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水阳江流域2017年旧石器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9
1
作者 董哲 裴树文 袁四方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3-231,共9页
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安徽水阳江流域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工作,新发现15处旧石器地点,获得56件石制品。石制品可分为剥片类、废片类和打击类三大类。剥片类(包括石核、小... 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安徽水阳江流域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工作,新发现15处旧石器地点,获得56件石制品。石制品可分为剥片类、废片类和打击类三大类。剥片类(包括石核、小型修理工具和大型切割工具)43件,石核类型有随意石核、准石球、盘状石核、多面体石核、砸击石核、石核刮削器、重型刮削器、单面和两面砍砸器等;小型工具1件,为尖状器;大型切割工具4件,手斧和手镐各2件。废片类10件,有I型、II型和III型石片、砸击石片、碎片和碎屑;打击类2件,包括石锤和石砧各1件。石制品原料以石英岩为主,其次为石英、燧石、安山岩和玄武岩等,原料多为河流砾石,就地取材。石核剥片与工具修理以锤击法为主,少量为砸击法产生。这批石制品埋藏于水阳江及其支流两岸的第二、三级阶地,石制品主要埋藏于网纹红土层中,依据已有工作初步推测,新发现地点的时代主要为中更新世中、晚期;其中五磁地点埋藏于灰黄色-灰白色黏土中的石制品应为晚更新世。大型切割工具的发现表明该地区存在模式2技术,这为探求早期人类在长江下游的扩散和技术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调查 水阳江流域 石制品 大型切割工具 中、晚更新世
下载PDF
云南香格里拉小中甸西部高原面旧石器调查简报
2
作者 高峰 侯亚梅 +9 位作者 李钢 潘高原 胡越 张立召 洪小茹 杨翕然 潘晓勤 和四奇 胡荣 赵凌霞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2-452,共11页
云南省迪庆香格里拉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拔平均高度超过3000 m,是研究古人类与青藏高原关系的关键区域之一。本报道的材料来自1998年、1999年和2022年,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迪庆藏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迪庆州文物管理所)、中... 云南省迪庆香格里拉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拔平均高度超过3000 m,是研究古人类与青藏高原关系的关键区域之一。本报道的材料来自1998年、1999年和2022年,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迪庆藏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迪庆州文物管理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及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在小中甸及周边地区采集的石制品。采集区域大多分布于盆地西缘残留的高原面及小中甸湖的最高阶地面上,调查共发现采集点二十余处,所获石制品百余件,其中部分石制品风化较为严重。本研究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31件石制品做简要概述。这批石制品的制作多就地取材,采用当地随处可见的变质岩为原料。所制作的石器类型包括石核、石片以及工具等。其中,大型切割工具如手斧、薄刃斧、手镐等为主要工具类型;同时还发现了修铤两面器、砍砸器、大型刮削器和少量以石英为原料的轻型工具。根据野外地层观察和相关测年工作以及石器打制技术特点推测,这批打制石器制作的年代最早可追溯到中更新世时期。这项发现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青藏高原边缘古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对研究云南西北部更新世时期古人类的行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格里拉 旧石器 青藏高原东缘 古人类 大型切割工具
原文传递
安徽省宣城麻村旧石器遗址调查及发掘简报 被引量:5
3
作者 董哲 战世佳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5,共12页
水阳江流域是长江下游右岸的一条重要支流,以上世纪80-90年代发现“水阳江旧石器地点群”为学术界所关注。2004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流域内宣城麻村旧石器遗址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其中调查采集石制品71件,发掘出土石制品7... 水阳江流域是长江下游右岸的一条重要支流,以上世纪80-90年代发现“水阳江旧石器地点群”为学术界所关注。2004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流域内宣城麻村旧石器遗址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其中调查采集石制品71件,发掘出土石制品78件。遗址埋藏于水阳江右岸第二级河流阶地的红色黏土层中;石制品原料取自河流阶地下部的河卵石且以石英岩占绝对优势。石制品制作以锤击法为主,砸击法少量;石制品类型包括打击类、剥片类、废片类和小型工具等。石核剥片程度较低,石片多为初级剥片产品,总体显示中国南方砾石工业的特点。虽然技术组合处于模式I范畴内,但部分长度超过10 cm的石片和手镐及石刀等大型切割工具的发现,表明早期人类具备生产模式II产品的能力。根据石制品埋藏于网纹红土及上部均质红土的特点以及同长江中下游相关地区的地貌和年代对比,推测麻村遗址时代为大致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村遗址 水阳江流域 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 砾石工业 大型切割工具
下载PDF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问题讨论:发展时期区域性石器技术演进视角的分析
4
作者 韩诣深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40,共10页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存在与否数十年来经受了多方讨论。本文认为关注各区域内部由旧石器时代早期发展的技术演变趋势更为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将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中国部分遗址所呈现的技术演变总结为四种区域发展趋势,即:...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存在与否数十年来经受了多方讨论。本文认为关注各区域内部由旧石器时代早期发展的技术演变趋势更为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将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中国部分遗址所呈现的技术演变总结为四种区域发展趋势,即:北方主工业体系区域的石片石器技术精进化;南北过渡区域部分遗址出现较多大石片生产的手斧、薄刃斧等大型切割工具;华南主工业体系区域石制品石片化、小型化;北方边疆区域部分遗址出现勒瓦娄哇剥片技术、莫斯特尖状器等典型莫斯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中期 工业体系 石核石片工业 大型切割工具 莫斯特工业
下载PDF
轴向分层车削外螺纹工艺方案设计及实验 被引量:3
5
作者 何田田 姜彬 +2 位作者 李哲 丁岩 吴培军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575-2579,共5页
为满足车削大螺距外螺纹刀具后刀面磨损一致性及螺纹面加工表面粗糙度一致性要求,提出轴向分层车削外螺纹的工艺设计方法,设计具有不同切削刃刃口半径和刀尖圆弧半径的外螺纹刀具,分别采用不同进刀次序、加工余量和冷却润滑条件的工艺... 为满足车削大螺距外螺纹刀具后刀面磨损一致性及螺纹面加工表面粗糙度一致性要求,提出轴向分层车削外螺纹的工艺设计方法,设计具有不同切削刃刃口半径和刀尖圆弧半径的外螺纹刀具,分别采用不同进刀次序、加工余量和冷却润滑条件的工艺方案进行车削外螺纹实验;提取刀具后刀面磨损宽度及螺纹面加工表面粗糙度值,揭示出上述工艺变量的改变对刀具后刀面磨损和螺纹面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获得的工艺方案在保证刀具后刀面磨损一致性的前提下,提高了螺纹面加工表面粗糙度一致性,该方法为加工高表面质量大螺距螺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外螺纹 大螺距 轴向分层车削 刀具 工艺方案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