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生活决定意识”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性质 |
王德峰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2
|
回到生活世界:一种探索语义的人文策略 |
徐海铭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6
|
|
3
|
“生活世界”与“生活-世界”——一种中国哲学本体诠释的可能性 |
张宪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1
|
|
4
|
老人亲历语言及其当下亲历三层体验世界研究 |
顾曰国
|
《语言文字应用》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人生历程叙事与修辞场景元宇宙技术重构 |
顾曰国
张永伟
|
《当代修辞学》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6
|
欧陆现象学对人工情绪研究的挑战 |
徐英瑾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7
|
论生活世界对胡塞尔超越论的现象学的可能意义 |
张涛
|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
2013 |
1
|
|
8
|
确定信念与知识确定性:关于经验证实本质的历史现象学建构 |
卓立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9
|
浪漫主义阐释学:从方法论到存在论 |
王利红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0
|
社会符号化对生活世界的解构与重组——波德里亚与哈贝马斯社会符号学思想比较论 |
齐效斌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1
|
试论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四重含义 |
周贵华
|
《襄樊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2
|
自媒体视域下“教育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路径探究 |
解军强
李晋惠
张文孝
洪波
|
《科教导刊》
|
2019 |
0 |
|
13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探讨 |
祝丽玲
杨李娜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4
|
文化学关键词:日常 |
周濛濛
|
《德语人文研究》
|
2020 |
0 |
|
15
|
技术与灵学之间的日常空间——以近代上海催眠文化的传播现象为个案 |
席艺洋
|
《文化研究》
|
2020 |
0 |
|
16
|
生活世界与审美发现——略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转变 |
易鑫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7
|
近代以来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探析 |
王芳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
3
|
|
18
|
主体的维度与哲学视野转向的内在根源 |
周茜蓉
程金生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9
|
论教育言说回归生活世界的路径 |
尚小军
|
《红河学院学报》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