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宋风,兴蜀学——刘咸炘重修《宋史》简论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复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7-102,共6页
近代学者刘咸立意重修《宋史》,目的有二,一是表彰"宋学",二是中兴"蜀学"。他之所谓宋学,主要是指浙东学术为代表的经世致用一派的史学传统。刘氏认为,宋代蜀中史学大盛,元后而衰,清末民初"宋风"渐为复... 近代学者刘咸立意重修《宋史》,目的有二,一是表彰"宋学",二是中兴"蜀学"。他之所谓宋学,主要是指浙东学术为代表的经世致用一派的史学传统。刘氏认为,宋代蜀中史学大盛,元后而衰,清末民初"宋风"渐为复兴,重修《宋史》正得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咸圻 宋学 蜀学 宋史
下载PDF
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上)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华瑞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170-175,共6页
本文分南宋至晚清、20世纪前半叶、20世纪后半叶三个阶段,简要勾勒了九百年社会变迁所导致的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的大致轮廓。透过这个轮廓可以清楚地看出,决定南宋迄今,对王安石及其变法评议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三:一是南宋以后占统治地位... 本文分南宋至晚清、20世纪前半叶、20世纪后半叶三个阶段,简要勾勒了九百年社会变迁所导致的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的大致轮廓。透过这个轮廓可以清楚地看出,决定南宋迄今,对王安石及其变法评议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三:一是南宋以后占统治地位达七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的评价价值标准;二是2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三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内与时俱进的社会气候变化,亦即现实政治发展路标的指向。透过对王安石及其变法是非评议九百多年的变迁过程,足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事件评价是非得失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理学 唯物史观 南宋 元明清 20世纪
下载PDF
杨简《慈湖春秋解》的宋学旨趣
3
作者 朱汉民 鲁晓聪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5,F0002,共9页
杨简的《慈湖春秋解》具有鲜明的心学印记,其内容、解经方式以及思想内涵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宋学旨趣。杨简认同并高扬《春秋》宋学中的尊王共识,力倡“王命至上”,并通过对“君位继承”和“征讨侵伐”事件的讨论来表达自己对帝王的尊崇... 杨简的《慈湖春秋解》具有鲜明的心学印记,其内容、解经方式以及思想内涵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宋学旨趣。杨简认同并高扬《春秋》宋学中的尊王共识,力倡“王命至上”,并通过对“君位继承”和“征讨侵伐”事件的讨论来表达自己对帝王的尊崇以及对王权的维护。同时,杨简认为以尊王为代表的众“道”具足于《春秋》,故他视《春秋》为明“道”之书,并揭示其“是非不相掩”的特点。在挖掘《春秋》之“道”时,杨简采取“以心释《春秋》”的方式创通经义,不但对三传及历代研治《春秋》之人皆有评判取舍,而且他摆脱“理”的约束,径以“心”为评判是非之标准。《慈湖春秋解》作为宋学中心学一派鲜有的《春秋》经解著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学一派的《春秋》诠释取向和《春秋》宋学的时代特色,在宋代《春秋》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慈湖春秋解》 宋学 以心解经
下载PDF
对《论语》“今之学者为人”的诠释与宋代儒学的内倾 被引量:4
4
作者 肖永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38,共5页
从先秦到汉唐时期,众多学者都对"今之学者为人"一语进行了解释,且大多偏向从负面理解"为人",但具体解释又并不一致。到宋代,对"为人"的理解方面的歧异进一步加大。有的学者认为"为人"没有贬义... 从先秦到汉唐时期,众多学者都对"今之学者为人"一语进行了解释,且大多偏向从负面理解"为人",但具体解释又并不一致。到宋代,对"为人"的理解方面的歧异进一步加大。有的学者认为"为人"没有贬义,有的学者则把"为人"完全作贬义使用。南宋中期,朱熹进一步强化了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的区分,将为人之学作为为己之学的对立面加以彻底否定。对"为人"诠释的这种变化,是宋代儒学内倾的反映。当时,众多儒家学者将理论思考的重心从社会政治实践领域转向内在的心性修养,因而,强调内在心性修养的"为己"之学受到格外的重视与强调,而"为人"作为"为己"的对立面,则逐渐被赋予了完全的负面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为人 诠释 宋代
下载PDF
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华瑞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53-158,共6页
九百年来的社会变迁 ,导致了南宋迄今评议王安石及其变法有三种价值取向 :一是南宋以后占统治地位达七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的评价价值标准 ;二是 2 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三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内与时俱进... 九百年来的社会变迁 ,导致了南宋迄今评议王安石及其变法有三种价值取向 :一是南宋以后占统治地位达七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的评价价值标准 ;二是 2 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三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内与时俱进的社会气候变化 ,亦即现实政治发展路标的指向。透过这一是非评议变迁过程 ,足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事件评价是非得失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理学 唯物史观 南宋 元明清 20世纪
下载PDF
略论宋代世家大族的家学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善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149,共9页
宋代世家大族家学主要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伦理教化以及治学方法的传承和探讨。家学通过家教、父子兄弟相互影响、子弟自我注重学习内容以及家族学校教育等方式得以传承,这与科举制度、专制统治以及家族地位的维护密不可分,家学既... 宋代世家大族家学主要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伦理教化以及治学方法的传承和探讨。家学通过家教、父子兄弟相互影响、子弟自我注重学习内容以及家族学校教育等方式得以传承,这与科举制度、专制统治以及家族地位的维护密不可分,家学既有时代的总体特征,也有各家族的具体特点,是宋代学术文化向纵深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学 世家大族 宋代
下载PDF
宋代成人教育教材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以儒家经典教材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攀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25-29,107,共5页
理学在宋代完成了由萌芽向成熟的蜕变,儒家经学思想至此发展到巅峰。宣扬儒家思想的客观载体——成人教育教材也引起了统治者和宋代儒师的高度重视。在这一阶段,成人教育教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编撰、校订、出版发行都呈现出一片... 理学在宋代完成了由萌芽向成熟的蜕变,儒家经学思想至此发展到巅峰。宣扬儒家思想的客观载体——成人教育教材也引起了统治者和宋代儒师的高度重视。在这一阶段,成人教育教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编撰、校订、出版发行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本文试图就两宋官学与私学所使用的成人教育教材历史演变和发展特点的探讨,从儒家经典教材编辑和传播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成人教育教材改革得出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 经学 教材 两宋
下载PDF
洛学与宋代河南书院
8
作者 吕旭峰 《大学教育科学》 2006年第4期82-85,共4页
面对儒、佛、道之学的冲突与碰撞,儒学大师程颢、程颐汲取佛、道之长,创立“洛学”一派。尤其是二程以书院为阵地,使洛学得以传播和弘扬,成为北宋末年的“显学”,更使宋代河南书院得以快速发展。这种学术与书院的结缘对后世学术与书院... 面对儒、佛、道之学的冲突与碰撞,儒学大师程颢、程颐汲取佛、道之长,创立“洛学”一派。尤其是二程以书院为阵地,使洛学得以传播和弘扬,成为北宋末年的“显学”,更使宋代河南书院得以快速发展。这种学术与书院的结缘对后世学术与书院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学 二程 宋代 河南 书院
下载PDF
文人习禅与北宋中后期诗史流变的重释--评左志南《近佛与化雅:北宋中后期文人学佛与诗歌流变研究》
9
作者 沈扬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学界关于宋代禅宗与诗歌创作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创获,但该领域依然存在深化拓展的空间。左志南的研究打通了宋代禅史和诗史的关节,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个个案为线索,重新梳理和阐释了北宋中后期文人学佛与诗史流变的关系,进... 学界关于宋代禅宗与诗歌创作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创获,但该领域依然存在深化拓展的空间。左志南的研究打通了宋代禅史和诗史的关节,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个个案为线索,重新梳理和阐释了北宋中后期文人学佛与诗史流变的关系,进而揭示出江西宗派诗学的佛禅背景、诗法困境和自赎之路。左志南借鉴西方阐释学、现象学的理论视野,极大地提升了诗史研究的理论深度,凭借多维视角和深入阐释,深化我们对宋代的禅与诗之关系、宋调成熟、江西诗派的发展等一系列文学史核心命题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习佛 北宋 诗史流变 左志南
下载PDF
朱熹对宋代易学的发展——兼论朱熹、程颐易学思想之异同 被引量:6
10
作者 蔡方鹿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47,共11页
朱熹提出《易》之本义为卜筮的见解,由此对程颐易学和义理学派提出批评。朱熹主张区分《周易》经传,提出易学发展阶段说。通过比较《周易本义》和《周易程氏传》,可见两者之异同。朱熹以象数、卜筮求易理,把义理学派与象数学派统一... 朱熹提出《易》之本义为卜筮的见解,由此对程颐易学和义理学派提出批评。朱熹主张区分《周易》经传,提出易学发展阶段说。通过比较《周易本义》和《周易程氏传》,可见两者之异同。朱熹以象数、卜筮求易理,把义理学派与象数学派统一起来,从而发展了宋代易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宋代易学 程颐 卜筮 象数 义理
下载PDF
何为理学——宋明理学内在的哲学取向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国荣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5-91,共7页
"新儒学"(Neo-Confucianism)、道学、理学构成了理学的不同之名。以"新儒学"指称理学,体现了理学与传统儒学之间的历史传承关系,用"道学"概括理学,表明了理学以"性与天道"为对象,理学之名折射... "新儒学"(Neo-Confucianism)、道学、理学构成了理学的不同之名。以"新儒学"指称理学,体现了理学与传统儒学之间的历史传承关系,用"道学"概括理学,表明了理学以"性与天道"为对象,理学之名折射了理学从普遍之理和殊理的统一中来把握世界和人自身的趋向。以理与气、理与心性、道心与人心、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心与物、知与行等为概念系统,理学既在天道观的层面辨析"何物存在""如何存在"等形而上问题,又通过追问"何为人""如何成就理想之人"而展现了人道之域的关切。在更一般的层面上,理学突出"理之当然",以此拒斥佛老,上承儒家的价值立场。理之当然与实然、必然、自然相联系,既展现了当然的不同维度,也蕴含了天道与人道的交融以及本体论、价值论、伦理学之间的理论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儒学 理学 道学
下载PDF
论江万里在南宋书院发展史上的贡献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明德 江梓荣 江裕英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1-87,共7页
“书院”始于唐代 ,经过五代、北宋的发展 ,至南宋达到鼎盛时期。江万里肄业于白鹿洞书院 ,又入太学上舍深造。进士及第后 ,历任州、府、路和中央部院长官 ,直至左丞相兼枢密使 ,其间任过教授、国子监祭酒、侍读、侍讲和书院山长 ,对官... “书院”始于唐代 ,经过五代、北宋的发展 ,至南宋达到鼎盛时期。江万里肄业于白鹿洞书院 ,又入太学上舍深造。进士及第后 ,历任州、府、路和中央部院长官 ,直至左丞相兼枢密使 ,其间任过教授、国子监祭酒、侍读、侍讲和书院山长 ,对官学和书院教育有深厚的实践经验。江万里在南宋书院发展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 :( 1 )以白鹿洞书院为楷模 ,创办了“白鹭洲书院”、“宗濂精舍”、“道源书院”等全国一流书院 ;( 2 )大力提倡教育兴国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仅吉州继文天祥后 ,又有 1 7名学子荣登进士科状元 ,至明清共有 2 72 8名学子进士及第 ,故吉州享誉“南宋进士的摇篮”。江万里十分重视书院教育 ,并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历史借鉴 :( 1 )重视思想教育 ,是南宋书院教学的灵魂 ;( 2 )提倡学术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精舍 理学 祠堂 进士科 江万里 朱熹 南宋
下载PDF
宋代书院的兴起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4-68,共5页
书院兴起于宋代并获得巨大发展 ,有其特定的背景。一方面 ,虽然通过三次兴学运动 ,官学有所发展 ,但其一直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和学术全面发展的形势 ,社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学校形式出现。同时 ,政府的大力支持、学术的繁荣和印刷术的进步... 书院兴起于宋代并获得巨大发展 ,有其特定的背景。一方面 ,虽然通过三次兴学运动 ,官学有所发展 ,但其一直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和学术全面发展的形势 ,社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学校形式出现。同时 ,政府的大力支持、学术的繁荣和印刷术的进步为书院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因此 ,书院便在宋代应运而生了。书院的兴起 ,对当时教育和学术的发展曾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后世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书院 官学 文化背景 意义
下载PDF
王允晳生平事迹考辨及诗词平议
14
作者 刘荣平 欧阳超群 《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6-204,共9页
清末民初闽籍著名词人王允晳生平事迹有模糊之处,兹在考订其事迹基础上,重新为其拟订小传。王允晳诗多学宋诗,生前得享大名,他意欲以诗人之名传世,其实他的诗缺乏创造性,与其诗名并不相符。他的词却极为成功,他是清末民初学习宋末词人... 清末民初闽籍著名词人王允晳生平事迹有模糊之处,兹在考订其事迹基础上,重新为其拟订小传。王允晳诗多学宋诗,生前得享大名,他意欲以诗人之名传世,其实他的诗缺乏创造性,与其诗名并不相符。他的词却极为成功,他是清末民初学习宋末词人最为成功的闽籍词人,有“小令圣手”美誉。王允晳词的取径,论者议论颇多,或云学王沂孙,或云学姜夔,或云学张炎,各执一词,且有驳议,成一大景观。他的词于王、姜、张都曾学习,最后形成自己特色,以气骨著称,可以说他的词取法张炎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允晳 创作成就 取径 宋末词人
下载PDF
宋代书院会讲的两种形态及学术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汉民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87,共6页
中国古代书院的会讲制度,一般是指书院举办的学者聚会或学术辩论。宋代有著名的朱张岳麓会讲与朱陆鹅湖会讲。但是,这两次会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均不同,是两种不同的会讲类型。朱张会讲采取学术同道之间彼此倾听、相互切磋的方式,以化... 中国古代书院的会讲制度,一般是指书院举办的学者聚会或学术辩论。宋代有著名的朱张岳麓会讲与朱陆鹅湖会讲。但是,这两次会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均不同,是两种不同的会讲类型。朱张会讲采取学术同道之间彼此倾听、相互切磋的方式,以化解学派之间的差异和分歧,最终达成学术共识并推动理学建构的完成,可看作是一种“求同”的会讲;朱陆会讲是两位论敌之间缘起于学术分歧,开展辨疑问而论是非之理,最终形成多元化思想的不同学派,可视为一种“求异”的会讲。这两种不同形态的书院会讲,不仅体现出南宋书院百家争鸣式讲学活动的特点,而且客观上推动了宋代不同学派的交流发展,促进了宋代书院多元化教育流派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院 宋代书院 会讲制度 岳麓会讲 鹅湖会讲 教育流派 学术意义
下载PDF
宋代的“新儒学”与“理学”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存山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5-10,共6页
依据钱穆先生之说,对宋代的"新儒学"之称可有广狭之别,即广义的"新儒家"包括范仲淹、欧阳修和"宋初三先生"等,而狭义的"新儒家"则专指宋明理学家。朱熹所说"本朝道学之盛""亦... 依据钱穆先生之说,对宋代的"新儒学"之称可有广狭之别,即广义的"新儒家"包括范仲淹、欧阳修和"宋初三先生"等,而狭义的"新儒家"则专指宋明理学家。朱熹所说"本朝道学之盛""亦有其渐",即以范仲淹和"宋初三先生"等为理学的先驱。范仲淹是宋代"新儒学"的开端,而"宋初三先生"是范仲淹门下的"贤士"。范仲淹的教育思想与胡瑗的"明体达用之学"对于宋代"新儒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庆历之际,学统四起",三苏的蜀学、王安石的新学、周敦颐的濓学、张载的关学和二程的洛学等,都与范仲淹及其庆历新政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儒学 理学 范仲淹 宋初三先生 濂洛关闽之学
下载PDF
显学、子学与义理之学:宋代易学特点概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刚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33,共9页
宋代是易学史上的重要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易学著作,易学成为经学研究中的显学。宋代理学家几乎都是借易学建立自己的理学体系,经学研究因而呈现出子学的特征。同时,在易学研究的象数与义理的两大方向中,义理之学成为宋代易学的主流。
关键词 显学 子学 义理之学 宋代易学
下载PDF
北宋蜀学三教融合的思想倾向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方鹿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2-17,33,共7页
北宋蜀学三教融合的思想倾向通过龙昌期、章詧(chá)、三苏、张商英等人融合各家,兼用佛老,重视儒学的治学实践体现出来,反映了北宋巴蜀地方文化的重要特色。为蜀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多元的思想环境和文化背景。
关键词 北宋蜀学 三教融合 思想倾向
下载PDF
汉宋学术对戴震治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红英 《黄山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8-22,共5页
戴震集清代前期学术诸家之大成,不仅有淹博的经学素养,识断精审,不泥于古人成说、汉唐旧注,从经文原典求索圣人文意,而且,他治学能够博涉经史百家之学,兼采汉学训诂、宋学义理,并融汇训诂、义理于一体,贯穿他一生的学术生涯。本文通过... 戴震集清代前期学术诸家之大成,不仅有淹博的经学素养,识断精审,不泥于古人成说、汉唐旧注,从经文原典求索圣人文意,而且,他治学能够博涉经史百家之学,兼采汉学训诂、宋学义理,并融汇训诂、义理于一体,贯穿他一生的学术生涯。本文通过类比、综合的论证方法,阐述了汉宋学术在戴震治学生涯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汉学 宋学 惠栋 义理
下载PDF
陈确著《大学辨》的原因探析
20
作者 李殿玉 许雪涛 《理论界》 2022年第6期1-7,共7页
《大学》作为修身成人的方法被宋儒所推崇,并由此成为宋明时期最重要的经典之一。然而其作者及成书时代问题一直存在,随着四书体系的僵化,产生了一些弊端,陈确的《大学辨》就是对这些问题所做的回应。他认为《大学》非孔、曾之书,否定... 《大学》作为修身成人的方法被宋儒所推崇,并由此成为宋明时期最重要的经典之一。然而其作者及成书时代问题一直存在,随着四书体系的僵化,产生了一些弊端,陈确的《大学辨》就是对这些问题所做的回应。他认为《大学》非孔、曾之书,否定《大学》所具有的权威地位,并对《大学》所提倡的方法进行了反思。陈确《大学辨》也受到了刘宗周的影响,加之其独立自由的学风,最终形成了《大学辨》对《大学》新的理解,开启了为学方法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宋儒之惑 时代之困 刘宗周 学术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