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清初戏曲家包燮行实及其《云石会》传奇考
1
作者 吴秀明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包燮是明末清初的戏曲家,其负才不遇,结交了很多像闻性道一样入清后绝意仕进的同道中人。包燮的《云石会》传奇现存清康熙间刻本,剧作以“谪仙”“度脱”为架构模式,不拘泥于本事,为表达主题灵活架构剧作情节。从创作意图来看,作者借鬼... 包燮是明末清初的戏曲家,其负才不遇,结交了很多像闻性道一样入清后绝意仕进的同道中人。包燮的《云石会》传奇现存清康熙间刻本,剧作以“谪仙”“度脱”为架构模式,不拘泥于本事,为表达主题灵活架构剧作情节。从创作意图来看,作者借鬼佛仙道等具有神仙道化色彩的内容抒发胸怀,表现出易代之际的遗民情怀和文士苦闷。《云石会》传奇以“云石”为创作主线,融入了大量的宁波历史人文典故、古迹景观,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现状,以及特殊历史时期宁波地区遗民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包燮 《云石会》 传奇
下载PDF
明末清初嘉定竹刻中的文人士气与审美伦理
2
作者 寇思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4期90-96,共7页
随着明王朝的覆没,嘉定竹刻的发源地爆发了以“嘉定三屠”名世的抗击满清入侵的民族主义抗争,嘉定惨遭屠城,嘉定竹刻在此时也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期。为探求竹刻鼎盛背后更为隐蔽的审美伦理负载,使用审美伦理的研究方法对嘉定竹刻的审美主... 随着明王朝的覆没,嘉定竹刻的发源地爆发了以“嘉定三屠”名世的抗击满清入侵的民族主义抗争,嘉定惨遭屠城,嘉定竹刻在此时也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期。为探求竹刻鼎盛背后更为隐蔽的审美伦理负载,使用审美伦理的研究方法对嘉定竹刻的审美主体(创作者与欣赏者)以及审美客体(嘉定竹刻)进行分析。嘉定文人志士或是选择舍身殉节,显示出超拔不群的不屈人格;或是选择退隐守节,彰显出文化自救的遗民意识;此时嘉定竹刻不再是简单的竹艺术品,而成为“气节”的暗语,受到嘉定地区和清初明朝遗民群体欢迎。此期士林人士忧国忧民之郁闷以及“士可杀不可辱”的亡国悲情借助竹刻作品“残山剩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定竹刻 气节 审美伦理 竹文化 明末清初
下载PDF
明清易代之际中州士大夫的命运抉择与身份困境--以“贰臣”彭而述为例
3
作者 卢富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彭而述是明清易代之际中州士大夫中“贰臣”的典型代表,也是清初被低估了的文学家。在王朝鼎革之际,身为旧朝低级官员的他在目睹家乡遭受农民起义军的战火荼毒后,将清军视为“救民于水火之中”的义师。明亡后,彭而述最终选择出仕新朝,... 彭而述是明清易代之际中州士大夫中“贰臣”的典型代表,也是清初被低估了的文学家。在王朝鼎革之际,身为旧朝低级官员的他在目睹家乡遭受农民起义军的战火荼毒后,将清军视为“救民于水火之中”的义师。明亡后,彭而述最终选择出仕新朝,并为清廷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对南明小朝廷的失望与建功立业的入世思想是其出仕的主要原因。出仕新朝后,彭而述在作品中虽未流露出明显的故国之思与忏悔之恨,但身份困境的难题仍如梦魇一般时常萦绕在他心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易代之际 贰臣 彭而述 身份困境
下载PDF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中袭旧诗词的特征及成因
4
作者 杨志君 段海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2-103,共12页
明末清初的9部代表性拟话本小说掺入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其中诗歌275首、词作82首。拟话本小说中的袭旧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是唐诗、宋词经典化的一种表现;以小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名家名作;以通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典雅含蓄的诗词;大... 明末清初的9部代表性拟话本小说掺入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其中诗歌275首、词作82首。拟话本小说中的袭旧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是唐诗、宋词经典化的一种表现;以小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名家名作;以通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典雅含蓄的诗词;大部分诗词带有劝诫意义,承载着作者的教化意图。这些特点的形成,缘于明末清初“轶宋窥唐”的文学主张、通俗诗词受明人追捧及书商青睐、小说对道德劝诫的重视、儒家的“诗教”传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拟话本小说 袭旧诗词 唐诗宋词 通俗诗词
下载PDF
呔商历史文化基础:明末清初冀东商品经济样态
5
作者 张心雨 周子超 周建波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8,共10页
呔商以冀东永平府为起源地,为近代东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呔商的兴起源于明末清初以来冀东地区传统商品经济的发展。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出冀东“耕织鱼盐”经济模式,滦河、渤海的传统水运培育冀东地区的商品经济观念,... 呔商以冀东永平府为起源地,为近代东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呔商的兴起源于明末清初以来冀东地区传统商品经济的发展。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出冀东“耕织鱼盐”经济模式,滦河、渤海的传统水运培育冀东地区的商品经济观念,而农牧交界的地理位置形成冀东地区包容开放的商业氛围。在以上因素作用下,冀东商品经济传统逐渐形成。冀东商品经济的主要特点为,以粮布鱼盐为主要商品,以具有地域特色的码头市集贸易为特色,贸易范围涵盖环渤海与口外地区,与此同时服务于商业的牙行、典当业已经出现。在明末清初边禁趋缓的背景下,冀东商人觉察到关内关外的潜藏商机,毅然投身于闯关东大潮,开启百年呔商辉煌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呔商 明末清初 商品经济 河海运输 码头集市
下载PDF
在政治伦理的传统与启蒙之间:明末清初士人的君主论
6
作者 王记录 《史学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6,共12页
明末清初士人对君主的热烈讨论,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根源。这一时期的君主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一,“罪君”意识非常强烈,人们极力揭露君主本性之恶,把乱天下的根源归之于君。其二,理性看待君主地位,提出“抑尊”,破除君主神圣... 明末清初士人对君主的热烈讨论,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根源。这一时期的君主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一,“罪君”意识非常强烈,人们极力揭露君主本性之恶,把乱天下的根源归之于君。其二,理性看待君主地位,提出“抑尊”,破除君主神圣的既有观念,将君主还原为“人”,具有重估君主地位的意味。其三,明确把君主分为三代之君和秦以降之君两种类型,极力批判秦汉以来帝王的“专私”。其四,开始从制度层面认识君主,把对帝王的道德约束转变为权力制衡,提出种种制约绝对君权的制度设计,试图以制度规范君主行为。明末清初的君主论虽然到处呈现出政治批判的锋芒和理性思维的火花,蕴含着启蒙思想的因素,但始终未能走出传统政治伦理与思维的圈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主论 明末清初 罪君 尊君 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明遗民集序书写的纪传与想象
7
作者 赵宏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200,共10页
别集序在文体初创时期,就已经确立了传记写作的传统。明末清初的遗民通过诗文来回应国家和自我身份认同等问题。这种回应体现在别集序的书写中,使其中的纪传部分更加注重真实性的表达。然而,由于别集序的主观创作空间较大,真实与想象的... 别集序在文体初创时期,就已经确立了传记写作的传统。明末清初的遗民通过诗文来回应国家和自我身份认同等问题。这种回应体现在别集序的书写中,使其中的纪传部分更加注重真实性的表达。然而,由于别集序的主观创作空间较大,真实与想象的成分在遗民的别集序中交织在一起,这无疑影响了通过“知人论世”的传统批评方法所得批评主张的有效性。此外,集序作者往往通过个人经历的想象和性情的投射来塑造遗民的形象。这种塑造可能源于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也可能出于对经典文本的模仿。因此,遗民集序中的人物形象可能与他们的历史行为存在差异,这进一步影响了集序所传达的文学批评要素的接受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集序 遗民形象 纪传 想象
下载PDF
闲隐与雅致:明末清初江南士人鲜花鉴赏文化探论 被引量:6
8
作者 宋立中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91,共10页
鲜花的鉴赏品评乃是晚明清初江南士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曰其生活的一个面向。科举仕途的挫败感导致其退而追求一种隐逸闲雅的生活方式,鲜花鉴赏是其媒介之一。在鲜花鉴赏的特定场域中,士人们运用自己的文化资本借由对鲜花的鉴赏... 鲜花的鉴赏品评乃是晚明清初江南士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曰其生活的一个面向。科举仕途的挫败感导致其退而追求一种隐逸闲雅的生活方式,鲜花鉴赏是其媒介之一。在鲜花鉴赏的特定场域中,士人们运用自己的文化资本借由对鲜花的鉴赏品评,达到情感表达、物我交融的生命自足状态,并体现其人文关怀,寄托人生理想,营造闲雅的休闲文化。凡此种种,形成该阶层普遍的生活哲学,由此折射出明末清初江南社会和士人价值观念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江南士人 鲜花鉴赏 休闲文化 生活艺术化
下载PDF
余怀及其著述 被引量:2
9
作者 方宝川 陈旭东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余怀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终生未仕,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尤擅诗文。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许多著述未能刊刻流传。本文比较详尽地评述了余怀的生平事迹,全面系统地考证了余怀著述情况。
关键词 余怀 著述 明末清初
下载PDF
明清之际骈文的演进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双伟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共12页
自清代以来,明代就被认为是骈文的衰微期.其实,晚明骈文已从明、暗两线振起.明线主要表现为四六表启走向繁荣,特别是启文盛行;暗线则主要表现为不以“四六”为名,但具有骈文之实的六朝文流行,序跋、辞赋等都可使用骈体.清初骈文延续这... 自清代以来,明代就被认为是骈文的衰微期.其实,晚明骈文已从明、暗两线振起.明线主要表现为四六表启走向繁荣,特别是启文盛行;暗线则主要表现为不以“四六”为名,但具有骈文之实的六朝文流行,序跋、辞赋等都可使用骈体.清初骈文延续这一态势,但偏重于学习六朝骈文而不是宋元明四六,从偏于应用性转向更重文学性.这种演进不仅实现了骈文对“四六”的超越,完成了体裁、题材和风格新变;同时又追认六朝之文为骈体,区分骈文为六朝体、唐体、宋体,批评宋元明四六局限于馆阁公牍等,从而确定了“大骈文”范畴,进一步彰显了骈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特征,推动了清代骈文的复兴,促进了中国骈文学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四六 骈文 转捩 演进
下载PDF
明末清初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模拟研究
11
作者 邵诗雨 李香钰 +3 位作者 徐志清 陈葛般若 张华典 刘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3-1122,共10页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动荡加剧,王朝更迭,伴随着华北地区较为明显的年代际气候变化。本研究使用CESM-LME(CESM Last Millennium Ensemble)模拟数据,结合重建证据,对明末清初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和原因进行了分析。重建证据显示,1...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动荡加剧,王朝更迭,伴随着华北地区较为明显的年代际气候变化。本研究使用CESM-LME(CESM Last Millennium Ensemble)模拟数据,结合重建证据,对明末清初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和原因进行了分析。重建证据显示,1644年华北夏季降水发生由少到多的年代际转变,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呈“南旱北涝”的变化格局。CESM-LME集合试验成员012能够模拟出这样的年代际转变,但模拟的变化幅度偏弱且转变发生时间略晚。模拟显示,北太平洋出现类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正位相的海温年代际异常,引起日本海附近低压异常。同时,热带太平洋呈现类拉尼娜型海温异常,使得菲律宾以东洋面对流增强、降水增加,通过北传罗斯贝波激发类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导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西伸和日本海附近异常低压的加强。对应于这样的环流异常,华北有北风异常,长江以南有南风异常,华北地区南部水汽辐合增强,有异常的上升运动,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增多,并伴随着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向南移动。伴随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转变,华北土地承载力提高,社会系统逐渐恢复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华北夏季降水 年代际转折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古气候模拟
原文传递
明末清初“格物穷理之学”中的科学思想
12
作者 景天魁 魏厚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2-79,共8页
“格物穷理”一词源于宋明理学,是中国本有的概念。徐光启等一批明末清初士人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吸收了大量科学思想,并将之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格物穷理”加以改造,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思想——“格物穷理之学”。“格物... “格物穷理”一词源于宋明理学,是中国本有的概念。徐光启等一批明末清初士人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吸收了大量科学思想,并将之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格物穷理”加以改造,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思想——“格物穷理之学”。“格物穷理之学”中蕴含着实证性、实验性科学思想和实用性科学技术。实证是“格物穷理”之体,实验是“格物穷理”之法,实用是“格物穷理”之用,三者一起构成完整的“格物穷理之学”。“格物穷理之学”的发展,不仅是当时士人用之改造中国社会的群学自觉,还是一场推动当时中国向近代科学化转变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格物穷理之学” 科学思想 实证 实验 实用
下载PDF
明末清初江南文人艺术风格流变的成因研究
13
作者 熊婧怡 陈建新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3年第5期52-55,共4页
古代造物之于现代设计,宛如沃土之于树苗,现代设计实践中,以古为鉴尤为重要。明清之际,文人奇士辈出,造物空前繁盛。文章从该时期江南地区的文人造物艺术风格的流变过程入手,将影响其流变的宏观成因归结为时代、经济、社会环境三种,并... 古代造物之于现代设计,宛如沃土之于树苗,现代设计实践中,以古为鉴尤为重要。明清之际,文人奇士辈出,造物空前繁盛。文章从该时期江南地区的文人造物艺术风格的流变过程入手,将影响其流变的宏观成因归结为时代、经济、社会环境三种,并深入分析大环境下哲学思潮的迭代与审美观念的变迁对文人造物的共同作用,最终得出明末清初中江南文人造物艺术风格的流变成因,与其对现代设计融合变化的新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文人造物 江南 流变
原文传递
明末清初科技典籍翻译的伦理研究
14
作者 刘书梅 张洁君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92-96,共5页
在梳理明末清初科技翻史实的基础上,从译者翻译目的、译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应用、翻译的价值等角度,用翻译伦理理论阐述明末清初科技典籍翻译行为。明末清初科技典籍翻译活动虽然更侧重于文本信息传达,但译者无法脱离社会环境的制约... 在梳理明末清初科技翻史实的基础上,从译者翻译目的、译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应用、翻译的价值等角度,用翻译伦理理论阐述明末清初科技典籍翻译行为。明末清初科技典籍翻译活动虽然更侧重于文本信息传达,但译者无法脱离社会环境的制约进行翻译,因此受到各自的伦理规范的制约;译本的选择受译者各自的伦理追求的影响和制约;翻译策略体现译者所服务的阶层的伦理要求;科技典籍翻译的伦理价值在于中国士代夫译者的富国强民的爱国思想和严谨负责的翻译态度。深刻认识科技典籍翻译的伦理属性,能对后来科技典籍翻译活动带来一定的启示,亦为科技典籍翻译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科技典籍翻译 伦理属性
下载PDF
明末清初钱塘江口段摆动对南岸盐场的影响
15
作者 陈彦明 吴俊范 《上海地方志》 2023年第3期79-87,96,共10页
明末清初,钱塘江口段江道历经了近百年的剧烈摆动,杭州湾地区自然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为研究河口自然环境变迁与传统盐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依据地方志书以及其他相关史料,还原该时期内钱塘江口段江道摆动的具体过程,以... 明末清初,钱塘江口段江道历经了近百年的剧烈摆动,杭州湾地区自然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为研究河口自然环境变迁与传统盐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依据地方志书以及其他相关史料,还原该时期内钱塘江口段江道摆动的具体过程,以及在此影响下杭州湾南岸地区盐业生产规模及生产区域的相应变化。研究发现,在江道变迁的背景下,盐业生产受滩涂反复滩涨的影响,以曹娥江为界形成了空间差异,西部受江流摆动影响更大,生产区域及规模变化复杂且无序,东部的生产规模在滩涂面积稳定扩大的影响下呈持续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钱塘江 江道变迁 南岸盐场 影响
下载PDF
明清之际: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兵 杨东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110,共8页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历史阶段,也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晚明诗人唱响的衰世之音,清朝统治稳定之后贰臣诗人流露的愧悔之情,遗民诗人表达的故国旧君之思,国朝诗人展示的复杂心态,都是在明清易代的大时空背景...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历史阶段,也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晚明诗人唱响的衰世之音,清朝统治稳定之后贰臣诗人流露的愧悔之情,遗民诗人表达的故国旧君之思,国朝诗人展示的复杂心态,都是在明清易代的大时空背景下士人心态的自然表露。诗人心态的变化严重影响了诗歌创作和诗风走向。明清之际文学社团的兴衰嬗变对诗风流变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这一时期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抒发爱国之情和亡国之悲成为诗歌的主旋律,悲凉之情弥漫诗坛。明清之际的诗学及诗学批评标志和引导着诗风新变及诗歌走向,如更加强调诗歌反映社会现实,更加注重学问,更加注重人格气节,儒家诗教传统得以引申与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诗人心态 文学社团 诗歌走向
下载PDF
明清之际粤东北地区的民间信仰与社会变迁——以大埔县白堠村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文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5-34,共10页
根据陈春声、唐立宗、胡希张等学者的研究,明清之际的粤东北山区发生了显著的社会变迁,由动乱频繁的"盗窟"发展成为社会稳定的"邹鲁乡"。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所收集的民间文献和口述资料,结合官方文献和个人文集,具体... 根据陈春声、唐立宗、胡希张等学者的研究,明清之际的粤东北山区发生了显著的社会变迁,由动乱频繁的"盗窟"发展成为社会稳定的"邹鲁乡"。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所收集的民间文献和口述资料,结合官方文献和个人文集,具体探讨大埔白堠村的民间信仰在明清之际地方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在地方士绅的倡导和支配下,以儒家伦理为指导,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迁过程,从而形成后来被认为既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国家礼仪制度和儒家伦理的客家民间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粤东北 客家民间信仰 乡村士绅 地方社会变迁
下载PDF
和硕特蒙古与明末清初甘青地区格鲁派寺院势力的扩张 被引量:4
18
作者 戴燕 杜常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64,共7页
17世纪和硕特蒙古进入青海,并以此作为根据地,通过武力征服,实现对青藏高原的统治。和硕特蒙古尊奉藏传佛教,支持格鲁派,其对青藏地区的统治,不仅确立了格鲁派在藏传佛教中的主导地位,也促成格鲁派寺院势力在甘青地区的急剧扩张,既大大... 17世纪和硕特蒙古进入青海,并以此作为根据地,通过武力征服,实现对青藏高原的统治。和硕特蒙古尊奉藏传佛教,支持格鲁派,其对青藏地区的统治,不仅确立了格鲁派在藏传佛教中的主导地位,也促成格鲁派寺院势力在甘青地区的急剧扩张,既大大改变了明末清初甘青地区藏传佛教发展的局面,也深刻影响了甘青地方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格鲁派寺院 甘青地区 和硕特蒙古
下载PDF
明遗民薛寀名字、著述及出版活动考略
19
作者 孙云霄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3年第5期96-100,共5页
薛寀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明亡后遁迹为僧。他出身名门望族,与东林人士渊源颇深。关于其名“寀”(cai)字,许多古今著述误作“宷”(shen),二字音义迥别。他一生笔耕不辍,撰有诗文集百余卷,编辑和评点书籍数十种。其出版生涯大致可分... 薛寀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明亡后遁迹为僧。他出身名门望族,与东林人士渊源颇深。关于其名“寀”(cai)字,许多古今著述误作“宷”(shen),二字音义迥别。他一生笔耕不辍,撰有诗文集百余卷,编辑和评点书籍数十种。其出版生涯大致可分为两段:明亡前他主要参与商业出版活动,入清后致力于整理遗民著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寀 名字考 著述 明末清初 商业出版
下载PDF
明清之际宦官话题的生发与检讨
20
作者 李文玉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124,共12页
明清之际有关宦官话题的讨论,既是对明朝灭亡原因的反思,也构成了对明代宦官政治,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宦官制度的集中检讨。在明朝灭亡后,人们虽然指出宦官参政的种种弊病,但“宦官亡国论”并不是当时的唯一声音,甚至难以构成主流观点,更... 明清之际有关宦官话题的讨论,既是对明朝灭亡原因的反思,也构成了对明代宦官政治,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宦官制度的集中检讨。在明朝灭亡后,人们虽然指出宦官参政的种种弊病,但“宦官亡国论”并不是当时的唯一声音,甚至难以构成主流观点,更多人并没有将明末宦官视为亡国的全部责任者。将视角扩展至有明一代,时人思考宦官政治的落脚点也不只在于其对国祚久暂之影响,而是更多关注宦官合法、长期、广泛的参政所带来的对于明代士大夫精神意气的摧折,从而使得有明一代难以建立理想的政治生态。在此基础上,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对整个中国古代宦官政治的总体检讨,是将宦官制度视为君主“以一人之疑敌天下”的必然产物,从而最终推演至对君主专制政体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宦官话题 宦官政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