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勘探成果及潜力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曾青高 龚昌明 +2 位作者 李俊良 车国琼 林建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8,共6页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是四川盆地川中地区天然气勘探最具潜力的重要目标层系之一,目前仅在1022km2范围内就已获得须家河组天然气探明储量3049.78×108m3,初步形成了广安须六段、合川须二段、八角场须四段等规模效益气田。总结该区...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是四川盆地川中地区天然气勘探最具潜力的重要目标层系之一,目前仅在1022km2范围内就已获得须家河组天然气探明储量3049.78×108m3,初步形成了广安须六段、合川须二段、八角场须四段等规模效益气田。总结该区域勘探开发成果,优选有利勘探区块,将为该区域勘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研究认为:烃源条件、古今构造条件、储层和裂缝是须家河组气藏最终成藏的关键。须家河组气藏主要以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烃源岩是控制油气区域分布与天然气聚集规模的关键;有利的沉积微相与成岩相控制了储层的发育分布;古今构造的规模、隆起幅度对油气的聚集及气水分异程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有利的储层或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气藏的分布范围。平缓构造背景、储层广泛发育分布、大面积含气以及典型岩性气藏等特征,证明该区域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地质条件。根据有利勘探区带划分原则,评价优选出了该区须家河组气藏须二、四、六段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有利区块或有利区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部 晚三叠世 勘探成果 成藏模式 潜力分析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一、三、五段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赵正望 谢继容 +2 位作者 李楠 朱华 吴长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8,共6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一、三、五段主要作为须二、须四、须六段的烃源层,勘探上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勘探程度低,但近期钻井揭示此3段有频繁的气显示,部分井测试获工业气流。为此,从地层特征、沉积相特征、储层特征、运聚条件等方...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一、三、五段主要作为须二、须四、须六段的烃源层,勘探上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勘探程度低,但近期钻井揭示此3段有频繁的气显示,部分井测试获工业气流。为此,从地层特征、沉积相特征、储层特征、运聚条件等方面,分析了须家河组一、三、五段的含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结果表明:①须家河组一、三、五段有利沉积相带主要分布在盆地周缘靠物源区,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席状砂沉积微相,盆内砂体局部富集,具备形成储层的物质基础;②这3个层段也发育储层,总体上表现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但局部地区发育相对高孔隙度储层(如中坝地区须三段,孔隙度最大值达13%),有利储层发育区主要分布在川西及川中西部地区,储层厚度最大达30m;③须家河组一、三、五段发育自生自储型气藏,总生气量达258.23×1012 m3,资源潜力大,运聚条件较好,具备较好的天然气成藏潜力,由此突破了须一、须三、须五段主要作为烃源层的传统认识。结论认为:该区须家河组一、三、五段具备较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有利勘探区块主要分布在川西北、川西南及川中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三叠世 须家河期 天然气 勘探潜力 致密砂岩 成藏潜力 自生自储 勘探有利区带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有利储层展布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2
3
作者 魏国齐 杨威 +7 位作者 金惠 谢增业 施振生 谢武仁 朱秋影 刘满仓 李德江 沈珏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的重点勘探接替层系,随着勘探形势的变化,需要以全盆地为单元,弄清各储集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及其勘探潜力。综合分析地震、测井、录井和野外露头资料,将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1...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的重点勘探接替层系,随着勘探形势的变化,需要以全盆地为单元,弄清各储集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及其勘探潜力。综合分析地震、测井、录井和野外露头资料,将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12个体系域;以体系域为单元编制了全盆地须家河组沉积微相展布图,指出须家河组形成了6大三角洲砂体,有利储集砂体主要分布于低位体系域,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而水进和高位体系域湖泊相沉积发育,砂体规模较小。综合考虑各砂体的分布面积、生烃强度、资源潜力、储层类别、勘探现状及顶面埋深等条件,对须家河组进行了勘探潜力综合评价,指出了下一步的勘探方向:①须二段应集中在广安—营山和蓬莱—金华2个砂体上;②须四段应集中在蓬莱—金华、安岳—合川2个砂体上;③须六段则应集中在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蓬莱—金华、宜宾—观音场和古蔺—泸州砂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三叠世 砂体展布 层序 储集层特征 成藏条件 生储盖组合 勘探潜力
下载PDF
东海外陆架晚更新世沉积物中的有用重矿物及其资源潜力 被引量:14
4
作者 金秉福 林振宏 +1 位作者 时振波 林晓彤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72-379,共8页
对东海外陆架中部表层沉积物 34个样品 ,南部两个岩心 75个样品的沉积物特征和重矿物特征进行了分析 ,计算了其中有用重矿物砂的品位。东海外陆架晚更新世残留沉积中有用的重矿物砂来源于中国大陆 ,其含量与细砂含量、重矿物总量、沉积... 对东海外陆架中部表层沉积物 34个样品 ,南部两个岩心 75个样品的沉积物特征和重矿物特征进行了分析 ,计算了其中有用重矿物砂的品位。东海外陆架晚更新世残留沉积中有用的重矿物砂来源于中国大陆 ,其含量与细砂含量、重矿物总量、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性呈正相关关系。重矿物砂赋存在海退层位中 ,形成于滨岸带 ,并经过后期海侵过程的改造和进一步富集 ,主要分布在水深 10 0~ 2 0 0m范围内。外陆架中部有用重矿物砂高品位异常区面积达 1 2× 10 4km2 ,锆石和石榴石品位达到Ⅰ级异常。南部岩心中异常品位的有用重矿物砂的厚度 1 5~ 2m ,锆石品位达到工业边界品位 ,研究区钛铁矿普遍出现Ⅱ级和Ⅱ级以上的异常品位。东海外陆架区浅海砂矿成矿条件较好 ,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东海外陆架 晚更新世 矿物 异常品位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岳桐 王文庆 +2 位作者 王刚 谢玉权 李皓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104,I0006,I0007,共13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新构造运动强烈,影响新近纪以来油气类型和分布。基于新的7.654×10~3 km^2高精度三维地震及钻井资料,研究新近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与油气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骅坳陷新构造运动经历明化镇组早期张扭...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新构造运动强烈,影响新近纪以来油气类型和分布。基于新的7.654×10~3 km^2高精度三维地震及钻井资料,研究新近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与油气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骅坳陷新构造运动经历明化镇组早期张扭断陷和明化镇组中晚期-第四纪差异升降两大演化阶段,形成晚期断裂、火山活动和角度不整合面三大地质特征,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控制浅层圈闭的形成与分布、促进古近系源岩演化、为油气运移提供输导通道、调整并控制油气晚期动态成藏。黄骅坳陷歧口地区新近纪帚状断裂发育带勘探潜力较大,是寻找中浅层规模储量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断裂 火山活动 油气成藏 有利区带 黄骅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床白钨矿成因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10
6
作者 吕喜旺 王建中 +1 位作者 郑卫军 马永兵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寨上钨金多金属矿床位于西秦岭岷-礼成矿带西部,钨矿体产出于北西向破碎带内,钨矿物以白钨矿为主,呈细脉状、团块状与石英、方解石和少量硫化物共生。钨矿床工业类型为石英脉型,根据矿物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晚三叠世闪长... 寨上钨金多金属矿床位于西秦岭岷-礼成矿带西部,钨矿体产出于北西向破碎带内,钨矿物以白钨矿为主,呈细脉状、团块状与石英、方解石和少量硫化物共生。钨矿床工业类型为石英脉型,根据矿物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晚三叠世闪长玢岩脉属于分异程度稍高、氧化性中等的富钨的S型花岗岩,其为钨的矿化提供了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白钨矿为岩浆热液成因,形成于含氟的中温、弱碱性、氧化环境,其形成时代(222Ma前后)和岩脉活动时代相当,也与区域性岩浆作用十分吻合,寨上钨矿与闪长玢岩脉具有紧密的时空、成因联系,为岩浆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白钨矿 找矿潜力 寨上金矿床 岷县 甘肃省
下载PDF
非洲加蓬×区块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波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1期30-34,共5页
加蓬×区块钻遇的最老地层是上白垩统,自下而上分为Azile组、Anguille组、Pointe-Clairette组及Point-Gentile组。上覆新生界主要分布于工区的西南部,地层比较齐全,工区东北部大部遭受剥蚀。Anguille组为半深海相泥岩夹粉细砂岩,分... 加蓬×区块钻遇的最老地层是上白垩统,自下而上分为Azile组、Anguille组、Pointe-Clairette组及Point-Gentile组。上覆新生界主要分布于工区的西南部,地层比较齐全,工区东北部大部遭受剥蚀。Anguille组为半深海相泥岩夹粉细砂岩,分布全区,是主要的产油层之一。Pointe-Clairette组按岩性划分为上下两段(上PC段和下PC段),它们也是重要的产油气层。工区存在上白垩统Azile组和下白垩统Madiela组,N′Toum组三套烃源岩。区域盖层主要包括Anguille组和下PC段的海相泥岩;下白垩统盐岩也是一套十分优质的区域盖层。工区有四套储盖组合,主要为自储自盖和下储上盖。油气藏类型有(断裂)背斜油气藏、断裂鼻状构造油气藏、断块油气藏等。已有8口井在上、下PC段和Anguille组获得工业油气流,控制含油面积5.4km2,石油地质储量352.1×104t,预测含油面积26.4km2,石油地质储量4102.8×104t。在上、下PC段和Anguille组等三个地层中共识别出构造圈闭62个,圈闭总资源量约5×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成藏条件 勘探潜力 晚白垩世 新生代 海相地层 西非盆地 加蓬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充注动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占军 任战利 +4 位作者 万单夫 路中奇 薛雯 曹峰 周华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44,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含气特征复杂,开发难度大。为此,从充注动力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区带、不同层位成藏充注动力的差异性及其对该区气藏含气性的控制作用。首先根据该区上古生界气藏的地质特征,建立了气田的充注成藏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含气特征复杂,开发难度大。为此,从充注动力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区带、不同层位成藏充注动力的差异性及其对该区气藏含气性的控制作用。首先根据该区上古生界气藏的地质特征,建立了气田的充注成藏模式,认为充注动力的主要类型为源储流体势差,其成因为烃源岩生烃增压产生的流体过剩压力;在此基础上采用泥岩压实的方法计算了成藏期烃源岩与储层的流体过剩压力和压差。计算结果表明:烃源岩的流体过剩压力介于13.0~22.0 MPa,源储之间的流体过剩压差介于3.5~9.5 MPa,流体过剩压力从烃源岩向储层或更外围地层整体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进一步将典型井烃源岩产生的流体过剩压力、源储压差与区域的生烃强度相比较,发现区域生烃强度越高,则流体过剩压力与压差就越大,表明成藏期的充注动力越强劲。结论认为:充注动力对该区气藏的含气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储层物性、烃源岩与储层配置条件基本相当的条件下,充注动力越大,则储层含气饱和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晚古生代 流体势 充注动力 源储压差 含气性 生烃强度
下载PDF
湖北当阳复向斜北部页岩气地质评价与有利区优选 被引量:8
9
作者 邹辰 周松源 +3 位作者 梅珏 邵萌珠 秦颦 余鑫培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8,共7页
以露头、钻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对湖北当阳复向斜北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展开评价。研究表明,当阳复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具备良好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期以深水陆棚沉... 以露头、钻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对湖北当阳复向斜北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展开评价。研究表明,当阳复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具备良好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期以深水陆棚沉积环境为主,页岩广泛发育,优质页岩层厚度约50 m;有机质类型为Ⅱ_2型,有机碳含量一般大于2%,有机质成熟度R_o在3.0%左右,已进入过成熟阶段;页岩中的矿物以石英和黏土为主,有利于后期压裂改造和吸附气的大量富集;储层具有低孔特低渗特征;当阳复向斜构造简单,区域上盖层连续分布,保存条件较好。通过地质评价和资源量计算,当阳复向斜页岩气资源量较为丰富,优选巡检—溪前向斜带和龙坪—肖堰—栗溪背斜带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阳复向斜 页岩气 五峰组 龙马溪组 资源评价 勘探远景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玛东冲断带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浩武 邬光辉 +2 位作者 史玲玲 汪斌 高力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0-185,共6页
玛东冲断带属典型的后展式叠瓦冲断带,前三排断裂冲断作用形成于桑塔木组沉积之前,第④和第⑤排断层形成于奥陶纪末。冲断带南部位于和田古隆起岩溶斜坡,奥陶系岩溶储层充填程度低,前三排构造在海西晚期内有活化特征,有助于缝洞型储层... 玛东冲断带属典型的后展式叠瓦冲断带,前三排断裂冲断作用形成于桑塔木组沉积之前,第④和第⑤排断层形成于奥陶纪末。冲断带南部位于和田古隆起岩溶斜坡,奥陶系岩溶储层充填程度低,前三排构造在海西晚期内有活化特征,有助于缝洞型储层形成。冲断带南部中寒武统膏盐层厚度比北部小,断裂活化与中下寒武统烃源岩主生烃期配合良好,油气垂向输导能力大于北部,奥陶系风化壳油气丰度大于北部。整个冲断带由于寒武系膏盐层封盖作用,滑脱断层向上输导油气的数量有限,大部分油气仍滞留在中下寒武统中,具较大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东冲断带 演化序列 海西晚期 中下寒武统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基于逐级递减法的洞庭湖区晚稻生产潜力模拟与预测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忠武 叶芳毅 +2 位作者 李裕元 罗霄 陈瑀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17-2025,共9页
洞庭湖区是中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农产品产业区。本文利用2003~2007年气象数据及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相关资料,按照光、温、水、土逐级递减的过程,采用逐级递减法,对水稻生产力不同预测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 洞庭湖区是中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农产品产业区。本文利用2003~2007年气象数据及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相关资料,按照光、温、水、土逐级递减的过程,采用逐级递减法,对水稻生产力不同预测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2003~2007年实际产量均值为5904 kg/hm2,逐级计算光温潜力法所得的均值为7808.072 kg/hm2;而基于FAO-AEZ方法计算的晚稻生产力5年均值仅为5687.45 kg/hm2,小于实测产量。基于逐级计算光温潜力的预测模型比较适合洞庭湖区域的晚稻生产潜力预测。晚稻生产力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晚稻生产潜力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过渡趋势,中高产区主要集中于常德市所属的澧县、安乡、汉寿和临澧一带,低产区则多分布于长沙市、益阳市和岳阳市等几个区域所属县市;洞庭湖区整体的水稻生产潜力偏低,低产潜力区域达到45%,通过各种耕作措施进一步增产的空间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生产潜力 逐级递减法 洞庭湖区
原文传递
致密碎屑岩气藏成藏机理深化研究及开发应用——以新场气田须二段气藏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忠平 黎华继 +1 位作者 冉旭 罗桂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1,共4页
四川盆地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气藏的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分布状况复杂,严重地制约了气藏高效开发,而前期的基础地质研究并未真正探明优质储层和气水分布规律。为此,以深究气藏复杂气水分布的根源为出发点,以梳理前期成藏研... 四川盆地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气藏的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分布状况复杂,严重地制约了气藏高效开发,而前期的基础地质研究并未真正探明优质储层和气水分布规律。为此,以深究气藏复杂气水分布的根源为出发点,以梳理前期成藏研究成果为基线,融入气藏动静态特征,分阶段深化成藏规律研究,探寻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及复杂气水分布的根源,明确成藏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和气藏开发潜力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须二段气藏成藏的关键时期为晚期高压驱赶运聚成藏阶段,早期古构造叠加晚期"断而未破"的裂缝系统是高压驱赶天然气成藏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储层组分非均质性是储层后期成岩作用复杂化的基础,非均质储层叠加多期构造运动造就了须二段气藏现今复杂的储层及气水分布。现场应用效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成藏机理深化研究成果的可靠性,为须二段气藏有效开发指明了潜力方向,对同类气藏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新场气田 晚三叠世 气藏 成藏机理 气水分布 再认识 勘探潜力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显成 李文涛 +2 位作者 陈丽 耿春雁 刘晓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2,共3页
济阳坳陷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经历多次演化和生烃,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小成为勘探方向选择的关键。通过煤系烃源岩与热演化史等综合研究,评价了济阳坳陷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潜力。结果认为:石炭—二叠系煤层属于好的烃源岩、暗色泥岩为中等... 济阳坳陷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经历多次演化和生烃,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小成为勘探方向选择的关键。通过煤系烃源岩与热演化史等综合研究,评价了济阳坳陷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潜力。结果认为:石炭—二叠系煤层属于好的烃源岩、暗色泥岩为中等烃源岩;二次生烃是其显著特征,经历印支期一次生烃、燕山期部分烃源岩二次生烃和喜山期二次生烃,喜山期二次生烃属于晚期生烃,有利于晚期成藏。坳陷内东营南坡、惠民南坡和沾化凹陷孤北地区等具有较好的二次生烃条件和较大的资源潜力,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晚古生代 煤系烃源岩 二次生烃 资源潜力 有利区带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晚古生代构造环境与油气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泽光 方成名 +1 位作者 杨潇 高长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2-147,共6页
通过对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认为,略阳庄科和大西洋中脊的岩石可归为一类,其特征是K2O/SiO2比值低,TiO2/SiO2比值高,其∑REE值低,稀土模式平缓,不富集轻稀土,介于大陆和大洋拉斑玄武岩之间;略阳三岔子、石泉两河和... 通过对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认为,略阳庄科和大西洋中脊的岩石可归为一类,其特征是K2O/SiO2比值低,TiO2/SiO2比值高,其∑REE值低,稀土模式平缓,不富集轻稀土,介于大陆和大洋拉斑玄武岩之间;略阳三岔子、石泉两河和日本岛弧地区的岩石其特征是K2O/SiO2比值高,TiO2/SiO2比值低,其∑REE值高,稀土模式为陡右倾,富轻稀土。综合研究认为晚古生代西秦岭(勉略—阿尼玛卿—索托湖—麻扎)为古特提斯大洋环境,往东经镇巴—城口—青峰—襄樊—周家湾—广济为坳拉槽特征。同时期造山带南侧主要受古特提斯洋的影响处于海相沉积的伸展环境;北侧处于隆起状态下的陆内坳陷沉积。南侧二叠系碳酸盐岩、泥页岩及煤系是主要烃源岩,以生气为主;北侧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是主力烃源岩,晚燕山—喜山期二次生烃具有重要的油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火山岩 构造环境 盆地原型 晚古生代 油气远景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晚播条件下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调控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文静 刘业宇 +3 位作者 李东升 朱冬梅 程晓明 韩丽娟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46-50,共5页
试验以扬麦22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晚播条件下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密度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具有显著影响,施氮量对穗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对穗粒数无显著影响。得出晚播... 试验以扬麦22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晚播条件下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密度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具有显著影响,施氮量对穗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对穗粒数无显著影响。得出晚播条件下扬麦22最佳密度、施氮量组合是密度为300×104株·hm^(-2),全生育期施纯氮180~24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晚播 密度 施氮量 产量潜力
下载PDF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心室晚电位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宗德 罗兴林 薛莉 《高血压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201-202,共2页
检测100例高血压患者和60例正常血压组LVM、LV-MI及LP、VP、VT。结果显示LP阳性检出率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分别为16.0%与1.6%(P<0.001),高血压组LVH与无LVH者,L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7%与7.2%(P<0.01)。表明高血压组LVH者LP... 检测100例高血压患者和60例正常血压组LVM、LV-MI及LP、VP、VT。结果显示LP阳性检出率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分别为16.0%与1.6%(P<0.001),高血压组LVH与无LVH者,L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7%与7.2%(P<0.01)。表明高血压组LVH者LP和VP、VT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无LVH者和正常血压组,提示LP与高血压LVH者的VP、VT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心室晚电位
下载PDF
Impaired implicit emotion re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on affect labeling
17
作者 Hai-Yang Wang Li-Zhu Li +2 位作者 Yi Chang Xiao-Mei Pang Bing-Wei Zhang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24年第2期234-244,共11页
BACKGROUND Panic disorder(PD)involves emotion dysregulation,but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Previou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implicit emotion regulation may play a central role in PD-related emot... BACKGROUND Panic disorder(PD)involves emotion dysregulation,but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Previou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implicit emotion regulation may play a central role in PD-related emotion dysregulation and symptom maintenance.However,there is a lack of studies exploring 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implicit emotion regulation in PD using neurophysiological indicators.AIM To study 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implicit emotion regulation in PD with 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METHODS A total of 25 PD patients and 20 healthy controls(HC)underwent clinical evaluations.The study utilized a case-control design with random sampling,selecting participants for the case group from March to December 2018.Participants performed an affect labeling task,using affect labeling as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 and gender labeling as the control condition.ERP and behavioral data were recorded to compare the 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within and between the groups.RESULTS Both PD and HC groups showed longer reaction times and decreased accuracy under the affect labeling.In the HC group,late LPP amplitudes exhibited a dynamic pattern of initial increase followed by decrease.Importantly,a significant group×condition interaction effect was observed.Simple effect analysis revealed a reduction in the differences of late LPP amplitudes between the affect labeling and gender labeling conditions in the PD group compared to the HC group.Furthermore,among PD patients under the affect labeling,the late LPP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isease severity,symptom frequency,and intensity.CONCLUSION PD patients demonstrate abnormalities in implicit emotion regulation,hampering their ability to mobilize cognitive resources for downregulating negative emotions.The late LPP amplitude in response to affect labeling may serve as a potentially valuable clinical indicator of PD seve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ic disorder IMPLICIT Emotion regulation Affect labeling late positive potential
下载PDF
The Emotion-Regulation Benefits of Implicit Reappraisal in Clinical Depression:Behavior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被引量:2
18
作者 Jiajin Yuan Yueyao Zhang +3 位作者 Yanli Zhao Kexiang Gao Shuping Tan Dandan Zhang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973-983,共11页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is characterized by emotion dysregulation.Whether implicit emotion regulation can compensate for this deficit remains unknown.In this study,we recruited 159 subjects who were healthy con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is characterized by emotion dysregulation.Whether implicit emotion regulation can compensate for this deficit remains unknown.In this study,we recruited 159 subjects who were healthy controls,had subclinical depression,or had MDD,and examined them under baseline,implicit,and explicit reappraisal conditions.Explicit reappraisal led to the most negative feelings and the largest parietal late positive potential(parietal LPP,an index of emotion intensity)in the MDD group compared to the other two groups;the group difference was absent under the other two conditions.MDD patients showed larger regulatory effects in the LPP during implicit than explicit reappraisal,whereas healthy controls showed a reversed pattern.Furthermore,the frontal P3,an index of voluntary cognitive control,showed larger amplitudes in explicit reappraisal compared to baseline in the healthy and subclinical groups,but not in the MDD group,while implicit reappraisal did not increase P3 across groups.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mplicit reappraisal is beneficial for clinical de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RESSION Implicit emotion regulation REAPPRAISAL late positive potential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阆中—南部地区须家河组勘探潜力 被引量:3
19
作者 盛秀杰 陈汉军 吴亚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8,135-136,共4页
四川盆地阆中—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勘探一直未能取得突破,前期研究认为是由于缺乏丰富的马鞍塘组、小塘子组优质烃源岩所致。结合区域沉积环境,从烃源岩发育情况、储层发育情况、油气运移通道以及油气藏保存情况等几个方面入... 四川盆地阆中—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勘探一直未能取得突破,前期研究认为是由于缺乏丰富的马鞍塘组、小塘子组优质烃源岩所致。结合区域沉积环境,从烃源岩发育情况、储层发育情况、油气运移通道以及油气藏保存情况等几个方面入手,对该区须家河组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结合邻区广安气田的勘探成果,研究指出:尽管阆中—南部地区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缺乏有效的烃源岩,但须家河组烃源岩仍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须家河组三段具有一定的生烃条件,须家河组五段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油气运移条件分析表明,天宫院、金星场和石龙2井等部位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上,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成藏;从油气成藏条件的配置情况来看,须四段是该区须家河组取得油气重大突破的主力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阆中-南部地区 晚三叠世 沉积环境 烃源岩 储集层 油气运移 勘探潜力
下载PDF
Implicit,But Not Explicit,Emotion Regulation Relieves Unpleasant Neural Responses Evoked by High-Intensity Negative Images 被引量:1
20
作者 Yueyao Zhang Sijin Li +3 位作者 Kexiang Gao Yiwei Li Jiajin Yuan Dandan Zhang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278-1288,共11页
Evidence suggests that explicit reappraisal has limited regulatory effects on high-intensity emotions,mainly due to the depletion of cognitive resources occupied by the high-intensity emotional stimulus itself.The imp... Evidence suggests that explicit reappraisal has limited regulatory effects on high-intensity emotions,mainly due to the depletion of cognitive resources occupied by the high-intensity emotional stimulus itself.The implicit form of reappraisal has proved to be resource-saving and therefore might be an ideal strategy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gulatory effect in high-intensity situations.In this study,we explored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reappraisal when participants encountered low-and high-intensity negative images.The subjective emotional rating indicated that both explicit and implicit reappraisal down-regulated negative experiences,irrespective of intensity.However,the amplitude of the parietal 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a neural index of experienced emotional intensity)showed that only implicit reappraisal had significant regulatory effects in the high-intensity context,though both explicit and implicit reappraisal successfully reduced the emotional neural responses elicited by low-intensity negative images.Meanwhile,implicit reappraisal led to a smaller frontal LPP amplitude(an index of cognitive cost)compared to explicit reappraisal,indicating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implicit reappraisal consumes limited cognitive control resources.Furthermore,we found a prolonged effect of implicit emotion regulation introduced by training procedures.Taken together,these findings not only reveal that implicit reappraisal is suitable to relieve high-intensity negative experiences as well as neural responses,but also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benefit of trained implicit regulation in clinical populations whose frontal control resources are limi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gnitive reappraisal Implicit emotion regulation Training Emotional intensity late positive potentia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