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人口负荷研究 被引量:151
1
作者 王静爱 徐霞 刘培芳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9-24,共6页
在综述了前人对农牧交错带的认识后,给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和区域界线;认为土地利用结构的农牧交错性是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双重影响的结果,其空间格局有6种区域组合类型;随着人口负荷的加大,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保证这一地带... 在综述了前人对农牧交错带的认识后,给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和区域界线;认为土地利用结构的农牧交错性是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双重影响的结果,其空间格局有6种区域组合类型;随着人口负荷的加大,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保证这一地带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基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北方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结构 人口负荷
下载PDF
中国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从分县到全国 被引量:175
2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张晶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5-875,共11页
论文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3个空间尺度定量评价了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演变的时空格局,并以2005年为代表年份,分类讨论了中国264个牧区(半牧区)县、663个城市地区和... 论文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3个空间尺度定量评价了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演变的时空格局,并以2005年为代表年份,分类讨论了中国264个牧区(半牧区)县、663个城市地区和592个贫困县(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逐步增强,人粮关系趋于均衡;②1980~2005年,中国粮食盈余省份增多,人口超载省份减少,人粮关系趋下改善;③1980~2005年,中国粮食盈余县域在增加,人口超载县域在减少,人粮关系总体趋于平衡;中国分县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基本稳定,粮食主产区的空间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对区域乃至全国的人粮平衡作用日益突出;④草地畜牧业大大提高了中国牧区、半牧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受人口集聚效应影响的城市地区以人口超载、粮食调入为主要特征,中国贫困地区2/3以上的县域仍处于人口超载或临界超载状态,人粮矛盾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粮食 土地资源承载力 土地资源承载指数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97
3
作者 郭秀锐 毛显强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05-711,共7页
土地承载力是土地资源评价的重要指标。回顾总结了我国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将目前的土地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分为三类 :根据环境因子潜力结构计算土地生产潜力的方法 (包括环境因子逐段订正模型和气候因子综合模型 )、根据植被潜... 土地承载力是土地资源评价的重要指标。回顾总结了我国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将目前的土地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分为三类 :根据环境因子潜力结构计算土地生产潜力的方法 (包括环境因子逐段订正模型和气候因子综合模型 )、根据植被潜力结构计算土地生产潜力的方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 ,并讨论了各类方法的使用范围、优点及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载力 计算方法 土地生产潜力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 被引量:99
4
作者 刘东 封志明 +1 位作者 杨艳昭 游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F0004,共7页
首先分析了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发展过程特点,随后以粮食为判据,基于人口与粮食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模型,从分县尺度对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呈... 首先分析了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发展过程特点,随后以粮食为判据,基于人口与粮食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模型,从分县尺度对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呈台阶式上升特征,且伴随周期性波动,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人口增幅小于粮食产量增幅,人均粮食占有量从建国初期的不足209kg,增长至21世纪初期的400kg,呈稳步提升态势;2007年我国分县土地资源承载力主要以人口超载、粮食短缺为主要特征。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及四川盆地等主要粮食生产区表现为粮食盈余,而人口压力较大的东南沿海以及粮食生产水平较低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则表现为人口超载。国家尺度上,中国粮食尚处于盈余状态,因此粮食短缺地区需通过贸易、调配来满足超载人口的粮食需求。东、中部城市密集地区人粮关系尤为紧张,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些地区人粮矛盾会进一步加剧,粮食贸易和调配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该研究可为国家粮食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生产 中国 土地资源承载力 人口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基于耕地生态足迹的重庆市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研究 被引量:91
5
作者 施开放 刁承泰 +1 位作者 孙秀锋 左太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72-1880,共9页
以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关系为切入点,应用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和GIS方法,在修正了Wackernagel提出的耕地产量因子的基础上,构建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以2009年为例,对重庆市的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结果表明:... 以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关系为切入点,应用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和GIS方法,在修正了Wackernagel提出的耕地产量因子的基础上,构建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以2009年为例,对重庆市的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结果表明:(1)重庆市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空间分布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平衡性,总体上从东到西呈现出从富裕到严重超载的空间分布态势,且耕地生态超载区与主城区分布具有较好的吻合性;(2)就县(区)数量而言,重庆市耕地生态赤字区最大,其次是耕地生态盈余区和耕地生态平衡区;就人口数量而言,同样是耕地生态赤字区最大,其次是耕地生态平衡区和耕地生态盈余区;就土地面积而言,耕地生态盈余区最大,其次是耕地生态平衡区,耕地生态赤字区面积最小。重庆市约3/5的人口分布在约4/5表现为耕地生态平衡或盈余的土地面积上,而约2/5的人口集中分布在约1/5表现为耕地生态赤字的土地面积上。可为重庆市的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供需平衡 重庆市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分异 被引量:77
6
作者 苑韶峰 唐奕钰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0-198,共9页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5年间四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模型,从经济贡献力、生态承载力及二者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区域差...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5年间四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模型,从经济贡献力、生态承载力及二者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区域差异显著,各地级市碳排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从上游地区到下游地区增长量逐渐增大。②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总体呈现正相关性,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值先增大后减小,碳排放强度空间正相关性增强,集聚状态显著,异质性空间单元增加。局部空间自相关显示高值集聚中心位于下游沿海地区,低值集聚中心主要分布在上游及中游地区,低值孤立点和高值孤立点分别分布在中游及中下游地区。③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生态承载系数东高西低、中间最低,两者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耦合协调度上游差异较小,中游及下游地区差异相对较大。④为更好地实现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向低碳集约方向转变,可以分区域进行低碳土地利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低碳 土地利用 生态承载力 耦合协调度 长江经济带 全球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源起与发展 被引量:56
7
作者 封志明 《自然资源》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4-79,共6页
国外土地承载力研究可以简单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期(1970年以前)的土地承载力研究以福格特的《生存之路》和阿伦的计算公式为代表;后期则以澳大利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ECCO模型3个研究最负影响。国内则首推《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 国外土地承载力研究可以简单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期(1970年以前)的土地承载力研究以福格特的《生存之路》和阿伦的计算公式为代表;后期则以澳大利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ECCO模型3个研究最负影响。国内则首推《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项目。文章认为,以粮食为标志的土地承载力研究仍是主流;由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日趋模式化;资源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类研究日益活跃;由粮食单一指标走向综合指标体系研究是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四大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载力 土地资源
原文传递
我国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48
8
作者 谢高地 周海林 +1 位作者 鲁春霞 甄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5期93-98,共6页
发展与资源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依赖关系,这种实际存在的关系并不像目前流行的知识经济所设想的那样,可以通过开发技术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可持续发展不是不消耗资源,不是使发展完全摆脱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和依赖,而是要将发展保持在资源环... 发展与资源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依赖关系,这种实际存在的关系并不像目前流行的知识经济所设想的那样,可以通过开发技术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可持续发展不是不消耗资源,不是使发展完全摆脱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和依赖,而是要将发展保持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的限度以内,又不能使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总体分析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表明:①生态空间严重不足,全国大范围出现生态赤字,但把不可再生资源计算在内的生态承载力还有巨大空间;②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人口数量规模在水资源人口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但一些地区表现出水资源人口严重超载;③我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略有剩余,保持长期稳定的温饱具有自然资源保障基础;④我国能源矿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石油矿产长期短缺已成定局,石油能源承载能力明显不足;⑤总体上我国人口和经济发展还没有超出自然资源的承载力限度,但部分地区和部分自然资源严重超载。因此,对于目前我国资源环境的总体状况,我们既不能过分乐观也不能过分悲观的估计,总体上我国人口和经济规模还没有超越自然资源所能承载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水资源承载力 土地承载力 能源承载力
下载PDF
河北省畜禽粪尿污染现状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64
9
作者 白明刚 马长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在确定畜禽粪尿排泄系数及其中各种污染物含量的基础上,根据1990—2007年河北省各种畜禽年末存栏量对河北省历年畜禽粪尿及污染物的产生量、流入水体的量及其对耕地的负荷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随着河北省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 在确定畜禽粪尿排泄系数及其中各种污染物含量的基础上,根据1990—2007年河北省各种畜禽年末存栏量对河北省历年畜禽粪尿及污染物的产生量、流入水体的量及其对耕地的负荷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随着河北省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排泄物逐年增加,相应地给水体和耕地带来的环境影响逐年加大。通过对河北省畜禽养殖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分析,提出了解决河北畜禽养殖污染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污染 排泄系数 耕地负荷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的空间衔接研究 被引量:57
10
作者 龙花楼 刘永强 +1 位作者 李婷婷 万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共8页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两项重要内容。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未来我国城乡建设必将面临更大的环境压力。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在对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三界四区&qu...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两项重要内容。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未来我国城乡建设必将面临更大的环境压力。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在对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三界四区"及环境保护规划中的环境功能分区和生态红线的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基于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三界四区"和环境功能分区进行衔接,并根据生态红线对"三界四区"的划分进行微调,以期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及其实施过程中的有效衔接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功能分区 生态红线 环境承载力 空间衔接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方法研究 被引量:56
11
作者 叶菁 谢巧巧 谭宁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62-271,共10页
为揭示城市生态承载力空间特征,探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方法,该文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弹性力-社会经济协调力"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状态空间法在市域范围进行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利用三维... 为揭示城市生态承载力空间特征,探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方法,该文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弹性力-社会经济协调力"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状态空间法在市域范围进行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利用三维魔方法设计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关联模型,结合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与评价单元主体功能分区结果进行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最大值为0.233 8,位于梁子镇,最小值为0.050 9,位于临江乡。受到资源环境本底和社会经济投入条件影响,研究区生态承载力较高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湖一带,北部相对较低,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2)国土空间格局划为城市经济核心区、城市经济拓展区、农业生产区、生态功能涵养区四大功能区域和一类禁止开发区域,能够较好地反映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能够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理论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优化 生态承载力 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状态空间法 三维魔方法 鄂州市
下载PDF
中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性和限制度研究 被引量:51
12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游珍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95-1405,共11页
以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性评价为核心,建立土地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等三个不同尺度,全面评估近10年中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及其时空耦合规律,定量揭示中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程度及其空间格局与变化... 以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性评价为核心,建立土地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等三个不同尺度,全面评估近10年中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及其时空耦合规律,定量揭示中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程度及其空间格局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49年以来中国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趋于增强;2010年与2000年相比,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由42.87下降到34.50,土地资源限制度在降低。2分省的人粮关系趋于好转,大多省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处于较低水平;2010年与2000年相比,分省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整体呈降低趋势。3 2000-2010年分县粮食盈余地区在增加,人口超载地区在减少,人粮关系趋于改善;2010年和2000年相比,基本不受土地资源限制的分县单元由60.27%增至70.63%,基于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整体较低,且近10年呈降低趋势;土地资源限制度整体上东部强于西部、南部强于北部、泛黄河流域强于长江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土地资源 承载力 限制度
原文传递
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3
作者 杨亮 吕耀 郑华玉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3-600,共8页
开展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既是对土地承载力研究体系的深化,也是对城市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总结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的起源、发展、内容、方法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发现其多出自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等领域的延伸,... 开展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既是对土地承载力研究体系的深化,也是对城市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总结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的起源、发展、内容、方法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发现其多出自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等领域的延伸,或为某一领域的一部分,而其自身的研究体系尚未形成。已有研究主要从承载主体、承载对象和影响因素3个视角探讨了与城市土地承载力相关的内容,重在分析和评价城市各类土地与人口规模、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数理分析、模型方法、指标体系等被普遍采用,但各评价方法根据评价对象和城市特点有所不同,评估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选择的不同方法,从而使得到的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在实践层面,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的实际应用还很薄弱,但其指导作用已经凸现。研究认为,城市土地承载力从基本概念到量化方法、再到实践应用的研究中还存在不足之处,今后的研究应当侧重于完善城市土地承载力自身的研究体系,并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城市土地承载力的功能分区研究和预警研究,建立城市土地承载力状态与土地政策调控的互动机制,逐步加强研究方法的更新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载力 城市土地 建设用地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环渤海沿海地区土地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50
14
作者 于广华 孙才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860-4870,共11页
沿海地区是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近年来沿海地区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研究沿海地区土地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往评价中的不足,采用韦伯-费希纳定律确定指标评价标准;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主客观综合权重的计算,运用可变... 沿海地区是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近年来沿海地区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研究沿海地区土地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往评价中的不足,采用韦伯-费希纳定律确定指标评价标准;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主客观综合权重的计算,运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及模型对土地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以环渤海沿海地区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环渤海地区土地承载力整体呈持续上升趋势,但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天津、唐山、大连、盘锦、青岛、烟台、东营、威海土地承载力相对较高,锦州、营口、秦皇岛、滨州、潍坊、日照属于中等水平,沧州、丹东、葫芦岛四市土地承载力相对较低。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应用于土地承载力评价,计算简便,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可信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载力 韦伯-费希纳定律 可变模糊评价 D-S证据合成理论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耦合分析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48
15
作者 吕添贵 吴次芳 游和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0,共8页
研究目的:评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耦合差异水平,并探讨其耦合优化路径。研究方法:采用信息熵权法确定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量化评估。研究结果:(1)生态经济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市区耦合协调度整体... 研究目的:评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耦合差异水平,并探讨其耦合优化路径。研究方法:采用信息熵权法确定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量化评估。研究结果:(1)生态经济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市区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高,县域则相对较低;(2)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缺乏同步性,市区多为环境滞后性阶段,县域则处于经济滞后阶段;(3)耦合度空间分布以湖滨地区为核心以圈层形式呈现向外逐渐递减趋势;(4)经济滞后区域应选择城镇建设与产业布局策略,环境滞后区应选择适应性管理与生态屏障区构建策略。研究结论:基于资源与经济同步优化策略将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均衡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水土资源 承载力 经济发展 耦合度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土地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45
16
作者 许联芳 谭勇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3,共5页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愈发尖锐,由资源紧缺、环境破坏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世人的关注。从土地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地理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愈发尖锐,由资源紧缺、环境破坏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世人的关注。从土地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地理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在调研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基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区域土地承载力的概念,构建城市群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土地承载力进行初步评价,提出了提高长株潭城市群土地承载力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载力 地域差异 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 长株潭城市群
原文传递
青海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系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晓鹏 张志良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9-77,共9页
以资源—资源生态—资源经济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从对青海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系统条件的综合分析入手,主要在三个层次(各类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农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的匹配关系、单产潜力的预测与总生产潜力的仿真)上进行人口与资源关系... 以资源—资源生态—资源经济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从对青海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系统条件的综合分析入手,主要在三个层次(各类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农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的匹配关系、单产潜力的预测与总生产潜力的仿真)上进行人口与资源关系的高层次、多侧面的综合研究,从而建立了该地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动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人口 承载量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42
18
作者 哈斯巴根 李百岁 +1 位作者 宝音 乌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4,共6页
在传统食物型人口承载力基础上,引进表征土地资源经济产出的货币型人口承载力来综合考虑土地资源人口综合承载力,建立了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模型。并以呼和浩特市域作为研究区域,运用系统动力学(SD)原理与方法,在不同情景下模拟了土... 在传统食物型人口承载力基础上,引进表征土地资源经济产出的货币型人口承载力来综合考虑土地资源人口综合承载力,建立了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模型。并以呼和浩特市域作为研究区域,运用系统动力学(SD)原理与方法,在不同情景下模拟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得出较优的发展方案,即到2020年呼和浩特市域食物型人口承载力为310万人,货币型人口承载力为1723万人,综合人口承载力为1000万人口,货币型人口承载力多出食物型人口承载力5.56倍,货币型人口承载力对综合人口承载力的贡献远超过了食物型人口承载力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耗散结构理论 系统动力学模型 呼和浩特
下载PDF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6
19
作者 岳晓燕 宋伶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4-257,共4页
随着政府和学术界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日益瞩目,国内涌现出大量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其研究历程的回顾,以及不同方法优缺点的评述,提出未来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不仅要着眼于耕地资源,更要研究农用地资源以及城市用地等的综... 随着政府和学术界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日益瞩目,国内涌现出大量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其研究历程的回顾,以及不同方法优缺点的评述,提出未来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不仅要着眼于耕地资源,更要研究农用地资源以及城市用地等的综合土地资源承载力,即在保护土地资源生态系统健康的情况下,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土地资源能够承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研究方法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湖南省各市(州)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38
20
作者 罗雁文 魏晓 +2 位作者 王良健 刘晋 刘代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4-289,共6页
文章分析和预测了湖南省各市州耕地和人口变化情况以及土地现实生产力和2020年土地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市(州)土地资源现实承载力和预测了2020年土地资源承载力,并认为全省目前除湘西地区外,其他地区都处于略有盈余状态,到2020... 文章分析和预测了湖南省各市州耕地和人口变化情况以及土地现实生产力和2020年土地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市(州)土地资源现实承载力和预测了2020年土地资源承载力,并认为全省目前除湘西地区外,其他地区都处于略有盈余状态,到2020年土地资源承载力超载地区将增加,长株潭等地区也将由现在的盈余地区转为基本平衡地区。最后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产潜力 土地生产力 人口 土地资源承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