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 被引量:81
1
作者 马炜 孙玉军 +2 位作者 郭孝玉 巨文珍 穆景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659-4667,共9页
基于7—41 a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生物量调查,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大,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增加,树干所占比例增加,生物量转换因子(BEF)、根茎比(R)等参数分布... 基于7—41 a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生物量调查,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大,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增加,树干所占比例增加,生物量转换因子(BEF)、根茎比(R)等参数分布正常。林下植被层、倒落木质物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大呈增加趋势。群落总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序列是:乔木层>倒落木质物层>林下植被层。未成林期、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群落的碳储分别为6.585、66.934、90.019、125.103、162.683t.hm-2,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3.254、58.521、78.086、108.02、138.096 t.hm-2,倒落木质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平均值分别为10.859、1.988 t.hm-2。乔木层、倒落木质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占总量的平均比率分别为85.99%、2.17%和11.85%。在不同发育阶段群落和乔木层碳储量的年生产力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中龄林的碳储量累积速率高于幼龄林及成熟林,碳素年固定量分别为0.940、3.889、3.615、3.628、3.968 t.hm-2,乔木层年生产力分别为0.465、3.39、3.137、3.133、3.368 t.hm-2。林下植被层年生产力呈"U"形变化,平均值为0.079 t.hm-2。倒落木质物层的年生产力呈线性增长,平均值为0.423 t.hm-2。研究认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碳储量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规律明显,碳汇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林龄 生物量 碳储量
下载PDF
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障碍分析 被引量:70
2
作者 朱教君 刘足根 王贺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5-703,共9页
通过对辽东山区不同间伐强度下长白落叶松林内种子库,种子萌发,幼苗出现、成活与生长的观测,分析了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的种子雨中,有30%的种子有活力,可以满足天然更新的需要;土壤种子库的... 通过对辽东山区不同间伐强度下长白落叶松林内种子库,种子萌发,幼苗出现、成活与生长的观测,分析了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的种子雨中,有30%的种子有活力,可以满足天然更新的需要;土壤种子库的种子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4月下旬林内种子开始萌发,6月幼苗数量达到最大,幼苗累计出现率与间伐强度(光照)之间无显著相关,只受到地被物的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幼苗平均存活率提高,但林下幼苗生长缓慢,苗高均不超过6 cm;林内当年幼苗9月全部消失,没有超过1年生的幼苗,但皆伐迹地的更新幼苗存活较多、生长良好.初步确定地被物和光照是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天然更新 间伐
下载PDF
落叶松人工林单木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刘兆刚 李凤日 于金成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7-244,共8页
根据吉林省松江河林业局所实测的落叶松人工林(Larix olgensis)临时标准地66块、固定标准地18块以及8块团状枝解析样地资料,通过对林分中优势木生长及树冠结构与动态的分析,提出适于树木生长的Korf方程并用来构造林木的潜在生长函数。... 根据吉林省松江河林业局所实测的落叶松人工林(Larix olgensis)临时标准地66块、固定标准地18块以及8块团状枝解析样地资料,通过对林分中优势木生长及树冠结构与动态的分析,提出适于树木生长的Korf方程并用来构造林木的潜在生长函数。选择林分密度指数(SDI)作为反映林分中林木之间平均拥挤指标。在单木竞争指标的选择上,通过引进树冠因子,并在与传统的竞争指标相比较的基础上,淡化距离因子的作用,应用优势木相对树冠表面积构造了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竞争指标,以此建立了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林 单木模型 竞争指标 树冠因子 优势木相对树冠表面积 生长模型
下载PDF
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35
4
作者 邵英男 刘延坤 +2 位作者 李云红 陈瑶 田松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31,共5页
以3种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林分密度条件下,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C/N)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 以3种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林分密度条件下,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C/N)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尽一致;对土壤养分含量与环境要素(凋落量、现存量、林分密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凋落量、现存量和林分密度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密切;林分密度为750~900株·hm^(-2)时,土壤多种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养分含量,有利于该地区林地系统土壤养分特征的维持,以获得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养分 林分密度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隙间伐对林下更新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张象君 王庆成 +1 位作者 郝龙飞 王石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3,共7页
2009年7月中旬,以佳木斯孟家岗林场间伐8年后的34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均匀间伐、大林隙和小林隙的林下更新和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均匀间伐相比,林隙内出现了树高超过1.5m的胡桃楸、山杨和春榆等喜光阔叶树种,大林隙... 2009年7月中旬,以佳木斯孟家岗林场间伐8年后的34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均匀间伐、大林隙和小林隙的林下更新和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均匀间伐相比,林隙内出现了树高超过1.5m的胡桃楸、山杨和春榆等喜光阔叶树种,大林隙中出现树高超过2m的胡桃楸幼树;林隙内更新树种的个体密度、平均高和平均地径明显增加,大林隙尤为显著(P<0.05);林隙内木本植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盖度均显著高于均匀间伐(P<0.05);与小林隙相比,大林隙内木本和草本植物盖度均显著增加(P<0.05);木本植物竞争种的重要值表现为大林隙>小林隙>均匀间伐,耐胁迫种的重要值相反(P<0.05);大林隙内1年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显著高于小林隙和均匀间伐(P<0.05),多年生草本植物则相反(P<0.05);大林隙Grime'功能群中杂草种的重要值高于小林隙和均匀间伐,耐胁迫种则相反(P<0.05);小林隙与均匀间伐的草本植物不同生活型及Grime'功能群的组成差异不明显(P>0.05);林隙间伐结合均匀间伐可以将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改造成长白落叶松针阔混交异龄林,较单独实施均匀间伐更有利于林下更新和植物多样性的提高,间伐林隙应以大林隙为宜(120~150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近自然化改造 林隙间伐 均匀间伐 更新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密度长白落叶松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秀云 孙玉军 马炜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1-226,共6页
通过对立地条件相近28年生的5种林分密度(780、920、1 099、1 190、1 377株.hm-2)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调查与生物量测定,探讨了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长白落叶松林平均单株木... 通过对立地条件相近28年生的5种林分密度(780、920、1 099、1 190、1 377株.hm-2)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调查与生物量测定,探讨了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长白落叶松林平均单株木生物量、群落生物量及乔木层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前者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小,可由方程Y=aXb来描述;后两者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密度达到一定值(1 190株.hm-2),生物量增长缓慢,甚至不变,可由方程Y=a+bln(X)来描述。群落单位面积碳储量空间分布序列均为乔木层>枯落物>林下植被层,乔木层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平均为93.84%,枯落物碳储量随林分密度增加先降后升,而林下植被层随林分密度增加而下降。研究认为林分密度是影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积累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生物量 碳储量 林分密度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梦 仲崇淇 +1 位作者 李元 陈波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7-60,共4页
Weibul分布拟合实际的林分直径分布,效果良好。在Weibul三参数及林分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了参数预测模型和参数回收模型。经误差检验,参数回收模型优于参数预测模型。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参数回收 参数预测 值径分布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平均高预测 被引量:21
8
作者 沈剑波 雷相东 +1 位作者 李玉堂 兰莹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7-154,共8页
【目的】研究BP神经网络模型在树高预测中的应用,分析比较不同森林调查因子及不同神经网络训练算法对平均树高预测的影响,为树高预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以吉林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基于168块固定样地的314个观测数据,运用BP神... 【目的】研究BP神经网络模型在树高预测中的应用,分析比较不同森林调查因子及不同神经网络训练算法对平均树高预测的影响,为树高预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以吉林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基于168块固定样地的314个观测数据,运用BP神经网络建模技术建立了林分平均树高生长模型。输入因子首先加入年龄,然后依次加入立地因子及林木竞争因子,分析立地因子及林木竞争因子对树高的影响。基于Matlab R2016b中的Sigmoid函数和线性函数为神经元的传递函数,分别采用贝叶斯正则化算法和Levenberg-Marquatdt算法(简称L-M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对比分析了贝叶斯正则化算法和L-M算法作为训练函数的差异。【结果】与L-M训练算法相比,贝叶斯正则化训练算法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模型中依次加入年龄、立地因子、林木竞争因子后,树高的拟合精度呈现出相同的上升趋势。采用贝叶斯正则化训练算法,当年龄作为输入因子时,决定系数R^2为0.521 0,均方根误差(RMSE)为2.091 7,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627 6。加入立地因子后,决定系数R^2提高至0.573 6,提高了10.10%,均方根误差(RMSE)为1.973 6,降低了5.65%,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5797,降低了2.94%;在此基础上,加入林木竞争因子后,决定系数R^2为0.845 5,增长了47.40%,均方根误差(RMSE)为1.187 9,下降了39.81%,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968 5,下降了38.69%。【结论】利用贝叶斯正则化BP神经网络可以准确地预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平均高。立地因子及林木竞争因子能够较好地提升林木生长预测的精度,且林木竞争因子对树高的影响明显大于立地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BP神经网络 贝叶斯正则化算法 L-M算法 立地因子 林木竞争因子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 被引量:20
9
作者 彭娓 李凤日 董利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7,共9页
【目的】利用单水平线性混合模型构建了黑龙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直径生长模型,为准确预测黑龙江省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及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148块固定样地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依次引入林木初始大小因子、竞... 【目的】利用单水平线性混合模型构建了黑龙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直径生长模型,为准确预测黑龙江省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及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148块固定样地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依次引入林木初始大小因子、竞争和立地因子,建立并评估了5种不同因变量(5年间隔期末胸高直径d5,直径增长量d5-d0,5年直径增长量的自然对数ln(d5-d0+1),直径平方增长量的自然对数ln(d25-d20+1),直径平方增长量d25-d20)的黑龙江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传统单木生长模型,同时基于最优传统模型采用哑变量方法构建了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直径生长模型,并在哑变量模型的基础上把样地作为随机效应因子,运用单水平线性混合模型的方法构建了单木直径生长模型,并利用独立检验样本数据对基础模型、哑变量模型和混合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对于每一种因变量的单木生长模型,依次加入林木初始大小、竞争因子和立地因子后,模型精度均有显著提高;因变量为ln(d5-d0+1)的模型为最优单木直径生长模型。影响黑龙江省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直径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林木初始大小(ln d0)、地位指数、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大于对象木断面积和。哑变量模型在保证预估精度的同时体现了两个区域间的差异。混合效应预估模型的R2、均方误差(MS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78 3、0.713 7和0.844 8 cm。与传统模型相比,混合效应模型的相对平均均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较传统模型减少了0.300 6和0.162 3 cm,决定系数R2几乎相当。在模型检验中,混合效应模型呈现较好的拟合效果。【结论】基于线性混合效应的黑龙江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单木直径生长模型较传统模型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逐步回归 因变量 哑变量模型 单水平线性混合模型 单木直径生长
原文传递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落叶松人工林直径分布动态模拟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蒙 李凤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29-2437,共9页
基于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5块固定样地(其中1块为对照样地,4块为抚育间伐样地,断面积强度为3.7%~49.7%)1974—2014年(林龄为19~59 a)复测的31次胸径数据,采用三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5块样地各年份直径分布,研究了直径... 基于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5块固定样地(其中1块为对照样地,4块为抚育间伐样地,断面积强度为3.7%~49.7%)1974—2014年(林龄为19~59 a)复测的31次胸径数据,采用三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5块样地各年份直径分布,研究了直径分布曲线随林龄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抚育间伐对林分直径分布曲线及Weibull分布参数的动态影响.构建了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Weibull分布参数预测的联立方程组模型,分别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及度量误差法估计了模型的参数.结果表明:未间伐林分(对照)直径分布曲线随林龄增加由"高峰狭窄"(林木直径分布集中)状态逐渐向"低峰宽广"(林木直径分布分散)状态过渡;抚育间伐后,林木直径分布曲线均较抚育间伐前右偏加剧,峰度变高,径阶变窄,对称性下降;间伐强度越大,伐除的中小径阶树木越多,直径分布曲线较间伐前左侧截尾明显,峰度增高,径阶分布范围变小.低强度抚育间伐使得参数a值变大,b值变小,对参数c的影响不明显;高强度抚育间伐使得参数a的增量变大,b值变小,参数c值变小.参数预测联立方程组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参数b的预测模型拟合效果最好,R^2>0.98;参数c预测模型拟合效果稍差,但R^2>0.91;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拟合结果与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区别不大,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均较好,模型精度都>97%,拟合效率均>0.92.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抚育间伐效应下落叶松人工林直径分布动态变化,为科学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效应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直径分布 参数预测模型 联立方程组模型
原文传递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和胸径地位级表的编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马炜 孙玉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25,38,共6页
在通过二类清查数据分析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主要立地条件的基础上,利用27块包含未成林期和幼、中、近熟、成熟4个龄级调查样地的样木和解析木基础数据资料,结合树高、胸径与年龄关系的常用树木生长模型,采用相对优势高法编制了长白落叶松... 在通过二类清查数据分析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主要立地条件的基础上,利用27块包含未成林期和幼、中、近熟、成熟4个龄级调查样地的样木和解析木基础数据资料,结合树高、胸径与年龄关系的常用树木生长模型,采用相对优势高法编制了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立地指数表,并采用数式法编制了胸径地位级表。结果表明:对数曲线方程lnH=3.130lnA-1.041和lnD=9.605lnA-16.307分别是立地指数和胸径地位级的最适合的导向拟合曲线。以30 a为长白落叶松标准年龄,在12~21 m范围内划分10个立地指数级,编制形成立地指数表和胸径地位级表。检验结果表明所编制的数表精度高、适用性强,可全面、客观地评价该地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也为立地质量评定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编制的胸径地位级表,不但能预测不同立地条件下林木胸径生长,也可直接用于立地质量评价,对于指导抚育间伐等经营措施的实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相对优势高法 数式法 立地指数 胸径地位级
下载PDF
金沟岭林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动态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罗梅 郑小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11,共5页
利用金沟岭林场8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标准地1986年、2001年、2008年的更新调查数据,研究了其天然更新的密度和分布格局动态。结果表明:林龄为中龄林(1986年)、近熟林(2001年)、成熟林(2008年)时,天然更新密度分别为1 734、1 956、2 544株... 利用金沟岭林场8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标准地1986年、2001年、2008年的更新调查数据,研究了其天然更新的密度和分布格局动态。结果表明:林龄为中龄林(1986年)、近熟林(2001年)、成熟林(2008年)时,天然更新密度分别为1 734、1 956、2 544株/hm^2,中龄林、近熟林天然更新等级均为不良,成熟林更新等级为中等;中龄林更新较多的为云冷杉等针叶树种,随着林龄的递增,阔叶树种的更新增多;全林分在中、近、成熟林阶段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聚集的程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各个树种更新分布格局也随林龄变动而发生变化,成熟林时,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本研究通过分析更新密度和幼苗幼树的格局分布随林龄的动态变化,揭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发展趋势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林分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林 动态变化 更新密度 分布格局
下载PDF
与物种多样性有关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 被引量:18
13
作者 孙玉军 马炜 刘艳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329-3338,共10页
对不同龄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及二者关系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随林龄增大,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物种更迭现象明显,春榆等阔叶树重要值上升,长白落叶松优势地位逐渐下... 对不同龄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及二者关系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随林龄增大,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物种更迭现象明显,春榆等阔叶树重要值上升,长白落叶松优势地位逐渐下降,植被类型向针阔混交林演替。群落Sorensen相似性指数降低,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呈"S"型曲线增长,Pielou均匀度指数呈反"S"型曲线下降,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单峰曲线增长趋势;2)随林龄增大,群落生物量"S"型曲线增长趋势明显,分配序列为:乔木层>木质物残体层>灌木层>草本层,占群落生物量比例分别为82.41%、15.10%、1.69%和0.81%。长白落叶松生物量占据主导地位,但所占比例持续下降,属于衰退型种群,而春榆等阔叶树比例上升。林下植被层中,草本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灌木取而代之,生物量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地表木质物残体生物量比例缓慢下降;3)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标与生物量之间单调线性增长的关系明显,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之Pielou均匀度指数更适合作群落生物量度量指标,生物量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纸浆林木材材性及纸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树力 吴济生 仲崇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3-288,共6页
长白落叶松纸浆林木材材性及纸浆特性的研究王树力,吴济生,仲崇淇(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040)关键词长白落叶松,纸浆林,材性分析,纸浆特性纸浆林培育过程中,生物量是所有培育者关心的问题,而纸浆材材性及纸... 长白落叶松纸浆林木材材性及纸浆特性的研究王树力,吴济生,仲崇淇(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040)关键词长白落叶松,纸浆林,材性分析,纸浆特性纸浆林培育过程中,生物量是所有培育者关心的问题,而纸浆材材性及纸浆特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涉及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纸浆林 材性 纸浆特性
下载PDF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最大密度线 被引量:17
15
作者 高慧淋 董利虎 李凤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20-3426,共7页
基于东北地区378块固定样地和415块临时样地的调查数据和Reineke方程,利用线性分位数回归技术建立了不同分位点(τ=0.90、0.95、0.99)下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最大林分密度与林木平均胸径的关系模型,选出拟合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最大密度线的... 基于东北地区378块固定样地和415块临时样地的调查数据和Reineke方程,利用线性分位数回归技术建立了不同分位点(τ=0.90、0.95、0.99)下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最大林分密度与林木平均胸径的关系模型,选出拟合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最大密度线的最优模型.利用人为选取最大的拟合数据,采用最小二乘(OLS)和最大似然(ML)回归同时建立最大密度线模型.采用极值统计理论的广义Pareto模型推算现实林分特定径阶的极限最大株数,进一步建立极限密度线模型.将线性分位数回归模型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全部径阶范围内选取5个最大数据点拟合的方法能够得到现实林分的最大密度线,选取的样点过多会使模拟结果偏离最大密度线,且ML法要优于OLS法.分位点为0.99的线性分位数回归模型能够取得与ML接近的拟合结果,但分位数回归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更稳定.人为选取拟合数据具有一定的人为性,最终选取分位点为0.99的分位数回归模型为拟合最大密度线的最优模型,参数估计结果为k=11.790、β=-1.586,极限密度线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为k=11.820、β=-1.594.所确定的极限密度线位置略高于最大密度线,但二者差异不明显.由固定样地数据的验证结果可知,所建立的最大林分密度线及极限密度线能够对现实林分的最大密度及极限密度进行预测,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最大密度线 极限密度线 线性分位数回归 广义Pareto模型
原文传递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最优密度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梦 李长胜 +4 位作者 李红光 庞振伟 潘建中 姚景岐 朱元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7-26,共10页
文中用200块临时样地、2块全林树干解析皆伐样地的数据,建立了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效应模型,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找出了最优密度,并对其抚育间伐技术进行了研究,编制了建筑材采伐表、出材量表及经济收益表。
关键词 最优密度 抚育间伐 模型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下载PDF
坡向对人工林落叶松纤维形态及造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郭明辉 赵西平 +2 位作者 陈广胜 丁淑英 佟得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23,共3页
以不同坡向(阳坡和半阳坡)的人工林落叶松(Larix olgensis)木材为试材,测定了木材纤维的纤维形态特征(包括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壁腔比、微纤丝倾角及管胞长宽比)、物理特征(包括生长轮宽度、生长速率、晚材率及密度)和化学特... 以不同坡向(阳坡和半阳坡)的人工林落叶松(Larix olgensis)木材为试材,测定了木材纤维的纤维形态特征(包括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壁腔比、微纤丝倾角及管胞长宽比)、物理特征(包括生长轮宽度、生长速率、晚材率及密度)和化学特征(包括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树脂含量及1%NaOH抽提物)等指标,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的长白落叶松木材的大多数纤维形态指标和物理、化学特征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采用综合评分法对不同坡向长白落叶松木材的制浆造纸性能的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半阳坡的长白落叶松用作造纸材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 人工林 落叶松 纤维形态 造纸性能 物理特征 化学特征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冠幅模型 被引量:12
18
作者 邱思玉 孙玉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3,共5页
以黑龙江省伊春市朗乡林业局的49块样地共2 499棵长白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基于区组和样地嵌套二水平构建非线性混合效应冠幅模型。从10种常用的冠幅—胸径模型中选出一种最好的作为建模的基础模型,从其他林分因子中选取与冠幅相关性较高... 以黑龙江省伊春市朗乡林业局的49块样地共2 499棵长白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基于区组和样地嵌套二水平构建非线性混合效应冠幅模型。从10种常用的冠幅—胸径模型中选出一种最好的作为建模的基础模型,从其他林分因子中选取与冠幅相关性较高的作为协变量参与建模。结果表明:与基础模型相比,混合模型的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准则(BIC)、负二倍的最大似然值(-2LL)和剩余均方根误差(RMSE)值均降低,调整决定系数(Radj2)提高,冠幅预测值的残差分布和密度分布相对更集中,说明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拟合能力均有所提高。研究发现,以逻辑斯蒂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将树高、冠长率和高径比作为协变量,考虑区组和样地嵌套二水平的混合模型有利于提高冠幅模型的预测精度,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模拟长白落叶松的冠幅胸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冠幅模型 混合效应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纯林改造对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树力 沈海燕 +1 位作者 孙悦 周延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6期98-103,共6页
以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长白落叶松纯林带状伐后栽植阔叶树种形成的针阔混交林为对象,研究水曲柳、长白落叶松—水曲柳、长白落叶松、长白落叶松—胡桃楸与胡桃楸等5种林带下土壤的物理性质、养分状况和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 以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长白落叶松纯林带状伐后栽植阔叶树种形成的针阔混交林为对象,研究水曲柳、长白落叶松—水曲柳、长白落叶松、长白落叶松—胡桃楸与胡桃楸等5种林带下土壤的物理性质、养分状况和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纯林改造成针阔叶混交林初期,土壤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孔隙度则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林带间差异不显著;各林带有机质含量、养分元素全量及速效养分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显著减少,但全K含量变化不明显,阔叶林带及针阔林带土壤养分含量多高于落叶松林带,0-10 cm土层的全N、全P与全K含量最大分别提高13.99%、8.00%与11.23%,水解N、有效P与速效K含量最大分别提高18.84%、12.37%与6.71%;土壤细菌、真菌与放线菌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阔叶林带及针阔林带土壤微生物总量均高于落叶松林带,大小顺序为水带〉落-水带〉落-胡带〉胡带〉落带。研究结果可为长白落叶松纯林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土壤性质 纯林 混交林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中龄林生物量及其密度效应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炜 孙玉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17,68,共6页
对小兴安岭地区不同林分密度的24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中龄林群落生物量进行测定,探讨了群落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和生产力状况,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林分密度下存在的差异和变化。结果表明:1)长白落叶松人工中龄林群落生物量为138.615 t/hm2,... 对小兴安岭地区不同林分密度的24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中龄林群落生物量进行测定,探讨了群落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和生产力状况,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林分密度下存在的差异和变化。结果表明:1)长白落叶松人工中龄林群落生物量为138.615 t/hm2,平均年生产量为6.783 t/(hm2.a),空间分布序列为:乔木层>倒落木质物层>剩余堆积物层>林下植被层;2)随着林分密度降低,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生物量、乔木层及剩余堆积物生物量明显增加,粗细木质物有少量增加,林下灌草生物量基本呈"U"型的变化趋势;3)通过3次20%~30%间伐强度的持续调整,最终900株/hm2的林分表现出了最大的碳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中龄林 林分密度 生物量 间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