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软弱夹层盐岩型盐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姜德义 任涛 +3 位作者 陈结 任松 范学勤 杨春和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97-1803,共7页
为研究不同夹层特征对含软弱夹层盐岩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在现场取芯不易获得试样的情况下,采用压制型盐的办法制备出具有规则夹层特征的层状盐岩型盐,然后对其进行单轴及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夹层的厚度比和夹层的分布特征发... 为研究不同夹层特征对含软弱夹层盐岩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在现场取芯不易获得试样的情况下,采用压制型盐的办法制备出具有规则夹层特征的层状盐岩型盐,然后对其进行单轴及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夹层的厚度比和夹层的分布特征发生规则变化时,含软弱夹层盐岩型盐的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力学参数及型盐体的变形和破损特征均发生一定规律性的变动。得到的结论如下:(1)含软弱夹层盐岩型盐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着夹层厚度比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2)夹层厚度比一定时,3层夹层型盐的强度高于1和2层夹层型盐;而多夹层型盐随着夹层层间距的增加,其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减小,但减小趋势变缓。(3)强度低的夹层部分径向应变大于强度高的纯盐层,破坏面总是始于强度高的纯盐层。试验结果为在室内开展层状盐岩地下储库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层状盐岩 型盐 软弱夹层 应力-应变全过程
下载PDF
层状盐岩力学和变形特性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安明 杨春和 +1 位作者 黄诚 李银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173-2178,共6页
对含泥岩夹层层状盐岩力学和变形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首先,用数值试验方法预测含泥岩夹层层状盐岩体宏观等效弹性力学参数,然后,建立层状盐岩复合体细观有限元模型,研究其在单轴和三轴压缩荷载下盐岩、泥岩以及界面细观应力应变场分布... 对含泥岩夹层层状盐岩力学和变形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首先,用数值试验方法预测含泥岩夹层层状盐岩体宏观等效弹性力学参数,然后,建立层状盐岩复合体细观有限元模型,研究其在单轴和三轴压缩荷载下盐岩、泥岩以及界面细观应力应变场分布特征、应力集中问题,并将上述研究与已有的理论和试验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运用细观有限元方法预测层状盐岩宏观弹性力学参数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泥岩和盐岩力学特性上的不匹配导致在层状盐岩的泥岩夹层中以及界面边缘处存在较为明显的应力集中和差异变形。单轴压缩时,泥岩体由于侧向变形能力差会受到横向拉伸应力作用而盐岩层则相应的受到横向压应力作用,三轴压缩时因围压和偏应力大小不同层状盐岩细观应力应变场分布特征则更为复杂;此方法能更为直观的分析层状盐岩的变形和破损特征,这一分析结果对进一步进行层状盐岩体内油(气)储库硐室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盐岩 夹层 细观应力应变 应力集中
下载PDF
单轴条件下层状盐岩的表面裂纹扩展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林 陈结 +2 位作者 姜德义 杨春和 刘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94-1398,共5页
利用荧光法和细观分析技术对单轴条件下层状盐岩表面裂纹扩展及分布进行了研究,并简要分析了国内外盐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纯盐岩表面裂纹以盐晶粒间错动裂纹为主,晶间裂纹扩展贯通形成破坏性主裂纹,裂纹分布受盐晶粒大... 利用荧光法和细观分析技术对单轴条件下层状盐岩表面裂纹扩展及分布进行了研究,并简要分析了国内外盐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纯盐岩表面裂纹以盐晶粒间错动裂纹为主,晶间裂纹扩展贯通形成破坏性主裂纹,裂纹分布受盐晶粒大小及分布均匀性的影响,国外细晶粒盐岩的强度和变形能力均大于国内粗晶粒纯盐岩;纯夹层表面裂纹多产生在几种矿物交杂沉积处,裂纹分布由夹层矿物成分和组成结构决定;含夹层盐岩表面裂纹扩展分布受夹层与盐岩界面过渡形式影响,一般锯齿型交界面裂纹由盐岩部分主裂纹向夹层扩展而成,而过渡分明并含有薄泥层的交界面裂纹由盐岩部分主裂纹和泥层碎散型裂纹汇集扩展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盐岩 单轴压缩 荧光法 细观力学 表面裂纹
下载PDF
层状盐岩双井流场浓度场试验及数值计算 被引量:9
4
作者 姜德义 李晓康 +3 位作者 陈结 李晓军 刘伟 康燕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5-172,182,共9页
为了研究层状盐岩小间距双井水溶造腔中流场浓度场特征,进行了相关的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基于量纲分析法搭建了模拟建腔期腔内流场的相似模型试验平台,利用染色法研究了建腔期腔内流场运移规律,并采用时均法测量腔内浓度。试验发现:流... 为了研究层状盐岩小间距双井水溶造腔中流场浓度场特征,进行了相关的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基于量纲分析法搭建了模拟建腔期腔内流场的相似模型试验平台,利用染色法研究了建腔期腔内流场运移规律,并采用时均法测量腔内浓度。试验发现:流量越大,浮羽流极限高度越高,但腔内浓度变化速率减小,排卤口浓度变低;提管高度的改变实际上是改变了淡水相对于腔体的初始空间位置;夹层赋存状态变化实际是改变夹层在溶腔中的空间位置,处于不同区域的夹层会改变腔体流场的运动趋势和作用范围。利用Fluent软件进行3D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室内试验流场的普遍规律,得出同样的分层结果;但在速度分布上,发现流场底部并非无宏观流动,而是自然对流扩散和沉降作用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盐岩 双井造腔 流场 运移规律 浓度场
下载PDF
层状盐岩溶蚀形态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冬林 王立东 焦雨佳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0-1135,共6页
中国盐岩大多以层状产出为主,盐岩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盐层溶腔形态各异,研究层状盐岩溶蚀成腔的形态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可以为优化造腔工程设计、高效建设储气库提供参考。利用金坛、楚州、五里铺及应城等盐矿的盐层地质资料、生产资料... 中国盐岩大多以层状产出为主,盐岩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盐层溶腔形态各异,研究层状盐岩溶蚀成腔的形态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可以为优化造腔工程设计、高效建设储气库提供参考。利用金坛、楚州、五里铺及应城等盐矿的盐层地质资料、生产资料、腔体声呐检测数据,从生产方式、造腔排量、埋藏深度、盐岩品位、夹层厚度及地层倾角等方面分析了各因素对盐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坛和楚州地区盐腔形态较为规则,五里铺腔体形态和应城盐矿盐腔形态不规则,单井对流或双井对流溶蚀形成的腔体形态相近,盐腔的溶蚀形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盐岩品位和夹层是影响腔体形态规则的主要因素,地层倾角是造成腔体偏溶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储气库井位设计和造腔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层状盐岩 盐腔形态 影响因素 偏溶
原文传递
平顶山地下盐穴储气库地表沉降机理数值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志荣 贺平 +2 位作者 石茜茜 韩中阳 张利民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5-1113,共9页
针对平顶山盐田盐层薄、夹层多,埋藏深的特点,采用Fortran语言将蠕变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单腔、双腔和群腔储气库计算模型,并且根据地面监测资料拟合得到模型参数,对不同工况下薄层状盐穴储气库的地面沉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 针对平顶山盐田盐层薄、夹层多,埋藏深的特点,采用Fortran语言将蠕变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单腔、双腔和群腔储气库计算模型,并且根据地面监测资料拟合得到模型参数,对不同工况下薄层状盐穴储气库的地面沉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储气压力10 MPa时40万方储气库,单腔蠕变影响范围约为30 m,蠕变5 a、10 a、15 a、20 a、30 a之后中心点沉降分别为49.21 mm、53.60 mm、57.70 mm、61.51 mm、64.44 mm,沉降范围基本一致约为1 500 m;(2)由于双腔相互影响,中点最大沉降量和沉降范围都比单腔略大,从溶腔稳定与沉降控制角度分析,地面对井最佳水平间距应大于地下溶腔最大直径的1.5倍;(3)群腔模式下中心点最大沉降量和沉降范围都有所增大,而且随着腔数的增加,二者增大的趋势越明显。以7溶腔储气库群为例,蠕变30 a之后中心点的沉降量达到247 mm,沉降的影响范围达到2 48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层状盐岩 地下储气群库 围岩蠕变 地面沉降 数值分析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dissolving characteristics of layered salt rocks 被引量:2
7
作者 Qiqi Wanyan Yiming Xiao Na T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030-1036,共7页
Underground salt cavern reservoirs are ideal spaces for energy storage. China is rich in salt rock resources with layered lacustrine sedimentary structures. However, the dissolution mechanism of layered salt rocks rem... Underground salt cavern reservoirs are ideal spaces for energy storage. China is rich in salt rock resources with layered lacustrine sedimentary structures. However, the dissolution mechanism of layered salt rocks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ctual measurements and the designed indices for the layered salt rock water-soluble cavity-making cycle and the cavity shape. In this work, the dissolution rates of 600 groups of layered salt rocks in China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experimentally.Thus, the establish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model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the contents of NaCl, Na2 SO4, and CaSO4 in the salt rocks, concentrations, dissolution angles, and flow rates on their dissolution rates by performing ANOVA and F-test. The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valuating the dissolution rate of layered salt rock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layered salt rock water-soluble cavity-mak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t CAVERN RESERVOIRS layered salt rock DISSOLUTION rate ANOVA
下载PDF
盐穴储气库小间距双井造腔参数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西西 杨小平 +6 位作者 荣伟 谢唯一 潘众 刘靓雯 张滢滢 卫思祺 贺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780-8787,共8页
夹层多、盐层薄是中国盐岩赋存的主要特点。目前,中国普遍采用的单井对流法在造腔速度以及夹层控制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小井间距双井造腔方法采用大尺寸造腔套管双井直流排卤,具有造腔速度快、建库周期短、盐层利用率高等优点。为了探... 夹层多、盐层薄是中国盐岩赋存的主要特点。目前,中国普遍采用的单井对流法在造腔速度以及夹层控制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小井间距双井造腔方法采用大尺寸造腔套管双井直流排卤,具有造腔速度快、建库周期短、盐层利用率高等优点。为了探究该方法中关键造腔参数对腔体建造的影响规律,开展了多组造腔物理模型试验,探究了不同双井间距、注水流量下盐穴腔体的拓展规律。结果表明:过小的井间距难以使腔体在水平方向充分拓展,过大的井间距会使得腔体形态不规则。在低注水流量下,会导致注水端腔体顶面过高影响腔体稳定性;而在高注水流量下,腔体形态更加规则,但是需要消耗较多能源和淡水资源。可以认为井间距会直接影响腔体最终形态,注水流量会影响腔体两侧的平衡性。研究成果给出了小间距双井溶腔方法中双井间距、注水流量等关键造腔参数的选取方法,可以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盐岩 双井间距 腔体形状 溶腔规律 工程参数
下载PDF
层状盐岩储气库造腔管柱弯曲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
9
作者 胡伟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1-53,56,共4页
在层状盐岩储气库的造腔过程中,由于各层不溶物含量不同,存在溶解速度上的差异,上下部盐岩溶漓后的泥岩夹层极易发生垮塌,造成造腔管柱弯曲。对比造腔井作业时的管柱弯曲情况与测腔前后泥岩夹层垮塌形态变化,说明泥岩夹层垮塌是造成造... 在层状盐岩储气库的造腔过程中,由于各层不溶物含量不同,存在溶解速度上的差异,上下部盐岩溶漓后的泥岩夹层极易发生垮塌,造成造腔管柱弯曲。对比造腔井作业时的管柱弯曲情况与测腔前后泥岩夹层垮塌形态变化,说明泥岩夹层垮塌是造成造腔管柱弯曲的主要因素;针对控制泥岩夹层垮塌的造腔工艺及管柱弯曲的解卡措施,经现场应用取得一定效果,对层状盐岩储气库安全、高效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柱弯曲 夹层垮塌 造腔工艺 解卡 层状盐层 储气库
下载PDF
井间距对盐穴储气库小间距对井造腔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龙 侯磊 +4 位作者 李建君 范丽林 李小明 李海伟 王桂林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6-834,共9页
中国盐岩赋存的主要特点是夹层多、盐层薄,对于单直井造腔方法有诸多限制,为此提出采用小间距对井造腔方法克服不良地质条件。该方法利用大尺寸造腔套管对井直流排卤,具有造腔速度快、建库周期短、盐层利用率高等优点。基于该方法开展... 中国盐岩赋存的主要特点是夹层多、盐层薄,对于单直井造腔方法有诸多限制,为此提出采用小间距对井造腔方法克服不良地质条件。该方法利用大尺寸造腔套管对井直流排卤,具有造腔速度快、建库周期短、盐层利用率高等优点。基于该方法开展不同井间距以及不同腔体连通方式的物理模型实验,探究井间距对腔体最终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井间距较小时,腔体水平方向长度小,未充分利用水平空间;井间距较大时,水平段的腔体溶解速度明显降低,且腔体形态不规则;预制对接井的造腔方法具有更高的成腔速率。实际对井造腔工程中双井间距需依据地质条件与工程需求确定。研究结果为盐穴储气库小间距对井造腔腔体形态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盐岩 储气库 对井造腔 腔体形态 溶腔规律
原文传递
夹层力学特性对盐岩储库稳定性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喻超 黄小兰 马洪岭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90,共6页
针对在层状盐岩构造中修建储库时,夹层对储库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这一关键问题,建立储库三维单腔模型,通过数值试验,讨论了含不同厚度软、硬夹层的盐岩储库在不同运行内压长期作用下的稳定性,详尽分析了各种工况下的腔体收缩率,围岩... 针对在层状盐岩构造中修建储库时,夹层对储库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这一关键问题,建立储库三维单腔模型,通过数值试验,讨论了含不同厚度软、硬夹层的盐岩储库在不同运行内压长期作用下的稳定性,详尽分析了各种工况下的腔体收缩率,围岩塑性区及腔体最大位移分布。结果表明:随腔体含软夹层厚度增大,腔体收缩率呈略微上涨,而随硬夹层厚度增大,则出现较明显的下降。软夹层厚度的变化对围岩塑性区影响并不明显,硬夹层厚度的变化则会带来比较明显的影响,且含软、硬夹层腔体塑性区分布在夹层处存在显著差异,另外软夹层对塑性区的影响要比硬夹层小得多,且塑性区对随内压增加而减小的现象反应更为敏感,硬夹层在低压下比软夹层更容易破裂。含软夹层腔体最大位移量发生在夹层处,含硬夹层腔体最大位移量发生在盐岩处。最后综合分析发现,小厚度的硬夹层,大厚度的软夹层,对腔体的稳定性更为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盐岩 蠕变 储库 稳定性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内压对含软弱夹层盐岩储库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喻超 黄小兰 马洪岭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68-71,76,共5页
通过建立含不同夹层厚度的圆柱形储库单腔三维模型,考虑不同恒压作用下长期蠕变,从腔体收缩率,围岩塑性区及位移矢量分布角度,分析运行内压对含软泥夹层盐岩腔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腔体维持较高的运行压力,能有效减少腔体收缩,腔... 通过建立含不同夹层厚度的圆柱形储库单腔三维模型,考虑不同恒压作用下长期蠕变,从腔体收缩率,围岩塑性区及位移矢量分布角度,分析运行内压对含软泥夹层盐岩腔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腔体维持较高的运行压力,能有效减少腔体收缩,腔周塑性区及位移矢量发展,有利于腔体稳定。另外软泥夹层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增长对腔体的稳定性影响不太,在高内压作用下甚至可以忽略,这一结果对含软弱夹层层状盐岩腔体模型简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盐岩 蠕变 运行内压 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层状盐岩力学特性与蠕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月生 陈建忠 王永志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28期25-28,共4页
对层状盐岩力学特性进行实验与分析,获取相应的力学特征参数,是盐岩地下溶腔蠕变特性数值模拟的必要步骤,是数值计算中力学模型的组成要素。本文通过单轴压缩、三轴压缩和压缩蠕变等实验,获取层状盐岩短期强度特性和长期蠕变特性的力学... 对层状盐岩力学特性进行实验与分析,获取相应的力学特征参数,是盐岩地下溶腔蠕变特性数值模拟的必要步骤,是数值计算中力学模型的组成要素。本文通过单轴压缩、三轴压缩和压缩蠕变等实验,获取层状盐岩短期强度特性和长期蠕变特性的力学特征参数,为盐岩蠕变模拟提供必要的参数支持。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层状盐岩蠕变机理进行分析,并将对盐岩蠕变率方程进行解析,为构建盐岩蠕变本构模型作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盐岩 压缩蠕变 力学特性
下载PDF
含夹层大尺寸型盐水溶造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亮 陈德玖 何怡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41-45,65,共6页
我国的盐矿多为湖相沉积,含有不溶或难溶夹层,对盐穴油气储库建设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压制含夹层型盐试件、搭建水溶造腔试验平台、自制腔体测量装置,在室内进行了单夹层和双夹层的大尺寸型盐水溶造腔试验。结果表明,腔体测量装置能够准... 我国的盐矿多为湖相沉积,含有不溶或难溶夹层,对盐穴油气储库建设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压制含夹层型盐试件、搭建水溶造腔试验平台、自制腔体测量装置,在室内进行了单夹层和双夹层的大尺寸型盐水溶造腔试验。结果表明,腔体测量装置能够准确测量油垫位置及腔体形状。夹层的存在会影响排卤口卤水的浓度,削减腔体容量。造腔步进行到夹层附近时,排卤口卤水浓度降低,造腔速度变缓。造腔完成后,整个溶腔被夹层分隔成若干个小型腔体,腔体容量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储库 层状盐岩 水溶造腔 大尺寸型盐
下载PDF
层状盐岩造腔仿真软件开发及其实用性验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松 吴建勋 +3 位作者 陈结 姜德义 文永江 邱华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725-2730,2736,共7页
国内层状盐岩具有夹层多、不溶物含量高等特点,现有造腔软件不能很好地模拟国内层状盐岩水溶造腔过程。基于流体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等理论,建立能够描述盐岩造腔过程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夹层垮塌判据。结合国内层状盐岩水溶造腔工艺特征,... 国内层状盐岩具有夹层多、不溶物含量高等特点,现有造腔软件不能很好地模拟国内层状盐岩水溶造腔过程。基于流体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等理论,建立能够描述盐岩造腔过程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夹层垮塌判据。结合国内层状盐岩水溶造腔工艺特征,开发出能模拟含夹层盐岩水溶造腔的软件SaltCavern Builder V1.0。该软件可模拟纯盐岩、多夹层盐岩的水溶造腔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造腔方案在现场造腔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实施效果。通过大尺寸型盐造腔相似试验,模拟无夹层和含单一夹层的腔体形状扩展过程。基于相似理论基础,在现场造腔工艺条件下,造腔软件模拟出的结果与试验得到的结果接近,验证了该软件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盐岩 造腔 仿真 大尺寸型盐 相似理论
下载PDF
盐水浸泡作用下石膏夹层力学性能压痕试验
16
作者 付庆楠 孟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40-243,258,共5页
为研究层状盐岩储气库水溶造腔过程中,石膏夹层在一定温度盐水浸泡下力学性能的变化,同时考虑到石膏夹层试件的宝贵,对尺寸为30 mm×30 mm×30 mm的小石膏试件进行了压痕试验。压痕试验前,干试件置于20℃、50℃、80℃的恒温箱中... 为研究层状盐岩储气库水溶造腔过程中,石膏夹层在一定温度盐水浸泡下力学性能的变化,同时考虑到石膏夹层试件的宝贵,对尺寸为30 mm×30 mm×30 mm的小石膏试件进行了压痕试验。压痕试验前,干试件置于20℃、50℃、80℃的恒温箱中,浸泡试件分别浸泡在三种温度下的纯水、半饱和氯化钠溶液及饱和氯化钠溶液中。试验结果显示,压痕试验所得参数能够反映石膏夹层的力学性能;盐水或者水的浸泡能弱化石膏夹层的力学性能,使其强度降低,变形能力增大;这种弱化作用是水、溶液中离子及温度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温度越高弱化作用越明显,不同盐水浓度时半饱和盐水的弱化作用最强;三种因素中,水对石膏夹层力学性能的弱化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夹层 层状盐岩 盐水浸泡 压痕试验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生长曲线的互层状盐岩储气库地表沉降预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志荣 王泉更 +2 位作者 石茜茜 秦礼君 张利民 《工程勘察》 2016年第5期1-5,共5页
地表沉降是影响地下储气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准确预测和计算沉降量是保证储气库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平顶山盐田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在分析沉降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chnute生长曲线的沉降计算模型,利用监测数据通过非线性拟... 地表沉降是影响地下储气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准确预测和计算沉降量是保证储气库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平顶山盐田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在分析沉降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chnute生长曲线的沉降计算模型,利用监测数据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模型参数,并对薄层状盐穴储气库地面沉降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储气压力为10MPa的40万方储气库,在蠕变5a、10a、15a、20a和30a之后,中心点沉降分别为26.4mm、50.4mm、58.5mm、61.9mm和65.1mm。预示着互层状盐岩地下溶腔的围岩比较稳定,不会造成上覆地层的大规模移动,研究成果对盐岩储气库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层状盐岩 盐田储气库 地面沉降 沉降模型
下载PDF
盐岩非线性流变性态及地下复杂溶腔变形数值分析
18
作者 王志荣 郭志伟 +2 位作者 王泉更 陈玲霞 张利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55,共7页
针对平顶山盐田盐岩层数多、单层厚度薄、泥岩夹层多的特点,建立等效复合单元代替互层状盐岩体,利用ABAQUS软件对马庄井田的地下溶腔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不同内压下,腔周塑性区围岩的非线性流变性态以及溶腔体积缩减规律。结果表... 针对平顶山盐田盐岩层数多、单层厚度薄、泥岩夹层多的特点,建立等效复合单元代替互层状盐岩体,利用ABAQUS软件对马庄井田的地下溶腔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不同内压下,腔周塑性区围岩的非线性流变性态以及溶腔体积缩减规律。结果表明:(1)等效复合单元在稳态蠕变阶段具有较好的数值稳定性,泥岩能有效地限制黏塑性区范围以及围岩向洞内位移的发展;(2)在围压(8 MPa)作用下,互层状盐岩单元体基本呈现线性小变形特征,溶腔体积收缩率与蠕变持续时间均呈现最低值,分别为3%与2.5 a,随着内压增大(8~12 MPa),互层状盐岩单元体开始呈现非线性蠕变,但经过较短时间后(2.5 a)体积收缩率逐渐稳定至一较小值,约为3.5%,随着内压的迅速减小(≤4 MPa),腔周盐岩逐渐呈现非线性大变形特征,表现为稳态蠕变时间增长,蠕变速率增加,5 a后围岩蠕变仍在稳定增加;(3)塑性区围岩内的黏滞系数随时间普遍加大,体现了互层状盐岩在储气运行过程中越来越稳定的变形趋势,因此,实际运行时储气压力应控制在合理范围(4~12 MPa),尤其要减少在较小内压下的蓄气运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层状盐岩 盐穴溶腔 复合单元 变形数值分析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盐下大气田的勘探和发现 被引量:56
19
作者 王招明 谢会文 +5 位作者 李勇 雷刚林 吴超 杨宪彰 马玉杰 能源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3期1-11,共11页
克拉2气田发现之后,库车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一度陷入低谷,油气勘探陷入两难:中浅层除克拉2气藏外,没有新的可钻探圈闭发现,失去方向;构想进攻深层,又面临勘探遭遇复杂、地质认识不清、圈闭落实困难、技术储备不足等困境。针对上述难题,... 克拉2气田发现之后,库车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一度陷入低谷,油气勘探陷入两难:中浅层除克拉2气藏外,没有新的可钻探圈闭发现,失去方向;构想进攻深层,又面临勘探遭遇复杂、地质认识不清、圈闭落实困难、技术储备不足等困境。针对上述难题,一是重新认识库车含盐前陆冲断带,坚定勘探信心,锁定克拉苏构造带盐下深层勘探主攻领域;二是开展宽线大组合、三维采集处理、盐相关构造建模、相控速度建场等地震、地质一体化技术攻关,发现克深—大北区带,新发现、落实一大批可钻探圈闭;三是强化钻井技术攻关,成功实现盐下超深高压高温气藏高效快速钻进。十年来,克拉苏构造带勘探深度从4000m拓深至8000m,发现了克深2、博孜1等多个大型气田,克深区带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逐渐明朗。克拉苏深层盐下大气田勘探突破得益于地质认识的创新、勘探技术的进步和锲而不舍的勘探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冲断带 白垩系 深层 盐岩 勘探发现 勘探启示
下载PDF
软弱泥岩夹层对层状盐岩体力学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徐素国 梁卫国 +1 位作者 莫江 赵阳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8-883,共6页
我国岩盐矿床具有夹层多的特点,夹层对岩盐矿床开采和油气储库建造及稳定性均有极为不利的影响。泥岩是软弱夹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含软弱夹层的层状岩盐试件很难完整取得,在实验室进行了模拟软弱夹层对层状岩盐体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实验... 我国岩盐矿床具有夹层多的特点,夹层对岩盐矿床开采和油气储库建造及稳定性均有极为不利的影响。泥岩是软弱夹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含软弱夹层的层状岩盐试件很难完整取得,在实验室进行了模拟软弱夹层对层状岩盐体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实验发现泥岩试件随强度的提高,相应弹性模量也逐步增强,但体现横向变形能力的泊松比变化不大;含泥岩夹层岩盐试件的强度接近于泥岩,而泥岩的强度仅为纯岩盐的20-47%,说明软弱夹层对层状岩盐体的强度起决定作用。通过对层状岩盐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得出泥岩夹层和岩盐的不同破坏方式是由于夹层附近的岩体拉压应力的相互转换造成的,同时分析了造成反复应力的原因。实验结果与层状岩体变形破坏的理论解释相一致,验证了理论的科学性,同时也获得了层状盐岩体的力学特性与软弱夹层特性的相关关系。对我国层状盐岩体油气储库建造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层状盐岩 力学特性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