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 被引量:44
1
作者 陈思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6,共12页
通过文本细读,对蕴涵在《骆驼祥子》文本中的民间和启蒙的关系以及老舍的创作心理进行了探讨。从象征的意义上说,《骆驼祥子》有一个隐形的结构,即一个人的堕落之路,而在祥子与命运之网的搏斗中,虎妞和阮明先后充当了网上的诱惑;在作品... 通过文本细读,对蕴涵在《骆驼祥子》文本中的民间和启蒙的关系以及老舍的创作心理进行了探讨。从象征的意义上说,《骆驼祥子》有一个隐形的结构,即一个人的堕落之路,而在祥子与命运之网的搏斗中,虎妞和阮明先后充当了网上的诱惑;在作品显形层面上多层次地解读虎妞形象、祥子与阮明的关系,从民间形态和人性真实的意义上凸现了虎妞作为艺术典型的丰富内涵和不朽魅力。《骆驼祥子》后半部分在结构上留下了遗憾:老舍本身作为市民阶层的一员,在描述祥子对政治之网的冲击时超出了他的能力,尽管他对市民有着尖锐的批判,却不可能在精神上给以更高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骆驼祥子》 市民文学 民间视角 启蒙悲剧
下载PDF
老舍小说的性别意识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玲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82,共9页
在思考男性婚姻问题时,老舍在理性层面上认可无知无识的传统女性;但在深层爱情体验层面上他又深入抒写男性在传统婚姻中的无爱的痛苦。在思考男性如何对待女性世界的问题时,老舍一方面同情女性受男权伤害的生命苦难,并从善意的男性立场... 在思考男性婚姻问题时,老舍在理性层面上认可无知无识的传统女性;但在深层爱情体验层面上他又深入抒写男性在传统婚姻中的无爱的痛苦。在思考男性如何对待女性世界的问题时,老舍一方面同情女性受男权伤害的生命苦难,并从善意的男性立场出发,充分抒写男性庇护美好女性的深情厚谊;但另一方面,他又从男性自我防御的立场出发,表达对女性主体性的恐惧与厌憎。老舍的性别意识,呈现出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观念相交织、男权立场与合理的男性立场相渗透的复杂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小说 性别意识
原文传递
经典文本的异境旅行——《骆驼祥子》在美国(1945-1946) 被引量:16
3
作者 孟庆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1,共6页
1945年《骆驼祥子》英译本在美国出版,使老舍成为少数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现代作家。美国各大报刊对《骆驼祥子》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对小说的艺术成就、悲剧内涵、批判主题、语言技巧等进行了准确而深入的评论。对于老舍本人,美国文坛也... 1945年《骆驼祥子》英译本在美国出版,使老舍成为少数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现代作家。美国各大报刊对《骆驼祥子》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对小说的艺术成就、悲剧内涵、批判主题、语言技巧等进行了准确而深入的评论。对于老舍本人,美国文坛也作了具有针对性的介绍。通过这些评论,老舍及其笔下的人物不仅颠覆了美国大众文化对华人的固有偏见,而且他们还以其坚韧、真诚、耐劳的民族精神,成为战后中国新形象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骆驼祥子》 翻译 文学批评 美国
下载PDF
老舍作品在美国的译介与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曼 李永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8-106,共9页
全面梳理了自1944年至今老舍作品在美国的翻译、自1939年至今老舍及其作品在美国的研究,并在与国内同时期研究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老舍作品在美国的译介与研究特点。由于受到文学和超文学因素的影响,老舍作品在美国的译介与研究经历了... 全面梳理了自1944年至今老舍作品在美国的翻译、自1939年至今老舍及其作品在美国的研究,并在与国内同时期研究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老舍作品在美国的译介与研究特点。由于受到文学和超文学因素的影响,老舍作品在美国的译介与研究经历了由与国内研究不谋而合,到"反动",再到互动互补的过程。作者还对伊文金改写《骆驼祥子》和《离婚》,老舍几次改写《骆驼祥子》等现象给出了个人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美国 译介 海外研究
下载PDF
《正红旗下》悲剧心理探寻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玉石 张菊玲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2-90,共9页
老舍从开始文学创作起就产生了描写北京下层旗人生活命运的悲剧意识与创作冲动。这是老舍心中被压抑的“满族情结”。《正红旗下》这部酝酿了近三十年的家传性质的小说 ,以清末民族衰落、列强入侵和人民抗争为大背景 ,展开了国难、家殇... 老舍从开始文学创作起就产生了描写北京下层旗人生活命运的悲剧意识与创作冲动。这是老舍心中被压抑的“满族情结”。《正红旗下》这部酝酿了近三十年的家传性质的小说 ,以清末民族衰落、列强入侵和人民抗争为大背景 ,展开了国难、家殇和民族衰落的三重悲剧。在对于满族由兴到衰的生动描写中 ,凝聚了一个满族作家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 ,以现代性眼光审视历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情结 悲剧意识 自省
原文传递
论旗人作家老舍 被引量:8
6
作者 关纪新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8-89,共12页
老舍生在京城“旗族”之家,他的作品体现着满族文学的特质,在艺术风格中体现出京城满族文学“北京话”、“笑中有泪,泪中有笑”、“多才多艺”的独特风采。他心中扭结着扯不开的“民族文化情结”,以自己独特的既充满规箴又不失严肃的笔... 老舍生在京城“旗族”之家,他的作品体现着满族文学的特质,在艺术风格中体现出京城满族文学“北京话”、“笑中有泪,泪中有笑”、“多才多艺”的独特风采。他心中扭结着扯不开的“民族文化情结”,以自己独特的既充满规箴又不失严肃的笔触,坚持不懈地去捕捉、解剖与针砭东方“老民族”的文化旧习和心理症结,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极其深刻又极具价值的民族文化启示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人 老舍 文学创作 风格
下载PDF
“武”的退隐和“侠”的张扬:论老舍与侠文化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学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7,共5页
作为一个出身于下层民间并为民间文化所深深浸染的作家,老舍好"武"崇"侠",由此又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面对着古老中国被迫进入世界殖民体系之后的不可避免的现代化进程,老舍为"武"这种前现代技能唱了一曲... 作为一个出身于下层民间并为民间文化所深深浸染的作家,老舍好"武"崇"侠",由此又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面对着古老中国被迫进入世界殖民体系之后的不可避免的现代化进程,老舍为"武"这种前现代技能唱了一曲深情的挽歌;同时,他又试图将"侠"的气质作为国民性改造的一种精神资源,通过激活、改造传统文化中"侠"的因子实现新民强国。老舍与侠文化的关系,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和武侠文学的发展轨迹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侠文化 现代化 国民性
下载PDF
老舍与北京 被引量:8
8
作者 关纪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3,共5页
老舍与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讨论“老舍”与“北京”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一个中介性概念——“满族”。老舍与北京并不是一般的北京人与北京城的关系,他跟北京这座城市有一种先天注定的、生死... 老舍与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讨论“老舍”与“北京”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一个中介性概念——“满族”。老舍与北京并不是一般的北京人与北京城的关系,他跟北京这座城市有一种先天注定的、生死相托的不解情缘。清初满族悉数入关,北京成了旗族长达二百多年的聚居地。老舍这位满族出身的文学家,有着深深的恋京情结,因为他的人文根须和艺术基石,都深埋在这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满族 北京
下载PDF
老舍《四世同堂》中的国民政府抗战 被引量:6
9
作者 史承钧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117,共7页
文章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老舍的爱国精神,分析了他的《四世同堂》以及其他有关作品对全民抗战尤其是当时国民政府抗战的表现,也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四世同堂》未能出版,以及老舍因此不愿出文集的原因,并指出了新时期出版的《四世同堂》... 文章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老舍的爱国精神,分析了他的《四世同堂》以及其他有关作品对全民抗战尤其是当时国民政府抗战的表现,也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四世同堂》未能出版,以及老舍因此不愿出文集的原因,并指出了新时期出版的《四世同堂》鲜为人知的被删改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四世同堂》 蒋介石 国民政府 抗日战争
下载PDF
“穷人”归向与“头朝下”心理——老舍对满汉双重文化的深刻思索 被引量:7
10
作者 崔明芬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8-81,共4页
可以说 ,“穷北京满族人”这六个字解说并涵盖了老舍生命与文学的全部身世背景与文本内容 ;亦点示出老舍在 2 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老舍出生于满族穷骑兵之家 ;他亲身体会过“穷”的真滋味。自始至终 ,老舍... 可以说 ,“穷北京满族人”这六个字解说并涵盖了老舍生命与文学的全部身世背景与文本内容 ;亦点示出老舍在 2 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老舍出生于满族穷骑兵之家 ;他亲身体会过“穷”的真滋味。自始至终 ,老舍都非常清醒地自我认定为“穷人” ,自觉地把自己划归到“穷人”堆里。满族的确有着值得荣耀的历史 ;但 ,也有“头朝下”的一面。这是一种特殊的无奈、不平与优越的挣扎。“穷人”归向与“头朝下”心理 ,决定了老舍文本的几个太不同 :感情投向 ,素材选取 ,人物塑造 ,思索焦点等。可以说 ,老舍文学中 ,写得最美 ,最感人的形象是那些“头朝下”的“穷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穷人 头朝下 满族文化
下载PDF
从《二马》中的“辱华电影”说起——戏剧《武先生》的跨媒介传播及其文化阐释
11
作者 张引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7,共16页
老舍在《二马》中着重提及了一部“辱华电影”,围绕此片拍摄所引发的一系列关键事件,对故事情节的走向和人物命运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此片并非老舍凭空虚构,而是真实存在的,它是1913-1928年间英国著名流行文化符... 老舍在《二马》中着重提及了一部“辱华电影”,围绕此片拍摄所引发的一系列关键事件,对故事情节的走向和人物命运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此片并非老舍凭空虚构,而是真实存在的,它是1913-1928年间英国著名流行文化符号“武先生”众多跨媒介文本中的一个衍生作品。该片连同其他跨媒介文本一起,对老舍《二马》文本的生成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揭橥两者之间的“互文”关系,不仅填补了过去《二马》解读中的空白,也为完善《二马》的域外生成背景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二马》 《武先生》 跨媒介 文化阐释
原文传递
在而不属于:重庆与老舍文学创作关系探析
12
作者 曾妍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老舍对重庆的书写,主要集中于极端的气候,以及抗战时期人们的复杂心态。老舍将重庆作为创作背景,是一个抗战的符号,因此,也就难以体现出他对青岛、北京般的故乡情感。不过,正是得益于重庆时期的创作体验,老舍才将审美性与功利性结合的... 老舍对重庆的书写,主要集中于极端的气候,以及抗战时期人们的复杂心态。老舍将重庆作为创作背景,是一个抗战的符号,因此,也就难以体现出他对青岛、北京般的故乡情感。不过,正是得益于重庆时期的创作体验,老舍才将审美性与功利性结合的创作观念真正融入于写作之中。老舍重庆时期的创作有着很重要的价值意义,重庆时期的创作资源是老舍文学创作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重庆 创作体验
下载PDF
埃达·浦爱德(Ida Pruitt)与老舍《四世同堂》英译本The Yellow Storm 被引量:6
13
作者 魏韶华 刘洪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64-68,共5页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于1951年以theYellowStorm(《黄色风暴》)为名由美国哈科特和布雷斯公司出版。翻译过程极为独特,即它并不是由译者单独在原作基础上逐句翻译完成的,而是先由小说原作者进行删节,然后再口授给看不懂而能听得懂中文...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于1951年以theYellowStorm(《黄色风暴》)为名由美国哈科特和布雷斯公司出版。翻译过程极为独特,即它并不是由译者单独在原作基础上逐句翻译完成的,而是先由小说原作者进行删节,然后再口授给看不懂而能听得懂中文的浦爱德并由浦爱德用打字机录于纸面,在小说出版之前又由出版社再次进行了删节。英译的成功不仅是老舍本人艺术实力的见证,同时也暗含了浦爱德对"母国"的深深执念和独特感受,是译介史上的一个独特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爱德 老舍 《四世同堂》 《黄色风暴》 文化身份 语言风格
下载PDF
从老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其男权意识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惜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4-117,共4页
老舍小说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传统女性,二是知识女性,三是悍妇。和同期作家相比,老舍的女性意识更具有传统性。他欣赏恪守妇道、聪明贤惠、任劳任怨的古典女性,对现代女性则不感兴趣,对所谓时髦张狂女性更是深恶... 老舍小说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传统女性,二是知识女性,三是悍妇。和同期作家相比,老舍的女性意识更具有传统性。他欣赏恪守妇道、聪明贤惠、任劳任怨的古典女性,对现代女性则不感兴趣,对所谓时髦张狂女性更是深恶痛绝,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家老舍浓厚的男权意识和男性本位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小说研究 女性形象 男权意识
下载PDF
常识、诗意与革命的复调——试析老舍的《离婚》
15
作者 周晓娣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老舍小说《离婚》的第一重调性体现为张大哥所代表的常识与老李所代表的诗意,前者周旋于人情世故,后者则要求保有理想主义的追求。没有危机时,常识的生活庸俗但温情,诗意反而显得空幻;危机一旦发生,常识的生活便暴露出弊病,而诗意的生... 老舍小说《离婚》的第一重调性体现为张大哥所代表的常识与老李所代表的诗意,前者周旋于人情世故,后者则要求保有理想主义的追求。没有危机时,常识的生活庸俗但温情,诗意反而显得空幻;危机一旦发生,常识的生活便暴露出弊病,而诗意的生活则呈现出革命性。但诗意的革命性根源于虚无,切实改善现实则需要决断与行动,从而出现了第二重调性,即诗意的革命与行动的革命。《离婚》中的“革命青年”马克同与边缘人丁二爷,前者自诩革命者而不革命,后者不符合革命者形象却做出了真正的革命行动。但《离婚》并没有止步于此,老李与丁二爷隐遁乡村成了第三重调性,构成了对前两种调性的否定。在重重否定中,《离婚》以诙谐的语调勾勒了悲凉的精神群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离婚》 常识 诗意 革命
下载PDF
京味文化的一面镜子——对老舍《茶馆》的一种文化解读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黎明 胡艳玲 《洛阳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85-87,共3页
《茶馆》因其“清明上河图”式的北京市井生活与民俗风情画卷的描绘而散发着浓郁的京味文化气息。由《茶馆》我们可以透视出京味文化重“礼性” ,讲“秩序” ,讲体面 ,求“排场” ,以及追求闲适生活方式的多重特征。京味文化的变动则隐... 《茶馆》因其“清明上河图”式的北京市井生活与民俗风情画卷的描绘而散发着浓郁的京味文化气息。由《茶馆》我们可以透视出京味文化重“礼性” ,讲“秩序” ,讲体面 ,求“排场” ,以及追求闲适生活方式的多重特征。京味文化的变动则隐喻了一个主题 :腐朽“吃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茶馆》 京味文化 生活方式 当代话剧 市井生活 民俗风情 礼性文化 秩序文化
下载PDF
论老舍《猫城记》的表现主义倾向
17
作者 马海娟 郭欣艳 《菏泽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猫城记》在创作方法与艺术技巧方面显现出“表现”的特征,且达到了现实真实与心理真实的自然溶合,具有鲜明的表现主义倾向。这种倾向主要受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环境影响。《猫城记》包含着作家对社会、文化现象的独特思考,体现出先知... 《猫城记》在创作方法与艺术技巧方面显现出“表现”的特征,且达到了现实真实与心理真实的自然溶合,具有鲜明的表现主义倾向。这种倾向主要受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环境影响。《猫城记》包含着作家对社会、文化现象的独特思考,体现出先知式的眼光和对民族国家文化前景的无限忧虑,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创作“现代”技法实践的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猫城记》 表现主义文学
下载PDF
“未完成”中的丰富可能性——关于老舍《正红旗下》的讨论
18
作者 吴晓东 肖钰可 《长江学术》 2024年第3期5-20,共16页
《正红旗下》是老舍在1961至1962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虽然并未写完,但其在语言风格、叙事节奏、情感表达以及对民族议题(特别是旗人身份)的探讨等方面都呈现出了丰富的可能性。小说的“未完成性”因此可被视为文本内部的问题,而非完全... 《正红旗下》是老舍在1961至1962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虽然并未写完,但其在语言风格、叙事节奏、情感表达以及对民族议题(特别是旗人身份)的探讨等方面都呈现出了丰富的可能性。小说的“未完成性”因此可被视为文本内部的问题,而非完全由外力所致。《正红旗下》不仅是老舍对自己和家族的纪念,其中也隐含着大历史的总体性框架,是反思旗人的历史能量与身份认同等议题的珍贵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红旗下》 老舍 旗人 未完成性
下载PDF
塑造“地道的中国人”——论《四世同堂》人物形象及老舍的小说美学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钧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0-36,共27页
一个语象在一个作者的作品中再三重复,即会渐渐累积起象征意义,不再是无情之物,而成为凝结着作者深度经验与情绪细节的主题语象,也成为打开作者精神世界大门的钥匙。《四世同堂》在塑造人物时用了十余处"地道北平人"、"... 一个语象在一个作者的作品中再三重复,即会渐渐累积起象征意义,不再是无情之物,而成为凝结着作者深度经验与情绪细节的主题语象,也成为打开作者精神世界大门的钥匙。《四世同堂》在塑造人物时用了十余处"地道北平人"、"地道的中国人"、"地道的中国读书人"、"地道中国式的‘辩证法’"以及"地道的汉奸胎子"等语象,既用于正面人物塑造,也用于汉奸走狗刻画,因而"地道的中国人"就有了复调多义。分析《四世同堂》"塑造了怎样的‘地道的中国人’"、"为何塑造这些人物"、"如何塑造这些人物"以及"这些人物形象的美学价值与局限"等问题,不仅能够更好地确立《四世同堂》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更能为20世纪中国新古典主义小说美学的建构提供经典的个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四世同堂》 地道的中国人 新古典主义小说
下载PDF
论老舍《猫城记》中的反进化论书写
20
作者 程颖 《闽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猫城记》作为老舍借猫国来讽喻现实的一部寓言体小说,文本内外充斥着丰富的反进化论思想。这种反进化论的书写模式表现为由人到兽的生物等级退化、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性、革命与代际的循环。通过书中反进化论的叙述,透视出老舍对进化论... 《猫城记》作为老舍借猫国来讽喻现实的一部寓言体小说,文本内外充斥着丰富的反进化论思想。这种反进化论的书写模式表现为由人到兽的生物等级退化、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性、革命与代际的循环。通过书中反进化论的叙述,透视出老舍对进化论宣扬的“过激”和“断裂”倾向的理性辨析,以及对民族生存的道路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城记》 老舍 反进化论 进化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