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1
1
作者 邢倩倩 傅志俭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6-80,85,共6页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侧隐窝阻滞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观察组),并抽取同期采用单纯侧隐窝阻滞治疗的腰...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侧隐窝阻滞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观察组),并抽取同期采用单纯侧隐窝阻滞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结果,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术前两组年龄(P=0.646)、性别(P=0.823)、VAS评分(P=0.9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阶段VAS评分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P=0.011)、6个月(P=0.040)VA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术后1个月(P=0.014)、6个月(P=0.013)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明显并发症,对照组2例感染脊柱间盘炎。结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脉冲射频 侧隐窝阻滞 腰椎管狭窄症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被引量:6
2
作者 付松 吕仁花 +4 位作者 朱凤祥 王龙强 王亚楠 刘海军 邵诗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8-80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6年7月我科对81例神经根阻滞明确责任节段的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在局部麻醉下行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椎间孔成形后...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6年7月我科对81例神经根阻滞明确责任节段的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在局部麻醉下行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椎间孔成形后,切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及增厚的黄韧带,将侧方的椎管打开,神经根完全松弛。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81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7~138 min,(68.4±31.9)min。81例随访24~48个月,(29.5±3.8)月。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腰痛VAS评分及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显著好转(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优57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92.6%(75/81)。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能很好地缓解症状,严重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隐窝狭窄 老年患者 椎间孔入路 内镜 神经根阻滞
下载PDF
C形臂机X线引导下侧隐窝阻滞与骶管阻滞对影像学/体征不吻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解淑灿 黄长顺 +3 位作者 何晨辉 邵景汉 陈益君 唐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94-797,共4页
目的:评价C形臂机X线引导下侧隐窝阻滞与骶管阻滞对影像学/体征不吻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影像学/体征不吻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C形臂机X线引导下侧隐窝阻滞组(C组)与骶管阻滞治疗组(... 目的:评价C形臂机X线引导下侧隐窝阻滞与骶管阻滞对影像学/体征不吻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影像学/体征不吻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C形臂机X线引导下侧隐窝阻滞组(C组)与骶管阻滞治疗组(D组)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 d、1周、4周及8周VAS,治疗次数≥2例数,靶点注射/疼痛区域减轻吻合例数,穿刺成功例数,8周时疗效评定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3 d、1周、4周及8周VAS<4例数增多(P<0.05);与C组相比,D组治疗次数≥2的例数增多(P<0.05);与D组相比,C组靶点注射/疼痛区域减轻吻合例数明显增多(P<0.05);两组穿刺成功例数无明显差异;与D组相比,C组治疗后8周时疗效评定更好(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与骶管阻滞相比,C形臂机X线引导下侧隐窝阻滞减少治疗次数,可更好的用于影像学/体征不吻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隐窝 骶管阻滞 影像学/体征不吻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侧隐窝阻滞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曾建峰 黄志思 +2 位作者 刘江梅 唐超 胡兆云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究氟比洛芬酯联合侧隐窝阻滞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超前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为病例收集时间段,将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探究氟比洛芬酯联合侧隐窝阻滞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超前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为病例收集时间段,将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侧隐窝阻滞并术后连续侧隐窝镇痛,观察组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侧隐窝阻滞超前镇痛,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手术即刻,对照组和观察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6/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5/4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侧隐窝阻滞应用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超前镇痛中,镇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侧隐窝阻滞 下肢骨科手术 超前镇痛
下载PDF
椎间孔韧带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魏辉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7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韧带松解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行椎间孔韧带松解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侧隐窝阻... 目的探讨椎间孔韧带松解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行椎间孔韧带松解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侧隐窝阻滞保守治疗。术后随访,比较两组的JOA腰痛疾患疗效、VA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3、6个月的JO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3、6个月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3个月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韧带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韧带松解术 侧隐窝阻滞术 JOA腰痛疾患疗效
下载PDF
侧隐窝阻滞联合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杜鹏斌 龚海涛 +1 位作者 王秋玲 王青华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S1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侧隐窝阻滞联合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电针联合腰椎牵引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侧隐窝阻滞联合针... 目的探讨侧隐窝阻滞联合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电针联合腰椎牵引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侧隐窝阻滞联合针刀松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隐窝阻滞联合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隐窝阻滞 针刀松解 电针 腰椎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1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学良 张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92-393,共2页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法 :从 1996年 12月~ 2 0 0 1年 4月 ,对 1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了骶管封闭、侧隐窝封闭和硬膜外封闭的联合治疗 ,并对其中 48例患者进行了突出髓核摘除术。手术采用后路进入 ,“...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法 :从 1996年 12月~ 2 0 0 1年 4月 ,对 1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了骶管封闭、侧隐窝封闭和硬膜外封闭的联合治疗 ,并对其中 48例患者进行了突出髓核摘除术。手术采用后路进入 ,“开窗”入椎管或双侧部分椎板切除。结果 :症状完全消失 13 3例 ,症状明显减轻 47例 ,症状无改善 16例 ,总有效率91.8%。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骶管封闭 侧隐窝封闭 硬膜外腔封闭 突出髓核摘除术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