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勒胡日与中国园林影像在法国的出版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春彦 纪茜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9-123,共5页
在中西园林文化交流背景下,重点围绕18世纪法国地图学家、版画家及建筑师勒胡日出版的《英中式园林》丛书,介绍了丛书出版的时代背景,对书中表现中国园林的版画进行了研究,推测考证其原画来源,从表达技巧以及构图模式等方面进行多版对... 在中西园林文化交流背景下,重点围绕18世纪法国地图学家、版画家及建筑师勒胡日出版的《英中式园林》丛书,介绍了丛书出版的时代背景,对书中表现中国园林的版画进行了研究,推测考证其原画来源,从表达技巧以及构图模式等方面进行多版对比分析,展示了勒胡日在《英中式园林》中对中国园林认知的表达。同时还解析了《英中式园林》在欧洲出版并传播的意义,以期对中西园林文化交流以及中国园林对世界影响的历史研究做出补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西园林文化交流 中国园林 英中式园林 勒胡日
下载PDF
外国文学教学如何面向现代化——以“《红与黑》的心理分析”一课为例 被引量:32
2
作者 苏卉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5-148,共4页
外国文学教学应通过加强现代西方文艺理论的运用、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施双主教学模式 ,逐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本文以“《红与黑》的心理分析”一课为例 ,阐明了作者对外国文学教学现代化的认识与实践。
关键词 外国文学教学 《红与黑》 文艺理论 现代西方 自身 作者 心理分析 主教 实践
下载PDF
“《红与黑》事件”的历史定位:读赵稀方“《红与黑》事件回顾——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二”有感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东风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3,16,共8页
本文以赵稀方的论文"《红与黑》事件回顾——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二"为契机,对1995年由《文汇读书周报》开展的有关《红与黑》翻译的读者调查事件在中国翻译理论史上的地位进行了探讨,力图还原其在中国及国际翻译学史中的... 本文以赵稀方的论文"《红与黑》事件回顾——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二"为契机,对1995年由《文汇读书周报》开展的有关《红与黑》翻译的读者调查事件在中国翻译理论史上的地位进行了探讨,力图还原其在中国及国际翻译学史中的坐标位置。本文认为,这一事件的表面观念虽然在当时落后于国际译学,但这一落后并不仅仅是这一事件本身的落后,而是当时中国翻译学研究整体水平的落后,相比较当时的中国翻译研究水平而言,这一调查背后的理论观念以及建立在这个调查基础上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其实已经体现了当时国际译学的前沿水平,因此,在中国当代翻译理论史上,这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事件 翻译
原文传递
对《红与黑》汉译大讨论的反思 被引量:8
4
作者 谢天振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6,共5页
十五六年前发生的《红与黑》汉译大讨论与大调查,是中国当代翻译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时至今日,若以理性的思维,从当代中国翻译文学史的角度予以反思,其讨论内容虽存异议,但《红与黑》汉译大讨论的主要意义不在于当时参与者所讨论的内容... 十五六年前发生的《红与黑》汉译大讨论与大调查,是中国当代翻译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时至今日,若以理性的思维,从当代中国翻译文学史的角度予以反思,其讨论内容虽存异议,但《红与黑》汉译大讨论的主要意义不在于当时参与者所讨论的内容,而在于事件本身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启迪。在这一事件中,翻译问题成为当时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大调查,特别是搜集读者反馈意见的数量较为成功,同时引发了译界对我国译学观念滞后及原因的深层思考,使我们意识到,要真正解决翻译问题,提高翻译研究档次,缩小中西译学研究之间的差距,必须尽快建立一支严谨的翻译理论家队伍,尽快确立中国翻译界的理论意识,并切实有效地搞好翻译学的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汉译大讨论 当代中国翻译文学史 翻译学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理论意识与理论建设——《红与黑》汉译讨论的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许钧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11,16,共7页
上世纪九十年代围绕《红与黑》汉译展开的大讨论,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留给我们诸多的思考与启迪。本文通过回顾此次世纪大讨论在翻译的道德批评、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化对文学翻译及翻译批评的认识、文... 上世纪九十年代围绕《红与黑》汉译展开的大讨论,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留给我们诸多的思考与启迪。本文通过回顾此次世纪大讨论在翻译的道德批评、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化对文学翻译及翻译批评的认识、文学翻译批评形式的拓展、对翻译批评者素质的要求以及翻译的理论意识的建设等六方面的贡献,阐明其在文学翻译的理论意识与理论建设上的积极作用,和对我国的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批评事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汉译讨论 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批评 翻译理论建设
原文传递
浅论司汤达《红与黑》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5
6
作者 姚亚波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7-19,共3页
《红与黑》是一部浸透着悲剧意识、具有悲剧美的作品。它运用了悲剧的艺术特点,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等在主人公于连身上的集中体现,揭示了于连的悲剧命运和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及性格原因。
关键词 《红与黑》 司汤达 于连 悲剧意识
下载PDF
也议《红与黑》汉译大讨论 被引量:5
7
作者 许渊冲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7-72,共6页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于2011年第2期发表了许钧等人的一组文章,重提1995年前后的《红与黑》汉译大讨论事件。本文作者,该书的译者之一,提出了对其中几篇文章中某些观点的不敢苟同之处,以丰富的实例证明了再创派的翻译效果超越了等值派...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于2011年第2期发表了许钧等人的一组文章,重提1995年前后的《红与黑》汉译大讨论事件。本文作者,该书的译者之一,提出了对其中几篇文章中某些观点的不敢苟同之处,以丰富的实例证明了再创派的翻译效果超越了等值派,并论证了中国的翻译研究水平并不比西方译论落后,甚至更为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翻译 翻译批评 许渊冲
原文传递
《红与黑》心理分析特色论 被引量:5
8
作者 苏晖 黎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89-193,共5页
运用叙事学、心理学理论考察《红与黑》中的心理分析手法 ,认为《红与黑》心理分析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小说的视角模式 ,从而将外部描写心灵化 ;二是主要运用独白手法展现人物剧烈的内心冲突 ;
关键词 《红与黑》 司汤达 法国文学 心理分析 叙事学 心理学 心灵化 人物 外部描写 内聚焦视角 内心冲突 独白
下载PDF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南巡行宫图的鉴定与研究
9
作者 何蓓洁 马鑫悦 朱蕾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5期99-104,共6页
十八世纪法国地图学家、版画家及建筑师勒胡日(Georges Louis Le Rouge)出版的《英中式园林》(Jardins anglo-chinois)系列图册提供了大量中国园林图像,其中57幅中国皇帝南巡行宫铜版画翻刻自法国来华传教士钱德明从中国寄出的画作。这... 十八世纪法国地图学家、版画家及建筑师勒胡日(Georges Louis Le Rouge)出版的《英中式园林》(Jardins anglo-chinois)系列图册提供了大量中国园林图像,其中57幅中国皇帝南巡行宫铜版画翻刻自法国来华传教士钱德明从中国寄出的画作。这两套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南巡行宫图尚未见于已有研究,且与目前已知南巡行宫图均有所不同,是还没有被认知和利用的新材料。鉴于此,有必要核定行宫图基本信息,追踪行宫图来源及流传过程,本文综罗图文史料重新梳理康乾南巡历史和图像涉及的南巡行宫园林建置沿革,考证图绘背景和年代,揭示了行宫图分别绘于乾隆首次及第四次南巡前,弥补了康熙至乾隆中期南巡行宫图像的缺失,具有重要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南巡行宫图 园林图像 勒胡日 钱德明 中西园林文化交流
下载PDF
许渊冲翻译理论和1995年《红与黑》汉译大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田心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1-54,共4页
1995年的《红与黑》汉译大调查实际上是关于以许渊冲为代表的中国翻译理论"再创造论"与披着西方翻译理论外衣的虚假的"等值翻译"理论优劣的调查。中国一些理论家将西方翻译理论核心术语equivalent/equivalence(相... 1995年的《红与黑》汉译大调查实际上是关于以许渊冲为代表的中国翻译理论"再创造论"与披着西方翻译理论外衣的虚假的"等值翻译"理论优劣的调查。中国一些理论家将西方翻译理论核心术语equivalent/equivalence(相似或相当)误读和误译成"等值"而产生的所谓的"等值翻译"理论。大调查的组织者用披着西方翻译理论外衣的"等值论"假理论打败了中国的"再创造论"真理论。1995年的《红与黑》汉译大调查在翻译理论界产生的负面影响必须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翻译理论 《红与黑》大调查 等值
下载PDF
《红与黑》:一种原型读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晓东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5-36,45,共3页
原型批评为文学研究和阅读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更加宽广的视野,本文是运用原型批评的观点进行具体文本阅读的初步尝试,对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中的象征性意象及结构、主题等进行了原型式的理解。
关键词 红与黑 司汤达 于连 原型 典型 反讽
下载PDF
《红与黑》中的高山主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碧云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司汤达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著名作家,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红与黑》更是文学界的经典。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在《神力的语言》一书中认为高山意象及其变体是一组向上... 司汤达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著名作家,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红与黑》更是文学界的经典。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在《神力的语言》一书中认为高山意象及其变体是一组向上的形象,象征着更高一级的生存状态。本文以此为理论依据,从《红与黑》中的高山意象和梯子意象着手,对主人公于连的梦想追求、人生状态及小说的主题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高山意象 梯子意象 主题
下载PDF
不同的社会态度 相同的悲惨命运——对比《红与黑》主人公于连与《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
13
作者 高仁仁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34-37,共4页
司汤达小说《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索海尔和加缪小说《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对社会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为了实现其抱负和英雄美梦积极地介入社会;后者却抱着消极避世的态度,对一切都无所谓。两人最终都因犯下一宗命案而被判... 司汤达小说《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索海尔和加缪小说《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对社会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为了实现其抱负和英雄美梦积极地介入社会;后者却抱着消极避世的态度,对一切都无所谓。两人最终都因犯下一宗命案而被判死刑。通过对比这两位主人公的社会态度,以及两人所处的社会,来解析造成这两位人物悲惨命运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社会对个人命运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局外人》 人物命运 社会态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