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谷城市大气边界层结构及输送能力 被引量:45
1
作者 张强 吕世华 张广庶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6-353,共8页
利用甘肃省-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项目"兰州市大气污染及对策研究"于2000年12月10~17日在兰州市城区用系留气球观测的大气边界层风速、风向、温度、湿度资料以及同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站辐射观测资料等,分析了山谷... 利用甘肃省-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项目"兰州市大气污染及对策研究"于2000年12月10~17日在兰州市城区用系留气球观测的大气边界层风速、风向、温度、湿度资料以及同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站辐射观测资料等,分析了山谷城市边界层大气的风速、温度、湿度结构特征,揭示了兰州市上空日夜维持的大气逆温的结构特征及其强度和分布特征的动态规律。提出了形成兰州山谷这种特殊大气逆温层的各种客观环境因素。最后还给出了在兰州市目前的小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下边界层大气的总体稳定度和Froude数的特征,由此初步定性讨论了兰州市大气边界层湍流运动和水平平流运动这两种主要输送形式的输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结构 逆温层强度 总体稳定度 Froude数 兰州山谷 坡风作用
下载PDF
沙尘事件对兰州河谷大气环境PM_(10)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贾晓鹏 陈开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73-1578,共6页
利用1999—2001年兰州河谷大气中空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结合河西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分析了兰州河谷大气环境PM10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源于河西地区的沙尘暴对兰州市空气中PM10含量有重要影响,PM10浓度在冬春季较高,在... 利用1999—2001年兰州河谷大气中空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结合河西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分析了兰州河谷大气环境PM10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源于河西地区的沙尘暴对兰州市空气中PM10含量有重要影响,PM10浓度在冬春季较高,在夏季较低。1985—2001年16a来河西走廊中东部沙尘事件年均约为37.6d,兰州河谷年均沙尘事件约为24.4d,两者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R=0.67,P=0.003)。2001年兰州河谷1h平均沙尘PM10浓度统计分析显示:PM10含量大于1.0mg.m-3的峰值,主要由河西地区沙尘暴过程引起,而PM10含量0.5~1.0mg.m-3之间的峰值,主要由工业污染物SO2、NOx及颗粒物的排放引起。要长期有效地改善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不仅要科学地制定本地污染物的减排措施,还要考虑周围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事件 可吸入颗粒物(PM10) 兰州河谷
原文传递
兰州盆地人为源大气污染物网格化排放清单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凯 于周锁 +4 位作者 高宏 黄韬 马建民 章晓冬 王亚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7-1242,共16页
基于所搜集的兰州盆地各类人为污染源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排放因子,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建立了2009年兰州盆地(石油化工城市)1 km×1 km的7种(类)大气污染物网格化排放清单,并对其来源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 基于所搜集的兰州盆地各类人为污染源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排放因子,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建立了2009年兰州盆地(石油化工城市)1 km×1 km的7种(类)大气污染物网格化排放清单,并对其来源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兰州盆地NOx、SO_2、VOCs、CO、PM_(10)、PM_(2.5)和NH3的排放总量分别为1.2×10~5、8.8×10~4、4.3×10~4、4.1×10~5、9.6×10~4、4.2×10~4和1.4×10~4t;工业燃烧排放是兰州盆地NO_x和SO_2的主要贡献源,分别占其总排放量的85.70%和52.55%;工业非燃烧过程排放是VOCs的最大贡献源,占总排放量的81.25%;工业点源和工业非燃烧过程排放是CO的两大贡献源,分别占其总排放量的33.97%和28.32%;PM_(10)和PM_(2.5)主要来源于工业非燃烧过程,贡献分别为51.09%和55.12%;氮肥使用和禽畜养殖是NH_3排放最大的贡献源,分别占其总排放量的39.20%和30.70%.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以工业源为主要排放源的NO_x、SO_2、VOCs、CO、PM_(10)、PM_(2.5)主要分布在工业和人口最为集中的兰州盆地市区一带,NH_3的排放则主要集中在榆中县和皋兰县交界的农村地区.同时,还对2014年工业燃烧源和道路移动源的7种(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与2009年进行了排放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工业污染源的7种(类)污染物排放量与2009年相比平均增幅不高,最高不超过30%,但移动源污染物排放量却大幅增加,增幅将近1倍.此外,基于排放因子及活动水平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对排放清单的结果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并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对各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了评估.本排放清单的建立,不仅填补了兰州盆地大气污染物网格化排放清单的空白,还可为兰州盆地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更新、区域环境过程、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及大气污染预警技术等相关研究提供基本方法手段及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盆地 大气污染物 网格化排放清单 排放贡献 空间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黄河兰州谷地新构造运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森 王跃 +1 位作者 陈惠忠 阎满存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9-267,共9页
通过分析新构造运动在黄河兰州谷地的表现,证明自上新世末以来本区新构造运动强烈,相继发生过3次主要构造事件,制约和影响黄河兰州谷地的形成、发育及环境演变。新构造运动以脉动式整体抬升和差异式断块运动的方式活动,使本区自2.4Ma以... 通过分析新构造运动在黄河兰州谷地的表现,证明自上新世末以来本区新构造运动强烈,相继发生过3次主要构造事件,制约和影响黄河兰州谷地的形成、发育及环境演变。新构造运动以脉动式整体抬升和差异式断块运动的方式活动,使本区自2.4Ma以来上升约800m。由于特定的地貌位置和特殊的区域地质构造,本区新构造运动完全受制于青藏高原阶段性强烈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谷地 新构造运动 地盘上升
下载PDF
中国城市新城(区)发展研究——以兰州市榆中新区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吴文鑫 杨永春 +1 位作者 马交国 毛利伟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25,共6页
由于人口和产业向城区的快速聚集所引致的用地紧缺、地价过高和人居环境恶化等因素,中国部分城市已逐步进入了人口和产业的扩散过程,甚至还出现了居住用地的郊区化过程,推动了我国部分城市新城(区)的规划和建设。兰州市中心城区地处黄... 由于人口和产业向城区的快速聚集所引致的用地紧缺、地价过高和人居环境恶化等因素,中国部分城市已逐步进入了人口和产业的扩散过程,甚至还出现了居住用地的郊区化过程,推动了我国部分城市新城(区)的规划和建设。兰州市中心城区地处黄河河谷盆地,目前也出现了地价过高、后备用地有限、人居环境欠佳、城市人口和产业聚集快等问题;提出了在榆中盆地建设新城(区)的设想,以兰州榆中新城(区)的规划为例,分析了我国新城(区)建设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区) 兰州市 榆中新区 河谷型城市
原文传递
利用RAMS模式对山谷城市兰州冬季湖泊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江林 陈玉春 +2 位作者 吕世华 尚伦宇 陈雷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55-965,共11页
利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和MRC/ASTER发展的RAMS中尺度气象模式,以NECP再分析资料为初、边值条件,在兰州城区东面设计了有湖和无湖两个试验,做了72 h三重嵌套模拟试验,分别模拟了两种情况下冬季兰州山谷地区的湖泊效应和大气边界层特... 利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和MRC/ASTER发展的RAMS中尺度气象模式,以NECP再分析资料为初、边值条件,在兰州城区东面设计了有湖和无湖两个试验,做了72 h三重嵌套模拟试验,分别模拟了两种情况下冬季兰州山谷地区的湖泊效应和大气边界层特征。模拟结果表明:(1)白天兰州山谷地区谷风在14:00强度达到最大。加入湖泊后,14:00湖风强度增大,湖风对谷风没有明显影响,只对湖区及岸边附近的风场有影响。兰州山谷地区20:00以后山风开始出现,到05:00左右北山山风的风速大于南山山风。05:00以后南山山风风速增大,山谷以偏西风为主。加入湖泊后,陆风也在夜间02:00左右表现的最为明显,陆风和山风相互叠加,导致兰州山谷东部地区西风风速增大;(2)加入湖泊后,对周围地区气温的影响表现为夜间有增温作用,增温作用随着离湖泊的距离渐远而减弱。在靠近湖区处夜间的近地面逆温强度减弱;(3)加入湖泊后,对靠近湖面处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表现为减小,对靠近湖西岸陆地上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这一点在夜间表现的最明显,对靠近湖面处空气绝对湿度的影响表现为增加;(4)加入湖泊后,湖区的净辐射和感热通量都减小,湖的东西两岸的净辐射和感热通量都增大。在22:00到凌晨05:00之间,靠近湖西岸的陆地上净辐射和感热通量也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山谷城市 RAMS模式 湖泊效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兰州河谷盆地大气多环芳烃干沉降通量及来源 被引量:4
7
作者 剧媛丽 刘攀亮 +4 位作者 于周锁 高宏 毛潇萱 马建民 黄韬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120-3129,共10页
利用大气被动干沉降采样技术对兰州河谷盆地13个采样点的15种USEPA优控PAHs的大气干沉降进行了观测研究,并对其污染特征及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15种PAHs的年大气干沉降通量范围为7.48~53.94μg·(m^2·d)^(-1),均值为18.65μ... 利用大气被动干沉降采样技术对兰州河谷盆地13个采样点的15种USEPA优控PAHs的大气干沉降进行了观测研究,并对其污染特征及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15种PAHs的年大气干沉降通量范围为7.48~53.94μg·(m^2·d)^(-1),均值为18.65μg·(m^2·d)^(-1);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干沉降通量均在交通最为密集的采样点东岗桥最高,分别为60.85和47.03μg·(m^2·d)^(-1),植被较好的城区黄河边白塔山最低,分别为8.16和6.80μg·(m^2·d)^(-1),背景点官滩沟明显低于其他各采样点,为6.73μg·(m^2·d)^(-1)和4.92μg·(m^2·d)^(-1);PAHs干沉降的族谱特征为:两季节均以3、4环的Phe、Flua、Flu和Pyr为主要污染物,所占比例分别为采暖期87.53%、非采暖期82.73%,而非采暖期5、6环所占比例高于采暖期,推断可能由于较轻组分PAHs由于气温较高易挥发所致;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PAHs大气干沉降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燃煤炼焦,除交通采样点(东岗桥)外,采暖期燃煤、炼焦为主要贡献源,非采暖期以汽车尾气排放贡献为主.此外,本研究还运用干沉降模型,利用气象数据对城区(城关区环境保护局,JCZ)、工业区(西固区兰苑宾馆,LLH)和七里河区交通干道(职工医院,ZGH)采样点位的大气PAHs干沉降速率进行了模拟计算,3个采样点年均沉降速率分别为0.20、0.15和0.17 cm·s^(-1),相对较小,该沉降速率由该处的风速、气温和下垫面性质等综合气象条件决定.模拟计算与观测的3、4环组分干沉降通量值处于同一数量级,模拟通量值略大于观测值,4环PAHs吻合较好,而3环组分在观测过程中有部分挥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河谷盆地 大气多环芳烃 干沉降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干沉降速率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IMAGO SPACE OF VALLEY CITY——A Case Study of Lanzhou City 被引量:2
8
作者 MENGCai-hong YANGYong-chun ZHANGCong-gu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Currently domestic researches on urban imago space concentrate in a few cities that lie in the advanced region, such as Beijing, Guangzhou, Wuhan, etc., but in so far as those cities that lie in the northwest inland r... Currently domestic researches on urban imago space concentrate in a few cities that lie in the advanced region, such as Beijing, Guangzhou, Wuhan, etc., but in so far as those cities that lie in the northwest inland region, the research of this aspect is still few. In order to supplement a special example to the urban imago space theory and to validate former theory,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Lanzhou urban imago space. During the course of researching, authors adopted some investigating methods, such as visiting on the spot, photograph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sketch map identification method etc. Using investigated data, this paper made an elementary research on urban imago space of Lanzhou, which is a typical valley city in the western China. The result of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urban imago space of Lanzhou takes Xiguan Cross as its center (Lanzhou involves four districts of Chengguan, Qilihe, Anning and Xigu). In the process of recognition of urban imago space,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and mountains beside the city are the dominant factors and the main nodes of cognition. So the urban imago space of Lanzhou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lain cities. Interviewee did well in the spatial structure map, which was made up of mountainous land, river and main trunk roads,the group structure took profound impression on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zhou urban imago space valley city NODE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河谷演化研究与认识 被引量:1
9
作者 贺鑫 胡小飞 潘保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4-413,共10页
兰州盆地作为黄河自青藏高原流入黄土高原的转折点,其河谷演化对黄河水系在不同地貌单元的演化研究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兰州黄河河谷演化研究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认识:①兰州盆地黄河河谷之上发育... 兰州盆地作为黄河自青藏高原流入黄土高原的转折点,其河谷演化对黄河水系在不同地貌单元的演化研究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兰州黄河河谷演化研究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认识:①兰州盆地黄河河谷之上发育1级剥蚀面,河谷中发育了宽广连续的9级阶地;利用多种测年技术较系统地测定了1级剥蚀面和9级黄河阶地的年代。②提出兰州黄河基座阶地的形成模式——在长期地面抬升的背景下,气候变化控制阶地形成的年代,抬升速率影响阶地的级数。③兰州至其上游各盆地内黄河最高级阶地年代逐渐年轻化,揭示现代黄河上游水系格局的形成是黄河自兰州盆地不断溯源侵蚀,逐渐贯通上游内流盆地的结果。同时,阶地序列年代学仍需继续深入,区域构造抬升变形特征缺乏直接证据,阶地发育模式需要模型模拟进行验证,水系变化的地貌响应不清楚,以及阶地河漫滩沉积记录的河流过程缺乏关注,这些问题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盆地 阶地 河谷演化 黄河
原文传递
兰州市地域结构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杨永春 曾尊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8-475,共8页
兰州市是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河谷盆地型城市 ,通过分析了兰州市域地域结构的特征、模式以及市区的结节地域和均质地域 ,讨论城市地域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兰州市域地域结构呈现带状分散多中心组团结构形态 ,而且各功能区的均质度... 兰州市是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河谷盆地型城市 ,通过分析了兰州市域地域结构的特征、模式以及市区的结节地域和均质地域 ,讨论城市地域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兰州市域地域结构呈现带状分散多中心组团结构形态 ,而且各功能区的均质度、紧凑度都比较低 ,城市结节地域结构虽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 ,但仍遵循六边性构造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河谷盆地型城市 城市地域结构 结节地域 均质地域 土地利用形式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兰州城市用地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永春 孟彩红 +2 位作者 郭士梅 刘治国 胡昊劼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4-184,共11页
兰州城市建成区主要处于兰州的东、西两大河谷盆地中。在兰州河谷盆地1∶5 0 0 0地形图的基础上,于2 0 0 2 - 0 5~0 8和10~11所作的实地调查资料和兰州市城关区的地籍资料以及其他相关文字资料的基础上,揭示了195 0至今的兰州城市土... 兰州城市建成区主要处于兰州的东、西两大河谷盆地中。在兰州河谷盆地1∶5 0 0 0地形图的基础上,于2 0 0 2 - 0 5~0 8和10~11所作的实地调查资料和兰州市城关区的地籍资料以及其他相关文字资料的基础上,揭示了195 0至今的兰州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分异规律,阐明了城市土地利用的时空迁移模式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城市用地 河谷型城市 环境问题
下载PDF
兰州不同城镇功能区地下水氟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晓立 郑跃军 +3 位作者 刘可 李春燕 赵伟 韩占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6,共12页
高氟地下水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城镇化地区受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地下水中氟的来源及其分布较为复杂,探讨地下水中氟的赋存特征对于保障地下水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北干旱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兰州为例,采用... 高氟地下水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城镇化地区受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地下水中氟的来源及其分布较为复杂,探讨地下水中氟的赋存特征对于保障地下水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北干旱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兰州为例,采用数理统计、离子比、饱和指数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兰州不同城镇功能区高氟地下水的赋存环境特征及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阐明了人为活动对氟化物迁移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中F-的质量浓度介于0~4.8mg/L之间,超出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1.0mg/L)的高氟水共计13组,超标率为20.3%。(2)受人类活动强度与不同人为源输入影响,不同城镇功能区地下水中氟的赋存特征差异明显,其中西固工业区地下水中氟含量最高,高氟地下水样品占47.4%;城关老城区和断陷盆地新城区地下水中的氟含量相对较低,高氟地下水占比依次为7.1%和9.7%。(3)研究区高氟地下水以SO_(4)•Cl—Na和Cl•SO_(4)—Na型水为主,表现出贫钙富钠弱碱性特点。(4)含氟矿物的溶解、方解石与白云石的沉淀/溶解、黏土矿物表面钙与钠之间的阳离子交换、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和盐效应是导致研究区地下水中氟化物富集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表明城镇化、工业化导致天然高氟水进一步劣变恶化,工业废水的泄漏是西固工业区地下水氟浓度升高的重要驱动力。结果可为高氟背景区人为干扰下的氟化物迁移富集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河谷盆地 地下水 来源 驱动因素 离子比 城镇化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典型POPs硫丹环境多介质迁移归趋模拟研究——以兰州河谷盆地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慧 郭强 +5 位作者 方利江 毛潇萱 黄韬 吴军年 马建民 高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0-1117,共8页
以硫丹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级多介质逸度模型,对硫丹在半干旱的兰州河谷盆地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植物相中的浓度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对硫丹在研究区环境多介质间的迁移通量进行分析,确定其在环境中的主要迁移过程;并结合实际监测数据... 以硫丹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级多介质逸度模型,对硫丹在半干旱的兰州河谷盆地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植物相中的浓度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对硫丹在研究区环境多介质间的迁移通量进行分析,确定其在环境中的主要迁移过程;并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此外,还对除常数之外的20个模型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对较高的模型灵敏度影响因素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植物和沉积物相是硫丹在兰州河谷盆地环境污染的主要储库;大气平流输入和农药施用是研究区硫丹的主要输入源,沉积物降解和大气平流输出为研究区的主要消耗和输出途径;亨利常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等化合物理化性质参数,以及沉积物、土壤有机碳含量等环境参数对模型的灵敏度影响比较显著;模拟浓度与实测浓度相差在一个数量级之内,吻合较好,表明建立的三级多介质逸度模型适用于半干旱的兰州河谷盆地α-硫丹和β-硫丹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及归趋行为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兰州地区 河谷盆地 硫丹 多介质逸度模型 跨界面迁移 灵敏度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
原文传递
成兰铁路干旱河谷段边坡创面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方月 魏强 +6 位作者 赵健 万炳宏 闫晓俊 肖玖金 陈良华 韩美清 朱鹏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37-1143,共7页
成兰铁路工程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带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植被恢复最为困难的特殊地域单元.以成兰铁路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一个典型的边坡创面恢复样地(约2.5年)为对象,对其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未来干... 成兰铁路工程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带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植被恢复最为困难的特殊地域单元.以成兰铁路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一个典型的边坡创面恢复样地(约2.5年)为对象,对其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未来干旱河谷地区工程建设的边坡创面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结果显示:(1)各恢复阶段草本植物物种数差异不大,但灌木植物(2-8-12)和草灌(18-22-29)总的物种数表现出明显的依次增多,物种主要以菊科、唇形科、蔷薇科和豆科植物为主;(2)人工播撒的豆科草本物种在恢复后期重要值和优势比大大降低(紫苜蓿)或者消失(大花野豌豆和地角儿苗);(3)各恢复阶段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已没有显著性的差异,恢复后期的灌木和草灌总平均物种数还显著地低于原始植被群落阶段,但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原始植被群落阶段.本研究表明人工播撒一些广用性豆科草本以及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豆科)、苦蒿(Eschenbachia blinii)、香青(Anaphalis sinica)等本地物种种子可促进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工程建设中边坡创面植被群落的恢复进程,但要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还应对干旱河谷这类特殊地域单元植被恢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兰铁路 干旱河谷 边坡创面 植被恢复 植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芦有鹏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3年第4期105-109,共5页
兰州市作为典型的西部河谷型城市,其交通拥堵状况与其他城市相比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同其他城市相比的治理方式也不相同。通过对兰州市交通现状的研究,分析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现有的治理措施及其成效,并结合兰州市交通现状及发达地区... 兰州市作为典型的西部河谷型城市,其交通拥堵状况与其他城市相比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同其他城市相比的治理方式也不相同。通过对兰州市交通现状的研究,分析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现有的治理措施及其成效,并结合兰州市交通现状及发达地区成功经验,提出缓解交通拥堵的对策,为河谷型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河谷型城市 交通拥堵 公共交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