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4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词汇语法化的动因 被引量:77
1
作者 马清华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0,共6页
词汇语法化是词的多义发生学的一部分,它与词的实义性变化有着相近的诱发原理,不管已揭示出的语法化动因有多少条,概其要者,不外乎现实作用力、心理力量、语言接触、语言内部力量四种。由于语法化撇去了意义中的实体性和物质性内容,因... 词汇语法化是词的多义发生学的一部分,它与词的实义性变化有着相近的诱发原理,不管已揭示出的语法化动因有多少条,概其要者,不外乎现实作用力、心理力量、语言接触、语言内部力量四种。由于语法化撇去了意义中的实体性和物质性内容,因而在演化细节上与词汇实义性变化多少有些差异。本文力求全面地对语法化动因进行补充、归纳、整理、分析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语法化 动因 语言接触 语言内部力量 汉语 心理力量 现实作用力
下载PDF
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 被引量:61
2
作者 高军 戴炜华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6-21,共6页
本文旨在通过具体实例对语码转换的语法结构以及它作为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加以分析。语码转换与双语、第一语言摩擦等语言接触现象的比较是本文的另一个阐述要点。
关键词 语码转换 社会语言学 语言接触 第一语言 语法结构 双语 现象 阐述 述要 具体
全文增补中
英语对香港书面汉语句法的影响──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化 被引量:52
3
作者 石定栩 朱志瑜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1,共10页
香港是语言多元化的社会。英语在香港一直享有“强势语言”的地位。在英语的影响下,香港书面汉语发生了显著的变异,除了“语码混用”外,还借用了不少英语词汇,改变了某些句法结构。一种很突出的变异现象是词汇的转类,即形容词或名... 香港是语言多元化的社会。英语在香港一直享有“强势语言”的地位。在英语的影响下,香港书面汉语发生了显著的变异,除了“语码混用”外,还借用了不少英语词汇,改变了某些句法结构。一种很突出的变异现象是词汇的转类,即形容词或名词作动词,名词或动词作形容词,不及物动词作及物动词,非谓形容词作一般形容词,等等。造成这种变异的原因是多重的。从语言内部来说,英语语序对汉语语序的影响和干扰是重要原因,而翻译是造成这种变异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接触 变异 语序 词汇转类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 被引量:51
4
作者 贺阳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31,共16页
本文依据五四以来汉语语法所受印欧语言、特别是英语影响的事实,探讨欧化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以及汉语语法欧化的方式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间接语言接触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一些讨论。本文认为,五四以来,现代汉语语法受到印欧语... 本文依据五四以来汉语语法所受印欧语言、特别是英语影响的事实,探讨欧化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以及汉语语法欧化的方式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间接语言接触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一些讨论。本文认为,五四以来,现代汉语语法受到印欧语言的影响,但由这些影响而引发的语法演变通常并不能摆脱汉语语法已有资源的制约,而只是对这些已有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些语法演变主要是一种书面语现象,而很少波及日常口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化语法现象 语言接触 语言演变
原文传递
“门”后的思考:“××门”的社会语言学解读 被引量:42
5
作者 王望妮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27,共4页
2006年,英语的冲击下,新闻报道和网络论坛上出现了“××门”“繁殖”现象,目前仍然有增无减。与很多新生事物一样,“××门”的产生、发展、变异和流行与同时期的社会现状、社会心态以及社会价值取向不可分割。本文基... 2006年,英语的冲击下,新闻报道和网络论坛上出现了“××门”“繁殖”现象,目前仍然有增无减。与很多新生事物一样,“××门”的产生、发展、变异和流行与同时期的社会现状、社会心态以及社会价值取向不可分割。本文基于网络语料,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诠释这一现象,试图揭示语言接触和变异与社会心态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期更全面了解语言与社会共变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X门 语言接触 语言变异 社会心态 网络文化
下载PDF
中古译经中的处置式 被引量:39
6
作者 曹广顺 遇笑容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55-563,共9页
中古译经中已经出现了用"取"字构成的处置式,其中狭义处置式有"取+O+V+之"、"取+V+之"、"取+O+V"三种格式,后两种是由第一种省略宾语而来的,而"取+O+V"的出现可能与译经者母语的影... 中古译经中已经出现了用"取"字构成的处置式,其中狭义处置式有"取+O+V+之"、"取+V+之"、"取+O+V"三种格式,后两种是由第一种省略宾语而来的,而"取+O+V"的出现可能与译经者母语的影响有关。中古译经中由"将"字构成的处置式还很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译经 处置式 语言接触
全文增补中
西宁回民话的引语标记“说着”、“说”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安生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356,共14页
西宁回民话缀接于广义引语之后的轻声词"说着"、"说",是与本土方言SOV语序倾向相和谐的后置从属语标注式的引语助词,与广见于亚洲大陆SOV黏着语中的引语标记属于同一类型。这种异源性引语标记当是在阿尔泰系语言、... 西宁回民话缀接于广义引语之后的轻声词"说着"、"说",是与本土方言SOV语序倾向相和谐的后置从属语标注式的引语助词,与广见于亚洲大陆SOV黏着语中的引语标记属于同一类型。这种异源性引语标记当是在阿尔泰系语言、主要是蒙古语族语的影响下产生的,两词分别是早期引语动词"说"的连接式和陈述式语法化、凝固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回民话 引语标记 引语助词 语序类型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吴语形成的历史背景--兼论汉语南部方言的形成模式 被引量:30
8
作者 潘悟云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本文提出语言接触的两种重要的模式:海口模式与上海模式。上海模式的特点,是原住民具有文化强势,外来的移民人数虽然多,也要接受原住民的语言。海口模式的特点,是移民具有文化强势,他们的人数虽然少,但是语言强势迫使原住民接受他们的... 本文提出语言接触的两种重要的模式:海口模式与上海模式。上海模式的特点,是原住民具有文化强势,外来的移民人数虽然多,也要接受原住民的语言。海口模式的特点,是移民具有文化强势,他们的人数虽然少,但是语言强势迫使原住民接受他们的语言。原住民在学习移民语言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中介语,而且石化了,成为新的语言,由于人数的优势,反过来同化了目的语,也就是原来的海南闽语。吴语形成的历史就是海口模式加上海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接触 海口模式 上海模式 中介语 石化 原始吴语
原文传递
西宁方言的介词类型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双成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9-478,480,共10页
介词在汉语中广泛使用,不同的方言介词的数量、类型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介词的使用上,西宁方言有前置词和后置词,而且后置介词较为活跃,后置词的使用特点是和西宁方言语序类型的变异相和谐的,也和SOV语言的接触密切相关。
关键词 西宁方言 前置词 后置词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语言接触研究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4
10
作者 戴庆厦 罗自群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共7页
语言接触研究中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鉴别语言影响成分是研究语言接触的基础和前提;在研究步骤上要由近及远,在研究范围上要由小到大;对语言的敏锐性和耐心求证相结合。
关键词 语言接触 同源关系 类型学 方法 范围
下载PDF
汉藏系语言研究法的检讨 被引量:28
11
作者 丁邦新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83-489,共7页
本文对国内汉藏系语言研究法的讨论作了一个检讨,对"语言接触无界有阶说"、"深层对应说"及"语言影响论"等提出不同的意见,归结到李方桂先生五十年前发表的文章,并加上几点作者的申论。
关键词 汉藏语 同源词 语言接触
全文增补中
粤语差比式“X+A+过+Y”的类型学地位——比较方言学和区域类型学的视角 被引量:28
12
作者 吴福祥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8-255,共18页
基于比较方言学和区域类型学视角,本文力图证明:1)差比式"X+A+过+Y"是粤语区别于其他方言的一个显著特征,而少数闽、客、官话方言采用该式则是粤语影响的产物。2)东南亚语言在"过"型差比式上的共享特征导源于粤语&q... 基于比较方言学和区域类型学视角,本文力图证明:1)差比式"X+A+过+Y"是粤语区别于其他方言的一个显著特征,而少数闽、客、官话方言采用该式则是粤语影响的产物。2)东南亚语言在"过"型差比式上的共享特征导源于粤语"X+A+过+Y"的区域扩散。3)粤语差比式"X+A+过+Y"源于自身的独立创新而非古汉语特征的承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比式“X+A+过+Y” 粤语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语势、家庭学习模式与语言传承——从语言自然接触说起 被引量:26
13
作者 陈保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8,共11页
信息分享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语言的通用性需求已经不可回避。这一趋势是任何社团行为和政府行为都不可阻挡的。随之而来的趋势是语言流失。中国也不例外。但是,语言的流失跟通用语言和普通话的推广没有直接关系,而跟语言接... 信息分享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语言的通用性需求已经不可回避。这一趋势是任何社团行为和政府行为都不可阻挡的。随之而来的趋势是语言流失。中国也不例外。但是,语言的流失跟通用语言和普通话的推广没有直接关系,而跟语言接触中某个语言的语势有直接关系,尤其是汉语方言的语势。语势是语言自然传承势力,量化标准为母语人口和词汇量。语言接触者双方在场是语势形成的必要条件。语位是借助行政力量而确立的语言政治地位。即使没有行政力量的介入,中国也普遍存在以汉语为强势语言的不等势接触,语言对话方式呈现塔式层阶结构,少数民族语言流失显著。语言流失不仅包括语言消失,也包括语言类型特征和语言类型机制的丢失。语言传承和记录势在必行。对自然接触和非自然接触不加区分,因此对汉语强大语势估计不足,是多年来语言传承未能取得显著效果的重要原因。汉语的强大语势使少数民族家庭外围的语言环境逐渐成为汉语环境或汉语方言环境,家庭学习模式是母语传承的最后堡垒。要使少数民族语言得到有效传承,必须为语言传承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势 自然接触 语言传承 家庭学习模式
原文传递
互补和竞争:语言接触的杠杆——以阿昌语的语言接触为例 被引量:20
14
作者 戴庆厦 袁焱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5-99,共5页
本文以阿昌语的语言接触为例 ,提出“互补和竞争是语言接触的杠杆”的论点 ,并分析互补和竞争在阿昌语语言接触中的种种表现及其演变规律。
关键词 语言接触 杠杆 互补 竞争
下载PDF
两全其美,和谐发展——解决少数民族双语问题的最佳模式 被引量:24
15
作者 戴庆厦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93,共5页
"两全其美"是解决少数民族双语问题的最佳模式。所谓"两全其美",是指对待少数民族的双语既要保护他们的母语使用和发展,又要帮助少数民族更好地学习、使用通用语——汉语,必须保证母语和通用语在现代化进程中分工... "两全其美"是解决少数民族双语问题的最佳模式。所谓"两全其美",是指对待少数民族的双语既要保护他们的母语使用和发展,又要帮助少数民族更好地学习、使用通用语——汉语,必须保证母语和通用语在现代化进程中分工互补、和谐发展。为此,必须树立科学的双语观,正确认识新时期少数民族语言功能的变化,还必须科学地处理好社会语言生活、文化教育中母语和通用语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规划 语言接触 语言和谐
原文传递
从接触到融合(上)——论满语文的衰落 被引量:21
16
作者 季永海 《满语研究》 2004年第1期24-34,共11页
民族接触首先是语言接触。满语、满文在清代有着特殊的地位 ,然而 ,满族在不长的时间内从满语单语进入到满汉双语 ,最后转用汉语。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满汉民族语言的接触与融合过程及原因 。
关键词 满语 语言接触 语言融合 语言转用
下载PDF
从中古佛典看“自己”的形成 被引量:24
17
作者 朱冠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2-411,共10页
"自"和"己"在东汉以前是两个功能和分布都存在很大差异的词。东汉以后的汉译佛经中"自"产生了做领属语等新用法,"自"和"己"得以在领属语位置上并列连用,并在不晚于隋代凝固成一个复... "自"和"己"在东汉以前是两个功能和分布都存在很大差异的词。东汉以后的汉译佛经中"自"产生了做领属语等新用法,"自"和"己"得以在领属语位置上并列连用,并在不晚于隋代凝固成一个复合词。"自"的新用法的来源是译师受其母语影响,将梵文sva一词的领属语用法"移植"给了"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身代词 自己 汉译佛典 语言接触 移植
原文传递
论语言的接触性衰变——以毕苏语的跟踪调查分析为例 被引量:23
18
作者 徐世璇 《语言科学》 2003年第5期97-110,共14页
语言的接触性影响具有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本文在对毕苏语跟踪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语言接触性衰变的普遍性规律进行论述,提出在语言使用和结构系统两方面的衰退变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使用人数减少,使用者平均年龄升高,语言... 语言的接触性影响具有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本文在对毕苏语跟踪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语言接触性衰变的普遍性规律进行论述,提出在语言使用和结构系统两方面的衰退变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使用人数减少,使用者平均年龄升高,语言的使用范围缩小,语言的结构系统退化。这四个方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尽管在不同的语言中不同方面的突出程度和明显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但是退化的趋势必然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接触 毕苏语 接触性衰变
下载PDF
藏汉混合语“倒话”述略 被引量:21
19
作者 意西微色.阿错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9-126,共18页
“倒话”是新近发现的、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腹地的一种特殊语言,是青藏高原东部藏语使用区汪洋大海中一个小小的“语言岛”。一方面,词汇上主要来自汉语,其基本词汇中来自汉语的词占绝对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在语法结构层面上又与藏... “倒话”是新近发现的、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腹地的一种特殊语言,是青藏高原东部藏语使用区汪洋大海中一个小小的“语言岛”。一方面,词汇上主要来自汉语,其基本词汇中来自汉语的词占绝对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在语法结构层面上又与藏语有着高度的同构关系;这是倒话的基本特征。但是,作为一种用作母语的严密而完备的语言,绝非简单地是用藏语语法去组织汉语词汇。倒话拥有作为特定言语共同体的第一交际语和孩子们学习的母语的,适应交际需要的相当丰富的词汇、完备严密的语音语法体系,充分表现了一个具有独立品质语言的特质。本文主要介绍倒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接触 混合语 倒话
下载PDF
西宁方言的差比句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双成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1-247,共7页
本文主要讨论西宁方言差比句的语序类型。由于和SOV语言的长期接触和影响,西宁方言的一些差比句表现出SOV语言的语序类型,如"基准(标记(形容词"的语序是和藏语、土族语、保安语等SOV语言的语序一致的。
关键词 西宁方言 差比句 语序类型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