF
主体的维度与哲学视野转向的内在根源
18
作者 周茜蓉 程金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1-55,共5页
哲学产生于对人的存在及其意义的反思。哲学与人紧密相关,一种哲学内蕴一种人观,反之,一种人观也意味着一种哲学。人观的变化反映哲学的变化。现代哲学提出"生活世界"哲学,作为一种哲学视野,其本质内涵从人的存在维度的演变... 哲学产生于对人的存在及其意义的反思。哲学与人紧密相关,一种哲学内蕴一种人观,反之,一种人观也意味着一种哲学。人观的变化反映哲学的变化。现代哲学提出"生活世界"哲学,作为一种哲学视野,其本质内涵从人的存在维度的演变可以得到基本的把握,同时,它也内在地包含着一种新的人观。人的存在维度的变化与哲学视野的变化本质上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人的真实存在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哲学视野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批判 生活世界
下载PDF
论教育言说回归生活世界的路径
19
作者 尚小军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96-98,共3页
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面对教育理论界一些言说的自言自语、教育实践界一些言说的苍白无力,回归生活世界成为教育言说的必要选择。在回归生活世界的路径上,对话机制的选择、思维方式的转化以及教育言说自身话语体系的规范化是教育言说... 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面对教育理论界一些言说的自言自语、教育实践界一些言说的苍白无力,回归生活世界成为教育言说的必要选择。在回归生活世界的路径上,对话机制的选择、思维方式的转化以及教育言说自身话语体系的规范化是教育言说回归生活世界的必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言说 生活世界 对话 思维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