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高原盐沼湿地底栖动物多样性特征与遗鸥繁殖期觅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刘文盈 张秋良 +5 位作者 邢小军 包小峰 苏雅拉 白兆勇 任永琪 高润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5-192,共8页
遗鸥是蒙古高原荒漠-半荒漠生态条件下的特有鸟种,是国际公认的濒危鸟种,具4个相对独立的繁殖种群,遗鸥鄂尔多斯种群的春、夏季主要栖息、繁殖地是鄂尔多斯高原盐沼湿地,2006年遗鸥的繁殖地在湿地的红碱淖尔湖,所以4月-10月对鄂尔... 遗鸥是蒙古高原荒漠-半荒漠生态条件下的特有鸟种,是国际公认的濒危鸟种,具4个相对独立的繁殖种群,遗鸥鄂尔多斯种群的春、夏季主要栖息、繁殖地是鄂尔多斯高原盐沼湿地,2006年遗鸥的繁殖地在湿地的红碱淖尔湖,所以4月-10月对鄂尔多斯高原盐沼湿地的红碱淖尔底栖动物的组成和分布及月动态变化进行调查,并且对水生昆虫的成虫和幼虫的蜕皮壳数量进行调查,以及对遗鸥在春、夏季繁殖期的觅食特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红碱淖尔的底栖动物种类少,只有9种,且都是水生昆虫,豆娘和摇蚊是优势种,占底栖动物总生物量的90%以上。遗鸥食物种类少,繁殖地生态环境脆弱,典型相关和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显示,豆娘幼虫是遗鸥繁殖期间的主要食物,5—7月高峰期的摇蚊幼虫是遗鸥重要的食物补充来源。遗鸥与豆娘幼虫、遗鸥与摇蚊幼虫是捕食与被捕食关系,种群数量存在着消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湿地 底栖动物 遗鸥 相关
下载PDF
陕北红碱淖湿地遗鸥资源分布与保护管理对策 被引量:19
2
作者 徐振武 冯宁 +2 位作者 王中强 常秀云 肖红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6-129,133,共5页
鄂尔多斯繁殖群作为自然界中的全球遗鸥的最大种群,其对遗鸥有效种群(全部繁殖个体的总量)的保有量应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红碱淖湿地的遗鸥数量从2000年调查报告初步估计的约200只发展到了2005年测定的11 000多只,... 鄂尔多斯繁殖群作为自然界中的全球遗鸥的最大种群,其对遗鸥有效种群(全部繁殖个体的总量)的保有量应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红碱淖湿地的遗鸥数量从2000年调查报告初步估计的约200只发展到了2005年测定的11 000多只,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种群。红碱淖湿地不仅挽救了鄂尔多斯种群,并为其发展成为全球最稳定、最庞大、最富生机的种群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对其进行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在研究红碱淖湿地遗鸥种群的资源分布及保护意义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保岛护岸”、建立保护观察站等保护红碱淖湿地及其遗鸥种群所采取的多样综合管理措施,为湿地保护及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碱淖 遗鸥 鄂尔多斯种群 资源保护
下载PDF
遗鸥鄂尔多斯种群研究的最新报道 被引量:17
3
作者 何芬奇 张荫荪 吴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4年第2期88-90,共3页
野外工作结果表明,1993年遗鸥鄂尔多斯种群繁殖群体的数量达到90年代以来的最高值,共计1510余巢;同时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对于遗鸥鄂尔多斯种群的生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且出现于那里的湿地鸟类集中地反映了鄂尔多斯高... 野外工作结果表明,1993年遗鸥鄂尔多斯种群繁殖群体的数量达到90年代以来的最高值,共计1510余巢;同时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对于遗鸥鄂尔多斯种群的生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且出现于那里的湿地鸟类集中地反映了鄂尔多斯高原荒漠型湿地鸟类群落的特点,依据《拉姆萨公约》所推荐的评判标准应考虑将该地点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鸥 鄂尔多斯种群 种群 鸟纲
下载PDF
白银库伦遗鸥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劲 杨贵生 +2 位作者 李万国 张炳青 张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8-635,共8页
2005年5月至2006年11月,采用固定半径样点法和样带法,对内蒙古白银库伦遗鸥自然保护区内6种生境的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77种,隶属于10目23科。其中,留鸟11种,夏候鸟50种,旅鸟16种。春季鸟类多样性指数... 2005年5月至2006年11月,采用固定半径样点法和样带法,对内蒙古白银库伦遗鸥自然保护区内6种生境的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77种,隶属于10目23科。其中,留鸟11种,夏候鸟50种,旅鸟16种。春季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冬季最低。各生境的鸟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明显,不同生境中鸟类群落结构也有较大差异,其优势种不同,而且在不同季节也有变化。栖息环境和食物的季节性变化是鸟类群落结构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同时发现,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繁殖地分布的最西新记录。遗鸥(Larus relictus)最早于4月到达白银库伦,8月离开,每年数量最高峰出现在6月。连年干旱是影响遗鸥种群繁殖和数量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群落结构 自然保护区 季节动态 遗鸥(larus relictus) 白银库伦 内蒙古
原文传递
有关棕头鸥和遗鸥两近似种的分类与分布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何芬奇 张荫荪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105-111,共7页
本文根据近几年的野外观察结果并分析有关文献资料,系统地比较研究了棕头鸥和遗鸥两近似种的分类和分布现状,直接依据野外活体形态并对照系列标本对两种鸥的成、幼鸟和雏鸟的形态及野外鉴别特征给出了较精确的描述,澄清了对这两种鸥... 本文根据近几年的野外观察结果并分析有关文献资料,系统地比较研究了棕头鸥和遗鸥两近似种的分类和分布现状,直接依据野外活体形态并对照系列标本对两种鸥的成、幼鸟和雏鸟的形态及野外鉴别特征给出了较精确的描述,澄清了对这两种鸥以往在分类上的混淆和分布认识上的错位,同时从生态动物、地理和行为学的角度对两种鸥的现在分布和今后分布态势的演进做了分析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头鸥 遗鸥 分类 分布 鸥形目
下载PDF
陕西红碱淖遗鸥种群的保护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治来 王中强 霍小梅 《榆林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0-42,共3页
2000年在榆林市红碱淖湿地发现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遗鸥之后,引起了有关部门和鸟类专家们的高度关注,随着生态环境好转和保护力度的加大,红碱淖湿地的遗鸥繁殖数量逐年增加,2005年有遗鸥成鸟6100只(包括亚成体)。是... 2000年在榆林市红碱淖湿地发现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遗鸥之后,引起了有关部门和鸟类专家们的高度关注,随着生态环境好转和保护力度的加大,红碱淖湿地的遗鸥繁殖数量逐年增加,2005年有遗鸥成鸟6100只(包括亚成体)。是目前全球已知遗鸥繁殖的最大种群。本文对红碱淖湿地遗鸥繁殖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提出加强保护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碱淖 遗鸥 保护对策
下载PDF
红碱淖湿地遗鸥及水鸟的种群和分布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周灵国 冯宁 +2 位作者 张斌 王中强 张璐 《野生动物》 2008年第6期299-301,共3页
红碱淖湿地位于中国候鸟迁徙的主要路线上,水鸟分布较为集中,是遗鸥、大天鹅等珍稀水鸟的重要迁徙停歇地和繁殖地。通过对红碱淖湿地遗鸥及水鸟的种群和分布进行了8 a的实地调查和研究,统计分析了红碱淖2001~2007年的遗鸥和水鸟的种群... 红碱淖湿地位于中国候鸟迁徙的主要路线上,水鸟分布较为集中,是遗鸥、大天鹅等珍稀水鸟的重要迁徙停歇地和繁殖地。通过对红碱淖湿地遗鸥及水鸟的种群和分布进行了8 a的实地调查和研究,统计分析了红碱淖2001~2007年的遗鸥和水鸟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红碱淖湿地的遗鸥繁殖巢数达5 036巢,种群数量10 072只,已成为全球最大遗鸥种群,在此基础上,还总结了红碱淖湿地7目14科55种水鸟的分布和保护价值,为水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对红碱淖湿地遗鸥及水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碱淖湿地 遗鸥 水鸟 地理分布
下载PDF
陕西红碱淖遗鸥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雷忻 王文强 廉振民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93-96,共4页
遗鸥(Larus relictus)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是确立较晚的物种。我国主要繁殖和栖息地分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和陕西神木红碱淖湿地,目前红碱淖遗鸥种群的数量已经远胜于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成为全球... 遗鸥(Larus relictus)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是确立较晚的物种。我国主要繁殖和栖息地分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和陕西神木红碱淖湿地,目前红碱淖遗鸥种群的数量已经远胜于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成为全球最大遗鸥繁殖种群,有关学者对其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本文从种群的分布、分类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方面对陕西红碱淖遗鸥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鸥 种群 红碱淖
下载PDF
鄂尔多斯遗鸥繁殖地变化及其原因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程三友 李曼琪 +1 位作者 李蕊 李英杰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2年第3期26-29,共4页
遗鸥是典型的荒漠-半荒漠生境下的特有鸟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为易危种。为进一步做好遗鸥的保护工作,在梳理遗鸥种群繁殖地变化的基础上,从生境变化和种群迁出、迁入等对鄂尔多斯遗鸥种群繁殖地和繁殖巢数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遗鸥是典型的荒漠-半荒漠生境下的特有鸟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为易危种。为进一步做好遗鸥的保护工作,在梳理遗鸥种群繁殖地变化的基础上,从生境变化和种群迁出、迁入等对鄂尔多斯遗鸥种群繁殖地和繁殖巢数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自1990—1991年间在鄂尔多斯高原桃阿海子和敖拜淖尔相继发现遗鸥庞大繁殖群以来,该遗鸥种群繁殖地和繁殖巢数不断发生变化,敖拜淖尔等多个繁殖地被抛弃,红碱淖、浩通音察干淖尔等多个湿地被选作新的繁殖地;(2)遗鸥一般栖息于沙漠咸水湖和碱水湖中,能提供适宜的湖心岛和稳定的食物来源是遗鸥选择繁殖地的重要前提条件;(3)从繁殖巢数上看,遗鸥在各繁殖地的繁殖巢数年际变化非常大,生境条件适宜时,种群数量将快速增加。繁殖地的湖心岛和食物来源等不能得到满足时,种群个体死亡率增加或迫使部分个体迁出至周边新的繁殖地以降低种群密度。为进一步做好遗鸥的保护工作,今后应加强遗鸥繁殖地食物种类和来源、繁殖栖息岛屿特征、湖滨生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遗鸥 繁殖地
下载PDF
遗鸥分布区类型及生态环境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巍 陈占仙 +1 位作者 李奋荣 于向芝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8-712,共5页
通过对遗鸥繁殖点中的地理坐标经、纬度极点分布法聚类分析,认为现存遗鸥主要繁殖种群有3个,分别为哈萨克斯坦中亚种群、鄂尔多斯-蒙古高原种群和俄罗斯远东种群.生态环境特点分析表明,海拔、降水量、蒸发量、年均温等生态要素不是限制... 通过对遗鸥繁殖点中的地理坐标经、纬度极点分布法聚类分析,认为现存遗鸥主要繁殖种群有3个,分别为哈萨克斯坦中亚种群、鄂尔多斯-蒙古高原种群和俄罗斯远东种群.生态环境特点分析表明,海拔、降水量、蒸发量、年均温等生态要素不是限制遗鸥分布和繁殖的要素,而日照时间和水体pH值是遗鸥分布和繁殖的关键生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鸥 分布 繁殖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红碱淖环境变化与遗鸥繁殖地关系研究
11
作者 程三友 林海星 +1 位作者 李曼琪 李英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1-1212,共12页
红碱淖位于中国候鸟迁徙的主要路线上,是遗鸥(Larus relictus)等珍稀水鸟的重要迁徙停歇地和繁殖地。为了进一步做好遗鸥的保护工作,本研究通过对红碱淖湖心岛和水体面积信息遥感提取和解译、现场调查和采样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 红碱淖位于中国候鸟迁徙的主要路线上,是遗鸥(Larus relictus)等珍稀水鸟的重要迁徙停歇地和繁殖地。为了进一步做好遗鸥的保护工作,本研究通过对红碱淖湖心岛和水体面积信息遥感提取和解译、现场调查和采样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红碱淖生态环境的变化、遗鸥栖息繁殖的条件、遗鸥繁殖地的变化等,探究了2001年起遗鸥选择红碱淖作为繁殖地的原因。结果显示: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水面面积萎缩,红碱淖pH、盐度、总氮和总磷等呈上升趋势,不断咸化和富营养化,2003年之后湖内鱼类消失,2016年之后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大略有改善;2)2001年起遗鸥将红碱淖作为新繁殖地,与红碱淖鱼类产量剧减并逐渐消失密切相关,使豆娘(Ischnura heterosticta)幼虫和摇蚊科(Chironomidae)幼虫等遗鸥食物从牧食压力中解放了出来;3)遗鸥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鸟类,为了减轻幼鸟的觅食压力,通常7月下旬大部分亲鸟先行迁离,散布于沙漠各湖泊间。遗鸥的这一生活习性有利于其及时发现适宜的繁殖地,而红碱淖处于鄂尔多斯遗鸥分布区,具备满足遗鸥筑巢繁殖的条件;4)2001年起红碱淖具备了遗鸥繁殖和生存的条件,可为遗鸥提供适宜的湖心岛和整个繁殖季节主要食物来源,从而被选作繁殖地。这些研究认识较好地解释了遗鸥栖息于沙漠盐碱湖中的原因,可为其生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对进一步做好遗鸥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碱淖湿地 遗鸥 繁殖地 盐碱湖
原文传递
遗鸥主要繁殖栖息地气候变迁与保护预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巍 陈占仙 +2 位作者 李奋荣 曲辉 葛丽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34-40,共7页
通过分析遗鸥主要栖息繁殖地伊金霍洛旗31a(1981~2011年)气象变化,结合气象指标与遗鸥筑巢数、种群数量变化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遗鸥栖息繁殖地的气候变化中气温和日照时数有增高的趋势,气温年均增加0.04℃;年均湿度... 通过分析遗鸥主要栖息繁殖地伊金霍洛旗31a(1981~2011年)气象变化,结合气象指标与遗鸥筑巢数、种群数量变化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遗鸥栖息繁殖地的气候变化中气温和日照时数有增高的趋势,气温年均增加0.04℃;年均湿度、年均风速、年均蒸发有下降趋势;而降水量变化不显著;5月份和10月份为气象最不稳定的月份,其次为3月、6月和11月份,而最稳定的月份是4月和9月份;2、遗鸥1990~2006年在桃-阿湿地有繁殖出现,说明气候变化不是影响遗鸥在该地繁殖分布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是导致其繁殖地消失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鸥 繁殖 气候变化 预警
原文传递
孵化期遗鸥卵质量变化及卵参数测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青雄 杨超 肖红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2-556,共5页
本研究在红碱淖湿地共收集遗鸥Larus relictus卵111枚,采用实测和公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卵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同窝卵各参数随产卵顺序依次减少(卵质量:1=59.31 g±3.86 g,2=56.59 g±3.67 g,3=54.99 g±3.96 g),其中第1枚卵... 本研究在红碱淖湿地共收集遗鸥Larus relictus卵111枚,采用实测和公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卵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同窝卵各参数随产卵顺序依次减少(卵质量:1=59.31 g±3.86 g,2=56.59 g±3.67 g,3=54.99 g±3.96 g),其中第1枚卵质量与第2、3枚卵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自身能量储备有关,通过减轻卵质量和缩小卵大小,但又不影响卵孵化率,以达到亲鸟最大繁殖适合度的策略。遗鸥在孵化阶段卵质量损失9.50 g±1.45 g,损失率为15.82%±1.94%。孵化后3~5 d和雏鸟出壳前2 d卵质量损失出现明显峰值,整体上卵质量损失速度与胚胎发育速度一致。野外调查中,当能获得卵鲜质量时,用Paganelli公式计算;反之,用Narhshin公式计算。但2种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在遗鸥卵参数测定中,Paganelli公式比Narushin公式更简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鸥 卵质量损失 卵参数 测量方法
下载PDF
内蒙古沙漠盐沼湿地底栖动物变化对遗鸥的生态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丽芳 刘文盈 张秋良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97,共4页
遗鸥(Larus relictus)在国际上是濒危鸟种,繁殖地在内蒙古盐沼湿地,繁殖地的选择与觅食行为密切相关。从2005年至今连续多年对该盐沼湿地遗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内蒙古沙漠盐沼湿地,豆娘成虫和幼虫是遗鸥整个繁殖季的主要食物,摇蚊幼... 遗鸥(Larus relictus)在国际上是濒危鸟种,繁殖地在内蒙古盐沼湿地,繁殖地的选择与觅食行为密切相关。从2005年至今连续多年对该盐沼湿地遗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内蒙古沙漠盐沼湿地,豆娘成虫和幼虫是遗鸥整个繁殖季的主要食物,摇蚊幼虫起重要的食物补充作用,由于当地生态环境恶化,水体p H值9.59已临近豆娘生存的p H值上限9.62,豆娘濒临消失,遗鸥将失去其在繁殖地的主要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鸥 盐沼湿地 觅食行为 豆娘 摇蚊
下载PDF
基于卫星跟踪的遗鸥活动特征与空间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亚东 吴渊 +6 位作者 王正军 于海龙 钱法文 李森 孙伟 孙万兵 洪剑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7-665,共9页
河北省康巴诺尔湖和张家口坝上已成为遗鸥Larus relictus的重要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但对此地繁殖种群的研究才刚开始。为了掌握遗鸥繁殖种群的活动区、活动节律和空间利用等特点,2016年6—9月,利用卫星跟踪技术对康巴诺尔湖遗鸥的活动... 河北省康巴诺尔湖和张家口坝上已成为遗鸥Larus relictus的重要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但对此地繁殖种群的研究才刚开始。为了掌握遗鸥繁殖种群的活动区、活动节律和空间利用等特点,2016年6—9月,利用卫星跟踪技术对康巴诺尔湖遗鸥的活动特征和空间利用进行了研究。对4只遗鸥个体的跟踪结果表明:活动特征方面,(1)遗鸥主要活动区位于张家口坝上和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且不同个体位点分布差异较大;(2)繁殖后期和游荡期遗鸥活动区面积差异明显,游荡期活动区面积(155.95 km^2)大于繁殖后期(59.90 km^2)。同时不同个体活动区重叠程度差异较大,繁殖后期重叠程度高,游荡期重叠程度低;(3)活动节律显示遗鸥每天凌晨和黄昏都出现较长的活动距离。空间利用方面,本研究首次将粪区和农草区划为遗鸥的觅食区域,发现繁殖后期和游荡期遗鸥对湖淖区均有较高程度的利用。此外,还对遗鸥潜在食源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康巴诺尔湖遗鸥主要食物为摇蚊科Chironomidae幼虫和划蝽科Corixidae,在其他觅食地主要食物为丰年虫Chirocephalus sp.、蚌虫Cyzicus sp.、鲎虫Triops sp.和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巴诺尔湖 遗鸥 活动区 活动距离 空间利用
下载PDF
遗鸥舌头微观结构研究
16
作者 刘利 张乐 +3 位作者 孙艳 苗春林 张刚 刘晓光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1-186,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扫描显微镜对遗鸥Larus relictus舌头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遗鸥的舌头呈细长三角形,由舌尖、舌体、舌根3部分构成。舌尖分叉先端特化为角质的舌突起,舌尖表面有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胞表面为指纹状;舌体表... 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扫描显微镜对遗鸥Larus relictus舌头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遗鸥的舌头呈细长三角形,由舌尖、舌体、舌根3部分构成。舌尖分叉先端特化为角质的舌突起,舌尖表面有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胞表面为指纹状;舌体表面光滑,上皮细胞为细长形,表面呈微嵴状;舌根表面有少量的唾液腺开口分布。从功能上分类,遗鸥舌头符合采集食物型舌头结构特征。舌乳突发育不完善,仅锥状乳突在舌体和舌根分界处及上颌表面呈列状分布,乳突末端指向口腔内部。舌黏膜内未见味蕾分布。遗鸥口腔结构的特点与部分鸥科Laridae鸟类区别明显,这可能与遗鸥栖息环境不断恶化、食物种类和数量匮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鸥 栖息环境 舌头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ND2基因全序列探讨陕西红碱淖湿地繁殖鸥类的系统发育地位
17
作者 杨超 汪青雄 +1 位作者 黄原 肖红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5-618,共14页
本文对采自陕西红碱淖湿地繁殖的遗鸥(Larus relictus)、棕头鸥(L.brunnicephalus)、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和鸥嘴噪鸥(Gelochlidon nilotica)线粒体ND2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联合已知该基因全序列的其他44种鸟类,重建了48种... 本文对采自陕西红碱淖湿地繁殖的遗鸥(Larus relictus)、棕头鸥(L.brunnicephalus)、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和鸥嘴噪鸥(Gelochlidon nilotica)线粒体ND2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联合已知该基因全序列的其他44种鸟类,重建了48种鸟类51个体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并确定了4种鸥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结果表明,4种鸥ND2基因全长均为1 041 bp;ML、MP和Bayes树拓扑结构大致相同,支持遗鸥划归为黑头鸥族(Black-headed species),棕头鸥划归为面具鸥族(Masked species),棕头鸥较为原始;普通燕鸥和鸥嘴噪鸥均隶属于黑帽族(Black cap species),鸥嘴噪鸥较为原始,处于分支底部,普通燕鸥与黑枕燕鸥(S.sumatrana)及与北极燕鸥(S.paradisaea)、南美燕鸥(S.hirundinacea)、南极燕鸥(S.vittata)聚类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但未能明确其具体分类地位;由于样品缺乏,鸥科(Laridae)、燕鸥科(Sternidae)和剪嘴鸥科(Rynchopidae)拓扑结构未能正确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鸥 棕头鸥 普通燕鸥 鸥嘴噪鸥 系统发育地位
原文传递
遗鸥研究概述 被引量:33
18
作者 何芬奇 David Melville +1 位作者 邢小军 任永奇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5-70,共6页
叙述了自遗鸥 (Larusrelictus)被确认为有效物种以来 3 0余年中世界范围内对遗鸥的主要研究结果与对遗鸥认知发展的概况。总的来讲 ,遗鸥作为环蒙古高原的繁殖分布 ,为荒漠 半荒漠生态条件下的典型鸟种 ,具 4个相对独立的繁殖种群 ,取... 叙述了自遗鸥 (Larusrelictus)被确认为有效物种以来 3 0余年中世界范围内对遗鸥的主要研究结果与对遗鸥认知发展的概况。总的来讲 ,遗鸥作为环蒙古高原的繁殖分布 ,为荒漠 半荒漠生态条件下的典型鸟种 ,具 4个相对独立的繁殖种群 ,取湖心岛为繁殖生境。遗鸥当年幼鸟呈辐射方式作最初扩散 ,而其主要越冬地和越冬种群至今尚不明了。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繁殖生境的不稳定 ,应是导致遗鸥繁殖群呈较强动态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鸥 研究概述 迁飞 数量变化 中国
下载PDF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红海子湿地公园鸟类群落结构及季节差异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士伟 杨贵生 +3 位作者 王维 李波 梁晨霞 张雨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08-3314,共7页
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采用样带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对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红海子湿地公园4种生境鸟类群落结构和季节差异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16种,隶属于16目36科,其中,夏候鸟49种,冬候鸟9种,留鸟24种,旅鸟34种。多样性指数春... 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采用样带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对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红海子湿地公园4种生境鸟类群落结构和季节差异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16种,隶属于16目36科,其中,夏候鸟49种,冬候鸟9种,留鸟24种,旅鸟34种。多样性指数春季最高,冬季最低。相似性指数春季和夏季最高,夏季和冬季最低。各生境鸟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明显,鸟类群落结构的变化与食物、水源、隐蔽条件、繁殖条件等因子共同作用有关。2013年4月12日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红海子湿地公园观察到遗鸥(Larus relictus)2340只,表明该湿地公园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遗鸥春季的重要取食地。本文为该湿地鸟类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指数 相似性指数 季节性变化 遗鸥(larus relictus) 湿地公园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高原泊江海子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闫国振 张征 +1 位作者 梁康 娄华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93-1706,共14页
土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其利用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种类和强度。泊江海子流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脆弱,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近十几年严重退化。本文基于Landsat影像数据提取了研究区1... 土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其利用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种类和强度。泊江海子流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脆弱,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近十几年严重退化。本文基于Landsat影像数据提取了研究区1990—2015年间的6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研究期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土地利用总体变化显著。空间变化上呈东西部及中北部耕地增加、南部未利用地减少的主要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及转换特征不一。草地整体处于动态转换平衡状态,约占流域总面积的70%。耕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呈增加和减少的趋势,变化面积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6.05%和7.62%,其各自的主要来源或去向均为草地。水域面积减少了总面积的1.45%,主要转出去向为滩地。1995—2000年是土地利用转换最为频繁的时段,2005—20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呈动态不平衡状态的表现最为突出。研究期内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受降雨减少、气温升高等气候变化和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综合驱动影响。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限制种植高耗水树种及作物,减少河流上游汇水区耕地等,是保障研究区生态系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江海子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趋势与状态指数 驱动因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