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侧与外侧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A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1
作者 石伟哲 肖海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6期606-609,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应用外侧与内侧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AO分型中A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06—2010-08,应用MIPPO技术联合LCP内固定治疗60例A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其中采用胫... 目的比较分析应用外侧与内侧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AO分型中A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06—2010-08,应用MIPPO技术联合LCP内固定治疗60例A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其中采用胫骨远端内侧锁定钢板内固定30例(内侧组),采用胫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30例(外侧组)。记录并比较2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AOFAS评分、背屈活动范围、跖屈活动范围、短缩长度)及影像学指标(内翻畸形、外翻畸形、前向成角、后向成角)。结果内侧组获得随访平均14.8(12~18)个月,外侧组获得随访平均16.7(12~20)个月。内侧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内、外翻畸形,前、后向成角,背、跖屈活动范围,肢体短缩长度,以及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技术结合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时,内侧固定相对于外侧固定更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物环境,具有创伤小、血运损伤小等优点。但是2种固定方法的短期疗效差异不大,临床治疗过程中仍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 A型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 内侧固定 外侧固定
原文传递
跟骨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中期随访和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勇 杨立峰 +4 位作者 应霁翀 校佰平 庄云强 马维虎 徐荣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8期832-835,共4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行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中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9-07-2013-02诊治167例(174足)跟骨骨折,观察骨折愈合情况、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疗效采用AOFAS和MF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167例获得平均36.6(20~4...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行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中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9-07-2013-02诊治167例(174足)跟骨骨折,观察骨折愈合情况、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疗效采用AOFAS和MF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167例获得平均36.6(20~49)个月随访,术后AOFAS和MFS评分3组均较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4例术后过早下地导致关节面再塌陷,3例内固定失败导致塌陷,12例发生浅表组织感染,6例发生深部感染,11例出现切口皮瓣部分坏死,3例出现创伤性距下关节炎、疼痛,5例发生腓肠神经损伤。结论跟骨骨折行外侧钢板内固定术疗效确切,但并发症较多,术后创口皮肤坏死、感染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外侧钢板 并发症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集装箱房抗侧刚度分析Ⅰ:整箱蒙皮效应 被引量:12
3
作者 查晓雄 范坤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108,共7页
作为轻钢结构,集装箱房的水平抗侧能力是其抗震抗风设计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而目前却缺乏可靠的理论计算式用以分析.为对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且为完善波纹蒙皮结构的理论体系,本文对集装箱房水平抗侧刚度的计算式进行推导.区别于传统... 作为轻钢结构,集装箱房的水平抗侧能力是其抗震抗风设计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而目前却缺乏可靠的理论计算式用以分析.为对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且为完善波纹蒙皮结构的理论体系,本文对集装箱房水平抗侧刚度的计算式进行推导.区别于传统利用螺栓连接的蒙皮结构,集装箱房的侧壁波纹板与其钢框架之间是焊接连接的,在剪切作用下的平面内相互作用力分布以及变形组成有很大变化,求解关键在于分析波纹膜板在焊接边界条件下的蒙皮效应.基于能量理论,结合ABAQUS有限元模拟方法,分析了集装箱房在顶部水平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理想抗侧刚度以及顶角件处水平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局部效应,分别得到相应的抗侧刚度计算公式,并利用已有试验数据对理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集中荷载作用下,加载端局部变形远大于整体侧移,且局部效应的有效作用范围同上侧梁线刚度、集装箱规格有关.实际工程中,通过增加上侧梁有效截面面积或上下层之间的连接件数量,可有效减小局部变形,提升整体抗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房 抗侧刚度 蒙皮效应 波纹膜板 局部变形
下载PDF
胫骨外髁非负重区截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 被引量:10
4
作者 霍永峰 殷照阳 +4 位作者 徐刚 顾光学 厉雷明 于吉文 孙晓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919-922,925,共5页
目的探讨胫骨外髁前外侧非负重区截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胫骨外髁前外侧截骨治疗的2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9例;年龄26~59岁,平均(42.2±9.2... 目的探讨胫骨外髁前外侧非负重区截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胫骨外髁前外侧截骨治疗的2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9例;年龄26~59岁,平均(42.2±9.2)岁。骨折Schatker分型Ⅱ型16例,Ⅴ型3例,Ⅵ型5例;所有24例采用胫骨外髁前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中经胫骨外髁非负重区截骨显露复位后外侧骨折并使用外侧排筏钢板固定。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3.1个月(12~24)个月随访。术后即刻骨折复位质量Rasmussen评分平均(17.3±0.8)分;其中优19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24例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X线片示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3.1±1.1)周。未见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2例术后出现后侧切口皮缘表浅的小面积坏死,经换药愈合。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93.0±6.4)分,其中优19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5.8%。结论对于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胫骨外髁非负重区截骨入路允许足够的空间对骨折进行直接显露及操作,联合外侧排筏锁定钢板固定骨折可靠,手术体位摆放方便,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 后外侧 钢板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与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半年随访 被引量:9
5
作者 郎昭 葛腾辉 +3 位作者 吴静晔 张宁 田伟 孙宇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3期5364-5369,共6页
背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优势受到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影响。内固定辅助可以提供更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能减少沉降的发生,其中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避免了后方切口的损伤。目的:分析斜外侧腰椎椎... 背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优势受到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影响。内固定辅助可以提供更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能减少沉降的发生,其中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避免了后方切口的损伤。目的: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并与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比较,分析融合器沉降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14例(17个节段)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内固定患者(侧方钢板组);12例(15个节段)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双侧椎弓根螺钉组)。收集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临床及影像学数据;临床评估患者腰痛及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残障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影像学评估椎间隙高度、节段性脊柱前凸角,并测量融合器沉降程度。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定量CT骨密度、术前诊断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双侧椎弓根螺钉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侧方钢板组(P=0.025);侧方钢板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双侧椎弓根螺钉组为33%;两组在手术节段、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两组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腰痛、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及术前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6个月双侧椎弓根螺钉组ODI评分显著低于侧方钢板组(P=0.007);两组术后6个月相比术前在腰痛及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ODI评分上均有显著改善(P<0.05);③两组术后3 d相比术前椎间隙高度和节段性脊柱前凸角均有显著性提高;术后6个月相比术后3 d椎间隙高度均出现显著性丢失(P<0.05);术前及术后3 d两组椎间隙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6个月侧方钢板组椎间隙高度显著小于双侧椎弓根螺钉组(P=0.044);④两组间节段性脊柱前凸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⑤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前外侧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侧方钢板 椎弓根螺钉 融合器沉降
下载PDF
附加侧方钢板手术治疗下肢骨折行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马志锋 孔畅 王延涛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728-730,共3页
目的探讨侧方钢板治疗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下肢骨折行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保留髓内钉... 目的探讨侧方钢板治疗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下肢骨折行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保留髓内钉附加侧方钢板进行翻修手术治疗,对照组利用更换髓内钉进行翻修手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各项指标、随访情况、Johner-wruch评分。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96.13±14.52)min、术中出血量(429.53±213.62)ml、术中输血量(1.33±0.81)U和住院时间(12.45±1.47)d均少于对照组的(171.42±13.36)min、(798.34±415.11)ml、(3.21±2.23)U以及(18.42±1.58)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为(6.1±0.2)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2±0.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Johner-wruch评分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优良率(83.87%,26/31)明显高于对照组(64.52%,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髓内钉附加侧方钢板手术治疗下肢骨折行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与更换髓内钉手术相比较,其操作更为简单、手术时间更为短、术中的出血量输血量更少、住院时间短、临床疗效更好,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术 骨不连 侧方钢板
下载PDF
下颈椎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两点法”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魏亦兵 周建伟 +2 位作者 张志玉 黄煌渊 顾玉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获得安全的下颈椎侧块螺钉的置钉技术.方法取28具C3~7标本,年龄28~79岁.解剖确定安全的入、出针点--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m处为入针点、横突与侧块相交处后方为出针点,以克氏针代替螺钉置入,摄取标本侧位片和各椎...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获得安全的下颈椎侧块螺钉的置钉技术.方法取28具C3~7标本,年龄28~79岁.解剖确定安全的入、出针点--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m处为入针点、横突与侧块相交处后方为出针点,以克氏针代替螺钉置入,摄取标本侧位片和各椎体的横断面片,测量X线片上克氏针在矢状面和横断面成角.同时测量标本上克氏针在侧块内的长度(进针深度).结果以C3~7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m处为入针点,克氏针向头侧成角(头倾角)18~39°、向外侧成角(外倾角)为14~37°,针尖可自横突与侧块相交处后方穿出,该处与神经根和椎动脉均隔以横突后结节.C3~7侧块内进针深度为9.4~14.8 mm.结论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在C3~7较安全的置钉技术是以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处为入钉点,外倾25~35°、头倾20~30°置入,深度为11~1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点法” 解剖研究 螺钉固定 颈椎后路 侧块钢板螺钉 进针深度 解剖学研究 克氏针 侧块螺钉 螺钉置入 同时测量 横断面 C3 下颈椎 安全 内侧 横突 侧位片 取标本 成角 矢状面 X线片 椎动脉 神经根 入钉点 置钉 出针 后方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联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海东 何守玉 +1 位作者 方申云 闵继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0-897,共8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OLIF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53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OLIF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53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9例,年龄62.17±9.72岁;OLIF联合侧方钢板(lateral plate,LP)固定组24例(LP组),OLIF联合后方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内固定组29例(PS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人群特征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3个月及12个月分别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影像学指标如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椎管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来综合评价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时根据Bridwell评估方法对椎间融合率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时间为13.2±6.5个月(12~16个月)。LP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性低于PS组(75.41±11.53min vs 127.05±5.62min,P<0.05;39.55±5.32mL vs 89.81±9.62mL,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ODI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LP组VAS评分及ODI均优于PS组[3.05±0.67 vs 4.55±0.39,P<0.01;(17.36±2.76)%vs(22.80±6.02)%,P<0.01],但这种差异在术后1年时消失。LP组术前DH、FH及CSA分别为8.96±1.23mm,16.18±3.49mm和88.95±14.79mm^(2),术后1年分别为12.53±3.47mm、20.14±3.12mm、124.83±7.56mm^(2),较前均明显改善;PS组术前DH、FH及CSA分别为8.66±2.21mm、16.35±5.19mm、89.23±12.18mm^(2),术后1年分别为12.32±4.67mm、20.86±3.44mm、125.75±7.76mm^(2),较前均明显改善,但各参数在同期随访时无组间差异。LP组22例实现椎间融合,融合率为91.67%,略低于PS组(93.10%),但无统计学差异。LP组融合器沉降2例,腰骶丛损伤2例;PS组融合器沉降2例,腰骶丛损伤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 侧方钢板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
9
作者 刘晓印 张建群 +5 位作者 陈振 梁思敏 王志强 马宗军 马荣 戈朝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37,共7页
背景:单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率高,辅助后方的固定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术中体位变化、双切口都弱化了该技术的微创优势。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可以实现一期同切口完成减压,同时侧方内固定提供了稳定支撑。... 背景:单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率高,辅助后方的固定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术中体位变化、双切口都弱化了该技术的微创优势。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可以实现一期同切口完成减压,同时侧方内固定提供了稳定支撑。目的:分析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应用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41-72岁,平均(58.6±9.9)岁;腰椎滑脱症(Ⅰ度)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7例,腰椎管狭窄症16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及双下肢放射痛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测量并观察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椎间隙高度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1)34例患者随访14-36个月,平均(21.3±5.2)个月;(2)手术时间50-92 min,平均(68.5±11.1)min;术中出血量50-170 mL,平均(71.6±25.3)mL;(3)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最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近50%;(4)术后半年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7/34),其中钢板移位1例、融合器下沉3例、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术侧大腿前侧疼痛2例;(5)提示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短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提供一定稳定支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 脊柱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侧方钢板 内固定 临床疗效
重组竹和钢板加固胶合木梁柱节点抗侧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冷予冰 陈溪 +2 位作者 许清风 赵金城 陈玲珠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6-60,35,共6页
针对胶合木梁柱钢填板螺栓节点转动时螺栓挤压孔壁易引起木材劈裂这一问题,研究了内贴重组竹板和外包钢板的加固方法。对未加固对比试件和3个加固试件进行了单调加载试验,分析了4个试件的弹塑性刚度、屈服荷载、极限承载力及变形能力... 针对胶合木梁柱钢填板螺栓节点转动时螺栓挤压孔壁易引起木材劈裂这一问题,研究了内贴重组竹板和外包钢板的加固方法。对未加固对比试件和3个加固试件进行了单调加载试验,分析了4个试件的弹塑性刚度、屈服荷载、极限承载力及变形能力。试验发现,未加固对比试件U-M发生典型的螺栓截面处木材劈裂破坏,裂缝扩展变宽导致承载力丧失,而采用内贴重组竹板和外包钢板加固后,胶合木梁柱钢填板螺栓节点的抗劈裂性能明显改善;加固试件B-M,S1-M,S2-M与未加固对比试件U-M相比,最大弯矩分别提高了75.4%,70.4%,117.5%,最大弯矩对应的转角分别提高了73.3%,182.7%,34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木梁柱节点 钢填板螺栓节点 抗侧性能 重组竹 钢板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锁定钢板治疗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11
作者 彭硕 黄菲菲 +2 位作者 夏丽伟 黄坚汉 蒙诗景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96-800,共5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外侧壁骨折块后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31例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15例单纯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男3例,女12例...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外侧壁骨折块后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31例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15例单纯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男3例,女12例;年龄(75.87±7.46)岁;另16例采用PFNA内固定后再应用预弯好的3.5 mm螺孔锁定钢板内固定外侧壁骨折,男4例,女12例;年龄(76.15±9.47)岁。术后随访观察记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尖顶距(tip-apical distance,TAD)、术后负重站立时间、骨折复位情况。术后6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17(12±5)个月。两组术后即刻颈干角为111°~132°(119.3±8.3)°。骨折复位效果:PFNA组,优11例,可2例,差1例;PFNA+锁定钢板组,优12例,可3例,差1例。PFNA组1例发生螺旋刀片经股骨头切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AD及术后负重站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各项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辅助锁定钢板内固定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可较好恢复外侧壁完整性,提高PFNA内固定的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不稳定型骨折 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PFNA联合钢板或钢丝内固定与单纯PFNA内固定治疗外侧壁受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12
作者 姚龙 王志强 +2 位作者 王兵 魏安程 黄鑫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669-674,共6页
目的 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联合钢板或钢丝内固定与单纯PFNA内固定对外侧壁受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外侧壁受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21例)采用PFNA联合钢板或钢丝内固定,B组(20例... 目的 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联合钢板或钢丝内固定与单纯PFNA内固定对外侧壁受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外侧壁受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21例)采用PFNA联合钢板或钢丝内固定,B组(20例)采用单纯PFNA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HHS)。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较长[150.13(129.50,172.50) min vs.80.20(70.20,90.31) min],术中出血量较多[500.21(450.21,600.21)mL vs.60.01(50.00,80.00) mL](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11.76±2.26)周vs.(15.00±1.52)周](P<0.05),术后12个月HHS高于B组[85.00(80.50,90.50)分vs.81.50(80.00,84.50)分](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PFNA内固定,PFNA联合钢板或钢丝内固定治疗外侧壁受累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会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钢板 钢丝
原文传递
采用PIVOX系统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志强 刘晓印 +3 位作者 梁思敏 陈振 杨万忠 戈朝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5-711,共7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combined with lateral plate fixation,OLIF-LP)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1月25例使用PIVOX系统行OLIF-LP...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combined with lateral plate fixation,OLIF-LP)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1月25例使用PIVOX系统行OLIF-LP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资料。均为单节段病变,其中L_(3/4)节段9例,L_(4/5)节段16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术后第1天、6个月、12个月拍摄腰椎X线片和MRI,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在MRI T2WI轴位像上测量椎管面积;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通过术后1、6、12个月腰痛和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随访12~17(14.3±1.7)月。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I术前分别为(6.0±1.2)分、(6.0±0.9)分和(60.4±4.7)%,术后12个月下降至(2.4±0.6)分、(2.4±0.5)分和(28.0±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17.977、186.468、163.442,均P=0.000)。按照改良MacNab标准,优2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2%(23/25)。术后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和椎管面积均较术前明显增加(F=382.019、345.856、828.641、918.444,均P=0.000),术后6、12个月与术后第1天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3个月椎间融合率为88%(22/25),术后12个月均达骨性融合。融合器沉降率24%(6/25),为0级沉降,未产生临床症状。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6%(4/25),包括侧方钢板移位1例,腰大肌无力1例,大腿前侧疼痛2例,无螺钉断裂、终板塌陷、重要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IVOX系统行OLIF-LP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侧方钢板 脊柱融合
下载PDF
T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时继瑞 程卫红 +2 位作者 姜宇鑫 储德文 马宏睿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共9页
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是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应用的基础研究之一。设计了2个采用侧面连接板构造的T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并开展拟静力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探究T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 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是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应用的基础研究之一。设计了2个采用侧面连接板构造的T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并开展拟静力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探究T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应变发展、变形能力等。试验结果表明:侧面连接板构造的T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破坏模式表现为T形钢管混凝土柱外侧钢梁的屈曲或屈服破坏,节点区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要求;节点的滞回曲线饱满,且节点的正负向性能基本对称,节点的滞回耗能能力良好;应变分析表明钢梁翼缘内力向侧面连接板上转移,侧面连接板起到了预设的传力作用;侧面连接板处于较为复杂的压弯或拉弯受力状态;节点区柱壁板屈服后主应变方向基本稳定不变,角度约为30°~45°;该构造节点的变形延性系数均不小于2.75,极限转角变形均大于1/30,节点变形能力较好;对2个T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为后续参数化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形钢管混凝土柱 梁柱节点 滞回曲线 骨架曲线 侧面连接板 补强板
原文传递
入口楔形对中厚板侧弯影响规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建忠 龚殿尧 +1 位作者 王君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31-1733,共3页
为了研究轧件入口楔形对中厚板侧弯的影响规律,提高侧弯控制精度与效率,针对国内某中板厂精轧机组四辊轧机的生产实际情况,采用基于双悬臂梁的影响函数法开发了不对称条件下辊系辊弹性变形计算模块,阐述了该模块的离散化方法、关键数学... 为了研究轧件入口楔形对中厚板侧弯的影响规律,提高侧弯控制精度与效率,针对国内某中板厂精轧机组四辊轧机的生产实际情况,采用基于双悬臂梁的影响函数法开发了不对称条件下辊系辊弹性变形计算模块,阐述了该模块的离散化方法、关键数学模型及向量与矩阵的确定以及轧辊弹性变形的求解方法.基于现场实际数据进行入口楔形不对称条件下的模拟计算,得出了入口轧件楔形对出口轧件弯曲半径的影响规律,指出轧辊刚性倾斜是控制侧弯的有效手段,并建立了来料存在楔形时的目标楔形量计算模型及侧弯控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弯 中板 四辊轧机 入口楔形 影响函数法
下载PDF
外侧入路锁定钢板结合内侧螺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勇 游贵武 樊健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6年第3期176-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结合内侧空心螺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2月采用腓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结合内侧空心螺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胫距跟关节病变患者12例,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于术后1、3、6... 目的探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结合内侧空心螺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2月采用腓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结合内侧空心螺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胫距跟关节病变患者12例,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于术后1、3、6及12个月观察患踝疼痛、并发症、影像学胫距跟关节融合及内固定情况,对踝关节功能评估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结果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6±5.2)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坏死;1例术后出现足前外侧麻木,对症处理3个月后症状消失;术后3个月随访,患踝无明显疼痛,X线片及踝关节CT显示踝关节基本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12月患踝均无疼痛,影像学显示患踝均已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为77.5分。结论应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及内侧空心螺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缓解疼痛,矫正畸形并改善功能,是治疗严重胫距跟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距跟关节融合 外侧入路 锁定钢板 内侧螺钉
下载PDF
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阮良峰 马俭凡 陈源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5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技巧与疗效。方法采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其中SchartkerⅤ型28例、SchartkerⅥ型35例,术中透视观察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关节面的恢复情况,术后观察其固定... 目的探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技巧与疗效。方法采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其中SchartkerⅤ型28例、SchartkerⅥ型35例,术中透视观察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关节面的恢复情况,术后观察其固定的牢固程度、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所有病例的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关节面均明显恢复,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良好。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为76-93分(平均为84分),Rasmussen评分优良率达87.3%。术前术后HSS评分与Rasmussen评分、关节面塌陷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SchartkerⅤ型或SchartkerⅥ型),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入路 锁定钢板 植骨 胫骨平台三柱骨折
下载PDF
Outcome of buttress plate-nail construct used for reconstruction of broken lateral wall in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18
作者 Saurabh Jain Satish Rohra +2 位作者 Harshwardhan Dawar Bhupendra Kushwah Adit Agrawa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23-227,共5页
Purpose:Intramedullary implants are well accepted fixation of all types of intertrochanteric(IT)frac-tures,both stable and unstable types.Intramedullary nails have an ability to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posteromedial p... Purpose:Intramedullary implants are well accepted fixation of all types of intertrochanteric(IT)frac-tures,both stable and unstable types.Intramedullary nails have an ability to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posteromedial part,but fail to buttress the broken lateral wall requiring lateral augmentation.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ugmented with trochanteric buttress plate for broken lateral wall with IT fractures,which was fixed to the femur through hip screw and anti-rotation screw nail.Methods:Of 30 patients,20 had Jensen-Evan typeⅢand 10 had type V fractures.Patients with IT fracture of broken lateral wall and aged more than 18 years,in whom satisfactory reduction was achieved by closed methods,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Patients with pathologic or open fractures,polytrauma,prior hip surgery,non-ambulatory prior to surgery,and those who refused to participate were excluded.The operative time,blood loss,radiation exposure,quality of reduction,functional outcome,and union time were evaluated.All data were coded and recorded in Microsoft Excel spread sheet program.SPSS 20.0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and normality of the continuous data was checked using Kolmogorv Smirnov test.Results:The mean age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was 60.3 years.The mean duration of surgery(min),mea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mL)and mean number of exposures were 91.86±12.8(range 70-122),144.8±3.6(range 116-208),and 56.6(range 38-112),respectively.The mean union time was 11.6 weeks and the mean Harris hip score was 94.1.Conclusion:Lateral trochanteric wall in IT fractures is significantly important,and needs to be recon-structed adequately.Nail-plate construct of trochanteric buttress plate fixed with hip screw and anti-rotation screw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to augment,fix or buttress the lateral trochanteric wall giving excellent to good results of early union and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lateral trochanteric wall Intramedullary nail Proximal femoral nail Trochanteric buttress plate
原文传递
Occupant friendly seismic retrofit by concrete plates
19
作者 Mehmet BARAN Merve AKTAS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789-804,共16页
An innovative occupant friendly retrofitting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 for reinforced concrete(RC) building structures with hollow brick infill walls used as partition walls which constitute the major portion of th... An innovative occupant friendly retrofitting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 for reinforced concrete(RC) building structures with hollow brick infill walls used as partition walls which constitute the major portion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 stock in Turkey. The idea is to convert the existing hollow brick infill wall into a load carrying system acting as a cast-in-place RC wall by reinforcing it with relatively thin concrete plates bonded to the mortar coated infill wall by use of tile adhesive and fixed by 6(6 mm diameter) bolts. Test parameters were the shape and thickness of the plates, presence of reinforcement in plates, number and arrangement of 6 bolts. It was observed that lateral strength, stiffness,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ductility of the strengthened infill walls were improved and behaviour was enhanced by the proposed technique. Plates with two different basic shapes were used to strengthen the test specim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RC) Strengthening Concrete plate lateral strength STIFFNESS Hollow brick infills Reversed-cyclic lateral loads
原文传递
Impact Strength Analysis of Plate Panels with Welding-Induced Residual Stress and Deformation 被引量:1
20
作者 Yehia Abdel-Nasser Ninshu Ma +1 位作者 Sherif Rashed Hidekazu Murakawa 《World Journal of Mechanics》 2016年第1期8-17,共10页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simulation of impact loads applied on plate panels with welding-induced residual stresses and deformation (WSD). 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FEM a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weldin...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simulation of impact loads applied on plate panels with welding-induced residual stresses and deformation (WSD). 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FEM a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welding-induced residual stresses and deformation on the impact strength of plate panels. Welding is simulated using a three dimensional thermal mechanical coupl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welding stress and deformation are taken as the initial imperfections in the impact strength analysi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behavior of plate panels subjected to impact loadings. The impact loadings from the three directions, the lateral direction and two in-plane directions of the plate panels are studied. Results show a certain reduction in the impact strength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welding stress and deformation in the plate panels. It is found that the reduction of impact force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welding deformation and the impact directions in the plate panels. This reduction is more significant when the impact force is in the lateral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 Impact In-Plane Impact Welding Deformation plate Panels Impact Force FE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