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被引量:50
1
作者 王光谦 王思远 陈志祥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18-1222,共5页
应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具有快速、客观的特点。对 L 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判读 ,获取反映黄河流域 2 0世纪 80年代末期到 90年代末期土地利用和覆盖情况的 1:10万比例尺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应用... 应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具有快速、客观的特点。对 L 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判读 ,获取反映黄河流域 2 0世纪 80年代末期到 90年代末期土地利用和覆盖情况的 1:10万比例尺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时空演变模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模型和土地利用重心模型 ,对黄河流域近 10年的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0年来黄河流域草地、林地面积减少 ,而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洪水响应——以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万荣荣 杨桂山 李恒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15,共6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流域洪涝灾害的重要因素。基于太湖流域在全国的重要性及太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洪水效应研究的迫切性,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模拟了5种土地利用情景下的2次典型洪水过...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流域洪涝灾害的重要因素。基于太湖流域在全国的重要性及太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洪水效应研究的迫切性,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模拟了5种土地利用情景下的2次典型洪水过程,定量分析了单一土地利用/覆被对洪水过程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于同场降雨,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洪水总量和洪峰流量大小顺序为:林地<疏林灌丛<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涨水历时长短顺序为:林地>疏林灌丛>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峰现时间出现最早的是建设用地,其次是耕地、草地、疏林灌丛地和林地。建设用地对暴雨洪水过程影响最为显著,不仅使得最大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增大,汇流时间变短,还大大改变了洪峰形态,使流域原有的坦化洪水波形的能力降低。城市化会严重加剧流域暴雨洪水,而森林则有利于缓和流域暴雨洪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洪水响应 水文模型 情景模拟 西苕溪流域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退耕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C、N、P储量和分配格局 被引量:20
3
作者 胡亚林 曾德慧 姜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206-4214,共9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C、N、P循环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退耕还林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以科尔沁沙地农田、5年生杨树人工林和10年生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退耕还林对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C、N、P循环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退耕还林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以科尔沁沙地农田、5年生杨树人工林和10年生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退耕还林对生态系统C、N、P储量和空间格局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1)与农田相比,退耕5年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的C、N、P储量下降,然而10年生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的C、N、P储量升高,其中植物生物量的C、N、P储量占生态系统总储量比例随着退耕还林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大;(2)与5年生杨树人工林相比,退耕还林10年的杨树人工林树叶、树枝、树干、树根和凋落物的C、N、P储量均显著增加(P〈0.05),不同元素(C、N、P)储量在退耕5和10年的杨树人工林各器官空间分配格局不同;(3)与农田相比较,退耕还林5年杨树人工林土壤C、N、P储量在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均表现出下降趋势,而10年生杨树人工林土壤C、N、P储量在不同土层表现出增加趋势,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农田、5年杨树人工林和10年杨树人工林)土壤C、N、P储量在各土层分配格局不同。上述结果充分表明,在我国科尔沁沙地将农田退耕为杨树人工林能够显著改变生态系统C、N、P储量和空间分配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退耕还林 C N P储量 分配格局 杨树人工林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表征的现代绿洲演变过程——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琪 罗格平 +3 位作者 李龙辉 张苗 吕娜娜 王新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57-1171,共15页
本文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例,利用1958年、1968年和1978年3期航片、1987年彩红外航片、1998年Landsat TM、2004年SPOT 5和2014年Landsat OLI影像,构建绿洲及其外围荒漠7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集,综合分析1950s屯垦戍边以来现代绿洲... 本文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例,利用1958年、1968年和1978年3期航片、1987年彩红外航片、1998年Landsat TM、2004年SPOT 5和2014年Landsat OLI影像,构建绿洲及其外围荒漠7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集,综合分析1950s屯垦戍边以来现代绿洲演变和外围荒漠植物群落变化。结果表明:(1)1950年以来,屯垦戍边使位于三工河冲洪积扇中下部的老绿洲不断向冲积平原扩张,老绿洲外围以柽柳和梭梭为建群种的土质荒漠景观不断转变为新绿洲,绿洲面积增加了4倍多。其中1958-1968年和2000s以来是绿洲变化最为显著的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分别对应了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增幅最大的时期。(2)三工河流域的现代绿洲演变过程中存在"地方管辖区"和"兵团农场区"两种基本管理模式,也正是这两种模式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融合,共同推动了现代绿洲演变。(3)三工河流域1950s-2004年现代绿洲演变具有干旱区绿洲演变的普遍特征,但2004年以后的演变仅适用于有较大规模跨流域调水或新增水源的绿洲演变情形。现代绿洲的扩张以荒漠植被的砍伐和破坏为代价,导致绿洲外围植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荒漠植物群落 三工河
原文传递
北洛河流域水沙变化对降雨和土地利用的响应 被引量:21
5
作者 谢敏 张晓明 +1 位作者 赵阳 王昭艳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44,共6页
研究流域水沙变化对降雨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理,对流域土地利用规划决策及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高原北洛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Pettitt突变检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流域近60年降雨、径流和输沙的... 研究流域水沙变化对降雨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理,对流域土地利用规划决策及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高原北洛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Pettitt突变检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流域近60年降雨、径流和输沙的演变规律及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探讨了流域降雨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960—2016年间,北洛河流域降雨随时间变化总体趋势不显著,而径流量和输沙量随时间变化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31.4%和83.5%,输沙量减少趋势尤为显著;研究时段内,北洛河流域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景观基质,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是基本特征;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径流泥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其对径流输沙量减少贡献率分别为76.9%和96.6%,降雨变化影响贡献率分别为23.1%和3.4%。研究结果为深刻认识黄河水沙动态变化提供依据,对未来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洛河 径流 输沙 土地利用
下载PDF
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乡村景观区域中土地利用覆被及其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 被引量:19
6
作者 武俊喜 程序 +5 位作者 焦加国 肖红生 杨林章 王洪庆 张福锁 Ellis Erle C.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97-1411,共15页
过去60a来,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乡村地区发展迅速,引起土地利用覆被及其土壤有机碳储量明显地变化。通过选取区域代表性样方、基于1942年航片和2002年IKONOS影像研究小尺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壤取样和收集1965年前土壤有机碳历史数据,用... 过去60a来,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乡村地区发展迅速,引起土地利用覆被及其土壤有机碳储量明显地变化。通过选取区域代表性样方、基于1942年航片和2002年IKONOS影像研究小尺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壤取样和收集1965年前土壤有机碳历史数据,用尺度推绎和蒙特卡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评价了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的乡村景观区域中土地利用覆被的面积及其030cm土壤(或底泥)有机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近60a来,在86×103km2的区域中有47%的面积发生土地利用覆被转化,其中耕地转化为非耕地的面积为21%(18×103km2)。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转化及其有机碳密度的变化导致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净增加。该区域稻田和闲置水域面积分别减少了21.5%(18.5×103km2)和6.7%(5.7×103km2),导致其土壤(或底泥)有机碳储量分别减少41.8TgC和12.9TgC;而水产养殖、非渗漏表面为主的建筑用地、种植木本作物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4.2%(12.2×103km2)、7.7%(6.7×103km2)、3.5%(3.0×103km2)和2.0%(1.7×103km2),使其土壤(或底泥)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32.2TgC、22.2TgC、12.2TgC和6.5TgC。近60a来,整个区域030cm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增加了18.2TgC,其净增加的可能性为75%,形成了弱碳汇。这主要是由于区域稻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加了17%,使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了22.2TgC(其净增加的可能性为92%);而且,稻田转化为种植木本作物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也使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了1.3TgC(净增加的可能性为86%)和0.3TgC(净增加的可能性为70%);此外,闲置水域转化为水产养殖也使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1.3TgC(净增加的可能性为77%)。但是,稻田转化为水产养殖和非渗漏表面为主的建筑用地导致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损失6.3TgC和0.6TgC。因稻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加及稻田转化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平原 乡村景观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尺度推绎 蒙特卡洛方法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壤有机碳截存
下载PDF
长武黄土塬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潜水补给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程立平 刘文兆 +1 位作者 李志 韩晓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0-678,共9页
通过长武黄土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深剖面土壤水分的长期定位监测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的使用,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潜水补给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存在着活塞流和优先流两种机制,由活塞流补给的地... 通过长武黄土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深剖面土壤水分的长期定位监测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的使用,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潜水补给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存在着活塞流和优先流两种机制,由活塞流补给的地下水量,以休闲地居高,低产农田次之,最后是高产农田;2随着该区域农田生产力大幅提升以及大面积农田转换为果园,地下水活塞流补给量逐年减少,加之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年均降幅达0.3 m;3同位素证据表明,目前长武塬区地下水补给以优先流形式为主。为了实现黄土塬区潜水资源的有效补给与可持续利用,需要合理调控土地利用结构,保持适度生产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壤水分 潜水 稳定同位素 黄土塬区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中植被固碳释氧功能价值变化 被引量:15
8
作者 谢红霞 任志远 李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9-322,共4页
利用陕北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气象等数据,测算了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引起的植被固碳释氧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96年区域固碳释氧功能价值比1986年增加了9.97718亿元,2001年固碳释氧功能价值比1986年增加了13.6148... 利用陕北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气象等数据,测算了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引起的植被固碳释氧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96年区域固碳释氧功能价值比1986年增加了9.97718亿元,2001年固碳释氧功能价值比1986年增加了13.61481亿元。这种价值变化反映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及合理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对提高陕北黄土高原生态服务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高原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固碳释氧 经济价值
下载PDF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重现期洪水的影响——以奉化江皎口水库流域为例 被引量:17
9
作者 雷超桂 许有鹏 +2 位作者 张倩玉 王跃峰 李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017-5026,共10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洪水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并导致设计洪水发生变化。为进一步指导流域防洪及水库洪水设计,以浙东沿海奉化江皎口水库流域为例,应用HEC-HMS水文模型模拟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不同重现期暴雨洪水事件的影响。结... 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洪水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并导致设计洪水发生变化。为进一步指导流域防洪及水库洪水设计,以浙东沿海奉化江皎口水库流域为例,应用HEC-HMS水文模型模拟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不同重现期暴雨洪水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内1985—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不同重现期洪水过程与洪水量级发生改变,其中,洪量和洪峰均增加,洪量较洪峰变化明显。LUCC对小洪水过程影响更明显,5年一遇以上洪水的洪峰和洪量分别平均增加3%和7.6%,而小于2年一遇洪水的洪峰和洪量分别平均增加5.41%和11.91%。同时,LUCC使100年、50年和25年一遇洪水重现期分别提前了15、6a和2a,即其对量级最高的特大洪水的重现期影响最大。此外,不同的土地利用转变方式对洪水的影响程度不一,其中,林地向裸地转变对洪水影响最大,林地向灌草地转变次之,林地向耕地变化对洪水影响最小,且这种差异性在低重现期洪水表现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HEC-HMS模型 降雨径流 洪水重现期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西部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焉莉 《地质与资源》 CAS 2003年第3期188-192,共5页
在3S技术支持下,通过利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分析参数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和21世纪初两个时期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7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比较大的地区是石羊河流域的东部和北部.整个流域湿地、冰川、... 在3S技术支持下,通过利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分析参数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和21世纪初两个时期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7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比较大的地区是石羊河流域的东部和北部.整个流域湿地、冰川、耕地、裸露地、草地、盐碱地等都发生了变化.研究实践表明,利用3S技术进行国土资源调查,建立国土资源环境数据平台,每5~10年进行一次数据更新,可以很好地反映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情况,从而为更好地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规律,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土地利用 3S技术 土地覆盖信息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方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靖 同丽嘎 +3 位作者 董建军 张庆 牛建明 张雪峰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9-336,共8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导致地球表层系统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通过对与土地相关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围绕土地变化科学3个热点问题——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驱动力和模型的研究方法进行说明和评述.在简...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导致地球表层系统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通过对与土地相关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围绕土地变化科学3个热点问题——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驱动力和模型的研究方法进行说明和评述.在简要介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方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统计方法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研究方法,最后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方法研究做了展望.近十几年,虽然土地变化科学在理论和方法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新的方法来丰富和完善土地变化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变化监测方法 统计方法 模型研究方法
下载PDF
东北农田扩张对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2
作者 董思言 延晓冬 熊喆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1-361,共11页
基于1990、2005年两期不同土地利用/覆盖资料,利用区域环境集成模拟系统(RIEMS2.0)分别进行2次连续15年数值模拟,探讨东北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分析集中于气温和降水等要素变化上,并对结果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1)... 基于1990、2005年两期不同土地利用/覆盖资料,利用区域环境集成模拟系统(RIEMS2.0)分别进行2次连续15年数值模拟,探讨东北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分析集中于气温和降水等要素变化上,并对结果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1)东北农田扩张后,东北夏季和冬季平均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并且农田面积扩张的范围越大,气温变化幅度也越大。在夏季,黑河西部、呼伦贝尔南部部分地区降温超过0.5°C,并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大兴安岭南部、黑河西部等地区夏季降水减少20%左右,其中产生减少的大部分区域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2)东北农田扩张通过影响潜热通量的变化和净吸收辐射通量的变化来影响气温的变化,其中东北南部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主要表现为短草类型转变为农田类型,这使得夏季蒸散发增加,潜热通量增加,气温降低。(3)东北农田扩张也影响大气环流场的变化,并与降水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辽宁西部和东北北部部分地区夏季蒸散发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加,但是由于大气环流场变化,降水在这两个地区并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东北区域 气候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1998-2016年全球LUCC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荣宝 卢润开 +3 位作者 唐晓莲 李爽 张雅琪 黄婷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1-601,共11页
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与可视化分析工具,从文献时间分布、研究机构、科学领域分布、文献作者和研究热点等维度,对1998-2016年全球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进展进行数据挖掘.研究结果表明:目前LUCC研究日益成熟... 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与可视化分析工具,从文献时间分布、研究机构、科学领域分布、文献作者和研究热点等维度,对1998-2016年全球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进展进行数据挖掘.研究结果表明:目前LUCC研究日益成熟,文献逐年稳定增长,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机构和作者合作网络还相对松散,LUCC全球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LUCC研究学科交叉性强,综合集成了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多个自然与社会学科;LUCC研究热点众多,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地表景观、城镇化、森林砍伐等热点受到高度关注;综合性研究是未来LUCC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多学科、多时空、多尺度、多方法的交叉.未来LUCC要在数据标准化、大尺度遥感图像融合、历史地图资料不准确性与当代资料整合,以及LUCC全球分类体系和LUCC成果应用等方面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数据挖掘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oasis evolution based on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A case study in the Sangong River Basin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被引量:5
14
作者 ZHANG Qi LUO Geping +3 位作者 LI Longhui ZHANG Miao LV Nana WANG Xinxi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223-239,共17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oasis evolution and the changes of peripheral desert in the Sangong River Basin since the 1950 s by rebuilding seven land cover maps derived from black-and-white aerial photographs(1958, 1968,...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oasis evolution and the changes of peripheral desert in the Sangong River Basin since the 1950 s by rebuilding seven land cover maps derived from black-and-white aerial photographs(1958, 1968, and 1978), a color-infrared aerial photograph(1987), Landsat Thematic Mapper(TM) imagery(1998), Satellite Pour l'Observation de la Terre(SPOT) imagery(2004), and Landsat Operational Land Imager(OLI) imagery(201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Since 1950, the oasis consecutively expanded more than four times from an alluvial fan to an alluvial plain, causing the shrinkage of desert landscapes that were dominated by a Haloxylon ammodendron Bunge community(HBC) and a Tamarix chinensis Lour community(TLC). Furthermore, the primary(1958–1968) and final(2004– 2014) stage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s, during which agricultural land experienced the most rapid expansion during the period 1958–1968, and the built-up area showed the most rapid expansion after the 2000 s.(2) Two basic management modes, a "local mode" form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a "farm management mode" developed by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together promoted oasis evolution under various land-use and landcover(LULC) stages.(3) The evolution of the modern oasis during the 1950s–2004 showed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an arid oasis, while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4–2014 it was characterized by a large-scale inter-basin water diversion or the import of new water sources.(4) The oasis expanded at the expense of desert vegetation, resulting in distinct variation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desert plant community, which will make it more difficult to protect the desert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sis evolution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desert plant community land management Sangong River Basin
原文传递
南昌市LUCC及其对热岛效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梦宇 聂运菊 +1 位作者 洪志达 侯意如 《江西科学》 2016年第6期770-774,共5页
以2002年、2014年覆盖南昌地区的两期影像为数据源,首先对两期数据采用大气校正法进行温度反演;然后选择最大似然法进行地物分类;最后结合所获取的地表温度分级图与土地利用分类图,对南昌市热岛强度、范围以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进... 以2002年、2014年覆盖南昌地区的两期影像为数据源,首先对两期数据采用大气校正法进行温度反演;然后选择最大似然法进行地物分类;最后结合所获取的地表温度分级图与土地利用分类图,对南昌市热岛强度、范围以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2-2014年间南昌市热岛范围与强度都呈现上升趋势,LUCC会导致热岛效应发生时空上的变化,且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是热岛效应增强的主要因素,水体与植被对热岛效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地表温度反演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下载PDF
基于MAS与CA的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桂林 杨昆 +2 位作者 许泉立 刘涛 王保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2-178,190,共8页
采用多智能体(Multi-Agent System,MAS)、元胞自动机模型(Cellular Automata,CA)和GIS技术,对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变化特征。该文以滇池流域为例动态模拟了滇池流域2002年到2024年土地利用空... 采用多智能体(Multi-Agent System,MAS)、元胞自动机模型(Cellular Automata,CA)和GIS技术,对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变化特征。该文以滇池流域为例动态模拟了滇池流域2002年到2024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结构,并采用点对点精度和Lee-Salle指数验证模拟结果,模拟结果的点对点精度达到82.29%,Lee-Salle总指数超过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多智能体 元胞自动机模型 GIS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马尾松林改为茶园后影响表层土壤碳含量的林缘效应
17
作者 游巍斌 李颖 +1 位作者 周艳 何东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49,共9页
【目的】探究马尾松林改为茶园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土壤碳含量的影响,明确林缘形成对森林土壤碳含量的作用,为准确估算森林土壤碳储量和固碳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武夷山国家公园选择马尾松纯林转为茶园的典型地点,研究马尾松... 【目的】探究马尾松林改为茶园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土壤碳含量的影响,明确林缘形成对森林土壤碳含量的作用,为准确估算森林土壤碳储量和固碳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武夷山国家公园选择马尾松纯林转为茶园的典型地点,研究马尾松林内不同林距(距“林—茶”接壤边缘1、20和50 m)及接壤茶园内4处位置的表层土壤(0~20 cm)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马尾松林改为茶园16~28年后,土壤TOC、DOC和MBC含量分别比原马尾松林下降了57.1%、48.8%和16.9%。在马尾松林内至林缘方向上,TOC和DOC含量呈下降趋势,而MBC含量无显著差异(P>0.1),为TOC含量均值在林距50 m、20 m、1 m和毗邻茶园处依次为31.08、30.67、22.26和13.25 g·kg^(-1),DOC含量均值依次为269.7、259.8、226.5和135.5 mg·kg^(-1)。TOC和DOC含量与解释变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和林缘年龄)的逐步回归方程拟合优度好,自变量分别解释了各自变异的87.7%和76.6%;但MBC的拟合效果很差。其中,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和土壤氮组分含量对TOC和DOC产生不同程度的作用;而林缘年龄仅对DOC含量产生影响。【结论】马尾松林改为茶园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使土壤碳含量下降(TOC和DOC最为明显),且随离开林缘的距离增加而降低。因此,需要考虑土壤碳含量的林缘效应,以降低景观尺度的森林土壤碳库和碳汇估算中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森林碳汇 边缘效应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下载PDF
Rubber Tree Distribution Mapping in Northeast Thailand 被引量:2
18
作者 Zhe Li Jefferson M. Fox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1年第4期573-584,共12页
In many parts of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rubber plantations are expanding rapidly in areas where the crop was not historically found. Monitoring and mapp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ubber trees in the region is necessary ... In many parts of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rubber plantations are expanding rapidly in areas where the crop was not historically found. Monitoring and mapp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ubber trees in the region is necessary for develop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equences of land-cover and land-use change on carbon and water cycles.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rubber tree growth mapping in Northeast Thailand using Landsat 5 TM data. A Mahalanobis typicality method was used to identify different age rubber trees. Landsat 5 TM 30 m non-thermal reflective bands, NDVI and tasseled cap transformation compon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model input metrics. The valida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provincial level agricultural statistical data on the rubber tree growth area. At regional (Northeast Thailand) and provincial scales, the estimates of mature and middle-age rubber stands produced from 30 m Landsat 5 TM data compared well (hig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ith the provincial rubber tree growth statistic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AST Thailand Rubber Tree Mapping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Mahalanobis TYPICALITY Kauth-Thomas Transformation landSAT 5 TM
下载PDF
县域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邵景安 刘秀华 魏朝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3,共5页
认为土地整理改变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并进而对其优化调控。而同时土地整理又需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加之县域土地整理是区域乃至全国土地整理目标和方向在时空推进上的具体落实,是检验和评价区域土地整理效... 认为土地整理改变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并进而对其优化调控。而同时土地整理又需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加之县域土地整理是区域乃至全国土地整理目标和方向在时空推进上的具体落实,是检验和评价区域土地整理效果和跟踪监测的有效场地。因此,本文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就县域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变化作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县域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隆昌县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丹 杨武年 《地理空间信息》 2014年第5期72-74,10,共3页
利用2000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分析了四川省隆昌县10 a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并进行驱动力分析。研究表明,2000~2010年,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城镇、交通用地面积增加。分析表明,隆昌县土地利... 利用2000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分析了四川省隆昌县10 a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并进行驱动力分析。研究表明,2000~2010年,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城镇、交通用地面积增加。分析表明,隆昌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有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化因素、政策导向,各因素间相互影响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隆昌县 驱动力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