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值模拟的城市景观水体生态设计研究——以广西苍海湖为例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琳 李飞鹏 张海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6-80,共5页
城市水体景观规划需要实现水质改善和景观优化的双重目标,以营造良好的水生态景观环境。以广西苍海湖为例,应用MIKE 21水环境模拟软件,建立湖区二维水动力和水质模型,模拟湖区水流及水质条件,提出湖区水动力强化和水质提升的总体策略。... 城市水体景观规划需要实现水质改善和景观优化的双重目标,以营造良好的水生态景观环境。以广西苍海湖为例,应用MIKE 21水环境模拟软件,建立湖区二维水动力和水质模型,模拟湖区水流及水质条件,提出湖区水动力强化和水质提升的总体策略。研究发现,在规划中新增入湖口人工湿地,通过合理配置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构建高效植物生态系统,预期可削减入湖磷负荷45%以上,有效提升湖区水质,基本消除苍海湖大规模藻华爆发的风险,并形成湿地景观,从而实现水质提升和景观优化的有机统一。提出了集成水质模拟、水生态修复和水景观规划技术的湖泊生态景观综合规划方法,可为城市水体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数值模拟 苍海湖 水环境质量 水体景观规划 人工湿地
下载PDF
人工湿地园林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氨氮净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鲁敏 郭振 李东和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4,共4页
本实验采取了最接近自然湿地表面流的人工湿地系统,通过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田间实验设计,采用Origin软件进行随机区组双因素平衡方差分析,采用Minitab软件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研究了污水不同停留时间和不同人工湿地植物及... 本实验采取了最接近自然湿地表面流的人工湿地系统,通过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田间实验设计,采用Origin软件进行随机区组双因素平衡方差分析,采用Minitab软件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研究了污水不同停留时间和不同人工湿地植物及其协同作用对生活污水中氨氮(NH4+-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停留时间1d、3d、5d时,不同植物种类及组合对氨氮的净化效果差异都极显著水平,芦竹+香蒲+美人蕉组合对氨氮净化率皆为最大;停留时间1d、3d时,芦苇+芦竹组合氨氮净化率为最小;停留时间5d时,芦苇净化率最小。净化氨氮效果最好的植物组合首选为"芦竹+香蒲+美人蕉"、其次为"芦竹+香蒲"或"芦苇+香蒲+美人蕉";净化氨氮效果最好的植物种类首选为香蒲,其次为芦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人工湿地 污水生态处理 湿地植物 氨氮 净化效果
下载PDF
滞留型城市景观河道的污染治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申欢 孙亚军 +2 位作者 胡洪营 何苗 孙友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66-68,共3页
以北京的清河为对象,进行人工湿地治理滞留型景观河道污染的示范工程研究。运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8~1.2m/d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COD、NH3-N、TN、TP、藻类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维持在35%~74%、60.5%~88.3%、56、3%... 以北京的清河为对象,进行人工湿地治理滞留型景观河道污染的示范工程研究。运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8~1.2m/d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COD、NH3-N、TN、TP、藻类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维持在35%~74%、60.5%~88.3%、56、3%~80.5%、30.4%~71.1%、83.6%~91.5%和85.2%-95%。在人工湿地每天运行6h的条件下,示范河段的水质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控制了“水华”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河道 污染治理: 人工湿地
下载PDF
基于生物群落重建的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越 闻丞 +2 位作者 陈炜 李雪珊 谭羚迪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29,共6页
城市中的景观水体是一种人工湿地,不仅是城市园林不可或缺的造景要素,也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还具有净化城市中水的潜力,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基于生物群落重建的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方法以物质流、食物网和"种-面积&qu... 城市中的景观水体是一种人工湿地,不仅是城市园林不可或缺的造景要素,也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还具有净化城市中水的潜力,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基于生物群落重建的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方法以物质流、食物网和"种-面积"关系等作为理论依据,以历史生物和景观数据作为修复依据,以"人为设计"和"自然发展"作为基本思路,重建完整食物网,使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顺畅流动并最终能被生物消解。以小毛驴市民农园景观水体为例,阐述重建生物群落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修复方案设计,工程施工,恢复监测和管理维护4个步骤及以下8种方法:历史生物数据/自然地理文献查阅,场地踏勘,生物本底调查,水底地形设计,景观工程施工,物种重引入,生物监测和水质监测。经修复的景观水体水质在当年生长季末期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量标准,并为28种动物提供栖息地。基于生物群落重建的景观水体生态修复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管理各环节,是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居环境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物群落重建 生态修复 食物网 人工湿地
下载PDF
生态型景观-人工湿地在水敏型城市中的应用--墨尔本皇家公园人工湿地与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被引量:11
5
作者 彼得.布林 盖里.沃尔 邹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38,共5页
在现代绿色基础设施概念中,人工湿地不仅应能恢复该区域因城市发展而丧失的生态多样性,还将城市视为集水区,收集地表雨水并处理后回用于当地,使地区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平衡,成为具有生态功能的现代绿色景观。以墨尔本皇家公园湿地为典型范... 在现代绿色基础设施概念中,人工湿地不仅应能恢复该区域因城市发展而丧失的生态多样性,还将城市视为集水区,收集地表雨水并处理后回用于当地,使地区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平衡,成为具有生态功能的现代绿色景观。以墨尔本皇家公园湿地为典型范例,介绍雨水处理型湿地的设计理念、系统组成与功能及其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型景观 人工湿地 雨水收集 绿色基础设施 公共空间灌溉
下载PDF
基于景观的水体生态修复模式设计——以重庆市内子口水库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侯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95-999,共5页
【目的】探讨水体生态修复模式,为改善都市近郊水体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探明重庆市内子口水库基本条件及水污染种类与程度的基础上,针对库内(已受污染水体)与库外(污染源)分别采用不同修复措施。【结果】库... 【目的】探讨水体生态修复模式,为改善都市近郊水体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探明重庆市内子口水库基本条件及水污染种类与程度的基础上,针对库内(已受污染水体)与库外(污染源)分别采用不同修复措施。【结果】库内据污染情况于不同位置设置生态浮床980座;库外采用人工湿地与水源涵养林对污染水源进行处理,共设计2种规模6个垂直流人工湿地,并采用菖蒲、美人蕉等作为湿地植物,采用香樟、垂柳等植被于库周布置17280m2的水源涵养林。【建议】通过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利用植物对污染物的截留与吸收,可改善水库水质,但修复周期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水生态修复 景观 人工湿地 生态浮床 水源涵养林 重庆市内子口水库
下载PDF
表流-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北方城市景观水体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文东 王小刚 +3 位作者 高榕 丁真真 徐福军 翟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6-79,84,共5页
根据北方地区城市景观水体的特点以西安某景观湖为例,进行了表流-潜流组合的人工湿地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表流区对COD、藻类和SS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减少了潜流区基质堵塞的几率,再经过潜流区COD、藻类、SS去除率分别达到80%以上;TN、TP... 根据北方地区城市景观水体的特点以西安某景观湖为例,进行了表流-潜流组合的人工湿地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表流区对COD、藻类和SS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减少了潜流区基质堵塞的几率,再经过潜流区COD、藻类、SS去除率分别达到80%以上;TN、TP、NH3-N主要在潜流区去除,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3.7%、65.8%、79.7%。表流-潜流组合的人工湿地适合于北方地区城市景观水体的处理,为该地区构建人工湿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水体 富营养化 人工湿地 脱氮除磷
下载PDF
东莞燕岭湿地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萍 钟敏 +1 位作者 吴鹏举 黄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51,共5页
跟踪检测东莞燕岭湿地景观水体中叶绿素a、TN、TP、COD、BOD_5等水质指标,并分析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景观水系统不同检测断面的叶绿素a含量差别较大(0.1~32.5 mg/m^3),叶绿素a含量沿水流方向逐渐增大,且呈现季... 跟踪检测东莞燕岭湿地景观水体中叶绿素a、TN、TP、COD、BOD_5等水质指标,并分析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景观水系统不同检测断面的叶绿素a含量差别较大(0.1~32.5 mg/m^3),叶绿素a含量沿水流方向逐渐增大,且呈现季节性暴发的特点;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在90%以上。叶绿素a与TP、TN、COD、BOD_5浓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氮和磷促进藻类生长的同时,藻类的增殖将有助于降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同时会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物浓度。建议在提高高位水池和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能力的同时,在景观河流中补充食藻生物孵化器,通过生物除藻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水体 富营养化 叶绿素A 人工湿地
原文传递
城市大型景观水体水质维护系统管理优化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商侃侃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74,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缺少大型景观水体水质维护的长效机制,综合分析了国内大型景观水体水质维护系统的结构设计,肯定了现有维护系统在设计和运用中的技术示范价值。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以上海辰山植物园景观水体水质维护系统为例,研究发现城市大... 针对目前国内缺少大型景观水体水质维护的长效机制,综合分析了国内大型景观水体水质维护系统的结构设计,肯定了现有维护系统在设计和运用中的技术示范价值。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以上海辰山植物园景观水体水质维护系统为例,研究发现城市大型景观水体存在循环水水质变差、水力停留时间较短、人工湿地功能较弱等问题,剖析了有关的生态学问题,从"减少污染物质的输入"和"增加污染物质的输出"两方面提出了管理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工湿地 原位生态修复 水力停留时间 雨水管理
下载PDF
天津中心城区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潘留明 王秀朵 +1 位作者 赵乐军 王洪云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9-11,15,共4页
针对天津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和水生态系统退化的局面,开展了天津中心城区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的研究,并建成示范工程3项。其中,外环河水环境改善示范工程采用了投菌/浮床/沉床/人工湿地工艺,津河/卫津河示范工程采用... 针对天津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和水生态系统退化的局面,开展了天津中心城区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的研究,并建成示范工程3项。其中,外环河水环境改善示范工程采用了投菌/浮床/沉床/人工湿地工艺,津河/卫津河示范工程采用的是化学/微生物/水生植物净化集成工艺,梅江生态园采用了人工湿地/稳定塘/循环河道旁路生态修复技术。各示范工程均稳定运行6个月以上,且处理效果良好,其中外环河水环境改善示范工程和梅江水环境改善示范工程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津河/卫津河水环境改善示范工程的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水体 水质改善 人工湿地 示范工程 锁磷剂
原文传递
表面流人工湿地Delft3D水动力数值模拟与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洁琼 王蓉蓉 +1 位作者 宋昊洋 王敏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5,共6页
表面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典型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加,但当前其设计过程中存在水体净化效能与空间形态营造较难兼顾的技术瓶颈。从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以江苏省太仓市某人工湿地净化工程中的表流湿地为例... 表面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典型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加,但当前其设计过程中存在水体净化效能与空间形态营造较难兼顾的技术瓶颈。从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以江苏省太仓市某人工湿地净化工程中的表流湿地为例,利用Delft3D软件,通过模拟表流湿地12个方案中“岛屿”微地形或挡墙等不同要素组合下的水力效率(λ)和流速“死区”分布,分析不同方案的整体净化效能高低与内部水动力异质性特征,从而得到影响表流湿地水力特征与水体净化效能的关键空间形态要素,并提出相应的表流湿地空间形态优化策略,为表流湿地的设计提供循证依据。通过数字赋能有助于提高表流湿地实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工湿地 表流湿地 Delft3D 数值模拟 空间形态 水力效率
下载PDF
人工湿地处理川西北散户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巫小云 谢翼飞 +2 位作者 李旭东 王臣 兰书焕 《四川环境》 2023年第5期31-38,共8页
景观型人工湿地用于处理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散户农村生活污水,以补充河道生态需水和减少农村环境污染。选择在阿坝州茂县十里沟村开展现场示范应用研究,底部曝气、美人蕉与西伯利亚鸢尾等搭配种植、冬季搭建保温棚等应用于本湿地。连续7... 景观型人工湿地用于处理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散户农村生活污水,以补充河道生态需水和减少农村环境污染。选择在阿坝州茂县十里沟村开展现场示范应用研究,底部曝气、美人蕉与西伯利亚鸢尾等搭配种植、冬季搭建保温棚等应用于本湿地。连续7个月监测湿地进出水COD_(Cr)、NH^(+)_(4)-N、TN、TP等指标,分析其对当地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低温运行时,西伯利亚鸢尾等4种植物在丙二醛(MDA)含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还原量、酶活力等方面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COD_(Cr)、NH^(+)_(4)-N、TN和TP夏季去除率为85.07%±2.59%、97.21%±1.33%、82.30%±3.37%和65.78%±1.55%,冬季较夏季分别下降18.57%、8.14%、11.35%和7.55%。出水COD_(Cr)、NH^(+)_(4)-N和TP基本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Ⅴ类水质标准。低温下(4~9℃),美人蕉表现出较高的根系活力和污染物去除潜力,更低温度下(-3~5℃),西伯利亚鸢尾适应性、根际脲酶和磷酸酶活性较高。连续7个月的实际污水处理效果验证了景观型人工湿地处理该区域散户农村生活污水的适用性,对该类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具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型人工湿地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 散户农村生活污水
下载PDF
风景园林视角下人工湿地固碳研究进展
13
作者 赖敬 魏定明 陈秋伋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以及能源不足得到世界重点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人类长期面临的问题,我国把实行生态建设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文中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固碳能力的概念进行阐述,系统梳理国内外已有的人工湿...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以及能源不足得到世界重点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人类长期面临的问题,我国把实行生态建设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文中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固碳能力的概念进行阐述,系统梳理国内外已有的人工湿地固碳能力的研究进展。风景园林学科对于人工湿地有着直接的影响,相关行业有必要合理利用现有的增汇技术和方法,有效推进人工湿地从低固碳能力向高固碳能力转化。研究方向还需要经过足够的实践检验、碳汇监测系统以及评估需要更进一步规范完善,使湿地增汇技术更加成熟、完善相关政策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工湿地 固碳能力
下载PDF
美人蕉生长动态及水生生态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3
14
作者 韦晓爱 徐德兰 《南方园艺》 2020年第6期64-67,共4页
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湿地植物受生态因子制约,导致不能生存或生长不良,影响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美人蕉(C.indica L.)是园林绿化及造景常用的水生植物,研究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研究温度、生长基质和光照等系列生... 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湿地植物受生态因子制约,导致不能生存或生长不良,影响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美人蕉(C.indica L.)是园林绿化及造景常用的水生植物,研究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研究温度、生长基质和光照等系列生态因子对美人蕉生长势的影响;确立华南地区不同温度下美人蕉的生长特征,为美人蕉在生态修复及水生植物造景提供相关技术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蕉 植物造景 人工湿地 水生植物 水生生态
下载PDF
管网雨水补给河道用水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流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丹子 李鑫 +1 位作者 张文杰 郑文刚 《风景园林》 2019年第12期91-96,共6页
中国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河道干涸,但夏季雨水资源潜力丰富。虽径流受到一定污染,但较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污染程度更低,成分更简单。雨水通过低运行成本的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可以实现较好的净化效果,满足河道景观需求和生态补... 中国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河道干涸,但夏季雨水资源潜力丰富。虽径流受到一定污染,但较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污染程度更低,成分更简单。雨水通过低运行成本的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可以实现较好的净化效果,满足河道景观需求和生态补水。城市管网雨水承载能力过重的城市边缘区,建设更新过程中进行雨污分流制度,更适于采用人工水质净化的方式将城市雨水管网中的雨水进行就近消纳,减轻城市雨水管网压力,并利用表面负荷率(ALR)来确定并校核人工湿地面积。在综合现在人工水质净化主流程预处理单元、人工湿地单元和消毒存储单元3个环节的基础上,以低运营成本、低管理成本、最优净水量为指向,引入物联网技术智能管控系统,行程具有能控制各级出水水质监测、多级管控、净水生态功能与游览景观功能相结合等多重优点的人工水质净化全流程,达到符合河道水质标准的净化效果。该流程为缓解北方城镇河道缺水现状、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工湿地 人工水质净化 管网雨水收集 水质监测 河道补水
下载PDF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上海长兴岛封闭人工湖生态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边翡斐 《园林》 2022年第7期108-114,共7页
为维持封闭人工湖的景观水体水量平衡和水质稳定,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手段,探讨封闭人工湖的生态设计思路,以指导城市封闭水体的生态修复。以上海长兴岛工业园区封闭人工湖为对象,根据崇明当地气象资料和项目设计现状,分析项目区域... 为维持封闭人工湖的景观水体水量平衡和水质稳定,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手段,探讨封闭人工湖的生态设计思路,以指导城市封闭水体的生态修复。以上海长兴岛工业园区封闭人工湖为对象,根据崇明当地气象资料和项目设计现状,分析项目区域的水量平衡、水动力模拟和水生态构建。结果表明,人工湖汇流区域内全年有8个月需要外界补水,最大补充水量为80.6 m^(3)/d,可由667 m^(2)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外源补充水。受进水流量大小的影响,水流速度为0〜0.02 m/s,岸线曲折凹陷处有多处缓流区;挺水植物以鸢尾、梭鱼草、灯心草等低矮型挺水植物为主,点缀千屈菜、水烛、水生美人蕉等株高1 m以上的种类;浮叶和沉水植物以睡莲、苦草、金鱼藻、黑藻等为主,形成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水生植被带。通过水动力优化、人工湿地处理和水生植被构建的方案设计,维护封闭人工湖的水资源稳定,净化水体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水体 补充水 水生植被带 人工湿地
下载PDF
以武汉市天鹅湖为例论城市人工湿地的营造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颖 胡海辉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49,共6页
以武汉天鹅湖水体景观为研究对象,以雨水收集与净化为前提,从人工湿地的平面规划、植物应用、生态驳岸设计及湿地景观布置等角度介绍了城市湖泊景观营造的相关内容,总结了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设计手段对城市湖泊的生态效应、景观营造... 以武汉天鹅湖水体景观为研究对象,以雨水收集与净化为前提,从人工湿地的平面规划、植物应用、生态驳岸设计及湿地景观布置等角度介绍了城市湖泊景观营造的相关内容,总结了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设计手段对城市湖泊的生态效应、景观营造、游客互动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以期为其他城市湖泊景观营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工湿地 城市湖泊 生态设计 武汉天鹅湖
下载PDF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of Urban Constructed Wetland 被引量:1
18
作者 BU Li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4年第2期41-44,49,共5页
In addition to purifying water, constructed wetl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landscape in cit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design points of constructed wetland under the ecological principles were explored,... In addition to purifying water, constructed wetl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landscape in cit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design points of constructed wetland under the ecological principles were explored, taking the Jingyue Lake in Zhongxiang City, Hubei Province for example, treatment processes were designed for different infl ow waters on the basis of site analysis to facilitate the water environment control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theories were applied to explore functional layouts and landscape designs of wetland, to build a favor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urban wetland and design outstanding wetland ecological landsca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ed wetland ECOLOGY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landscape planning
下载PDF
城市湿地建设的战略性途径:自然保护、工程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被引量:1
19
作者 安琪.斯托克曼 约翰尼斯.约尔格 刘琴博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2013年第4期44-55,共12页
湿地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同时也是最为濒危的生态系统之一。城市化是湿地面临的一项主要威胁。在城市环境中,与湿地相伴而生的是与水相关的疾病、洪水、污染以及恶劣的生活环境,这样的状况已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自20世纪末,人们对... 湿地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同时也是最为濒危的生态系统之一。城市化是湿地面临的一项主要威胁。在城市环境中,与湿地相伴而生的是与水相关的疾病、洪水、污染以及恶劣的生活环境,这样的状况已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自20世纪末,人们对待湿地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拉姆萨尔湿地公约》的提出强调了湿地在自然保护方面的诸多积极的价值,并且推动了湿地管理新概念的产生以消减其健康隐患。同时,工程学大力倡导人工湿地和生物过滤池能够有效地吸收并净化来自雨洪径流、废水,以及受污河流中的污染物这一理念。景观设计将具有审美与娱乐价值的城市湿地公园与生态和技术要素整合在一起,发展出了更为出色的理念,展示出在城市环境中,湿地恢复与建造这一综合性的战略途径所具有的巨大潜力。本文呈现了有关城市湿地的不同观点,并且对相应的案例如何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设计 景观基础设施 生态系统绩效 生态工程 人工湿地 水资源综合管理
原文传递
截污-活水-生态-景观综合治理雁荡河案例研究
20
作者 赵振振 仇亚成 +3 位作者 廖书林 周梦凯 柯凡 陈爱娜 《山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期292-295,298,共5页
城市景观河道的治理,除要进行水质提升外,还需要具备生态性和景观性。根据截污-活水-生态-景观的理念,综合采用控源截污、旁路人工湿地活水、原位反应器生态修复等对雁荡河南段进行治理和景观提升。雁荡河南段属于雁荡河水利风景区的核... 城市景观河道的治理,除要进行水质提升外,还需要具备生态性和景观性。根据截污-活水-生态-景观的理念,综合采用控源截污、旁路人工湿地活水、原位反应器生态修复等对雁荡河南段进行治理和景观提升。雁荡河南段属于雁荡河水利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项目实施后,削减了污染负荷,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V类,并营造自然景观,赋予了其历史文化的内涵。雁荡河南段水环境治理工程投资485.00万元,年运行费用约19.8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河道 人工湿地 活水 沉水植物 河道原位反应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