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6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晚稻的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竹松 彭晚桂 +1 位作者 汤海涛 张一杨 《湖南农业科学》 2002年第5期30-32,共3页
研究表明 :稻草覆盖免耕与稻草翻压比较 ,水温降低 3~ 5℃、泥温降低 1~ 3℃ ,有利于晚稻返青和分蘖 ;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和活性还原物质含量分别低 15 6 %和 13 0 %;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高 ;土壤释放甲烷量小 ,增产 4 6 %。与无草... 研究表明 :稻草覆盖免耕与稻草翻压比较 ,水温降低 3~ 5℃、泥温降低 1~ 3℃ ,有利于晚稻返青和分蘖 ;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和活性还原物质含量分别低 15 6 %和 13 0 %;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高 ;土壤释放甲烷量小 ,增产 4 6 %。与无草耕耙和无草免耕比较 ,除稻草覆盖免耕甲烷释放量较高外 ,其他则表现出相似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覆盖 免耕栽培 晚稻 生态效应
下载PDF
不同直播方式对晚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黄万 李晨曦 +6 位作者 谭雪明 曾勇军 吴自明 刘桃菊 石庆华 潘晓华 曾研华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9-163,共5页
为探究不同直播方式对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杂交稻五丰优T025和常规稻黄华占为试验材料,比较湿润直播和旱直播水稻秧苗素质、出苗率、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总量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旱直播相比,湿润直播提高水... 为探究不同直播方式对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杂交稻五丰优T025和常规稻黄华占为试验材料,比较湿润直播和旱直播水稻秧苗素质、出苗率、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总量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旱直播相比,湿润直播提高水稻产量,增幅达6.4%~24.1%,其中五丰优T025差异达显著水平,产量提高主要与有效穗数显著增加有关。从生长发育特性来看,湿润直播有利于增加秧苗株高,维持较好的秧苗素质;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植株茎蘖成穗、生育中后期叶面积指数与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为水稻增产奠定了基础。总体来说,在南方双季稻区采用湿润直播方式有利于晚稻生长发育及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直播方式 产量 生长发育特性
原文传递
湿润灌溉栽培方式下晚稻的适宜施氮量 被引量:3
3
作者 戴力 杨泉 +3 位作者 王学华 罗小仁 张玉乐 马冉剑 《作物研究》 2016年第6期681-687,共7页
为探索节水栽培的晚稻适宜施肥量,以‘盛泰优018’为材料,在湿润灌溉条件下,通过5种不同施氮量处理:75.0、112.5、150.0、187.5和225.0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根、叶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以筛选出相对最优的施氮... 为探索节水栽培的晚稻适宜施肥量,以‘盛泰优018’为材料,在湿润灌溉条件下,通过5种不同施氮量处理:75.0、112.5、150.0、187.5和225.0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根、叶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以筛选出相对最优的施氮水平。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中等施氮水平(150.0 kg/hm^2)能够调控水稻构建出较合理的根、叶群体结构,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同时N肥利用率也相对较高,为本试验中增产效果相对最优的晚稻适宜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施氮量 湿润灌溉 群体质量 产量
下载PDF
晚稻种衣肥ZFWW-8的养分释放特性及应用效果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祎成 熊远福 +2 位作者 文祝友 熊海蓉 邢俊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0-1348,共9页
【目的】研究晚稻种衣肥ZFWW-8的养分释放特性并初步探索其应用效果,旨在为该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ZFWW-8包衣晚稻种子,测定包衣种子养分的初期释放率、微分释放率、释放期和累积释放率等研究其缓释性能;通过盆栽试验... 【目的】研究晚稻种衣肥ZFWW-8的养分释放特性并初步探索其应用效果,旨在为该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ZFWW-8包衣晚稻种子,测定包衣种子养分的初期释放率、微分释放率、释放期和累积释放率等研究其缓释性能;通过盆栽试验,与普通撒肥进行比较,研究晚稻种衣肥ZFWW-8对晚稻秧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晚稻种衣肥ZFWW-8中N的初期释放率<15%;微分释放率<1%;N、P、K的释放期分别为86.77,85.62,72.36 d;N的累积释放规律符合韦布尔函数方程,P和K的累积释放规律符合房室方程,缓释性能指标符合GB/T 23348—2009。晚稻种衣肥ZFWW-8包衣处理的种子,除出苗率和成秧率略低于普通撒肥的种子外,其他生理指标均明显优于普通撒肥种子;苗高、茎基宽、总根数比普通撒肥分别提高了3.96%、3.93%和19.3%;干重、单位苗高干重比普通撒肥分别提高了8.50%和4.92%;根系活力比普通撒肥提高了14.82%;秧苗体内N、P、K的含量和肥料吸收利用率分别增加了5.62%、6.04%、2.28%和25.8%、37.2%、19.6%。16~30 d内,ZFWW-8包衣处理的秧苗叶绿素显著高于普通撒肥,至35 d后才逐渐与普通撒肥持平。【结论】晚稻种衣肥ZFWW-8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能促进晚稻秧苗的生长且持效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包衣肥 养分释放 晚稻 秧苗素质 生理指标
下载PDF
稻草全量还田不同沤制时间对常规优质晚稻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潘红梅 《广西农学报》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稻草全量还田不同沤制时间对常规优质晚稻产量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沤制时间的增加,产量有小幅的增加;其次在土壤理化性方面,沤制时间越长,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就越高,因而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延长稻草的沤... 稻草全量还田不同沤制时间对常规优质晚稻产量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沤制时间的增加,产量有小幅的增加;其次在土壤理化性方面,沤制时间越长,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就越高,因而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延长稻草的沤制时间,使稻草中的氮、磷、钾尽可能多的分解释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全量还田 沤制时间 晚稻 影响
下载PDF
湿润灌溉下晚稻肥料运筹方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学华 陈胤舟 +4 位作者 杨泉 戴力 罗小仁 张玉乐 马冉剑 《作物研究》 2016年第4期376-380,392,共6页
为探索晚稻节水节肥栽培技术,以‘盛泰优018’为材料,在湿润灌溉和施纯氮150 kg/hm2条件下,设置6种肥料运筹方式,研究施肥对水稻根、叶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以筛选出相对最优的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按NPK=... 为探索晚稻节水节肥栽培技术,以‘盛泰优018’为材料,在湿润灌溉和施纯氮150 kg/hm2条件下,设置6种肥料运筹方式,研究施肥对水稻根、叶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以筛选出相对最优的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按NPK=1∶0.5∶1、基蘖穗肥=5∶3∶2或NPK=1∶0.6∶1.2、基蘖穗肥=6∶3∶1的施肥技术方案能够较好地调控水稻,构建出较合理的根、叶群体结构,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为本试验中相对较优的晚稻肥料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湿润灌溉 肥料运筹 产量
下载PDF
晚稻鄂香1号无公害强化栽培技术初探
7
作者 郑明 谢春甫 +14 位作者 刘华曙 万文田 刘长兵 周强 涂军明 何杏姣 董金梅 郑琼 乐菊 易腊梅 汤汉华 杨玉华 王伟刚 熊渠 陈跃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3-515,共3页
试验示范调查表明,晚稻鄂香1号在无公害强化栽培条件下,每公顷能获得6 000 kg的产量,比习惯栽培相对增值1 016元,增幅15.8%,适宜于孝感地区无公害稻米生产。
关键词 晚稻 鄂香1号 无公害 强化栽培 增值
下载PDF
中国部分杂交稻和常规早籼、晚粳品种(系)的抗瘟性 被引量:40
8
作者 沈瑛 ADREIT H +3 位作者 朱旭东 MILAZZO J 陈红旗 THARREAU D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2-369,共8页
选用来自中国18个省、市,12个小种分属于9个不同谱系的30个具有广谱毒性的稻瘟病菌株,人工接种于已知抗瘟基因型的品种(系)及中国20世纪90年代新育成的部分杂交稻和常规早籼、晚粳品种上进行水稻抗病性鉴定。通过具有广谱毒性并能识别... 选用来自中国18个省、市,12个小种分属于9个不同谱系的30个具有广谱毒性的稻瘟病菌株,人工接种于已知抗瘟基因型的品种(系)及中国20世纪90年代新育成的部分杂交稻和常规早籼、晚粳品种上进行水稻抗病性鉴定。通过具有广谱毒性并能识别抗病基因的30个菌株,与具有不同抗性类型并携带有不同或与之相连锁的抗性基因的品种及已知抗性基因的国际鉴别品种进行比较,以期推测某些中国品种的抗性基因。结果表明,部分优异抗瘟材料及新育成的杂交稻组合和常规早籼、晚粳稻品种(系)能抗多数近年采集分离的田间致病菌株,是育种和大面积推广种植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早籼稻 晚粳稻 稻瘟病 抗病基因 抗性鉴定
下载PDF
齐穗至乳熟期不同温度对水稻南粳9108籽粒激素含量、淀粉积累及其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9
作者 成臣 曾勇军 +4 位作者 程慧煌 谭雪明 商庆银 曾研华 石庆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7,共11页
【目的】为了明确灌浆结实前中期不同温度对晚粳稻籽粒灌浆、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特征及其机理,【方法】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材料,利用植物培养箱控温,于水稻灌浆结实期设置高温(HT,日均温度31℃)、中温(MT,日均温度26℃)和低... 【目的】为了明确灌浆结实前中期不同温度对晚粳稻籽粒灌浆、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特征及其机理,【方法】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材料,利用植物培养箱控温,于水稻灌浆结实期设置高温(HT,日均温度31℃)、中温(MT,日均温度26℃)和低温(LT,日均温度21℃)三个处理,以自然温度为对照(CK),研究灌浆结实前中期持续高低温对晚粳稻籽粒灌浆、内源激素含量、淀粉及其及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随温度上升(21℃~31℃),晚粳稻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灌浆前中期籽粒总淀粉积累速率加快,但持续时间短,总含量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及其所占比例在整个灌浆期均呈降低趋势;灌浆前中期脱落酸(ABA)含量显著增加,赤霉素(GA3)含量降低,玉米素核苷(ZR)含量呈"先增先降"趋势;MT处理有利于提高灌浆结实期籽粒生长素(IAA)含量,HT和LT处理均降低籽粒IAA含量,LT处理下,IAA含量先降后升,而HT处理籽粒IAA含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与ZR变化规律相似,也呈"先增先降"趋势,但二者在灌浆结实期并不同步;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增加而淀粉脱分支酶(DBE)活性降低。【结论】不同温度显著影响晚粳稻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进而影响晚粳稻籽粒灌浆、总淀粉及其组分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粳稻 温度 籽粒 内源激素 淀粉合成
下载PDF
合理配施氮磷钾对直播晚粳稻产量与品质的效应 被引量:17
10
作者 程旺大 程方民 +3 位作者 吴伟 陆建贤 赵国平 张国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4-177,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 ,研究了氮磷钾的不同配比组合对直播晚粳稻产量与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 :中等施氮水平 ,N∶P2 O5∶K2 O为 1∶0 .1~ 0 .2∶0 .9的效应最佳 ;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 ,磷钾相应增加才能发挥最佳肥效和提高产量、米质。合理... 采用正交试验 ,研究了氮磷钾的不同配比组合对直播晚粳稻产量与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 :中等施氮水平 ,N∶P2 O5∶K2 O为 1∶0 .1~ 0 .2∶0 .9的效应最佳 ;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 ,磷钾相应增加才能发挥最佳肥效和提高产量、米质。合理配施氮磷钾对米质的效应在于提高整精米率和降低垩白度 ,而对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的影响不大。反映在稻米的综合品质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配比 直播晚粳稻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机直播方式对南方优质晚籼稻产量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王文霞 周燕芝 +5 位作者 曾勇军 吴自明 谭雪明 潘晓华 石庆华 曾研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6,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机直播方式对南方优质晚籼稻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为南方优质晚籼稻高产抗倒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籼型常规稻品种黄华占和籼型杂交稻品种泰优398为材料,设置旱直播、湿直播和淹水直播3个处理,分别测定优质... 【目的】研究不同机直播方式对南方优质晚籼稻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为南方优质晚籼稻高产抗倒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籼型常规稻品种黄华占和籼型杂交稻品种泰优398为材料,设置旱直播、湿直播和淹水直播3个处理,分别测定优质晚籼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出苗率、干物质生产、叶面积指数和茎秆形态与力学特性。【结果】与湿直播方式或淹水直播方式相比,旱直播方式可显著提高供试晚稻品种的出苗率,增幅为6.10%~22.96%,且干物质生产和叶面积指数均增加。同时,旱直播方式有利于提高供试晚稻品种产量,两品种增产幅度为6.99%~27.77%,其中泰优398产量增幅高于黄华占,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机械旱直播方式下供试晚稻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有效穗数增加。此外,旱直播方式下供试水稻株高相对较矮,基部各节间较短,但茎秆粗壮,茎壁较厚,有利于提高植株茎秆抗折力和秆型指数,降低弯曲力矩与倒伏指数。相关分析表明,茎粗、壁厚和秆型指数与抗折力显著正相关,而与倒伏指数显著负相关;株高、穗长、弯曲力矩与抗折力显著负相关,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结论】采用机械旱直播方式不仅有利于增加南方优质晚籼稻产量,还能显著增加茎秆强度,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降低直播生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直播 优质晚籼稻 产量 倒伏特性
下载PDF
精量穴直播晚稻的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舒时富 郑天翔 +5 位作者 贾兴娜 罗锡文 黎国喜 王在满 陈伟通 唐湘如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6-98,共3页
采用2种水稻密度的精量穴直播种植方式与人工移栽种植方式,对比研究了精量穴直播晚稻的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2种密度的精量穴直播的实际产量比人工移栽的实际产量显著增加,分别增产2.75%-10.48%.精量穴直播较人工移栽的有效... 采用2种水稻密度的精量穴直播种植方式与人工移栽种植方式,对比研究了精量穴直播晚稻的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2种密度的精量穴直播的实际产量比人工移栽的实际产量显著增加,分别增产2.75%-10.48%.精量穴直播较人工移栽的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在孕穗期和齐穗期,精量穴直播的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人工移栽的,同时其光合速率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精量穴直播 产量 干物质
下载PDF
播期对长江下游不同类型晚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全育期温光资源配置间关系 被引量:20
13
作者 冯向前 殷敏 +8 位作者 王孟佳 马横宇 刘元辉 褚光 徐春梅 章秀福 王丹英 张运波 陈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597-2613,共17页
为研究晚稻品种在不同播期处理下的产量、生理特征及温光配置情况,探索长江下游地区适宜晚粳稻的品种类型及其适宜播期。以大面积推广的2个籼稻为对照、以7个常规粳稻和3个籼粳杂交稻为材料,在当地晚稻可用播种期内(6月中旬至7月上旬)... 为研究晚稻品种在不同播期处理下的产量、生理特征及温光配置情况,探索长江下游地区适宜晚粳稻的品种类型及其适宜播期。以大面积推广的2个籼稻为对照、以7个常规粳稻和3个籼粳杂交稻为材料,在当地晚稻可用播种期内(6月中旬至7月上旬)均匀设置播期[即0 d(Ⅰ)、+T d(Ⅱ)、+2T d(Ⅲ)、+3T d(Ⅳ)、+4T d(Ⅴ)],研究晚稻随播期的推迟在产量、生育期和干物质积累等生理特征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籼稻全生育期略有延长,主要源于灌浆期的延长;粳稻随播期推迟,其灌浆期亦有所延长,但由于营养生长期缩短幅度较大,导致全生育期略有缩短;不同晚稻品种类型间,随着播期的推迟,籼粳杂交稻和常规粳稻产量略有波动。其中常规粳稻在5个播期下产量[(8.0±0.5)t hm^(-2)]表现基本平稳,差异不显著;籼粳杂交稻先产量增加后降低,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播期IV和播期Ⅲ达到峰值,最高为11.0 t hm^(-2)和9.1 t hm^(-2);籼稻品种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明显降低。同时,不同品种类型间产量差异随播期推迟逐渐增大,产量差从0.5 t hm^(-2)增大到5.1 t hm^(-2);播期变化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各有不同。随着播期延迟,有效穗数有所增加,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不同程度降低,而千粒重无显著变化;不同播期下主成分分析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品种特征差异从库源协同性差异,逐渐演化为库源协同性叠加温光资源配置差异,再演变为后期低温耐性差异。综上所述,长江下游稻区晚籼稻应适当早播,充分利用前期温光资源,通过足穗达到高产。相对于籼稻,粳稻拥有较强的播期适应性。在前茬作物收获较晚的情况下,选择籼粳杂交稻品种更具产量保障,而选择最佳播期可使籼粳杂交稻产量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晚稻 产量 温光资源配置 水稻品种类型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晚稻播期的适应性调整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华 陈新光 +3 位作者 胡飞 林青山 唐湘如 蔡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261-4269,共9页
统计广东86个气象站1961—2009年资料,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晚稻生长季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晚稻生长季热量资源明显增加,冷害趋于减轻,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减少且影响时间缩短;推算出广东晚稻播... 统计广东86个气象站1961—2009年资料,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晚稻生长季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晚稻生长季热量资源明显增加,冷害趋于减轻,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减少且影响时间缩短;推算出广东晚稻播期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可提早或推后。综合分析认为晚稻播期提早较推后更有利于气候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气象灾害的减轻。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当前广东晚稻主栽品种在各地区播期提早或推后对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合气候因子和耕作习惯等因素,认为晚稻播期提早优于推后。建议广东晚稻播期各区的调整方案为:北部可提早8—9 d,中部可提早10—12 d,南部可提早12—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晚稻生长季 播期调整
下载PDF
不同熟期杂交晚稻的氮素吸收特性与产量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石庆华 潘晓华 +2 位作者 钟旭华 张佩莲 郭进跃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43-50,共8页
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熟期杂交晚稻的吸氮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早熟组合威优64的每亩平均总吸氮量为9.310千克,迟熟组合汕优63为10.292千克。汕优63比威优64多吸0.982千克,差异主要在于秧田期,大田吸氮量两组合仅相差0.1千克。... 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熟期杂交晚稻的吸氮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早熟组合威优64的每亩平均总吸氮量为9.310千克,迟熟组合汕优63为10.292千克。汕优63比威优64多吸0.982千克,差异主要在于秧田期,大田吸氮量两组合仅相差0.1千克。大田各生育阶段的吸氮量,前期威优64多于汕优63,中期少于汕优63,后期相差甚微。统计分析表明:汕优63和威优64每亩最高产量吸氮量分别为10.243千克和10.847千克,每亩最高产量的穗数分别为18.12万和28.73万。本文最后讨论了不同熟期组合的施氮量,施氮技术及品种生育期与产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期 杂交晚稻 吸氮量 晚稻 氮素吸收 产量
下载PDF
双季晚粳稻氮肥精确运筹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许轲 张军 +11 位作者 张洪程 花劲 郭保卫 霍中洋 戴其根 魏海燕 高辉 周培建 程飞虎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3-1075,共13页
【目的】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品种以籼稻为主。近年来我国粳米需求量逐渐增大,研究者提出了利用南方双季稻区充足的温光等资源进行晚季稻"籼改粳"以提高粳稻总产量。系统研究双季晚粳稻高产、优质和高效的氮肥运筹方式就显... 【目的】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品种以籼稻为主。近年来我国粳米需求量逐渐增大,研究者提出了利用南方双季稻区充足的温光等资源进行晚季稻"籼改粳"以提高粳稻总产量。系统研究双季晚粳稻高产、优质和高效的氮肥运筹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方法】2011~2012年,在南方典型双季稻区江西省上高县泗溪镇,以杂交粳稻常优5号和甬优8号为晚稻材料,在总施纯氮量225 kg/hm2条件下,设置10∶0、8∶2、7∶3、6∶4、5∶5、4∶6、3∶7七种基蘖肥与穗肥运筹比例,通过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茎蘖动态、光合物质生产与积累、氮素吸收利用以及稻米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明确了南方稻区双季晚粳稻氮肥精确运筹模式。【结果】随基蘖肥占总施氮量比例的降低,结实率、千粒重和每穗粒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穗数呈减少趋势。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在6∶4~7∶3范围内,双季晚粳稻群体穗数充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高,且结实率和千粒重较稳定,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最高产量为9985 kg/hm2。拔节前群体茎蘖数增加较慢,但高峰苗数适宜,拔节后群体茎蘖数下降平缓,茎蘖成穗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高于70%;生育中期和后期,群体叶面积指数较高,群体光合势高,光合生产力强,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随基蘖肥占总施氮量比例降低,成熟期氮素积累总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百公斤稻谷需氮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6∶4和7∶3处理拔节前氮素积累量较少,拔节至抽穗期氮素积累量和成熟期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4和7∶3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百公斤稻谷需氮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与基蘖肥比例呈开口向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粳稻 氮肥运筹 产量形成 氮素吸收利用 稻米品质
下载PDF
苗期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南方晚粳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成臣 雷凯 +7 位作者 程慧煌 王盛亮 朱博 卢占军 高冰可 王斌强 石庆华 曾勇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0-158,共9页
【目的】通过喷施多效唑来达到高产所需的足穗,解决南方晚粳稻有效穗数不足的问题。【方法】设计以品种为主区、多效唑浓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以镇稻11和甬优2640为晚粳稻材料,以晚籼稻H优518为对照;多效唑浓度(以有效成分计)分别设A1(0... 【目的】通过喷施多效唑来达到高产所需的足穗,解决南方晚粳稻有效穗数不足的问题。【方法】设计以品种为主区、多效唑浓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以镇稻11和甬优2640为晚粳稻材料,以晚籼稻H优518为对照;多效唑浓度(以有效成分计)分别设A1(0 mg/L)、A2(84 mg/L)、A3(120 mg/L)、A4(156 mg/L)和A5(192mg/L)共5种施用水平。2014-2015年评估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南方晚粳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多效唑浓度增加,2年各品种秧苗苗高均逐渐降低;H优518及甬优2640秧苗叶龄及SPAD值逐渐增加,而镇稻11却先增后降;三品种秧苗单株根长、根数、分蘖数以及有效穗数、结实率、籽粒充实度和产量均随苗期喷施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其中H优518及甬优2640两品种的上述指标均在A4时最高,镇稻11在A3表现最佳。【结论】喷施适宜浓度多效唑可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有效穗数及产量。其中,H优518及甬优2640以A4(156 mg/L)时产量表现最好,而镇稻11却在A3(120 mg/L)时产量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晚粳稻 秧苗素质 茎蘖动态 产量
下载PDF
烟-稻复种制下烟杆还田对晚稻生产的效应 被引量:17
18
作者 肖汉乾 屠乃美 +1 位作者 关广晟 王中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58,共5页
为研究在烟-稻复种制下烟杆还田对后作晚稻的效应,设置了分别在全层翻耕和少耕条件下3种烟杆不同还田量处理,考查烟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土壤养分变化及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烟杆还田能促进水稻分蘖,提高单位... 为研究在烟-稻复种制下烟杆还田对后作晚稻的效应,设置了分别在全层翻耕和少耕条件下3种烟杆不同还田量处理,考查烟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土壤养分变化及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烟杆还田能促进水稻分蘖,提高单位面积茎蘖数和成穗率,以翻耕100%烟杆还田的处理效果最明显,最高茎蘖数和成穗率分别较对照提高6.5%和7.9%;2)促进干物质积累,还田量越高,促进作用越大,在成熟期翻耕100%烟杆还田和少耕100%烟杆还田的处理分别较对照提高12.6%和13.1%;3)有利于提高最大叶面积指数和延缓叶片早衰,翻耕100%烟杆还田和少耕100%烟杆还田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在孕穗期分别较对照提高10.4%和10.7%,在成熟期分别较对照提高41.6%和30.8%;4)烟杆还田能够同步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有利于提高产量,还田量越高,增产越明显,翻耕100%烟杆还田和少耕100%烟杆还田的处理分别较对照提高14.1%和11.4%;5)烟杆还田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养分供应状况,表现在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比对照高;6)烟杆还田对控制水稻纹枯病具有明显效果,各时期的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稻复种制 烟杆还田 晚稻 效应
下载PDF
减氮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品质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莫钊文 李武 +3 位作者 段美洋 潘圣刚 田华 唐湘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90,共8页
【目的】分析常规施磷钾条件下减氮对不同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品种产量、品质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水稻精确减量施肥及氮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大田常规施磷钾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水平氮肥处理(常规施氮肥(纯氮187.5kg/hm2)、减... 【目的】分析常规施磷钾条件下减氮对不同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品种产量、品质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水稻精确减量施肥及氮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大田常规施磷钾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水平氮肥处理(常规施氮肥(纯氮187.5kg/hm2)、减氮28%(纯氮135.0kg/hm2)和不施氮肥(纯氮0kg/hm2))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粤晶丝苗2号"、"桂香占"和"天优998")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施氮相比,减氮条件下"粤晶丝苗2号"和"桂香占"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增加但有效穗数减少,对"天优998"产量构成因子无显著影响。减氮28%处理对水稻的碾磨品质和蒸煮品质无显著影响,提高了"天优998"的外观品质。减氮28%处理有利于提高"粤晶丝苗2号"和"桂香占"灌浆期剑叶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对氮吸收影响不显著,但一定程度上利于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结论】适度减氮有利于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增产、稳产及保持或改善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 减氮处理 产量 稻米品质 氮吸收利用
下载PDF
一季中晚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怀珍 黄庆 +3 位作者 陆秀明 李康活 李惠芬 张彬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3,共3页
于2008年5~10月以黄华占为试材,在博罗县麻陂镇乾兴农场进行了一季中晚稻-再生稻的不同施氮水平(再生稻每667m2促芽肥设纯N 0、5、7、和9 kg)与留桩高度(离地面20、30、40 cm)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的再生稻促芽肥对头季稻(... 于2008年5~10月以黄华占为试材,在博罗县麻陂镇乾兴农场进行了一季中晚稻-再生稻的不同施氮水平(再生稻每667m2促芽肥设纯N 0、5、7、和9 kg)与留桩高度(离地面20、30、40 cm)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的再生稻促芽肥对头季稻(一季中晚稻)和再生稻的穗粒结构和产量没有明显影响;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的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留桩高度40 cm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原因是其较高节位(第3、4节)的穗数和有效穗数较多、结实率较高、千粒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 再生稻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