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大肠癌普查起始年龄的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晨智敏 张红光 +1 位作者 李雅君 王薇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 探索从人群中普查大肠癌的简便快速经济方法。方法 用粪便隐血“序贯法”,即用愈创木脂试纸法测得阳性结果时,续用羧化乳胶免疫法,对仍为阳性者,最后以纤维结肠镜及活检以确诊之。从京、津、及北方9 城市地区选择102800健康人为... 目的 探索从人群中普查大肠癌的简便快速经济方法。方法 用粪便隐血“序贯法”,即用愈创木脂试纸法测得阳性结果时,续用羧化乳胶免疫法,对仍为阳性者,最后以纤维结肠镜及活检以确诊之。从京、津、及北方9 城市地区选择102800健康人为普查对象。结果 共查出大肠癌25 例,腺瘤109 例。在40~49 岁人群中,大肠癌为1/11000人,腺瘤1/2000人;50~59 岁大肠癌1/2300 人,腺瘤1/500 人;60~69 岁大肠癌1/1300人,腺瘤1/400人。直肠、乙状结肠是大肠新生物的好发部位,占全部大肠癌的80% ,而腺瘤占61% 。结论 5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普查 粪便隐血试验
下载PDF
PCNA和C-erbB-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闽峰 刘会发 +2 位作者 林福地 孟家榕 郭以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85-87,90,共4页
目的 :探讨PCNA和C -erbB - 2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病理分级 ,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5 2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粘膜进行检测。结果 :PCNA和C -erbB - 2在大肠癌组织均呈高表达 (P <0 0 5 ) ;与病理分... 目的 :探讨PCNA和C -erbB - 2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病理分级 ,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5 2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粘膜进行检测。结果 :PCNA和C -erbB - 2在大肠癌组织均呈高表达 (P <0 0 5 ) ;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PCNA和C -erbB - 2在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提示PCNA和C -erbB - 2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C-ERBB-2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免疫组化 病理分级 临床分期 预后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大肠癌细胞凋亡和P5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任峰 周建平 +3 位作者 刘栋才 舒国顺 袁联文 周家鹏 《现代临床医学》 2008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能否引起大肠癌细胞的凋亡和对大肠癌组织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外科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大肠癌手术病人68例,分别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 inal-de...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能否引起大肠癌细胞的凋亡和对大肠癌组织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外科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大肠癌手术病人68例,分别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 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 iatednick end labeling,TUNEL)和免疫组化S-P法对68例患者大肠癌组织中的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poptotis index,AI)和P5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新辅助化疗组肿瘤细胞的AI均数为3.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9%(P<0.01)。新辅助化疗组P53阳性表达率为22.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60%(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显著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降低凋亡相关基因P5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新辅助化疗 细胞凋亡 P53
下载PDF
生长抑素对人大肠癌细胞株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双梧 谢尚奎 +1 位作者 赵言明 沈康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0-301,共2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人大肠癌细胞调控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8肽生长抑素(SMS201-995)在体外作用于大肠癌细胞株SW480,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癌细胞DNA、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周期。结果SMS组与对照组比DNA和蛋白质合成、S期、G_2M期细胞数及增...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人大肠癌细胞调控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8肽生长抑素(SMS201-995)在体外作用于大肠癌细胞株SW480,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癌细胞DNA、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周期。结果SMS组与对照组比DNA和蛋白质合成、S期、G_2M期细胞数及增殖指数(PI)均显著降低(P<0.05~0.01),G_0/G_1期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SMS+5肽胃泌素(PG)组DNA和蛋白质合成、S期、G_2M期细胞数及PI均显著低于PG组(P均<0.01)和对照组(P<0.05~0.01),G_0/G_1期的细胞数明显高于PG组(P<0.01)。结论生长抑素可抑制人大肠癌细胞的生长和胃泌素对大肠癌的促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生长抑素 细胞株 调控
原文传递
大肠癌组织中KAI1/CD82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壬寅 李珊珊 +2 位作者 高冬玲 任秀花 阎爱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5-377,共3页
目的 :探讨KAI1 /CD82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2 4 1例大肠癌中KAI1 /CD82蛋白的表达。其中高分化腺癌 74例 ,中分化腺癌 90例 ,低分化腺癌 4 2例 ,未分化腺癌 35例 ;肿瘤位于黏膜层 (T0 ) 8... 目的 :探讨KAI1 /CD82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2 4 1例大肠癌中KAI1 /CD82蛋白的表达。其中高分化腺癌 74例 ,中分化腺癌 90例 ,低分化腺癌 4 2例 ,未分化腺癌 35例 ;肿瘤位于黏膜层 (T0 ) 88例 ,黏膜下层 (T1 ) 1 9例 ,肌层 (T2 ) 5 5例 ,浆膜层 (T3 ) 4 2例 ,侵及外周组织 (T4) 37例。血道转移 1 4例 ,淋巴道转移 4 4例 ,种植性转移 4例。结果 :KAI1 /CD82蛋白的表达随大肠癌恶性程度、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的增高而降低。临床分期有淋巴道和血道转移者KAI1 /CD82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无转移者 (P <0 .0 1 )。结论 :大肠癌浸润和转移可能与KAI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KAl1/CD82蛋白 浸润 转移
下载PDF
化疗药物对大肠癌移植瘤裸鼠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程海玉 颜登国 龚慧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敏感性与裸鼠皮下大肠癌移植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予以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丝裂霉素、阿霉素...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敏感性与裸鼠皮下大肠癌移植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予以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丝裂霉素、阿霉素腹腔注射,对照组大鼠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然后测试各组的肿瘤抑瘤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伊立替康,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阿霉素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8.4%,47.8%,40.7%,35.2%和14.5%,平均PCNA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38.74±6.16)%、(44.09±4.92)%、(51.56±5.50)%、(56.64±4.57)%、(71.98±4.93)%,对照组为(79.33±3.77)%。结论:化疗药物可降低裸鼠大肠癌移植瘤组织PCNA蛋白的表达强度,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越高,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PCNA蛋白的表达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大鼠 肿瘤移植 PCNA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肠上皮恶性转化不同阶段中Fas/FasL表达及在凋亡逃逸中的意义
7
作者 王展宏 孙保存 +2 位作者 赵秀兰 王佩园 刘易欣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383-387,共5页
目的 :试图通过对大肠黏膜上皮恶性转化不同阶段中Fas及其配体FasLmRNA的表达及上皮和浸润性淋巴细胞凋亡变化规律的观察 ,探讨大肠癌中Fas反击机制的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石蜡包埋的大肠腺癌组织37例 ,腺瘤恶变组织26例 ,管状绒... 目的 :试图通过对大肠黏膜上皮恶性转化不同阶段中Fas及其配体FasLmRNA的表达及上皮和浸润性淋巴细胞凋亡变化规律的观察 ,探讨大肠癌中Fas反击机制的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石蜡包埋的大肠腺癌组织37例 ,腺瘤恶变组织26例 ,管状绒毛状腺瘤30例 ,管状腺瘤24例 ,以6例非肿瘤大肠黏膜作为对照。通过原位杂交及TUNEL等技术 ,原位观察不同病变组织大肠上皮中的FasmRNA,FasLmRNA及细胞凋亡的密度及相互关系。结果 :随着病程进展 ,FasmRNA在腺瘤中有上升趋势 ,而在恶性病变中有下降趋势(P<0.001),FasLmRNA有逐渐上升趋势 (P<0.001) ,局部凋亡的浸润性淋巴细胞密度有逐渐上升趋势(P<0.01),凋亡上皮细胞密度在腺瘤中明显升高 ,在非肿瘤黏膜及恶性病变中较低 (P<0.001)。腺癌中FasLmRNA阳性表达细胞密度与局部凋亡的浸润性淋巴细胞密度呈正相关(r=0.672,P<0.001)。结论 :在大肠上皮恶变进程中 ,Fas反击机制是逐步形成的 ,癌细胞表达FasL,并通过Fas -FasL相互作用 ,促使浸润性淋巴细胞凋亡而逃逸机体的免疫监视。而且癌细胞可下调Fas表达 ,抵御免疫效应细胞及癌细胞自身表达FasL所传递的死亡信号 ,形成“Fas抵抗” ,并因此抑制癌细胞凋亡。推测“Fas反击”和与之配合的“Fas抵抗”机制 ,与大肠癌的形成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细胞凋亡 FAS基因 FASL基因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下载PDF
大肠癌PCNA和P16蛋白表达与其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关系
8
作者 胡向荣 汤勇伟 +1 位作者 赵碧芬 吴旭辉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 :探讨大肠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P16蛋白表达与其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SP法对 46例大肠癌中PCNA和P16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癌中PCNA以及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粘膜相... 目的 :探讨大肠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P16蛋白表达与其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SP法对 46例大肠癌中PCNA和P16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癌中PCNA以及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粘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5年生存率有关。P16蛋白表达与上述三者差异均无显著性。大肠癌PCNA与P16蛋白的表达存在负相关。结论 :PCNA与P16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大肠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判断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P16蛋白
下载PDF
手术治疗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分析
9
作者 朱付申 《医药论坛杂志》 2003年第8期6-6,8,共2页
目的 选择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 985~ 2 0 0 0年间收治的 1 31例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诊疗资料。结果  1 31例病人入院后的手术时间在 2h~ 3d ,术前 8例确诊为大肠癌。术前确诊为绞窄性肠... 目的 选择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 985~ 2 0 0 0年间收治的 1 31例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诊疗资料。结果  1 31例病人入院后的手术时间在 2h~ 3d ,术前 8例确诊为大肠癌。术前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者 8例手术证实绞窄性肠梗阻者 1 7例。肿瘤切除 94例占 70 % ,术后各种并发症 4 0例 ,占 30 % ,死亡 1 1例 ,占 8%。结论 对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者 ,尽早手术治疗 ,凡条件允许尽量施行切除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大肠癌 急性肠梗阻 回顾分析 并发症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对二甲基肼诱发小鼠大肠癌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波 蒋彦永 +1 位作者 萧荫祺 蒲永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对大肠癌发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 胆囊切除术后以二甲基肼诱发小鼠大肠癌 ,观察大肠肿瘤发生情况 ;流式细胞术测定大肠粘膜上皮细胞S期百分比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手术前后鼠粪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和...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对大肠癌发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 胆囊切除术后以二甲基肼诱发小鼠大肠癌 ,观察大肠肿瘤发生情况 ;流式细胞术测定大肠粘膜上皮细胞S期百分比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手术前后鼠粪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含量。结果 实验组荷结节鼠大肠平均荷结节数、受检鼠大肠腺瘤发生率及S期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胆囊切除术后鼠粪石胆酸含量较术前和对照组明显增加 (P=0 .0 0 )。结论 胆囊切除后二甲基肼诱发的小鼠大肠肿瘤发生数量有所增加 ,并且大肠粘膜上皮细胞增殖旺盛 ,提示胆囊切除术对二甲基肼诱发小鼠大肠肿瘤有协同促进作用 ,可能与术后肠道内次级胆汁酸石胆酸含量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大肠癌 细胞周期 大肠粘膜上皮 胆汁酸 二甲基肼
下载PDF
胃泌素受体拮抗剂对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尚奎 吴印爱 +2 位作者 刘献棠 何双梧 李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59-160,共2页
目的 观察胃泌素拮抗剂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照组 3 8例常规化疗 ;治疗组 46例除常规化疗外同时服用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 12 0 0mg/d。两组患者每月定期随访 1次。 结果 对照组患者 1年内肝脏转移癌最大径增加 8... 目的 观察胃泌素拮抗剂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照组 3 8例常规化疗 ;治疗组 46例除常规化疗外同时服用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 12 0 0mg/d。两组患者每月定期随访 1次。 结果 对照组患者 1年内肝脏转移癌最大径增加 8.1± 2 .2cm ,死亡率为 5 5 .3 % ( 2 1/3 8) ;治疗组患者肝脏转移癌 1年内最大径增加 3 .5± 1.2cm ,死亡率为 2 1.7% ( 10 /46)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用胃泌素受体拮抗剂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治疗 ,可以延缓肿瘤生长 ,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降低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肝转移 胃泌素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结直肠癌急性梗阻的个体化治疗
12
作者 王兴华 梅益兴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7年第12Z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急性梗阻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6月~2007年5月,本院外科共收治37例因结肠或直肠癌引起的肠梗阻,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8例行Ⅰ期根治性肠切除+吻合术;23例行根治性切除+近断端结肠造瘘术;4例行经腹...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急性梗阻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6月~2007年5月,本院外科共收治37例因结肠或直肠癌引起的肠梗阻,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8例行Ⅰ期根治性肠切除+吻合术;23例行根治性切除+近断端结肠造瘘术;4例行经腹会阴切除术;2例因肿瘤无法切除,行横结肠双腔造瘘术。结果8例行肠切除Ⅰ期肠吻合者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全部病例均安全度过手术关。术后病理37例均确诊为癌。结论对右半结肠癌性梗阻均可行Ⅰ期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肠吻合术;左半结肠或直肠癌性梗阻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梗阻 治疗 手术 个体化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大肠癌LOVO细胞粘附作用
13
作者 赖卓胜 毛华 +2 位作者 袁爱力 彭齐荣 赵敏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对大肠癌LOVO细胞粘附作用。方法 采用3H-TdR掺入鼠尾胶粘附实验测定VEGF诱导大肠癌LOVO细胞同质性和异质性粘附作用。结果  1ng/mL、5ng/mLVEGF诱导LOVO细胞 6 ...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对大肠癌LOVO细胞粘附作用。方法 采用3H-TdR掺入鼠尾胶粘附实验测定VEGF诱导大肠癌LOVO细胞同质性和异质性粘附作用。结果  1ng/mL、5ng/mLVEGF诱导LOVO细胞 6 0分钟、90分钟3H -TdR掺入实验 (dpm/min)分别为 1380 .0 3± 198.0 5 ,130 2 .2± 2 0 1.0 4和 2 6 41.6± 473 .2 4、2 797.5± 413 .2 4,10ng/mLVEGF诱导LOVO细胞 6 0分钟、90分钟、12 0分钟3H TdR掺入实验分别为 2 75 3 .0 3± 310 .31、1891.5 9± 2 2 3 .80、2 0 6 6 .79±187.97,显著低于对照组 6 0、90、12 0分钟的 1948.14± 2 16 .74、336 1± 175 .2 7、4173 .4± 373 .98,P <0 .0 5或 0 .0 1;5ng/mL、10ng/mLVEGF诱导LOVO细胞 6 0分钟鼠尾胶粘附实验OD值为 0 .2 5 0± 0 .0 18、0 .2 3± 0 .0 36 ,1ng/mL、5ng/mL、10ng/mLVEGF诱导LOVO细胞 90分钟、12 0分钟鼠尾胶粘附实验OD值分别为 0 .2 6 3± 0 .0 2 1、0 .373± 0 .0 83、0 .378± 0 .0 79和 0 .32 9± 0 .0 5 6、0 .389± 0 .0 95、0 .419± 0 .10 2 ,分别高于对照组的 0 .130± 0 .0 2 5、0 .14 3± 0 .0 36、0 .2 10± 0 .0 2 8,P <0 .0 5或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生长物质 细胞株 粘附 肿瘤转移 大肠癌
下载PDF
体外诱导大肠癌细胞分化及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俊明 何小洪 罗超权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1999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单独和联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1,25-二羟维生素D3对大肠癌细胞株LoVo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的ATRA和1,25-二羟维生素D3单独或联合在体外作用于LoVo细胞... 目的观察单独和联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1,25-二羟维生素D3对大肠癌细胞株LoVo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的ATRA和1,25-二羟维生素D3单独或联合在体外作用于LoVo细胞2、4和6天,用脱氧胆酸钠溶解细胞,动力学方法测定ALP活性,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结果单独或联合使用ATAR和1,25-二羟维生素D3均可使LoVo细胞的肠型ALP活性逐渐升高,而以联合用药效果更好(P<0.05)。结论联合使用A-TRA和1,25-二羟维生素D3诱导LoVo细胞比单独用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诱导 大肠癌 细胞分化 碱性磷酸酶 酶活性 ATRA 全反式维甲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