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1
作者 高建国 李领娣 +1 位作者 李雯 姚晓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7期538-543,共6页
目的: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评价关节镜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8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关节镜辅助组2组,每组各54例患者,分... 目的: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评价关节镜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8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关节镜辅助组2组,每组各54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镜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时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同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关节镜辅助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传统手术组患者,切口长度小于传统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患者伸膝活动度、屈膝活动度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关节镜辅助组患者伸膝活动度、屈膝活动度均大于传统手术组患者,VAS评分低于传统手术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随访(13.0±2.3)个月。末次随访时,关节镜辅助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手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辅助组创伤性关节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手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关节镜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佳,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牵引复位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前外侧Gerdy结节截骨复位固定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2
作者 李钧 李徽 +1 位作者 汪志群 程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905-1908,共4页
[目的]探讨前外侧Gerdy结节截骨入路复位固定胫骨平台外侧髁塌陷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3月采用前外侧Gerdy结节截骨入路复位固定胫骨平台外侧髁塌陷性骨折73例。评价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结果]7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 [目的]探讨前外侧Gerdy结节截骨入路复位固定胫骨平台外侧髁塌陷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3月采用前外侧Gerdy结节截骨入路复位固定胫骨平台外侧髁塌陷性骨折73例。评价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结果]7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15.4±3.9)个月,随着自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时间推移,HSS评分[(26.1±5.2),(80.6±4.1),(89.4±3.2),P<0.001]、VAS评分[(8.5±0.8),(1.3±0.4),(0.3±0.1),P<0.001]、膝ROM[(3.1±0.4)°,(120.4±4.7)°,(132.3±5.6)°,P<0.001]均显著改善。影像方面,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89.3±1.0)°,(86.2±1.6)°,(86.1±1.5)°,P<0.001]、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9.0±0.8)°,(6.3±0.9)°,(6.2±0.8)°,P<0.001]及Rasmussen评分[(5.1±0.7),(17.4±0.4),(17.5±0.4),P<0.001]均显著改善。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无骨不连、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采用前外侧Gerdy结节截骨入路复位固定胫骨平台外侧髁塌陷性骨折,可同时显露外侧柱及后外侧柱,软组织损伤小,操作简便,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入路 Gerdy结节 截骨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原文传递
过伸性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的诊断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强 王小兵 刘显东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过伸性胫骨平台外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合病史、X线片及CT诊断出过伸性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患者39例,平均年龄44.9岁;骨折类型:按照Schatzker分型,均为II型。术后平均随访14.3个月。结果Merchant评分表评价膝关节功能,其中,... 目的探讨过伸性胫骨平台外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合病史、X线片及CT诊断出过伸性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患者39例,平均年龄44.9岁;骨折类型:按照Schatzker分型,均为II型。术后平均随访14.3个月。结果Merchant评分表评价膝关节功能,其中,优19例,良18例;随访中发现:术后3个月骨折临床愈合,可弃拐负重行走。没有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通过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可以诊断过伸性胫骨外侧平台骨折,采用专门的治疗方案,保证充足的复位效果,从而利于患者步态及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过伸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腓骨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叶方 黄淑明 兰树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4期63-66,共4页
目的 探讨腓骨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43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43例患者分为试验组(23例患者进行腓骨头上入路治疗)和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传... 目的 探讨腓骨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43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43例患者分为试验组(23例患者进行腓骨头上入路治疗)和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后随访1年时间,观察患者总有效率、骨折愈合情况、不良反应及预后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9%)明显低于对照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92.3±10.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65.3±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腓骨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可以提高患者的骨折愈合,安全且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愈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分型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患者CT检查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建卿 江敏智 李师火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16期83-83,12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胫骨外侧平台骨折采用CT检查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结果分型,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分型效果,并分析不同分型CT影像特征。结果:...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胫骨外侧平台骨折采用CT检查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结果分型,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分型效果,并分析不同分型CT影像特征。结果:采用CT对胫骨外侧平台骨折进行扫描诊断,在Schatzker分型上,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100.00%。分析不同分型影像特征,其中SchatzkerⅠ型,在横断位,以胫骨平台外侧区域纵向劈裂骨折,未检出明显塌陷为临床表现;SchatzkerⅡ型,在横断位,以胫骨平台外侧区域存在劈裂性骨折,且有压缩塌陷伴发为主要表现;SchatzkerVI型,在冠状位上,以胫骨平台骨折,且有骨干与干骺端存在骨折分离为主要表现。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患者,采用CT进行检查,与手术结果分型比较,具较高的符合率,故诊断价值居较高水平。结合影像特征,可对胫骨外侧平台骨折进行准确分型,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分型 CT检查影像特征
下载PDF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手术入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金忠 眭述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41-544,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分别采用前外侧直切口、半月板下入路和前正中切口、半月板前角切开入路治疗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 ,探讨该类型骨折手术的最佳入路。方法 对不同手术入路的术中操作情况、术后伤口愈合、近远期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 目的 通过对分别采用前外侧直切口、半月板下入路和前正中切口、半月板前角切开入路治疗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 ,探讨该类型骨折手术的最佳入路。方法 对不同手术入路的术中操作情况、术后伤口愈合、近远期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于单纯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前外侧直切口、半月板下入路较前正中切口、半月板前角切开入路术后伤口感染、创缘坏死延期愈合的概率明显减少 ,术后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快 ,远期效果好。结论 对于单纯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采用膝前外侧直切口、半月板下入路较前正中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手术入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7
作者 谢美元 张双平 陈发英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60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采用膝... 目的探究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60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采用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B组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膝关节恢复情况、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膝关节屈曲及膝关节伸直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但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且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 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 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联合植皮切口感染炎性因子表达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王秀超 闫磊 +2 位作者 胡斌 张战峰 谢文聪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733-3736,共4页
目的探究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联合植皮对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预后及炎性因子的水平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且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患者6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 目的探究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联合植皮对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预后及炎性因子的水平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且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患者6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彻底清创,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联合植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后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治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观察组患者美观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色泽弹性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联合植皮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腓肠肌外侧头肌瓣 植皮 切口感染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克氏针结合近端锁定接骨板双排筏技术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彭永胜 何久盛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984-986,共3页
目的分析胫骨外侧平台骨折(LTPF)病人应用克氏针结合近端锁定接骨板双排筏技术(PLPDRRT)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LTPF病人212例,根据手术疗效分为优良组和中差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TPF病人应用克... 目的分析胫骨外侧平台骨折(LTPF)病人应用克氏针结合近端锁定接骨板双排筏技术(PLPDRRT)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LTPF病人212例,根据手术疗效分为优良组和中差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TPF病人应用克氏针结合PLPDRRT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212例病人中,疗效为优102例,良68例,中26例,差16例,优良组170例,中差组42例。两组年龄、骨折分型、合并膝关节其他损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Ⅵ型骨折、有膝关节周围合并伤、手术时间≥150分钟及有术后并发症是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TPF病人应用克氏针结合PLPDRRT的疗效影响因素较多,可能与骨折分型、合并膝关节其他损伤、手术时间长及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锁定接骨板双排筏技术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克氏针 疗效
下载PDF
改良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塌陷关节面复位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10
作者 罗开祥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2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研究改良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塌陷关节面复位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20年3月1日-2023年3月1日于本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抽出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研究改良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塌陷关节面复位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20年3月1日-2023年3月1日于本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抽出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塌陷关节面复位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关节面塌陷高度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6周,观察组膝关节评分量表、膝关节日常功能评价表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膝关节伸直及伸屈最大角度均较对照组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塌陷关节面复位术,不仅可以降低其关节面塌陷高度,还能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进度,提高关节活动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手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塌陷关节面复位术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面塌陷高度 膝关节功能 膝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1
作者 邵红伟 顾爱群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4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以关节镜下辅助微创法治疗,对...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以关节镜下辅助微创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0%;对照组为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塌陷高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关节镜下辅助微创治疗临床疗效较好,更快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微创治疗 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