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票”的创新价值及制度突破 被引量:41
1
作者 郭振杰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4期71-75,共5页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市场推出的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转让交易制度,俗称"地票"交易制度,它对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改革、城乡统筹发展及实现土地收益公平分配是一种制度创新。但由于该制度尚处初创阶段,交易制度存在某些不足,待补充...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市场推出的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转让交易制度,俗称"地票"交易制度,它对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改革、城乡统筹发展及实现土地收益公平分配是一种制度创新。但由于该制度尚处初创阶段,交易制度存在某些不足,待补充完善。应利用试点优势、增强制度活力,在"地票"法律化过程中更要实现多方利益表达的平衡,使其成为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票” 制度创新 城乡统筹发展 农村土地流转
下载PDF
“地票”的法律性质和制度演绎 被引量:28
2
作者 郭振杰 曹世海 《政法论丛》 2009年第2期46-50,共5页
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地票"制度对我国农村建设用地的流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地票具有其特有的法律性质,如特殊的法律权利主体和尚待其他配套制度明确的权利内容。地票重要的制度价值体现在其逻辑展开和制度演绎上,农村... 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地票"制度对我国农村建设用地的流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地票具有其特有的法律性质,如特殊的法律权利主体和尚待其他配套制度明确的权利内容。地票重要的制度价值体现在其逻辑展开和制度演绎上,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权的地票化、农村建设用地本身的地票化、甚至城镇建设用地的地票化,都将进一步体现"地票"的价值,并凸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地票制度将大大促进我国农村土地的复垦、征用与城镇国有土地的出让、开发等工作中的社会利益协调,并为城乡土地提供统一交易的制度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票 法律性质 制度创新 城乡统筹
下载PDF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配置机制研究——以重庆地票制度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魏峰 郑义 刘孚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8期395-396,399,共3页
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地票制度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配置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地票运行情况的分析,肯定了地票在提高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和显化农村土地价值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认为存在地票推高房价的可能性及企业竞得地票后&qu... 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地票制度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配置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地票运行情况的分析,肯定了地票在提高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和显化农村土地价值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认为存在地票推高房价的可能性及企业竞得地票后"落地"困难的问题,进而提出地票的发展构想,即与目前的土地管理制度进一步衔接,适应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票 市场配置机制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指标落地
下载PDF
上海市产业用地全程评估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基伟 郁钧 +1 位作者 周金龙 段浩 《上海国土资源》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本文基于当前上海产业用地管理实践,从产业用地批前、批中和批后管理的全程角度,提出了批前评估将节地融入项目设计、工程可行性预审,批中注重对规模、强度的评估,批后注重对用地整体绩效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用地全程评估模式,并对该... 本文基于当前上海产业用地管理实践,从产业用地批前、批中和批后管理的全程角度,提出了批前评估将节地融入项目设计、工程可行性预审,批中注重对规模、强度的评估,批后注重对用地整体绩效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用地全程评估模式,并对该模式的相关机制建立进行了研究。最后以上海市临港新城为例对该机制的初步应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用地 评估 节约集约 机制 审批 用地指标
下载PDF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用地指标分析及节地设计方向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秀成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58,共6页
针对目前国内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用地控制指标尚无相关标准的现状,通过对国内113座已建和在建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实际用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理论计算,提出了不同规模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用地按0.35~1.20 m^(2)/(m^(3)·d^(-1))... 针对目前国内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用地控制指标尚无相关标准的现状,通过对国内113座已建和在建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实际用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理论计算,提出了不同规模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用地按0.35~1.20 m^(2)/(m^(3)·d^(-1))指标范围进行控制的建议。对于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节地设计,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提出了工艺路线选择、工艺参数优化、总体布置节地和地块综合开发利用节地等设计方向。具体的工程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节地、安全、成本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现在项目特定条件下最大程度节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用地指标 节地设计
原文传递
耕地红线、土地招商博弈与区域统筹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宋华盛 朱希伟 邓慧慧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4-96,共13页
在我国区域间"你追我赶"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地区间税收竞争环境下,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常演变成以地价、优惠政策为主的价格战,造成土地资源严重透支,18亿亩耕地红线应运而生。运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分析"红线&qu... 在我国区域间"你追我赶"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地区间税收竞争环境下,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常演变成以地价、优惠政策为主的价格战,造成土地资源严重透支,18亿亩耕地红线应运而生。运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分析"红线"对地方政府土地招商博弈的政策效应,本文发现尽管"红线"无法根除此种招商博弈造成集聚不足的效率损失问题,但有助于减少地方政府"竞次"行为。如果中央政府对土地供给和收益双统筹配置,既能解决集聚不足和"竞次"行为,也能使全体国民更均等地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促进区域协调,实现社会公平。就现阶段而言,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跨省交易市场体系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红线 土地招商 级差地租 区域统筹发展
下载PDF
美国国家公园土地政策及其对中国不可移动文物土地问题的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郭萍 李大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11-216,共6页
在当下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相较可移动文物而言,不可移动文物高度依附于土地而存在或以土地为物质载体,土地问题成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美国在建设国家公园过程中较早意识到土地之于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其在用地配额... 在当下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相较可移动文物而言,不可移动文物高度依附于土地而存在或以土地为物质载体,土地问题成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美国在建设国家公园过程中较早意识到土地之于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其在用地配额、土地征收经费、原住民补偿与安置方面采取的不少具体措施均值得中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家公园 城镇化 土地政策 不可移动文物 土地问题 用地配额 原住民补偿
下载PDF
宋代解决人口与土地矛盾思想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方宝璋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8,共6页
宋代人口增长迅速、分布不均,土地兼并严重,使人口与土地矛盾突出。当时不少人就此提出解决思路:一是调整人口分布;二是实行限田;三是主张土地集约经营。从宋代解决人地矛盾的思想可以看出,对人地冲突的综合治理不仅有助于减轻人口对土... 宋代人口增长迅速、分布不均,土地兼并严重,使人口与土地矛盾突出。当时不少人就此提出解决思路:一是调整人口分布;二是实行限田;三是主张土地集约经营。从宋代解决人地矛盾的思想可以看出,对人地冲突的综合治理不仅有助于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而且还可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人地矛盾 人口分布 限田 土地集约经营
原文传递
基于地票制度下的成渝宅基地流转模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智利 李军 段大玲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5-61,共7页
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是长期制约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极度膨胀,城镇建设用地的紧张和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城乡二元土地结构矛盾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成都和重庆作为全国城乡综合配套改... 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是长期制约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极度膨胀,城镇建设用地的紧张和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城乡二元土地结构矛盾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成都和重庆作为全国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宅基地流转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探索。本文通过比较在地票交易制度下成渝两地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现实背景、流转方式、交易成本等环节,分析成渝两地在农村宅基地流转过程中的经验和弊端,希望为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的健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流转 地票 城乡统筹 成渝
下载PDF
农村地区学校布局优化与土地整理——以新仁苗族乡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韶雅 戴特奇 +1 位作者 张超 刘正兵 《小城镇建设》 2019年第4期32-38,共7页
在农村地区人口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学校撤并是一个常见的政策选项,但不合理的激励制度和空间规划往往带来不合理的撤并布局,造成上学距离过长或者学校规模过大。目前少有研究在空间优化的基础上探讨学校撤并的制度设计。针对这一问题,本... 在农村地区人口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学校撤并是一个常见的政策选项,但不合理的激励制度和空间规划往往带来不合理的撤并布局,造成上学距离过长或者学校规模过大。目前少有研究在空间优化的基础上探讨学校撤并的制度设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为例,通过空间优化方法对不同情景下的学校撤并方式进行了求解,根据撤并学校后土地资源释放及其流转带来的效益,讨论了对上学距离的补偿效果。结果表明,案例区至少需要撤并1所学校,才能满足学校规模标准化下限,但至少需要保留2所学校才能不突破标准化上限,可撤并的学校数量为1~6所;无论是现状还是撤并1~6所学校,均存在超过5km的较长上学距离。学校撤并所节约的用地若入市流转,可以支持购置校车并使得上学时间小于30分钟。这表明,学校撤并与农村教育用地流转的结合,可在实现学校规模标准化的同时,通过用地流转来支持校车购置,解决现状或学校撤并中的上学距离过远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布局优化 学校撤并 土地整理 新仁苗族乡
下载PDF
民用建筑推行用地用电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文淳 杨仕超 许燕禄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12年第2期47-50,共4页
针对广东省开展的用电指标工作,分析了当前建筑节能工作的瓶颈,论证了控制建筑用电负荷对新建建筑节能的关键作用,结合既有建筑的耗能统计数据和相关标准,给出了用电指标的建议数值。
关键词 民用建筑 用地指标 用电指标
下载PDF
有效利用农村宅基地——基于山西省吕梁市调研的理论和政策分析 被引量:40
12
作者 陆铭 贾宁 郑怡林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4,共12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宅基地闲置而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宅基地的有效利用,既是顺应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振兴乡村、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利的有效手段。进行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明确宅基地产权性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宅基地闲置而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宅基地的有效利用,既是顺应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振兴乡村、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利的有效手段。进行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明确宅基地产权性质,清晰界定产权主体和权利,纠正宅基地等同于社会保障的认识误区,充分考虑地理与产业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决定土地退出和利用形式。本文在调研山西省吕梁市具有代表性的村庄的基础上,提出应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情况,实施差异化的盘活宅基地的政策。将闲置宅基地用于各种农业用途的,均视为建设用地调减。在高效利用农村宅基地基础上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交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有效利用 区域发展 产权性质 建设用地指标
原文传递
迈向均衡: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完善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黄忠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135,238,共15页
切实保护耕地是土地制度改革的一条底线。现行耕地保护制度在制度目标、管理模式、用地指标配置、城乡关系和管理手段上仍然存在偏颇。未来的耕地保护制度应朝向更为均衡的目标进行完善:确立山水林田湖"全要素"保护理念,统筹... 切实保护耕地是土地制度改革的一条底线。现行耕地保护制度在制度目标、管理模式、用地指标配置、城乡关系和管理手段上仍然存在偏颇。未来的耕地保护制度应朝向更为均衡的目标进行完善:确立山水林田湖"全要素"保护理念,统筹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的管理目标;建立、健全法治化的纵横耕地补偿机制,激发各主体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指标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增加耕地后备资源;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尽快建立真正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缓解建设占用耕地的压力;摒弃运动式的政策治理模式,将耕地保护政策法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土地用途管制 生态保护 用地指标交易 均衡
下载PDF
新增建设用地管理的“配额—交易”模型——与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靳相木 沈子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6-91,共6页
通过排污权交易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管理的对比研究,探索我国现行新增建设用地指令性管理的改进方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排污权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实行总量控制、具有经济价值、单位配额的产出不同等三个方面具有相似性,在实行新... 通过排污权交易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管理的对比研究,探索我国现行新增建设用地指令性管理的改进方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排污权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实行总量控制、具有经济价值、单位配额的产出不同等三个方面具有相似性,在实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控制的框架内引入类似排污权交易的市场机制,就有可能成为今后我国新增建设用地指令性管理体制改革的选择方向。同时,进一步的理论证明也显示,引入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市场交易机制,可以实现农地非农化配置的帕累托改进。在此基础上,立足排污权交易和新增用地指标管理的差异性,借鉴我国地方政府新增建设用地管理的市场取向创新经验,参照国外排污权交易管理的"配额-交易"模式,建立了中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交易的一个理论模型,并阐述了其政策涵义,即目前可在设区的市的范围内,允许其辖区内的市、县基层政府之间进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交易,通过适当的交易能实现新增建设用地的市场价值以及全社会福利的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管制 排污权交易 新增建设用地配额
下载PDF
建设用地减量化过程中的土地指标市场化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红梅 刘超 +3 位作者 孙彦伟 王克强 刘伟 龙腾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0,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上海市建设用地减量化的政策背景,分析上海市土地指标交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土地指标市场化交易机制,为上海市土地利用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上海市... 研究目的:基于上海市建设用地减量化的政策背景,分析上海市土地指标交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土地指标市场化交易机制,为上海市土地利用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上海市土地指标交易存在交易半径较狭小、市场化程度较低、定价机制不合理、收益分配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应研究市场竞争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指标交易机制。研究结论:针对经济快速发展与土地指标短缺的现实矛盾,上海市政府应从机制构建与配套措施两方面进行土地指标市场化交易体系建设,以推动上海市土地市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减量化 土地发展权 指标交易 机制构建 配套措施
下载PDF
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模式——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廖和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1期45-51,共7页
研究目的:构建一套系统的、动态的小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模型,寻求在总量约束下如何实现用地结构优化和供给速度合理化的配置方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法。研究结果: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模式,解决了小城... 研究目的:构建一套系统的、动态的小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模型,寻求在总量约束下如何实现用地结构优化和供给速度合理化的配置方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法。研究结果: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模式,解决了小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问题、建设用地结构配置以及小城镇建设用地供给速度问题。研究结论:小城镇建设规模要结合当地实际,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把有限的土地资源配置到优势产业或部门中去,发挥其最大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用地 总量控制模型 重庆 配置模式 土地管理
下载PDF
土地发展权交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溢出效应--基于重庆地票交易政策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顾汉龙 刘忆莹 王秋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6-134,共9页
在我国实施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探讨区域间基于发展权交易的土地要素互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实施地票交易政策构建区域间土地发展权交易市场的重庆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08—2017年重庆市地... 在我国实施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探讨区域间基于发展权交易的土地要素互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实施地票交易政策构建区域间土地发展权交易市场的重庆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08—2017年重庆市地票交易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检验和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分别利用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经济地理距离三种类型的空间权重,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探讨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及土地发展权交易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各个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发展权交易行为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随着地票交易政策的实施,空间集聚水平不断提高。②无论在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重庆市区域经济增长均呈现出显著的时间溢出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现阶段,维持本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时间溢出效应要强于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③区域土地发展权交易行为显著地影响着本区域和经济地理距离上相邻区域的经济发展,对本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直接效应大于对周边区域经济贡献的溢出效应,同时,长期效应也显著明显于短期效应。基于此,政府应在建立调节和预警机制的基础上,以土地发展权交易为纽带搭建城乡间、区域间要素互动的有效通道,形成土地、资本、劳动力多要素协同作用的区域融合发展体系,提高要素区域间的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交易 重庆地票 空间溢出 经济增长 空间动态面板
下载PDF
国家治理视角下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的执行偏差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夏菁 田莉 +1 位作者 蒋卓君 周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30,共11页
研究目的:整体解释中国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与再分配的运作逻辑,提出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指标分配与传导机制优化策略。研究方法:访谈调查法、面板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的执行偏差是中央统辖权与地方治理权之间... 研究目的:整体解释中国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与再分配的运作逻辑,提出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指标分配与传导机制优化策略。研究方法:访谈调查法、面板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的执行偏差是中央统辖权与地方治理权之间张力的体现,指标再分配是中央统辖权对这一"失控"行为采取的"干预"行动。(2)中国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后的执行偏差行为受分配、执行和监督检查三个阶段权力配置与组织架设的综合影响。在分配阶段,自上而下的目标设定权表现为较大治理规模负荷背景下,采取刚性指标管控难以适应地方差异化与灵活性的指标使用需求;在执行阶段,逐级代理的"行政发包制"下,地方差异化土地出让方式及"竞次"行为对驱动地方突破规划目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在监督检查阶段,土地督察机构的独立性不足与督察内容亟待创新。研究结论:建设用地指标公平分配与有效实施关乎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从目标设定权、检查验收权和激励分配权等多维控制权全过程优化予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指标 执行偏差 传导机制 治理
下载PDF
基于效率—公平的区际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方式评价及改进——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鑫 姜海 +2 位作者 范宇 赵勇 韩肖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27,共8页
研究目的:从经济增长贡献和人口用地公平出发,构建区(县)建设用地指标配置评价体系与方法,以南京市进行例证分析,为改进地区间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提供思路与建议。研究方法:C-D生产函数、协调度分析、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2006—2014年... 研究目的:从经济增长贡献和人口用地公平出发,构建区(县)建设用地指标配置评价体系与方法,以南京市进行例证分析,为改进地区间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提供思路与建议。研究方法:C-D生产函数、协调度分析、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2006—2014年建设用地扩展对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低于固定资本和劳动力,地区经济增长对土地总体依赖度持续降低;(2)不同区(县)建设用地扩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存在明显差异,建设用地指标过度配置和配置不足现象并存,区际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效率提升空间大;(3)从常住人口总量与建设用地总量来看,地区间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公平性较高,但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变化率的关系显示建设用地指标地区间配置公平性需要提升。研究结论:(1)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所处发展阶段与主体功能定位,兼顾经济效率与地区公平;(2)应引进价格竞争和绩效竞争,提升地区间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建设用地指标 区际配置 效率 公平 南京市
下载PDF
农地非农化管理的分权取向改革及其情景模拟 被引量:10
20
作者 靳相木 姚先国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10-20,共11页
对现行农地非农化"转-征-供"三位一体的中央集权制管理模式的基本规定性及可能的内在矛盾进行了制度分析,揭示了中央集权制管理框架虽然具有阶段必要性,但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不断进展,今后势必要引入基于地方利益独立性... 对现行农地非农化"转-征-供"三位一体的中央集权制管理模式的基本规定性及可能的内在矛盾进行了制度分析,揭示了中央集权制管理框架虽然具有阶段必要性,但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不断进展,今后势必要引入基于地方利益独立性的分权取向改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管住总量,放开市场"和"配额管理,市场调剂"两个可能的分权取向改革方案,对这两个方案与现行中央集权制管理框架进行社会福利差异比较分析和情景模拟,结果显示这两个改革方案都能实现高于现行中央集权制模式的社会总福利水平。"配额管理,市场调剂"方案能够更好地与现行中央集权制管理框架相衔接,可能成为今后中国农地非农化管理的分权取向改革的首选方案。在改革的逻辑路径设计上,提出应当紧紧抓住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分配机制这个枢纽,并沿着可转让配额管理这一方向推进现行中央集权制管理模式的改革,以取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体制改革创新的连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新增建设用地配额 集权制 分权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