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平 徐建 +1 位作者 郭炜锋 戴树桂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51,共4页
2004年11月对黄河兰州段11个采样点的水样、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作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此河段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均有检出,总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水中,2920~6680ng/L;表层沉积物中,960~2... 2004年11月对黄河兰州段11个采样点的水样、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作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此河段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均有检出,总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水中,2920~6680ng/L;表层沉积物中,960~2940ng/g(干重);悬浮物中,4145~29090ng/g(干重);其中含量较高的是茬和芘,且分子量较小的PAHs所占的比例较大。来源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PAHs的来源是燃烧源和石油源混合的结果。为混合输入型。用生物学阈值对表层沉积物质量进行评价,黄河兰州段表层沉积物的PAHs污染不算严重,偶尔会产生负面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悬浮物 表层沉积物 黄河兰州段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水体中有色溶解性有机质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夏婷 李珊 +1 位作者 王兆炜 谢晓芸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105-4113,共9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EE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分析黄河兰州段水体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组成、空间分布以及来源.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水体CDOM可能是由芳香性结构的小分子组成,解析出的4个组分中,...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EE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分析黄河兰州段水体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组成、空间分布以及来源.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水体CDOM可能是由芳香性结构的小分子组成,解析出的4个组分中,类蛋白质(1个组分)含量最多,占总荧光强度的51.06%,类腐殖质(2个组分)次之,占36.74%,非类腐殖质(1个组分)最少,占12.20%,类蛋白质组分和类腐殖质组分来源不同.CDOM属于"类蛋白质-类腐殖质"复合主导型,以生物来源的类蛋白质为主.从上游到下游河段,CDOM的空间分布格局大体有一个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过程,其趋势主要受到类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类蛋白质的含量受到了居民/商业污水排放、河岸及水上餐饮、娱乐设施、船舶运输以及少量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等各种高强度人为活动干扰.黄河流经兰州市受到了一定的内源污染,建议对黄河兰州段水体进行内源污染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性有机质 平行因子分析 黄河兰州段水体 吸收特性 荧光特性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分析评价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锐坚 张国珍 武福平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7年第12期27-30,共4页
根据2002-2006年黄河兰州段水质监测数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确定污染物的污染程度,选用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运用方差分析,对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兰州段水体的主要污染... 根据2002-2006年黄河兰州段水质监测数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确定污染物的污染程度,选用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运用方差分析,对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兰州段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是粪大肠菌群和总氮;(2)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是黄河兰州段的主要污染源;(3)针对黄河兰州段生活污水污染现状,提出源头治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兰州段 水质污染分析评价 内梅罗水污染指数 方差分析 源头治污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水生生态系统中壬基酚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平 徐建 +3 位作者 王平 郭炜烽 朱琳 戴树桂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0-22,共3页
壬基酚(NP)及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是一类具有环境雌激素效应的有机污染物。研究了黄河兰州段水体中NP及NPnEO(n=1,2)的分布,测定了NP及NPnEO在河水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体中及沉积物中的含量。初步研究了黄河兰州段NP在水生... 壬基酚(NP)及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是一类具有环境雌激素效应的有机污染物。研究了黄河兰州段水体中NP及NPnEO(n=1,2)的分布,测定了NP及NPnEO在河水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体中及沉积物中的含量。初步研究了黄河兰州段NP在水生生物体内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黄河兰州段水生生态系统中,水中NP2EO含量大于NP和NP1EO,各级生物体内的NP含量普遍高于NP1EO和NP2EO,并比水中高103~105倍,浮游动物及鱼体单位质量脂肪中的NP含量低于浮游植物单位脂肪中NP含量,沉积物中的NP浓度比水中高56.6~1 849.3倍。可见黄河兰州段水生生物对NP类污染物有生物积累作用,没有生物放大作用,NP类污染物会从水中转移到沉积物中,并在沉积物中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NP)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 黄河兰州段 水生生生态系统
下载PDF
利用半透膜被动采样技术监测黄河兰州段典型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建 钟霞 +3 位作者 王平 汪磊 董军兴 戴树桂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1-485,共5页
利用半透膜被动采样技术(SPMD)和固相萃取技术(SPE)对黄河兰州段八盘峡、包兰桥等六个监测断面的几种典型多环芳烃(PAHs)和壬基酚类(NPs)物质进行了采集测定。结果显示所选取的几种目标污染物在各监测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几种P... 利用半透膜被动采样技术(SPMD)和固相萃取技术(SPE)对黄河兰州段八盘峡、包兰桥等六个监测断面的几种典型多环芳烃(PAHs)和壬基酚类(NPs)物质进行了采集测定。结果显示所选取的几种目标污染物在各监测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几种PAHs在监测点水样中SPE测定的浓度为0.04~21.57g·L-1,而在SPMD中的浓度为842~99139g·L-1,富集倍数达到了103~105;NPs在监测点水样中SPE测定的浓度为0.04~2.10g·L-1,在SPMD中的浓度为80-81394g·L-1,富集倍数达到了103~104。利用SPMD数学模型,根据污染物在SPMD类酯中浓度推算出的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平均浓度值,和利用SPE测得的水样中污染物的实际浓度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该实验研究为发展SPMD技术作为黄河中有机污染物的常规监测手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透膜被动采样 黄河兰州段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鱼类多样性与保护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召松 安蓓 +3 位作者 王子旺 吴发宁 孙章运 张立勋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58-1672,共15页
兰州市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是黄河流域综合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了解其鱼类多样性现状及变化趋势对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尤为重要。本文于2020年7–10月对黄河干流兰州段及其4条支流(庄浪河、大通河、湟水河和宛川河)开... 兰州市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是黄河流域综合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了解其鱼类多样性现状及变化趋势对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尤为重要。本文于2020年7–10月对黄河干流兰州段及其4条支流(庄浪河、大通河、湟水河和宛川河)开展了鱼类多样性、分布及影响因素调查,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Cody和Routledge指数、 Bray-Curtis相异性系数对黄河兰州段5条河流鱼类群落进行评估,同时通过相对多度(relative abundance, RA)判定优势种,利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展示物种空间分布格局。本次调查获得鱼类20种,隶属于4目6科15属。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受威胁鱼类4种,中国特有鱼类7种,黄河特有鱼类4种。区系组成属青藏高原区高原西北亚区,其中鲤形目种类占绝对优势,优势种为东方高原鳅(Triplophysa orientalis)、粗壮高原鳅(T. robusta)、鲫(Carassius auratus)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庄浪河和黄河干流的α多样性较高。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干流与庄浪河、大通河、湟水河和宛川河间的鱼类物种明显不相似;大通河与湟水河之间以及黄河干流与宛川河之间的鱼类物种组成相似性较高。NMDS分析表明,黄河兰州段鱼类被划分为地理空间上相近的4个地理群。水利设施建设、外来物种和水体污染可能影响了黄河兰州段鱼类多样性和分布。本研究为黄河兰州段鱼类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管理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调查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兰州段 鱼类 多样性 保护与管理
原文传递
基于层次聚类分析和水质标识指数的黄河兰州段水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丁杰萍 周静 +1 位作者 张亚群 尚婷婷 《环境生态学》 2022年第5期8-12,31,共6页
为了解黄河兰州段的水质特征,选取新城桥、包兰桥、什川桥和青城桥4个监测断面,通过方差分析对2015—2019年4个断面240个水环境监测数据开展了显著差异性检验,并利用层次聚类分析将其分成9组。采用水质标识指数方法分别对各组样本均值... 为了解黄河兰州段的水质特征,选取新城桥、包兰桥、什川桥和青城桥4个监测断面,通过方差分析对2015—2019年4个断面240个水环境监测数据开展了显著差异性检验,并利用层次聚类分析将其分成9组。采用水质标识指数方法分别对各组样本均值进行水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一一对应到各组水质样本点,为黄河兰州段水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黄河干流兰州段的水质状况良好,综合水质类别均为Ⅱ类。时间上,2015—2019年水质状况呈转好趋势;空间上,从上游到下游综合水质状况呈变差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兰州段 方差分析 聚类分析 水质标识指数 水质评价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防洪及渠化河宽的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 被引量:1
8
作者 季日臣 郭晓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22-24,共3页
针对黄河兰州段的防洪及渠化问题,在对河道地形、河相关系、水流及河床演变进行分析后,确定了河道整治试验的重要参数,即洪水最小整治河宽。在此基础上,对该河段进行了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试验及计算结果与原型河段实测资料吻合较好。
关键词 渠化河宽 防洪 模型试验 河道整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