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道岸线变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小峰 许全喜 +1 位作者 谈广鸣 石国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9-26,共8页
以长江下荆江河段较为典型的石首弯道为研究对象 ,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河道岸线变形预测模型。计算表明 ,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模拟预测石首弯道进出口段典型断面岸线变化。模拟精度较高 。
关键词 河床演变 横向变形 人工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河道岸线变化
下载PDF
库车褶皱冲断带东秋里塔格位移转换构造及其演化——兼论侧断坡相关背斜构造圈闭的形成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明慧 金之钧 +3 位作者 吕修祥 孙冬胜 彭更新 雷刚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1-329,共9页
库车褶皱冲断带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与侧断坡有关的位移转换构造。东秋里塔格冲断层是一条北倾盲冲断层,其错移地层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从东秋5井以西的新近系膏盐岩转换至迪那201井的古近系膏盐岩再到迪那11井的侏罗系煤系,地震剖面上... 库车褶皱冲断带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与侧断坡有关的位移转换构造。东秋里塔格冲断层是一条北倾盲冲断层,其错移地层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从东秋5井以西的新近系膏盐岩转换至迪那201井的古近系膏盐岩再到迪那11井的侏罗系煤系,地震剖面上侧断坡形态清晰。侧断坡东、西断坪分别是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和侏罗系煤系,侧断坡发育在煤上-盐下构造地层组合中。通过DQ99-196、DQ00-226、DQ00-263等构造演化剖面恢复计算,东秋里塔格构造盐上地层位移梯度向西约为103.72m/km,而盐下东秋—迪那段的位移梯度为61.65m/km。在上述地震剖面上,盐上背斜和盐下隐伏背斜的轴线位置发生了相对变化,后者自东向西逐渐向南发生偏移;野外露头观察,盐上背斜的褶皱作用也随之向西增强。在走向上,东秋里塔格构造具有构造分段性,表明侧断坡的位移量变化具有突发性。西段为库车塔吾构造,东段为东秋-迪那构造。库车塔吾构造的盐下隐伏背斜是受东秋里塔格冲断层控制的断层相关褶皱,前、后断坪分别位于吉迪克组膏盐岩和侏罗系煤系,其隐伏的构造楔与南秋里塔格背冲断层组成库车塔吾三角带。东秋-迪那构造的隐伏背斜样式与库车塔吾段相似;但南翼缺乏背冲断层,不具备三角带形态。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表明,侧断坡的发育过程最早可以追索到康村期。东秋里塔格侧断坡相关背斜的形成与自北向南的盲冲断层和区域左行扭压复合作用有关。侧断坡相关背斜的主要构造特征是由侧断坡调节上、下滑脱层之间的应变差异,同时作为油气运移通道沟通气源岩和储层;其油气勘探意义是使得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到侧断坡相关背斜构造圈闭如迪那2之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褶皱冲断带 东秋里塔格构造带 位移转换构造 侧断坡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不同加载模式软硬煤岩侧向变形特征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伍永平 高喜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4-48,共5页
选取现场典型软硬煤岩试样,利用MTS815电液伺服岩石力学测试系统进行单轴、三轴压缩实验,研究分析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煤岩强度及变形破坏特征,建立煤岩压缩过程侧向应变与破裂机制的关系。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软硬煤岩内部结构和孔隙、裂隙... 选取现场典型软硬煤岩试样,利用MTS815电液伺服岩石力学测试系统进行单轴、三轴压缩实验,研究分析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煤岩强度及变形破坏特征,建立煤岩压缩过程侧向应变与破裂机制的关系。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软硬煤岩内部结构和孔隙、裂隙发育程度决定了它们强度、屈服后轴、侧向变形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异;致密坚硬煤样加载过程表现为明显的弹脆性特征,剪切破断角比较大;压缩变形曲线4个阶段侧向应变非线性特征明显,屈服后呈陡增至极大值,因其内部出现稳定剪切滑移而发生破坏;软煤样侧向应变一直处于非线性小幅度增加过程,内部裂隙发育扩展达到一定程度易发生局部张拉破坏。用侧向塑性变形损伤量表征煤岩体内部损伤演化特征可以取得较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模式 软硬煤岩 塑性变形 侧向应变 损伤演化
下载PDF
压实过程中煤矸石颗粒流细观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巨峰 宁湃 +2 位作者 何泽全 肖猛 王广伟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3-191,共9页
研究煤矿矸石充填材料压实变形中的细观演化规律对提升固体充填效果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颗粒流数值软件PFC^2D,考虑压实过程中颗粒破碎,通过颗粒簇cluster单元构建煤矿矸石颗粒模型,分析在单轴侧限压缩条件下不同配比颗粒体系细观演化... 研究煤矿矸石充填材料压实变形中的细观演化规律对提升固体充填效果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颗粒流数值软件PFC^2D,考虑压实过程中颗粒破碎,通过颗粒簇cluster单元构建煤矿矸石颗粒模型,分析在单轴侧限压缩条件下不同配比颗粒体系细观演化特征,研究颗粒力链分布、裂隙与细观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模拟模型的应力应变和破碎方式等方面与实验室试验结果有着良好的对应;分析模型颗粒内部力链分布和裂隙演化规律,发现多数力链集中在颗粒较大的颗粒单元附近,形成"骨架力链"现象,裂隙也主要产生在颗粒较大的颗粒单元周围,该现象导致大颗粒单元周围配位数个数与接触力大小较其他颗粒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矸石 颗粒流 柔性簇 侧限压缩 细观演化
原文传递
交叉跑道构型下进近阶段飞行冲突情景网络构建 被引量:6
5
作者 程明 李忆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78-1985,共8页
为防范机场终端区飞行冲突,应用案例分析、情景构建和复杂网络等方法和理论,研究航空器在交叉跑道机场进近阶段飞行冲突的演变机理。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交叉跑道运行的飞行冲突风险因素;收集整理了2010—2019年飞行冲... 为防范机场终端区飞行冲突,应用案例分析、情景构建和复杂网络等方法和理论,研究航空器在交叉跑道机场进近阶段飞行冲突的演变机理。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交叉跑道运行的飞行冲突风险因素;收集整理了2010—2019年飞行冲突事件共906例,构建了飞行冲突的情景演化网络模型,分析了网络的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和接近度中心性等参数。结果表明:1)网络的密度为0.009,平均度为1.392,平均路径长度为2.945,表明该网络结构松散,符合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特性;2)关键的风险因素为复飞V、目视C、停止下降C、对讲机卡阻波道C、偏离程序C,这5个节点综合值较高;3)复飞V为断链控制的关键节点。形成了飞行冲突情景演变的可视化网络,同时从大量案例中提取的数据为断链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交叉跑道 进近 飞行冲突 情景演化 复杂网络
下载PDF
侗语的清鼻音和清边音 被引量:6
6
作者 龙润田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94,共11页
侗语南部方言部分土语中仍存在浊鼻音、边音和清鼻音、边音的对立,腭化鼻音、边音和唇化鼻音也存在清、浊对立。本文基于声学特征、语音分布等对侗语清鼻、边音的演变趋势和历史来源进行分析,认为清鼻、边音的历史来源为*h N、*hL,有浊... 侗语南部方言部分土语中仍存在浊鼻音、边音和清鼻音、边音的对立,腭化鼻音、边音和唇化鼻音也存在清、浊对立。本文基于声学特征、语音分布等对侗语清鼻、边音的演变趋势和历史来源进行分析,认为清鼻、边音的历史来源为*h N、*hL,有浊化和塞化两个演变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语 清鼻音 清边音 语音分布 历史演变
原文传递
斜倾厚层山体弯曲-侧滑机理分析——以重庆武隆庆口滑坡为例
7
作者 易朋莹 林军志 +1 位作者 陈涛 吴志勇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36-42,共7页
重庆武隆庆口滑坡发育在斜倾厚层陡崖带上,下方数百年的煤矿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空区。基于对地质条件、采空区现状和山体变形特征的分析,发现该滑坡既有弯曲张拉变形又有侧向滑移变形,提出了弯曲-侧滑破坏模式。根据山体变形历史,分... 重庆武隆庆口滑坡发育在斜倾厚层陡崖带上,下方数百年的煤矿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空区。基于对地质条件、采空区现状和山体变形特征的分析,发现该滑坡既有弯曲张拉变形又有侧向滑移变形,提出了弯曲-侧滑破坏模式。根据山体变形历史,分弯曲变形和滑移变形两个阶段,分析了滑坡变形特征,研究了岩层面产状变化。并根据层面与临空面组合关系,将山体破坏分为弯曲张拉破坏、楔形体破坏和平面滑动破坏3个阶段,建立了各破坏阶段的判据,揭示了弯曲-侧滑型滑坡演变规律和形成机理,为该类滑坡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变形 侧向滑动 弯曲张拉破坏 楔形体破坏 平面滑动 演变规律 形成机理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tton Genes Involved in Fuzz-Fiber Development 被引量:4
8
作者 Gaskin Wang Guo-Hong Zhao +1 位作者 Yin-Hua Jia Xiong-Ming D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19-630,共12页
Cotton fuzz fibers, like Arabidopsistrichomes, are elongated unicells. It is postulated that a transcriptional complex of GLABRA1 (GL1), GLABRA3 (GL3), and TRANSPARENT TESTAGLABRA1 (TTG1) might be in existence i... Cotton fuzz fibers, like Arabidopsistrichomes, are elongated unicells. It is postulated that a transcriptional complex of GLABRA1 (GL1), GLABRA3 (GL3), and TRANSPARENT TESTAGLABRA1 (TTG1) might be in existence in Arabidopsis as evidenced by their physical interaction in yeast, and the complex regulates expression of GLABRA2 (GL2) controlling trichome cell differentiation; it is also assumed that TRIPTYCHON (TRY) and CAPRICE (CPC) counteract the complex formation in neighboring cells. Here, the homologs GaMYB23 (a homolog of GL1), GaDEL65 (a homolog of GL3), GaTTG1, GaCPC and GaTRY were identified in Gossypium arboreum. We show that GaMYB23 can bind to and activate the promoters of GaCPC, GaGL2 and GaTRY, and that GaMYB23, GaTRY and GaTTG1 could interact with GaDEL65 in yeast and in planta. In situ analysis showed that GaMYB23, GaGL2, GaDEL65, and GaTRY were predominantly expressed in fuzz fiber, but GaTRY proteins were primarily found in undeveloped epidermal cells. A G. arboreum fuzzless mutant with consistently high level GaMYB23 transcript has lost the detectable GaMYB23-promoter of GaGL2 complex, corresponding to sharply reduced transcription of GaGL2. Our results support that cotton homologs to the genetic molecules regulating Arabidopsis trichome differentiation interacted in the epidermis of ovules and the redundant GaMYB23 serves as a negative regulator in fuzz-fiber patte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rgent evolution fuzz fuzzless mutant Gossypium arboreum lateral inhibitor trichome.
原文传递
Classification-based self-adap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ulti-lateral multi-issue negotiation 被引量:2
9
作者 Xiaojun BI Jing XIAO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SCIE EI CSCD 2012年第4期442-461,共20页
Multi-lateral multi-issue negotiations are the most complex realistic negotiation problems. Automated ap- proaches have proven particularly promising for complex ne- gotiations and previous research indicates evolutio... Multi-lateral multi-issue negotiations are the most complex realistic negotiation problems. Automated ap- proaches have proven particularly promising for complex ne- gotiations and previous research indicates evolutionary com- putation could be useful for such complex systems. To im- 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alistic multi-lateral multi-issue ne- gotiations and avoid the requirement of complete informa- tion about negotiators, a novel negotiation model based on art improved evolutionary algorithm p-ADE is proposed. The new model includes a new multi-agent negotiation protocol and strategy which utilize p-ADE to improve the negotia- tion efficiency by generating more acceptable solutions with stronger suitability for all the participants. Where p-ADE is improved based on the well-known 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 in which a new classification-based mutation strategy DE/rand-to-best/pbest as well as a dynamic self-adaptive pa- rameter setting strategy are proposed.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irm the superiority of p-ADE over several state-of-the-art evolutionary optimizers. In addition, the p-ADE based multi- agent negotiation model shows good performance in solving realistic multi-lateral multi-issue negoti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tial evolution global optimum E-COMMERCE AGENT multi-lateral multi-issue negotiation
原文传递
Special Lateral Increase in a Permian Rugose Coral Kepingophyllum aksuence Wu et Chow 被引量:1
10
作者 ZHANG Feng WANG Xiangd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465-470,共6页
Well-preserved specimens of Kepingophyllum aksuence Wu et Chow were collected from Early Permian strata in western Tarim Basin, Xinjiang. More than 100 serial thin sections were made for this study. Kepingophyllum aks... Well-preserved specimens of Kepingophyllum aksuence Wu et Chow were collected from Early Permian strata in western Tarim Basin, Xinjiang. More than 100 serial thin sections were made for this study. Kepingophyllum aksuence displays a unique increase pattern. The bud appears in lonsdaleoid dissepiments between the corallites where the wall of parent corallite disappears and the area becomes aphroid. This increase pattern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lateral increases of most colonial rngose corals, and therefore has taxonomic significance to differentiate Kepingophyllidae from other compound rugose corals. It is also discussed that Kepingophyllum aksuence has a high "reproductive integration", which means a rapid growth of buds during the offsetting process. Kepingophyllum was possibly originated from Ivanovia and was also a probable ancestor of Wentzellophyllum, which is supported here by more or less the similarity of the blastogeny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ree tax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AL Kepingophyllum aksuence lateral increase blastogeny TAXONOMY evolution
下载PDF
侧向荷载作用下公路隧道衬砌损伤演化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学增 段俊铭 郭乔堃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9-1536,1605,共9页
为了研究侧向荷载作用下隧道衬砌的损伤演化机制,采用1∶10相似模型试验分析了隧道结构在侧向荷载下的受力变形特征、破坏形式和损伤过程,基于试验结果利用数值计算反演分析了衬砌结构刚度衰减规律。研究表明:侧向荷载下隧道受力变形过... 为了研究侧向荷载作用下隧道衬砌的损伤演化机制,采用1∶10相似模型试验分析了隧道结构在侧向荷载下的受力变形特征、破坏形式和损伤过程,基于试验结果利用数值计算反演分析了衬砌结构刚度衰减规律。研究表明:侧向荷载下隧道受力变形过程分为4个阶段:弹性受力阶段、拱腰开裂阶段、保护层局部破碎剥离阶段、结构软化破坏阶段;结构破坏模式表现为拱肩位置的斜剪破坏,关键部位破坏顺序为"拱腰开裂—拱肩脆性剪坏—拱腰延性破坏",破坏时形成三铰拱可变体系。衬砌结构刚度在拱腰开裂后快速衰减,结构丧失承载力时刚度衰减幅度为84%;考虑隧道安全性评价,以结构技术状况评定值为界,结构在无破损、轻微破损、中等破损、严重破损、危险状态下的刚度折减系数分别为0.95、0.57、0.33、0.21、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衬砌 侧向荷载 损伤演化 模型试验 数值计算
下载PDF
A Nucleus-encoded Topological Specificity Factor PpMinE in Physcomitrella patens has Conserved Function Similar to Its Chloroplast-encoded Ancestor
12
作者 朱佳瑛 刘维仲 +2 位作者 周伟巍 胡勇 何奕昆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9-238,共10页
A nucleus-encoded MinE gene, designated PpMinE, from Physcomitrella patens was identified using RT-PCR. The presence of both N- and C-terminal extensions in PpMinE protein suggested its cyanobacterial origin. The tran... A nucleus-encoded MinE gene, designated PpMinE, from Physcomitrella patens was identified using RT-PCR. The presence of both N- and C-terminal extensions in PpMinE protein suggested its cyanobacterial origin. The transient expression of PpMinE using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fusion in tobacco (Nicotiana tabacum L.) indicated that the PpMinE was a chloroplast-targeted protein. Overexpression of PpMinE in Escherichia coli caused division site misplacement and minicell formation, suggesting evolutionary functional conservation of MinE during plant phylogenesis. According to the phylogenetic tree, PpMinE protein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highland plants,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transfer events of MinE gene from plastid to nucleus might have occurred before the origin of the land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comitrella patens plastid division PpMinE lateral gene transfer (LGT) evolution transient expression
下载PDF
盆地构造动力学研究的弱点、难点及重点 被引量:50
13
作者 刘池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3-124,共12页
盆地构造动力直接控制着盆地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盆地类型及其演化;进而总体制约着沉积矿产形成和烃类成藏的条件、特点和分布规律。目前盆地构造动力学研究的弱点、难点及重点主要有以下4方面:(1)特征或成因复杂的构造,如走滑构造、横... 盆地构造动力直接控制着盆地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盆地类型及其演化;进而总体制约着沉积矿产形成和烃类成藏的条件、特点和分布规律。目前盆地构造动力学研究的弱点、难点及重点主要有以下4方面:(1)特征或成因复杂的构造,如走滑构造、横向(转换)构造、拆离滑覆构造、较大型断层的分段性和断裂带的结构等。(2)非应力成因的构造:在盆地和构造形成的动力中,热力和重力与应力相并列,但却研究薄弱。前两类动力作用的影响更为深远,其构造特征复杂、独具个性,仅从应力分析常会得出与实际情况相差较远甚或相悖的结论。(3)后期改造与古构造恢复:在盆地形成演化末期或之后,多种不同形式的强烈改造,常使盆地的原始沉积面貌大为改观。如后期差异升降与差异剥蚀将改变盆地的原貌,并明显影响油气的聚集和赋存。对后期改造研究与原盆地和古构造恢复意义重要、难度颇大。(4)盆地动态演化与动力学背景:如盆山耦合关系、稳定地块的作用、盆地动态构造演化与深部作用过程、区域构造环境和其时空坐标、总体构造特征的再认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构造 横向(转换)构造 拆离滑覆构造 断裂带结构 热力构造 重力构造 后期改造与古构造恢复 盆地动态演化与动力学背景 盆山耦合
下载PDF
循环加卸载下砂岩变形破坏特征与能量演化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欣慰 姚直书 +3 位作者 黄献文 刘之喜 赵翔 穆克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93-1704,共12页
对砂岩进行单轴加载和单轴循环加载试验,得到了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砂岩残余变形、变形模量和侧膨胀系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岩石的输入能、弹性能、耗散能、阻尼能和损伤能等能量指标的演变规律。利用归一化的损伤能表征砂岩的损伤演化,分析... 对砂岩进行单轴加载和单轴循环加载试验,得到了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砂岩残余变形、变形模量和侧膨胀系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岩石的输入能、弹性能、耗散能、阻尼能和损伤能等能量指标的演变规律。利用归一化的损伤能表征砂岩的损伤演化,分析了宏观、微观角度下的岩石的破坏模式。研究表明: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残余变形呈现出减速累积-稳定累积-加速累积的趋势;砂岩的变形模量先增加再减小,侧膨胀系数基本与循环次数正相关;输入能、损伤能均呈U型分布,损伤能占耗散能的比例呈U型分布,阻尼能呈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阻尼能占耗散能的比例呈倒U型分布,弹性能总体上呈缓慢增加趋势,弹性能占输入能比例呈倒U型分布;随着应力比的提高,阻尼能提高,但阻尼能占比呈减少趋势;砂岩的损伤呈减速累积-稳定累积-加速累积三阶段发展,砂岩破坏总体上呈现出共轭斜面剪切-拉伸型复合破坏模式,破坏由失稳破坏向失效破坏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变 变形模量 侧膨胀系数 能量指标 损伤演化 破坏模式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端部结构及侧向支承压力演化机理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钰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30-35,共6页
为揭示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演化机理,以塔山矿82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相似材料试验、数值模拟及理论力学分析,建立采空区端部覆岩运动模型,对采空区稳定前后端部结构特征及侧向支承压力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空... 为揭示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演化机理,以塔山矿82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相似材料试验、数值模拟及理论力学分析,建立采空区端部覆岩运动模型,对采空区稳定前后端部结构特征及侧向支承压力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稳定前低位关键层以悬臂梁结构存在,高位关键层形成砌体梁结构,侧向支承压力峰值达41.6 MPa,影响范围68 m;采空区稳定后,低位关键层悬臂梁结构破断,实体煤侧断裂贯通形成三角形滑移区,侧向支承压力峰值降低至32.09 MPa,但影响范围增加至99 m;悬臂梁破断后块体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破断块体的高长比、破断角以及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因数;三角形滑移区破断稳定后部分载荷转移至采空区是侧向支承压力降低的根本原因,但受稳定前高侧向支承压力的影响,煤体塑性区范围扩大,致使稳定后侧向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端部覆岩结构 三角形滑移区 侧向支承压力 演化机理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伊通段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控盆机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唐大卿 陈红汉 +2 位作者 孙家振 张辉 陈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0-348,共9页
郯庐断裂带伊通段的构造活动对伊通盆地的形成与油气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对最新的地震、钻井、物探、露头等资料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伊通段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古新世-始新世中期的左旋走滑挤压阶段、始新... 郯庐断裂带伊通段的构造活动对伊通盆地的形成与油气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对最新的地震、钻井、物探、露头等资料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伊通段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古新世-始新世中期的左旋走滑挤压阶段、始新世中期-渐新世末期的右旋走滑伸展阶段和中新世-第四纪的右旋走滑和隆升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为主成盆期,控盆断裂活动特征具有南早北晚、由南向北迁移的规律,盆地沉积中心因此也从南西向北东迁移并靠近西北缘主断裂;第三阶段为盆地反转期,控盆断裂发生右行压扭和隆升,盆地东南缘发生拱张使得万昌构造带等早期形成的构造高部位油气藏遭受破坏,而盆地西北缘受侧向挤压则形成宽2~4km的西北缘断褶带,具有良好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是盆地新的找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缘断裂 右旋走滑 构造演化 郯庐断裂带 伊通盆地
下载PDF
埋藏(机械)压实—侧向挤压地质过程下深层储层孔隙演化与预测模型 被引量:10
17
作者 高志勇 马建英 +3 位作者 崔京钢 冯佳睿 周川闽 吴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6-187,共12页
早期长期浅埋、后期快速深埋以及晚期强烈的侧向挤压作用是西部前陆盆地共性地质演化过程,受此地质演化过程影响,明确深层储层孔隙、孔径、喉径等参数的演化特征并进行定量评价,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成岩物理模拟实验,并与实际... 早期长期浅埋、后期快速深埋以及晚期强烈的侧向挤压作用是西部前陆盆地共性地质演化过程,受此地质演化过程影响,明确深层储层孔隙、孔径、喉径等参数的演化特征并进行定量评价,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成岩物理模拟实验,并与实际地质分析相结合,定量评价与预测了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深层储层的孔隙类型与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深层储层的孔隙类型、含量变化及演化规律可划分为4个阶段,其中第3个演化阶段即深层储层快速埋藏后的早期阶段是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的重要阶段,是此类地质过程下深层有利储层形成的关键时期。构造侧向挤压与成岩压碎破裂造缝、次生溶蚀两种改造机制,改善了深层储层的储集性、提高了渗透性,进而建立了深层储层孔隙预测模型。定量揭示出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在埋深7 000~8 000 m甚至更深层段,储层孔径、喉径增大并保持,仍发育有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储层 埋藏压实 侧向挤压 孔隙演化 成岩物理模拟 储层预测模型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演化全过程实测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震 王传华 +2 位作者 王东攀 黄志增 庞立宁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8-82,92,共6页
为有效获取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演化全过程,在相邻工作面巷道内利用煤层应力监测系统及电磁波CT探测设备,对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动态演化和静态分布及扩展过程进行了实测分析。通过连续4个月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发现:自工作... 为有效获取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演化全过程,在相邻工作面巷道内利用煤层应力监测系统及电磁波CT探测设备,对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动态演化和静态分布及扩展过程进行了实测分析。通过连续4个月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发现:自工作面前方110m位置开始,采空区侧向15m范围内煤体支承压力随工作面推进持续发生变化,至采空区内120m趋于稳定;工作面侧向煤体垂直应力依次经历了稳定期、首次增长期、降低期、二次增长期及最终稳定期5个阶段;上覆岩层的破断和煤体塑性破坏2种因素的交叉,造成了采空区侧向不同位置应力峰值拐点时间的同步性及差异性,并以此分析了侧向支承压力动态演化机制。电磁波CT支承压力静态探测分析表明:由于上覆岩层破断的周期性及回转的不均衡性,采动影响范围内,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沿走向方向呈现间隔局部承载的不连续性,分布形态是以某区域为承载中心向煤柱未破坏区近似弧形辐射分布,距离承载中心越远,支承压力越小。该研究结论对煤柱宽度的优化、临空巷道掘进时机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侧向支承压力 动态演化 静态分布
下载PDF
侧向正交开采扰动边坡变形演变机理与破坏模式研究
19
作者 念熙博 李宏杰 +3 位作者 李伟 闫杰 郭夏飞 贾正昭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152,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侧向正交开采扰动下边坡的变形演变机理与破坏模式,以山区井采扰动边坡为背景,结合现场勘查,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构建采动边坡三维地质模型,分析边坡在工作面不同推进位置下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变化规律;结合GNSS监测数据... 为了深入研究侧向正交开采扰动下边坡的变形演变机理与破坏模式,以山区井采扰动边坡为背景,结合现场勘查,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构建采动边坡三维地质模型,分析边坡在工作面不同推进位置下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变化规律;结合GNSS监测数据分析,提出了侧向正交开采扰动边坡的3个变形演变阶段和破坏模式。研究表明:侧向正交开采扰动下,边坡临空面集中应力逐渐释放,地表先于下部岩体产生变形扰动,坡顶产生沿坡走向上的非一致性剪切变形,发生非连续性破坏;当工作面与边坡水平距离50~55 m时,变形量发生突变,边坡上缘岩体发生塑性变形,坡顶出现顺坡走向断续延伸的张拉裂缝,减弱了地表受开采扰动影响的范围;当工作面推过边坡剖面,两者水平距离处于120~170 m之外时,进入变形衰退阶段,变形速率放缓,此时边坡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增量大于水平变形增量,裂缝上覆岩体产生指向临空面的挤压作用,裂缝逐渐闭合;边坡总体呈现非一致性剪切—拉裂—闭合的变形破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边坡 侧向正交开采 边坡稳定性 边坡变形演变机理 边坡破坏模式
下载PDF
基于侧压力差异性的深部巷道多场耦合规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良甫 刘晓东 刘学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1-457,共7页
为综合分析某深部巷道在侧压力差异性下围岩能量场、应力场及位移场之间的影响特征,为后续施工提供理论指导,考虑4种侧压力系数(κ为0.6、0.9、1.2和1.5),采用三维建模软件Rhino进行基本网格建模,再映射至颗粒流离散元软件PFC3D进行数... 为综合分析某深部巷道在侧压力差异性下围岩能量场、应力场及位移场之间的影响特征,为后续施工提供理论指导,考虑4种侧压力系数(κ为0.6、0.9、1.2和1.5),采用三维建模软件Rhino进行基本网格建模,再映射至颗粒流离散元软件PFC3D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κ的差异性使围岩应力场发生变化,应力场带动颗粒的运动状态改变,从而进一步影响系统能量场:当κ从0.6增至1.5时,动能增至原来的3.8倍,应变能增至原来的2.6倍;开挖完成后同水平κ下动能衰减至初始值的2%~23%,应变能则衰减至初始值的80%~90%。2)根据κ对围岩应力场影响程度的不同,将围岩分为浅、中、深3部分,其与开挖巷道的扰动区相对应,应力场变化呈现按照深部岩体、中部岩体、浅部岩体依次增大的现象;随着κ的增大,围岩应力场中主导应力改变,体现出拱腰应力变化幅度大于拱顶与拱底的现象,其最大绝对变化量为52%。3)位移场与应力场变化相对应,当κ的差异性导致应力场发生变化时,围岩主导应力状态将会不同,具体表现为随κ的增大,拱顶、拱底竖向最大位移减小及云图中水平扰动区范围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侧压力差异性 PFC3D 能量场 应力场 多场耦合 演化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