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子》“道法自然”辨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战洪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0-54,共5页
《老子》第25章提出了"道法自然"的主张,古今诸多注家脱离具体的文本实际,对其多有不确之解。立足《老子》文本实际,从句法结构、词语古义、原文内涵、话语背景四个方面综合分析考量,"自然"当解为"自然界"... 《老子》第25章提出了"道法自然"的主张,古今诸多注家脱离具体的文本实际,对其多有不确之解。立足《老子》文本实际,从句法结构、词语古义、原文内涵、话语背景四个方面综合分析考量,"自然"当解为"自然界"或"自然物"、"自然法则"。作为《老子》主要的论道方式,"道法自然"义为借助自然物象或规律来阐发大道内涵;作为《老子》重要的济世方略,"道法自然"义指以自然法则规制世道营作,让世人返璞归真,令天下无为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法自然 论道方式 济世方略
下载PDF
《老子》“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辨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战洪 《红河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96-102,共7页
结合历史及学理背景,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以"老"证"老",就学者对《老子》"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之教学(世)思想所做的不确之解进行了辨析,指出"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是中国古代德智并重教... 结合历史及学理背景,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以"老"证"老",就学者对《老子》"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之教学(世)思想所做的不确之解进行了辨析,指出"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是中国古代德智并重教学(世)思想的集大成之论,其本义是指:修习自然之道要日有所渐,涵养自然之德应日减私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为学 闻道 教学思想理
下载PDF
道家之“德”的生命论意蕴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霞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36-40,共5页
"德"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古代一般文献中主要是一个伦理学范畴。道家所谓"德"虽然也具有伦理学含义,但主要是一个哲学范畴。道家之"德"深具生命论意蕴,其根本内涵是万物和人从生命终极根源... "德"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古代一般文献中主要是一个伦理学范畴。道家所谓"德"虽然也具有伦理学含义,但主要是一个哲学范畴。道家之"德"深具生命论意蕴,其根本内涵是万物和人从生命终极根源"道"那里获得的生命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生命内在本质和个性特征,"道"是生命形成的潜在力量和终极根源,"德"则是生命得以形成的现实根据。对"德"的这种理解在道家代表性著作《老子》、《庄子》、《淮南子》中均有充分体现,由此形成了道家别具一格的德论思想传统,并以其不同于其他诸子的德论而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老子》 《庄子》 《淮南子》
下载PDF
今传王弼本《老子》分篇分章源流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晗 《管子学刊》 CSSCI 201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老子》书大致从战国晚期就开始以道经为上篇、德经为下篇,到王弼为《老子》作注时,《老子》的篇次和章句划分应该初步稳定。唐陆德明采用王弼注为《老子》作音义,并以道、德作为上、下篇题,以后又经历了长时期的流传变化,至明代后期... 《老子》书大致从战国晚期就开始以道经为上篇、德经为下篇,到王弼为《老子》作注时,《老子》的篇次和章句划分应该初步稳定。唐陆德明采用王弼注为《老子》作音义,并以道、德作为上、下篇题,以后又经历了长时期的流传变化,至明代后期或清代,今传王弼本的篇章结构逐渐固定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王弼注本 篇章 源流
下载PDF
老子“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的养生学诠释 被引量:5
5
作者 谢清果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7-22,共6页
老子的养生智慧深刻隽永。他提出了"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的养生理论体系,含摄了体育养生、精神养生、性爱养生、社会养生等多个层面,对于引导世人树立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意义深远。
关键词 老子 养生学 健康
下载PDF
道家哲学与社会病态心理的消解 被引量:5
6
作者 郭庆科 张舒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29,共5页
心理学家发现消极情绪的诱因往往不是事实,而是对事实评价时产生的非理性信念。中国当前病态社会心理中的种种乱象发端于传统文化中的血缘意识、等级思想及围绕二者枝生出的一系列非理性信念。现代生物学关于人类有共同起源和人类基因... 心理学家发现消极情绪的诱因往往不是事实,而是对事实评价时产生的非理性信念。中国当前病态社会心理中的种种乱象发端于传统文化中的血缘意识、等级思想及围绕二者枝生出的一系列非理性信念。现代生物学关于人类有共同起源和人类基因高度相似的研究否定了血缘和等级意识的逻辑依据。从基因繁衍的角度讲血缘利他和互惠利他的价值并不大于无偿利他,人类本身是个同生共荣的共同体,这与道家理论殊途同归。道家思想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进行深入解读可以根除中国人的非理性信念体系,并有助于现代性心理意识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老子 非理性信念 社会病态心理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海德格尔与老子:事实联系、交点及共同的关切 被引量:5
7
作者 曹顺庆 韩周琨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8,共9页
海德格尔与老子之间存在多处或明或隐的事实联系,尽管海德格尔对待这一联系始终讳莫如深,但依然有证据可以证明他对老子的兴趣,二者的关联由此也成了一个有所根据的臆测。二者思想的遥契体现在不同哲学传统下对相同问题的近似思索,尤其... 海德格尔与老子之间存在多处或明或隐的事实联系,尽管海德格尔对待这一联系始终讳莫如深,但依然有证据可以证明他对老子的兴趣,二者的关联由此也成了一个有所根据的臆测。二者思想的遥契体现在不同哲学传统下对相同问题的近似思索,尤其是在思考终极的方式上,在"有与无""诗思"及语言等交点上发生了相遇。通过相关材料的梳理和观点阐发,可见二者间的这种共通并不是偶然的浅近,而是一个多方位、深层次的切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老子 有与无 语言 诗思
下载PDF
老庄的丧祭思想——兼与儒家死亡哲学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何丹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4期70-83,196-197,共14页
面对死亡,老子主张处丧以哀、不限亲贵,祭祀以道、鬼神不祟;庄子主张处丧不哀、埋葬从简,鬼神殊途、祭祀无关。这与他们对生命和治国的不同认识有关。老子提倡"反杀"与"养生"、"无为"与"不言"... 面对死亡,老子主张处丧以哀、不限亲贵,祭祀以道、鬼神不祟;庄子主张处丧不哀、埋葬从简,鬼神殊途、祭祀无关。这与他们对生命和治国的不同认识有关。老子提倡"反杀"与"养生"、"无为"与"不言",认为"生死如一";庄子则指出应当安时处顺、哀乐不入,提倡"全生尽年""法天贵真"与"绝圣弃知"。老庄思想都强调人之生死顺应自然,个体要循道养生,以得享天命,统治者要循道治国,以顺应天命;也都批判以仁义礼制对待丧葬祭祀。儒道各自构建的理想社会有所不同,对待死亡和生命的处理方式也因此不同。二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干思想,对于死亡哲学、生命伦理以及相关教育思想的建构和实践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儒家 丧葬祭祀 死亡哲学
下载PDF
老子的“复德”国家观
9
作者 张建军 田丰赫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6-22,共7页
“国家”是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与核心话题之一。早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就对理想国进行了畅想。其中,道家老子对“国家”亦有着深刻的论述。虽然老子推崇以“有道”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状态,但其对国家亦有一定的思考。在老子看来,国家如若... “国家”是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与核心话题之一。早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就对理想国进行了畅想。其中,道家老子对“国家”亦有着深刻的论述。虽然老子推崇以“有道”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状态,但其对国家亦有一定的思考。在老子看来,国家如若有存在的合法性,也应源于“道生之,德蓄之”自然而然的发展。然而,现实的国家均是对“道”的反动。由此,老子提出了以“复德”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复德”即恢复至“有德”的时代,在其看来,国家存在的价值应在于辅民“自化”“自正”“自富”“自朴”。在老子的理想国中,“小国寡民”是理想的国家形态,无为政治是“复德”的理想政治实践。为了将理想国变为现实,老子提出了“善行,无辙迹”式的内部改造观以及“以德观德”的和平外交理念。但令人遗憾的是,老子也将善治的实现寄托于圣人,因而未能跳脱出君主专制的桎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小国寡民 无为而治 理想国
下载PDF
《老子》法哲学中的“常”与“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沛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4,共7页
《老子》法哲学的基础建立在其关于"常"的理论上。"常"是"道"的表现,虽可为人所认知、并作为自然法规制社会,然其本质终属于抽象性的规律。在《老子》的法哲学中,"常"未能转化为"法"... 《老子》法哲学的基础建立在其关于"常"的理论上。"常"是"道"的表现,虽可为人所认知、并作为自然法规制社会,然其本质终属于抽象性的规律。在《老子》的法哲学中,"常"未能转化为"法"的逻辑原因在于对"名"的功能阐述上,而矛盾根源则为战国时期对价值观问题之反思。由于"名"理论之演进发生分歧,遂出现了庄子、黄老、法家三派的法律观之理论区别,其共同的思维模式则为中国法律传统所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法哲学
原文传递
老子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桂霞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73-75,共3页
在中国历史上 ,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其教育思想也是相当丰富的 ,老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主义 ,他的许多观点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而且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剖析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教育原则等方... 在中国历史上 ,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其教育思想也是相当丰富的 ,老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主义 ,他的许多观点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而且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剖析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教育原则等方面对老子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以揭示其对教育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自然主义 教育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原则
下载PDF
权威的消解与民主的构建——论老子政治哲学中的社会批判思想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晓鹏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17,共7页
老子的社会批判思想是老子著名的无为主义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而老子作为一个自然主义者,他所反复阐述的"自然之道"无疑是其犀利的社会批判思想的内在灵魂和价值悬设。老子以"自然之道"深刻地批判和否定... 老子的社会批判思想是老子著名的无为主义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而老子作为一个自然主义者,他所反复阐述的"自然之道"无疑是其犀利的社会批判思想的内在灵魂和价值悬设。老子以"自然之道"深刻地批判和否定了社会现实及其政治的合法性基础,消解了全能主义的政治权威,创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独立的社会批判系统,为构建现代的民主政治和自由社会提供了可供启迪利用的丰富思想资源和固有的民族性基础。同时,对包括道家、儒家在内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未能导出真正的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主要原因、"内圣外王"之道的内在缺陷等都作了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政治哲学 自然主义 社会批判
下载PDF
《老子》的养生思想--以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北京大学藏竹书为中心 被引量:4
13
作者 池田知久 曹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3-147,共15页
《老子》的养生思想,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通过对作为根源之"道"、"德"的把握,或者通过达致与"道"有密切关系的无知、无欲、无为,来实现养生思想所企求的"长生久视"。第二,基本上不把个人生... 《老子》的养生思想,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通过对作为根源之"道"、"德"的把握,或者通过达致与"道"有密切关系的无知、无欲、无为,来实现养生思想所企求的"长生久视"。第二,基本上不把个人生命、身体的保护与天下统治权的获得视为矛盾、对立的关系,认为养生和政治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对待、相互交错展开的关系。《老子》中进而萌发出一些领先时代的新的养生思想。例如,对养生予以极高的评价,把养生看作是最高的最终的人生目标。此外,虽然《老子》养生思想几乎都说的是"养形"亦即生命、身体的不老长寿,但其中也提倡以灵魂、精神在死后继续永存为内容的养生即"养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养生 楚简 帛书
下载PDF
老子的名实思想、语言观及其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尚文 《零陵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54-56,共3页
先秦语言学的讨论是从哲学上的名实之辩兴起的。老子的名实思想中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语言观,一方面肯定了语言的积极作用,表明人类的认识和交流离不开语言;另一方面对语言的消极作用作了预见性的超前论述,指出语言不能穷尽事物的本相... 先秦语言学的讨论是从哲学上的名实之辩兴起的。老子的名实思想中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语言观,一方面肯定了语言的积极作用,表明人类的认识和交流离不开语言;另一方面对语言的消极作用作了预见性的超前论述,指出语言不能穷尽事物的本相,必须借助语言之外的直观体悟去领略万物的“奥妙”。老子的名实思想和语言观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方向、文艺创作风格、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名实思想 语言观 影响
下载PDF
道法、政教与圣人之德——《韩非子·解老》中的理想政治 被引量:1
15
作者 仝广秀 《中文论坛》 2017年第1期60-71,共12页
法家思想往往被认为源自黄老道家,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前提和哲学准备。《韩非子·解老》篇即被放置在这一学术脉络中,用以证成道法之间的渊源关系。然而,这种视角不免忽略了《解老》篇本身的特殊意蕴和真实意图。本文试图在回归古典... 法家思想往往被认为源自黄老道家,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前提和哲学准备。《韩非子·解老》篇即被放置在这一学术脉络中,用以证成道法之间的渊源关系。然而,这种视角不免忽略了《解老》篇本身的特殊意蕴和真实意图。本文试图在回归古典语境的条件下,指出《韩非子》以《老子》为思想基础的真正意义,乃是对"道"的原初含义的阐发,即发抉先秦道论的政教本质,以之为古典政治的正当性来源。因此,"体道"就成了《解老》篇中"圣人"区别于"众人"和"人君"的最高德性,使得圣人具备了立法和垂范的职责。通过《解老》篇对圣人身位的界定和德性的彰显,《韩非子》超越了政治现实层面,成为对理想政治秩序的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老子》 《解老》 道论 政教 圣人
下载PDF
老子“贵柔”思想对高校管理的现代启示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群英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42-144,共3页
老子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柔性特征,其中"尚柔无为"、"为而不争"、"和光同尘"、"上善若水"等"贵柔"思想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得到了验证,这对于现代高校管理的方式、制度、组织设计和终极... 老子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柔性特征,其中"尚柔无为"、"为而不争"、"和光同尘"、"上善若水"等"贵柔"思想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得到了验证,这对于现代高校管理的方式、制度、组织设计和终极目标等理论的丰富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贵柔思想 高校管理 现代启示
下载PDF
孔子与老子义利观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付志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4-36,共3页
孔子和老子在义利观上有相近之处,包括把利进行划分,强调要爱惜民利,指出了精神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但更多的还在于区别和差异上,主要表现在义对利的作用认识、利的等级适用、对待社会发展的态度和义利观的性质等诸方面。
关键词 孔子 老子 义利观
下载PDF
先秦诸子产生的地域性与道家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46,共14页
关于道家思想的起源,《汉书·艺文志》以为“出于史官”,其实只是因为老子曾任史官,其道家类所列老子之前著作,作者无一为史官。当今学者多认为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是希望回到原始社会;有的说是反映了“农民小私有者阶层的... 关于道家思想的起源,《汉书·艺文志》以为“出于史官”,其实只是因为老子曾任史官,其道家类所列老子之前著作,作者无一为史官。当今学者多认为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是希望回到原始社会;有的说是反映了“农民小私有者阶层的愿望”,有的说是从姜太公治理齐国的思想传统发展而来等,也都同《汉书·艺文志》所列各书不一致。又有一种做法是将《老子》一书的时代置于战国中期以后,使战国早中期道家人物成《老子》的先河,但这同大量先秦文献所反映老子的年代不合。其实,老聃及他之后著名的道家人物皆生长于南北交接之处。老聃是宋国人,出身于宋国没落贵族;庄周也是宋国人;其他道家早中期人物也多生长于靠近南方的宋、陈、郑、杞等国。他们既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又对南方较偏僻之地处于酋邦社会的状况有所了解。面对北方诸侯间无休止的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他们无形中会同淮汉以南以至江南很多地方平静安定的社会状况相比,从而对北方诸侯间的争战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愤恨之情,同时也在深厚文化素养和开阔学术视野的基础之上联想到一些根本的哲学问题,认为一切应遵从自然,合于事物的发展规律,包括人心的向背、生活的方式等,从而提出“道”“德”“自然”“无为”等重要的哲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老子 自然 南北之间
下载PDF
《老子》的道德观及其现代价值的实现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佳漪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34-138,共5页
《老子》道德观,可以从"上善若水、慈朴为宝、道法自然、轻名弃利、柔弱不争"五个方面理解。这种思想可以促进人们人格的独立和完善,对抑制当代人们浮躁的心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潜在地、隐含地作用于当... 《老子》道德观,可以从"上善若水、慈朴为宝、道法自然、轻名弃利、柔弱不争"五个方面理解。这种思想可以促进人们人格的独立和完善,对抑制当代人们浮躁的心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潜在地、隐含地作用于当代社会,对当代的道德教育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对我们完善德育目标、扩大德育整体效应,重视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尤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德 德育思想 现代价值
下载PDF
老子“知不知”的养生观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清果 李春朋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3-29,共7页
老子是中国养生学的开创者,其养生智慧集中体现在"知不知"的要求上。在他看来,人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心智不明所导致的。因此,他在"病病不病"的独特疾病观基础上,强调养生要诀在于知常复命,关键是抱道不失。如此说来,... 老子是中国养生学的开创者,其养生智慧集中体现在"知不知"的要求上。在他看来,人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心智不明所导致的。因此,他在"病病不病"的独特疾病观基础上,强调养生要诀在于知常复命,关键是抱道不失。如此说来,在生活中坚持"惟道是从"与"唯施是畏",就是养生健康的不二法门,亦即,要知"道"、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知不知 养生 防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