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面积-高程分析及其侵蚀地貌学意义 被引量:37
1
作者 信忠保 许炯心 马元旭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6-363,共8页
黄土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著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此。面积-高程积分(Hypsometric integral,HI)分析常被用于侵蚀地貌区的地貌发育阶段判定。通过探讨HI与DEM分辨率、分析窗口之间的尺度效应,分析了黄土高原HI空... 黄土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著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此。面积-高程积分(Hypsometric integral,HI)分析常被用于侵蚀地貌区的地貌发育阶段判定。通过探讨HI与DEM分辨率、分析窗口之间的尺度效应,分析了黄土高原HI空间格局和发育阶段性,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侵蚀产沙和地貌发育关系。研究表明:利用不同分辨率DEM计算的HI具有很好的稳定性,HI对DEM分辨率不具有依赖性;然而,利用不同分辨率的分析窗口所计算的黄土高原HI值,表现出随着分析窗口的增大,HI表现出按照乘幂函数关系下降的趋势。黄土高原HI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即汾渭谷地、宁夏内蒙沿黄冲积平原等地堑凹陷区是HI低值区,而黄土丘陵沟壑区是HI的高值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貌发育处于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7.9%、83.4%和8.7%,整体来看处于地貌发育壮年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侵蚀产沙强度和地貌发育过程关系密切,HI与输沙模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当前,黄土高原强烈的侵蚀产沙是其地貌发育处于壮年期的自然表现,这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自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侵蚀产沙 面积-高程积分 地貌发育
下载PDF
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成景系统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36
2
作者 郭福生 姜勇彪 +2 位作者 胡中华 刘林清 李虹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5-201,共7页
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分布着大量以石寨、石墙、巷谷、峰林、石峰、石柱、石崖、巷谷、一线天、造型石等景观类型,它们形成于晚白垩系龟峰群,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分布区之一。其形成不仅与红层、构造及流水等外营力等构成了丹霞地貌的... 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分布着大量以石寨、石墙、巷谷、峰林、石峰、石柱、石崖、巷谷、一线天、造型石等景观类型,它们形成于晚白垩系龟峰群,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分布区之一。其形成不仅与红层、构造及流水等外营力等构成了丹霞地貌的成景系统因素有关,而且也与它们在信江盆地内的空间位置相关,共同制约着不同位置上丹霞地貌的演化进程及其景观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成景系统 演化模式 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
下载PDF
龙门山中段山前河流Hack剖面和面积-高程积分的构造地貌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赵国华 李勇 +5 位作者 颜照坤 闫亮 李敬波 梁明剑 马超 郑立龙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2-311,共10页
2008年5月12日龙门山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仅仅时隔5年,在2013年4月20日,龙门山构造带南段又发生了M7.O级地震,说明该区域构造运动频繁发生,也因此成为地质地貌学家研究构造一地貌一水系的理想场所。构造活动对河流的发育、形态(纵剖面... 2008年5月12日龙门山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仅仅时隔5年,在2013年4月20日,龙门山构造带南段又发生了M7.O级地震,说明该区域构造运动频繁发生,也因此成为地质地貌学家研究构造一地貌一水系的理想场所。构造活动对河流的发育、形态(纵剖面形态、平面形态、三维地貌)等有重要影响。基于DEM数据,本文提取了龙门山中段山前地区的湔江(R_1)、金河(R_2)、绵远河(R_3)、干河子(R_4)和安昌河(R_5)5条河流及其次流域,分别计算了5条河流的Hack剖面、河长坡降指标(sL参数)以及标准化坡降指标(SL/K)等构造地貌参数,并计算了这5条河流及其次流域的面积一高程积分值,对该地区的构造活动、地貌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龙门山中段山前地区5条河流的Hack剖面皆呈上凸形态,表明龙门山中段山前地区处于构造抬升状态;2)该地区的sL参数主要反映的断裂构造活动信息,sL参数在映秀-北川断裂峰值最为明显,说明该地区该断裂的活动性最强;3)龙门山中段的5条河流面积一高程积分线接近凹形,该地区地貌演化整体上处于"壮年期"向"老年期"过渡阶段;4)龙门山中段山前地区构造活动性在空间上有差异性,该地区的中南段活动性较强,北段地区活动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ck剖面 面积-高程积分 构造地貌 地貌演化 龙门山中段
原文传递
广西区域热带岩溶地貌不同类型的演化浅议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金荣 黄国彬 +1 位作者 黄学灵 梁耀成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47-252,共6页
文中论述了广西区域热带岩溶地貌三大类型 ,即 :(1)以玉林、贵港市为代表的桂东南岩溶平原 (残山平原 )类型 ;(2 )以桂林、柳州为代表的桂东北 -桂中 -桂西南峰林平原类型 ;(3)以都安、乐业为代表的桂西 -桂西北峰丛洼地类型。进而阐述... 文中论述了广西区域热带岩溶地貌三大类型 ,即 :(1)以玉林、贵港市为代表的桂东南岩溶平原 (残山平原 )类型 ;(2 )以桂林、柳州为代表的桂东北 -桂中 -桂西南峰林平原类型 ;(3)以都安、乐业为代表的桂西 -桂西北峰丛洼地类型。进而阐述了三大岩溶地貌类型的特点与演化 ,认为它们存在着发育时间上的长短不同 ,营力上的差异 ,也就出现岩溶地貌类型上的各异。岩溶地貌类型中老、中、青的概念仍有意义。岩溶形成的“同时态论”在小区域内岩溶地貌的一定发育阶段可能存在 ,但在大区域或长时间尺度内就不一定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岩溶 岩溶地貌 地质历史 构造运动 地貌演化 广西
下载PDF
基于面积-高程积分对龙门山南段山前河流的构造地貌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邵崇建 李勇 +7 位作者 赵国华 颜照坤 聂舟 闫亮 李敬波 郑立龙 周游 彭海燕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7-737,共11页
1970年和2013年龙门山构造带南段分别发生了大邑西Ms 6.2级地震和芦山Ms 7.0级地震,表明该地区新构造运动相对活跃,为研究构造-地貌-水系的理想场所。基于DEM数据,提取了龙门山南段山前地区的西河(R1)、出江河(R2)、斜江河(R3)、文井河(... 1970年和2013年龙门山构造带南段分别发生了大邑西Ms 6.2级地震和芦山Ms 7.0级地震,表明该地区新构造运动相对活跃,为研究构造-地貌-水系的理想场所。基于DEM数据,提取了龙门山南段山前地区的西河(R1)、出江河(R2)、斜江河(R3)、文井河(R4)、三郎河(R5)和泰安河(R6)6条河流及其次流域,通过计算得到这6条河流及其次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值和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对该地区的构造活动、地貌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区域总体上面积-高程积分值从NW向往SE向递减,表明从NW向往SE向区域活动性整体上在减弱,同时代地层出露的时间越来越晚。(2)研究区域双石—大川断裂上盘SW段的面积-高程积分值比NE段高,表明双石—大川断裂活动性从SW向往NE向有减弱的趋势。(3)随着前展式逆冲推覆作用持续,按照Ohmori模式推测出山地、丘陵、平原的发展模式:1山地,未来山地区域会继续长高,其面积-高程积分渐渐接近0.6(F阶段),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开始从S形向凸形方向发展,山地型河流会由壮年期向幼年期发育;2丘陵,其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开始从凹形向S形发展,丘陵型河流会由老年期向壮年期发展,到达壮年期之后,会进入山地的发展模式;3平原,虽然逆冲抬升作用会增强,但地形雨降雨带也会逐渐靠近,反而造成其剥蚀强度大于抬升强度,其发展模式会渐渐进入丘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高程积分 构造地貌 地貌演化 龙门山南段
下载PDF
黄土丘陵地貌形成模式与地貌演变 被引量:19
6
作者 桑广书 陈雄 +1 位作者 陈小宁 车自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5-380,共6页
通过对陕西北部典型黄土丘陵区地貌调查,提出了黄土丘陵地貌形成模式,并对地貌演变进行了探讨。黄土高原原生黄土丘陵分布广泛,主要在下伏古丘陵基础上由黄土加积而成;次生黄土丘陵是黄土塬、黄土台塬等经沟谷侵蚀、改造而成。黄土丘陵... 通过对陕西北部典型黄土丘陵区地貌调查,提出了黄土丘陵地貌形成模式,并对地貌演变进行了探讨。黄土高原原生黄土丘陵分布广泛,主要在下伏古丘陵基础上由黄土加积而成;次生黄土丘陵是黄土塬、黄土台塬等经沟谷侵蚀、改造而成。黄土丘陵区河流阶地和沟谷层状地貌反映了河流、沟谷的形成与演变。黄河一级支流形成于早更新世末;早中更新世末、晚中更新世初黄河一级支流和较大的二级支流形成了较完整的水系;中更新世末如韭园沟等较大的沟谷形成;晚更新世末河网、沟谷格局与现在已基本一致;尚未切入基岩的冲沟多形成于全新世;长度百米至数十米的切沟多是历史时期或近几十年来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 黄土丘陵 形成模式 演变
下载PDF
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施秉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世奇 熊康宁 +2 位作者 苏孝良 罗井升 张乾柱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12-17,共6页
施秉喀斯特是我国第二批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之一,当前对其地貌演化尚缺乏系统性研究。通过多次野外勘测与取样化验研究,并运用GIS软件综合分析各要素与地貌发育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区内主要造貌岩石为寒... 施秉喀斯特是我国第二批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之一,当前对其地貌演化尚缺乏系统性研究。通过多次野外勘测与取样化验研究,并运用GIS软件综合分析各要素与地貌发育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区内主要造貌岩石为寒武系纯白云岩;研究区内地貌从分水岭到河谷呈现由峰林谷地→峰丛谷地→峰丛浅洼到峰丛峡谷的有序回春式逆向演化中;河谷裂点带之上的高原面中,地面以常态面状侵蚀作用为主,发育峰林谷地与峰丛谷地,在干流与水量较大的支流,水流下切迅速,形成峰丛峡谷,靠近河谷的中间过渡地带,发育了峰丛浅洼;研究区内未形成以深、长、大洞为主的洞穴发育区,更未发育网状地下河系统。因此,施秉喀斯特研究区代表了典型的白云岩喀斯特青年期地貌演化的特征,是研究白云岩喀斯特的良好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喀斯特 地貌组合 地貌演化 世界遗产 贵州施秉
下载PDF
小流域侵蚀地貌演化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武春龙 李壁成 雷会珠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5-61,共7页
通过对杏子河流域内22条小流域沟谷纵剖面和斯特拉勒(Strahler)曲线的信息熵计算,表明流域沟谷纵剖面处于均衡状态,但流域侵蚀地貌处于壮年期状态。杏子河地貌演化与戴维斯(Davis)模型的不同点是地貌未达准平原,... 通过对杏子河流域内22条小流域沟谷纵剖面和斯特拉勒(Strahler)曲线的信息熵计算,表明流域沟谷纵剖面处于均衡状态,但流域侵蚀地貌处于壮年期状态。杏子河地貌演化与戴维斯(Davis)模型的不同点是地貌未达准平原,就有内营力抬升作用,结果使地貌长期处于非平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地貌演化 信息熵 侵蚀地貌 抬升作用
下载PDF
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环境变迁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裕元 石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123-129,共7页
新构造运动是黄土高原区域环境变迁的主导性因素。 2 .5 Ma以来青藏高原的阶段性强烈隆升 ,导致了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加强 ,黄土高原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气候向干旱化趋势演化。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阶段性隆升或沉降与气候演化的共同... 新构造运动是黄土高原区域环境变迁的主导性因素。 2 .5 Ma以来青藏高原的阶段性强烈隆升 ,导致了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加强 ,黄土高原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气候向干旱化趋势演化。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阶段性隆升或沉降与气候演化的共同作用 ,导致了黄土堆积沉积的跳跃式阶段性扩展。黄土高原的地貌演化可以黄河水系的诞生为界限 (1.6 7~ 1.43Ma B.P.)划分为二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黄土高原 地貌演化 气候变迁 环境变迁
下载PDF
从阶地砾石的统计特征看保德至克虎段河流演化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运明 李有利 +1 位作者 吕红华 李新坡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7-572,共6页
通过对保德至克虎段不同地点砾石的岩性、粒径和产状的野外统计与测量,并对不同地点和不同阶地上砾石的岩性、粒径和产状进行对比,发现同一地区不同阶地砾石岩性具有很好的相似性,不同地区同一阶地砾石中灰岩砾石成分从上游向下游由主... 通过对保德至克虎段不同地点砾石的岩性、粒径和产状的野外统计与测量,并对不同地点和不同阶地上砾石的岩性、粒径和产状进行对比,发现同一地区不同阶地砾石岩性具有很好的相似性,不同地区同一阶地砾石中灰岩砾石成分从上游向下游由主导成分变为次要成分,灰岩砾石粒径也从大变小,反映该区砾石为南北向古黄河冲积物。由于较老的一套砾石层为晚第三系红粘土所覆盖,说明黄河至少在晚第三纪已经在该区已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统计 河流阶地 山陕峡谷 地貌演化 黄河
下载PDF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of Gully Head of Loess Plateau in China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被引量:17
11
作者 ZHU Hongchun TANG Guoan +1 位作者 QIAN Kejian LIU Haiy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3期328-338,共11页
In China′s Loess Plateau area, gully head is the most active zone of a drainage system in gully area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oess gully head follows geospatial patterns and reflects the process of the loess landfor... In China′s Loess Plateau area, gully head is the most active zone of a drainage system in gully area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oess gully head follows geospatial patterns and reflects the process of the loess landform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its drainage system to some extent. In this study, the geomorphic meaning, basic characteristics,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the basic types of loess gully heads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sed. Then, the loess gully head′s conceptu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an extraction method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for loess gully head features and elements was proposed. Through analysing the achieved statistics of loess gully head features, loess gully heads have apparently similar an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t loess landforms where they are found. The loess head characteristics reflect their growth period and evolution tendency to a certain degree, and they indirectly represent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In addition, the loess gully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es can be deduced by using loess gully head characteristics. Thi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for describing loess gully land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Plateau loess gully hea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loess landform evolution feature extraction STATISTICALANALYSIS
下载PDF
基于DEM的丹霞地貌演化阶段划分 被引量:17
12
作者 章桂芳 陈凯伦 +1 位作者 张浩然 张慧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共10页
基于ASTER DEM数据,运用面积高程积分理论,探索丹霞地貌发展阶段的定量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丹霞地貌从年轻到成熟的发育,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形态从凸形转为凹形,且凹形特征逐步加强,而HI值则越来越小,基本符合地貌演化的规律。同一地... 基于ASTER DEM数据,运用面积高程积分理论,探索丹霞地貌发展阶段的定量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丹霞地貌从年轻到成熟的发育,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形态从凸形转为凹形,且凹形特征逐步加强,而HI值则越来越小,基本符合地貌演化的规律。同一地区不同区域的面积高程积分对比研究也表明其可以敏锐地反映丹霞地貌发育的多期性,另外,同一地区的对比研究表明丹霞地貌演化阶段存在普遍的尺度效应,在进行面积高程积分的计算中需要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DEM 面积高程积分 演化阶段 定量研究
下载PDF
秦末以来秦都咸阳地貌演变 被引量:14
13
作者 桑广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9-715,共7页
秦都咸阳地貌演变研究是秦咸阳考古和关中地区历史环境演变研究不容忽视的问题。秦末以来,秦都咸阳地貌演变包括渭河河道北移和咸阳原边坡地貌变化两个方面。通过文献考证与实地考察恢复了秦末、唐、明、清各代渭河的河道位置,秦末以来... 秦都咸阳地貌演变研究是秦咸阳考古和关中地区历史环境演变研究不容忽视的问题。秦末以来,秦都咸阳地貌演变包括渭河河道北移和咸阳原边坡地貌变化两个方面。通过文献考证与实地考察恢复了秦末、唐、明、清各代渭河的河道位置,秦末以来秦都咸阳段渭河河道北移4 100 m,平均北移速度1.876 4 m/a,明代以前北移较慢,以后北移速度显著加快,清顺治至现代北移速度达到5.970 1 m/a。咸阳原南侧边坡上的中小切沟主要是秦以后形成的。原坡上的村庄平台是历史上人为斩齐原坡,挖掘窑洞,引起原边逐步后退的结果,是咸阳原边坡人为地貌演变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都咸阳 渭河河道 咸阳原边坡 秦末 地貌演变
下载PDF
则木河断裂带活动特征和地质灾害对地貌演化的影响——以鹅掌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谢吉尊 冯文凯 +3 位作者 杨少帅 李长顺 胡云鹏 王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72-783,共12页
则木河断裂带具有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跃、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本文以鹅掌河流域为例,通过对断裂的活动特征,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长期活动性与成因机制和地貌演化进行分析,研究得出:(1)则木河断裂带活动特征影响地质环境的演化... 则木河断裂带具有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跃、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本文以鹅掌河流域为例,通过对断裂的活动特征,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长期活动性与成因机制和地貌演化进行分析,研究得出:(1)则木河断裂带活动特征影响地质环境的演化。新构造运动引起断裂带局部应变失衡,断裂活动诱发频繁地震;隆起和断陷断块的差异性活动,加剧地貌演化与地表过程;沉积建造环境的不同,影响岩土体的剥蚀与沉积;断裂的掀斜运动,改变地表水系格局与地热运移。(2)活动断裂对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表现为灾害具有时空效应。空间上,灾害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沿水系呈线状分布,具有地层倾向性,集中于断裂破碎带的软岩,微地貌效应显著;时间上,现有地质灾害在多次地震扰动和强降雨触发下形成,鹅掌河形成高频泥石流。(3)断裂活动影响灾害成因机制和灾害类型及破坏模式,脆弱的地质环境在地震持续扰动和极端降雨的耦合作用是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依据灾害成灾机制,将灾害分为3大类,7小类,具有震裂斜坡的典型破坏模式。(4)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相互作用决定地貌演化。鹅掌河泥石流影响邛海的地貌变迁,通过计算构造隆起量与灾害剥蚀量,表明鹅掌河处于隆起区,邛海处于淤积区。由此可见,则木河断裂活动特征通过影响区域地质环境演化,诱发大量的地震地质灾害,最终由地震构造作用驱动的隆起和断陷,地表灾害过程驱动的剥蚀和淤积,两者相互作用决定现有地貌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则木河断裂带 构造运动 地质灾害 地貌演化 鹅掌河
下载PDF
崆峒山丹霞地貌地层归属演化及地貌年龄 被引量:14
15
作者 齐德利 陈致均 +2 位作者 王随继 王志华 景福怀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8-415,共8页
依据对崆峒山丹霞地貌的实地考察和现有资料分析,结合阶地样品测年分析结果,针对崆峒山丹霞地貌的一些争议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认为崆峒山主景区,前峡中部以上至后峡上部之间,其出露地层为下白垩系六盘山群三桥组(K1s)的棕红色粗碎屑岩... 依据对崆峒山丹霞地貌的实地考察和现有资料分析,结合阶地样品测年分析结果,针对崆峒山丹霞地貌的一些争议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认为崆峒山主景区,前峡中部以上至后峡上部之间,其出露地层为下白垩系六盘山群三桥组(K1s)的棕红色粗碎屑岩,丹霞地貌发育处于青年期,保留有三级剥蚀面及百米以上常见的陡崖为其特征。前峡中部以下十万沟及后峡中下部延伸约5 km出露地层主要是上三叠统延长群(T3yn)的紫红色粗碎屑岩,本区已发育至壮年早期,是国内古老地层中发育最好的一处丹霞地貌。根据作者2012-05-18及2012-11-16的采样释光测年(TL/OSL)数据分析,采用"黄进丹霞地貌定量计算公式",测算出崆峒山丹霞地貌区平均地壳抬升速度是0.51 m/(104a)。由此计算出崆峒山丹霞区各景点的地貌年龄,分别是香山13 Ma、隍城11.5 Ma、中台8.7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地层划分 地貌演化 地貌年龄 崆峒山
下载PDF
贵州赤水南部地区丹霞地貌类型特征及成因演化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霞 何庆成 +3 位作者 董颖 曹晓娟 王智勇 段学敏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1-508,共8页
贵州赤水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着白垩系嘉定群巨厚红层,受构造活动、流水侵蚀、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等内外力地质作用影响,形成了类型丰富的丹霞地貌景观。本文将丹霞地貌的类型特征与成因演化相结合,按主导动力对丹霞地貌进行分类,包括丹霞... 贵州赤水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着白垩系嘉定群巨厚红层,受构造活动、流水侵蚀、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等内外力地质作用影响,形成了类型丰富的丹霞地貌景观。本文将丹霞地貌的类型特征与成因演化相结合,按主导动力对丹霞地貌进行分类,包括丹霞构造地貌、丹霞水蚀地貌、丹霞风化地貌和丹霞重力地貌等类型,并对典型的代表景观特征进行描述。重点分析了赤水南部地区丹霞地貌的成因演化过程,从地质学的角度揭示出丹霞地貌景观的成因演化机理,起到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开展地学研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类型 特征 成因演化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缘春光探区沉积演化及含油砂体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勇 李风勋 +3 位作者 丁洁荧 金芸芸 陈丽丽 陈叙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4期1-4,153,共5页
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开展春光探区沉积相研究,确定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冲积扇-辫状河和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等4种沉积体系。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结合春光探区各层系古地貌特征研究,认为古地貌... 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开展春光探区沉积相研究,确定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冲积扇-辫状河和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等4种沉积体系。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结合春光探区各层系古地貌特征研究,认为古地貌控制了各层系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春光探区沉积演化特征,确定了各层系有利沉积相带。结合春光探区油气成藏特征,最终确定了新近系沙湾组一段的冲积扇沟谷砂体、沙湾组河道砂体侧缘尖灭带、古近系滩坝砂体和白垩系扇三角洲地层超覆/剥蚀带是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春光油田 沉积体系 古地貌 沉积演化 沉积相带 岩性地层油藏
下载PDF
Slope spectrum variation in a simulated loess watershed 被引量:10
18
作者 Fayuan LI Guoan TANG +2 位作者 Chun WANG Lingzhou CUI Rui ZHU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CSCD 2016年第2期328-339,共12页
A simulated loess watershed, where the loess material and relief properly represent the true loess surface, i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in slope spectrum with loess watershed evolution. The evolution of th... A simulated loess watershed, where the loess material and relief properly represent the true loess surface, i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in slope spectrum with loess watershed evolution. The evolution of the simulated loess watershed was driven by the exogenetic force of artificial rainfall. For a period of three months, twenty artificial rainfall event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and dura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process, nine DEM data sets, each with 10mm grid resolution, were established by the method of close-range photogrammetry. The slope spectra were then extracted from these DEMs. Subsequent series of carefully designed quantitative analyses indicated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lope spectrum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imulated loess watershed. Quantitative indices of the slope spectrum varied regularly follow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simulated loess watershed. Mean slope, slope spectrum information entropy (H), terrain driving force (Td), Mean patch area (AREA_MN), Contagion Index (CONTAG), and Patch Cohesion Index (COHESION) kept increasing follow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simulated watershed, while skewness (S), Perimeter-Area Fractal Dimension (PAFRAC), and Interspersion and Juxtaposition Index (IJl) represented an opposite trend. All the indices changed actively in the early and active development periods, but slowly in the stable development periods.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ime series of slope spectra was able to effectively depict the slope distribution of the simulated loess watershed, thus presenting a potential method for model- ing loess land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e spectrum evolution simulatedwatershed loess landform
原文传递
从晋北地区地貌演化看桑干河的古流向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忱 马永红 张秀清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2-86,共5页
第三纪 ,恒山 -小五台山、管涔山和坝缘山地逐渐隆起。源于该山地的桑干河、洋河等河流全部汇入洋河谷地中。第四纪 ,大同 -阳原等盆地形成 ,逐渐吸引桑干河等河流向东流入该盆地。洋河仍循原河道。始成现在的水系格局。
关键词 地貌演化 桑干河 古流向 河北 沉积特征 河流流向
下载PDF
福建平潭岛的风沙地貌与海岸演变 被引量:10
20
作者 石谦 蔡爱智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在台湾海峡众多的海岛中,平潭岛以风大、沙多著称.风沙作用发生在2400a B.P.左右至今,风沙作用使该岛增加了90km2的土地.本文论述的海岛东部风沙地貌系列受NNE优势风控制,是泥砂在风和水动力作用下复合搬运与沉积的产物,以堆积型为主,... 在台湾海峡众多的海岛中,平潭岛以风大、沙多著称.风沙作用发生在2400a B.P.左右至今,风沙作用使该岛增加了90km2的土地.本文论述的海岛东部风沙地貌系列受NNE优势风控制,是泥砂在风和水动力作用下复合搬运与沉积的产物,以堆积型为主,伴生侵蚀-刻蚀型.风沙在七里埔、苍海造就了约14km2的土地,在岛的中部建造了淡水湖泊"岚湖",在田美沃留下了风蚀刻痕微地貌.此外,风沙活动还影响了海岛东部地区海岸沙滩的冲淤变化.平潭岛风沙地貌系列是台湾海峡一个独特的地质景观,其对海岸带环境变化的影响在中国东部极具代表性,在我国沿海风沙地层学和地貌学上均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 地貌 海岸演变 平潭岛 台湾海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